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改错常见错误类型

2022-11-04

第一篇:短文改错常见错误类型

高中英语短文改错常见改错类型总结

英语改错

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中的短文改错,不难看出,其错误形式基本上为:错词占6行左右;正确占一行;多词和缺词一般占3行左右。错误类型主要涉及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代词、介词、连词、主谓一致、固定结构等语法知识。其中,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是考查重点。

1. 谓语动词的错误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常见动词错误类型有 ①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错用;② and 前后动词时态不一致; ③主谓不一致; ④缺少动词,特别是be动词; ⑤第三人称单数形式错用; ⑥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错用。

They did not want me to do any work at home; they wantme to devote all my time to my studies.(did 改为do, 错误类型属于①)

As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we fed monkeys, visitingtemples and told stories. (visiting 改为 visited, 错误类型属于②)

There will an important game next month. (will后加be, 错误类型属于④)

One evening she told me that something happened whenher parents was out. ( was 改为were,错误类型属于③)

2. 名词的常见错误:单复数名词错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错用。

I’ll ge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subject 改为subjects)

Their word were a greatencouragement to me.(word 改为words)

Without enough knowledges, you can never teach well.(knowledges改为knowledge)

3. 连词错误:连词包括关系代词、副词,并列连词and/ or/but等。关于连词,一般考查从句关系 who/whom/whose/what/which/how/why/when/where/if/whether等。

I have a good friend who’s name is Liu Mei. (错用了who的所有格形式,改为whose)

I teach them, play with them, but watch them growingup. (此处应该是并列的关系而非转折,but改为 and)

Clever as she is, but she works very hard.(as意为“尽管”,不能再跟but连用,所以去掉but)

4. 冠词错误:误用a和an(根据单词的第一个音素来判定);误用a/an 和the(固定搭配,或泛指、特指;多冠词或少冠词)

We may be one family and live under a same roof. (a 改为the,the same 是固定搭配)

As everyone knows, it’s famous mountain with all kindsof pants. (mountain是可数名词需用冠词,所以其前加 a )

I hope you have pleasant journey.(journey是可数名词,故have后加a)

5. 形容词和副词错误:系动词后用形容词(be/am/is/are/was/were/become/go/感官性动词 smell /feel);词性的误用(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 I’m sure we’ll have a wonderfully time together. (time是名词所以要用形容词wonderful修饰)

My pronunciation was terribly.(was后用形容词,terribly改为terrible.)

6. 代词错误:代词的主格和宾格(I / me; he/him; she/ her; we/ us they/ them )错误;反身代词(myself/yourself/himself/herself/themselves/ourselves)使用错误;代词的单数和复数使用错误;代词指代错误;多代词或少代词。

Soon I began to enjoy talking to myself on paper as Iwas learning to express me in simple English. (me 改为 myself )

One day I wrote a little story and showed to myteacher. (to前加it)

If any one of us had any difficulty in our life andstudy, the other would help him out. (other后加s)

What’s more, you have to be friends with your pupilsand take good care of him. (him改为them)

7. 非谓语动词的常见错误:不定式、动名词作主语、宾语时;and 连接的不定式或动名词前后不一致(尤其距离较远时);介词后用动名词形式作宾语;某些动词后要求接动名词或不定式。

Soon I began to enjoy talk to myself on paper. (enjoy 后需接动名词,talk改为talking)

But his parents think go to college is more importantthan playing sports. (go作主语,应改为 going )

Children may not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 and theability to enjoy themselves. (介词后用动名词形式作宾语,read改为reading)

第 1 页 共 1 页

I particularly enjoyed driving through the countrysidewith you and saw the changing colors of the leaves on the trees. (and 连接的不定式或动名词前后不一致,故saw改为seeing)

8. 介词错误:词组中的介词误用;介词意思理解偏差;介词的多用或少用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among my family. (among 改为in ,in my family 为固定搭配)

I was so tired that I fell asleep at the moment myhead touched the pillow. (去掉 at, the moment 引导从句)

短文改错解题思路和检查原则

1.句中各部分的结构是否完整,特别是每个句子要有动词;2. 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3. 非谓语动词的用法;4. 名词的单、复数,格的使用是否正确;5. 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是否正确;6. 代词的格和性的使用是否有误;7. 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副词是否准确无误;8. 并列句中的并列连词、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属连词用的是否得当。

短文改错解题四原则

1. 改动以最少为原则;2. 虚词以添加或删除为原则;3. 实词以改变词形为原则 4. 以保持句子原意为原则。

短文改错解题步骤

1.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2. 整句分析,逐行推敲;3. 反复通读,复查验证。

