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佐坝乡中心小学

2023-02-28

第一篇:宿松县佐坝乡中心小学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2012年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总结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总结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让学生从“自我”中走出来,知道要尊敬老人,关心、爱护小孩,懂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并做一名尊老爱幼的好学生。2012年12月3日—7日,在乡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乡各校统一开展了“尊老爱幼”主题活动。

各校的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班会和主题校刊、班刊等。在主题班会上,通过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的目的意义;要求学生收集尊老敬老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并回家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让他们感到社会的关爱,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天伦之乐,走进敬老院,为敬老院里的老人送一份礼物,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鼓励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关爱我们的长辈,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各班级纷纷利用点名作答、抢答、讨论及表演等丰富的形式开展活动,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各校的主题校刊及班刊也为此次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

此次全乡性主题班会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教育,净化、美化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关心孝敬父母长辈。懂得了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纷纷承诺自觉发扬光大。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2012年12月7日

第二篇:亭子坝乡幸福小学采购蔬菜协议书

亭子坝乡幸福小学食堂食品原料定点采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了保证学校食堂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食品流入食堂,规范学校食堂食品原料进货采购工作,提高食品原料的采购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学校食堂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甲方经考察决定,由乙方供应,并就相关问题签订以下协议:

一、甲方购买,应定点向乙方采购。

二、乙方提供的食品应符合下列几点要求:

1、乙方供应给甲方的蔬菜类,必须是新鲜“绿色食品”,残余农药含量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否则由此造成一切后果及损失均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2、乙方供应给甲方蔬菜类食品的价格随行就市,根据市场价格双方协商定价,实行浮动,各类产品一般略高于市场批发价。

3、乙方供应给甲方的蔬菜类食品,必须按甲方的需要量供应。供应的蔬菜类产品运送过程必须做好防污染工作,确保清洁卫生。

三、乙方所提供的 必须按甲方要求做到供货及时,保质保量,并提供相关票据及检验报告单。如发现卫生质量问题,甲方有权退货,乙方应做到及时调换,造成食物中毒,甲方负担全部责任。

四、乙方如不诚信经营,有违背甲方意愿的,甲方将随时取消乙方的供货权,另定点采购。

五、定点协议一经双方签字即为生效,有效期一学期。

六、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学校负责人签字:乙方签字:(学校公章)(印章)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亭子坝乡幸福小学

2012年3月1日

第三篇:宿松县农村个人建房管理暂行办法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08月02日16时55分 【视力保护:■ ■ ■ ■ ■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个人建房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个人建房是指本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外的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居住用房。

第三条 县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个人建房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核发需占用农用地建房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县国土部门负责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村(居)民建房申请建设用地材料等进行审查,并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镇(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个人建房审核、审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申报建房材料真实性的审查,负责选址、规划、用地的审核、放线、定界、填表、制图等工作,核发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农用地的农宅建设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建房过程实施监管,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等工作。

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建房户的审查、公示、申报工作,并负责建房施工现场的监督协调及本辖区违法用地违法建房行为的巡查、报告工作。

第四条 农村个人建房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乡)、村规划,并符合集中居住、节约用地的要求;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镇(乡)、村规划的,不得受理和审批村(居)民个人建房申请。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村(居)民实施个人建房后,按规定应当退出原宅基地的,应当书面承诺于新房建成后按期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并退出原宅基地。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退还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及时组织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第五条 个人建房审批实行办事公开制度。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将申请

条件、审批程序、流程等相关规定等进行公示。镇(乡)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情况和审批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 申请和审批

第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住户,可以申请住宅建设:

(一)依照规划,向中心村、集镇或者村(居)民集中点集聚的;

(二)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镇(乡)、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等,需要拆迁安置的;

(三)符合分户条件,需要新建或扩建住宅的;

(四)因现住房为危旧房需要改造的;

(五)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拆迁安置的;

(六)经批准回原村庄、集镇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

(七)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个人建房申请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

(二)未达分户条件的;

(三)将原住房出卖、出租、赠予他人或者改作生产经营用途又要求建设的;

(四)不符合“一户一宅”有关规定的;

(五)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农村个人建房的宅基地面积及总建筑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村(居)民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每户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二)村(居)民建房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人以内,层数控制在三层以下,因特殊情况需超过上述标准的必须经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住建部门批准,但每户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

(三)在原址拆旧建新,原房屋建筑面积超过250平方米新建房屋的,房屋建筑面积按不超过原有房屋面积控制。

第九条 农村个人建房户可申请建房面积的人数按常住户口计算,其中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建房面积按两人计算。下列非常住人口,可计入计算人数:

(一)家庭成员中的现役军人、在校学生;

(二)经批准返回农村原籍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

(三)县政府规定可予计算的其他人员。

第十条 农村个人建房不得擅自扩大经批准的宅基地面积,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不得侵占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邻里通道,并妥善处理好给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农村个人建房应当按照有关配套设施标准,自行配建污水排放、化粪池、生活垃圾收集等设施,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

第十一条 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向所在的村(居)委会提交如下材料:

(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一式四份;

(二)土地使用权属材料;

(三)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四)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并交由村(居)委会重新安排使用的协议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村(居)委会接到个人建房申请后,应当依法适时召开村(居)委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并将申请建房户的家庭情况、拟建住房位置、用地面积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情况在本村(社区)和所在的村(居)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出具书面证明材料,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材料报送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镇(乡)人民政府收到个人建房申请材料后,应组织村镇建设服务站、国土资源所(分局)一同到实地勘测,对用地性质、面积、建房位置、建房占地面积以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进行审核,并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个人申请占用非农用地和使用原宅基地并且不需要申请新增用地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等,由镇(乡)人民政府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个人申请新建住房需占用农用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手续,镇(乡)人民政府应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县住建部门审批。

县住建部门在接到报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测、审核、批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建房申请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应当开工建设。确需延迟开工日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未获批准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经批准建房的村(居)民应当在施工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报告镇

(乡)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派员到现场,根据用地批准文件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宅基地四至范围和宅基地内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度。

个人建房应当严格按照确定宅基地四至范围和批准的房屋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层数、高度等进行施工。

第十三条 异地新建住房户,应在新建房屋竣工后一个月内拆除原宅基

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退还宅基地给所属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章 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四条 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提供户型设计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纸,户型设计应符合《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所界定的建筑风格,户型图可选用镇(乡)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的通用设计图纸,或委托具备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

未附户型图的一律不得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农村个人建房,其建筑工程必须与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签订施工协议,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协议报镇(乡)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未经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不得从事该类建筑施工活动。

第十六条 个体工匠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县住建部门指导培训,经培训合格颁发证书。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或个体工匠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图纸,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村(居)民个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十九条 个人建房违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扩大建筑占地面积、移位建房、超过层数等严重影响镇(乡)或村庄规划及相邻关系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组织拆除。

第二十条 新建房屋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房屋、退还宅基地的,

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二)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三)未按设计(通用)图纸施工或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从事个人建房的施工单位或工匠不按安全、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又拒不整改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施工资质证书或个体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农民个人建房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妨害、阻碍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三条 在农村个人建房审批、监督、管理工作中,县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在农村个人建房过程中发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严格执行《宿松县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各镇(乡)人民政府按规定自行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定期将审批情况报县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宿松县农村个人建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个人建房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个人建房是指本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外的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居住用房。

第三条 县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个人建房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核发需占用农用地建房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县国土部门负责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村(居)民建房申请建设用地材料等进行审查,并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镇(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个人建房审核、审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申报建房材料真实性的审查,负责选址、规划、用地的审核、放线、定界、填表、制图等工作,核发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农用地的农宅建设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建房过程实施监管,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等工作。

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建房户的审查、公示、申报工作,并负责建房施工现场的监督协调及本辖区违法用地违法建房行为的巡查、报告工作。

第四条 农村个人建房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乡)、村规划,并符合集中居住、节约用地的要求;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镇(乡)、村规划的,不得受理和审批村(居)民个人建房申请。

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村(居)民实施个人建房后,按规定应当退出原宅基地的,应当书面承诺于新房建成后按期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并退出原宅基地。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退还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及时组织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第五条 个人建房审批实行办事公开制度。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将申请条件、审批程序、流程等相关规定等进行公示。

镇(乡)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情况和审批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 申请和审批

第六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住户,可以申请住宅建设:

(一)依照规划,向中心村、集镇或者村(居)民集中点集聚的;

(二)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镇(乡)、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等,需要拆迁安置的;

(三)符合分户条件,需要新建或扩建住宅的;

(四)因现住房为危旧房需要改造的;

(五)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拆迁安置的;

(六)经批准回原村庄、集镇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

(七)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个人建房申请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

(二)未达分户条件的;

(三)将原住房出卖、出租、赠予他人或者改作生产经营用途又要求建设的;

(四)不符合“一户一宅”有关规定的;

