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论坛文章分析

2023-02-12

第一篇:人民日报论坛文章分析

人民论坛文章精选3

抗震救灾精神永恒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精神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等的综合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在现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得到新的发扬,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民主革命时期就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就有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冰雪灾害精神等等。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我们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与高度升华,而且为这一精神宝库增添了新的丰富的时代内涵。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比较抗震救灾精神和十年前的98抗洪精神(当时的概括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我们就会发现,同样是24个字,但内容有了新的拓展,内涵更加丰富。其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共有的,中间的八个字和98抗洪精神的后十六个字意思大体一致,而“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则是新的发展,新的亮点,使之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是抗震救灾精神的核心内容。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抗震救灾的基本理念。在抗震救灾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对人的关爱,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尊重科学,是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和新亮点,

面对地震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展览,人们看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的大地震,党和政府是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是靠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千百万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共同筑就了一道抵御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钢铁长城。山崩地裂,山河色变,但动摇不了中国人团结自强、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

面对生死考验,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人民教师用身躯保护幼小的学生;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奋力抢险;还有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和国际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各种救援。这一切使我们深切感到,伟大和崇高正是平凡的人们书写的。

面对危机考验,我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命第一,救人要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些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与千百万人的行动中。从总指挥部到救灾一线各个工作环节,科学决策、科学救援、科学重建,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坚定沉着,多谋善断,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一个生动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来自现场、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教育人们也告诉人们: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挑战,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胜利,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1 用其力还是用其心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1949年,刚建国,我们没有海军。1.8万公里海岸线,无一船一舰。毛泽东召长征老将、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要他任海军司令,组建海军。肖劲光急了,说:“我是个旱鸭子,哪懂海军。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船,每次都晕得不敢动,怎么当海军司令?”主席说:“就看上你这个旱鸭子。”结果在他主持下,创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毛主席很满意,说:“有肖劲光在,海军司令不易人。”他成了世界上任职最长的海军司令。

这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用人是用其力,还是用其心。其力,当然要考虑,但前提是他的心。即他的思想、品德、意志。思想是管方向的,做什么,怎样做。品德是操守,要能把握住自己,处理好公与私、个人与事业的关系。意志是坚持力、毅力、攻坚能力。人才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相差不多,成功与否常在意志方面。靳辅以70岁暮年之身,肖劲光以外行之人,结果都不负重托,卓有建树,是心在起作用。

古人有阅人之术,就是观察人。有时一个人的好坏,并不要多么复杂的考察;可管中窥豹,一叶知秋。很奇怪,近年来落马的一些干部,群众早有议论,其恶行丑闻,就是人当邻居也要退避三舍的,却照升、照用。最近公布处理的一位副地市级干部,做县委书记时写了一本他与本县名人的书,好借机出名。封面上他挺胸叉腰,雄视河山。十几个“名人”如指甲盖大的头像,环衬在他身后。他到中央党校学习,用“换头术”假造了一张中央领导给他发毕业证的照片,到处吹嘘。有中央领导来当地视察,他本不在现场,又如法炮制一张与领导人的合影。其父母过生日,用公款大摆宴席,请剧团唱戏。他最后翻船是因为查出贪污数百万。但如果没有这些经济问题呢?这种瞒天过海、欺世盗名的做派,以心论之,是肯定能看出问题和破绽的。

用其心,用什么?用其公心,忧国忧民,不以权谋私;用其诚心,不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用其忠心,负责敬业、恪尽职守。这用不着多么复杂的考察,稍一了解,或谈一次话,就能阅其大概。正如一张粗劣的假币,一看就知,用不着再上什么验钞机。人格的高下,是放之四海、求之古今都一样的。君子、小人;忠臣、奸相;清官、污吏,早有定格。我们现在只要回到最低门槛,把住其心就行,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良心。有了这个良心,力不足,可以勤补拙,以诚撼天。没有这个良心,力有余,则正好以权谋私,以能售奸。用人还是用心为上。

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

奶制品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笔撰文,向所属的各单位负责人发了一封公开信,全文如下:

各位负责人:

奶制品事件再次教育了我们,任何私利都不能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企业经营要以德为本,损人利己即自取灭亡。

另外,发展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安全永远比速度重要。

从古至今,谁都不能脱离社会责任谈发展,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是企业价值的体现,是市场信誉的积累,更是我们创建世界名牌企业的基石。

鲁冠球

2008年9月22日

这是一封很有见地的信件。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企业发展的道德基础,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鲁冠球创建万向集团30多年过程中,十分重视维护企业的诚信,彰显以德为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发现企业产品的质量问题,曾毫不犹豫地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送往废品收购站。此举既提高了职工的认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又得到了社会的赞誉,使企业走上了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过去,曾有人说“经济不需要道德干预”,“经济与道德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将义与利割裂,为不良商人只讲利不讲义提供托词。事实上,商品具有为他服务性——不能为他服务就卖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商品生产销售者为己谋利的目的。一个企业如果道德缺失,见利忘义,丧失诚信,结局必然是身败名裂。三鹿奶粉的教训就在于此。所以,企业要有道德——生产经营与道德结合,才能使一个企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企业。

“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前提”,这是鲁冠球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企业的创建、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人才、资金、原材料、市场等等缺一不可。当企业发展之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个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进一步融入社会,得到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从而使企业更加兴旺起来。

“举一反三”,是人们对社会种种现象思考的延伸。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令人深思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把教训作为借鉴,使经验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够充实自己,搞好事业。鲁冠球及时抓住奶制品事件,举一反三,教育职工要以德为本,维护企业诚信,肩负社会责任,以此作为创建世界名牌企业的基石。他这种将别人的教训变为自己财富的做法,他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都是值得赞赏和仿效的。

警惕发展的“误区”

“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近日,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一些地方发生安全事故的深刻教训时,再次强调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是好事。解决各种民生问题要靠发展。然而,当丢弃了道德和良知、损害了生命和健康,发展与科学精神相距甚远直至走入“误区”时,这样的发展就令人担忧了。

发展经济,与以人为本背离不得。以人为本,目标当然是人,是人的发展、全面发展。而人的发展、全面发展,一定以人的生存为前提。汶川地震时,不惜一切代价的救人,就是因为“生命高于一切”。倘不能生存,何谈人的发展,发展了经济又有什么意义呢?很多责任事故甚至违法行为的发生,都一再说明,一些地方的发展经济,与科学发展观背离太远了。这是发展的“误区”,最终的结果是走向反面。

发展的“误区”,不仅仅是这些。无论城市、乡村,人们司空见惯的污染,便是潜在的“误区”。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许多乡村,被污水侵害。有的地方,潜在的“误区”早已变成了现实的危害——那些“癌症村”、“农药菜”,不正在无情地一点点地侵蚀、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吗?

