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学习教育孩子

2022-11-14

第一篇:父母如何学习教育孩子

今天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一)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1、过分溺爱:爱的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

2、严厉专治: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

3、期望过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

4、重养育轻教育: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

5、重智育轻德育: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地养成。

6、重智轻能:“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

7、重她律轻自律。

8、包办代替: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轻身教: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二)、当今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1、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者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盲目追求近期教育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2、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伴随她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儿童成就人生的基石,推进“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行为养成模式,是青少年儿童再平常的行为和实践中的道德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还要民主协商,做到家庭教育的内部一致性,保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保证孩子在幸福地环境中成长。

教育家论家庭教育:

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毛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陶行知

二、作为父母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的角色是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奖励者、合作者、评价者,约束者、惩罚者。您别扮演错误的角色。

(一)、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角色万花筒,您也许不是演员,从未在舞台上进行过表演,但在您自己的家庭舞台上,您却的的确确是位主角。作为孩子的父母,您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关心者

不错,您确实是关心者。您每天都在为孩子的事情而忙碌,孩子是您心中的全部,甚至在睡梦中您还在牵挂着他。您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他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生病了?能不能拿100分?今天的作业带了吗?也许你在上班,孩子一个电话,你急忙请假去买.但仅仅这些吗?还不够,您还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品德、心理健康„„

孩子之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因为得到父母足够的无原则的关心。(举例:家长送书)

期望者

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长,您就是期望者。您对孩子恰当的、热切的、真诚的期望将促使孩子成功。爱因斯坦的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始终对爱因斯坦报有热切的期望,即使在他被认为没出息、没用的时候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尤其在他困难的时候。(举例:游泳遇到困难的故事)你只看到别的孩子的结果,不注重平时的过程,盲目的和别人攀比。

鼓励者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

经常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你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您的鼓励是他进步的催化剂。

指导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和难题,您是他人生的指导者。经常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并予以指导。

奖励者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被夸奖。想想看,如果您今天为家人的生日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他吃了一口却说:“你怎么做的菜,怎么这个味道。”您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比我们成人更需要肯定。试着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做一个敏感的家长,对孩子每一个微小的长处、进步和努力予以认可,及时给予奖励。(举例:40分的考卷签字)数子十过,不如奖于一长。

合作者

您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权威吗?或者您正打算朝那个方向努力吗?从现在起,放弃这个目标!去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尝试与孩子合作,而不是命令,您将惊喜地看到,哇!原来他也能这么听话地做事情!

评价者

孩子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时候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他却想试试,此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进行评价,正确的就积极肯定,予以表扬;错误的更要及时指出,不能不置可否,甚至还错误地鼓励。这样,你的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会评价。

约束者

孩子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此时您应扮演什么角色?——约束者。约束不等于强制,约束是平等基础上的约束,您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对孩子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举例:党课上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事)

惩罚者

不管您愿意不愿意,您都不可避免地会充当惩罚者。的确,惩罚可以阻止或削弱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父母管教的有效工具。但是,如何做一个正确的惩罚者

却是您要格外关注的问题。你的惩罚后孩子是否不在犯同样的错误 。

二年级

2011年4月27日

学习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心得体会范亚玲

童老师给我们二年级家长培训了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我感触很 深。明白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中还存在着问题。我们教育孩子存在的误区有:

1、过分溺爱:爱的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

2、严厉专治: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

3、期望过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

4、重养育轻教育: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

5、重智育轻德育: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地养成。

6、重智轻能:“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

7、重她律轻自律。

8、包办代替: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轻身教: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是否问过他今天老师教了哪些知识,你又学会了多少,今天表现怎么样?

