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肺炎健康教育

2022-12-16

第一篇:呼吸内科肺炎健康教育

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施行人工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行MV治疗48小时又发生新的肺部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 1.1声门下分泌物的引流。

1.1.1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及口鼻腔分泌物。 1.1.2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套管相连。 1.2加强口腔护理。

1.3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

1.4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膜的清除。 2.加强气道管理。

3.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 4.合理使用抗生素。 5.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5.1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戴口罩,操作前后正确洗手。 5.2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5.3对纤维支气管镜等共用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 5.4患者及病原体携带者的隔离。 5.5保护性隔离。 6.提高机体免疫力。

7.严格进行呼吸机的清洁、消毒。

7.1呼吸机的外表面,应用湿润的纱布擦拭即可(每日一次),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消毒时,须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 7.2呼吸机外置回路:

7.2.1呼吸机外置管路和附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每周更换一次。

7.2.2呼吸机湿化罐内应使用无菌蒸馏水,使用中的呼吸机湿化器内的湿化液应每天更换,湿化罐和滤纸应每周更换。每次使用后应倒掉湿化器内的液体,浸泡消毒晾干使用。

7.2.3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应及时清除,接水碗垂直向下,位于管路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

7.3呼吸机内置回路:应有工程师定期保养维修,定期更换皮囊、皮垫、细菌过滤器等。呼吸机主机或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网:需要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造成细菌繁殖。

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防控措施

一、置管预防感染流程

环境要求:中心静脉穿刺尽量选择在手术室进行。

人员要求:操作者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操作。消毒皮肤: 碘酒和酒精: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不少于20cm。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消毒范围包括颌下、颈、锁骨下区域;股静脉穿刺前需备皮,消毒范围自脐下至大腿上1/3。 铺无菌巾: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无菌巾依次铺在操作者对侧、患者头侧、患者脚侧、操作者同侧,穿刺点再覆以孔巾,铺巾范围 要求覆盖患者全身 。

留置导管:若需留置导管,用套扎、缝合法将导管固定于穿刺点旁皮肤。

将导管的体外部分盘曲呈S形(降低导管张力,避免移动),用≧8×12cm 的透明贴膜进行固定。如穿刺点有出血或渗出,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透明贴膜或胶布固定。记录体外导管长度及置管日期。 二.置管后预防感染流程:

1.随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并及时处理。透明贴膜1周更换1次,出现潮湿、血迹或松脱时及时更换;无菌纱布2天更换1次,有污染随时更换;观察导管有无移位,定期测量体外导管的长度并记录,切忌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采血、冲管、封管时,操作者应先洗手,戴一次性洁净手套,按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导管接口及肝素帽,避免污染。给药前需抽回血,以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常。 3.每日进行评估,最大限度减少导管使用天数,降低CRBSI的风险。需长期戴管者,不建议无感染换管。临床如怀 疑 CRBSI ,应先经导管接口和外周静脉分别取血进行血培养,微生物室初步报告高度提示CRBSI时,即拔除导管,留取经皮获取的血样及导管尖端, 做血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

4.血标本采集方法:洗手,常规消毒皮肤及导管接口。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口橡胶塞。成人采血量10ml/瓶,小儿2ml/瓶。培养标本至少2套,间隔﹤5min:导管保留者取 中心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 ;已拔管者,取 外周静脉血和导管尖端5cm。

5.戴管≧24小时者,应开展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监测” ,及时预测CRBSI风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SOP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减少不必要插导尿管及不必要延长留置时间 1.1导尿的绝对适应症: ①解除尿路阻塞;②允许神经元性膀胱功能失调和尿潴留的病人导尿;③泌尿道手术或生殖道手术的病人;④危重病人需要准确记录尿量。 1.2引流尿液的其他方法:如病情评估允许优先选择非侵入操作式导尿,或行非侵入引流尿液与插入导尿管序贯治疗方法相结合。体外的集尿系统可能较导尿管置放有较少菌锻练膀胱收缩功能,每日导尿管留置评估促进早拔管.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情况(体温、泌尿系症征)、导尿装置、尿液情况、膀胱功能、辅助检查)。