发展的“误区”,与不科学的政绩考核相关联。政绩考核,虽然也已说过不能只看GDP,但事实上,许多地方仍然是经济发展“一俊遮百丑”。官员的脸面与升职、晋级,都与这“一俊”连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拼命地发展也就不稀奇——发展拼了命,有时可就顾不得人命了。

发展的“误区”,与不到位的监督更有关联。在一些地方,在发展的大旗后面,有官商勾结的猫腻儿,口喊为民发展实为个人发财,根本就监督不了也不监督。前些年,“豆腐渣工程”綦江彩虹桥垮塌,与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们的贪贿,不就有着直接的关联吗?

发展的“误区”,病根儿往往不是单一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安全说安全,不行;就经济讲经济,也不行。倘要保证发展不入“误区”,还得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来个“刮骨疗毒”的综合治理才行。

话说“极言之……”

我们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能忘记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的一段著名讲话:“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当时为强调不受干扰,他还说了一句话:“我要买两吨棉花,把耳朵塞起来。”何等清晰、何等坚决,这就是“极言”,抓住问题的要点,以极其鲜明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回首三十年的大发展,大成功,不能不佩服邓小平这段话的精辟。什么叫振聋发聩,什么叫力排众议,此言之谓也。

就像名医号脉、扎针,政治家、思想家之评事论政也是号脉扎针,不过取的是思想之穴,号的是时代之脉。回顾28年前邓小平这段话,又使我们想起马克思也有一句“极言之”的话,讲的更彻底:“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其口气之坚决,不容置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平那段话,经30年的检验足见其真,而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已过去100多年,我们是在栽了几个跟斗,吃了许多亏后才深刻理解的。

能极言,敢极言,除了深刻的洞察力,还要有坚持己见的勇气。自信自己是站在真理一边。近读到一则史料,当年袁世凯要复辟称帝,大造舆论。梁启超毅然站出来写文章反对,其中有一段可谓极言,掷地有声:“由此行之,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三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赞成,而梁某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极言,是指极准确、极深刻、极彻底,决不是我们平时说的意气用事,故走极端。逞一时之快决不算什么英雄。敢极言之人恰恰是深思熟虑,敢当大事、能为大事之人。中英香港遗留问题是个难题,邓小平却以一席力不可撼的极言,敲定了香港回归的大局:“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极”是什么?是极点,是思想的最深处,问题的最关键点。观察事物要能找到那个点,写文章要能说出那个点。这样的文章才有个性,才有深度,才是一把开启人思想的钥匙,是一座照路的灯塔。林则徐关于禁烟的著名奏折:鸦片不禁几十年后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若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4 飞天路上的壮丽凯歌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9月28日,我国航天员在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我们向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英雄的航天员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支持和关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成果举世瞩目,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凝结着航天战线无数科技人员、干部职工、部队官兵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几代航天人建立的历史功勋,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技术难度更大,可靠性要求更高,状态变化更多,对任务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标准。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沉着冷静的良好心态、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胜利实现“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目标,为下一步自主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这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巨大威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广大航天人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自觉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各参研参建参试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作为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着力确保各大系统、各个环节运转的高效有序;自觉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把人才培养作为任务实施的重要目标,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神舟七号任务的实施过程充分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神舟七号飞行,太空迈出一小步,中国前进一大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改革发展任重道远。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和平利用太空而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面对未来的征途,渴望发展的中国人民将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从无到有 从有到无

勤劳致富,应该理直气壮;文明经商,更应该天经地义。越是经商成功的企业家越要讲道德,通过不断努力塑造良好形象。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谋不义之财;二是致富以后多谋善举,多行善事,多尽社会责任。

一位企业家说:“从无到有,是小快乐;从有到无,是大快乐。”这句话,辩证深刻,饱含哲理,是彻悟了人生的人才说得出的。

从无到有,是发家致富、积累财富的过程。“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强调钱对于人的重要性,道理并不错。手里没有钱,生活过不好,事情干不成。这个道理,连小孩子都明白。可惜有些人明白得过了头,以至于产生了对金钱的崇拜,只信奉“天下熙熙皆为

5 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类的所谓“箴言”,把赚钱视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都被发财的欲望所挟持,为发财而殚精竭虑,以致在东奔西跑、手忙脚乱之中,忘记了对人生本质的思考,甚至忘记了生活本身。许多人止步于发财致富,而没有认真深入地思考致富之后该当如何,要么奢侈挥霍、炫耀比富,要么像葛朗台、高老头一样小气吝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肯为。这种人不过是金钱的奴隶、精神上的乞丐,说不上富有。所幸,许多富人不是如此,他们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后,很快步入了“从有到无”的新境界,把发财致富的小快乐,变成了实现自我的大快乐。

从有到无,是奉献社会的过程。卡耐基说:“带着巨额财富死去,是一种耻辱。”其耻辱就在于,既浪费了财富的功用,又葬送了自己的品格。而悟透了人生本质的人,决不会把自己的财富带进坟墓,或者仅仅传给子女,而是把财富奉献给社会,既发挥了财富的最大功用,也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一个人,当他被别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公众和社会所赞美时,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试想,他人因为你的奉献而得到帮助甚至改变了命运,并且人们因为你的奉献而对你赞美有加时,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

履行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但经商成功的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条件更为充分,理应多尽一份社会责任。其实,如果把奉献不仅仅视为一种责任,还看作一种快乐,看作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那么我们就不会吝于助人,而会乐于奉献,从而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无”的跨越。

从无到有,是过程,是物质的积累,是初级阶段;从有到无,是结果,是精神的提升,是高级阶段。步入这个阶段,人生就迈上了新台阶,步入了新境界。这也是充实内心、实现自我、真正富有的内在需要。

我为中国而自豪(我的亲历)

我今年78岁了,在中国生活了63年。我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要说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多得简直说不完,我想用一个词儿来形容可能非常合适,就是天翻地覆。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我们的衣着、食物和人们的出行方式等。

