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硕士研究生定量分析能力的探讨

2023-03-03

1 强化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必要性

国民经济学是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学科的主要作用是为政府进行国民经济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政策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世界各国发展实践证明, 市场经济的发展, 离不开宏观调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实践对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宏观经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宏观调控的方向准确、力度恰当、政策措施科学可行。因此, 实践对国民经济学学科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好的定量分析能力, 相应的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也是宏观管理实践的要求。

从经济学的发展来看,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模型技术的应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的时代。瑞典皇家科学院爱立克·伦德伯教授在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仪式上精辟地指出:“你们都是把经济学发展为数学和定量科学的先行者, 你们借助于发展成熟的理论和统计分析来创造经济政策和经济规划的合理基础的贡献, 涉及重大科学突破。”这足以说明定量分析研究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2 国民经济学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状况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看, 与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相比, 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把握得比较好, 但定量分析能力相对差一些。比如从硕士和博士论文看, 有的论文通篇都是定性的分析, 而没有定量的研究, 有的定量研究方法简单, 甚至有的不准确。论文做得好的, 大多是因为其前一学历是学数学、统计学等的。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存在着欠缺, 造成动手能力差, 最终也会导致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数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现实经济中的问题, 其原因是当初学习时定量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甚至是没能较多地做与现实问题相关的作业。

3 形成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不足的原因

造成学生定量分析能力欠缺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 一是认识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是教学方面的问题。

3.1 学科专业特点的影响

国民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学科本身具有宏观性和综合性。国民经济学研究和关注的是经济总量而不是经济个量;国民经济学始终把宏观方面的综合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如研究各个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协调, 而不是仅仅研究财政政策应当如何, 货币政策应当如何。从各高校来看, 国民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政策、政府行为与宏观管理、发展战略与规划、产业结构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各国经济的运行及管理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因此, 从课程设计来看, 各高校没有把定量分析课程作为重点。这里所说的定量分析类课程包括经济计量学、运筹学、投入产出分析等可统称为数量经济学的课程。由于学科定位的特点, 再加上直接从事国民经济学教学的教师不熟悉经济计量学、数量经济学等课程, 认为国民经济学就是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 管理就是决策, 而决策就是拍板, 而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则是别人的事;数量经济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方向, 研究国民经济学可以从事这一方向, 也可以不从事这一方向。这一思想影响到学生, 使学生回避定量分析类课程的学习。

3.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对定量分析类课程的重要意义重视不够外, 从国民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定量分析类课程教学实践看,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是定量分析类课程门数少。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中的定量分析类课程主要是经济计量学, 很多学校没有开设运筹学、投入产出分析、预测与决策、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有的将经济计量学、投入产出分析、运筹学 (优化方法) 课程合成一门宏观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和模型课, 课程内容倒是成体系了, 但高度简化概括后, 各种方法与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被省略了, 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全, 理解也困难。二是教学时数不合理。教学时数太少, 教师无法完成课程、案例、软件使用等的教学工作;甚至由于条件限制, 只讲授理论与方法, 不讲软件及应用, 使学生学完后不知怎么应用。三是师资不适合。数量经济学类课程的教师既要掌握数学方法, 又要通晓经济理论。而现实中, 许多从事国民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数学基础不好, 不能承担数量经济类课程的教学, 而聘请数学教师来教学, 而数学教师又不缺乏经济理论知识, 将此类课程开成了数学课。四是存在着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安排不合理, 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没有很好衔接的问题。

(2) 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教学层次不明显, 本科、硕士、博士都安排经济计量学的内容, 但各层次教学的内容没有很好衔接, 内容重复, 水平没有明显区别。一些博士生由于本科是非经济专业的, 数学基础差, 教学更是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二是教材大部篇幅充斥着数学推导, 与经济学理论有结合不密切, 使学生认为数量经济方面的课就是数学课, 甚至让学生望而生畏;三是方法与实例结合不够, 教材往往侧重体系完整, 而结合实例分析和应用较少, 学生学完后往往不知怎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并很快将所学的内容遗忘了。

