群体性事件中的情绪

2022-08-22

第一篇:群体性事件中的情绪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警察谋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性强、涉及面广、规模大、行为激烈、危害严重的群体性事件,甚至危及国家政局的稳定。针对实际情况,公安机关应当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充分认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性。把排查、调处矛盾和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任务,以发现得及时、控制得早、处置得好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置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快速出击,依法处置,及时平息,另一方面又要针对不同成因,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表现类型的事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用谋略,方法灵活,不拘一格,妥善处

一、快速出击、迅速布控

(一)不失时机,快速出动各种警力到达现场。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公安机关应根据上级下达的命令和自己的职权,组织身体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民警,配置便携式通讯器材,必要时经请示批准可以携带非杀伤性武器,立即赶至现场。

(二)维持秩序,控制局面,掌握信息。公安机关到达第一现场后,应立即维持现场秩序,并在第一时间控制现场局面、掌握信息,查清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性质、目的、动机,尤其是要正确的区分和判断事件的矛盾性质,这也是确定下一步处置方法的基础,并将现场情况立即报告上级公安机关。

(三)严密布控,根据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于要求解决具体问题,并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同时教育宣传,引导群体性事件的群众以合法的渠道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具有违法犯罪性质的聚众冲击国家要害部门、部位,使用暴力和煽动使用暴力,趁机盗窃、抢劫和进行破坏等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事件的规模、范围,划定警戒区域,采取果断措施,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严重堵塞交通的情况要及时疏导,必要时,可以采取派遣警力强令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改道,阻隔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与无关人群的汇集,避免事态的扩大。此过程要做到”四防止”,即防止三种人合流(工人、农民、学生);防止敌对势力插手;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防止局部问题扩大化,内部矛盾社会化。

二、果断处置,控制势态

(一)当劝则劝,开展现场政治攻势,形成强大的震慑声威。在采取强制措施前,应把果断处置与防止矛盾激化统筹考虑,分化瓦解和打击极少数,争取团结大多数,做到先礼后兵。现场公安民警、值勤人员要运用现场警车和民警手中的扩音器材,反复宣传法制,讲明事件的违法性质,表明党和政府坚决制止的态度,要求现场参与人员明辨是非,以大局为重,有序地选出代表或写出书面意见,向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对影响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常工作秩序的,应迅速自觉撤离现场,否则行为人要负责一切后果。同时严正警告为首的组织者和极少数活跃分子,如果一意孤行,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过宣传教育为平息事件打下思想舆论基础。

(二)当断则断,果断实施强制措施。对冲击党政机关、金融机构等重点要害部门、阻塞交通、使用暴力、煽动使用暴力的,在取得确凿证据后可以强制带离现场或拘留;对于个别正在进行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人员,应当立即拘留。遇有采用服毒、上吊、自焚等自杀形式相威胁并借此扩大事态的,要先行送医院抢救,并严格监控,待生命无危险后依法处理。

(三)当取则取,依法及时取证和保留证据,为处理违法犯罪提供证据。对于在群体性事件活动中,张贴反动标语,散发反动传单,呼喊反党、反社会主义口号,进行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革命演讲,冲击要害部门,煽动或实施打、砸、抢、烧、绑架人质,以及进行流氓、盗窃、杀人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人员,公安机关必须随时加强秘密控制工作,及时搜集确凿证据,及时予以处置。特别要注意使用照相、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现行活动搜集起来,收缴反动传单和宣传工具。必须注意,收集证据的活动要贯穿于处置群体性事件活动的全过程。证据越多越好,越广泛越好,越直接越好。手段机动灵活,公秘结合,及时周密,重点应注意的是群体性事件策划者、组织者、幕后指挥者、各种非法组织的头目、骨干分子,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的行动和言论的证据收集。

