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走向“人本”的学校管理

2022-09-12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及其社会进步意义

(一) 什么是人本管理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二) 人本管理的内涵

1、认识和开发教职工的作用。

教职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 是学校的主人, 教职工发展了学校才得以发展, 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 有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学生。

2、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学校管理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 使全体员工既成为管理的客体, 也成为管理的主体。

4、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保护, 加大学校人力资源开

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 教职员工本身也成为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

5、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铸造教职工的共同行为模式。

6、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开展团队的合作和学习, 进行组织修炼, 建立学习型组织。

7、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培养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优秀后备人才;

为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 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1、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

教职工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 而学校的其它资源 (如资金、设备、土地) 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 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

2、人本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全体员工。

人本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 每位员工不只是做“该做”的事, 还要做“该做”以外“应做”的事, 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在组织结构重整之后, 搞好授权与激励, 让每位员工都能享受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 从而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受。

3、人本管理实现学校目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4、人本管理活动的服务对象是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学校组织的目标更加趋于多元化, 它除了要实现它的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教职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之外, 还必须关心学生的利益, 把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社区的发展规划、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 从而取得更大的发展。

5、人本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学校的目标与教职员工的个人目标都能得以实现。

在施行人本管理的学校中, 全体员工都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服务的对象, 管理活动成功的标志不但要看学校的质量目标是否实现, 还要看教职员工的个人目标是否实现。只有将学校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 才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学校获得长久的发展。

(四)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即从“物、事”管理走向“人本”管理。

在行为科学发展过程中, 组织管理中“人”的地位日益突显。他们不仅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 还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安全、归属等方面的需求。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集体目标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这种理论研究人的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把原来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把原来靠规章制度的管理发展到研究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管理。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力图避免管理中出现的见物不见人的缺陷, 将组织中人的发展也看成是组织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克服了传统科学管理中对人的机械化定义的重大人性假设的缺陷, 这是管理科学的重大进步。这些进步对于现代学校组织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并对现代学校管理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管理思想对当今我国学校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主治校、重视学校和谐人际关系等逐渐成为我国学校管理者治理学校的基本思想。

(五) 人本管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现在, 全世界的民主观念意识都在增强, 在学校这个民主意识的发源地, 毫无疑问更是需要民主的, 已有的教代会是很好的一种形式, 但是除了这种形式还有没有别的属于民主的一些东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个教师就有些管理措施要和校长对话, 校长有没有勇气与这位老师对话, 来满足这位老师的要求?这些都涉及到民主的问题。学校管理的主体是谁?除了校长以外, 教师是不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这几年, 国外一些新的管理理论引进, 比如说校管管理理论, 它非常强调行政部门给学校放权, 同时学校必须为教师放权, 让教师参与到整个学校管理体制中来。人们对“教授治校”“名师治教”的怀念与呼唤实际上是民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真实体现。

(六)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者积极践行先进理念

随着中央“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 各级各部门, 各个学校都相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或发展理念。不少学校都开展了“以人为本”的解读和讨论, 在学校发展、管理制度、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新的探索。尽管对“以人为本”的全面性、深刻性理解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但是不少学校的管理者都渴望成为“人本管理”的先行者。

二、制度管理必然走向人本管理

(一) 为了真正实现人本管理, 我们首先要认识几种错误观念

1、科学的制度管理就是人本管理, 即认为制度管理任然

是至高无上的, 之所以过时, 乃是因为制度不全面、不完善, 只要修订完善即可。我们认为这种观念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是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是没有认清制度管理本质上“以追求物质利益至上”的错误认识, 是出发点错误。

2、情感管理就是人本管理, 即以制度管理为核心, 辅之

以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以关心、爱护等私人情感, 以获得被管理者对制度管理的认同和支持。这种管理有一定的先进性、普遍性, 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在被管理的对象比较多的情况下, 就很难得以协调, 久之必然会失去大多数民心。

3、物质激励就是人本管理, 即在市场经济初期, 人们的

生活比较艰苦的条件下, 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工作的主要目标, 只要给被管理者“多发钱”就是对人的尊重, 就是“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诱惑力, 其后果是有了钱之后, 人才的流失、动力的消失, 在需要钱的时候有人做, 不需要钱的时候找不到人不做。

