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2024-04-15

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精选5篇)

篇1: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如何让文章思想更有深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深刻”这一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训练思维,突破肤浅,使文章更有深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弘扬宽容的传统美德,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突破肤浅,走向深入。

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发现问题

1、情景导入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特大地震。大灾面前,有大喊“让群众先走”的领导干部,有日夜奋战的子弟兵,还有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的志愿者,但也有丢下学生只顾自己逃生的中学教师。他就是四川都江堰某中学的教师——范美忠,网民赠名“范跑跑”。

不当言行已使他成为全国的焦点人物,成为全民口诛笔伐的罪人。然而,故事还在延续,为此丢了工作的“范跑跑”辗转各地求职,国人对他却是不依不饶,重新上岗将被无限延期。

2、思想碰撞

对于“范跑跑”,你的态度是怎样的?原不原谅他,给不给他重新工作的机会?(自由发言。)

3、深入讨论

在上学期末的广州调研考试中,已经有同学把这一新闻人物作为素材写进了作文当中,下面我们来对两个作文片段进行评点。

投影展示:

片段一(题目:道歉的意义)

道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已经对当事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范跑跑事件,现在网上最热门的话题。范跑跑,原名范美忠,他是四川一名中学教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他丢下学生自己第一个逃生了。事后,还口出狂言说“除非是自己的女儿,其他人谁也不救”。他的言行遭到了全体国人的唾弃。

讨论一: 这个作文片段的观点是什么?片段就这个观点分析了吗?

教师归纳:这个片段只是简单的观点加事例,完全没有扣住观点来分析。

片段二(题目:学会宽容)

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美德。08年5月12日,在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地震发生后,灾区得到了社会各界及海外人士的热心支援,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像“范跑跑”这样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地震发生时他丢下了自己的学生不管不顾,此举激怒了广大国人,各大媒体对他口诛笔伐。其实,我们不妨宽容地对待他。如果我们原谅了他,也许他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丝丝羞愧,这不是更好吗?

讨论二:片段中,为什么“如果原谅范跑跑,他的内心深处就会涌起一丝丝羞愧”,作者说出来了吗?

教师归纳:这个片段并没有深入分析为什么“我们原谅了范跑跑,他就会有一丝丝的羞愧”,也就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会宽容”。

第二部分:质疑探究

1、激活思维

探究一:为什么我们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怎样才能深入?

(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原不原谅范跑跑”的理由,并将学生有价值的观点板书在黑板上。)

探究二:我们在探讨这个事件时,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出示的片段有什么区别?谁的说法更有深度?为什么?

教师归纳:因为我们的思维激活了,看问题更全面、客观、理性、辩证,也就更有思想的深度。

2、点拨归纳

引导学生就黑板上的板书进行归纳,点拨学生明白:之所以我们的说法更站得住脚,更深入,是因为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更注重——

(1)找出事情结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寻因);

(2)透过事件现象看本质(求质);

(3)一分为

二、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辨证)。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完成《学案

(一)》

要求:自己重新写一个作文片段,或修改之前写好的片段,谈谈自己“原不原谅范跑跑”的看法,力求片段更有思想深度。

过程:(1)写作或修改。(8—10分钟)

(2)赏析2—3个学生的升格片段,请其他同学来作出评价。(8分钟)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1、投影展示:给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发展等级中“深刻”的打分点。

通过这堂课,力求激活同学们的思维,增加同学们写作的思想深度。鼓励同学们多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思考,整篇布局,雕琢片段,增加文章的思想深度。

2、布置作业:

2008年除了“范跑跑”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以外,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叫“山寨版”,有山寨手机、山寨明星,甚至山寨春晚。对于这种“山寨现象”,有的人认为是剽窃、盗版,有的人认为是草根文化,请结合《故事与时评》(第27期)谈谈你对“山寨文化与创新”的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要求:有观点,有一定思想深度,不少于250字。

【教学反思】这堂课能不能达到“使文章思想更有深度”的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第二部分:质疑探究”就是整堂课的最重要一环。这部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及时抓住学生发言的亮点,进一步追问,追问,再追问,将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入,这需要任课老师本身有敏锐的思维和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一方面还要在今后的从教生涯中继续锻炼自己。