三、把握时机,把处置工作的负面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慎之又慎,这既是党的工作原则也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所决定的。公安机关是专政机关,从政治上讲决不可以把矛头对准人民群众,从法律上讲必须维护法律尊严,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政治原则,又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法律原则。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对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党委、政府正面处置的原则,不轻易出面,不乱参与,乱插手,以防矛盾激化,引发群众的对立情绪。但对已出现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需要依法采取硬性处置措施的,也要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快速处置,减少影响。防止在公开处置过程中对着干,造成“火上浇油”,或是拖拖拉拉,纠缠不休,引发更大的群体事件,扩大社会影响。

例如,某市上午三轮车夫群体示威事件,经市政府现场办公后已满足了他们的请求,下午仍有 30余名车夫担心请求不能兑现,继续停车政府广场妨碍交通,施加压力,无理纠缠。按常规完全可依法出动警力进行驱散处置,但考虑到三轮车方便市民,极易获得社会同情,如公开处置容易引起围观群众反感。为减少社会影响,公安机关采取了交通管理的作法,先由交警做交通法制宣传,在下班高峰期三轮车严重妨碍交通时,调集交警以,维护交通秩序为由,将其强制带离现场,逐一驱散,使许多下班过往群众认为这是一次交警管理活动,未造成社会影响。

四、因势利导,灵活施策

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变异性大,表现形式多样,公安机关在参与处置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是政治性的,还是社会性的,是事先预谋策划的,还是随时突发的,摸清事件引发的症结和主体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根据不同性质、不同形式和场所,实施不同对策加以处置。如群体性事件的群体在公路大街上处于行进状态,处置队伍应分成前拦、后跟和两翼压缩等若干部分,超前或随后从不同方向进入现场,正面拦截,侧翼攻击,随“彼”动而动,在运动中逐步压缩现场。如群体性事件在党政和机关等要害单位附近,处置队伍应以要害单位为核心,扇面形式向前推进。对于已冲进党政机关的,处置队伍以反扇面形式从两侧进入现场,以口袋形进行包围拦截,将事件参与者与重点要害单位隔开,并且把事件参与者封闭在相对小的范围内,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在调查取证上,对愿意提供情况又不便正面接触的人,可记下姓名、住址、联系电话,在现场外进行取证,以弄清情况获取证据,必要时经批准可以以新闻记者等身份,对闹事现场进行采访、拍照、录音、录像,以及对嫌疑人进行跟踪或使用侦查手段进行侦查,搜集各种证据,以备日后处理违法犯罪人员所用。

五、沉着冷静,掌握“火候”

从群体性事件矛盾双方看,党委、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的主动权也在党委、政府手里。为此,公安机关无论何种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正面处置的原则,决不能“越俎代庖”或随意“动手动脚”。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做到“三超三不超”即:超前发现事件“苗头”,公开出面不超前;超前做好处置准备,现场接触不超前;超前掌握现场信息,抓人查处不超前。对于个别有预谋、有组织者精心策划的群体性事件,不法分子会在此过程中推波助澜,有时还公开制造冲突,有意使公安机关过早参与处置,拖公安机关“下水”,形成现场对抗,转移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把“水”搅混,以便“得理不饶人”。为此,公安机关要密切注视事件的发展,不仅要有政治洞察力,还要沉着冷静,激而不火,避免那种头脑发热,过早派出警力公开处置,现场抓人,授人以柄,引起不明真相群体的对立情绪,造成激烈的现场冲突。为防止公开参与而引起反感,进而转化或激化矛盾,可采取秘密处置方法,便装接近,在外围形成一个秘密的包围圈,围而不露,及时将闹事群体与围观群众隔离开。一是防止围观群众混入群体增大规模;二是观察和阻挡居心不良的人进人群体拨弄事非;三是控制阵地,选择最佳时机依法处置。