解题注意要点和能力培养

1. 核对错项时,若的确有一时难以改出的地方,可以参考所改动项是否基本符合“1:1:8”的比例。即多一词1个,缺词1个,错词8个。

2. 核对改正的语法项目是否有重复。因为短文改错往往覆盖面广,一般不会出现重复考查某个语法点的现象。

3. 核对答题符号是否规范,位置是否准确,看看有无遗漏符号,忽略字母大小写和拼写等问题。

第 2 页 共 2 页

第二篇: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中考)

语基茶话会

(一):成语识别与运用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1.词义理解不准型

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

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

a.衷:内心。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褒义词。(不能形容市场)

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

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⑶各行其是: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⑷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⑸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⑹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⑺轩然大波:轩然,波涛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起的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⑻言简意赅: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⑼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⑽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3.使用范围不当型

对成语的使用范围或搭配对象不清楚而导致的滥用。 典型示例:“五一”小长假的北海公园,每天都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示例详解:“车水马龙”可以形容城市或者街道,而不能形容公园,这里属于使用范围不清而造成的误用。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⑵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1 ⑶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⑷功亏一篑: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⑸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股,大腿。

⑹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⑺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⑻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形容虚心请教。 ⑼今非昔比:现在不是从前所能比得上的。(一定是现在比过去好)

⑽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4.两用成语把握不全

有些成语具有两种以上的用法,有一些成语还具有截然相反的意义,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容易导致判断失误。

典型示例:

a.你就不要在这里班门弄斧啦! b.小弟班门弄斧,见笑了! 示例详解: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狂妄无知。

贬义|谦辞

本类型常见成语:

⑴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a.指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b.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⑵亡羊补牢:

a.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

b.也指出了问题才想办法补救,已经太晚了。

课堂精讲

例1:成语接龙

八面来风→风调雨顺→

例题分析: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成语的掌握更是如此。这一道成语考题看似简单,却新颖别致,不死板地考某一个成语,考查的就是平时的积累,体现的是过程与方法。 解题思路:

根据平时的成语积累填空,注意选择自己储备量较大的成语或简单易书写的成语。 参考答案:

示例:顺藤摸瓜一瓜熟蒂落一落花流水一水落石出。 例2:《胸无成竹的快乐》(节选)

/冯骥才

①友人见我伏案作画,便说凡事不能两全,你不如“弃文从画”算了。我问何故“弃文从画”而不“弃画从文”? ②友人说:看你――白纸铺案,信笔挥洒,水墨淋漓,浓淡相渍,变化万千,妙不可言;情趣多为偶然,意味也就无穷。绘画充满这样的偶然,作画时便充溢着快感,无怪乎画家大多高龄长寿,白首童颜,不知老之将至;而写作却是刻意为之,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常年笔耕,劳损形容,竭尽心血,早衰早病,往往掷笔之日也正是撒手人寰之....时了!

1.揣摩第②段中加点的“撒手人寰”一词,在不影响句子表达的前提下,请你试用另一个成语来替换它。 例题分析:

本题的特点是将成语知识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考查,让学生体会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解题思路:

既要求理解文段的意思,可将替换的成语放到具体语境中去检验,又要求理解句中成语的意义,并尽可能多掌握

2 一些同义成语。

参考答案:寿终正寝,呜呼哀哉,一命呜呼 例3:根据内容填空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 __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

这一题将成语的考查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从出题角度看,兼顾了知识点的覆盖,既考名著阅读,又让学生对成语的来源有所了解,明白典故性的成语需要探索成语的来源和出处,才能真正懂得它的含义。 解题思路:

许多典故性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和古代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可以运用联想记忆法,即利用典故来识记成语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赤壁之战 2.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等。 例4:选择符合题意的一组成语。

啄木鸟要想吃虫子,就应该飞到树上去,而它却飞到刚刚架好的电线杆上,其结果是永远吃不到虫子的,这正是( )

A.粗心大意 见异思迁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C.碌碌无为 痴心妄想 D.并行不悖 徒劳心力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境中成语的意义以及同义成语的辨识。 解题思路:

答这道题,首先要读通句子的意思,了解到啄木鸟吃不到虫子的关键在于方向错误,其次要准确理解选项中成语的意义和各项之间的区别,然后两相对照。很明显,只有“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这两个成语的比喻义均是行动方向同目的相反之意。 参考答案:B

例5: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扁鹊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D.由《木兰诗》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例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其出处的了解。 解题思路:

答题时,一要读懂各项提示语,包括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二要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字眼确定恰当的成语。如A项中的“三顾”“草庐”,C项中的“无问津者”,D项中的“扑朔”“迷离”“辨”等。 参考答案:

A.三顾茅庐 B.讳疾忌医 C.无人问津 D.扑朔迷离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3 例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因此,气象学家们总是忧心忡忡,深感内疚和不安。(形容心事重重、忧愁不安的样子) B.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一开一合的意思)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D.我们跟大家讨论××厂下岗职下如何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事迹。(形容性格坚强,做事果断) 例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 解题思路:

理解成语的意思,是正确使用成语的关键。这道题将成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再让学生来判断释义的正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又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D项中的“自强不息”正确释义应为:自觉地努力向上,永远不松劲。只有这样解释才能与“克服困难”并用,放到句子中也才讲得通。 参考答案:D 例7:单项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2003年举世瞩目的大事,更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B.舞蹈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舞剧《云南印象》,融民族风情和舞蹈艺术于一炉,令人叹为观止。 ....C.随着21世纪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医学界对艾滋病患者将再也不会像刚发现时那样爱莫能助了。 ....D.张建体格强壮,打起球来又十分卖力。这次篮球比赛中,小张身体力行地投进了好几个球。 ....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例题分析:

这两道考题的题型是最常见的,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中经常出现。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 解题思路:

此题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所考成语是我们平时常用而又容易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这提示我们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在冷僻的成语上。 参考答案:1.D 2.C

学以致用 1.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又异曲同工之妙。 2.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是个公正的人,他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厚此薄彼。 B.做数学题马虎不得,一定要认真审题,精打细算。

C.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对班级的事情漠不关心,因此大家都不同意选他当三好学生。 D.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却是春秋时代一位难得的良将。

3.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尔电器已经远销欧美,用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可谓源远流长。

4 B.这场飓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城市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上万灾民流离失所。 C.虽然是已经听过多遍的故事,但是只要是他讲的,我们就总能听得津津有味。

D.对于小说家来讲故事情节的整体设计必不可少,而细节上的精雕细刻也是很必要的。 4.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而不能总是居高临下,发号施令。 B.我困惑了好久,却因为他的一句点拨而茅塞顿开。

C.陈老师深入研究先锋诗歌多年,掌握着许多第一手资料,又有多年的创作经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家。 D.雁荡山巧夺天工,真可谓是天下奇景!

5.下列句子中加重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眼前的场面,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B.如果想要成为受欢迎的人就要学会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 C.相近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是却如一支乡间小唱一般充满诗情画意。 D.虽然迷雾重重,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入调查,查个水落石出。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乒坛小将邱贻可在47届世乒赛上一鸣惊人,以4:2淘汰了男子单打头号种子选手波尔。 ....B.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C.阿尔及利亚发生了强烈地震,顷刻间天翻地覆,不少高大建筑纷纷倒塌,人员伤亡严重。 ....D.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题22.对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脱胎换骨:此处的意思是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超凡脱俗:此处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象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谜语:此处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题2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题2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题2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B.因为临时有事,我未能去黄浦码头为他们送行,第一次也是恨一的一次对朋友失约,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C.“神来”、“顿悟”,不是自然的水到渠成,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瓜熟蒂落。 ....D.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题2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我们开始看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都开始退步。 ....

5 B.金穗高粱成熟期参差不齐,多次分别收获,很不方便。 ....C.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D.有些人对经济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司空见惯,养成了一种麻木不仁的恶习。 ....参考答案:

21.A 22.B 23.D(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在这里不合适;B.“评头论足”应改为“越俎代庖”;C.“良莠不齐”改为“参差不齐”) 24.D(A“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舍本逐末”应为“本末倒置”,C.“生机勃勃”指物,应改为“生气勃勃”) 25.A(B“耿耿于怀”应改为“悔恨不已”,C.“瓜熟蒂落”改为“柳暗花明”,D.“见异思迁”应改为“左右不定”)

26、D(A“长此以往”不能用于追述过去的事情,B.“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C.“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不能形容人的关系)

课后作业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B.禅城区设置路边停车场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和老王单枪匹马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一方困难百方支援,被洪水冲得囊空如洗的灾区又重建了家园。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啊,这篇文章原来还有这么深刻的内涵。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病入膏肓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B.老师诲人不倦的嘱托,一直鞭策着我不停地前进。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D.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BCDCC

6

第三篇:BEC商务英语改错常见错误总结

原文地址:http:///bec/192.html

【基本方法】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会遇到不知道是否该删除某个词语的情况,这时应该从全文内容出发,判断其是否多余,通常情况下,都是名词或代词为多,出题者通过增加多余的名词或代词来对考生进行干扰,从而达到测试的目的。先通读全文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先找出一些明显的错误,这也遵循了我们常说的先易后难的解题规律。

