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第四点,嵌入课外知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

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效策略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我们要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②如果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宝剑锋从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不断地思考、学习、总结、实践、尝试改进,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姓名:王国莲 单位:西果园中心校 电话:3787495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由此可见,作文离不开阅读,作文得益于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一篇文字优美、描写生动的好课文,对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寻找习作切入点,找准时机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以下就来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是如何进行习作训练的:

一、借助课文插图,指导学生写作

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合理地利用插图,设计出写作文的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一文后,就可以这样设计: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与描写,可以写整幅图上的情景,也可以选择图上一两处景点着重写,提醒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源源不断、干干净净、生存环境”以及“恶劣、不毛之地、毫不夸张”等词语。这样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素材,指导学生写作文,定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写作

1 字、词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但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阅读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尤其重视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与运用。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专门收集优美的词句,并且让他们写上“我是小小文学家”“我是小作家”等字样。其次,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会运用优美的词语。我们认真的去读课文,不难发现许多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如:苏教版第七册《雾凇》这一课在描绘吉林雾凇奇观时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脂玉树 ”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摘抄,然后选用其中的词语说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和雪景。词语学生已经理解了,雾景和雪景学生也较熟悉,写起来自然难度不大。

三、借助课文仿写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想的准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模仿课文进行自己的再创造。在苏教版第四册《雨后》一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玩水的情景描写的生动、细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模仿课文结构,写一写雪后孩子们玩雪的情景。对于我们北

2 方孩子来说,冬天下雪是很常见的,雪地是孩子们天然的游戏场,玩雪的把戏更是花样繁多,仿照课文写儿歌手到擒来。

四、借助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续写是一种常见的练笔方式,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尽。合理安排续写,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在写作的王国中。

如学习苏教版第八册《云雀的心愿》一文,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可做以下设计:小云雀听了妈妈的话,觉得“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产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明年春天,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想象一下第二年春天他们植树的场面,写一段话。

五、将课文内容进行改写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积累素材很重要。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能力欠缺。平时不注意观察,写起作文就无话可说。而低年级大多数课文内容紧贴学生生活,理解起来容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引导学生作文。如学完苏教版第七册《秋天》一文后,可做设计: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读熟、理解了课文内容,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头脑中已树立起了秋天的景象。独立改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六、重组课文内容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和片段,有部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是很好,让他们模仿写一篇结构巧妙语言优美的好作文也确实很难。所以有时我就换一种形式,让他们运用课文中部分优美语言,再加上自己的言语重新组合作文,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拓展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明天的太阳城就可以这样重组:

明天的新型城市——太阳城,可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请你联系课文内容,以“游太阳城”为话题,写一篇想象日记。

这样的练笔,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迅速的对文本的语言重新组合,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七、总结式练笔

通常学完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通过课堂小结或全文总结来梳理知识,以进行巩固。这些小结一般是由老师进行的。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毫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而进行的小练笔,这样,既可满足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完苏教版第七册《虎门硝烟》后就可以这样设计: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这篇课文,又在课前查阅了大量有关林则

4 徐的资料,他们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想说的话自然就会脱口而出。

八、批注式练笔

平常在办公室和其他的老师谈起课内练笔:读写结合的话题似乎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练笔应独立写在本子上,成为一篇篇小习作。实际上我感到边读边想,在课文中做批注是课内练笔的一种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疑惑之处、思考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批注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详细的。

例如:在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中第四自然段运用排比的句式分别介绍了火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学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做一些批注

得到火种后人类欣喜若狂: 老人 青年 孩子们

这时的学生在做批注时进行了角色转换,此时学生成了“老人”“青年”“孩子”,必须细细想象人物此时的行动及其心理。批注阅读可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5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晏家坪学校 2006年4月8

第三篇:如何进行有效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是语言技能的重要部分,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它的提高对学生以后英语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新目标》英语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八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都有一篇长篇阅读。但笔者听课发现,在进行这篇阅读教学时,不少教师仍是先把阅读材料中的单词讲一遍,再将材料边翻译边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像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且割裂了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一、阅读前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唤醒他们关于文章的知识和体验,做好铺垫,使学生处于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状态。老师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来历,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预测文章内容。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或问中的标题要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预测导入课文的部分内容,又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做好阅读前的铺垫。

3、正确处理好词汇。在大多数阅读材料中都有较多的词汇,教师在阅读前要对阅读材料与词汇做个分析,对一些重要的引起理解障碍的词汇,教师可以在阅读前设置一定的语境引入,并进行一定的解释,对一些根据上下文学生可以猜测的单词,教师不必先教,可让学生在阅读时猜测,这也给学生一个猜测词汇的机会。至于极个别较偏的而又不影响学生理解文章的单词,教师也可不教,因为,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个别单词不认识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二、阅读中

