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2024-04-30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通用16篇)

篇1: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

常有些孩子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如果小孩真的不爱学习,家长们应当适当说服,而不是打骂的方式,而最佳的说服方式,我们将分为6个情景为您支招。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受广西区妇联儿童部邀请,从北京来到南宁,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说服不了的常见2种情景

情景

一、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情景

二、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

“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

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

2、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 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

“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3、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

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

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情景

三、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为什么很多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

“溺爱是最主要的原因。孩子从小娇惯,总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最后家长说什么反而不管事了。”关鸿羽表示,他主张每个家庭定一个家规。如孩子每天玩游戏机半小时,超过就不给玩了。家规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协商,共同遵守。有了家规,孩子做到了可以表扬、奖励,做不到就要惩罚。这样,家长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篇2: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孩子不爱学习,我怎么说都不听!” 5月24日,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关鸿羽教授,给南宁的家长们上了一堂家长教育课。在课后的问题解答环节中,孩子的学习问题成了热点问题。

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为什么不听?关鸿羽教授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家长说得不对;第二,家长说得对,但是说的方法不对;第三,家长说得对,方法也对,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没威信。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多家庭教育的“门道”。

家长说得不对

对策:家长需学习转变观念

重智轻德,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常出现的问题。“家长最主要的是要转变观念,要学习。”关鸿羽主张,家长应该订几份家庭教育的报纸,买几本家庭教育的图书。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

家长该如何选择图书?“一定要挑辩证观点的,不要挑极端观点的。”关鸿羽建议家长选书时要看作者,买“XX著”的而不买“XX编”的。著作一般需要做过研究和实验,而不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来的。

另外,关鸿羽强调,不论书多好家长都不能照搬,首先要研究自己的孩子,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某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等。

家长说的方法不对 对策:要研究方法

关鸿羽表示,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用居高临下、单刀直入的方法和态度,这是不对的,说服教育要力争做到情是深的,心是软的,语言是感人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心理暗示法 案例:一个孩子考试没考好,放学回到家后就钻进屋子里了,家长二话不说,把门一开就先打骂一顿,然后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打完了,孩子反而变得无所谓了,孩子想反正也挨打了,所以后面家长唠唠叨叨说了很多,他根本没听。“孩子长大了,教育不要直不楞登,要巧妙一点。孩子关上门意思就是不让你进去说,不想听你说。” 那怎么教育呢?关鸿羽给那位家长支了一招,孩子家长应用了果然凑效。具体方法是:孩子第二次考试没考好,又钻进屋里,把门关上了。孩子父亲干脆不进门,在门外对孩子的母亲说:“咱俩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能让孩子听见。孩子一听想,“不让我听,我偏要听。”于是就趴在门口听。父亲说,“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下次一定会努力!你猜咱孩子在屋里干嘛呢?正偷偷下决心呢。”其实孩子根本没下决心,一听到这话就开始下决心了。然后母亲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能全赖孩子啊,咱俩也有责任啊,咱平时也没好好抓他学习,有点时间就打麻将。要检查,别让孩子检查,咱俩先做检查。”正说着,孩子推门出来了,激动地说:“爸爸妈妈,不赖你们,赖我,这次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好好学,考出好成绩!”

关鸿羽说,这用的是心理暗示法。不教而教

案例:一个孩子数理化很差,不好好学习,但是特别爱看战争、武器的书,买了很多枪、炮、坦克之类的玩具。母亲急了,没收了孩子的书,把玩具给砸了。结果孩子生气了,好几个星期不跟母亲说话。

“我要是他,我都不跟你说话,我最喜欢的东西你给我砸了,我还跟你有什么话可说?小孩为什么爱看战争的书?要想知道这问题,你先看看战争的书。”当孩子母亲按照关鸿羽的话,去看完孩子那些战争的书籍,也被深深吸引了,她这才理解孩子。然后,关鸿羽让她和孩子聊战争„„母子有共同语言了,当孩子谈得最热的时候,关鸿羽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你知道那么多战争的事,你准能当一名军事家。”孩子一听更来劲了,继续遐想翩翩继续吹牛,母亲接着来这么一句:“你要是考不上军事院校,你的军事家梦可就完了。”紧接着母亲帮孩子分析,“现在的军事家可不是当年的土八路了,要军事院校毕业,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根本就指挥不了打仗。”这样孩子听后自会暗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这就是不教而教。表面上看不是教育,是聊天、游戏,实际上就是教育。”关鸿羽说。