2、限制导管持续时间。

3、采用无菌技术插管。

4、持续无菌密闭引流。

第二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原因分析鱼骨图

ICU 2015年第一季度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原因分析

一、 基本资料:

我院ICU自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50人使用呼吸机,共发生院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2例。

二、原因分析:

三、整改措施:

1 抗感染治疗

早期正确的抗生素治疗能够使VAP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由于VAP的诊断非常困难,因此,在临床高度怀疑VAP时,应立即开始正确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近年来随着病原菌的变迁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对 VAP抗生素的选择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提高首次用药成功率,有学者称此为抗生素首次用药效应。由于临床疑为VAP的危重患者事先常常用过抗生素治疗,因此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选用经验性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对先前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应用联合方案治疗革

兰阴性细菌加万古霉素以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佳组合抗生素治疗方案,待病原学培养结果回报后立即改用针对性的、敏感的、相对窄谱的抗生素治疗,一般说最初的超广谱治疗在24~72 h后即有可能改用窄谱治疗。

2 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原发病不能祛除,重症监护病房内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任何的治疗均应围绕在祛除原发病作出努力,只有原发病得以解除,抗感染治疗才能有效进行。

3 免疫治疗 虽然抗生素治疗VAP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当前抗生素应用不规范,导致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菌株出现,促使人们去开辟另外的感染治疗途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扰素作为感染治疗的辅助免疫调节剂,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基因治疗,调节宿主的免疫力,优点是直接作用于感染细胞或组织,避免全身应用蛋白质可能引的副作用。

4 营养支持 加强营养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特别是VAP患者十分重要。营养不良患者,呼吸肌无力,很难脱机,这样患者并发VAP是很难避免的。营养支持治疗,包括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外营养和胃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或单纯的胃肠内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加强护理工作 在VAP的防治中护理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护理工作做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VAP的发生,主要包括:

(1)加强病室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病房管理制度和探视制度,进入病房内要换鞋,戴口罩、帽子,并尽可能较少探视陪护人员。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新湿润,室内温度调节在18~22℃。做好病房内的消毒工作,室内每天使用紫外线空气照射2次,用含氯的消毒剂擦拭床栏、墙壁、地面等,医护人员在接触呼吸机或患者前后都应按“六步法”洗手,在患者因转科、出院或死亡等离开病房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2)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选择合适的营养液,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缓慢均衡滴入,在患者稳定期间,通过鼻饲管注入流体食物。如果患者可经口进食,则鼓励其自行进食,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2500ml以上,控制钠盐摄入量,多进食容易消化、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确保体内能量的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3)合理进行呼吸道的温热湿化。上呼吸道黏膜是调节空气温湿度的重要部位。人工气道建立后,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通道,原有的温热湿化功能也消失,加上气道内失水量明显增多,导致分泌物粘稠干结,气道阻塞。因此,在机械通气时,应当充分运用呼吸机的蒸湿发生器,将患者吸入的空气进行湿化、加温,使气体温度与体温水平一致,并使气体湿度达到维持纤毛-粘液的正常活动,防止因呼吸道内水分缺失导致的分泌物粘稠干结[3]。建议将温度调节在28~32℃为宜。

(4)控制胃内容物的误吸反流。长时间的平躺卧位是胃内容物反流造误吸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留置胃管内有大量内容物,也容易引起反流。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对患者行拍背、吸痰等,对于可以移位的患者,将床头抬高30度以上,能够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反流误吸,减少胃肠道病菌的逆向定植,预防肺部感染。

(5)口腔护理。应每日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每周做常规的口腔部和咽喉部痰液的细菌培养,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素。在患者口腔分泌物较多时,应先行抽吸再清洁口腔。对昏迷患者行口腔护理时,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漱口水流到呼吸道内。

(6)尽早脱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大多数重症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多、意识障碍、肺部感染等,增加了脱机的难度,但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做好脱机前的健康宣教,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或诱导的方式,实行间断停机;在患者脱离呼吸机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按照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

四、持续改进

1、P—计划:组织护士进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使全年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0。

2、D —实施: 对护士进行计划培训,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痰液标本培养情况,制度相应护理计划并实施落实。