1、明确阅读时间,布置任务。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教师主动积极参与阅读,要学生明确阅读时间,教师要布置好任务。教师可在学生阅读

前设计几个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获取主要信息。问题可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整体把握,注重语篇阅读。教师要学生务必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文章,不要逐词阅读,不要太过于注重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否则会忽视了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读了半天也没能明了作者的意图,阅读效果不会好。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背景等。其次,要重视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子。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有些文章还可以要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大意,让学生对整个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比如学生可以边读边注不理解的内容或重要信息为之后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出示没有教的单词,要学生快速找出这个单词,并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这个单词的意思。教师还可教给学生把刚学的新单词划出来,并把中文和音标写在旁边。教师要教会学生先粗读文章,以了解大意,并能够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教会学生分段细读,抓住主要事实,关键语言点,明了文章结构,深度理解。

三、读后

1、提出问题,深化阅读内容。在学生阅读后,教师还可就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可巩固阅读材料,使阅读材料得到延伸,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2、精讲重难点,巩固阅读材料。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精讲, 使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固定短语的用法和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句,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抓好文章的朗读、复述和背诵工作。复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清文章的脉络,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口头复述阅读材料。也可要学生笔头对阅读材料进行缩写,提高写作能力。朗读和背诵更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感有效的手段。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只要教师课堂

上注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加上指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第四篇:如何在阅读中进行字词教学

【关键词】阅读 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79-01

字和词是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字词的含义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字词学习方法是借助工具书或者查阅相关资料来理解,这样学习就把字词和阅读、生活分隔开来,造成学生孤立学词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运用字词。怎样才能使字词教学更具活力,并且使学生乐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连接生活、替换比较、追本溯源这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准确理解字词的内涵。

一、连接生活,体会字词的抽象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字词的意思比较抽象,单凭教师口头讲解或者查阅词典,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字词的内涵。在理解这些字词时,除了常见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连接生活,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字词,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没有得到解决。

师:请大家仔细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1:这句话是说他们谁也不肯让谁,争来争去也没有结果。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争持”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2:“争持”主要是指就一个问题研究了好长时间还没有结果。比如,我们学校提议把篮球比赛设立在A校,可其他学校不赞成,学校之间就这个问题争持了好久。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争持”一词,而是让学生在大体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词语的认识。学生理解了字词的真正含义,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替换比较,揣摩字词的表现意义

课文中有许多字词运用得准确形象、生动。要理解这些字词的妙处,教师可以通过替换字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师:请大家仔细读这段话,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字?

生1:“漾”。我从这个字读出了刘老师发自内心的高兴之情。

师:“漾”可以换成哪些字?

生2:露、显、展……

师:作者为什么选择了“漾”字呢?你们把这些字带入句子与“漾”字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生3:“漾”字更能体现出刘老师自己成功放风筝以后流露出的满满的快乐与幸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漾”字展开品味、欣赏,并通过“漾”与“露、显、展”等字作比较,使学生明晰这些字在用法上的差别,从中感悟到文本字词深刻的表现力,可谓言意兼得。

三、追本溯源,参透字词的文化内涵

字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我们要想领悟字词深处的意蕴与情感,就要沉入字词的文化语境,领悟字词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丰富的体验,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例如,以下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1.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2.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

师:请大家仔细比较这两个句子,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中都有一个“解”字。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觉得这两个字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读jiě,另一个读xiè。

师:这只是读音不同,其实说起来这个字还有一段由来呢!其中“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多媒体展示全诗);“浑身解数”出自于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媒体展示,拓展阅读)请大家仔细阅读原文,相信大家对这些字词会有更深的理解与感触。(生读、说)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追本朔源了解字词的出处,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阅读视野,而且真正参透了字词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字词教学充满魅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能够引领学生连接生活、比较辨析、追本朔源,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让字词教学更加精彩。

(责编 杨 春)

第五篇: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可谓花样百出、层出不穷。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了春风,课堂变了,学生活了。面对新的改革,一直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有点茫然。新课程给我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有许多的痛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不断肯定自己,又不断否定自己。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办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办法”“一帮一制度”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后,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高阅读兴趣,结合阅读教学上好推荐课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适机迁移,向学生推荐课外读本。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顺势推荐《三国演义》;学了《长征》推荐学生读一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者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1.结合重大节日推荐。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推荐学生阅读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国庆节时要求学生读一读歌颂祖国的小诗歌等。2.结合时事推荐。比如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时,我们组织学生观看实况录像,激发他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抓住这一时机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书籍。发生地震以后,组织学生阅读《防地震小常识》《自救小常识》等安全知识类书籍。3.结合活动推荐。学校、班级、社区经常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可以结合各级各类活动,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4.利用好书推介课进行推荐。我们开设好书推介课,课上可以是老师推荐,也可以是学生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也可推荐几本。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热爱学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干部下一篇:如何深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