其次,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就“原不原谅范跑跑”的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再拿课堂上“实

战演练”环节所写的片段与之对比,通过优劣比较,同学们共同赏析,讲评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学案

(一)请以“范跑跑”事件为例,结合《故事与时评》(第30期),运用“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方法,就“原不原谅范跑跑”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个不少于250字的片段。

篇2: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是否被爬虫爬过

页面质量是否过关

上一篇文章已经提过了收录率这么一个指标,很多网站都懒得去做这个指标,“我看看site的数据不就行了!”,事实上没有这个指标,很多工作就无从下手。从数据中找出问题,利用数据指导解决方案,分析数据验证工作成果。 最近看了《深入浅出数据分析》这个本,觉得不错,把数据分析的方法讲得很生动,建议有兴趣的从事数据分析的同学可以买本看看。 任何数据分析由,目标->分析->评估->决策,四个环节组成。

目标:我们想看一下网站的收录情况如何,在SEO方面是否还有提高的机会。

分析:收录情况什么算好什么算坏,是不是用一些指标来衡量?网站的收录情况是不是过于笼统,是不是应该细分下各个页面的收录情况?

评估:于是我们需要下面一些数据

网站的页面层级关系

各个层级页面带来的SEO流量

各个层级页面的收录情况如何

SEO流量的占比可以从Google Analytics中过滤出来。

页面数量可以从数据库获得,或者通过火车头or自制小脚本抓取统计。

收录率可以将获取的页面通过工具进行搜索,火车头也可以。

问题立马凸显!

1+2级目录页带来了大量的流量,收录率不是很好,优化收录的流量提升突破口在此!

产品页面数量很多,收录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带来的流量有限,除了收录问题,还有页面内容的问题,本文中先不管它了。

决策:我们的结论是立刻展开行动对目录页面进行收录的优化。

看到这边,似乎刚开始的目标:“通过优化收录提升流量”

演变成了新的目标:“如何提高目录页面的收录量”

这边能不能再次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SEO呢?

da安是肯定的!

我们再来重新走一遍 目标->分析->评估->决策 的过程

目标:提高目录页面的收录量

分析:通过本文开始的有关收录的两个因素,我们需要检查一下,网页是否被爬虫爬行过,网页的质量是不是过关。

1. 关于爬虫的情况,我们需要分析日志,才能确定。于是我们从日志中拆分一系列数据看看页面是否真的被爬行过。

2. 由于页面质量似乎是一个很难衡量的值,于是我们可以用相同模板下的:

已被爬行的页面数量/已被爬行并且被收录页面数量

来评估该模板页面质量对收录的影响大小,

如果被爬的页面都被收录了,那至少说明这套页面的内容搜索引擎还算认可。(实际情况远比这个复杂,而且收录后也有可能因为质量问题被删除,但总比什么参照都没有要好,对吧!)

评估:(敏感信息用编号代替,均为真实数据)

先看一下爬虫日志的情况,通过Shell脚本,我们可以分析出。

目录总计被爬行的次数为13000次左右

不重复的目录爬行次数为5500次左右

频道A下的目录几乎被100%抓取过至少1次,频道B的目录抓取也不错,有70%被至少抓过一次。

其余频道下的目录被抓取的覆盖率不到30%

不要觉得这个结果很神奇,其实很多网站都会面对这样的糟糕问题,只要你把数据不断的细分,细分,再细分,总会观察出一些端倪的。

关于日志分析,不要迷信任何的日志分析软件,那都是给懒人用的,自制脚本+Excel才是王道,可以拆分显示出任何你想要的数据,当然,甚至可以连Excel都不要。

然后,我们统计了一下被抓得最频繁的频道A和频道B,目录页的收录率

频道A和B是很让人放心的,说明页面质量没问题,但是余下的收录情况就让人比较担心了。

决策:通过上面的数据评估,我们已经得到了如下结论。

页面质量并不是影响收录的原因。

频道A,B的抓取量异常的高,通过调查了解,原来是首页上的目录页,显示的全是频道A下的目录页,首页又拥有全站最高的权重。频道B拥有比其他频道强大的外链资源,权重也非常高。