热处理法

案例:有一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机,就是不好好学习,家长问关鸿羽这么办?关鸿羽告诉这位家长:第一,不能绝对不让玩,游戏机里也有知识,也可以训练人的大脑;第二,玩的时间不能太长,可以与孩子定个协议,借此促进孩子的学习。如告诉孩子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就让玩多长时间;如果成绩不好,就不准玩了。那家长听了说:“那也不行,订协议他不执行啊。”

于是关鸿羽提出跟孩子聊聊的要求。一见到孩子,关鸿羽就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你游戏机能玩到什么程度?”孩子一听说游戏机,就兴奋:“老师,我全班第一。”一般家长一听到这话就会责骂孩子,“你光知道玩第一,学习怎么样啊?”可关鸿羽不这样,“玩第一也不容易啊,傻孩子玩不了第一。要不咱俩赛赛?”孩子同意了。但关鸿羽想了想说:“我不跟你赛,你这个水平太低了。”“老师我这玩第一的水平还低?”“别看你玩第一,这游戏的事多着呢,你都知道吗?”孩子以为自己对游戏无所不知:“你问不倒我。”这时关鸿羽不说玩了,提高了层次:“第一,游戏机是怎么发明的?这个人是怎么成才的?第二,游戏机哪个厂家最高?每年的出口量是多少?第三,游戏机的原理是什么?”孩子被关鸿羽问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问三不知吧?我要是你,我那么喜欢游戏机,我就发明游戏机,战胜国外的。让全世界的孩子都玩自己发明的游戏机。你愿意吗?”孩子当然愿意。“那么你知道怎么才能发明游戏机吗?要发明游戏机首先要把基础的数学语文学好,基础都没打好,原理都不知道,将来你怎么战胜国外的?”“这也有关系?”“那当然了,干什么都与学习有关系。” 关鸿羽表示,这叫热处理法。就是抓住孩子的热点问题,结合热点问题来教育,一般都听得进去。如果是单刀直入的、生硬说教的、空洞干瘪的,那么孩子是不听的。所以家长要研究方法,孩子说不听,主要是方法不对。

家长没威信

对策:像朋友一样相处,定家训

“像朋友一样相处,就能树威信,不像朋友那样相处,反而不能树威信。”关鸿羽说,树威信不是专制,如果总是居高临下地控制,很难有威信,造成孩子不愿与家长谈话。

关鸿羽表示,家长和孩子应该是朋友的关系,同时也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要长幼有序。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可以结合。相处时是朋友关系,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中,要长幼有序,也就是说最后“拍板”的还是家长。

篇3: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每个生命的开始, 都在不断地捕捉信息。这是动物生存本能。而学习思考是不断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所以我说:“人之初, 学时乐”。我想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都有问“这是什么”、“这叫什么”、“这念什么”、“为什么”……的阶段, 在此过程中, 他们是都多么的不厌其烦啊!你能说我们的孩子不爱学习?!!!

但是, 为什么随着孩子的成长“问号”越来越少呢?是他们成熟了、在思考?还是被打击了、冷漠了?我们不该反思我们的行为吗?教育中我们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1:超前式知识教育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知识教育, 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 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 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

事实上, 未到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 强迫孩子接受教育, 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些父母则总是埋怨孩子不聪明, 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误区2:粗暴式家庭教育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 不是打就是骂, 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忽略孩子的基础水平和认知水平, 甚至有与他人孩子能力相攀比, 忽略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问题, 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学习、逃避学习的现象。请家长记住, 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 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 以理服人。

误区3:盲目式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看来, 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 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 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 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 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 失去学习时乐, 变为学习时累。

二、好奇心和表现欲促使孩子更愿学习。

(一)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 凡事都爱寻根追底、特别好奇要动手试一试。正式有他小时候对很多事物“愚蠢的好奇心”, 而且“笨的”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 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 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 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谁会想到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成功, 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好奇心的保护与引导, 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 长大后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有多少科研成果的诞生不是在人类好奇心驱使下啊!这样的例子不是多地去了吗。所以, 也可说:好奇心就是开启神秘未来的原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别因我们成人而毁掉啊!