(二) 学校管理走向“人本管理”——“人的发展至上”理念下寻求制度、情感与物质等多元管理的融合

在21世纪的今天, 学校管理的主体是谁?怎样管理才能实现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发展?对此, 我们提出:在“人的发展至上”理念下寻求制度、情感与物质等多元管理的融合, 是学校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的有效尝试。

制度管理的效率化、系统化思想和人本管理在现代管理实践中逐渐从对立走向融通。在当代学科高度分化、高度融合的趋势下, 仅仅依靠某一思想已经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问题, 教育管理思想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融合, 即博采众家之长, 促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1、把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 学校发展必须借助于教师发展才得以彰显, 所谓“名师支撑名校”就是这个道理。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成为“名教师”的强烈愿望和明确目标, 帮助教师尽快成长, 这样, 由以前教师的自发成长向教师自觉努力转化, 一方面教师可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另一方面也会觉得自己的成长也是对学校发展的贡献, 体现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是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事实上, 很多名校之“名”就是因为有一支名师团队, 反之, 一个不出“名”的学校, 就很少有一个知名的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的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标志。所以, 在我们关注学校发展规划的同时, 也一定要把教师的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之一来谋划。

2、加强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制度本身高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一个学校的正常发展, 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作为一个师生发展的共同体, 如果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完备性和严肃性, 教学就可能是一盘散沙, 仅有的一些制度也可能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不可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因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必须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了解教育教学涉及的诸多方面以及影响教育教学的各种因素, 尤其要关注“人”的因素, 并且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出规范的制度, 使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这样才有可能使学校管理制度高效实施。

3、注意对管理制度本身的管理, 坚持与时俱进。

管理制度要高效实施, 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 要随着教育教学 (包括师生本身)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今的社会形势日新月异, 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必然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不仅要制定和运用制度对师生个人进行管理, 而且还要对管理制度本身进行管理。不可否认, 任何一项制度制定出来, 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不能朝令夕改。但是如果学校的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情况, 提出了新问题, 原有的管理制度已不适合新的教育教学要求了, 这时仍维持原有的规章制度, 而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 (修改、补充或废除) , 则这样的管理制度只会对现有的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结果有效也谈不上了, 当然更不用谈高效了。

4、学校的管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 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管理制度是学校的管理者组织下制定出来的, 有不少制度是要求学校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 当然也包括管理者本人。如果管理者把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后, 就凌驾于管理制度之上, 不去积极遵守, 甚至违反管理制度, 则管理制度的实施不可能是高效的。即使被管理者迫于某种压力而勉强认同或表面上遵守, 但他们内心里也可能是反对, 甚至是抵触的。“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必须确立“平等、民主、和谐”的管理理念, 努力带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把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下去。

5、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 把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结合起来。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已经或正在建立起较完备、较规范的管理制度。但完备、规范的管理, 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先进的、高效的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和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要使管理高效, 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而前提是必须从师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需求出发,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 让广大师生主动地参与管理、接受管理、自我管理, 提高管理的执行力。管理者要善于跳出“制度”来管理、落实制度, 不要总是用制度去压人, 去指令人, 去约束人, 要把学校的“硬”管理 (制度管理) 和“软”管理 (人文管理) 结合起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服务师生, 使师生从内心里理解和认同管理制度, 自觉地遵守和执行管理制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 应该是在人本管理理念得到强化和尊重的基础上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不断落实, 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6、有效的利用社区资源。

学校领导应能与学生的家庭及社区领导联系, 对社区的不同兴趣需求做出回应。学校管理问题不只是教育圈子里谈的问题, 要跳出教育圈子来看问题, 看学校的管理。学校管理当中要引进外援, 要有学校的外脑来共同提高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所面对的主要群体应该是教师, 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校长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 他要用自己的工作去塑造健康的人, 教师与医生的不同之处在于, 医生是为了维护人类的生理健康, 而教师却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心理健康, 教师工作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的心灵的呼唤。教师在学校的生存状态, 直接关系到教师生命的意义, 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管理的功能就是要通过高效能的管理, 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升华教师的情感, 唤起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情怀, 让教师的学校生活充满幸福, 这也应该是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只有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营造高水准的学校文化, 打造出高效益的办学质量, 最终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摘要:曾经作为科学管理的代名词的制度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尤其是学校制度管理在新时期下的局限性更加明显。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是“人”不是“物”, 因此必须代之以学校人本管理才能真正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管理的效率, 推动学校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校,人本管理,发展

上一篇: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创新与思考下一篇: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