(五)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农村个人建房的宅基地面积及总建筑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村(居)民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每户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二)村(居)民建房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人以内,层数控制在三层以下,因特殊情况需超过上述标准的必须经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住建部门批准,但每户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50平方米;

(三)在原址拆旧建新,原房屋建筑面积超过250平方米新建房屋的,房屋建筑面积按不超过原有房屋面积控制。

第九条 农村个人建房户可申请建房面积的人数按常住户口计算,其中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建房面积按两人计算。下列非常住人口,可计入计算人数:

(一)家庭成员中的现役军人、在校学生;

(二)经批准返回农村原籍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

(三)县政府规定可予计算的其他人员。

第十条 农村个人建房不得擅自扩大经批准的宅基地面积,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不得侵占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邻里通道,并妥善处理好给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农村个人建房应当按照有关配套设施标准,自行配建污水排放、化粪池、生活垃圾收集等设施,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

第十一条 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向所在的村(居)委会提交如下材料:

(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一式四份;

(二)土地使用权属材料;

(三)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四)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并交由村(居)委会重新安排使用的协议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村(居)委会接到个人建房申请后,应当依法适时召开村(居)委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并将申请建房户的家庭情况、拟建住房位置、用地面积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情况在本村(社区)和所在的村(居)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出具书面证明材料,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材料报送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 镇(乡)人民政府收到个人建房申请材料后,应组织村镇建设服务站、国土资源所(分局)一同到实地勘测,对用地性质、面积、建房位置、建房占地面积以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进行审核,并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个人申请占用非农用地和使用原宅基地并且不需要申请新增用地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等,由镇(乡)人民政府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个人申请新建住房需占用农用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手续,镇(乡)人民政府应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县住建部门审批。

县住建部门在接到报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测、审核、批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建房申请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应当开工建设。确需延迟开工日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未获批准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经批准建房的村(居)民应当在施工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报告镇(乡)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派员到现场,根据用地批准文件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宅基地四至范围和宅基地内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度。

个人建房应当严格按照确定宅基地四至范围和批准的房屋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层数、高度等进行施工。

第十三条 异地新建住房户,应在新建房屋竣工后一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退还宅基地给所属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章 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四条 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提供户型设计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纸,户型设计应符合《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所界定的建筑风格,户型图可选用镇(乡)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的通用设计图纸,或委托具备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

未附户型图的一律不得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农村个人建房,其建筑工程必须与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签订施工协议,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协议报镇(乡)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未经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不得从事该类建筑施工活动。

第十六条 个体工匠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县住建部门指导培训,经培训合格颁发证书。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或个体工匠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图纸,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村(居)民个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十九条 个人建房违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扩大建筑占地面积、移位建房、超过层数等严重影响镇(乡)或村庄规划及相邻关系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组织拆除。

第二十条 新建房屋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房屋、退还宅基地的,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二)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三)未按设计(通用)图纸施工或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从事个人建房的施工单位或工匠不按安全、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又拒不整改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施工资质证书或个体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 农民个人建房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妨害、阻碍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 在农村个人建房审批、监督、管理工作中,县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在农村个人建房过程中发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严格执行《宿松县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镇(乡)人民政府按规定自行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定期将审批情况报县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宿松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

《宿松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试行)》

宿松县人民政府令

第1号

《宿松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试行)》已经2007年11月22日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县 长:张小青

二OO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宿松县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行政责任制,促进行政首长恪尽职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政府对县政府各部门的行政主要负责人、乡(镇)政府的乡(镇)长(均含主持工作的副职)的行政问责,适用本办法。

县政府各部门包括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组成部门、县政府直属机构、县政府部门管理的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问责,是指县政府对县政府各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行政主要负责人(以下统称行政问责对象),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造成行政工作贻误或损失,给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依照本办法规定追究责任。

本办法所称不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拒绝、推诿、放弃、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四条 行政问责对象应当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和县政府依法赋予的各项职责,依法行使权力,认真完成县政府交办的特定工作,自觉接受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条 行政问责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遵循有错必纠,过错与责任追究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责任意识淡薄,致使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

1、在重大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和重大突发事件等事关国家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紧急时刻,拖延懈怠,推诿敷衍,未及时尽可能地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2、虚报、瞒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情况、重要数据的;

3、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4、对涉及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解决,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5、未按规定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发现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生产安全隐患而未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二)执行不力,效能低下,致使政令不畅或影响县政府整体工作部署的行为:

1、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或者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不落实或者拒不执行的;

2、对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目标分解任务及签订的责任状任务无正当理由未按期完成的;

3、经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或一个时期内县政府中心工作应由其承担的任务,因工作不力未完成的;