六、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法制宜传教育,分化瓦解,控制局面

群体性事件活动的参与者往往具有共同愿望,但大多数是属于“随帮唱影”,而那些组织策划者是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活动中,只要及时掌握控制了那些重点人员,就容易控制整个局势。重点人员主要包括以下8种对象:1.曾串联、煽动、组织、策划过群体性事件的骨干人员;2.不稳定群体中视为能代表其利益的带头人员;3.在曾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中书写传单、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散布谣言的人员;4.带头冲击党政机关,堵塞铁路、公路、桥梁的人员;5.极力插手群众性事件别有用心的人员;6.扬言报复企业和报复社会的人员;7.组织建立或参与所谓代表不稳定群体非法组织的人员;8.有可能参与策划、幕后指挥、插手群体性事件制造事端的危险人员。对于重点人员要实施重点管理。通过对大多数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政府“对话”、“谈判”,及时向这些人讲明哪些是合法的,哪些属于违法的,严肃指出其事件的违法性,讲明其危害性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应说明其对可能造成的后果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督促参加人员尽快觉醒,立即消除影响,停止违法行为,使其一切行为尽快恢复到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重点人”的家属(包括有影响力的亲属)做好重点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工作,起到对“重点人”教育与约束的作用。控制住重点人,整个事件、事态也就得到了控制。

第二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防治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比如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吉林通钢事件,还有其他不时出现的打横幅、喊口号、冲击和围堵党政机关办公场所、阻塞交通等过激行为,不但影响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形象,更影响到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基层党组织是连接上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因长期扎根在基层一线,情况清、底子明,熟悉基层群众矛盾产生的根源和发展,且不乏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在群体性事件防治中有独特的优势。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应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在基层一线建立坚固防线。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信访维稳工作负总责、负全责。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未雨绸缪,周密部署;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带领党组织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要全力参与,发挥直接责任人的作用,实行“分区负责”和“一对一联系”制度,将信访维稳责任细化到个人。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基层一线做好调访防控和疏导说服工作。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预警防范工作机制,形成信息网络和排查体系,预测和排摸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提出化解矛盾和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策和措施;要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和社会综治社情监控和信息通报制度,要把发现的问题和倾向及时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并尽快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做好说服、劝阻和服务工作,“访民情、知民意、帮民困、解民忧”,为群众服好务,做出表率,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三包”和“三访”。

“三包”:一包党员自己不参与群体性事件。每名党员要忠实履行入党誓言,在思想和行动上必须与上级党委保持一致,关键时刻要顾大局,识大体,决不参与上访,起到正确引导群众、帮助化解矛盾的作用。二包家庭成员不参与群体性事件。每名党员要关心家庭成员,向他们做好政策宣讲、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等工作,使他们更新观念,适应形势,理解政策,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包一名群众不不参与群体性事件。每名党员要深入群众,通过结对子,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耐心细致的政策宣讲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随大流、瞎起哄,参与群体性事件。

“三访”即:访本人、访单位、访亲友。各街道、乡镇党组织,尤其是各行政村、社区党支部要紧密关注群众诉求和情绪波动,及时走访部分情绪过于激动的群众,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及家庭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和不满,问寒问暖,排忧解难。同时,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全国上下发展的大好形势,帮助树立信心。要让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要通过合法的形式、正常的渠道,采用过激行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触犯法律法规。要在走访本人的基础上,走其所属单位,及时沟通情况,共同探讨解决困难的途径,并争取单位协助做好这些同志的教育管理和稳控工作。要对其子女及直系亲属进行走访,动

员其子女及直系亲属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劝阻自己的亲人不要组织和参与群体性事件。

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性。据报道称,某地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有部分党员不支持党的工作,甚至有个别党员直接和党组织对着干。像这种严重违纪的现象影响极坏,所以有必要通过完善的奖惩激励机制,来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群体性事件防治的积极性。要把信访维稳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凡对此项工作不重视,不作为或少作为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能评为优秀班子,其主要负责人不能评为优秀干部,并追究其领导责任,严重者就地免职。有意不参与信访维稳工作的党员,一律取消评先进的资格,造成恶劣影响的甚至要处以开除党籍。反之,要将那些在信访维稳和群体性事件处理中,尽职尽责、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评先评优,特别优秀的应予提拔。

