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健康

2022-08-25

第一篇:社区获得性肺炎健康

教学查房案例-社区获得性肺炎

2013年2月26日 教学查房:社区获得性肺炎 学科:呼吸内科

教学对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轮转医师,全体实习医师 实习医师汇报病史:患者男,38岁,工人,于2013-2-23因"发热咳嗽咳痰4天"收入我科。入科查体:T:38.7度(耳温),P:98次/分,R:20次/分,Bp:142/68mmHg,神志清,精神可,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两肺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及明显湿性罗音,HR:98次/分,律齐,心音中,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病理征阴性。2013-02-24查血常规,血沉:白细胞计数(WBC) 6.8 x10^9/L,百分比(中) 61%,血红蛋白(HGB) 131.0g/l,血小板计数(PLT) 78 x10^9/L,红细胞沉降试验(ESR) 8mm/h;2013-02-24查生化,C-RP:谷丙转氨酶(ALT) 17U/L,谷草转氨酶(AST) 18U/L,钠(Na) 139mmol/L,钾(K) 3.20mmol/L,氯(CL) 101mmol/L,肌酐(CRE) 86μmol/L,尿素氮(BUN) 2.54mmol/L,葡萄糖(GLU) 5.25mmol/L,白蛋白(ALB-J) 35.1g/L,超敏C反应蛋白(C-RP) 75.5mg/L;2013-02-24查男性肿瘤标:癌胚抗原(CEA) 1.24ng/ml,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 1.40u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2.81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 12.00ng/ml;2013-02-24经查胸部平扫: 左肺炎症,请结合临床。建议治疗后复查。入科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针3.0g,每日二次静滴,依替米星针0.2g,每日一次静滴抗感染,同时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入

院后第二天查体温38℃;第三天,查体温37.6℃,患者咳血痰,予云南白药对症治疗,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湿罗音;第四天查体温36.3℃,痰中仍带少量血丝,肺部听诊可闻及少量湿罗音; 汇报病史后病人床边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智清晰,精神可,自动体位,气管居中,正常成人胸廓,肋间隙明显增宽,语颤正常,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左界无扩大,HR78次/分,心律齐,心音中,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全腹部平软,无压痛,腹部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董胜翔:提出相关临床问题,1 该患者正确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请用CURB-65评分评定该患者,与国内指南比较,决定该患者治疗地点和方案。3该患者可能的治疗疗程是多久?4该患者目前达到临床稳定的判定标准了吗?

冯沈红:患者临床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沈国忠:指南中指出,根据患者初次接受治疗的场所,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IDSA/ATS分类方法。主要将CAP患者分为4类:门诊患者(无基础疾病);住院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或老年患者);需住院治疗但不必入住ICU的患者;需入住ICU的重症患者(再分为无合并特殊耐药菌株感染危险因素患者和合并特殊耐药菌株感染危险因素患者)。

陈胜兰: CURB-65评分是目前比较常用且便利的CAP评估方法,主要由意识障碍、肾功能(血BUN>7mmol/L)、呼吸频率(≥30次/分)、血压(收缩压<90,或舒张压≤60mmHg)及年龄(≥65岁)5方面组成,总分5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危险程度越高,目前该患者的评分为0分,属于低危,可以考虑门诊治疗。该患者可能治疗疗程为7-14天。

沈国忠: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体温已降至正常,咳嗽不剧,痰有黄脓痰转白痰,肺部听诊啰音不明显,故现患者基本已达到临床稳定状态。

总结: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我国自1999年制定第一版指南,2004年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6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第二版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颁布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专家共识。国外美国胸科协会2001年制定CAP指南,美国感染病协会2003年修订,2007年出版新的指南。采用肺炎严重层度指数PSI(pneumonia severity index)和CURB-65评定病情严重程度。英国胸科协会2004年,2009年分别颁布CAP指南,Joint ICS/NCCP 2012年9月发布新的指南。国外评定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的量表工具美国胸科协会PSI(pneumonia severity index),英国胸科协会CURB-65,澳大利亚SMART-COP等,CURB-65使用简便,已在国外广泛得到

应用,采用CURB-65在门诊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进行分类并决定初始治疗方案和地点,见下图:

新近Joint ICS/NCCP 2012年9月发布新的指南,强调胸片和指脉氧饱和度检查在门诊筛查和分流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中的重要性,见下图:

对于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人,我国目前的建议方案如下: 5

对于ICU住院的重症CAP病人建议治疗方案如下:

对于初始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人,在治疗以后的48-72小时,必须进行抗生素疗效评估,流程如下:

到达稳定的病人改为相同抗菌谱的口服抗生素冰与当日出院是安全

的。出现进展性肺炎和对治疗无应答认为是失败的。治疗失败的原因常常是由于存在耐药菌,以及误诊。必要时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及非感染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往忽视的少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并发症在近年来得到重视,目前认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有6大并发症:急性肺损伤和呼吸衰竭,脓毒症性休克,胸膜炎和脓胸,气胸和脓气胸,中毒性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缺氧性脑病。分别按照各自的指南和治疗原则进行诊疗流程。

第二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抗感染策略

中国医学急救杂志 2015-07-27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获得性肺炎都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已成为急诊重要就诊人群,比重不断攀升,与其相关CAP也成为常见急症。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变化的特殊性,成为罹患CAP的重要人群,Palma等研究显示,老年CAP发病率为每年15.8/1000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CAP病死率也显著增加。由于老年CAP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误诊,急诊科医师应提高识别老年CAP的能力,掌握合理的抗感染策略。

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特点

老年CAP临床表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典型”。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退化,缺乏代偿潜力,全身及包括呼吸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多合并COPD、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罹患CAP后常突出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差及意识障碍等,或表现基础疾病加重,而缺乏典型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的特点。老年CAP中重症CAP占有较大比例,并随年龄增加比例明显上升,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吞咽功能不全及咳嗽反射减弱,普遍存在显性或隐性误吸,吸入性肺炎约占10%——30%,误吸分泌物作为培养基促进病菌繁殖,引起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误吸食物或胃液,多诱发急性炎症,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在20%——65%。老年CAP不仅呼吸衰竭多见,也常出现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低血糖、低蛋白血症、上消化道应激性病变、肾损害、心律失常及休克,水电解质紊乱更是常见,肺炎的表现往往被掩盖。因肺组织弹性差、支气管张力低,肺通气不足,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老年CAP病程迁延,病灶吸收缓慢,多数需4——6周才能完全吸收。老年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常无法经口咳痰,口痰标本不易收集,培养可靠性差。X线呈支气管肺炎形态者比大叶性肺炎更多见,病灶多呈斑片状、网状、条索状阴影,由于不能配合屏气或呼吸频速,X线检查常受影响,尤其胸片受影响明显,远不如胸部CT更为敏感可靠。

老年CAP的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是急诊科医师基本功,目前有多种评分工具用于CAP患者的病情评估。 1997年,Fine等提出的PSI评分系统是对CAP患者病情评估最完善的系统之一。PSI评分系统包括3个人口学因素,5种合并基础疾病,5项体格检查和7项实验室检查,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的分数不同。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总分按<

51、51——70、71——90、91——130、>130,分为I——V级,I——II级可接受门诊治疗,III级需要留院观察,IV级以上需要住院治疗。PSI评分在预测较低风险患者方面更有优势,然而项目繁多复杂,在“拥堵”的急诊科未能被接受普及。另一CAP的重要评分工具CURB——65评分包括5个指标:意识障碍、尿素氮>7.0 mmol/L、呼吸频率≥30次/min、收缩压<90 mm Hg或舒张压≤60 mm Hg、年龄≥65岁, CURB——65<3表示低病死风险,而CURB——65≥3代表高病死风险。CURB——65相较于PSI评分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能更好地评估病死率较高或需住院治疗的高风险患者。由于其评分项目简洁,可能更为适合急诊临床工作,因此被中国急诊医师协会所借鉴并形成自己的收住院标准。评分是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并指导治疗,无论评分如何,出现脏器功能不全对于老年CAP即是预警指标。

老年CAP的病原学特点与诊断

由于协调和工作难度以及老年痰标本的质量低下,尚未见老年CAP病原流行病学权威发布。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均可导致老年肺炎,而老年CAP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细菌。在20世纪50年代,肺炎链球菌是肺炎的主要致病菌(90%)。但随着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该菌种肺炎的患病率和危害性,其他细菌感染明显增加,G——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由于老年的特殊性,条件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耐药菌甚至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老年是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人群,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也常见于老年人。老年CAP致病微生物不仅与个体基础疾病、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有关,也与地区微生物流行病学有关。国内对老年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痰培养研究中,21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培养阳性6l例,阳性率为29.1%,菌株68株, 以肺炎链球菌(41.2%)和流感嗜血杆菌(32.3%)为主,与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不同;另有研究同样显示,肺炎链球菌仍为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16.7%),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检出率高达40.1%,其他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等。国外一项为期12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老年患者虽然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复杂,但其最主要的致病菌仍然是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咽部正常菌丛中厌氧菌比需氧菌多10——20倍,老年吸入性肺炎多为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占很大比重,由于常规培养不能生长,易被忽视;也有研究显示,无论患者是否伴有吸入因素,肺炎链球菌均为老年CAP的最主要致病菌。总之,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问世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明显增加,肺炎链球菌是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这种趋势目前仍没有改变。