(二) 表现欲是学习的催化剂。

表现欲是人们有意识向他人展示自己才能、学识、成就的欲望。实践证明, 积极的表现欲是一种促人奋进的内在动力。谁拥有它, 谁就会争得更多的机会发展自己, 接近成功的彼岸。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 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 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 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 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种“表现欲”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发展。表现欲是儿童的一种情感因素, 儿童越是高兴, 表现欲就越是强烈。

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 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 探索新问题, 获得新知识。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 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表现欲与性格特点有关。性格外向的儿童胆子大, 表现外显;性格内向的儿童胆子小, 表现内隐。我认为都有表现的倾向, 这受寻求赏识的内因作用。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对他们的表现欲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外向型的儿童, 不可任其表现欲无限度膨胀, 以致热衷于自我表现, 滋生虚荣心;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评价, 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天真无邪, 不会害羞, 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现得非常热烈。而到了初中, 变得害羞起来, 含蓄起来, 连课前的师生问好也越来越小声。课堂上的提问更是没有一点气氛, 以躲开老师的视线不被叫到为幸, 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我要问:我们是否正确开发引导了?记着别让我们的孩子, 在你的面前不想、不能、不会言语了。你就不好引导了。

三、孩子的玩 (游戏) 就是学习

哪个孩子不爱玩!别认为玩耍就多么的可怕。玩耍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情商的释放发育。

我记得, 小时候很愿意去学校, 找我的玩伴。我们的玩具很多, 不贵, 甚至就不花钱, 但很好玩。如有一种拆冰棍棍儿, 画一个圈, 将棍儿撒入圈中出圈换人, 如不出圈、就在圈内捡, 一次只能捡一根而且不需碰其他棍, 别的 (棍儿) 动了换人。这种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预测能力、耐心、观察力和判断力等。还如投沙包不仅能锻炼臂力, 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策略、社交能力等。踢玻璃球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1、2、3石头人”可锻炼孩子的反应力。

不同的玩有不同意义, 如旋转游戏, 孙瑞雪: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蒙特梭利曾经说过:“运动除了增强体质外, 他对心理发展本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 旋转对大脑的发育很重要, 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 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在复习课中采用“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时, 同学们为了有利的防御和能难住对手, 会更细的读书、更努力的背书, 更主动的学习;

因此, 我要说:“孩子玩吧!玩吧!不是错, 再大的孩子都有玩的需要”!玩耍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经验学习、理解、运用的生存过程, 也是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爱玩才能爱学、会玩才会学习, 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真正会玩的孩子是不会去学坏。

参考文献

[1]《孩子教育指南》王宇

[2]《朱永新经典教育集锦》

篇4: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39-01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如今,国家取消了毕业分配,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毕业以后,都面临竞争就业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历低,将来就业会非常困难,许多家长真为孩子的前途着急,渴望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不能只希望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必须同时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孩子缺少了有效地家庭教育,就很难走上成功之路。

二、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共同点的“共性教育”(也叫普遍教育)。

1、从时间来讲,学校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全程教育;

2、从形式来讲,只能以“上大课”的教学方式为主;

3、从精力来讲,学校和老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深入教育。

每个孩子的学习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家长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教育”,认识到学校普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同,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可能完美结合,帮助自己的孩子在每个阶段达到尽可能高的标准。在对孩子教育方面,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放弃”,如果孩子进了普通学校,有的家长便会埋怨学校不好,埋怨老师水平不高,放弃了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与帮助;如果孩子进了重点学校,有的家长就特别容易满足,而满足之后,也容易导致放弃,觉得“我可省心了”,把教育孩子的事全推给了老师。由于家长的放弃,使得孩子也放弃了自身的努力,最终结果必然是学习成绩不好。

不少教子成功的家长用自己的经验证明: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美结合,谁就会获得成功;不少教子失败的家长用自己的教训证明:谁总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别人,总是在埋怨外界条件不好,总是在用落后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谁就会教子失败。

