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我的作文

2024-04-30

他改变了我的作文(精选6篇)

篇1:他改变了我的作文

我是一个近视的女孩,特别喜欢看书和看电视,视力一度下降得比较厉害。

小区里有一位盲人爷爷,他整天都在小区里带着一只导盲犬到处散步。刚开始,我也没太在意,可是时间一长,我就忍不住摸摸自己的眼睛,看看它是否有什么变化。那位盲人爷爷拿着根拐杖,走得很慢,走一步就要往前摸索一下,眼睛睁得很大,仿佛要把什么都看穿似的。这种生活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的边缘上,因为导盲犬和拐杖并不是万能的,它们并不能完全地帮助一个盲人,给予他们自由安全的生活,只有健康正常的眼睛才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被石头绊倒、遭遇车祸,盲人爷爷一次又一次用他的经历无声地告诉我:要珍惜自己的眼睛。

慢慢的,我变了,我不再长时间看电视了,看书时也让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要上网课,我一定会在休息时做眼保健操或在下课时眺望远方,好让眼睛放松一下。眼药水更是我每晚睡觉前的必用物品。下课时间,我也不再沉迷于写作业,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绿色风景。如果我不珍惜双眼,不幸成了盲人,我该怎么办?该怎么生活呢?这个大千世界这么美好,这世上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去探索、欣赏,我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双眼。

由珍惜爱护眼睛,我学会慢慢珍惜生活中的每件事,因为生活很无常,一个不留神,美好就可能逝去,再不回来,让人倍觉惋惜。只有我失去了某样东西后,我才懂得了珍惜它,懂得它的宝贵,我不想抱有遗憾,所以我要好好地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已拥有的东西。把握好它们。即便是一场运动会或一个小小的答题机会,我也要好好珍惜,也许错过我就有可能后悔一生。

那个盲人爷爷还是照常在小区里散步,我却因他改变了,我开始珍惜眼前的事物,我感谢他给我生命带来的启示。

篇2:他改变了我的作文

在幼儿园,我是班上最安静的女孩,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女孩。我毫无顾虑地进入了一年级。

一年级,好迷茫。我在课堂上学得很好,我跟不上。看着班级的最后一排,我得到了第39名。那时,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是田若彤,也是我们班最好的学生。我一直被老师视为宝物。我非常失望。我不想再沉默了。我的默默无闻只会让别人忘记我。我想要勇敢。我想好好学习。我学习很疯狂,不行就问同桌,不行就问老师。当时,我几次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又回来了。我不敢,因为我胆小。后来,我的勇气战胜了怯懦,我问了老师,我回答了这些问题。期中考试,我以语文97分和数学100分获得第二名。顺利进入二年级。

二年级时,我以活泼开朗的性格赢得了很多朋友和老师的关注。我成了监视器。在张老师和李老师的帮助下,我又上了三年级。

三年级是按成绩分班。我的成绩很好,被分配到了6班,好学生很多,田若彤、黄景源、王亚轩、杨飞扬……我考了十级。有这么多竞争对手,我努力学习。我第一次参加了班上的第四次考试,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我继续努力,超过了王亚轩,成为第三名。以后的日子,我还是会努力的.,有东西要考验的第一的。我又成了班长。

四年级时,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队长竞选。凭借活泼大方的第一印象,我得到了船长的职位。我参加了小学生涯中的前几场考试。

五年级时,我加入了刘老师的班级,再次成为班长。我以策略赢得了老师的青睐,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幸福快乐。

六年级的时候,我又被分配到了刘老师的班级,结束了我的童年。

篇3:多媒体改变了我的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资源

多媒体能融声、光、情、景为一体, 使教学感知材料更加丰富、更加形象。在这方面, 传统语文教学难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例如, 我在讲解八年级下《云南的歌会》时, 除了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作者沈从文及其创作外, 还让学生观看了少数民族歌会的视频片段, 让他们直观感受了云南歌会的文化气息。还通过Power Point投影了民歌、民谣:小河淌水、猜调、绣荷包、雨不洒花花不红、赶马调、放马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耍山调、十大姐 (花灯调) 、春风吹来竹叶青。然后让学生去感受、理解, 使学生领略到了我国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与民族文化, 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无非是出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显得枯燥无味。现在, 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 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 所要板书的内容就能投影到大屏幕上, 而且节约了时间, 让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例如, 我在教学八年级下《雷电颂》这篇课文时, 利用flash动画图像, 把课文中风、雷、电、乌云等形象都直观地展现出来, 边播放视频, 边播放悲壮、慷慨、激昂的课文朗读录音, 让学生亲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学生听得非常入神, 再让学生按朗读录音大声读课文, 学生同样读出了节奏, 读出了感情, 达到了教学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 许多学生有厌学情绪, 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课文, 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效果好得多。在这种情景教学中, 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转变了语文学习方式