首先是穿。在我的记忆里,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穿的衣服就是三种颜色:灰、蓝、绿,样式也很单一,基本上是中山装。现在,走在街上,我看到人们穿的衣服色彩斑斓,这些漂亮的衣服突出了人的个性,我看了以后心里特别高兴。人的衣着其实代表了一种精神和自由。我觉得中国人现在生活得很轻松,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也和中国公民差不多,你要是在午夜的时候去北京的什刹海,你能看见一排排的酒吧闪着霓虹灯,人们三五成群,来自不同的国家。这在30年前,是一道不可能见到的风景。

过去,北京的自行车曾经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二三十年前,还没有几个人能买得起汽车,那时候,北京的大街上几乎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特别是长安街上的自行车队,自发排得整整齐齐,那个场面可真叫漂亮,连美国的医生代表团看了都惊叹不已。现在,汽车越来越多,就连我们住的胡同,一到了下班的时候,汽车也排得满满的。还有,现在的地铁修得四通八达,我女儿最近从瑞士来北京探亲,有一天她出去坐了地铁,回来对我惊呼:“妈妈,不得了,北京的地铁比欧洲一些国家的还要好,车厢那么干净,在哪站下车,也说得清清楚楚。”女儿还告诉我,北京机场那个新航站楼太漂亮了,设施好,还方便。

再说说吃的方面。早年,我曾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呆过,那时候吃的粮食差不多都是高粱米和玉米,大米很少,人们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顿鸡鸭鱼肉。现在反过来了,像玉米这样的粗粮都变成好东西了。到农村去吃农家饭、享受绿色生活成了时尚。要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真不知道翻了多少倍。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真了不起,连我这个长期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也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我爱中国!

第二篇:红酒进口论坛文章

你好.如果走黄埔码头进口的话.如贵司有进口权.需提供如下资料: 一, 报检报关时用

1.合同,发票,装箱单(外商提供, 正本原件一套,复印件2套盖收货人公章) (正本合同要外商正本签名及收货人正本盖章; 发票和装箱单正本只需外商签名,要用外商便签抬头) 2.原产地证(外商提供, 正本原件一份,复印件2份盖收货人公章)

3.酒的成分分析表(外商提供, 正本原件一份,复印件2份盖收货人公章) 4.国外官方卫生检疫证书或自由销售证书(外商提供, 正本原件一份,复印件2份盖收货人公章) 5.国内经营单位备案信息表(已备案的,只需复印件即可.无备案的,需要先去珠江新城的检验检疫局备案,见附件样版)

6.标签(外商提供, 正本5份,酒标上必须有年份,等级,产地,法定产区,酒精度等详细信息)

7.营业执照复印件(盖收货人公章) (营业执照上必须有酒类经营权,和进口权) 8.头程提单和二程提单复印件(盖收货人公章) 9.进口食品收货人承诺书(正本一份,见附件) 10.报检委托书和报关委托书(正本各一份)

11.葡萄酒资料登记表(正本盖公章,见附件样版) 12.提供每款酒的详细介绍(复印件盖公章) 13.换单及提货委托书(正本各二份,见附件) 14.付款凭证(复印件盖章) 15.交易情况(用中文描述前抬是如何成交,包括买卖双方贸易关系和贸易过程,利润返还等特殊定价方式,盖公章)

16.业务函电(含报价单,订单或者订单确定单,外文函电需同时翻译成中文,盖公章)

18.木质包装声明正本IPPC(外商提供,正本一份)

二,标签备案及送检时用

1.进口食品收货人承诺书(正本一份,见附件)

2.国内经营单位备案信息表(复印件盖公章)

3.标签(外商提供, 正本一份)

4.外文标签的中文翻译件(正本盖公章),及原外文标签和中文标签的电子版

5.营业执照复印件(盖收货人公章,营业执照上必须要有酒牌)

备注:

1)装箱单必须要有明细的每款酒的毛重,净重,净净重,升数,年份,规格,包装,总件数,总支数等明细信息.

2)合同必须有有买方,卖方,合同号,签约日期,成交方式,付汇方式,原产地,货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币种等信息; 3)发票基本和合同要求相类似 4)葡萄酒资料登记表,客户可自行用EXCEL填写.内容包括有原产国,产区,酒庄,升数,瓶数,结算方式,成交价格,合同总金额,见附件样版. 5)成份表上的酒精浓度,年份,级别等必须与标签一致; 6)产地证的重量必须与提单及装箱单一致;

7)因进口红酒需提供办理总关备案.所以,客户在与外商签订合同的五个工作天后,可以先在进境口岸的当地总关备案取号.

因备案所涉及的时间较长,建议客户在出货前(合同签订后)做好备案工作.以方便货物到港后,能即时报检报关.

8)因海关对红酒价格磁商较严慎,客户所提交的货值需真实无误.如海关需要估价磁商时,客户能够及时提供相关的依据如水单,邮件问价及市场价格提交.

如贵司是无进口权,需买单进口的.就简单多了.只需要提供: 发票/装箱单/卫生证书正本或自由销售证书正本/产地证/成份成析报告/电子标签/情况说明/原正标翻译件/报关资料表

QQ:313417805(如有不明,可加我喔.请注明来由)

关于红酒进口

看到许多朋友在问关于红酒进口的事情,刚刚进口过一单,从洋山港进来的,可能会比别的地方复杂些。

从船靠岸到实际从仓库拖走用了8天时间,比想象中的顺利。网上的资料也很多,自己罗列一下给大家分享吧。

首先公司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酒类批发许可证。分别在工商局和酒专卖管理局办理。

其次:清关要找一家好的货代,好的货代可以事半功倍。

其三:要提前做好中文背标的工作,仔细研究研究标签的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

最好是找商检局先看一下。现在不强制要求备案了。

其四:提交报关资料

通常的如报关委托书,报检委托书,合同,提单,发票,箱单,原产地证,保险单肯定是需要的。

有托盘的要有熏蒸证明。

红酒的特别之处在于要有国外的卫生证书,质量证书,成分分析证书。 3套正背标签,加盖公章。

上海这边由于之前的世博会,还需要类似于承诺书,适用标准说明(例如发酵酒卫生标准),包装情况说明,标签说明,木质包装声明IPPC等等,问货代要就可以了。都有固定格式的,没什么难度。

