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改变我的教学理念

2022-11-26

第一篇:国培改变我的教学理念

国培---教学理念改变

国培——教学理念改变 古镇小学

张晓英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学习,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是就在这短暂的学习中 ,我受益匪浅。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

在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和视频,使我得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认真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囯培中,专家们多用启发示,逐层推进,逐步深入,循循善诱时,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对囯培也产生了美好的感觉。新课程倡导我们教师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并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要求教师根据内容设计相应的交际活动,注重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各位教育专家的课堂深入浅出,紧密联系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记得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个视频是《零分的智慧》,卡尔森小姐和她的学生伊莱的故事让感受很深,收获很多。卡尔森小姐的化正向阻力为反向推力的教育理念她那从容和谐的淡淡微笑化解了一切尴尬,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教师是学生的指引人,教师的教育方式往往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下面我就谈一谈本次学习的诸多心得体会。

一、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有对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之情,要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要以自己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融洽、愉悦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如果一个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从学习中享受到快乐。 如果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就顺理成章地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在学习这一学科时加倍地努力,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语音纯正优美、语调亲切自然、语言幽默生动、示范清楚明了,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钦佩感和敬重感。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取得心灵上的沟通,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建立融洽、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

二、点燃学生智慧的熊焰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掌上教师总是向学生机械性的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改变自己的观念,将自己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引导的角色,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是师生共同学习交流、探索未知世界的窗口,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课堂是学生愉悦生长的地方,是充满阳光的地方。

三、用灵活地、花俏的教学方法 。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英语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年末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也可以利用或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

通过这次短暂的培训,总之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相信我的教学思路会更灵活,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在教学设计上我一定会更加力求新颖,讲求实效 。 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班主任,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正确认识网络环境的特点,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从而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因而,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改变“单调压抑”的课堂模式,向英语口语化的课堂迈进,向充分互动的课堂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自哪里?来自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来自我们的不断发展的教育实践,来自我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学习,来自我们永不停息、充满爱的心灵深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多用在实际教学中去,力争使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为英语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的改变 ——传播和谐理念

故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笔者以为,传播和谐理念,也应是师者之道。 和谐,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传播和谐理念,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以亲密的交流空间、给学生以健康的成长空间,使他(她)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内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里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其强调个体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物质生活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等身心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笔者从教二十余载,担任班主任十多年,如何传播和谐理念,促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谨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 坚持以人为本 传播和谐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一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谐性和可持续性,缺少其中任何一条,就不是以人为本,也不可能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为师者需要围绕他(她)们的心理、生理能力和知识、智能水平,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顺其童心,投其所好”,关注他(她)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时引导并利用一切机会,给他(她)们创造一个“我要学”、“我要上进”、“我要健康发展”的氛围,使之爱学乐学、积极进取、珍爱生命、拒绝伤害,真正成为和谐发展之人。

全面发展每个学生就要“一碗水端平”,对学生一视同仁,坚持公平正义,做学生的益友,使学生亲其师、信其师、进而爱其师、信其道。采用民主的管理方法,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参与问题的处理,也使我们的教育体现出民主的精神。班级大家来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这个集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助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二 注重心理疏导 传播和谐理念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可见,当前教育呼唤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什么叫做心理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身体上的疾病可以看到,也有药可治,而心理上的疾病则不然。

当今世界,竞争的压力无处不在,学生也难以幸免,这势必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而是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嫉妒、自卑、胆怯、任性、偏激、冷漠、自私、孤僻、情感脆弱、过渡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逆反、社交困难、耐挫能力差、不善自我调整、自控能力差、盲目攀比、随波逐流、言行不

一、以偏概全、好走极端、不计后果等等。说明学生的发展不和谐,这给当前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潜在隐患,因此,促学生和谐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心理疏导,就是疏通心理淤塞,使心理活动畅通无阻。心理疏导是医治学生“心病”的良方。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使他们学会记忆、学会思维、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完美人性,和谐健康。为师者工作中可以具体尝试以下做法:

(1)以比喻论理方式疏导。平时运用某些典型的事理、故事、寓言等,把教育的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理疏通思想,使其内心受到启迪,明确道理,达成和谐来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使学生内心和谐健康。

(2)用榜样的力量来感化疏导。通过树立学生身边鲜明具体、生动形象的榜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开启他们的心扉,感化他们的心灵,助学生行为和谐健康。