一是变“被动、单向、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例如, 我在教学古文《与朱元思书》时, 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 把文中提及的景物特点都用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展现出来, 学生看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图, 就会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课文中的原话来表达。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从而能深入理解文章意境, 直观地体会了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让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二是变封闭为开放, 变单一为多维。利用多媒体将语文与艺术、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和谐、统一地进行有机整合, 真正体现出“大语文”的教学观, 将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 有利于开拓思路、激发想象, 开启学生新思维。

篇4:张兴业:他改变了我的命运

1950年3月初,中央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郭力任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他把集结和培养汽车工业所需干部作为筹备组的一项主要工作,为此成立了一个训练科。这个训练科除从全国各地选调技术人员外,还成批地先后从清华大学、北大工学院、天津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和三年级学生中抽调多人组成学习班进行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张兴业就是这个学习班里的一员。

“我是1951年7月1号到的北京,是带了北洋大学10人,河北工学院5个人到北京来的,再加上清华大学30几个同学和上海的一些学生,我们70多人成立了一个学习班,叫华北大学。这个学习班的组织者叫中国汽车工业筹备组训练科,我担任这个班的队长。我们这个班除了上课以外,都得要学开车,在光华木材厂练车。由于我们这些人都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本来计划学习一年再回学校去。这个时候中央人事部和组织部决定,因为汽车筹备组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家都不要走了,并给我们一年的实习期,在北京实习结束后,就做汽车技术员,我们70多个人大部分都分配到筹备组,我被分配搞设计。”

张兴业是筹备组学习班70多人的负责人,因此郭力多次到培训班找他了解学习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告诉他,“现在先要你们对汽车知识有个一般了解,下一步还要分专业进行实习,”郭力还经常鼓励学习班的学员,“你们这些人很快就会成为汽车工业的专业技术干部和领导干部。”虽然已经时隔多年,张兴业依然记得那时候郭力同他的谈话是那么随和、亲切,“他还曾邀我到家里做客,使我深受感动。”

为了尽快培养他们,在这个为期一年的实习中,从东北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到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当时像样一点的机械制造厂”他们都去过。这样的实习不但让张兴业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也使他大有收获,“这次实习是结合具体工作进行,为了完成任务,参阅了不少资料,这最初的工作经历和企业实践锻炼,极大地提高了我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在工厂做技术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实习一年后,由于国家急需汽车相关人才参与到建设中去,张兴业所在的这一批实习生全部于1952年提前毕业,不再回学校学习,全部作为技术员由汽车筹备组分配工作。后来,这些参加过培训班的人大都成为了我国汽车、拖拉机行业的核心技术骨干。“现在这批人都已经是老人了,但每当我们互相谈论起这一段历史时,都对郭力和他所领导的汽车工业筹备组的这一重要决策感到由衷的钦佩。”

一句话成了“一汽人”

人的命运往往在不经意中被偶然的因素所改变,张兴业就是因为一次“偶遇”,被郭力调到了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一汽”。

从“华北大学汽车学习班”毕业后,1952年8月,张兴业被分配到汽车筹备组设计室,承担了752厂的标准件车间的技术设计和标准件的冷锻工艺设计任务。汽车工业筹备组和张兴业他们的设计室就在一个四合院里,当时他们的办公地点在北京的交道口,机械工业部成立后,汽车工业筹备组就成为了当时的机械工业部的汽车局,不过张兴业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随后一次非常普通的陪同考察,让他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1952年10月,张兴业出差到长春的孟家屯,当时国家正在筹备建设一汽,那里正进行着基建工作,他被安排陪同国家建筑工程部一汽建设总公司的张哲民去考察东北工业建设情况。而当时一汽的建厂任务,经党中央批示,就是由国家建筑工程部全面承担工程施工的。