以句子为单位,逐个进行分析

在四六级中,经常是几行才设置一道题目,而BEC则不同,每一行都设置一道题目,因此,一个句子通常都会被拆分成时上下两行。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应该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错误所在,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行对句子进行分析。

分析句子成分,找出错误所在

判断一个句子正确与否,通过需要对句子进行语法成分的分析,以判断是缺少语法成分,还是出现多余的语法成分。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要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所以我们分析句子的时候也是从主谓宾入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具备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考生应该在平时练习时加强对句子成分的分析。

遵循先易后难,充分利用时间

就考试时间而言,BEC的考试时间要比四六级考试时间长。但是,由于BEC的难度较大,很大一部分考生仍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因此,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仍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做多的分。考生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也要养成这个习惯,这样就可以避免在考试的时候死扣住一道难题不放,而失去了那些容易的该得分的题目。

【常见错误】

将泛指内容特指化

这主要是指在名词前加上了多余的定冠词,造成泛指的内容被特指。因为在BEC考试中不存在漏词的情况,因此在名词前缺少冠词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当考生遇到复数名词前的定冠词时,可以考虑其是否多余。

例如: The final decision was reached after day-long session of the tests, interviews and exercises. (tests, interviews and exercises均为泛指的内容,而不是某种特有的,专门的tests, interviews and exercises , 所以在这个句子中,the是多余的。)

时态不正确

对于时态方面的考查,最常见的就是在时间,条件,让步状语从句后用带will的将来时态。我们知道,这些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来代替一般将来时。所以,句中的 will往往是多余的。(当然,有时候will表示意愿,用在if条件句中,表示"如果你愿意......"这个要区别对待)

例如: ..., a password allows them to access the system wherever they will happen to be that day. (这是一个让步状语从句,从句要求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一般将来时,所以句中的 will是多余的,应该去掉。)

对立性词语在句子中同时出现

在中文里,我们可以把"虽然""但是"放在一起,也可以将"因为""所以"放在一起,而在英语中,我们用了although/though就不可以用but (但是可以用yet),用了because/since/as就不可以用so。另外。在句子中一般不可以同时出现以下的词语: how与well , only与hardly ,serve与for ,reach与at/in ,rise与up ,most与best , must与have to ,another与other(s) ,marry与 with ,repeat与again (但可以与again and again连用),return 与 back等等。

例如: How do you get on well with the staff. (这句话中,well实际上回答了how, 所以well是多余的。又如serve for our customs 中for也是多余的,因为serve是及物动词,本身已经含有for的意思,再用for就造成了意思上的重复。)

词性的误用

由于词性的误用而造成的单词多余在BEC短文改错中也是经常可以碰到的。特别是对动词的考查,如及物和不及物的混用等等。

例如:Their backgrounds are vary from arts to sciences (vary是动词,因此,are是多余的。又如:But Garrard is going to be relax. 一句,relax是动词,be是多余的。 又如:Rather than waste of time in traffic jams.中的of 是多余的,因为waste是及物动词;又如:...,where executives fly them in and out the same day. 中them是多余的,因为fly是不及物动词。)

又如:In addition to have formal lessons, participan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in social situations with trainers and fellow students. (In addition to中to是介词,后面要接上名词或动名词,不可以接上动词原形。所以应该去掉have )

宾语从句中that与what或that 与if / whether的同时出现 在宾语从句中,我们不可以用两个连词来连接同一个句子。出题者往往会在宾语从句中同时使用that和what或that和if / whether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好基本的语法知识。

例如:It really doesn’t matter that what we pay for an investment. (在这句话中就同时用了两个连词。我们知道,pay是一个及物动词,要求接上宾语,what在这里充当pay的宾语,而that仅仅是起到连接的作用,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 that是多余的。)

第四篇: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

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

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应改为“闭门造车”)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A 鼎足之势 三人成虎 不为己甚

侧目而视 叹为观止 金瓯无缺

坐地分赃 差强人意 一团和气

下里巴人 筚路蓝缕 讳莫如深

间不容发 心有余悸 不赞一词

罪不容诛 面目全非 独具慧眼

空穴来风 明日黄花 不足为训

非池中物 门可罗雀 屡试不爽

夸父逐日 眼高手低 进退维谷

莘莘学子 如履薄冰 解铃系铃

不速之客 罚不当罪 五风十雨

B 胸无城府 鬼斧神工 漠不关心

胸无点墨 巧夺天工 漫不经心

骇人听闻 曾几何时 刮目相看

耸人听闻 长此以往 另眼相看

不以为然 休戚相关 耳闻目睹 : 目无全牛 细大不捐 别无长物 万人空巷 投桃报李 如坐春风 文不加点 因人成事 感同身受 大命将泛 在劫难逃 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 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相提并论 杯弓蛇影 安土重迁 大方之家 不可理喻 投鼠忌器 痛心疾首 付之一笑 逢人说项 煮豆燃萁 久假不归 登堂入室 良莠不齐 参差不齐 厝火积薪 曲突徙薪 不胜其烦