三、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监督管理、注重平时、关注错误、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1、让孩子学会学习:

孩子的学习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放弃了努力,学习成绩就会出现差 距。许多孩子不是不想认真学习,而是“不会”学习。谈到学习,不只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就行了。在上小学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100分是常有的事;到了初中,同样做就开始出问题了,小学时经常100分的孩子上初中后成绩单上居然出现了80分,高中甚至出现了60分,考完后经老师指点,马上明白了未能做正确的题目是哪些基础知识的拓展、变形,但老师没讲过,在考场上就想不出来。为什么同样的投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呢?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模仿为主”逐步过渡到“自学为主”的过程,上中学后老师课堂上讲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己去灵活应用和拓展,为了让孩子尽快完成从“模仿”到“自学”的过程,家长应尽早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孩子学会学习,具体作法是:“跟着跑、自己找”。跟着跑:紧跟学校老师的进度,基础的东西要记得住。自己找:成绩好的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巩固加深(“拔高”);成绩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学校普遍教育的进度时,即在“吃不了”的时候要想办法及时弥补(“补齐”)。

2、边学边查: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学习成绩还很好?因为他们很好地运用了“查”的手段,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绝大部分是有效时间(有的同学投入时间很多,可惜无效的太多)。查:是改正不足的第一环节,不少家长和孩子忽视了检查的重要性。“只学不查”其表现常是:成绩落后了——着急;成绩排名靠前——心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只学不查,是最累的学习方式,一些孩子在学习中为什么觉得特别累?就是因为不清楚自己“差”在哪,使得在平时学习中,学了一个知识点,就等于背上一个包袱——学过的老得想着,总怕忘了,在考试之前复习的时候,也只能是按照学过的顺序,一遍一遍地把精力分配在复习己经学过的全部知识上,结果是由于复习缺乏针对性,使得己经掌握的,又重复了一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掌握的,由于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依然没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很容易出现“复习的时候觉得全会,考试的时候觉得全不会”的现象。同时,只学不查,还会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由于不知道自己哪有不足,所以总是被一种“无名”的恐惧心理所困忧(表现为心里总是“没底”),尤其在重大考试之前表现更为强烈,因为不知道自己差在哪?也就不知道从哪里进行补救。

家长一定要转变观念,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平时不管,不要只是在期中期末考试以后才管,不要只注重期中期末考试的名次,采用“秋后算帐”的错误做法,要把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从考试以后转移到日常学习中,重视学校平时的测验,在老师的“普查”之外,多利用课外资源让孩子积极主动进行“自查”,只有多查,才能知道差在哪里,才能克服不足。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现为只看考试得分,不看丢分,更不管为什么丢分。只看得分,得分高容易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产生自满,得分低容易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卑,两者后果都容易导致放弃努力;有的家长甚至只盯着中考高考,认为孩子刚上初一不着急,等到了初三,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教师就行了,这样做,使得孩子必然放弃日常的努力——只是在考试前才用功读书,使得在平是时偶尔出现的“小错误”没能及时克服,在考试之前累积成了不容易克服和来不及克服的“大错误”。

3、边查边改:

孩子在日常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暂时的错误是正常的现象,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监督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只查不改,等于白查。

4、边改边验:

篇5:孩子淘气不爱学习如何教育

第一,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平时孩子可能会跟您讲我有这个梦想那个梦想,那这时候可以对孩子说:有梦想是件好事,但是古往今来,哪个成功人士不是先学习再有成就的吗?利用反问增强了孩子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家长下班后不要只是把饭做好,把什么什么弄好就行了,我们更应该多花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学习,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学习累了,家长可以在这时候沏上一杯奶茶或咖啡,这样做孩子会将感动化为学习的动力,孩子自然会努力学习了。

篇6:孩子不爱学习,贪玩家长该怎么办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绝不能以长辈的身份来要求孩子,更不能用命令或呵斥的语气督促孩子学习。“威逼利诱”不能真正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像朋友和同学一样和孩子讨论学习。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的态度要谦虚,以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目的来引导孩子。平时监督孩子写作业时,最好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孩子“你看了30多分钟的电视了,该去写作业了,你觉得呢?”“等吃完饭,你休息一会儿就去写作业吧。”