3、C—检查:检查科内对护士的培训记录;及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知识的掌握情况;护士对患者的气道雾化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的使用情况。

4、A—处理:科内对该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其护理流程是否合理;以及其后续处理情况如何。

第三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

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1.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内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仰卧位易造成胃内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 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AP的预防措施:

1.ICU的管理。ICU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

(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内压力一般为2.7~4.0kPa。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应及时清除。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湿化罐、雾化器内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院内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

(4)有效吸痰。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 ,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脉搏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吸痰。根据患者需要适时吸痰 ,可减少吸痰次数 ,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 ,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机会降低。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可加大吸氧浓度甚至纯氧,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5)呼吸道湿化。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4.体位的护理

体位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

30°~40°。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应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加强心、肺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等均可能减少VAP的发生。在进行鼻饲时,宜选择管腔小而不易阻塞的胃管 ,每次鼻饲前应先吸痰并取半卧位,检查胃内有无潴留,如胃残留物过多或腹部肠鸣音消失者应暂停鼻饲,鼻饲后30min内不宜翻身、叩背、吸痰等。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

6.口腔护理

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 ,应保持清洁,以减少细菌数,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发生VAP。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口腔护理液的选择主要依据口腔pH值,pH>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pH<7时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pH中性时选用1%~3 %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口腔,以防口腔内耐药菌株的产生。

7.适时去除有创性装置和器具

尽量缩短通气时间,如有可能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内定殖,降低VAP的发生。

8.心理行为干预

按照现代护理观念,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和谐、被尊重的治疗氛围中是非常重要的。房间的设置、温湿度、光线、声音、床单位、呼叫器、各种管道、电极片等可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消除或减轻这些不良刺激,有利于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有资料表明,81%的患者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护士应教会患者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点头、摇头等表达问题,对有一定文化、手能活动的患者,书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交流方法,能提供重要的病情信息。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并运用语言、文字、体语(如微笑的面容、关切的目光及轻柔的操作)向患者传达信息,以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将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至最轻。

综上所述:VAP主要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植。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环节,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限制应激性溃疡防控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 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 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 再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在确定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10~20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导尿前先用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导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内的感染。

5、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 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冲洗膀胱无防感染的作用,相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6、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 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成正相关关系。原因是长期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 染提供了机会。因此如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正常饮食之外,24h饮水量应>300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7、拔管时间的选择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病人拔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内泌尿系统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导尿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护理,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第四篇: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DCA

2010年7-12月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监测的

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

一、7-12月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的总结

7-12月份ICU共收住205病人,病人总住院1270天,其中使用呼吸机658天,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9例,千导管VAP发生率为13.68‰,

9例VAP患者中车祸致重度颅脑损伤6人(3例行开颅手术),脑出血2例(均为保守治疗),慢阻肺1例;VAP发生时距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小于3天的2例,5-10天的5例,大于10天2例;9例VAP患者中仅有1例好转,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死亡率44%。 总体7-12月份的VAP的发生率较1-6月份有所上升(1-6月份收住215位病人,使用呼吸机天数551天,发生VAP5例,千导管VAP发生率为9.07‰)。VAP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人工气道建立后5-10天(56%)。

二、VAP发生率上升的原因分析与思考

7-12月份总病人数虽较1-6月份减少,但病人总住院天数及呼吸机使用天数均较1-6月份有所增加(分别为1270:1063天及658:551天),平均住ICU天数及呼吸机使用率均较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0天:4.94天和64.07%:51.83%), 而同期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

严重颅脑病变、长期昏迷的患者是VAP的高发人群,占VAP总数的88.89%。 部分护理人员对VAP的认识不足,床头抬高不达标、呼吸机管路积水现象较普遍,气管导管气囊压力过低、气道分泌物清除不及时现象亦时有发生。

部分呼吸机湿化器故障解决不及时(主要是2台“840”呼吸机)。

三、持续改进

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新进人员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对VAP的认识。

2、建立定期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巡查方式,严格做到床头抬高30-45度、呼吸机管路无积水、及时吸痰引流、保持气囊压力充足;勤翻身、拍背。必要时建立经济上的奖惩措施。