教学环节的问题, 最终通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表现出来。

4 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强化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认识

马克思曾指出,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一门学科从定性的描述进入定量的分析和计算, 标志着这门学科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国民经济学科如果只有定性的理论和方法, 肯定是发育不全的学科。国民经济学专业着重于培养各行业的社会经济战略家, 其特色是针对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提出重大对策, 能够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因此搞过于玄妙的理论或模型不是国民经济学作为应用性学科的主旨。但是, 国民经济学的战略性和对策性又是以其前瞻性为前提的, 没有准确的前瞻性, 战略性和对策性就失去了价值。所有作出的对策建议都需要有预测性和预见性, 加强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预测、预警, 符合该专业的特色。因此, 无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 还是从学科发展来看, 应该强化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4.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国民经济学中可应用的数量分析类课程包括的内容很广泛, 教学中要把每一方面的具体应用都讲得很透彻, 学时数也不够。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的收获, 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安排。

首先要精选课程内容。数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不应面面俱到, 一定要采取突出重点的方式, 做到“少而精”。除了规定的核心课之外, 本科生可以开设运筹性、投入产出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软件等课程。研究生应开设数量经济学、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课程。

合理确定教学层次与组织课程内容。本科毕业生除了少部分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 大多数将直接走向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岗位。因此, 在本科阶段的数量分析课程的目标, 应当定位在使学生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上。在课堂教学中, 专业基础课应注重理论及方法的讲述;从专业课的角度, 应把重点放在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上, 这种运用应是对理论和方法的深一步的整合运用。本科阶段的数量分析教学应尽量减少或简化繁琐的数学推导, 做到经济学理论分析、数量经济学方法及其软件应用与具体的经济问题解决三结合。作为非数学和统计学专业, 过多的讲授原理和公式推导过程, 不仅浪费学时, 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对以后工作实际用途也不大。

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方法教学应与软件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当前的教学方法基本是定量分析课程理论方法教学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分离, 与实例分析相分离, 与软件教学相分离, 与实习应用相分离。定量分析类课程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讲授应做到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与经济学理论分析相结合, 与软件应用教学相结合。而且软件的选用应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该课本身的学时数限制, 应当选择直观的、常见的以及不需编程或较少编程的软件, 例如EViews软件基本能够满足所有经济计量分析应用。

合理安排课程开课顺序。一般而言, 经济计量学课程的开设需要以初级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为先修课程, 而中、高级经济学为其后续课程。

4.3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过去由于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 定量分析类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传统的板书介绍为主。在数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模型的数据量大, 计算量也很大,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不可能在课堂上从模型的设定、数据的采集、参数计算到结果分析系统地讲授下来, 尤其是经济计量模型的计算一般要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包进行计算, 在板书中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现在,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教学已经非常普遍了。与以文字介绍为主的其他学科相比, 作为有数据分析与计算的定量分析课程更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此类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地举例, 涉及较多的公式、图表和数字。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教学课件讲授数量分析课程, 一方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趣味性、直观性与易掌握性。在讲解分析原理和方法时, 一些例题、图表、计算方法等等可直接通过计算机解决和演示, 将数据变化的趋势图及结果分析以动态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对数量分析有一个直观、形象、深入的了解,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有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获取上, 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于同样的课时内可以增添更多的知识点。将应用模型的数据表格、变量趋势图形、模型计算结果、模型分析结果与理论方法介绍通过计算机合成一体, 借助多媒体投影设备展示给学生,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现代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尽量用现代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 使讲授内容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相结合, 平时给学生布置的定量分析方面的作业, 也要求学生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完成, 真正体现了数量经济分析与现代化工具相结合。

4.4 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研究者的地位, 认真对待案例中要解决的问题, 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情况,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 案例教学更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 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 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 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 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这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民经济学是紧密结合宏观经济管理实际的应用性学科, 从实际出发, 体现综合性, 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 案例教学应是国民经济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