除了A, B频道,其他频道的抓取情况不容乐观,抓取入口太少,太深,进而影响了收录情况。

很明显,现在频道A从站内的角度来说太强大了,必须进行一些“劫富济贫”的运动来降低频道A的抓取量,转移到其他频道中去。同时,需要给爬虫提供更多的入口抓取频道页。

现在问题变得清晰起来,我们开始把工作分成两部分:1.提供更多的入口 2.将资源平分给各频道而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频道上。

提供入口工作:

1.把目录页的URL制作成sitemap。提交给搜索引擎,并且将其设置为比较高的抓取权重。

2.完善面包屑导航,将面包屑导航划分得更加细致,以提供更多入口

3.在其他产品中推荐目录页

资源平分工作:(一些概念:任意页面都有可能成为爬虫入口,百度爬虫抓取深度有限,页面相对入口越浅,被抓取的概率越高。)

1.原先首页指向的都是频道A的目录页+产品页,将其全部nofollow,确保从首页进入的爬虫,全部抓取到频道页,通过频道页再进入目录页(其实这个不算太重要)

2.原先频道页指向自身的产品页,将其全部nofollow(确保从频道页入口的爬虫,最大程度的抓取目录页)

篇3: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重点与困难在哪里?

《图形的旋转》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中的内容, 属新课标“图形与几何”中有关图形运动的一项教学任务, 目的是让学生探究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运动, 掌握旋转的基本要素, 发现图形旋转的规律。

据此, 笔者确定了这部分的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逆时针方向, 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二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三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 感受数学的美,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运用数学语言对旋转现象进行描述与交流尚属初次。其学习重点与困难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要运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图形旋转的情况, 学生对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这三个要素的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学习与运用旋转的三个要素, 认识与描述图形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当然, 对于图形旋转的探究, 学生还处在初级阶段, 在内容上, 只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绘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度的图形并表达清楚, 为后续的图形运动探究打下基础即可。

第二, 关于对图形运动的学习,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会辨别物体的平移与旋转运动, 但运用数学语言定性定量描述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积极的实践。学习的要求提升了, 自然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难度。另外, 本节教学内容中旋转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它们由几条线段围成, 具有平面的特征。在旋转时, 图形平面上的每条边以及在面上的每个点, 旋转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对这些围成一个面的基本图形旋转的研究, 远比一条线段的旋转要复杂得多。因此, 图形在旋转时, 它的面与边在旋转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变化, 值得学生关注, 这对他们深入理解与掌握图形的旋转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第三, 从学习形式上看, 图形的旋转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习内容, 需要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图形旋转的感性认知, 进而上升为对图形旋转的理性认识。怎样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验、感悟、归纳并得到图形旋转的认识?只有通过教学组织提供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充分交流展示的平台, 才能引领学生走向图形旋转的深刻认识。

第四, 图形的旋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而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教材是静态的。怎样让静态的学习材料生动起来, 这又成为顺利学习本节内容的困难所在。因此,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 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驱动下, 辅以教师前期制作的微视频, 可以把静态的学习材料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 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要素及操作要领, 从而有效排除学习上存在的困难。

设计思路:教师如何统筹课前与课中的学习任务?

首先, 对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内容, 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这节课中, 笔者把旋转的三个要素以及静态的图示表达动态的旋转等这些重点内容放在课前,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与观看微视频相结合, 进行自主学习, 能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语言交流与表达图形旋转的障碍, 从而为其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其次, 教师要把学生需要在其帮助以及同伴合作探究下, 才能发现的一些数学知识放在课中学习。因此在这节课中, 把对简单平面图形上不同边的旋转情况的探究放在课堂上, 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同伴协作达到深度学习, 也便于教师在现场对学有困惑的学生给予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

再次, 教师要把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创造性的开发设计等放在课中交流, 以满足学生创造的愿望, 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课中的交流展示平台, 能增强有价值信息之间的碰撞, 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深度、学有价值。

课前学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驱动力是什么?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度学习, 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基础。怎样提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从而保证课堂学习质量呢?在课前学习中,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目标驱动、方法助力