给我们展示一下行吗?作业完成的怎么样?是否了解过您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各方面情况?说到这些,有的家长同志可能又会说我忙呀!说句实在话,谁不忙?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有的家长可能又会说老师您多费心了,我们费心那是我的职责所在,但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到家校合一。

相信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011年4月27

第二篇: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读书心得

一、 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古往今来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的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母亲对待孩子不外乎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情,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的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要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了。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定为”。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便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使自己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也就是说父母要像律师一样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内心的需求并始终从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孩子吃苹果的故事)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的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父母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将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是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孩子不害怕自己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有事,(牙疼)若总去挠,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能力,被蚊子叮一下很快就会好的,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吐的机会和孩子有效的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对于孩子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的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葬送孩子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节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节行为上。大量的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认三天,决定在一个日,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就犹如海上行船,按照正确的航向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的危险。 人的品德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自。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等,父母若要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找到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且阻碍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有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等都是疏通和激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孩子来说,所谓的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的六大原则。

潜能的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号”孩子要考第一必须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孩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他没有“可迁移性“如果一味地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现在最可怕的误区是父母从幼儿开始就让其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比如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文字、做家庭作业等,这些都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幼儿园就给学了,孩子学习起来很吃力,不会做父母的说、训,甚至打骂,把孩子弄得吓得够呛,久而久之远离父母。父母、孩子之间产生了隔阂。想一想这样有用吗?小学一年级学生正要学习这等东西。重复学习孩子感到没有意思,不爱学习,时间长了厌学了,养成一个不爱学习的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孩子没有学过就跟不上了,成差生了。再想一想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再说有的幼儿教师是初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也没有才加过培训就来教孩子,会什么?笔就不拿、字的笔顺不会写,上学还得教师纠正,很费力,因为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大家都知道习惯是很难改的。因此我们从下学期开始招新一年的时候,凡是没有在中心园呆过的孩子,都分在一个班,进行坏习惯的矫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

因此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您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想象那样复杂,抓好亲子关系,习惯的培养,学会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好父母,孩子成为好孩子就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二、孩子最怕听的十句话

1、“傻瓜,没用的东西”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做出这种事情”

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8、“你若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

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10、“你有做了坏事,简直是坏透了”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的信心百倍,但一句粗暴的训斥定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存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家庭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第三篇: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必看!

人生就像一条曲折而多石子的道路。因为它是曲折的,所以能使人感到无奈;因为它是多石的,所以使许多人遇到挫折而跌倒。挫折,没有人喜欢,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它不仅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它更是天才的垫脚石。

有识之士提出,应当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挫折耐受力,以防长大后种种不幸事件的发生。

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表明,在0到6岁之间,儿童的心理呈现出阶段性的连续变化。每一阶段儿童都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只有抓住这些突出特征才能对症下药,对婴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挫折教育。

0到6岁之间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如何对

0~1岁无须挫折教育

孩子的行为多是无意识的,成人的悉心照顾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安全感,从而使它能够以成人为“安全基地”进行各种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还无所谓成功和失败,所以不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所以在一阶段也就无须进行挫折教育了。

1~3岁遇到困难才鼓励

1~3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我们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上的孩子,他们行为上开始变得独立起来,对成人的话很少听从。这时候父母的教育是显得非常头疼的。

但是在这时期,你您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自己”遇到困难,然后再进行鼓励。

3~6岁寓教于游戏

孩子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少了成人的很多约束。所以家长要知道,游戏可以作为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的绝好工具,可以利用好这一工具来教育孩子。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挫折,更直观的让孩子感受到。

当孩子遇到挫折怎么办

多肯定、鼓励孩子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在精神上常常是最脆弱的,这时父母及时关心和鼓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他会感到孤独无助,会有被遗弃的感觉,有时甚至会出现轻生的念头,父母及时地安慰和帮助孩子,孩子就会抑制和忘却难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遇到挫折先冷静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告诉孩子,要及时跟自己沟通,并且强调会跟孩子一起好好分析,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原因在哪里,而不是当孩子考得糟糕时,先劈头盖脸地一顿责备,更不能夸大挫折的影响力。所以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下来。

适当合理宣泄

挫折会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的途径,把这种消极情绪宣泄出来,不要自我压抑,闷在心里,哭泣、大笑、倾诉等都是宣泄的途径。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宣泄的方式要合理,也就是说,在宣泄时不要影响和伤害他人。

强化榜样意识

要知道,孩子喜欢模仿,也很容易受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勇敢面对未来。有时,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比如,通过和邻居的孩子一起做游戏,来激励孩子,树立孩子的榜样意识。

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我们都知道遭遇挫折时正常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的长大,不要遭遇到挫折。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从今天起要改正了,要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挫折是暂时的,也是永远的,抗挫折能力应该贯穿于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把锋利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顽石,为了使青春的刀更锋利,就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的磨砺吧!