四要建立健全民情信息反馈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在村干部中增设一名信访专员,由在当地具有较好的人缘和威望、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党员担任,同样享受固定工资和误工补贴。信访专员的职责就在于了解、收集当地群众的思想动态、意见诉求,及时如实向基层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报告,一方面让基层群众不用上访、不用投诉就能直接表达诉求,二方面也能为上级党组织科学领导和决策提供最前沿、最真实的信息;并就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就地缓和群众情绪、化解矛盾,避免矛盾升级酿成群体性事件。

五要建立健全群众关怀机制,从根本上消除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各种利益的冲突和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引起群众内部矛盾、乃至群体性事件的根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扎实开展“十有”群众关怀工作:“权利有保障,诉求有渠道,生活有提高、前景有希望、创业有帮扶、生产有帮带、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病时有人问、逝时有人唁。”努力维护和帮助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安居乐业了,基层也就稳定了。

六是要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干部和党员战斗力。通过教育、管理、监督,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懂政策、会宣传、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坚强领导集体;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其政治敏感和责任感,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在为人民服务中,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尤其要善于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和培养入党积极份子,把那些政治信仰坚定、有理想有抱负、有创业带富能力、有较强的群众号召力的同志发展成党员,进一步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七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活动机制,维护并实现群众根本利益,密切党群关系、凝聚人心。深入抓好“固本强基”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控制力,通过党的工作的全覆盖,依靠广大干部、党员的共同参与,带领周围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以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来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营造和谐、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务求实效地开展组织生活和思想作风整顿活动,进一步树立党的形象和威信;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坚决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群众打成一片、融

成一片,建立深厚的血肉关系;扎实开展党群共建美好家园、共创伟大事业活动,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旗之下。

第三篇: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辛发〔2011〕22号

关于印发《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

预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总支)、各村委会、乡直有关单位: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通过,现将《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辛街乡委员会 2011年2月15日

主题词:综治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责任追究 规定 通知

中共辛街乡委员会

2011年2月20日印发

(共印26份)

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条

根据《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委政法委、区综治维稳关于开展创建“平安隆阳”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结合辛街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是指以下可预防但未落实防范措施而发生的案件: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居民区内发生的重大入室盗窃案件。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现金存放量超过3000元以上的被盗案件。

(三)停车场、居民区、宾馆、饭店、企业、事业单位内的机动车辆被盗案件。

(四)金融单位的金库、运钞车、营业网点现金被盗、被抢案件。

(五)枪支被盗案件。

(六)未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管理的规定执行,所发生的爆炸事故,或爆炸物品流入犯罪分2 子之手后所发生的爆炸案件。

(七)未严格按照易燃、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管理的规定执行,所发生的丢失、泄露、污染等事故,或发生的危险物品被盗和犯罪分子利用危险物品实施的侵害他人人身安全的案件。

(八)因调处不力引发的恶性民转刑案件。

(九)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使用报废车辆或车辆超载运输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十)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十一)未及时整改火灾隐患酿成的火灾事故。

(十二)发生10人以上群体性械斗,并造成人员伤亡后果的。

(十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因严重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引发的恶性事件。

(十四)“法轮功”、“门徒会”人员及重点人员脱管失控,发生赴昆进京滋事的。

(十五)其他因未落实防范措施而发生的案件(事件)。 第三条

实行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责任追究,旨在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加强所辖区域和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推动平安创建和 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条

实行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责任追究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进行,实行一票否决制或黄牌警告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追究的适用范围: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凡辛街乡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后,追究上述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防范和预防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和有关责任人根据承担的职责负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

工作责任

(一)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把预防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作为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定期分析研究,经常排查治安和事故隐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内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加强治安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切实增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能力;本单位办公区、宿舍区守楼护4 院、门卫值班等防范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二)认真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预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把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落实重点部位防范措施。

(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分析排查本村、本单位的治安和事故隐患,及时加以整治整改,切实改变治安混乱状况,减少多发性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第八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追究:

(一)因为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重大治安、重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事故,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治安和事故隐患未进行排查或对有关职能部门发现的隐患要求整改而未及时整改,导致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

第九条

追究方式

(一)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二)对责任单位通报批评。

(三)扣减责任单位当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分值。

(四)对责任单位实施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五)对责任人工作不力的,乡党委、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 5 予免职、调离工作岗位等组织措施。