“硬碰硬”的教育方式永远不可取,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还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叛逆。低下身子,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量,孩子会更容易接纳和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纠正孩子犯的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犯点错误没什么,长大就好了,其实不然,小的错误不改正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家长具有监督和纠正孩子错误的义务。

在学校,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后写在错题本上,这个方式家长也可以学习。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或检查作业时,家长一旦发现有马虎潦草和错题就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重新验算,如果实在不会做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做题。

这里说的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当头棒喝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马虎,而是温和的引导和指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经常温习功课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还能获得意外的新认知。而预习相对很对孩子来说,做到的却不多,上一单元的知识点还没消化完,自己再去看新一单元的知识确实挺困难。

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熟悉老师的课程进度。今天学习到哪个章节了?有哪些重点要背诵的内容?只有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才能及时的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与其说预习和复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就一定离不开及时预习、经常复习。父母要记得经常提醒孩子,看看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怎样,同时加深他对旧知识的理解。

篇7: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导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奈何有的时候孩子就是不配合,并且明确向你表示自己不喜欢学习。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加重孩子的负担,而是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没有天生就爱学习的孩子,同样也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有些原因导致的,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会有什么原因令孩子不爱学习吧!

1、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父母都给孩子寄予极高的期望,非常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使得孩子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素质差的孩子,常感到完成好功课十分吃力,需要加班加点,即使如此,也还是成绩平平,从而感到有思想负担,整天心事重重的样子。

成绩好一些的孩子如果稍有放松,处理不好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很容易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掉队,产生心理负担。

2、学习适应能力差

学生学习适应能力差影响情绪波动,表现为紧张、焦虑不安。引起孩子心理学习适应差的原因很多,最为主要的是心理与环境因素。

孩子不爱学习的表现:

孩子不爱学习对家长来说是极为头痛的一件事,但不爱学习不是从一就开始的,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的,所以家长当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就要开始多加留意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

1、逃避学习

有些孩子表现的较为明显,直接不愿意上学去。而有孩子即使是上学了,但都是无心向学,得过且过。无抱负和无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

2、注意分散

学习动力缺乏会使注意涣散、兴趣转移,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因而对学习以外的事反而兴致勃勃,不惜花时间,常常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3、厌倦、冷漠的情绪

回家不主动做作业,即便做也是草草了事。时常要在家长强力督促下才完成。

4、缺乏自尊心、自信心

对学习成绩毫不关心,考得差也觉得没所谓,不觉得丢面子。

5、学习无目标无计划

上学只为给父母一个交代,完全不是出于自愿的。应付式上学,无学习目标,无计划。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在学样的教育模式我们不能改变,但是在家的我们就可以。在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加重孩子的负担,而是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2、制定学习目标,耐心引导孩子学习

孩子只有兴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认真细心的精神,这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多从观察、模仿开始。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认真细心,做好示范。一个数字,一道算式,一个汉字拼音字母,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工工整整,讲究规范,切忌潦草,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做出榜样,才能要求和指导好孩子。孩子才会逐渐具备认真细心的品质。

3、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

4、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篇8:孩子真的不爱学习吗?

我问:你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什么?一个家长说,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

听了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说:是呀,你们的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下心来,并且能掌握很多相关的知识,记住很多细节,这是非常可贵的现象呀。

可家长们更急了:孩子不学习学校的功课怎么行呢?不系统地掌握知识,上不了大学。什么都信马由缰,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长过去没有上成大学,现在感到很吃亏,觉得生活的路子特别窄,因此无论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争气。有的家长说,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电视节目,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歌星、影星、球星,当时自己只愿意学习,所以上学还比较顺利,成绩也不错;但是现在孩子的生活太丰富了,做航模、玩游戏,还有追什么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别人牵着鼻子转,看着真让人着急又心疼,但又没办法。

当然,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长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头脑也不是水缸,家长只管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面倒。孩子必须通过自己的头脑来观察、思考和吸收,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必须通过他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孩子是通过尝试

错误来学习的,他们会摸索,会迷惑,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养成坏习惯,但这就是孩子,家长是急不得的。

学校的学习的确很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课,如何引导孩子对文化课学习感兴趣呢?我给这两位家长提了四点建议。

1. 向孩子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学习问题家长常会“有意”地给孩子讲“我过去没学好,结果现在很不成功,在单位不顺”等等。其实,对于家长的状态,孩子自然会看在眼里。如果你现在不如意,你把它归结到自己的过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现在学习不好归结到“幼儿园”或娘胎里去,认为自己“天生”不爱学习,自己“天生”马虎等,这样的归因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吗?