第四篇: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听陈默老师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游戏相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有心理的治疗与治愈功能。通过游戏,孩子们明白,一个人做不成,需要大家一起配合,同时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还要有团队意识,这是孩子最好的学习课堂,是内发的自觉的。同时,即使孩子们受到父母或者别人的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打骂,他们也会在游戏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把心中的不平不满通过游戏的方式宣泄掉,这直接也是一个治疗与治愈的功能。

那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呢?家长有很多的困惑,我到底应该如何办,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讨厌学习。问题的关键就是习惯的养成,学生从小的学习兴趣养成,与监护人特别是母亲的关系极大,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孩子一个人安静的写作业,母亲在旁边安详的看书或者报纸,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请教母亲,有点小动作,母亲也不以为然,让孩子慢慢明白,安静的独立的写完作业,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就像母亲在那里安详的看着书看着报纸。这是一种榜样学习,这是一种环境养成,家长用行动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嘴巴,这样孩子想不学好也不可能,更多的问题学生家长来做咨询,说的更多的是,我要求他好好做作业,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做到,我的孩子做不到呢,这样的家长,在家教育孩子一般来讲是用嘴巴教育,而不是行动来教育,难怪孩子会有反抗,会说你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呢?如果家长不理解,反而更多的斥责孩子,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对抗的局面,对抗一旦形成,就会固着,不会轻意改变。所以啊,当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的作业习惯为什么这么难,我做家长的为什么这样辛苦。这时的家长不防想一下,你有没有以身作则,有没有好好的安静下来,让孩子习惯以一种平静快乐的心态来学习,在一个安静的谦和的氛围中愉快的写完作业。大家一定认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只是负责监督,这就错了。作为一个成人,我们工作中,如果一个领导一直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以一种不信任的眼光监督你的工作,你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的热情会如何。

如此培养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从小就要跟孩子讲,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你可学会很多道理,学习也象吃饭一样,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没有什么为什么,也没有什么学习的目的,学习就是生活的一种常态,比如我们呼吸,比如我们睡觉,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吗,有人会问我们为什

么睡觉吗。接下来,就是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了,如何做呢?陈老现分享了她的一个故事,她在教育孩子时,就说,孩子你看,几千年以来,猫一直是这个样子的,还有狗啊之类的,你再看人,从猴子转变到人,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学习前辈的经验,我们不断的进步,才会成为人,不再做动物。如果你不爱学习不喜欢学习,你不会有改变,不会有进步,你就与猫狗一样,不会有进步。这样看来,我们的孩子是喜欢学习呢,还是不喜欢学习呢,如果不喜欢学习就会象猫一样,当然了,我们的孩子是不愿意做猫的哟。这样一来。孩子一般都会发自内心的爱学习,他们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他们怕与猫狗一样,所以,把学习当成生活的一个常态,自然就不会再有妈妈我为什么学习,学习为什么这样烦的问题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家长再做一些引导,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这样慢慢的引导学生的兴趣到学习上来,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学生应该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就应该学会各种科目的学习方法,比如,语文是要靠多说多练多写的,是一个持续的记忆活动,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如何挖掘孩子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根本的方法。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学会了学习,爱上学习,作为家长,就会很轻松,只要做一下引导与监督的工作就可以了。同时,有很多家长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沾沾自喜,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其实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比拼的是一个耐力,是一个综合能力,我们会发现很多早慧的孩子,在早期会有很不错的成绩,但越到后来越失去竞争力,因数什么,孩子的智力与情商的发展是一个不平衡并持续发展的过程,真正的学习,是在初中毕业以后的高中,在学生的生理发育慢慢健全之后,才会真正开始,到了那个时候,真正的比拼才会开始。而在此之前,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都不要过于高兴或指责,因为之前的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到后来,才是一个真正完善与持续提高的时候。所以,孩子在高中之前的学习,应该多多的鼓励与支持,成不骄,告诉孩子漫长的学习才刚起了个头,败不馁,失败一次并不可怕,作为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情感的鼓励,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力量与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虽然成绩不太好,但会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担当,这样的孩子,会有一个成熟的自知力与控制力,用自己的力量来调整自己的学习问题。到了那时,你的孩子的后