实施案例教学, 首先要选择好教学案例。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 要选择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又要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得了的案例, 学生易于接受和认同的案例。由于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证性, 选择的教学案例一定要真实可信, 立足实际, 这样才有可能将有关知识综合起来, 培养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定量分析类课程来看, 案例应该取自现实中的分析、预测、评价等问题, 包括指标体系、统计数据、方法或模型等内容, 并且与现代教学手段相配合, 用计算机完成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这样才能对案例所给事实提出合乎情理的分析和看法,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 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 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 取得实效;只有将应用模型的方法系统地介绍清楚, 学生在研究具体经济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 案例教学适合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开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补充教案, 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社会经济实际, 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 不断地从经济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

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案例模式。有些课程适合小而多的案例, 有些课程则适合大而精的案例, 不应千篇一律。

5 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实践探索

为了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作出了一定的尝试。在给2004级硕士研究生讲授经济系统分析时, 我们做了一定的探索。

经济系统分析课程中涉及系统分析方法与技术, 包括预测、评价、优化、模拟、模型等方法。我们考虑到, 这些方法中多数内容学生都接触到, 无论是在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如果我们再像其他课程那样平铺直述的话, 学生肯定觉得没有什么收获或收获很小。而学生最缺乏的是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于是笔者就改变教学方法。

一是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增加单位课时中的知识量, 首先我们申请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 将授课内容做成幻灯片, 在课堂讲授时放映。当然,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很辛苦, 没有现成的素材, 并且不如本科生中的共同课使用量那么大。因此, 对研究生实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的付出更多。但由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深、更抽象, 做成幻灯片放映后, 学生接受得更好。

二是使用案例教学。我们所选用的案例基本都是笔者参加科学研究的成果。笔者除了自己承担的项目外, 还参与了省市一些重大项目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 以科学的定量研究特色而备受重视。如沈阳市“九五”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研究;2006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门票价格的研究;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加速推进沈阳全面振兴的情况调研和对策建议;辽宁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评价分析及国际相关经验借鉴;产业结构优化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模型分析及政策研究, 等等。由于这些案例都是自己做的, 因此讲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听起来也收获颇多。

三是强调方法与技术的应用。宏观经济分析研究中所用到的方法很多, 学生应该掌握主要的方法, 并且还要把主要的方法付诸实施。例如, 讲优化的方法, 提起产业结构优化, 学生都明白结构优化的含义。但问到目前的产业结构是否达到优化状态, 如何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或力度时, 学生则不知如何处理。于是笔者用所作的一个教育部项目的例子进行讲述。首先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作为求解的变量, 根据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确定目标函数, 根据变量之间关系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建立约束条件, 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其次利用EXCEL中的规划求解功能, 将模型编成程序求出最优解。最后将求得结果与现实情况对照分析。学生反映大开眼界, 没想到产业结构优化还可定量化;书上对线性规划只讲图解法、单纯形法求解, 第一次见到计算机求解;第一次知道EXCEL还有这样复杂的功能。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 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最好是自己做过的。教材或有关资料中介绍的案例都非常地简化, 不具体, 讲课时往往难以说清、讲透。

6 结语

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建设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国民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要具有创新能力, 定量分析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方面。尽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门学科或一门课程的教学所完成的, 然而定量分析能力的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为定量化的理论与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量的方面认识经济现象及其变动规律, 它蕴涵丰富的创新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合理组织、统一安排, 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设备和软件的支持。同时, 强化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定量分析方法, 还要求教师熟悉经济理论, 具有定量分析的实践经验。

摘要:掌握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对于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从教学实践看, 国民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定量分析能力不足, 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其原因是学科定位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应该通过提高认识,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施案例教学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

关键词:定量分析,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 刘瑞.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5.

上一篇:新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养的提升下一篇: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