还要提供申报要素给货代。包括:品名,加工方法,级别,年份,产区,酒精度,酒庄名,葡萄品种,包装规格,品牌等。

材料越清晰,越完整越好。

第三篇:博士论坛文章-复垦人员

创新复垦项目管理模式 缓解人员匮乏矛盾

张继栋1,2,白中科*1,2,崔艳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3.路桥建设总承包分公司代建事业部,北京 100012)

摘 要:研究目的:寻找适应发展现状的土地复垦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与机构组建模式,用以缓解短期内土地复垦管理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研究方法:结合复垦工程的建设特点和目前的管理水平,分析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制度,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从国外项目管理发展历程和国内项目管理模式优劣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

1、引入“代建制”,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以省、自治区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为主的土地复垦项目区域代建管理模式,和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监督,第三方机构为主体的代建管理模式。

2、针对矿产开采造成的历史遗留废弃地和自然灾毁土地的复垦提出“虚拟1+1管理模式”,即虚拟信息化平台+虚拟组织机构管理。

关键词:矿山、土地复垦;项目管理;政府;代建制 中图分类号:TD221文献标识码:

0 引言

第二十二条),提出国家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按项目实施管理

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第1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她的出台无疑将会为推动我国土地复垦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次《条例》首次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历史遗留损毁土地”、“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主体(第三条),同时要求,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要进行调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七条),按标准实施土地复垦工程(第六条)、按规定进行土地复垦验收(第三十条)。

据相关统计分析和预计,截止2009年,我国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约13507万亩(其中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约11407万亩,自然灾害损毁约2100万亩)。预计2020年,我国因生产建设活动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土地将达到1182.28万hm2(17734.13万亩),其中70%以上是因矿产开采造成的挖损、塌陷和压占土地。

那么,接下来各级人民政府将如何应对如次规模的“历史遗留废弃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又如何按照《条例》要求贯彻和落实好土地复垦工作呢?摆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最棘手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收稿日期:2011.03.0

3第一作者:张继栋(1980-),男,山西长治人,博士,从事土地复垦及土地信息化管理研究。Tel:13401155500;Email :meew@163.com

*通讯作者:白中科(1963-),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研究。Email :baizk@cugb.edu.cn

1 国家投资土地复垦项目的管理人员现

1.1 数量

要落实好《条例》的要求,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投资的土地复垦项目大多被涵盖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各级主管部门很少设立专门的土地复垦机构,更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而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无论从项目建设还是项目管理要求上都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土地复垦势必从土地整理中走出来,那么届时能否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组建复垦管理机构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据2008年2月25日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建设情况进行的调查,全国省(区、市)级土地整理机构人员编制共611人,实有人员767人[1],其中设置项目实施管理科的只有17个机构,全国从事实施管理的人员仅为87人;有近60%的地级市和近40%的县没有设立土地整理机构。所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监管机构与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2]。同时,“十年整理”的发展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土地复垦未来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发展状况。

所以,除去生产建设新增损毁土地的复垦项目不谈,单纯在国家投资的已损毁土地复垦监管上,其人员数量就是“各级政府”作为复垦责任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质量

一方面,按工程建设分类,土地复垦工程属于现代综合工程范畴,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除了土地还会涉及灌排、道桥、采矿、农林、机电,防护等多项工程领域,尚不论基层政府的各职能管理部门,即使一般的工程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等专业机构都很难独立配备达到综合要求标准的项目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复垦事业起步较晚,土地复垦专业研究机构不多,每年培养的土地复垦专业人才输送机制不畅。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土地复垦项目要实施全程监管,在专业技术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 传统的项目管理体制对人员使用效率的影响

未来的土地复垦项目无论由政府职能部门本身还是其下属事业单位进行管理,都逃不出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分工和集权,即通常所说的金字塔管理结构,其弊端是:

(1)纵向人力浪费。为了贯彻执行统一的指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形成的组织层次不仅影响了信息在各层之间的传递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管理人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方面使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另一方面在影响传递效率的同时浪费了人力资源。

(2)横向缺乏联系。一般地,项目管理人员通常要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与涉及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组织与配合工作,而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并不是面向项目建设流程的,而是面向工程建设管理职能,所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实现全程监管,尤其在人员匮乏的条件下,也只能做到项目的报批、资金的拨付、工程的验收,至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等,作为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主要职能的组织机构,理论上可以认定其很难顾及。这样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复垦项目管理与复垦工程实施的信息不对称,出现复垦监管机构的信息孤岛或自动化孤岛,监管人员在决策和实施阶段收集的许多对管理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能在建设阶段被直接或准确地应用。

3 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制度的探索

国外项目管理经历了从投资者自身管理向委托他人管理的转变,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转变,很多国外的土地复垦项目建设也引进了与环境或土地相关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深化,资源配置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国内项目管理发展也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历了十余年,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和国家投资的其他项目一样,对系统工程建设管理要全过程、全方位的认识依然不到位,仍旧把项目分阶段、分区段地由不同的组织来管理,造成管理过程脱节、管理资源浪费。所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要转变职能,从工程项目直接管理向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宏观的、间接管理方式进行转变。

土地复垦项目要顺应发展要求,但不能照搬国外或者国内的其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有一套契合土地复垦工程特点且符合目前发展现状的管理体系。笔者曾对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复垦监管方法和手段提出过建议,但是要从根本做出转变,必须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本文尝试通过建立代建制解决历史遗留废弃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复垦项目管理问题,其构建过程、内容、可行性研究等不在本文展开论述。通过工程实践经验和分析土地复垦监管现状,短期内建立该制度的作用之一是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土地复垦项目管理人员不足和项目管理经验欠缺的问题;其要点包括:

1、建立以省、自治区政府土地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下属事业单位为主的土地复垦项目区域代建管理模式;

2、建立各级政府为主导,

企业机构为主体的代建管理模式。

4 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复垦监管机构

4 .1一般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复垦机构设置

该方法适用于目前复垦推广期内,国土部门自身管理下的复垦示范区项目。通过完善国家或省一级土地复垦监管的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推进复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管理部门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项目决策人员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完成对复垦项目的内部管理。在此基础上药保证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在各级行政管理层之间纵向及横向的合理划分,实现事权划分,明确责任,明确管理权的归属,并划分实施收益和风险承担,合理界定落实部门的层级责任与义务,体现效率与稳定的有机统一。同时,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土地复垦重点区域或重大项目的制度建设,引入项目实施的决策问责、动态评估以及经费稽查等制度,可以保障为数不多的示范区效应。 4 .2 代建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复垦监管机构设置