根据学生课前与课中学习任务的分配, 笔者为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明确如下三个达成目标:①通过长方形纸、纸条的旋转, 了解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中心、方向、角度。②观察钟面上的针转动方向, 操作纸条进行旋转, 认识顺时针、逆时针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向。③根据图示上的虚线与实线, 说出图形旋转的方向, 找到能够很快判断图形旋转角度的一条边, 用虚线和实线把它前后的位置描一描。同时, 提供了观察思考、对比分析、猜想验证、动手操作四个方面学习方法的建议。

目标给了学生课前学习的具体指引, 虽然学习还没有开始, 但学生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思路清、动力足、方向明。可见, 实施翻转课堂后, 教师的作用不是淡化了, 而是更重要了。

2.问题驱动、操作实践

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着几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展开:①什么是图形旋转的中心?②什么是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③怎样让纸条绕着中心旋转90度?④怎样从图示判断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前三个问题指向对旋转图形的三个要素的学习研究, 最后一个问题指向用静态图示方法表示图形动态旋转的学习研究。学生借助参与式体验的具体实践, 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操作、体验、感悟中学习掌握图形旋转的基础知识, 为课上展开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3.资源驱动、互动交流

如何让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变得生动丰富起来, 让学生学得省时省力, 又达到高效自主学习效果, 这是摆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实践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没有教师在身边释疑解惑的情况下, 丰富的学习资源能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这是提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 笔者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具体如下:

①一份自主学习任务单 (附后) ,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课前学习的目标、方法、任务等, 明确课前要做什么, 达到什么要求。

②提供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学具, 如方格纸、长方形纸片、纸条以及工字钉等, 让学生在规范有效操作的帮助下, 理解问题实质。

③录制配套的教学微视频, 以便学生观看时,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实现暂停、重复等观看要求, 教师则跨越时空限制, 成为每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帮助者。

④提供问题导向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从教材例题示范讲解、重点知识提示、尝试练习等方面帮助学生自学, 巩固自学成果, 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⑤一个互动交流的途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后面撰写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的困惑和建议, 与教师沟通学习信息, 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素材。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也能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课堂学习有一个提前预知, 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互动让翻转教学更加人性化。

课堂探究:学生经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

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前学习基础, 课堂上还要学什么?怎样学?这无疑又是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要解决的一个实质性问题。课堂探究的质量建立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既不能降低要求, 重复课前所学, 让课堂学习变成“炒冷饭”, 又不能要求过高, 脱离学生实际, 让课堂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的“舞台”。为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让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探索过程。

1.检测评价

(1) 画一画

转盘上指针绕着中心, 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90度。画出指针现在的位置。

转盘上指针绕着中心, 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90度。画出指针现在的位置。

(2) 选一选

如图1所示, 三角形旋转时, 在合适选项前的□中打“√”。

绕着的中心:□ A点;□ B点;□ C点。

旋转的方向:□ 顺时针;□逆时针。

旋转的角度:□ 90度;□ 180度。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选一选操作, 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情况, 既能复习巩固学生课前所学的关于图形旋转的知识, 又能了解学生课前学习上还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起点, 为顺利地展开进一步学习探索提供基础。

完成检测之后, 学生通过对一对、议一议、改一改等方式开展合作评价, 既能提升认知水平, 又能养成同伴互助、共同生活的好习惯。

2.进阶游戏

①线段绕着中心旋转:在四组旋转的线段 (如图2) 中, 小组中的一位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组, 说出它旋转的中心、方向、角度, 其他学生边听, 边想, 边猜, 同时用手指出所选的那一组序号。

②长方形绕着中心旋转:将上述四组旋转的图形, 由线段换成长方形, 继续让学生进行猜图游戏。

③对比发现:由线段变成长方形, 旋转的方向、角度辨别难度增加, 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 激发其学习兴趣, 同时, 进行进阶练习, 让学生经历有梯度的不同的游戏, 能提升学生语言表述图形旋转的难度, 使其在对比中感受到对图形不同边旋转研究的价值,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愿望。