4、未认真执行县政府的决策、督查事项以及交办的工作任务,影响政令畅通和县政府全局工作部署的;

5、对县政府领导布置的临时性重要工作任务,消极对待、敷衍了事,不及时办理,贻误工作的;

6、对县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不认真办理、不答复,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

7、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权限或程序,决策不当,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或重大损失的行为:

1、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2、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或专业性较强的事项未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的;

3、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规定事前向社会公布,或未经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公开听取社会意见的;

4、因决策问题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

5、采取的行政措施违法或者工作方法严重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的。

(四)在经济活动中造成政府形象受损害或重大经济损失的行为:

1、在招商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县政府有关政策规定,承诺优惠政策或给予信用、财产担保的,或者不守诚信,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严重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2、违反规定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造成资金损失或者国有资产流失的;

3、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资金或政府代管资金的;

4、在政府采购和工程项目、资源项目招投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活动中,违法违规操作的;

5、在资金融通或其他市场经济活动中有非法干预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五)治政不严,监管不力,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1、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与上位法或上级规范性文件、政策相抵触,内容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2、行政效率低下,工作态度生、硬、冷,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的;

3、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本单位工作人员多次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其他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4、授意或指使单位工作人员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从事违法、违纪活动的;

5、对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予以包庇、袒护、纵容的;

6、利用权力或地位影响为本人、本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亲属谋取利益的。

(六)在所负责的工作或管辖的范围内不严格依法行政,造成工作秩序混乱,贻误工作或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

1、无法定依据或超越法定权限违规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或对符合法定行政许可条件者不予办理,或者违法收取或减免费用的;

2、未按法定职责、权限、程序和事实实施行政执法检查或行政处罚,或者擅自变更检查范围、处罚幅度的;

3、无法定依据、违反法定程序或超过法定时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或者占用、丢失、侵吞、毁损被扣押、封存财物的;

4、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拒绝受理或不予答复,不按照规定转送复议材料,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或办理案件中徇私舞弊的;

5、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对行政违法、行政不当行为的投诉、举报,对应当追究责任的行政行为不作处理的。

(七)行政问责对象本人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损政府形象的言论,或者举止不端庄、言行不检点,有损公务员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八)县政府认为应当问责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县长发现行政问责对象有前述情形之一,或根据下列情况,可以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一)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

(二)县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的问责建议;

(三)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问责建议;

(四)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政务督查机构的问责建议;

(五)工作考核结果或者政风、行风评议结果;

(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问责建议;

(七)新闻媒体等宣传舆论渠道反映的材料;

(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的举报、控告等。

第八条 问责程序启动后,县长或县长委托的副县长可以责成行政问责对象当面回报情况。

县长或县长委托的副县长听取情况回报后,认为行政问责对象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且事实清楚的,县长可以直接决定提交县政府有关会议讨论,研究追究责任的方式;认为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可责成县监察机关或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核实。

第九条 县监察机关或联合调查组根据县长的指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

被调查的行政问责对象应当配合调查,并有权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应及时采取整改方案纠正错误或改变工作不力的局面,尽量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

第十条 行政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调查人员办理行政问责事项与本人或其近亲属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一条 调查组在法定期限内完成调查,应当向县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一)行政问责对象不存在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情形或情节轻微的,应向县长提出终止问责的建议;

(二)行政问责对象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应向县长建议具体追究行政责任的方案。

第十二条 县政府接到行政问责调查报告后,应当及时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作出是否问责的决定。

第十三条 县政府对行政问责对象的处理决定应当由县监察机关送达其本人,同时告知作出问责批示或者提出问责建议的单位或个人。

决定追究行政责任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行政问责对象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依据和具体方式,并告知其申请复查、复核的权利。

第十四条 行政问责的方式为:

(一)诫勉;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书面检查;

(四)通过县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道歉;

(五)取消或建议上级机关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或收回已颁发的荣誉或奖励;

(六)停职反省;

(七)责令辞职;

(八)建议免职。

前款规定的方式,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其中,诫勉是指县长或受县长委托的副县长对行政问责对象予以批评、教育,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等;采用前款第

(六)、

(七)、

(八)项方式问责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行政问责对象的行为涉嫌违法违纪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理;该行为涉嫌犯罪的,有关机关应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行政问责对象受到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等行政处分的,县政府仍可以决定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方式追究其责任。

第十七条 行政问责对象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八条 对县政府部门和乡(镇)政府其他负责人的行政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说说我身边的故事作文下一篇:十岁生日祝福语和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