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注意”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2022-09-11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 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 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 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部过程的方法。’ (加涅) ”[1]教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中扮演成功的教学设计者依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教师素质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就是说, 一堂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离不开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本文将以心理学理论中的“注意”为例, 重点阐述它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注意“就是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某种对象, 并集中在他的身上, 同时又离开其余的事物。”[2]“注意是由人的大脑皮层活动实现的,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事物时, 就在大脑皮层内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优势兴奋中心的兴奋性越高, 注意力也就越集中。”[3]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应该根据注意规律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刺激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 引起学生的注意,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 无意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一定目的, 也不需要什么意志努力, 自然而然发出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 有经验的教师总能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 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导入语设计。教师一般通过导入语设计在课堂前三分钟吸引学生注意力, 为整堂课作好准备。那么, 怎样的导入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有人对此进行了归纳:“名言警句, 群情振奋;故事谜语, 趣味猛增;对比悬殊, 令人吃惊;志士伟绩, 鼓舞精神;巧插小引, 开拓意境;点将开篇, 活跃气氛;新闻趣事, 娓娓动听;切身利益, 人人关心。”

如, 有老师在教《理想的阶梯》一文时设计了广告式的导语:“你们想考一百分吗?”话音刚落, 学生争着回答:“想”。老师接着说:“那就请服《理想的阶梯》这剂良药。本药根据祖传秘方, 采用先进技术配方, 专治成绩不佳者, 治愈率百分之百。现把这剂良药免费送给同学们。”这样的导入语即刻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如, 《松鼠》一问, 教师这样导入:“报告一条重要消息。”学生全神贯注地等待下文。教师接着说:“南郊公园新进了一只松鼠。”学生惊疑地问:“真的吗?”继而兴奋地议论。这时教师显出惋惜的神态:“昨天丢失了, 请同学们帮助找找。”学生七嘴八舌, 有的说不知松鼠啥模样, 有的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教师趁机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请来了法国学者布丰给我们介绍松鼠的有关情况。同学们听了之后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在导入中, 教师故意制造玄妙的气氛,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意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 巧用辅助教具。导入新课后, 一堂课还有很漫长的时间, 学生的有意注意不能坚持很久, 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注意力要分散的时候想办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根据无意注意是由新异刺激物所引起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辅助教具不失为一种吸引学生眼球的好办法。如在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时,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情节的图片, 成功地收回了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 板书设计。在一堂课接近尾声时, 学生容易烦躁不安, 导致注意力分散。这时,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 设计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紧扣内容、科学而又新颖的教学板书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2 有意注意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有意注意是事先考虑好的, 有预定目的和在必要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教学设计中, 其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提问、悬念、有意错误等方面。

第一, 提问。由于注意具有间断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光靠学生的无意注意是不能完成整堂课的学习任务的, 教师有必要运用提问的艺术, 就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兴奋点和思维点提问, 引起学生的注意, 将学生带入思考的氛围。

如, 有位老师在教小说《孔乙己》时, 板书课题后向学生提问:“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孔乙己。”老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一沉吟回答到:“是绰号。”老师紧问一句:“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学生面对这个“反常”的现象, 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对课文的分析思考中来。

又如, 我在讲《孔雀东南飞》时, 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如此勤劳贤惠, 焦母为何还要想方设法赶走她呢?”这一问题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他们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第二, 悬念。电影中悬念的设置往往能激起观众的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语文课堂教学应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设置悬念以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 一位教师在讲《草船借箭》时, 便是根据课文内容的逻辑顺序设置悬念:从周瑜让孔明打造十万只箭却又不给他材料到孔明草船借箭成功, 教师设置的重重迷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寻找答案中, 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握了课文内容。

第三, 有意错误。在课堂教学中, 有的老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故意给学生以错误的思路和答案, 目的的激发他们的思考, 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如, 一位老师执教《想和做》时, 就采用了有意犯错的方法:

老师:同学们, 我看这两句的标点有问题——

A: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B: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老师:一般地讲, 疑问句后要用问号, 这里没有用, 看来名家也会出问题。

学生:难道有疑问词一定要用问号吗?

老师:讲得好, 并不是有疑问词的地方都能用问号, 那么什么时候用问号, 什么时候不用呢?

……

这位老师利用有意错误的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3 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就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 以“注意”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对语文课堂进行创新设计具有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语文教师应加强心理学理论的学习, 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 创造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是语文教改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 而心理学理论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 本文试以心理学理论中的“注意”为例, 在分析“注意”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规律贯穿于教学设计之中, 并通过课堂教学有关实例论证它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学设计,注意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模式[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2] 高玉祥, 陈帼眉, 吴凤岗.心理学基本知识讲话[M].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1.

上一篇: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下一篇:大数据对新闻传播力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