该方法对目前我国土地复垦项目管理具有普适性,通过充分依靠专家群体和中介组织实现。其表现形式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或企业本身具备一定实力的土地复垦工程技术人才;或者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规定选择或委托相应的工程咨询、设计、或监理公司进行复垦项目的直接管理,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同时做好实时监督即可。这样,复垦项目的各环节由专业技术人员把关,工程中质量、技术、安全、成本等责任非常明晰。

这部分专家即代建管理人员可以是国土

直属的企事业单位人员,或是专业协会、学会,或是其他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人员。通过签订代建合同,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参与了风险责任制度、无限经济责任和责任保险制度的约束,形成了整个管理团队必须向政府负责、向业主负责的运行机制,调动起了专业人员和机构的责任心、也有利于复垦目标的实现。

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协调政府其他职能机构、科研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充分发挥了核心资源优势,能够及时和高效地解决复垦项目中存在的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的问题。

土地整理中心等事业部门或受委托代建机构,可充分发挥管理、技术、造价方面的专家组核心作用,其不固定在某一个具体的重大工程或复垦项目中,而是根据需要同时为多个代建项目提供技术和管理服务,实现对高水平人才的高效、动态管理,即土地复垦的区域代建概念。

5 土地复垦监管的虚拟机构

笔者通过代建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估算目前我国土地复垦从业人员数量,认为即使实现土地复垦的代建管理模式,也未必能够满足现阶段复垦工作的人员需要。因此,就国土部门自行管理和代建单位管理两种模式,笔者提出虚拟管理模型,这也是国内近年来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人员组织匮乏的一种有效办法。

“虚拟1+1管理模式”,即虚拟信息化平台+虚拟组织机构管理,应用在复垦上,其核心就是在建立土地复垦监管平台,提高土地复垦信息化管理程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人员使用效率,通过建立虚拟的土地复垦专家组,实现固定管理岗位的临时变换,对人员分工职能和权益重新分配。该方法理论可行,针对具

体操作将另行文阐述。

6 讨论

本文只从土地复垦管理人员的角度展开论述,但笔者相信管理体制的革新和监管模式的建立,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土地复垦管理人员不足的手段,她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作用:(1)土地复垦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决策阶段将各方的经验和知识进行集成,贯穿于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直至交竣工结束后管护使用。通过项目全过程代建,可以较好的实现这一点。(2)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监管职能的同时,下属事业单位授权集中管理模式,从理论上其实是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依旧会出现我国政府行政权力结构中最根本的分权与制衡问题。这种模式无论是从法理还是实践,均带有相当的局限性,难以从根本上完成一个建设验收无标准、缺乏上级有效监管的复垦责任主体的义务。代建管理模式通过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

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化、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担任代建人。从理论上说,加长了利益链条,既增加了土地复垦的责任主体,又实现了工程建设的专业化管理,同时从根本上隔离了行政权力与逐利资本,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类似整理项目中出现的少数寻租现象。

收稿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增设了土地复垦处,在此希望我国土地复垦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为建设“绿色矿山”,也为破解土

地管理的“两难”问题找到出路。

参考文献

[ 1 ] 徐雪林,高世昌.关于加强土地整理营销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8, 10(6): 13-15 [ 1 ] XU Xue-lin; GAO Shi-chang. Views On Strengthening Land Consolidtion Marketing

[J].Rdsources & Iindustrie,2008, 10(6): 13-15 [ 2 ] 高世昌,王长江.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回顾与展望[J].资源与产业,2009, 08(11): 51-

54[ 2 ]GAO Shi-chang, WANG Chang- jian.Reviews Land Prospects Of Surveillance Over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InChina[J].Rdsources & Iindustrie, 2009, 08(11): 51-54

[3] 高世昌.中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 05(10): 44-48

[ 3 ] Gao Shi-chang.Study On Supervion On Land Consoledation And

Rehabilition In China[J].Rdsources & Iindustrie,2008, 05(10): 44-48

management modes which will be applied to land reclamation management work based on information were explored.Keywords: 矿山、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Government;

Ag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reclam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attern to alleviate understaffed contradictions at present in

China 1,31,2

ZHANG Ji-dong, BAI Zhong-ke

(1.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2.Key lab of land re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Beijing 100083,China;3.Road &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Beijing 10001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suitable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institution, and to alleviate the urgent

problems

in

short-term

land

reclamation management team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comparis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Ag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as

introduced

to

land

reclamation mode”

was

management; (2) “Centralized ag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posed; (3)Virtual organization

第四篇: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手脚放开”更需“心态开放”

一个系统要有生机和活力,就必然要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小到一个细胞,大到整个地球,莫不如此。这启示我们,做工作时,同样要保持开放的状态,切勿“自我封闭”。

有人可能会说,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开放”二字,早成共识,为什么还要讲“开放”?实际上,经济开放不等于观念开放,口头的开放也不等于行动的开放。现实中,有很多问题,正源于“不开放”。

一些地方把信息锁在“黑屋子”,以“商业秘密”、“情况不便”等推脱公开申请;一些单位关门“创收”,监督针插不进,如小小一个“矿征办”,养出那么多贪官;一些地方拍脑袋决策,造出各种“短命建筑”„„

或因思想观念不开放,或因权力运行不开放,或因工作过程不开放,种种封闭的心态,使事前没有调研、事中拒斥监督、事后难听反馈,致使工作远离了群众、远离了实践,产生种种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开放,是工作的要求。有开放,工作基础更稳。听听群众呼声,看看社会诉求,科学决策、合理干事,才能得到最大的支持,达到最好的效果。有开放,工作效率更高。专业社会,分工细致,小组织、小团体力量有限,向群众汲取智慧,从社会获得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有开放,工作更为“安全”。阳光能杀菌防腐,把工作置于群众、社会的监督之下,不仅是保障群众“四权”的要求,更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保护。

开放,也是领导干部须有的心态。没有开放的心态,会拒斥新思想、新观点,凭一己之见、一知半解办事,井底之蛙,怎有进步?没有开放的心态,也难以协同配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拒绝和外界联系,固步自封,怎扩格局?没有开

1 放的心态,还往往意味着责任感的缺失。自我好恶、一己私利成为“世界中心”,不关爱职工,不关心群众,画地为牢,怎开境界?