3.探索发现

①小组合作操作:在方格纸上, 把每个图形绕着一个点顺时针旋转90度, 然后观察描粗线的那一条边旋转前后位置的变化。

②辨别:观察描粗线的边, 哪些旋转的情况容易辨别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③小结:先在小组里议一议发现图形旋转时几条边的不同情况, 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让学生经历探究图形不同的边旋转时产生不同情况的过程, 从而突破学习图形由面到线、再由线到面识别旋转的难点。

4.交流展示

运用今天学习掌握的图形旋转方法, 在方格纸上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进行设计, 满足他们动手创新的心愿, 并且运用不同的线条与色彩能使图形的旋转更加丰富、生动, 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活起来, 也能为装点校园生活服务。

5.走进生活

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其了解图形旋转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并分享自己学习探究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发现生活中图形旋转的应用, 提升图形旋转的学习价值, 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探究的热情, 为今后深入学习图形的运用知识打好基础。

课后反思:学生怎样自觉地走向深度学习?

实践证明,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是引领学生自觉走向深度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它能有效释放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激发他们创造学习的热情, 使他们对图形旋转的实质掌握扎实、运用充分。

1.自主, 助力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翻转了的课前自主学习是一个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达成目标和学习任务的指引下, 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 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进度, 自主学习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以及在平面图形中表示旋转的方法, 达成学习目标。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还原了学习的本来面目,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通过问题设计, 把原来需要教师苦口婆心地去教的过程, 变成学生可以自己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 释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力,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体验。这无疑是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一大亮点。

2.探究, 实现学生亲历的创造过程

课上进行的探究学习, 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使得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有趣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关于从图形的哪条边上更容易获知整个图形旋转的方向、角度这一知识, 完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发现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走下讲坛, 成为学生学习背后的欣赏者, 只在必要的时候,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智慧, 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由此可见,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既能充分尊重学习主体, 又能让教师善于问题引导, 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3.协作, 形成学生共享的学习方式

协作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在协作式的小组学习中, 学生共享共进, 解决了许多单靠个体学习可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对长方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三个图形的每条不同的边的旋转情况进行了观察, 然后每个小组分别探索不同的图形旋转的情况, 再进行集体交流分享, 最后达成对图形的旋转特点的共识, 探索的结果殊途同归。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各个小组在探究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还能对不同小组探索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 归纳小结, 从而得出图形旋转的共性特征。

4.展示, 实现学生分享的交流愿望

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不是凸显教师精彩与巧妙的讲解, 而是把交流展示的舞台让位给学生, 让学生的表现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出彩。在课堂学习中, 运用所学的图形旋转知识, 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能让每位学生有充分动手创造实践的机会, 展示图形旋转所带来的神奇与美丽,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提升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让学生带着图形旋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旋转的妙用, 去感受自然与社会中旋转运用的奥秘, 能为他们步入下一阶段的图形运动研究提供不竭的动力。

篇4: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地使用一些概念工具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入阅读、体会文本。因此,在设计这堂语文课时,确定一个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同时还能让教师较好地串接起课堂内容的理论工具是极为必要的。而考虑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新诗的学习与鉴赏,选择“意象”这个艺术形式作为突破口应当是较为恰当的。

一方面,“意象”这个概念在之前的古诗、新诗教学中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并不陌生;另一方面,艾青本就是一个善于捕捉意象的诗人,本诗中也有许多值得品读的意象,如“雪”、“大地”、“农夫”、“小妇”、“母亲”、“垦植者”等。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既需要透过概念看文本,找到诗中的意象;亦当由文本回溯概念,找到意象之间的差别、联系与作者的运用之道。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找到意象与分析、体会作者对意象的使用方式这两个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级台阶。对单个意象进行细读与分析、归纳、整理全篇意象的关联间,也存在一条沟壑。而教师的职责,便是引领同学通过阅读、讨论与分析等方式逾越这些障碍。