3、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及时请相关职能科室维修、更换。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

5、每日监测人工气道患者的体温、肺部体征、血气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定期监测前降钙素、痰菌、肺部影像学情况;每日评估使用呼吸机的必要性。

6、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第五篇:运用PDCA循环法降低ICU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

案例题目: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ICU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

案例提供:院感科

一、案例背景

1. 发现问题

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时,呼吸机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器械。但是上呼吸机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特别对于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病情较危重、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较多,很容易会造成院内感染,从而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2014年第1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表明,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达84.7‰,呼吸机相关的医院感染问题较严重。经ICU院感质控小组和院感办讨论决定:在ICU监管落实好VAP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2.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

组长:

组员:

3. VAP诊断标准

感染前48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症状,并有胸部X线症状及实验室依据。

4. 应用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降低重症监护室VAP发病率

2014年3月20日至6月21日之间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于VAP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中,从第二季度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二、PDCA具体工作方法示例

1. 计划阶段(Plan)

1.1 现状调查

调查ICU第一季度VAP发生情况,此期间住院总日数为870,其中使用呼吸机总日数

1 236,发生VAP 20例,VAP感染率为84.7‰ 。

1.2 确定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1.2.1 在院感办的组织下召开科室院感质控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医生和护士针对可能引起VAP感染的原因自由发言,得出引起VAP的诱因可能为:

①未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呼吸回路管理不当;③环境、器械污染;

④体位因素;⑤人工气道湿化不当;⑥侵入式通气方式;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1.2.2 质控员做好发言记录,并绘制因素要因图(鱼骨图),分析确定主因。见图 1。

图1 因素要因分析示意图(鱼骨图)

1.2.3 院感办与ICU医务人员就鱼骨图显示的因素进行讨论,确定主要因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见表 1。

1.3 设定目标 根据计划整改后,ICU的VAP感染率显著下降。

2 表 1 ICU发生VAP感染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表

原因分析

亲属不规范探视

未掌握VAP预防控制措施

临床工作繁忙未引起重视

MDRO隔离不到位 科间告知不到位

监管不力 培训效果不理想

解决方案

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落实探视人员手卫生、穿鞋套、戴帽子和口罩,必要时穿清洁隔离衣

建立科主任第一责任人制度 主任与护士长参与质控

实施负责人

ICU患者

科室质控小组

院感意识不强/风险意识较差 院感兼职医生或护士督查力度不强 医务人员

由院感办、科内两级组织培训;进行考 试考核、督促措施的落实

每位上呼吸机管道患者床头挂《VAP防 控措施落实表》,班班落实并交接

落实MDRO科内告知、床边隔离制度

加强责任心的宣传教育;固定班次负责 病检结果落后于转科的患者的科间告知

增加督查频次 院感办

严格到课登记、考核(达到上岗要求);实 行奖惩制度

手卫生专项培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 卫生消毒效果监测

现场培训卫生员、规定每班次的清洗消

毒具体时间、落实并签名 其他

手卫生依从性不够、洗手方法不规范

环境、清洗消毒灭菌不到位

2. 实施阶段(Do)

依据表 1中的解决方案,各部门在实施负责人的组织指导下进行实施改进。 2.1 培训学习

以强调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性为基础,以《VAP防控措施》和手卫生为主要内容,通过院感办和科室两级授课、系统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对于VAP防控措施的知晓度。

3 2.2 考核

院科两级考核(1)培训学习到课率;(2)《VAP防控措施》培训效果;(3)通过增加督查频次与《VAP防控措施落实表》的登记情况考核《VAP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2.3 检查

(1)门禁管理员切实履行对探视亲属的指导和检查职责;(2)院科两级规范落实对环境卫生、物表消毒、呼吸机清洁消毒的督促与检查;

2.4 手卫生

在科室开展手卫生专项培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吸收方法。

3. 检查阶段(Check)

图2

改进工作实施前后VAP发生情况

4 处理阶段(Action)

改进措施实施一个季度之后,VAP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第二季度VAP实际发生8例。虽然较第一季度有明显改善,但VAP感染率下降并不显著,第三季度将继续努力,持续改进。

4

上一篇: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下一篇:合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