(六)对责任人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条各款可单独执行,也可合并执行,根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确定有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并视责任轻重予以追究。

第十条

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由乡综治委予以追究。 第十一条

追究程序

(一)辖区内发生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案件后,安全监站、派出所等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村委会、乡直各单位都有权向乡综治委提出书面责任追究建议。乡综治委收到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追究建议书后,应及时进行审核,认为应予追究的,应在收到追究建议书之日起30日内(情况复杂、审核时间较长的可延长为45日)作出是否追究的决定。涉及本规定第九条第

(四)、

(五)、

(六)款追究方式的,应召开综合委成员会议,作出是否追究的决定;根据需要也可直接提交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

(二)实行责任追究后,乡综治办或追究部门应及时将责任追究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被追究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并上报区综治维稳委和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被追究单位或责任人对追究决定不服的,应在收6 到追究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追究决定的乡综治委或其他追究部门提出申诉或申请复议;受理申诉或复议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将复议决定以书面形式答复提出申诉或复议的单位或个人;对受到纪律处分或法律追究不服的,按纪检监察和司法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乡综治委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群体性事件

随着各项政策、法制宣传力度的加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也相应增强,特别是自我保护意识相对增强,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呼声越来越高,由此也引起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目前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要的工作。那么,领导干部究竟如何才能正确有效处理地群体性事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对待群众,客观分析矛盾是做好群体性工作的前提。要认真分析和面对四个问题。

第一,在社会变革的环节中,如何认识群众,如何面对群众,如何善待群众。总的来讲应该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第二,社会变革过程中对维护稳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出现了“企业民营化、管理社会化、工作自主化、人群流动化”等新特点,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问题日趋增多。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压力最大、最感头痛的问题。因此,要做好社会变革时期的稳定工作,我们就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第三,是群体性事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今年元月至6月,保靖全县共发生群体事件8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二是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三是矛盾性质越来越严重,已出现三个转化,即由自发性向有组织有目的成规模转化;有序性向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转化;逐级上访向越级群访转化。

第四,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点。在现在的群体性事件中一般都有幕后操纵者;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处理这些事件时,基层组织因职能弱化而显得无能为力,基层组织一无资金,二无权力,对于有些群众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表态拍板,而群众又不达到目的不听劝说和解释,坚持要群体上访,这样自然给处理群体性事件带来了许多难点。

二、找准症结是做好群众性工作的基础。

当前制约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解决群众性问题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不断地调整各方面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旧的平衡被打破,在所难免带来一系列矛盾。二是加快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抓住最后一根绳的人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情绪上容易造成某种程度上的被动和失衡,难免带来一系列新矛盾。三是群众合法利益和正当要求因干部作风不实,方法不当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致使矛盾升级。

三、把握原则是做好群体性工作的关键。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

来,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认真把握工作原则,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难,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

一是群众利益第一原则。任何情况下,基层干部都要牢固树立“万事民为先”的群众观,要象郑培民那样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办任何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具体工作,也要采取群众能理解接受的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实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吃透精神实质,认真研究实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要反对唯书、唯上、不唯实的做法,也要反对借口不符实际,延缓党的正确政策的贯彻,做到上情与实情相结合,党的主张与群众愿望、群众能力相统一。

三是宣传示范原则。做好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一定要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强调实际效果。要采取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群众接受的方式,切忌生硬难懂、简单说教。在推进一些根本上有益于群众,但群众一时又难以理解或认同的工作时,一定要用典型引路,用事实启发,不能一味埋怨指责,甚至强制推行。

四是方便及时原则。群众工作无小事,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基层干部解决不力或不及时,群众就有看法,就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对群众反映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分析,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办的马上就办,一时不能办的要给群众一个明确的时间,不可能办的也要给百姓解释清楚。

五是真情实感原则。要用亲人般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出现后,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的干部做得对不对,不能老想着我们的干部是否受了委曲。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凭着良心为群众办事,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情,群众也会真心实意地支持和拥护干部。