「备注」 不以为意 息息相关 耳濡目染 同日而语 不厌其烦

含糊其词 一挥而就 人心向背 设身处地

闪烁其词 一蹴而就 人心所向 身临其境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3、本刊将洗心革面,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5、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 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外,还能抽空写字作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7、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8、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9、小李在这次月考中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10、这座破旧的博物馆如今修葺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对策二: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备注」: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慷慨解囊”用于帮助别人。

着手成春 戛然而止 面面相觑 生灵涂炭 大快人心

耿耿于怀 相濡以沫 甘之如饴 安之若素 亭亭玉立

秀色可餐 秀外慧中 各有千秋 青梅竹马 相敬如宾

折冲樽俎 天作之合 不绝如缕 脍炙人口 行将就木

破镜重圆 年华 纵横捭阖 党同伐异 金迷纸醉

(三)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彩、语体色彩和谦敬色彩。从感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和有些词语一样是有感彩的,使用成语时,须要使成语的感 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2)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3)启动园丁康居工程的消息一经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他们办了实事。(弹冠相庆: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

(4)只要台湾当局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

(5)在这个工厂里,他是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始作俑者:第一个做某件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6)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8)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9)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好的风尚。)

(10)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形容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将捣乱。)

(1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一大流派。(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

(13)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14)他是全队的核心,只凭颐指气使就能打出一次次漂亮的防守反击来

(15)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 √ )

对策三:注意感彩,辨明褒贬

「备注」:

克勤克俭 处心积虑 虎视耽耽 趋之若骛 胡朋引伴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玩火 心劳日拙 半斤八两 物以类聚 满城风雨 狗尾续貂 养尊处优 尸位素餐

寿终正寝 瓦釜雷鸣 暴虎冯河 奇文共赏 连篇累牍

舞文弄墨 天花乱坠 大放厥词 颐指气使 煞有介事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拾人牙慧 官样文章 振振有辞

彪炳千秋 彪炳史册 流风余韵 有口皆碑 胸无城府

为虎傅翼 醍醐灌顶 胶柱鼓瑟 耳提面命 城下之盟

不稂不莠 师心自用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对策四:据词辨义,区分谦敬

「备注」:聊尽绵薄 不情之请 蓬筚生辉 敬谢不敏

忝为人师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敝帚自珍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这个厂的领导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常常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6、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可一拿到大地方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7、提起,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的浮现在这位老人的眼前。

8、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9、他常常在行家面前卖弄,结果被人贻笑大方。

1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生灵涂炭。

11、他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12、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发光。

13、把生病的老人送上医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万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14、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15、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6、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17、同志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

18、、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19、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五: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备注」: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贻笑大方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扪心自问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而遇的邂逅

老朋友在异地萍水相逢 见仁见智的达成一致意见 许多莘莘学子

早已预料的无妄之灾 找到了明显的蛛丝马迹 群众民怨沸腾

浑身遍体鳞伤 寒舍蓬筚生辉 值得可歌可泣

正方兴未艾 各自分道扬镳

(五)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2、成都五牛俱乐部

一、

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3、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必须坚决地打翻在地,并踩上一只脚。

4、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5、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6、美伊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湾局势不会就此一劳永逸。

7、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8、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9、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10、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会有口皆碑。

对策六:注意习惯用法

(六)两栖词语,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一一斟酌。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备注」:咄咄逼人 秀色可餐 气冲斗牛 数典忘祖

想入非非 高山流水 按图索骥 绵里藏针

特别提醒:有些词语一时难以判断其使用正误,此时不妨找一些词语替换一下,再作比较,肯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熟语使用的正误。

1、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

2、当面锣对面鼓,城北派出所无辜抓走了海关缉私警察。(大水冲了龙王庙)

3、不法商人把过期的食品重新标上日期拿出来销售,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坑害顾客的行径令人发指。(换汤不换药)

4、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破釜沉舟)

5、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浮光掠影)

6、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鱼目混珠)

7、随着调查的深入,非洲某国前总统食用人肉这一耸人听闻的事实得到了揭露。(骇人听闻)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的称号。