综上,结合诗歌教学的必要内容与“意象”这一特别的线索,确定了下面三个教学目标“一、通读全诗,把握作者描写的内容;二、找出本诗所使用的意象;三、领会作者使用意象的方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核心意象为“雪”,但为了阐述这一核心意象的内涵,诗中其他意象也必须得到相应的阐释。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这一构想同时也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方面,《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较长的诗歌,要在一堂课里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就必须对教学时间有所规划。其次,让学生将“意象”这一概念工具为己所用,需要让他们在课堂上有“热身”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启发他们回顾之前对“意象”这一概念的了解,另一方面需要他们充分深入课文、深入文本,在把握作品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以“意象”为线索和工具,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相当程度的了解。最后,从知识结构的层面来说,教师对于“意象”这一概念以及艾青的了解应当是足够通透的,能够为课堂提供足够的支持,将教学过程引领上知识的“高原”。

知识层面的问题较容易: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艾青的资料、回顾现代与古代文论中与“意象”有关的论述都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认识意象的问题,可以尽量通过单元教学的安排与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来解决。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即可有意识地突出“意象”这一概念。让学生充分接触这一诗歌艺术中必不可少的形式,消除陌生感。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安排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按照“意象”“尽意莫若象,景象莫若言”的定义,从诗歌中的存在图景入手,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找出《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回顾画面——找出画面中的意象——解读意象的含义——归纳作者使用意象的方式——布置作业,通过比较阅读把握意象的使用方式”这一步骤进行。

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跨越学习过程中的“台阶”。但从教学实践来说,如此容量的课程,极易带来时间上的困扰。教学步骤设计的较多,预习作业应当有所反馈,诗歌教学本身要求有充分的诵读训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内容丰富诗歌,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教学时间的紧张。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必须立足于在确定教学过程中的“主次”之分后,尽量减少弱化重复性内容,将与作者有关的背景知识(如“艾青”笔名的由来,艾青的籍贯、艾青其他作品的评价)穿插到课堂教学推进的各环节中。

按照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来说,理解常见意象的意义是解读新诗的必须环节。但学生对于意象的理解往往受到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对单一意象的解读尚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引领,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一些。而针对这首新诗的教学,也正以此作为突破口。

参考文献:

[1]严羽.沧浪诗话校释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篇5:让分析为文章增加深度

资料与方法

2011年7-12月收治行剖宫产妇女995例次, 行经阴道B超检查了解子宫位置、切口距宫颈内口距离、缺损处肌层厚度;进行病例回顾分析, 内容包括:年龄、剖宫产次数、孕龄、缩宫素使用、试产时间、宫口扩张情况、胎先露衔接、缝合层数、羊水浑浊度、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

分组方法:将缺损处子宫肌层厚度≤3 mm定义为大缺损, 缺损处子宫肌层厚度>3 mm定义为小缺损。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缺损组和小缺损组。将两组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年龄、剖宫产次数、孕龄、缩宫素使用、试产时间、宫口扩张情况、胎先露衔接、缝合层数、羊水浑浊度、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了解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危险因素。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α=0.05, 多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 利用卡方分割法进行两两比较, 调整后的检验水准α'=2α/N (N-1) , N为组数。

结果

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发生率:995例接受调查者中, 195例患者存在瘢痕缺损, 发生率19.6% (195/995) ;其中88例患者存在大缺损, 发生率8.8% (88/995) , 107例患者存在小缺损, 发生率10.8% (107/995) 。

患者自身因素与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的关系:大缺损组患者平均年龄 (30.28±7.06) 岁, 小缺损组患者平均年龄 (31.67±4.17) 岁,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908, P=0.092) ;剖宫产次数≥2次的患者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1次患者 (χ2=6.618, P=0.037) ;子宫后位组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子宫前位组 (χχ2=5.007, P=0.025) , 见表1。

产时因素与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的关系:术前使用缩宫素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未使用缩宫素 (χ2=5.414, P=0.020) ;试产时间≥5 h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试产时间≤4 h (χ2=21.424, P=0.000) ;宫口扩张≥5 cm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宫口扩张≤4 cm (χ2=14.572, P=0.002) ;胎先露已衔接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衔接 (χ2=5.124, P=0.024) ;切口距宫颈内口距离<5 mm大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切口距宫颈内口≥5 mm。孕龄、羊水浑浊度、缝合层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对剖宫产缺损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见表2。