一些人拒斥开放、自我封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封闭可以带来“权威感”。开放决策,会引来反对质疑;开放监督,会挤压“灰色空间”;开放反馈,也会传出“逆耳之言”。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因为开放而给权力行使带来的种种限制,让自己没有面子、失去权威甚至权力,是自缚手脚、自找麻烦,甚至让个人或单位无法在工作中牟取私利。

开放,不仅靠提升思想,更需制度支撑。需要完善的监督制度、选任制度,也需要有调研制度、反馈制度、考核制度,使政府在决策、执行、管理等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能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开放成为一种制度安排,让开放的心态成为一种习惯。

领导干部放开手脚,敢干事、愿干事,值得肯定。手脚放开之时,更需要保持心态的开放,这让手使力的角度更好、脚迈步的方向更准,让我们干得更好、走得更远。

耐得“委屈”

与一个长期在基层任职的同志谈心,说起当干部的难处,他颇有感触:“工作上再苦再累都不打紧,最难的是有时要‘两头’受气。比如明明是利及长远惠及民生的好政策,上级也定下标准、时限严令贯彻执行,可有的群众就是不肯接受、不愿配合,有时还语出不忌甚至付诸拳脚。可忍着委屈,工作还是得照样往前推。”这样的困窘,不少干部多少都曾遭遇。这样的委屈,许多人也感同身受。

窘境和委屈如同一面镜子,很能反映出干部的水平和境界。怀抱一腔热忱,不辞辛苦不计得失想为群众办点事,不料却遭受苛责误解,委屈是自然的。委屈

2 面前,有的人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或者干脆一推六二

五、撂挑子不干。而更多的干部,尽管心里有些委屈,也照样把工作往前推。这样的干部,恪职守,能担当,肯奉献,耐折腾,可谓“砥柱”和“脊梁”。对这样的干部,组织上即便有批评却可放心压担子,老百姓即便有误解终将贴心竖拇指。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但不会尽是和风细雨。干事创业也不可能总是一片叫好声,尤其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置热点难点问题时,遭遇一些苛责和误解,受一点委屈是难免的。委屈面前见胸怀,见担当,更见作风和党性。不可想象,假若没有一份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假若不是源于对事业的高度热忱,假若党性淡漠、作风漂浮、意志薄弱,无数平凡的基层干部怎会耐得委屈和辛苦,“工作还是得照样往前推”?

耐得委屈,百事可做。历览古今前贤,不乏在委屈中披棘前行,于磨难中砥砺奋进的智勇者、弘毅者。遵义会议前的毛泽东,踏出那条著名小道的邓小平,曾经遭受群众误解、亲人埋怨的“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乃至早先被人讽为“郭大傻”如今又被人誉为“郭大侠”的郭明义,他们对待委屈的态度令人敬佩,他们超越委屈的作为值得效法。

磕打出脚力。某种意义上看,受点委屈未必是一件坏事。就像净水洗纤尘,对于智勇者,委屈就像一阵清风凉雨。委屈面前,可以让人冷静下来,去浮躁,敛心神,省察自身不足,反思工作瑕疵,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改进同群众打交道的方式和方法。化委屈为智慧、意志、作为和业绩,而不是牢骚、抱怨、逃避与放弃,当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委屈不可避免,但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干事创业者少受委屈,努力为其提供一个舒心的发挥才智的环境。其实,有时候,受委屈者所希求的并不太多。一句暖 3 心的话,一点支持的掌声,一掬体谅的微笑,甚至一个真诚友善的眼神,就足以让受委屈者冰释委屈,减压卸负,贯注热忱,倍加奋力前行。

别让流血流汗者再流泪,让委屈者的委屈随“浮云”而去。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服务要先于惩罚

有个城市街头乱摆摊位、烧烤云集,于是发通告、搞罚款,城管与小贩你来我走、你走我来“拉锯战”,就是禁不住。后来改变思路,放下架子,深入调查,才发现摊贩大多是“40、50”下岗人员,有的还就是靠着摆设摊点谋生。于是,当地政府创造条件,将这些下岗人员安排为保洁员、路口秩序协勤员或到一些服务性行业工作,在适当地域划出一些经营区间把烧烤等摊点相对集中起来。结果呢,市容整洁,秩序和谐。

有个城区网吧管理成为“老大难”,超时经营、未成年人涉足等现象屡查难禁、累罚不绝。后来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观念,既与网络经营商签订“零点断网”协议,又与教育部门联合在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远离网吧活动,还聘请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监督巡视员,并在网吧经营业主中开展合法经营、争当文明网吧评选活动。最终,改变了中小学生“5(5天学校教育)+2(2天双休日进网吧)=0(网吧抵消了学校教育效果)”的被动局面,赢得社会与家长好评。

有个城市过去为骗取生育指标而虚报孩子病残的事情一直“很头疼”,先后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都未能有效制止。近年来,坚持“主动上门、服务到家、落实到人”,“民意我应、民需我为、民乐我求”,在组织保障、宣传教育、预防筛查和跟踪服务体系上使劲,实现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工程全覆盖。结果不仅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也从根本上堵塞了虚报二胎生育指标的漏洞。

这些政府社会管理方面的难题破解,无不蕴含着一个简单的道理:服务先于惩罚。服务是目的,是方向,惩罚不过是手段,是辅助措施。遗憾的是,现在有些政府部门多是“不教而诛”,“罚”字当头,动不动就罚、就抓、就追、就撵,甚至对“罚没”下任务、定指标,把“罚没”作为部门超编人员工资来源、福利、不正当开支的“小金库”。即使是“服务”,也变成简单的“收费”,倡行“法治”则变成“罚治”。其结果,必然进一步激化矛盾和问题。

对于政府职能部门来说,服务是天职,是第一职能。树立服务的理念和意识,把服务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乃是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要求。“以罚代管”发展成一些部门的日常工作方法,看起来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社会管理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实质乃是服务理念和意识的阙如,根源则是权力让一些职能部门和官员自我膨胀,淡漠了百姓感情,忘记了权力是谁赋予的。

管理就是服务,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良性的管理。遇到管理方面的难题,不可指责民众的“觉悟”与“水平”,不要嗔怪百姓的“无知”与“无序”,不能抱怨群众是“刺儿头”难管治,而要首先检讨自己是否失职,反省自己的服务意识是否尘封、服务工作是否缺位、服务渠道是否阻塞。如此,社会秩序、社会和谐不请自来。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近你忙什么?