B、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他写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得了一个奖,便一发不可收拾。(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含贬义)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地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有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B、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思想。

D、市长一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们几位老师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成语辨误的九个注意点

一、注意整体意义

成语是形式和内容都非常固定的现成语,有其整体意义。要根据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不要将组成成语的每个语素简单相加,而要透过字面从整体上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不要想当然地按现代汉语意义去理解。如:

1.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2.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上面各例,都是没有注意到成语的整体意义而造成误用。例1中的“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从语法上来说,也不能作定语修饰“花蕾”,应改为“含苞待放”。例2中 “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 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该句中误作“休息”用,属望文生义。

二、注意形似神异 一些成语,从表面上看起来,它的构成语素十分相近,但意义却相差很大,如“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等等。另一类是构成成语的语素比较相近,成语的意义也很接近,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指日可待”和“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和“刮目相看”,“一笔抹杀”和“一笔勾销”等。这两类成语极易混淆,应多多比较,清楚地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

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例中“情不自禁”指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易与“不由自主”混淆,“情不自禁”重在控制感情上,而“不由自主”重在控制动作上。

三、注意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感情色彩强烈,褒贬分明,是非明了,好恶明晰。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成语的感情色彩,才能辨别正误,恰当运用。如:

1.在今年的 “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2.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上例1中的“凤毛麟角”意为“珍贵而稀有的事物”,不能形容“几个不自觉者”, 感情色彩不当。例2中的 “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属贬义词,用在此处褒贬失当或称为感情色彩不合。

四、注意适用对象

每个成语都有比较确定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适用范围,弄错了搭配对象,就会造成因成语和对象之间的错位而误用。如:

1.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2.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3.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上例1中的“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在拿钱来资助别人,而句中指食客为自己花钱大方,使用对象错误;例2中的的“水乳交融”的意思是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而句中指的是“画面的各部分”,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浑然一体”。例3中“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痛快,常用来形容书法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本句中用来补充说明“手机作用的发挥”属使用对象错误,可改为“淋漓尽致”。

五、注意语法逻辑

有些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其与整个句子前后的语法关系,从成分是否搭配,语序是否正确、表意是否明确、逻辑是否合理、表述是否精炼等方面来辨别成语的正误。如:

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上例中的“无可置疑”指事实明显或道理充足,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形容确凿,不容怀疑,该句中本是想强调在古代,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怀疑,可原句在“无可置疑”前加了“不应”,意思就表达反了。

六、注意语境要求

成语的运用与语境密切相关,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注意语境要求就是从成语前后的语句来辨别它们内在的关联、照应、衔接、过渡等是否有问题。如: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上面例中的“间不容发”一是指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二是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应是指时间紧迫,不能拖延,应改为“刻不容缓”。

七、注意“一语二用”现象

一般情况下,人们不能改变成语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特定语境中可以改变其常规用法而产生一种临时的意义,这种“一语二用”现象,在辨误时应予以关注。如:

1.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2.最近微软的比尔盖茨先生访问中国并推出“维纳斯”计划,这在我国信息产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上例1“想入非非”本指胡思乱想,虽贬义词,而在这里表示想象进入到一个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它已不再是贬义词,而是临时转变为了褒义词,表明埃及人想象奇特。例2的“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和风潮,多含贬义,而在这里却是个中性词,表明“维纳斯”计划对中国信息产业界影响很大。

八、注意习惯用法

有些成语不但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而且也有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如果临时变更用法,常常使人不能明白。如:

搞好群众关系对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可是有人等闲视之……

上例中“等闲视之”前面往往要加上“不可”、“不能”、“岂能”等否定词语,故这里不符使用习惯。

九、注意回归本义

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2.还有十分钟就要上车了,你只粗枝大叶地告诉我就行了。

上例1中“灯红酒绿”用在“饭店”之后,本义便“复活”了,不再有贬义。故使用正确。例2中的“粗枝大叶”比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它的本义是简略概括。这里正是使用了它的本义,故正确。

第五篇:逻辑错误的类型及反驳

常见的辩论逻辑错误和破解方法

整理:夏惟桐

一、自相矛盾

逻辑、思想、言论中的自我否定现象,常见于一支队伍对立论没有统一,或者部分队员对立论没有吃透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好理解,不需举例。

破解方法:(以下所有破解套话都只是举例提供思路,并不推荐使用。套话必需自己想!)

