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技术教学探究

2022-09-12

《高频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 也是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其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应用电路、繁杂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和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较多, 同时也具有复杂的实验测试和分析方法。随着不断涌现的新电路和新技术, 以及迅猛发展的通信技术, 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理论, 加强高频电子技术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学习,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几种常见的理论教学方法

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 可结合具体的情况, 在理论课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有:

(1) 对比法。由于该门课程比较深奥, 学生不容易理解, 记忆也不扎实。例如在对串联谐振回路与并联谐振回路进行讲解时, 从形式上分析, 两个电路的品质因数的求法仅仅是对调了一下分子和分母。在记忆的过程中, 学生很容易将公式混淆。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上, 可放在一起对比讲解两个公式, 还可以对比学习高频放大器的形式Y等效电路与低频放大器的h参数等效电路, 由此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基本概念, 并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电路。

(2) 衔接法。在两门课程中, 模拟信号是高频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研究重点。为了更好的承前启后, 在教学中, 可采用衔接法。例如:在电路分析时, 无论是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电路, 还是低频共射放大电路, 都需要对放大倍数进行分析, 小信号都是二者放大的对象, 并且也都有非常相似的电路结构。但前者对高频段比较适用, 只是选频网络为高频电路的集电极负载, 而纯阻性为低频电路集电极负载;在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时, 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采用Y参数模型或混合几模型, 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采用H参数模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首先应从学生熟悉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为立足点, 再对高频小信号调谐电路进行讲解, 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突出法。电路的非线性是高频电子技术的主要特点。例如, 非线性电路范畴包括了丙类功放电路、调制、解凋与混频电路等。而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就是非线性。在教学中, 应尽量突出这个方面的内容。由于非线性电路包括两种不同的电路, 既频谱的线性搬移过程和频谱的非线性变换电路, 为此, 应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在高频电子技术教学中, 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就是实验教学。为此,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调整实验教学的模式:首先, 应根据理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确定实验教学的内容, 进一步补充和筛选旧的实验内容;其次, 将一些设计性内容增加, 并将一些验证性实验减少。为了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适当安排四个到五个验证性的实验。而利用模块化的实验电路, 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 还可改进原有的电路, 或者对适合的电路进行自制,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共同讨论,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做Mc1496模拟乘法器混频实验中, 学生发现混频后, 虽然有正常的波形, 但却没有将波形输出。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 教会学生看电路图, 将可能出现的故障逐一排查, 最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通过检查发现陶瓷滤波器断裂了一个管脚裂。通过以上验证实验, 学生会逐渐排除故障, 发现问题, 并进一步认识高频电子技术的实验原理和电路元件的作用。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再由学生独立完成具体的实验测试题和设计题目。学生先提出简单的实验电路, 对实验步骤进行规划, 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电路元器件和仪器仪表, 通过在实验室内亲自操作实验, 再反复调试和设计, 修改结果, 以更好的完善电路功能。学生学习高频电子理论时, 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通过实验环节, 能更好的验证理论知识,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结束实验后, 再通过分组讨论法, 由学生对比讨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再由教师总结和概括学生的设计情况, 将优缺点指出, 最后给出改进措施。

三、多媒体技术与板书结合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有着抽象的概念和晦涩的原理, 学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只能利用板书描述和讲解电路原理图, 而对于电路的具体过程, 则不能动态的显示, 所以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而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能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 不能简单的罗列知识点, 而是力求生动形象。例如, 学生们在学习时, 不容易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过程这个知识点, 对于这个过程, 若是采用EWB这一电子仿真软件中的暂态分析, 则对起振过程就能细致观察, 其效果要远远大于板书的形式。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具有诸多的分析方法, 同时公式和基本概念繁多, 因此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 还是传统的板书, 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完成问题的推演和分析过程, 并由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方法。

四、结论

作为高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高频电子技术教学晦涩难懂。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进行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 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能使学生设计简单的电路, 认识和了解高频电路的原理,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维修和调试的能力。但鉴于一些高职学生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 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习效果也不太显著。本文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旨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提升高频电子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频电子技术,理论,实验,多媒体

参考文献

[1] 何一芥, 曾蓉.《高频电子技术》教学探究[J].科技展望, 2015, 25 (30) :125-128.

[2] 董峰.高职《高频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1 (22) :175.

[3] 张正中, 刘昊, 吴阳江等.在高等专科类院校开展《纳电子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 2017 (2) :179-180.

[4] 史春侠, 杲春芳.电子技术技能大赛知识模块体系的建构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6 (39) :159-161.

[5] 甘本鑫.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高频电子技术为例[J].现代交际, 2017 (1) :8-9.

上一篇:全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区的管理体制概述下一篇:输配电及用电工程标准化发展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