由于不同病原微生物所致老年CAP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明确病原微生物是困难艰巨的工作,但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决定性意义。近年虽然肺炎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发展迅速,但能快速指导急诊CAP诊治的手段有限,类似POCT明确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应是研发方向。痰培养、血培养、血清学检查、经纤支镜刷取物或活检以及支气管灌洗液培养,肺组织培养等有助于感染的病原体明确。但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培养耗时长、技术要求高,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血清学检查方法技术成熟,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缺点是需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才有意义;尿抗原检测谱窄、假阴性率高、成本高;聚合酶链反应快速、不受抗生素应用影响,但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缺乏统一标准,应用有限;活检及组织培养等方式属创伤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不能反复进行,临床上仅用于重症肺炎的诊断。痰培养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肺炎的诊断指导意义一直饱受争议,工业化国家痰标本培养在所有培养标本中比例远低于国内,老年痰培养结果更受质疑。尽管如此,痰培养仍是重要参考,只要按程序要求严格采取痰标本,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痰涂片的快速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吸入性相关的老年CAP在送检标本时应常规厌氧菌培养。

对于急诊老年CAP,首先痰涂片,然后培养,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应安排血培养。凡合并胸腔积液并有穿刺指征者,均应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有其他特别病原感染临床指向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肺炎支原体、军团菌抗体滴度测定等。

想通过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急诊老年CAP的初始抗感染是不现实的,急诊CAP的初始抗生素选择多为经验性治疗。有观点认为,轻、中度CAP患者通常不做病原学检查,当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时需进行病原学检查;而病情危重或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则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常规进行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考虑到老年CAP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有潜在恶化风险,或评估不能顺利恢复的轻、中度CAP,即使CURB——65评分<3的患者均应在抗生素使用前尽可能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以利后期指导,而不应限定于可能收住院或界定的重症患者。

老年CAP的急诊抗感染策略

1. 病情评估与抗生素效果评估策略

急诊医师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病情分级分层,评估可能的致病原,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决定是否进行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普通实验室检查可对感染病原有初步指向,如发生于流感季节的病毒性肺炎前期通常咽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不高或偏低等,军团菌肺炎常伴肌肉酸痛和低钠血症,有些感染如曲霉菌肺部影像学表现特殊,支原体肺炎肺部影像可有游走特点等。临床资料的分析评估对病原种类可做初步判断,根据病情分级、分层合理选择抗生素,如既往体健的低风险患者,考虑细菌性肺炎无耐药肺炎链球菌者(DRSP)门诊初始经验治疗可单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口服或静滴,难以辨别病原微生物种类的老年重症肺炎需强力抗生素广覆盖策略。老年CAP抗生素选择是一困难课题,严格地说,针对重症患者“大、万、能”组合的“重锤猛击”策略并非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罕有同时“耐药球菌和杆菌、真菌”同时感染的肺炎,由于老年重症CAP的不典型特性和凶险进展,也是临床无奈之举。但并未见到如此组合降低重症CAP病死率的循证医学证据。

正确的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通常即可见效,最迟不超72小时应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针对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甚至肺部影像学改变,判断是否有效,针对的感染原方向是否正确,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种评估应间断进行。

2. 老年CAP抗生素选择策略

急诊老年CAP抗生素选择应考虑用药时机、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当地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单药或联合、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药代学和药效学)、肺组织抗生素浓度、老年病生理特点、避免毒副作用等。

2.1 抗生素应用时机

CAP抗生素应用时机一直存在争议,由于资料收集需要时间,评估时间越长,信息越详细,医疗安全性越高;如果延迟使用,尤其重症患者,可能造成多种危害(病死率增加、住院日延长和总花费显著增高等);过度强调早期应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甚至滥用。2007年美国指南只是一般性强调了首剂抗菌药物应在急诊使用。而2011年欧洲指南则强调重症CAP患者需在1小时内进行抗菌治疗。目前,业内专家和指南更多达成的共识是:尽可能在诊断CAP 后4小时内使用抗菌药物。我国一项对急诊CAP治疗观念的调研显示:59.4%急诊医师在4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相关专家共识未界定时间,只是强调尽早应用,首剂抗生素在急诊完成。老年CAP有较高病死率,与吸入相关的老年CAP病死率可高达65%,抗生素延迟应用1小时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上升7.6%,新脓毒症指南仍强调了严重感染在1小时内强力抗生素应用。建议有高死亡风险,或CURB——65评分≥3,尤其吸入相关老年CAP,应参照执行急诊1小时内抗生素应用原则。