1、对方X辩说....对方Y辩说....请对方辩友先统一一下观点再来和我们辩论吧

2、(指出错误后)对方的论述是不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二、偷换概念/偷换前提

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他有以下几种情况: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3,抓住概念之间的某种联系和表明相似之点,抹煞不同概念之间的根本区别。4,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5,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偷换论题和偷换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偷换论题常常表现为偷换论题中的某些重要概念。

举例:“生之恩不如养之恩”,“生”应该解释为“生育”,却被解释为了“生命”。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不要玩概念游戏....

2、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可惜的一个前提错了....

3、按照对方的定义....这符合在座各位的生活感受吗?

4、今天的我们也很欣赏对方的四位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玩味能力,但是玩味的前提,是对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界定啊!

5、(归谬法,详见第四页)

三、避实就虚、栽赃、偷换辩题

偷换论题是违反同一律对判断运用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而最常见的“栽赃”有两种:1.故意回避对方的问题;2.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加以振振有词的“批驳”,然后宣布自己得胜。

破解方法:

1、(不断追问)一问对方辩友....二问对方辩友....三问对方辩友.....(4次若不回答停止追问)

2、当我问对方辩友XXXX,对方避而不答;当我问对方辩友YYYY,对方顾左右而言他

3、请问我方一二三四辩什么时候说过XXXX,难道是我方五辩说的?

4、对方辩友不要急,我觉得我们该把刚才的问题说清楚再讨论其他的

5、对方辩友栽赃不要太勤快..../对方辩友别忙着给我方扣帽子.......

6、这个问题,我方不知论证多少遍,倒是对方辨友还没......

7、请对方不要对我方的问题视而不见.../.对方辩友没有办法解决我的问题,所以选择了回避.....

8、今天的辩题是.....,而对方辩友论证的是....对方是不是犯了离题的错误呢?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由于任何实例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个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举例:我方三辩这种人买了东西就从来不要发票,可见消费者自我意识不高啊!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是不是犯了以偏概全/以管窥豹/一叶障目/断章取义的错误呢?

2、如果对方今天举一个自己XXX的例子就说明自己观点的话,那我也举一个自己YYY的例子是不是也论证了我方观点了呢?

3、对方辩友说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

五、不当类比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举例:每个家庭都是需要有一个家长的,所以国际社会也需要美国来维持秩序。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今天辩题讨论的XXX和您方所举得YYY,好像不是一个性质吧?

2、对方辩友明显是犯了类比不当的错误....

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取舍标准, 以混淆是非,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举例:同样面对他国分裂倾向,美国说南斯拉夫分裂是“民族自决和自由的结果,是正义的”,却说格鲁吉亚的分裂问题是“不可容忍的领土和主权问题,是非正义的”。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今天其实是在执行双重标准.....

2、对方今天的逻辑我明白,就是一切好的都是您的,一切不好的都是我方的....

八、虚假论据

这种逻辑错误是指故意违反“论据必须已知为真”的规则, 用编造的所谓“权威理论”或无中生有的例子作为论据, 用来论证错误的论题。言论中大量虚假论据,有的可能是因为当事人缺乏常识而搞错了,常识性错误。但是有不少言论中有故意作假、捏造论据的现象。

举例:捏造的事实、数据和名人名言。 破解方法:用真实证据指出其谬误。

九、包辩题

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含式论证。 举例:为什么说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真是包天包地包辩题....

2、对方辩友今天的吸星大法真是厉害,竟然把我方的....也吸进了您方的定义....

十、循环论证

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举例:“成大事者”的定义:不拘小节的人,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破解方法:

1、对方辩友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2、对方辩友不经论证就推出结论,因为你是对的所以你是对的,这样是不是太霸道了呢?

3、(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追问)请问你能论证一下吗?

辩论场上战场推进用的套话

1、对方辩友XX问题解决不了,让我们来看看YY问题..../无独有偶....(举例)

2、对方辩友这招移形换影使得真是漂亮,但严密的逻辑论证必须以清晰地概念界定为前提

3、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起源于对方一边开展论题时犯下的几个关键错误.....

4、我退一步说 我再退一步 我都退了好几步了 都难以论证你方观点 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呢

5、对方终于退了一步,承认...下面由我方进一步证明..../对方不知道X没有关系,我来告诉你

6、…….例子比比皆是/……难道不是.....的最佳例证吗/.....的例子 横跨古今 不胜枚举 对方辩友我伸出左手跟您要数据,伸出右手跟您要例子,您给不了我数据,您的例子又被我方纠正,让我两手空空,拿什么相信你方观点呢