“最近忙吗?忙些什么?”这样的问候语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最常用的口头语之一。在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

从社会发展来看,“忙”是大势所趋, 是我们国家处于快速发展上升期的显著标志,是生活节奏加快的表现。就个人而言,“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

5 态度,在多数情况下,“忙”都代表了一种进取意识,一种奉献品质,一种敬业精神。“忙”能让人感到充实,能使人看到希望,能给人带来收获。

一个人如果能够主动让自己忙起来,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说明想干事,不是没有追求;说明能干事,不是没有能力;说明该干事,不是没有压力。然而,现实中,不少人总是以忙碌自居,喜欢以“忙”证明自己的价值,借口太忙推辞一些事情,然而却很少静心思考自己“忙”的意义和目的,甚至说不上来自己究竟为啥忙、忙了什么。

其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并不是很忙或者并不是真忙,他们之所以口口声声说自己“忙”,一种情况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浮躁与空虚,借口“忙”证明自己不掉队、不落伍。另一种情况是庸碌无为的“忙”。这种“忙”不是把精力用在工作事业上,而是“忙”一些庸俗的或者无益的事情,比如上班忙上网玩游戏,下班忙喝酒打牌,以这种不尽职责、耗费生命为代价的“忙”来打发日子。还有一种情况是错误的“忙”,不是忙正事好事,而是忙损人利己的事,忙违法乱纪的事,忙假公济私的事。

“忙”是一种选择。事业有不同,岗位有分工,这就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忙碌的事情、忙碌的程度各不相同。焦裕禄、牛玉儒、沈浩等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忙”令人称赞,环卫工人“脏了我一人,干净千万家”的“忙”同样值得尊重。不管忙什么,都要尽可能忙那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一是能给自己带来心灵充实、精神愉悦的事,比如像郭明义那样助人为乐;二是能够造福社会和人民群众的事。比如领导干部在“忙”的问题上,就要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尽可能把心思和精力多放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上,而不是“忙”在做表面文章上;多放在勤下基层,接触群众,摸实情、搞调研上,而不是“忙”于迎来送往。

“忙”也是一种能力。“会忙”与“不会忙”天差地别。会忙的人,常常头脑清醒,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对哪些事情该忙,哪些事情不该忙;什么时候可以忙,什么时候不能忙;事情忙到什么程度、忙出什么效果常常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把握快慢节奏,顺势而为,劳逸结合,就会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而有效。相反,那些不会忙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整日忙忙碌碌,实际上没有忙到点子上,尽管身心疲惫却收效甚微。

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忙碌的时光毕竟有限,要想在有限的人生“忙”出无限的精彩,需要认清忙的方向,讲究忙的方法,提高忙的效率。只有这样,才会忙得有价值,忙得有意义。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谋而后动”方能“又好又快”

前不久,珠海横琴新区核心项目正式开工,标志着作为粤港澳合作机制创新区的横琴新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这块坐落在南国特区的“宝地”,在过去20多年里,曾被规划过10多次,但都未修成“正果”。原因不是没有条件开发,而是条件太好,需要“谋而后动”。

汉代杨雄在他的《法言义疏》中说:“珍其货而后市,修其身而后交,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意思是说,一件好的东西要珍藏到最值钱的时候才可卖出;一个人要经过悉心学习修炼,方可出去交际;一项好的计划要经过精心运筹完善后方可付诸行动。引申到我们今天的发展问题上,就是无论办什么事情,搞什么规划,制定怎样的思路,小到上一个项目,实施一项工程,大到建一座城市,推进一项事业,都要进行反复研究,审慎论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实施,也就是要“好”字当头。

7

在现实中,准备不足、谋划不周、未谋先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个企业投入巨资,刚刚建成不久,就要停产下马;一项工程耗资费力,实施数年,但刚刚完成就失去了功用;一个规划刚制定好又被另一个规划所替代„„这背后或是由于认识局限、或是由于政绩冲动,往往更看重急功显绩,甚至不顾条件优劣、可行与否,就“大胆”决策,“加快”上马。结果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条件、规律、时间的检验面前,还是欲速不达、事与愿违,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损失,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新的一轮大发展即将开启,如何才能“好”字当头,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在“谋”字上下功夫,做到谋而后动。

谋而后动,要有超前意识、全局观念,善于在大势下谋,在全局中谋。所谓超前,就是理念要超前,思路要超前,规划要超前。特别是对一些百年大计的工程项目,要长远谋划。有些事情从提出到实施,可能要谋上好多年。建设三峡工程早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到上世纪末才实施。许多地方新建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谋划,恐怕至少也要超前几十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

谋而后动,还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在有限的财力物力下,作出选择。对于建设项目,哪些该上,哪些不该上;哪些先上,哪些后上,都要发扬科学精神,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对发展规划的制定,坚决遵照陈云同志“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方法,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论证,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反复权衡比较,最终做出决策。凡遇大事和重大决策,还要以旁观者冷静客观的视角,进行观察分析。不能干的或时机不成熟的事情,坚决不干。

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少谋不谋是失职,乱谋瞎谋更是不负责任,必须“谋而后动”,强化决策责任,实现科学决策,唯此,才能把事情办好。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把工作当学问做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得好?一位领导同志说,像做学问一样地做工作,利于把工作做得严谨细致,做得扎扎实实。这话说得中肯,对领导干部如何执政干事很有启发。矛盾繁杂,问题繁多,压力繁重,领导干部如果一味沉溺于事务、墨守于经验、陶醉于空谈,就会要么成天疲于应付,大事小事“一把抓”,加班加点不回家;要么不动脑子,不求甚解,跟着“感觉走”,“拍胸脯”表态,“拍脑袋”决策。