(3)以规谏警喝方式疏导。以真诚、热情、细致,耐心,对学生直言规谏,甚而警示棒喝,强令制止,促其猛醒,令其悬崖勒马,促学生言行和谐健康。

三 坚持发展观点 传播和谐理念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上的万事万物总是处于永不停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师者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努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待学生。班上的差生,大多是“问题学生”,对这些人,除了要有一颗爱心,还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联系之中,发展地看待他们,多正面教育,多用期待的、发展的、欣赏的眼光去注视他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优等生继续保持优势时,当中等生有了进步时,当后进生有了闪光点时,不要忘记,此时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督之以行,反复抓,抓反复,这样重视量的积累,不断创新,不失时机地促成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师者努力传播和谐理念,促学生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控制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不被意外的、不能控制的、无意识的力量所驱使;有利于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正确地对待;有利于学生立足于现实,而不是沉溺在过去的生活之中,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较快地摆脱其带来的阴影,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行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既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热爱学习和生活,并乐于承担义务,情绪成熟健全,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态,生活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不过渡依赖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乐于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分顾虑他人的态度,患得患失;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既承认自己,又尊重别人,能体谅他人的痛苦,并用各种办法来帮助他人等等。可见,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心理疏导,坚持发展观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传播和谐理念,促学生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育改革已经多年,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法规也已颁布多年,但教育现状又改变了多少呢?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旧的教育思想、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便如此,仍旧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仍是被动地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主体观念的改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程。”可见,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要求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探索、思考,以及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按着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学方式,即教师马不停蹄的课堂讲授、学生一字不落的被动接受,其表现形式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其最大弊端就是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我们能转变这种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地学习,那么,收到的效果将是,学生对语文知识将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更加自觉地去探索语文学识天地里的奥秘。

(二)教学处理方式的改变——与学生形成互动,做学生的“倾听者”

对于某个学习问题,当许多孩子有着同样地想法,而却会有某些个学生观点不一样的时候,或许很多老师的处理方式就是告诉观点不一样的孩子,那是错的,然后再把那问题的解答思路再分析一遍。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语文,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知识教育,很多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如果我们仅限于对所谓标准答案的教学,那么,我们将会使得孩子的思维得不到发散。这时候,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并说出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认为的,做学生的“倾听”,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散,养成善于动脑,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孩子们从内心地喜欢上语文教学。

(三)教学内容观念的改变——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组织主题活动

有些老师会认为,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还应该在其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并联系到相关的课外知识。比如,在上与童话故事有关的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小组里排演小品话剧,或者讲故事比赛等。

(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适时充电,更好地适应新挑战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未来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小学生,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他们对各方面的知识的求知欲总会在你不经意间冒出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随时有效地应对每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教给他们更多必要常识。

第四篇: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语文素养

——镇海区2003年中考语文评估分析

区教研室张兆虎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卷同去年相比,无论从题型、题量,还是题目的

难度来说,都保持了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命题者紧扣语文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说明,联系我市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实际,不出难题、怪题、偏题,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部分题目紧跟全国中考改革的形势,有创新精神,增加了开放型的题量,特别是话题作文,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尽管对少部分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但绝大多数考生还是有话可说,比较准确地考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真实水平,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考生的好评。下面就我区今年中考的实际情况作一下简单的评估分析。

一、 总体情况

今年我区参加中考的考生共有3206名,比去年增加了261名,经过区教

研室抽调力量,统一阅卷,我区中考语文的平均分为87.02,略低于去年的

87.75,合格率为86.32%,优秀率为31.88%,比去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6所学校,几近一半,这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全区各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蛟川书院的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为100.3,优秀率83.42,再创新高。虽然上一学期,我们经历了“非典”的干扰,考生人数又增加了这么多,但是,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 具体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还是由五大块组成,分别为听记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下面,我就根据这次阅卷的情况,作一

下具体的分析。

1、听记题

本次中考的听记材料为一篇人物小通讯,题目是《永远99分》。从考

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抽样10本,共298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45分。

听记题满分为10分,共有4个小题,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3、

2、

4、1。其中第1小题为选择题,错的同学比较多,关键是在听的时候没有听仔细,,不少学生把(B)选为(D)了,把“许多作品”几个字理解为所有的作品,都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外宾,所以导致失分。