另外,有些家长也会向孩子提起自己当年成绩如何突出。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时代变了,“过去”无论如何已经过去了。

家长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家长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实地展现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这样,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条生活的真实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知识基础,那么借用一个古老的说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那么“无智吃力”。这一切,不用家长讲,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愿不愿沿着家长走过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势利导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从而更好地引导孩子。这一条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爱看童话的孩子,可以从对童话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认识;从对同一童话不同版本的比较入手,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童话。当孩子从新的角度去看童话时,他会迅速地成熟起来,自然地走出对童话的沉溺。

对于喜欢飞机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飞机性能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数学和物理的大门;通过对于飞机发展历史的认识,引导孩子进入科学的大门。由于孩子以最基本的兴趣作为动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都会成为孩子知识的源泉。

3.不过分介入

家长要控制自己,不要过分介入孩子学习的事。因为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学好学不好关键在于自己。正像孩子的身体发育,家长所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长高。家长的过分介入不仅没有用,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习是父母的事。

4.创造学习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1)安静的环境,这可能要求家长自己也少看电视、少打牌;(2)读书的气氛,即家长自己也多读书、看报,多讨论读书心得和相关问题;(3)对探索“怪”问题的支持,如欣赏孩子提出的某些问题的独到之处,帮助孩子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为孩子要进行的某些探索性实验提供材料及安全监护,等等。

篇9: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提高

爱学习的孩子每个人都喜欢,但是每个班里总会有几个不爱学习同时学习不好的孩子,这些孩子让学校头疼,让老师头疼,让家长头疼,作为老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想点办法去改变这些看似难以改变的孩子,想想你在班里都用过什么办法去帮助这些孩子呢?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叫黄喜的相国问一位农夫:田里两头耕牛那一头更好? 当时农夫不语,当牛到一旁吃草时,他才附黄喜耳边说:靠边那头更好。

黄喜奇怪:为什么用这么小的声音呢?

农夫说:我要大声说,牛听见就会不好好干活啦。

牲畜也知好坏,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只有附耳细说,真心关爱,才能唤醒他们。

天下之大,难有十全。万物之多,长短处于自然。学生也有优差,每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好学生人人都喜欢,老师更是喜欢,那班里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呢?作为教师,如何对待这些学生,教育这些学生使其由后进转化为优秀,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融入大集体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

1.首先从根源上分析一下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第一天进入课堂的时候都是可以发展为一个成绩好品德好的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可能在最初的教育中,曾犯过错或功课不好,受到教师的批评与歧视,同学的埋怨与嘲笑,家长的冷落与训斥,经常处于“冷”的环境中,形成一种自卑心理。使其活泼向上的心理失去平衡。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用爱心唤醒他们,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帮助,多宽容,多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持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其树立起自信心。

2.“只要孩子知道学习,什么时间都不算晚”,我们作为老师,面对任何孩子要始终坚信这点,只有一开始就关注差生,通过段考过滤分层,及时的补差、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慢慢差生也会变好。

3.对于差生,一般不仅学生差,而且纪律可能也很差,对于上课捣乱的学生,可安排其坐在你讲台的旁边,可更好的看着他。要用赏识教育,制定管理标准,只要有进步就及时鼓励,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4.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般均在最后坐,所以如果前排有学生有病请假有空位,你可以随时让差生往前坐,这样学生会很感激,家长陪读看到了也会很感动的。

5.对于差生来说,他们要的不仅仅是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疏导,生活学习信心的一种树立;