六是诚实守信原则。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基层干部说话办事一定要讲信用,做得到的就讲、就承诺,做不到的决不能欺骗群众,求得一时的满足。群众最讲实际。党的组织和干部只要失信群众一次,党群干群关系就会疏远一次。失去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任何工作将一事无成。

四、找准着力点是做好群体性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要提高干部服务本领。计划经济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有电筒、雨伞、统统靴“三件宝”就能走遍天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三件宝”再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群众的需要是信息、政策、法律、科技。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根据群众所需,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在当好“六员”上下功夫,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二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基层干部的主要工作精力应放在帮助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上。广大基层干部,要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帮助农户找准项目,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各种渠道落实发展启动资金,切实帮助农户尽快富起来。

三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大多是平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热难点问题解决的好坏,往往又是群众评价党组织和干部是否真心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尺度。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的解决,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中感受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温暖,增进与党的感情。四要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保障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诚然,改革进程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会导致部分群众经济利益受损。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改进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五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提高基层队伍素质。基层组织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优先依靠力量。因此要选配好基层领导班子,对于素质低,群众不拥护的要予以调整或撤换,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其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六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当前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与入村入户宣传相结合,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克服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引导群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五、掌握方法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抓手。

群体性事件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矛盾的根源上是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为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联系近年来我县发生群体性事件谈些看法。

(一)解决群体性事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要坚持“三可三不可”总体原则。即:“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

二要掌握“二十字”基本要求。即:“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稳妥”。

三要建立“三早”预警处理机制。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坚持“三早”就可以防止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可以处置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把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

四要遵循六项工作制度。包括情报信息网络制度、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五个一”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重大问题采取“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办法解决)、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制度、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度。 五要采取经济、教育、法制“三种手段”。经济、教育手段是基本手段,法制手段要严格按照

有关程序运作。

(二)解决群体性事件几个具体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关于领导出面疏导的问题。大多数群体性事件,群众的目的就是见领导,求得问题解决。领导出面疏导,是平息群体性事件最主要的手段。目前,多数领导不肯见群众,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赌气不见,一种是怕见,一种是摆架子不见。群众急于见领导,领导就是不见群众,无论哪种情况,共同后果都是引发群众更大不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把群众要见领导当成送上门来的思想工作,敢于面对群众,善于说服群众,带着感情、责任主动去做疏导工作。切记不能摆架子不见群众,不能和群众斗气,不能派不能答复和解决问题的人去应付群众,不能派没有经验的干部去处置,不能等到群众闹得不可收拾时才硬着头皮去见。

二是关于消除事件诱因的问题。预防和平息群体性事件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消除事件的诱因上,靠压、靠哄、靠拖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涉及群众利益问题上,正确决策、落实政策是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因此,要消除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一方面,在决策时和工作中避免伤害多数人的既得利益,千万不能老是打群众的主意,一定要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为衡量标准。同时,在政策原则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

三是关于防止事态反复的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事态平息后的工作与事态平息工作同等重要,“重处置,轻善后”是酿成大事件的严重教训。因此,做好善后工作是处理好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环节。第一,对在处置中承诺群众解决的问题,要兑现政策,尽快落实,取信于民,息事宁人,不要久拖不决又闹起来;第二,要深入群众中做工作,消除误解;第三,对可能出现事态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要十分敏感,采取措施,及时化解。

第五篇: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

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时,能迅速、果断进行处理,保护公司职员的人身及公司的财产安全。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管理处辖区内发生的盗窃、火警、争吵、斗殴、停水停电、设备重大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

二、职责:

1、综合管理部负责对保安员进行突发事件及异常情况处理等的培训,保安队长负责各类事故现场指挥及督导。

2、当值人员应严守岗位,发现异常及时向上级汇报。

3、保安员负责安全防范,维修人员负责水、电供应及抢修。

4、发生突发重大事故时,其他员工应听从上级领导的调遣,积极参与救护或抢险。

三、工作程序:

1、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是:迅速平息、减少伤亡、保护员工、控制事态、冷静善后。

2、如是公司以外人员来公司滋事,保安应将其挡在门外并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及时向综合管理部汇报,扣留滋事人员。

3、值勤中遇到现行盗窃分子的处置方法:

1)立即通过对讲机向上级报告并大声发出信号召集临近保安员支援。 2) 如罪犯逃跑又无法追上时,要注意看清人数、特征、所用交通工具及特征等,及时向综合管理部部和公安机关报告。

3)要保护好作案现场的一切物品不受破坏。 4)妥善保存犯罪分子遗留的物品、作案工具等,以便公安机关提取收集相关证据。

5)如有人员受伤应及时拨打“120”求救。

4、发生火警的处理方法:

1)如火情较小,立即采取措施扑救,全力将火灾消灭在萌发状态,使损失降到

最小限度。

1电源接触短路引起的家用电器燃烧起火,应及时关闭电源,在没有关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水扑灭火焰,应用“1211”或“1301”等灭火器。

2液化气管道漏气起火,应马上关掉液化气分闸和总闸。 ○3各类气瓶漏气起火,应立即用不燃材料扑灭。 ○2)如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扑灭,应立即拨打“119”报警,注意讲明火警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如用手机报警,切记不可关机)、着火物品等。

1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员尽快赶赴火灾现场进行扑○救。

2立即切断现场电源总开关、液化气等,同时迅速转移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保护好现场,全力配合消防部门工作,维护火场秩序,防止坏人趁火打劫, 并积极参加抢救伤员和财物的工作。

5、发现斗殴事件的处理:

1积极劝阻斗殴双方,缓解矛盾。如双方不听劝阻,应立即汇报领导并请○求支援。

2明确能认定属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犯罪行为时,应及时报告上级或公安○机关,并采取措施将行为人制服,扭送公安机关。

3说服、劝阻围观群众离开,确保保安目标区域内的正常秩序。 ○

6、值勤中发现可疑人员的处置方法:

1立即用对讲机向其它区域值勤保安员发出信号并报告队长。 ○2视情况可对可疑分子进行跟踪监视,防止其作案或制造其它事故。 ○3上前盘问应两人配合,一人查看有效证件,一人负责在旁边监视。如其○漏洞百出可带回保安室进一步盘问。

7、值勤中遇到不执行规定,不听劝阻的处理方法:

保安员在值勤巡逻中,经常会碰到有些人不主动出示证件强行进出入;有的在不准停车的地方停车;在不该堆放垃圾的地方堆放垃圾等情况,碰到这些问题时尽量避免争执,应采取如下措施:

1上前面对当事人敬礼,纠正违章,注意一定要态度和蔼、说话和气。对○仍然不听劝阻者,尽量想办法查清其姓名,如实记录以便向分管领导汇报。

2发生纠纷时,保安员一定要克制,避免争吵,同时队长报告。 ○3 若遇到个别蛮横无理、打骂保安员情节严重者,保安员可视情况进行正○当防卫并报告综合管理部和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8、遇急症病人的处理:

1第一时间赶到病人所在现场,不要擅自移动病者。 ○2立即通知保安部队长,并向综合管理部汇报。 ○3如情况危急,速打急救电话(电话号码120)。 ○

9、发现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1马上赶到现场关闭电源,如附近没有电源,要找绝缘的东西(如:竹竿) ○将线头挑开,切忌在关闭电源之前用身体接触被电者,防止自己触电。 2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迅速通知“120”求救。 ○3可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挤压法对触电者进行急救,过程中注意保护防○止触电者摔伤。

10、气体泄漏:

1保安员发现或接报有煤气等泄漏情况时,立即通知队长及综合管理部。 ○2将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检查有关系统。 ○3如无法控制事态,立即疏散人员到安全地点。 ○4必要时经请示有关领导后,通知消防当局及有关部门。 ○5事情处理完毕后,回报综合管理部。 ○

四、保安队参照制度以上执行。

上一篇:全委扩大会议主持词下一篇:浅谈基层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