2.2 抗生素种类选择

理想的抗生素经验性选择应是覆盖了怀疑的病原菌,符合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避免了耐药,单次给药,在肺组织浓度高,肝肾等毒副作用小,适合老年患者生理状况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甚至价格低廉。事实上,这样的抗生素目前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开发方向。我国2011年发布的《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专家共识》主要推荐三大类药物用于CAP的抗菌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因其安全、副作用小无疑是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抗生素,随之而来是耐药菌增多,我国Mohnarin耐药监测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有所降低,对头孢呋辛的敏感率仅为29%。最新研究甚至建议尽量避免在急诊中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因为可能会增加产ESBL肠杆菌耐药的风险。我国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肺炎链球菌的敏感率仅为11.2%——26.2%,最新一项肺炎支原体耐药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1.7%。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应用耐药性形势严峻,但第三代莫西沙星用于老年CAP应是可行的选择,抗菌谱较广,能覆盖CAP常见的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目前仍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肝、肾双通道排泄,老年、肾功能障碍(包括接受血液透析、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或每日透析)或轻至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在缓解CAP患者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也显示优势,价格偏贵是其缺点。但随着使用增多,也必将增加耐药发生机会。

虽然肺炎链球菌是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但其他病原微生物增加的现象不能忽视,经验性选择时应包含涵盖对DRSP敏感的抗生素。中度以上感染者,可选用第

二、三代敏感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包含吸入性重症老年CAP患者,选用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基本覆盖了包含厌氧菌的可能致病菌,应是推荐的选择。针对可能的致病菌,有关专家共识做了成人CAP的详细推荐,建议老年CAP参考执行。

2.3 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

要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必须熟悉选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抗微生物活性、药动学、药效学和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避免增加毒副作用;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减少,肾功能减退,肝脏酶活力下降,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青年人高,半衰期延长,易发生毒副作用,故用药量应小,有时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用药,氨基糖甙类通常慎用;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长,肠蠕动慢,易影响药物的吸收,对中、重症患者,应采用静脉给药为主,病情好转后再改口服;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疗程应够,防止复发,一般体温下降,症状消退后7天方可停用,特殊情况,如军团菌肺炎用药时间可达3——4周,抗病毒治疗多限定7天之内等;抗生素应用中需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注意老年人易发生菌群失调,假膜性肠炎,二重感染等,应及时防治;重症老年CAP针对明确病原的检查如痰培养需多次进行,痰培养要有细菌计数,客观分析结果,可靠的药敏结果可以指导用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高发率的养老院CAP患者,可选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等进行治疗。

3. 非抗生素抗感染策略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各临床专科的普遍要求,急诊科治疗老年CAP也不例外,以“珍惜”的心态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控制感染,除了抗生素我们还有什么?探讨老年CAP的病因并与去除,加强支持疗法,提高免疫力是必要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有效引流可以事半功倍,肺脓肿往往大量脓性痰咳出后症状缓解。微生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存在,抗生素问世前世界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除了抗生素,可能还有很多非抗生素抗感染措施有待开发,包括传统医学的充分运用。

第三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病种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一、组织结构:

组长:龚全业、胡国峰

小组秘书(科住院):俊梅

组员:刘冬、孟宪坤

二、分工职责:

1.组长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监控;

2.小组秘书(科住院)负责单病种的具体实施、资料的收集、总结及改进;负责医院监控小组的检查工作;

3.组员负责单病种的病例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小组秘书反应;

4.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单病种质量管理总结会议,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体现质量持续改进;

5.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单病种质量控制反馈会议,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下季度的单病种开展计划。

第四篇:2006年中华医学会与2007年IDSAATS_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解析

2006年中华医学会与2007年IDSA/ATS 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解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 刘又宁 教授

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和美国胸科学会成立联合委员会(IDSA/ATS),共同制定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外CAP诊治的最新研究进展,于2006年制定了我国的CAP诊治新指南。现将两部指南中的重点内容解析如下。 CAP病情评估及治疗场所选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致病菌也明显不同。正确评价CAP患者的病情及进行相应的分级治疗是诊治CAP的重点之一。

IDSA/ATS指南中CAP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主要包括CURB-65和肺炎严重指数(PSI)两种评分体系,但孰优孰劣尚不清楚。CURB-65评分条目简单,直接与CAP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急诊应用方便。PSI评分条目复杂,不适用于门诊和急诊。目前,对于符合两个主要标准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需要使用升压药物的感染性休克肺炎患者,可确诊为重症CAP,也是收入重症监护室(ICU)的绝对指征。此外,符合3项以上重症肺炎次要标准的患者也需收入ICU。