6.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孩子的环境更是这样的,所以关注孩子同时也要多与差生家长沟通,尽量让差生家长陪读,让其知道学不会是学生问题(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只要改正就没有问题),而不是教师的问题。让家长了解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并且和关注自己的孩子,关键让孩子持续的学习才会有效果,如果放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那我们老师会帮助家长和学员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障碍。

7.任何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至少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所以家长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和家长多沟通,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

篇10: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学习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每次英语考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英语成绩很高就放松要求。

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以致用,对话世界才是最终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他应用的能力。单单把成绩培养上来,一样是哑巴英语,万万不得。

2.不要盲目的夸奖、鼓励孩子

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经常夸奖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的学习兴趣。但是夸奖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了大进步要夸奖、鼓励,有了小进步要夸奖鼓励,没有进步的时候为了不打击孩子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同样照夸不误,这样对孩子是不利的,每天他都生活在别人的赞扬声中,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容易滋生骄傲自大的心态。

篇11: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有效学习

(1)家长要始终对孩子抱有信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这肯定是值得家长和老师高兴的。假如孩子经过努力后学习成绩仍然不够好的话,这对家长来说也并不可怕。虽然孩子将为不能成为一个科学家、博士、工程师等,但是这有许多的工作由他来选择,他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2)孩子在学校里不聪明并不代表他在社会上不聪明,有许多同学在学校成绩非常好,但在社会上并不是很出色。孩子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却很可能在社会得到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的第一名。

(3)有许多在社会上工作的人并不智商很高的人。但因为他们拥有责任感,拥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还拥有坚强的意志。他们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父母不要轻易说孩子不聪明。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4)不要对孩子过于苟责。学习成绩不好,这是家长和老师都不心愿的。如果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大加苛责,孩子性格开朗、活泼的那还好一点,他会在学习以外的其它活动中找问欢乐来弥补因为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感。但是对于一个性格极为内向、自尊心特强的人来说,那又是一种情况了。他会认为自己被家长、老师、同学们瞧不起。他觉得世界对他来说是黑色的。如果大家都忽视他,那后果不堪设想。

篇12:浅谈家长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

关键词:家庭教育;缺乏原则;教育误区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和家庭教育实践而言,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做父母的,不论自己的条件怎样,在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无一例外地都会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上最好的学校、住最好的房子、吃最好的美食、穿名牌服装。家长们都认为自己吃过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自己受过的罪不能让孩子再受。

一、家长教育孩子误区的最突出表现

1.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都优秀,家长们不惜花费金钱,放弃节假日,让三四岁的孩子奔走在各个不同的辅导班之间、学习各种技能。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了,别人的孩子学什么,我家的孩子也要学什么,不能比别人的孩子学得少,似乎学少了就落后了。家长们非常骄傲地告诉朋友,自己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忙碌。家长们有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吗?

2.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缺乏原则

现在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娇惯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孩子做得对不对,都舍不得说一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他们没有原则,一味溺爱、一味娇惯、一味妥协,使孩子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我班有一个男孩,父母属于老来得子,报名之后没来过几天,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他们,我问他:“什么时候上幼儿园呀?”妈妈说:“孩子一说不想去,他爸爸就同意了。”孩子随后的一句话,让我着实吃惊不小:“我就不想去,我一生气,我爸爸就害怕!”才四岁的孩子,他就抓住了家长的弱点,我当时就感叹:怎么能这样教育孩子呢?

试问家长们:这样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吗?他们能成才吗?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吗?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父母首当其冲的大事。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呢?怎样培养他们才能成才呢?

二、让家长走出培养孩子误区的方法

大多数家长由于受文化程度、家庭教育、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缺乏科学的教子方法,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换一个新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作为父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宠爱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还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一种真正的爱,希望家长在借鉴的基础上,对幼儿爱得适当,爱得合理,爱中有教,教中有爱,这样才能使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2.走出智力第一的家庭教育误区

把幼儿培养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不少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才能出人头地,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家庭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结果可想而知。

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即使没有超常的智力,只要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将来也可以成才,反之,将来有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废品”。作为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就必须在培养孩子智力的基础上,注重全面发展。这样在幼儿时期就受到了科学的家庭教育,他们将会受益终身。