第4小题是道问答题,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或多或少地被扣了分,主

要原因是在回答时没有能够抓住要点,或者语言表达不清楚,回答问题不够全面,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在平时进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还缺乏能力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至于学生在答题中所出现的一些错别字,这也是应该在平时加以注意的。

2、填空题

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中考语文填空题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也有一道

加分题。其中诗词部分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有5分,古文占2分,乡土教材占1分,现代文占2分。但是,考生的得分率比较低,我们抽样90份,平均得分只有6.2分,主要还是错在错别字上。还有就是漏写,比如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中的“海燕”给漏了写的同学就有不少。“赤壁之战”的“壁”写成“璧”,“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写成“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写成“竟”等等,说明学生平时对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一点还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加以注意。另外,乡土教材中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这一道文学常识题也有部分学生给扣了分,实在有点儿可惜。

加分题是一道拓展型的题目,要求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可能这道题目我们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曾经作过强调,有不少学校也做过练习,所以加分题得分率是比较高的,90份试卷中平均得分为1.47分,其中得满分的有43人。满分率为48%。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1、错别字仍然比较多,像“三顾茅庐”的“茅”字,不是少了一撇,就是写成“毛”字;“草船借箭”的“箭”,干脆就写成宝剑的“剑”了。

2、人物错位。比如,有同学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写成是周瑜三顾茅庐,也有的写成曹操三顾茅庐等等,闹了笑话。

3、取三国故事,但不是成语。如:六出祁山、火烧连营、单骑救主等等。另外,还有把歇后语误作成语的,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也是要扣分的。明年的中考,填空题还是有的,可能难度会稍微增加一些,特别是对

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需要理解它的含义,不是简单的会背诵就行了。根据今年各地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来看,整合题也似乎颇有可能,因此,希望有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中考复习中,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3、现代文阅读题

本次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一共为三个语段,分别是议论文、说

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选自教科书第五册第12课的《杂感两篇》,题目是《最先与最后》,抽样调查87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51分,得分率为77.4%。说明文的题目是《保护湿地》,抽样调查120份,平均得分为6.14分,得分率是61.4%。记叙文也是选自课外的,文章的题目是《帽子的故事》,抽样调查119份,平均得分7.4分,得分率仅为56.9%。

从以上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的确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

弱环节。学生反映最怕的是现代文阅读,拿到题目有时候感到无从下手,答题以后,明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分数扣起来却很厉害。我们从阅卷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主要扣分的原因有以下几处:

① 错别字比较多。 比如,把“处世金针”的“世”,写成“事”;“过

度开发利用”的“度”写成“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错别字的纠正。

② 对某些字、词还不够理解。 比如,“难堪”一词的解释,有许多学

生都给扣了分;就连课文里出现过的,老师平时也解释过的,像“不耻最后”的意思,也有不少同学理解错误。

③ 答题不够完整,意思表达不清。 比如,第11小题,三个“不为”,

有的同学只写了一个或两个;第17小题,要求学生回答保护湿地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而且不能利用原文来进行回答,扣分实在有点可惜。有的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没有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同一种意思翻来覆去地要讲上好几遍,结果,想要表达的意思仍然没有表达清楚,这样的学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另外,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有一些考生可能比较紧张,造成审题不够

仔细,答非所问的现像也时有发现。比如,第2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意,写出文章末段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有的学生答成省略的作用了,也白白地给扣了分。

4、文言文阅读题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题仍然由两个语段组成,其中一段选

自第五册教材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另一段选自《列子·说符》,共7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文言文翻译等方面掌握的程度,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

《捕蛇者说》共3个小题,满分为8分。从90份试卷的抽样调查来看,

得分情况基本上还是可以的,平均分为5.94分,得分率是74.3%,其中得满分的有30人,占了三分之一。

课外选的那段文言文,抽样调查87份,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

总得分率仅为59.2%,而且,很少有拿满分的同学。

主要扣分的地方有下面几处:

① 第23小题对四个字的解释,学生把握得不是很好。比如:把“汪

然出涕曰” 的“涕”(眼泪)误解为鼻涕和眼泪,或解释为流泪;把“吾将哀而生之乎”的“生”,没有正确写出它的使动用法:把“而乡邻之生日蹙”的“日”,应该解释为“一天比一天”,而误解为“每天”、“天天”或“一天又一天”;把“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的“是”,误解为判断词。② 第25小题要求学生回答,“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没有点出赋税严重或苛政厉害,只是笼统地写了一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种情况都要给扣去一分。另外,错别字也比较多,例如:把“赋税”写成“复税”,把“苛政”写成“科政”“苛征”,把“民不聊生”的“聊”写成“了”、“潦”,把“厉害”写成“历害”、“利害”等等。

③ 第28小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大部分学生把“向者”错误翻

译成“一向”、“以前”、“从前”等,没有从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把“岂能无怪哉”的“怪”,理解成“责怪”,而且,在翻译中把“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给翻译成“狗看见你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却穿了黑的”闹了笑话。

④ 第29小题实际上也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回答从这则小故事中

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领悟,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段古文,所以,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比如:做事要实事求是啊,不能以强欺弱啊,不要黑白不分啊,不要是非颠倒啊,等等,这与参考答案完全是大相径庭的。

5、作文题

话题作文似乎成了这几年中考作文的主打产品了,和考前猜测的一样,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作文,又是话题作文,话题为“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要求字数不少与500字。

命题者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达到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本次作文选材的余地比较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

活实际,特别是作文话题前的提示语,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很少有学生写的文章离题、跑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有些文章构思精巧,内容详实,谋篇布局合理,文采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文的优秀率比去年是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抽样调查了几百份试卷,平均分都在37—39分之间,优秀率(40分以上)也几近三分之一。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三类卷也比较多,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题材陈旧,结构雷同,思想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卷面不整,书写模糊、潦草,错别字多,有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也尚欠通顺,有不少语病。更不应该的是,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绝个别考生的作文,明显地模仿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某篇优秀中考作文,这种现象希望在今后的阅卷中不再出现。

三、 几点思考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

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训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初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更有其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

这一点从新课程省级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中,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在初中阶段,只有语文,每周课时,三个学年都安排了5教时,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联系近几年中考阅卷的情况和我们镇海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本人

有以下几点思考,给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

1、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即: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要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改变以前的那套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以前所说的听说读

写能力了,还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改进老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通过教学调研和平时的推门听课,我发现,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所采取的还是老的那套教学方法,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从头一讲到底。虽然有部分教师也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但是,语文课总的看来,学生还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我在以前几年的中考评估分析中也曾经指出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一位语文老师,上课几年不变,还是固定的模式,从头至尾一讲到底,不管学生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学生在下面听课,不打瞌睡才怪呢!再加上我们现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基础又差,又不想学习,这样,要真正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

记得我们在读初中时候的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知识,70%以上是要靠自己学的,而只有培养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他才会多去下工夫,那么,我们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以适应学生不断增强的求知欲望呢?当然,正常的课堂教学常规还是必需的,尤其在初一起始年级,一进中学的校门,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常规教育,包括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勤记听课笔记、注意书写规范、多做知识积累等工作,教师要多检查,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一种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我想,语文成绩肯定是能够上来的。

3、教师要继续加强学习,重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学习,吃老本,那是万万行不通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在大多数领域,你多少总要懂一点,也就是说,要是一位杂家。

明年9月1日起,我区也将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行新教材。新教材的课文三分之二以上,是我们以前所完全陌生的,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要抽空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研室也决定,从本学期起,将对全区初中教师进行一次有关新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

2004年的中考,估计也会有一些大的变动,试卷增加一些开放型、整合型的题目,是完全可能的,作文也不一定仍然是话题作文的老面孔,因此,我希望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镇海区教研室张兆虎

2003.9.1.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改变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如何在备课中体现新的理念

1.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由于教材编写具有时代性,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根据那个年代学生的条件及当时社会对各方面人才需要的要求不同,教材编写的内容及要求只符合一定时期的使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好的教材经过若干年也会滞后的。因此,我们手中的教材有些编排顺序、准备题、例题、呈现方式及例题的情境已不能适应我们今天的学生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在学完小数加减法后,我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当时我是这样来创设情境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览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时得带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单价:面包

1.9元;饮料3.4元;香肠2.5元;话梅2.4元;饼干3.2元;瓜子2.8元……利用学生学具盒里的人民币,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这样既达到传授数学知识的目的,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之效果。

上一篇:鼓励学钢琴孩子的寄语下一篇:管理体系审核准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