我国指南未分主、次要标准,凡出现7项中任何1项或以上者都可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其中仅“氧合指数<300”和“X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与IDSA/ATS指南中的相应项目有所不同。考虑到我国国情,指南定义重症肺炎的标准应放宽一些。 CAP病原学检查及常见致病原 1. 病原学检查

由于门诊患者经验性治疗疗效好,且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这类患者的病原学检查具有可选择性。对于住院患者,病原学检查的意义较大,应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相应检查。我国指南特别提到病原学检查中侵袭性技术的适用范围:经验性治疗无效或病情仍进展者,特别是已更换抗菌药物1次以上仍无效时;怀疑特殊病原体感染,但采用常规方法未检测到明确致病原时;免疫抑制宿主罹患CAP,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时;需与非感染性肺部浸润性病变鉴别诊断者。 2. CAP常见致病原

IDSA/ATS和我国指南均指出,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CAP患者最常见的致病细菌都是肺炎链球菌。 IDSA/ATS指南指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原体还包括肺炎支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等;住院非ICU患者则包括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而住院ICU患者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军团菌属等。近年来由于非典型病原体的不断检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CAP中已占重要地位。

IDSA/ATS指南指出,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持续上升。PROTEKT研究1999-2000年的数据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法国53.9%、西班牙35.3%、美国16.9%、墨西哥27.5%、日本77.2%、中国73.9%。我国指南也指出,成人CAP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包括中介与耐药)在20%左右,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普遍在60%以上,且多呈高水平耐药,耐药肺炎链球菌(DRSP)问题值得关注。已有数据显示,DRSP对大环内酯类和老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将导致临床治疗失败。而迄今为止仅有少数肺炎链球菌对新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耐药的报

告。研究显示,应用强力抗肺炎链球菌药物(如莫西沙星)可稳定甚至降低DRSP发生率。因此,IDSA/ATS指南在DRSP易感患者中推荐使用高敏感抗菌药物。 CAP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IDSA/ATS指南推荐: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尤其强调对重症CAP的联合用药。目前的研究表明,CAP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混合感染,因此对重症患者不推荐针对某单一病原体进行经验性治疗。为防止细菌耐药和提高治愈率,应使用更强效的抗菌药物组合。

对于CAP非ICU住院患者,由于存在基础疾病或最近应用过抗菌药物而增加了DRSP和G-杆菌感染的可能性,IDSA/ATS指南首先推荐用呼吸喹诺酮类,而不是以往指南中推荐的大环内酯或喹诺酮类;其次可选择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既往的研究表明,上述疗法比单用β内酰胺类的病死率低,说明覆盖非典型病原体的抗菌药物疗效更佳。对于住院ICU患者,IDSA/ATS指南也提到应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以达到同时覆盖肺炎链球菌和军团菌的目的。因此CAP初始经验治疗应覆盖非典型病原体。

大环内酯类治疗CAP主要的优势是可覆盖非典型病原体。但由于肺炎链球菌在我国已出现严重的大环内酯类耐药问题,因此单用该类药物治疗CAP受到限制。IDSA/ATS指南指出,在门诊患者中仅推荐既往体健且前3个月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单用大环内酯类,而对于明显存在DRSP易感因素的患者,不推荐单独应用。对于住院患者,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联合其他药物,重症CAP患者更要强调联合治疗。此外,在大环内酯类高水平耐药(MIC≥16 μg/ml)肺炎链球菌发生率>25%的地区,建议首选呼吸喹诺酮类,次选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我国指南亦指出,在疑似肺炎链球菌所致CAP时不宜单用大环内酯类,仅推荐在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中单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左氧氟沙星推荐剂量为750 mg ,剂量较前增加,主要原因是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增加。研究证实,重复使用老氟喹诺酮类药物将增加肺炎链球菌对其耐药的发生。考虑到国内患者对750 mg左氧氟沙星的耐受问题,使用该药时应引起注意(表1)。

静脉或口服序贯疗法及抗菌药物疗程

抗菌药物开始治疗的时间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延迟治疗会产生不良后果。在明确诊断和充分分析病情严重程度的同时应尽早开始抗菌治疗。对于急诊患者,抗菌治疗应在急诊室开始进行。对于轻症CAP可一开始就选用氟喹诺酮等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药物治疗。对于需要静脉用药的患者,在取得疗效后,如经证实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进行口服给药且消化道功能正常,则可由静脉治疗转为口服。如果患者状态稳定,也无其他临床问题,则可出院治疗。IDSA/ATS指南中建议抗菌治疗至少持续5天,保持体温正常48~72小时,在终止治疗前仅存在不超过1种CAP的相关临床不稳定状态。如果最初的疗效不佳或并发肺外感染,则应延长治疗时间。通常换用的口服抗菌药物应和有效静脉制剂为同一类。针对特殊致病原,如军团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应用较长的疗程(2周左右)。