三段论的错误及破解

三段论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概念;并且要求在两个前提中,中项必须被周延一次。中项,是指前提中重复的那个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所以,三段论的错误主要分为四种:伪三段论;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周延中项错误。 举例加反驳: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A类:①我的邻居是中国人②我的邻居不勤劳③中国人不勤劳。(这里的2个“中国人”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中国人”表示的是“某个中国人”,不是集合概念;后者“中国人”表示的是“中国人群体”,属于集合概念。故这里面出现了4组概念,三段论不成立。) B类:①一粒米掉在地上是没有声音的。②一袋米是许多粒米的集合③所以一袋米掉在地上是没有声音的。(大前提错误,一粒米掉在地上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声音细微)

C类:①他是个男人②男人都是无耻的③他是无耻的。(小前提错误,“男人都是无耻的”并未经过论证,不能成立)

D类:①卖国贼是说谎的②你是说谎的③所以你就是卖国贼。(周延中项错误,在这个诡辩中,“说谎的”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应该被周延的中项(大小前提的共同项),然而实际被周延的却是“卖国贼”。“卖国贼”和“你”都不能涵盖说谎的的全部外延。) 三段论中其他要注意的错误:

1、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此三段论得不出任何结论。

2、一个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③甲不轻松。(成立)

3、两个特称前提不能退出结论:①有的同学是运动员②有的同学是影星。此三段论得不出结论(有的人说结论是③有的同学是运动员而有的同学是影星,这是循环论证,而非三段论)。

4、一个前提特称,则结论特称:①所有学生都是青年②有的影星是学生③有的影星是青年。

5、中项在前提至少被周延一次(重要):如果在一个判断中断定了全部的外延,则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在三段论中,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一次都没有被做出全称肯定判断,则称为没有被周延,那么大小前提就不能产生必然联系,就无法推出任何结论。

例1:①运动员需要锻炼身体②我不是运动员③我不需要锻炼身体。(在大前提中,“运动员”只是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中项“运动员”没有被周延,推理无效。) 例2-1: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塑料是可塑的③塑料是金属。(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金属和塑料都是“可塑的”的一部分,无法断定金属和塑料有无关系,所以无法推理出结论。) 例2-2: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铁是金属③铁是可塑的。(推理有效,在这里,“金属”在大前提中被做出了全称肯定的判断,因此被周延了,所以可以退出结论。)

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这个现象在新生中极其普遍,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外因”的错误理解上,许多新生辩手用错了还觉得自己很有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毕业应该以待遇为先”的辩题,来证明有钱的重要性。然而在马哲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概念,只能用来指代类似资本主义经济或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宏观概念,绝对不能用在微观和个人层面。

2、物质决定意识: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生应该坚持现实”或者“地震孤儿物质援助更重要”之类的辩题。然而,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物质比意识更重要。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决定了我的出生,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比他更重要。所以,A决定B不等于A更重要。同样的,A是B的基础也不等于A更重要。念小学是念大学的基础,难道就说明念小学比念大学更重要吗?通过物质决定意识,其实很难推出辩题的结论。

3、内外因理论:这个是新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新生往往将“内因”和“主观能动性”相混淆。“内因”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石头的内因决定了里面蹦不出猴子,比如苹果籽的内因决定了它种下去长出来的不会是桃子。所以人的内因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比如基因等)和社会属性(比如其社会关系),所以“人的意志和精神”绝对不能用“人的内因”来概括,而只能用“主观能动性”来概括。

4、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然而,用这条理论来解释当今经济现象,如石油、粮食、经济危机是明显不合适的,因为这个理论适用前提是“商品—货币—商品”模型,而在金融期货中,这一模型并不成立。

比直接指出更有效的反驳法:归谬法

归谬法是指先假设对方逻辑是正确的,然后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在辩论里面,归谬法是最有现场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这需要辩手充足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反应。但与上面的反驳方法不同,归谬法必须针对具体辩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没有通用规律,下面举3个例子,都采用了归谬法。 辩题:“真理越辩越明/不明”(针对狡辩是不是辩,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把狡辩都叫辩,那么请问,海马难道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痘吗? 反方:对方说狡辩不算是辩,但是请问对方辩友,复制羊不是羊吗?试管婴儿不是婴儿吗? 辩题: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针对饭碗问题,正方回答采用了归谬法) 反方:大学生兼职会抢掉全职员工的饭碗。

正方:如果按照对方这个逻辑推断下去,那么我们大学四年毕业后最好不要找工作,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任何人的饭碗,这成立吗?

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针对“万”是不是“全”,双方均采用了归谬法)

正方:对方辩友说“万”是指“全”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有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万是一切吗?

反方:今天对方说,今天“万”不叫作“全”。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

上一篇:党委党建工作落实情况下一篇:对外汉语汉字课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