“1952年11月,我在汽车工业筹备组设计室搞工厂设计,领导要我陪同一汽建设总公司经理张哲民到长春为工程公司设计一个工程机械修理场,搞完设计后,到八七五大楼与郭力告别。”郭力询问了张兴业的工作情况后,对他说:“兴业,你不要走了,就留在长春汽车厂工作吧。”年轻的张兴业没有思想准备就说,“我还在搞设计呢。”“在厂里边工作比在机关里更锻炼人。”郭力劝道。“我的东西还在北京呢。”张兴业率直地回答。“东西请人从北京捎来吧。”郭力说,“我马上通知干部处,从明天起你就在这里开工资。”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之后,张兴业就从北京被时任一汽筹备组主任兼一汽厂长的郭力给“留”在了一汽,成为了“一汽人”。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一汽的第一任厂长是饶斌,其实不是。早在1952年4月,任汽车工业筹备组主任的郭力就被任命为一汽厂(652厂)第一任厂长,但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郭力极力推荐饶斌当厂长,自己当总师、第一副厂长,因此,饶斌于1952年10月被任命为一汽厂长,之后,郭力改任总工程师、第一副厂长,孟少农任副厂长、副总工程师。

“那个时候多简单啊,一句话就调过去了。后来,我就跟着郭厂长做筹备工作了,这时筹备组人员已发展到近100人,但是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命运。”‘一汽’不仅是一个大工厂,还是一个大学校,它不仅出汽车,还出干部、出人才。“我有幸在‘一汽’这个大学校中干了七年,不仅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任务,也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了一个像样的技术干部。每每回忆起在‘一汽’的工作,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怀念起郭力同志对我的关怀。如果没有郭力的这个决定,也可能没有我的今天。”

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时至今天,半个世纪多过去了,张兴业对“一汽”在那个年代的火热创业激情仍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一汽人’艰苦卓绝的学习精神实在感人,学文化、学技术、学俄文,早晨学、晚上学。当时厂部的‘875大楼’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楼,许多人早上先去学习两个小时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后再去学习两个小时才回家。”张兴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汽人’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也仿佛历历在目。那时,一般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更别说广播电视了。一汽人自己建了个俱乐部,除了星期天极少数人去娱乐,人们都一心扑在学习上——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不学习的人没法立足。”

nlc202309040431

在郭力等领导的带动下,当年的“一汽”,不仅仅是人们的学习热情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非常真诚,工作开展得非常团结。大约在1952年12月,已经来到一汽工作的张兴业曾不理解地问过郭力,“为什么你已经是厂长,又任命了一位厂长?”郭力告诉他,“你们不知道,饶斌是被我请来的,由中央任命的。”郭力认为他自己是从中央来的,但是工厂建在东北,如果能有一个对东北当地情况熟悉的、又有能力的人做“一汽”的厂长,对工厂的建设工作会更好。郭力还告诉张兴业,新厂长来了以后,他同时还可以继续做好他应该做的工作。“不从个人角度考虑利益,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定是考虑整个工作,这一点非常难得,他这种一心为工厂而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的品德令人敬佩。”

张兴业在“一汽”投产前后曾在厂总部工作,深知饶斌和郭力的个人关系也非常好,“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配合非常默契。我记得那时每季度厂长都要在干部大会上做工作部署报告,因为我是饶厂长的秘书,我参与报告的起草工作。而有时饶厂长外出不在厂里,我就在郭厂长主持下起草报告。本来郭厂长可以在大会上作报告,但每当临开会前,如果饶厂长回来了,郭厂长就会让我拿稿子去征求饶厂长的意见,非让饶厂长讲不可。”饶斌和郭力常常一起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当时‘一汽’曾做出决定,广大职工首先要学习、熟悉和贯彻工艺,投产以后,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经济核算等。若不是主要领导配合得好,工厂发展这么快是不可能的。虽然郭厂长自己也懂技术,但对一些大事,他都请饶厂长做主。饶厂长学习特别刻苦,遇到事都要弄个明白,好多事他也都问郭厂长该怎么办。他们两位互相信任,互相补充,一个心眼儿搞汽车,不愧是团结共事的表率。他们做出的榜样,在领导班子、在全厂形成了很好的影响。”

1950年代的长春孟家屯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就是在这一片荒芜中起步, “一汽”草创时的建设大军有数万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能够那么齐心,把‘一汽’的建设工作搞得那么红火,这固然有那个时代的因素,但上行下效,与他们两位的表率作用也大有关系。”“一汽”这支队伍是全国支援的,但是这支队伍也支援了全国的汽车产业,张兴业为此还做过一次统计:截至1983年,陆陆续续从一汽调出来的干部和工人就有1.7万多人,后来的数量肯定会更多。也就是说,在全国像样的汽车厂里,几乎都有一汽人,甚至,当时一汽的很多科长、处长最后都成长为其他厂的厂长。

想要说的话

在“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一汽”也受到了影响,郭力被“造反派”诬成“黑线”人物受到了批判。而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张兴业,因为是属于真正的“根正苗红”,因此他并未受到过太多的影响,但张兴业也曾违心地批判过郭力,那种矛盾的心情难以言表。