3.走出氛围不良的家庭教育误区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形象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幼儿的性格、作风、行为习惯之所以很像父母,遗传并非起决定作用,而主要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他们每天都在用最精细的眼光去注意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和观察着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切都想模仿,一切都想学。幼儿从中模仿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父母在各方面的表现是良好的、适当的,幼儿看得见、学得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并健康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育小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篇13: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习

话在说回来,如今的学生很累,不只面临着考试升学的无穷压力,也面临着爸爸妈妈老一辈的殷殷期望,孩子一头钻进了题海里,复习资料做的堆成了山,眼镜 片也越来越厚,睡眠不足成了很大的疑问,乃至许多学生呈现了亚安康情况。面临这种情况,许多家长担忧忧虑孩子安康、许多孩子诉苦学习太苦太累,家长和孩子 都想改动这种现状,可又力不从心。四快学习法的呈现这可谓皆大欢喜,在改动传统的“努力学“少玩多学”“死学硬记”的办法,转而到培育孩子的学习技能上 来,这即是四快学习法的奇特。

四快学习法打破传统的百分之八十教常识,百分之二十教办法的教育办法,将这种办法完全推翻,选用百分之八十教办法,百分之二十教常识的准则,变 单纯的靠背公式背界说套用变为触类旁通、灵敏把握,变学的又苦又累为轻松高兴,以才干的晋升股动学习爱好的进步,让学习不会再是难题;让你在短期内敏捷提 高学习成果。

篇14: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习

在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生活照顾比较多,老师像父母一样照顾孩子,在孩子眼里,老师就像妈妈。另外,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对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不需要作业书写,孩子的学习活动非常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老师由于要完成教学任务,她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老师与学生的交往,也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时间很少,新入学的孩子就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不能接受,甚至感到生疏和压抑。另外,孩子进入小学后,与在幼儿园朝夕相处的同伴分离,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很多同学都不认识,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2、课堂教学的变化。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每天早上一到校的早读课,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必须上完40分钟。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孩子还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3、行为规范的变化。

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自选活动的时间和权利,而到了小学,学生的自选活动就很少,大部分时间必须服从统一的要求。

4、家长和老师期望值的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家长和老师主要考虑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吃好,玩好,学习好,与同伴相处好,我们所期望的是孩子活泼,快乐,健康。而一旦孩子入了小学,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给予新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

5、学习环境的变化。

篇15:教育不爱学习的孩子的策略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篇16: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说服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作为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但是回家后,又是另一个情况,不按老师布置说的去做,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配合起来,严格要求,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下功夫,使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课前预习 认真书写 认真审题 自觉检查

一、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预习是学习新课之前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督促孩子预习。通过预习,孩子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实际预习中,家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孩子实际,加强预习指导。首先,要求孩子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引导、点拔下进行理解和掌握。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为促使孩子按时完成预习,可以拟出有效而科学的督学措施对孩子加以约束,与教师取得联系,争取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让教师帮助督促学生完成。此外,家长还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适当的检查。长此以往,才能使孩子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严格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目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这样下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正确率低,还容易养成马虎、粗心、厌学等不良影响。而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因此在培养孩子的书写习惯上下功夫:

1、书写整洁,字迹工整。漂亮的字体也是一种文化修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对孩子书写进步适时表扬,鼓励孩子要写好,与以前写的进行比较,当孩子看到自己的作业越来越整洁美观,就会坚持下去。

2、规范格式。数学的有些知识有着严格的书写要求,只有将它做的规范才能称得上掌握。例如:简单的直线用尺子画、数学符号的用法及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等等。在培养严谨的同时领悟所学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解题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不理解所学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往往随便看一遍就直接去做。那么要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就要下功夫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的正确与否。我发现在学校时学生写的认真,但是家庭作业写的就潦草,不认真。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不在的时候,学生也要养成认真的习惯。所以,家长在孩子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做一些计算题目时,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运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四、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孩子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出现字迹潦草,家长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孩子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孩子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检查,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实际情况,教给孩子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把检验作为孩子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孩子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一版。

[3]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上一篇:年公司年会领导致辞稿下一篇:《扬州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聘任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