劲就会源源不断的施展开来,而那些早慧的孩子,由于一直持续的发力,内心的心理,人格已经不失失衡或者有了严重的问题,那时就会爆发各种问题。所以,在中小学时期,家长可以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应该以学生的人格成长健全为主,这样才能在漫长的马拉松式的学习中,在最后冲刺阶段,展露出后劲,从而真正的成长与成功。陈老师讲的这一点,我本人是非常的认同,想一下,中国很多的高才低能的大学毕业生,在学习上是一流的,在实践上,在人际上,是很差的,是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的。所以,各位家长,如果你真的想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有才的孩子,这里的一定要好好理解。

第五篇: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献给焦虑的父母!

许多家长抱怨说,近来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别强。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迈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叛逆、对异性的好奇心加重等心理,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教育不当或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因此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头疼!

现在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应该受到大人的礼遇了,他们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增强。有些父母不了解这些,还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在父母眼里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教,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教育好,甚至认为是爱人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夫妻相互抱怨。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希望独立,不再像儿时那样事事听从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他们则会不高兴,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强烈的独立倾向表现不理解,感到悲伤和失望,认为自己为孩子吃了很多苦,而现在孩子翅膀硬了,不需要自己了,于是总是把孩子紧紧抓住不放!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加强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等,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

第二、独立性增强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所以父母过多的约束都会造成孩子心里的不平衡,容易与父母顶嘴。

第三、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第四、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敏感、易怒、任性,父母越是禁止,他就越有兴趣去做,并且做得变本加厉。叛逆,成了他们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有大忌,需注意!

第一、忌恐吓、冷落孩子

每当孩子调皮或犯错误时,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用诸如“不要你了”等话恐吓孩子,让孩子因害怕而“就范”。也有的采取冷落的办法,给孩子“冷脸”看。长期这样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敏感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第二、忌夸张言辞影响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都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辞中带有夸张的成分,“小事化大”,有些家长还会把事情“歪曲”。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错误,有的家长会夸大后 果,这样容量刺激孩子,孩子以后干什么事都畏首畏尾,变得胆小,而且更容易犯错。

第三、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

很多家长追求完美,忽视孩子的努力,仅仅因为孩子没达到“最佳”或“理想”标准,就抹煞其成绩。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把自己的孩子与 邻居的孩子相比。这样长期下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不大,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等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

很多孩子都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做事情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好,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比别人都强,而实际情况则是,孩子并不比别人强,甚至不如别的孩子,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以平常心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才不会感觉累。

第二、少控制孩子

既然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那我们要学会放权,不要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给孩子自主权。比如,什么时候出门?怎么出门?游戏玩多久?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决策中,如果孩子有不错的意见,我们不妨采纳。

第三、就事论事

纠正孩子言行,要就事论事,避免谩骂及情绪性字眼,但也不可过度温柔或低声下气。各类规范、要求,宜用和缓但坚定的态度提出。

第四、和孩子沟通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认为父母很罗嗦,总是管闲事,作为父母虽然你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可能会方法不对,让你的孩子不能够接受,所以说,你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然后在对症下药,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找你孩子的朋友了解情况,以便可以更好的和孩子交流。

第五、和孩子平等交往

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作为父母不能在想孩子小时候那样事事给孩子拿主意,要更多地听听孩子的建议,对于你认为不对的你可以给孩子提提意见,帮助他改正,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能够强制性的让孩子安照你的想法来做事,那只会让孩子和你越来越远。

第六、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特别是青春期父母的脾气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心理状态等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在孩子身上总会找到其影子。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结束语:

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父母在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方式,要家长跟孩子一起成长,领着孩子选对方向,找对路。

上一篇:反恐防暴应急处置预案下一篇:防恐防暴应急演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