无反应肺炎

“无反应肺炎”是2007年IDSA/ATS指南提出的新医学概念,指CAP患者尽管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但无足够的临床反应状况,常分为持续无反应肺炎和恶化或进展型无反应肺炎两型。临床上有15%的CAP患者对初始抗菌药物治疗无适当反应。造成肺炎无反应的原因中感染因素占40%,如未覆盖所有病原体、耐药或对药物不敏感等;非感染性因素占15.8%,如肺炎并发症、肺栓塞、心衰被误诊为肺炎等。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失败时,应重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 如CAP诊断、治疗的病原是否正确,是否有耐药等,因

此应进行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临床医师应选择覆盖面更广、控制非典型病原体及耐药菌更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确诊但疗效不明确的重症CAP患者,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抗菌药物没能覆盖致病原,致病原耐药,免疫力低下,存在肺脓肿、脓胸等合并症。

表1 IDSA/ATS指南推荐的CAP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门诊患者

1. 既往体健且前3个月中未用过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强烈推荐;Ⅰ级证据)、多西环素(较少推荐;Ⅲ级证据); 2. 有合并症如慢性心、肺、肝、肾病,糖尿病,酗酒,恶性病,脾缺,免疫抑制状态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前3个月内用过抗菌药物(此种情况可选用不同类抗菌药物):呼吸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或左氧氟沙星(750 mg)](强烈推荐,Ⅰ级证据),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强烈推荐,Ⅰ级证据); 3. 在对大环内酯类具有高耐药性(MIC≥16 μg/ml)的肺炎链球菌感染率较高(>25%)的地区,对于无合并症患者,可考虑使用以上第2条中所列举的可选药物(适度推荐,Ⅲ级证据)。

住院非ICU患者

呼吸氟喹诺酮类(强烈推荐,Ⅰ级证据),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强烈推荐,Ⅰ级证据)。

住院ICU患者

β内酰胺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或舒他西林)联合阿奇霉素(Ⅱ级证据)或联合呼吸氟喹诺酮类(强烈推荐,Ⅰ级证据)(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推荐使用氟喹诺酮类或氨曲南)。

特别关注

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环丙沙星或联合左氧氟沙星(750 mg); 或

上述β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类和阿奇霉素; 或

上述β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类及抗假单胞菌的氟喹诺酮类(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氨曲南替代上述β内酰胺类)(适度推荐,Ⅲ级证据); 考虑CA-MRSA感染

加用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适度推荐,Ⅲ级证据)。

注:CA-MRSA,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第五篇:2020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

现在疫情也进一步被控制,接下来我们的社区工作只要稳步前进就行了。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篇一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高度重视,1月23日,某某社区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以书记为组长,全面统筹安排部署,11个小区由分管的社区工作人员与物业经理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定点到人,责任到人。

每日召开工作例会,第一时间向大家传达上级精神,部署每天的重点工作,确保各位工作人员、志愿者明确自身职责。市、街道领导对我社区疫情防控高度重视,多次至小区进行巡查,督查居家观察隔离人员,及时掌握其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落实宣传

自疫情爆发以来,某某社区第一时间打印告知书并张贴到各个小区楼道,并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发挥时代青年的担当,将5400余份《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挨家挨户发放到位。至今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0余份。

利用车载扩音器、广场舞用的音响设备进行广播宣传,在全域范围内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努力营造“户户知,人人晓”的浓厚氛围。社区对沿街店铺、居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手册,增进对其的了解,在重视的同时避免恐慌。

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针对辖区返宜人员、出租户进行深度摸排,对141名返宜对象进行全面督查;对51户出租户进行全面登记。对回宜人员一律按照“入宜即隔离”的原则,标准、规范执行居家隔离观察工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第一时间拨打120送集中隔离点,对无症状人员进行14天居家隔离观察。社区协同卫生服务站医生每天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量体温,叮嘱对象每天监测并填写体温检测表,加强监督防控,确保隔离对象不出门。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居家隔离对象送上口罩和消杀用品,并提供生活服务,如买菜、买水、买药、帮拿快递,帮扔垃圾等。某某社区语过天晴心理咨询服务队还对隔离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电话沟通,对年纪较小、情绪较差的居家隔离对象,多次电话关心问候,为他们缓解焦虑的情绪,帮助其安心度过隔离期。

各个小区物业每天对小区楼道、广场等公共场所,以及电梯按钮、门把手等细节部位进行全面消杀。

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人士,为辖区捐赠了口罩、84消毒液、面纸等物资;同时,志愿者们也发挥自身力量,为防控工作献上自己的努力。