讨论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 我院的剖宫产率从2008-2011年逐步上升至41.1%, 与国内其他医院相一致[3]。同时我们发现PCDSD的患者也随之增多, 发生率高达19.6%, 其中大缺损发生率8.8% (88/995) , 小缺损发生率10.8%, 这与其他学者报道的6.9%~99.1%结果不一致[4,5,6,7,8,9]。据分析PCDSD发生率高低不均的原因可能如下: (1) 招募研究对象的标准不同, 造成总体参数不同, 则统计结果差别较大。 (2) 不同仪器的测量精确度不同, 如:某些检查方法及检查设备上, 小的缺损可能显示不出来, 造成统计结果偏低;某些检查方法, 如生理盐水灌注子宫造影, 可将微小的缺损显示出来, 造成统计结果偏高。因此, 还需加强对PCDSD的共识, 同时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 建议采用经阴道B超进行检测, 将缺损分为大缺损和小缺损, 分别进行统计。

目前关于剖宫产瘢痕缺损的影响因素罕有报道。本研究发现子宫后位、剖宫产次数多、术前使用缩宫素、试产时间长、宫口扩张大、胎先露已衔接、切口距宫颈内口近可增加剖宫产瘢痕缺损深度。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对于子宫前壁的牵拉, 后屈位的张力比前屈位张力要大, 因此对于伤口的愈合难度增大;后屈位子宫相比前屈位子宫在子宫下段的血供较差[10];每次剖宫产都会在子宫前壁上形成一道瘢痕, 瘢痕组织的修复能力比正常组织差, 这种效应会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而不断累积;阴道试产时, 由于子宫的缩复作用, 宫颈变薄形成子宫下段, 此时行剖宫产切口的位置都比较低, 则缝合时会将较多的宫颈组织包括在内, 而且宫颈组织与峡部的肌层和宫体相比, 其收缩愈合能力较差, 故易致切口愈合不良;宫颈口扩张、胎先露衔接会造成局部血供减少, 且子宫缩复作用肌层重新分布造成宫口处的肌层减少, 宫颈水肿, 这些因素均导致伤口愈合困难, 形成缺损;试产欠佳的情况下经常会加用缩宫素, 缩宫素的使用导致上述情况进一步加剧, 间接导致伤口愈合不良。

基于现有的关于PCDSD的高危因素的研究, 我们有理由相信, PCDSD是多因素影响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还需进一步论证, 为临床上改变现有的方式以预防PCDSD发生提供循证医学支持, 同时加强对阴道分娩的准确评估。

参考文献

[1]Yalcinkaya TM, Akar ME, Kammire LD, et al.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repair of symptomatic cesarean scar defect:a report of two cases[J].J Reprod Med, 2011, 56 (5-6) :265-270.

[2]Wang CB, Chiu WW, Lee CY, et al.Cesarean scar defect:correlation between Cesarean section number, defect size, clinical symptoms and uterine posi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9, 34 (1) :85-89.

[3]张坚, 李萍, 谢静燕, 等.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1) :60-61.

[4]Fabres C, Arriagada P, Fernández C, et al.Surg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up of women with intermenstrual bleeding due to cesarean section scar defect[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5, 12 (1) :25-28.

[5]Armstrong V, Hansen WF, Van Voorhis BJ, et al.Detection of cesarean scars by transvaginal ultrasound[J].Obstet Gynecol, 2003, 101 (1) :61-65.

[6]Tahara M, Shimizu T, Shimoura H.Preliminary report of treatment with 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for intermenstrual vaginal bleeding secondary to a cesare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 2006, 86 (2) :477-479.

[7]Osser OV, Jokubkiene L, Valentin L.High prevalence of defects in Cesarean section scars at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9, 34 (1) :90-97.

[8]Ofili-Yebovi D, Ben-Nagi J, Sawyer E, et al.Deficient lower-segment Cesarean section scar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8, 31 (1) :72-77.

[9]Surapaneni K, Silberzweig JE.Cesarean section scar diverticulum:appearance on hysterosalpingography[J].AJR Am J Roentgenol, 2008, 190 (4) :870-874.

上一篇:那里,留下我的回忆-六年级-记叙文下一篇:自我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