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管理中运动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

2022-09-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也为了使部分病、残学生能够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98年以后我国不断放宽了要求, 学生入学体格健康检查标准大幅度降低, 导致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地增加。体育弱势群体存在于每个高等学校,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学校体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应对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体育教育中的弱势学生群体就是指那些因为肢体、心理、生理或社会适应等单方面或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群体。[1]根据现状, 我们把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分为生理性和身体有缺陷的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外貌、体型的特殊情况导致了他们特别容易引起他人异样的注意甚至冷嘲热讽, 会使得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畏畏缩缩, 在群体里表现的比较另类, 行为怪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身体有缺陷, 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够与正常学生的运动能力相媲美, 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心理, 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运动。这样的大学生会在特定的环境里, 会让自己的心里产生不平衡, 会导致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脱离群体的活动, 也对平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些影响。我们在找准目标对象的同时, 也从体育管理的角度, 切合实际地寻找成因。

一、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行成因素分析

(一) 心理因素

变化是人的心理特点, 造成体育弱势学生的心理表现因素有很多。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大部分把应试体育作为体育活动的动机, 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意义, 把完成学业拿到学分作为目的, 以至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甚至厌倦反感。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里还有一部分因与正常学生地交流、相处有一定隔阂, 得不到认可, 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自我的满足感, 从而没有时间去接触体育运动。

(二) 生理因素

先天原因所造成身体残障的生理因素, 这些弱势学生无法手持器械, 无法跑动、跳跃, 有的甚至无法直面阳光等, 导致他们无法融入正常学生所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后天性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良所造成的身体的肥胖或瘦弱生理因素所造成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如速度、力量、柔韧、心肺耐力等偏弱, 使得学生无法完成制定的教学任务, 或则达不到要求, 很有可能会表现出对自己的不信任, 产生自卑等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2]

(三) 环境因素

1. 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不良的家庭教育会造成一些学生的个性偏激。这些学生的个性行为如自信过头的狂妄、坚强过头的固执、灵活过头的鲁莽等, 都会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 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也会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 体育锻炼资源不完备

锻炼资源主要指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资源, 包括体育锻炼场地、器材, 体育锻炼的项目, 以及体育锻炼的同伴、指导者等。[3]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喜欢对技能要求不高、运动负荷不强的运动项目, 然而目前的大学中又往往缺少适合这些体育弱势群体的设施条件, 比如班级教学中, 体育弱势群体的人数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较少, 无法找到体育锻炼的同伴, 体育锻炼指导者也无法一心多用, 往往在体育教学中会无意间忽略了这些比例较少的弱势群体。

3.“重文轻体”的传统思想

在当前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觉得体育对学习重要性不是很大, 反而是占用学习时间, 影响学习进步的障碍, 这样的观念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这对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渐渐地形成了重文轻体不良思想氛围, 把时间都花在遨游知识的海洋中。另一方面, 在大学里背负着家长的期望, 参加各类证书考试等, 精神长期过度紧张, 无法做到劳逸结合, 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

大学体育管理是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战场, 作为管理者,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关爱弱势群体, 就必须在管理对策上下功夫, 在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思维, 努力营造创新氛围。

二、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管理对策

(一) 重视情感沟通, 激励鼓舞, 引领信心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爱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由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能力在体育方面有所欠缺, 作为教师的我们, 只要让这些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关心和爱护, 就能消除其不良心理的障碍, 能客观地面对自己, 接纳他人, 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体活动中, 让他们觉得老师、同学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对弱势学生在心理上处处为他们着想, 理解他们, 增强教师在这些学生心里的良好形象, 使得这些学生可以放掉包袱, 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体育课。对这部分学生的体育活动动机来说, 需要体育教师要更加予以关注, 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 使他们开朗起来, 让他们投身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之中, 了解这一行为的必要性。

(二)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1. 对待先天性疾病的体育弱势学生

针对先天性疾病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体育的课堂上了解一些有关于保健的知识, 适当地掌握急救的方法, 如此针对性地实施康复体育教学,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能够对自己有所认识, 克服不良的心理, 积极地投入到体育康复之中。在对先天疾病的体育弱势学生进行体育康复教学时, 首先必须要了解学生, 区别对待, 根据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 制定运动康复处方, 运动项目要让运动者力所能及;然后建立运动康复档案, 规范评价机制, 在鼓励中让弱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明白自我的不足。

2. 对后天性的体育弱势学生

后天营养过剩形成的肥胖, 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运动处方, 用科学而又健康的方法帮助他们减肥, 通过中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燃烧脂肪, 达到减脂的目的, 一系列的实践证明, 肌肉在运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而当人体进行长时间 (超过30分钟) 的耐力运动时, 才能动用脂肪, 使得脂肪进行燃烧。[4]后天营养不良形成的偏瘦, 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些学生灌输如何摄取营养的保健知识, 然后再制定运动处方, 用科学的运动方法, 辅助人体进行代谢, 摄取营养, 从而达到增肌的效果。

(三) 和谐人际关系, 倡导互帮互助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仅要善待体育弱势群体, 还要和谐人际关系, 教育全体学生能与体育弱势学生相处融洽, 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尊重。要做到以学生为主, 鼓励他们积极去做, 评价要及时到位, 不苛刻, 既能够让学生明白不足, 又能够不失信心, 更加积极向上。让正常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帮助弱势学生, 在班级学习的过程中, 使得弱势学生能够得到存在感, 内心可以得到温暖和动力。

三、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在学校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同时, 更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我们绝不能忽视同样做为“学者”主体的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 要为他们公平享受高等教育机会提供平台。我们必须以更加负责的人文关爱精神, 从学校体育管理的角度,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 明确的实施内容, 规范的效果评价, 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心里得以健康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初衷与本质。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从大学学校体育管理的角度, 结合当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 探讨其形成的因素以及提出应对的策略,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学校、学生及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才能使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得到关怀, 才能使高校校园的体育环境不断和谐。

关键词:大学体育,管理,运动弱势群体,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立靖, 刘远亮.浅析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06) :63.

[2] 王学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成因及对策[J].成功:教育, 2012, (08) :55.

[3] 徐家林, 丁林涛, 王杰.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康复锻炼的非身体因素及运动处方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3) :61-63.

[4] 杜锋引.中学生运动减肥健身方法初探[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1) :102-103.

[5] 张朋, 阿英嘎.学校体育运动弱势群体的隐性存在与显性教学补救[J].中国教育学刊, 2017, (05) :86-90.

上一篇: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性病的临床观察下一篇: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