随着重点疫区的不断扩大,防疫要求的不断提高,某某社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社区服务职能,发挥基层一线“防火墙”的功能,确保无一遗漏,无一死角,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篇二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工作,是推动防控措施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的地方。某某社区自接到上级防控疫情的命令以来,迅速进入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全体工人员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践行“初心”,将使命担在肩上

根据上级工作要求成立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宣传物资保障组与督查问责组。按辖区区域划分成5片责任区,由社区5名党委班子成员分片包保,落实责任到个人。

二、践行“细心”,将责任落到行动

24小时应对战“疫”。连日来,社区防控组全面进入24小时运转的状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组整合了辖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城管中队、派出所、辖区物业、辖区单位等成员单位的力量和资源,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力求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放过任何线索、不发生任何遗漏。

(一)每日召开全体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从1月23日开始,社区已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11次,及时总结前日防控工作,布置当天的防控工作。

(二)开展地毯式排查,以网格为单位,首先由社区网格员在各自网格内开展一家一户电话排查,对于无法联系上的人员,由网格员入户进行排查,对于仍然无法联系上的人员,在其家门口张贴温馨提示,以便第一时间和社区取得联系。社区共有居民户5926户,截至目前累计电话排查4789户,上门摸排1026户,张贴温馨提示1150张,共排查由武汉回铜人员24名, 均无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感染症状,无疑似病例。经向上级请示,按照规范程序发放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告知书14份。

(三)社区城管中队每日在辖区内逐门逐户逐个企业逐个宾馆逐辆车子拉网式排查,不漏一户一企一车一人。沿街超市、宾馆、药店等重点场所的每个出入口按规范设立服务台,每个服务台设立2名社区职人员包保指导。

(四)建立日调度和日报送制度,将全员上班和应急值守并行,做到了分工明确、上下齐动,形成“四个全”的有效机制,即:全参与、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

(五)社区大厅设立分诊台接待从湖北特别是武汉返铜居民的登记,发放方便就诊卡。对武汉来铜人员重点追踪,上门提供“六个一”服务,做到每日随访,每日上报。

(六)分诊台每日安排卫生服务站卫生人员与社区工作者接待来社区登记的居民,对每一位社区工作者及前来登记的居民测量体温。

三、践行“热心”,将温馨围在身边

在公开宣传栏、小区楼道口张贴通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宣传单,累计张贴《某某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宣传画》47000张,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24条、沿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0余条、移动小喇叭10个播放发布相关内容。

四、践行“暖心”,将真情送到心里

以网格为单元,持续整合社区民警、卫生服务站人员、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资源,实行捆绑作业、责任共担。由网格支部党员组建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队伍3支、共54人,分三片利用小喇叭全天侯分时段在小区内走街串巷播放疫情防控的相关音频,并摸排湖北车辆,劝导辖区居民出行佩戴口罩等。切实让疫情防控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确保群众人人知晓,严格遵守疫情期间的各项规定。

以社区党建联盟为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保垒作用。辖区党建联盟单位每日派出党员在社区的5个封闭小区路口设立监测点,由小区物业、社区工作者、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的党员为进入小区人员测量体温,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切实把疫情防控推进落实到每个社区、每个网格、每户家庭和每个居民。

在这场战争中,社区还联系了爱心企业参与其中,为守护好这座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盛世餐饮上门为辖区10户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免费赠送蔬菜,解决出行不便之困;草根谣市民大食堂和宝泓餐饮为社区工作者送来爱心早餐,传递爱心和温暖。

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篇三

某某镇逍遥社区位于某某市某某镇河西新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东与某某社区相邻,南与某某社区相邻,西与某某社区相邻,北与某某社区相邻。社区现住居民某某余户,人口X万人,社区党员X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逍遥社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某某市、某某市、某某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逍遥社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一、完善组织机构。成立逍遥社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某某、主任刘某某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小组,组织社区两委成员7人、网格员8人、区域管控人员(由社区退伍军人、党员、志愿者组成)10人、小区物管189人、消杀员6人,合计220人参与防控工作。自2020年1月26日开展防控工作以来,累计召开专题工作会7次,专题安排部署此次防疫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了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后期安排工作主要采取学习强国视频电话会议的方式)。

二、全面摸排登记。组织网格员、区域管控人员、小区物业人员对辖区进行全面逐户摸排返乡人员,目前摸排从湖北省返乡人员82人、重庆返乡人员33人、安康返乡人员1人。所有外来人员由某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检测体温,如有异常立即上报并及时处理。同时将某某镇印发的《寻人启事》宣传资料张贴到各个小区出口、居民点出入口,引导重点区域返乡人员及时主动到社区登记备案。