相反,若是把工作当学问做,认真学习、锐意创新、潜心实干,就能在极其复杂特殊的情况下,开阔通达,气定神闲,稳得住“摇晃椅”,坐得住“冷板凳”,用心把工作方案、推进措施、应对方法想得更深、更透、更周全,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动脑子不出手,不想明白不迈步。万物自得,各有其理其道,大事小事,都要动脑筋、开心窍、展智力。一项工作要不要做,该怎样去做,怎样做才能做得最好、最有效果,决不能“统计加估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领导干部的思考,需要贯穿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做出决策、抓好落实的全过程。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功夫,于精密之处见水平。做学问绝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须从小处着眼,在细微处较真,不惜“鸡蛋里挑骨头”。如果把这种精神投入到工作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重复建设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就会少很多,因简单纠纷而酿成的群体性恶性事件可能及早解决,办事难、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的解决也会豁然开朗。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求真务实,勇担重任。权为民所赋,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干部,会把工作看成履职尽责的平台,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好;一个责任感缺失的干部,则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难免敷衍了事。正因为有了这份为民执政、为民造福的责任心,干部才不会急着捞政绩、奔前途,而会像做学问一样,埋头苦干、孜孜以求,始终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工作,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苦中求道,淡泊宁静,豁达从容,视名利如浮云,视事业为生命。古往今来,大学问家往往甘于寂寞,乐于清贫,坐看庭前花开落,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治学,才取得彪炳史册的成就。理政也是此理,身为领导干部,不能怕苦怕累,不能心浮气躁,更不能追名逐利,要有一种豁达,一份执着,看淡一己之利,看重事业之乐,致力于工作,奋发有为,不断进取,攀上一个又一个事业发展的高峰。

把工作当学问做,不是要当“书呆子”,而是追求一种做人做事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领导干部唯有以善思的治学精神,以吃苦的硬朗作风,以清正的优良品质,以高尚的人格修养,才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担当好对党、对人民的责任。

10 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人民论坛)

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

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平3个小时,坚持10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增后劲。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做事。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成功胜在能吃苦。“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上开掘出不

11 竭的幸福源泉。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善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

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根据事情本身的轻重缓急,分出既重要又紧迫、重要而不紧迫、不重要但紧迫几种类型来,并采取不同的对策。这原本不错,但实际情况是,有很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往往因为时间要求不太急,便一拖再拖,始终没时间去干,甚至越拖越糟,以致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比如学习。这事太重要了,不过却并非一定要在某天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今天工作忙就可以放在明天。结果在一些人那里,因为可以放一放,就一直明日复明日下去。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达到事业的至高境界,需要经历至少1万小时的刻苦学习,也就是连续10年,每天3小时,任何人都不例外。学界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显示,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表明,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身处信息时代,要想不落伍、不掉队,就要做学习的“快手”,在变革速度上先人一步。只要学起来,学习永远不晚。

又比如规划。没有规划,就如同盲目行驶的船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规划设计原本是干事创业的龙头,应当在第一时间完成。但有时因为当初误了,规划失去第一时间约束,也便成为可以放一放的重要事。许多人惧于规划需要“而今迈步从头越”,怕动作太大、伤筋动骨,结果越拖越被动,再行规划起来已是尾大不掉了。一些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使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就源于当初没搞好规划,意识到规划重要却没能及时纠正,到了非重新规划不可的地步时,其劳民伤财之严重不禁令人慨叹“早干什么去了”!发展规划如此,人生规划亦然。一些人梦想和计划受挫,往往是由两个小问题导致的:早上起不来床,晚上下不了线。不抓紧、抓不紧、不紧抓,规划搁浅,梦想落空。

再比如健康。“不少人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没有人不知道健康的重要,有些人却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把适度运动和合理饮食这两位“良医”拒之门外。还有些人任由心浮气躁、攀比嫉妒等“毒素”在体内潜滋暗长,却迟迟不愿让感恩、宽容的阳光洒满心田。身体保健需趁早,心灵营养更需及时,拖延不得。

还比如行善,只要利他,凡事皆善,不必等到发达时;比如尽孝,孝不能等,否则徒留“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比如人才培养,等到人才断层断档、青黄不接时再去培养,事业早被耽误;比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怕是不那么灵光„„

时刻保持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那些“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才不会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窘境。

第五篇: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评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评"邹碧华现象":"心中要有一盏灯"

2014年12月24日02:5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心中要有一盏灯”(人民论坛)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前不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因病骤然离世,引发哀思与追念。“法官当如邹碧华”,媒体上数百篇文章报道追忆,网上数十万人发帖缅怀,“邹碧华现象”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带来良多思考。

曾有人对邹碧华说:听你讲课的时候感到很振奋,等回到单位,好像又陷入黑暗之中。邹碧华回答:黑暗之中,看见一支蜡烛点亮,你会感觉到温暖,感觉到光明。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那根蜡烛?回顾他短暂而有光华的一生,无论是背着“黑锅”推动司法改革,还是倾注心力构筑法律职业共同体,勇毅与担当背后,正如他自己所说:心中要有一盏灯。

燃灯者,光亮源自内心深处。正如邹碧华笃信公平正义,才会用生命点亮法治之路;柴生芳牢记“责任责任责任”的誓言,才会为甘肃定西的群众奔忙到最后一息;高德荣坚定让独龙族脱贫的志向,才会看轻名利,扎根深山奉献数十载。这些党的好干部、百姓心中的好官,之所以总是让人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正是因为他们始终高擎理想信念之灯,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帖子,“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不是什么名表豪车,而是生生不息的信念、点燃他人希望的精神特质等。理想信念在今天之所以显得弥足珍贵,常常因为知之不易、行之更难。

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尤其作为领导干部,难免要面临各种诱惑,面对各种选择,陷入这样那样的纠结。林则徐有言,“观操守在利害时”,检验为政者的道德试金石,总是存在于名利面前、得失关口、毁誉之间。如何取舍、怎样选择,最是考验品质,最能看出境界。

物质潮流面前,守住底线才不会心为物役,汲汲于名利势必迷失方向;正风反腐新常态下,心怀公义自会砥砺有为,囿于小我难免为官不为;面对棘手的改革难题,有私心者总是忧谗畏讥、裹足不前,有担当者才会闯关夺隘、一往无前。

铁窗里的刘铁男在事实面前,承认自己有“两面人生”。透视这种畸形人生,人们可以发现,升官发财的欲念、个人利益至上的迷误,一步步把他推向了违法乱纪的深渊。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其中蕴含的问题更是深刻。一个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如何始终让正念占据心灵高地?思想上失之毫厘、打开缺口,行动上就会弊病丛生、差之千里。

古人云:“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所谓“真宰”者,就是心中的理想信念。对领导干部而言,说到底,就是拷问入党为什么、当官图什么、用权干什么、身后留什么,就是追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人生的坐标系上,以公心定方位、以宗旨指方向,才能立起主心骨,知进退、明得失,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俯仰无愧于天地间。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一个人不管走多远,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不忘鲜红党旗下的誓言,不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信仰的力量直可穿越时空而永存,照彻人心而永耀。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4日 04 版)

上一篇: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总结下一篇: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