在那种情况下,面对强大的压力,郭力却表现得很冷静,他心平气和地回答群众的提问,从不上推下卸责任,具有很强的原则性,为了能“过关”,“在开会批斗会之前,我和郭力说要批了怎么办?郭力说:“你就批吧。”周恩来总理去世以后,张兴业曾到北京开会,“在会上我看到了郭力,第二天,我就去他住的地方看望了他,那个时候郭力已经病得不行了。”

从此之后,张兴业与郭力再也没有机会叙谈,再也未能向郭力诉述自己对他的感激,“郭力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我永远深切地怀念他。”

张兴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

1951年7月 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

1951年7月-1952年11月 北京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技术员

1952年11月-1960年2月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

1960年2月-1973年7月 一机部汽车局科长、副处长、处长、工程师

1973年7月-1974年2月 湖北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革委会副主任

1974年1月-1982年3月 一机部汽车局副局长

1983年3月-1987年3月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副董事长、高工

1987年3月-1992年1月 香港华盛昌机械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香港华盛昌汽车有限公司

董事长、研究员级高工

1992年1月-2001年9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至今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2001年9月-至今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研究员级高工

(注:去年打报告要求不再担任名誉理事长)

篇5:他改变了我作文

简简单单介绍一下他,他很温柔,很天真可爱,对人很好,他个子不算高,但他很心细,在某次暑假,和朋友出去玩,有一个人的身影进入我的眼睛印入我的脑海我站在原地看入了神,朋友看着我笑了笑,说:不要看啦,该走了。后来和他认识后,就会经常聊天,他是真的好细心,他会注意和考虑到每个细节,就这样,他慢慢走进我的生活。

原本平平无奇的世界走进一个他,当他向在深渊中的我伸出援助时,我有些害怕,我怕他会和其他人一样把我从这个深渊中救起,然后把我推进另个深渊中。但是他没有,他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他不会他只会把我救出,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去迎接自己最好的一面,改变自己做自己心中的太阳。他温柔的出现,改变原本脾气不好,平平无奇的我。

他,是我温柔的榜样。他改变了我的坏习惯与坏脾气。他用安慰心疼的语气,告诉我,我不应该这样,我该好好的做个好女孩,他的出现改变了平平无奇的我。

记的当时,他告诉我,你应该慢慢去改掉你骂人吸烟等一切不好的习惯,然后学会照顾自己,未来很美,我想在未来等你望你如期而至。他陪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改掉了例有的坏习惯,不得不去承认,他真的好温柔,慢慢的真到后来,他慢慢的引等我改变自己的脾气,做回最开始自己,现在的我,没有很温柔,但我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和脾气,做回以前古灵精怪可可爱爱的女孩子。很庆幸,在最重要的时候遇见了他,他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我。

在我的世界有多种人的身影,但多教只是路过,很庆幸我在最重要的年纪遇到了不敢渴望的他,所以遇见什么样的人很重要。虽然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改变了过去的我。

篇6:他改变了我作文

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他改变了我对学习的看法。他就是我一年到四年级的老师——郑老师。

一、二年级时,我一点也不热爱学习,非常调皮,每次作业也是十题错就题,但郑老师的出现改变了我。郑老师平时非常和蔼,每次看我被难题缠得焦头烂额就帮助我,而且直到我懂为止。就这样老师为我打开了学习的半扇窗。我对也有些喜欢了,但我的成绩一直也提不上来,第一次考试我就感到考砸了一样,但我并不知道,于是我到办公室问:“老师我这次一定是没考好吧?”我等待的是老师的批评,但没想到他说:“你这次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对不对?”顿时,我好想在荆棘丛中开拓了一条新路,以后我更认真了,但我自己感到考试考好还是很难,所以每一次我都会去问郑老师我考得怎么样,郑老师的回答都是一句话:“你考得不错,但要更加努力呀!”每次听了这句话我就更有信心,每次都想成为班上的尖子,也变得热爱学习了,到了学期末,老师吧这学期的试卷都发下来,当我看到我自己的分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分数的情况是这样的:41、45、58、61、69、77最后一张是97,在97旁我还看到一些字,只有你肯努力,你将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顿时,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

从那以后,我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也越来越上进,其实改变我的 不是分数,而是那在背后一直对我说:“孩子你是最棒的”郑老师呀。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话,我就会勤奋学习,那一句话改变了我对自己的不自信和调皮。

上一篇:群口相声剧本下一篇:艺术伴你心美育促成长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