三、强力宣传引导。面对疫情的突发态势,大年三十,逍遥社区按照某某镇的统一安排,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倡议书》;正月初二,社区工作人员全部取消休假,采取小喇叭、村村响、流动宣传车、设立劝导点、标语、传单、微信等方式强力宣传防疫知识、政府公告、网格化管控等内容。对街上行人进行劝导,不聚集、戴口罩。特别加强小区、片区封闭管理,引导居民无特殊需求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做好自我防护,并进行登记,营造了良好的防控氛围。

四、推行网格管控。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将辖区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区域,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由辖区5个物业公司分别对各管理的小区进行管控;第二区域,辖区单位家属楼,由各所属单位进行管控;第三区域,无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以及楼栋由社区发动管控志愿者进行管控。单元之间、楼栋之间不允许聚集、串门,外卖、快递等服务人员到指定地点等候或投放。

五、加强消杀防疫。每天由社区统一组织消杀员对封闭管理区域、公共管理区域开展一次消杀工作,并统筹设立专门的废弃口罩收集桶,引导居民将废弃口罩必须扔到废弃口罩收集桶,由社区对接市城市发展服务中心及时清运处理。

六、强化市场监管。疫情发生以来,社区累计劝停12起居民酒席420桌,劝停辖区茶馆茶楼15家、餐馆17家,帮助市市场监管局关停了其它应关停的大型经营场所,同时加强24小时巡逻,应关停经营场所确保关停到位。引导并帮助河西农贸市场以及辖区超市加大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供应力度。

目前社区的防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有不足部分,社区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做好本次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某某社区为科学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响应上级号召,扎实开展了一系列联防防控工作。

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篇四

近日,某某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为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某某社区及时成立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开展防控工作。

1月27日上午,浮桥街道驻社区干部、社区两委及时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街道挂点领导传达街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布置防控疫情相关工作。

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某某社区新型冠状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如下:

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社区及时关闭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停止宫庙烧香等文化活动、民俗活动。

及时发布疫情防控期间有关红白喜事宴请等居民公约,从即日起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解除为止,居民不得举行各类宴请活动(包括婚嫁、满月、周岁、十六岁、乔迁、三年等红白事,以及同学会家族聚餐行为)。尽量避免集体聚餐,继续做好从湖北或武汉返乡的人员摸底排查工作,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遇到社区居民有事要宴请的,社区党支部及时上门做工作,停办改为家宴。

按照工作会议上的部署,形成网格化责任制管理,发动以社区主干、两委为网格责任人,驻点领导、“两委”班子、全体工作人员分成五个网格小组,走家入户,向辖区600多户居民和流动人员入户宣传,派发《关于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的倡议书》,并做好防控排查登记工作,督促居民群众不串门、不访友、不聚会,出外必须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社区防控新型肺炎疫情工作总结篇五

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筑牢社区疫情“先锋岗”“防控网”“定心盘”,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增强信心、凝聚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筑牢社区疫情“先锋岗”,着力打造防控“红堡垒”。“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集结号”,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主要采取设卡检测、喇叭宣传、分发口罩、发布通知、倡议书和给党员一封信等方式,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让党旗高高飘扬。“您好,请出示您的出入证。”“请您到这边来,把体温测一些。”“确认体温正常,做好登记记录,才能允许出入社区。”在祥和新城小区出入口防控检查岗、党员先锋岗,“党员先锋队”“防控医疗队”“居民自治队”等多支队伍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驻扎检查岗位,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发放疫情防控相关宣传材料。同时,严格落实监测报告、政策宣传等制度,走访测量956户,免费分放口罩956个,做到社区防控工作心中有数、肩上有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手中有策。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网”,强化防控管理“网格化”。“同住一个小区,齐保平安社区。”社区实施封闭管理后,如何进行社区疫情精细化管理,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这两大环节,尽最大可能切断传染源和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将很多社区外围出入口封闭火缩减为一至两个。在物业设立24小时轮班监测点,对楼宇门和沿街门进行管控,不断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同时,成立以村民干部、医务人员、机关干部为主的疫情防控管家“小总理”团队,给大伙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保证居民的基本需求。

筑牢社区疫情“定心盘”,坚定群众信心“会胜利”。“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的冲击只是短期的,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各部门联防联控是广大干部群众“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重要“法宝”。“有了党委政府亲自坐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消防交通等部门联合管控,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心中树立“定心盘”,让我们群众更放心、更安心,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居住在祥和新城小区的新宁镇长李国良说。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树立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上一篇:社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下一篇: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