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研究

2023-01-30

1 引言

在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 消除贫困, 共同富裕是当前的发展主题。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较多, 且区域间的发展呈现不平衡趋势, 在治理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依据相关数据显示, 将人均收入2300作为贫困标准, 在2017年中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户为4360万人, 相比2016年减少了1250万人, 但是区域性贫困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2 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机制

2.1 民主激励机制的内涵

民主激励机制的理解需要从多重维度角度出发, 强化民主的参与 (包括直接、间接参与) 。激励机制指的是通过个体的需求, 确保个体能够实现组织目标, 进而激发自身的个体行为。民主指的是凸显人民的主权, 实现人民的意志, 促使人民能够自行创建、实现各项制度, 借助国家的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因此,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其民主激励机制指的是,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创建最佳的条件, 以此满足精准扶贫的各项要求, 激发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2.2 民主激励机制的构成

民主激励机制指的是, 通过应用其他的广泛激励制度, 深入人民群众的个人需求, 以此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应用激励机制, 能够从全面、阶段、个体实现民主价值。总而言之, 民主激励是站在精准扶贫的角度上开展, 具备较大的场地性特征。通过合理应用民主激励机制, 能够提升公民的参与度, 以此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激励效果的提升, 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工作效率。

3 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

精准扶贫中的民主激励机制, 主要是以效率为主, 结合民主嵌入, 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中的各方拉入到民主激励机制中, 以此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效率,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结合实际情况, 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主要如下。

3.1 扩展公众的参与度

民主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 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基础是要公民有序参与各项工作。在公众参与中扩大参与力度, 就是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扩展民主激励机制的范围, 确保在公众能够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精准扶贫工作主要是针对人民群众、干部、贫困户等开展帮扶工作, 扩展帮扶资金来源, 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 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首先, 在进行帮扶定位的过程中, 需要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 改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状, 提升群众的参与度。通过成立专门的宣传小组, 能够实现各项政策的有效宣传。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只有实现贫困户的精准定位, 才能够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确保脱贫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 在进行帮扶人、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中, 应该本着双向开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 不断优化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组合, 以此实现帮扶人与贫困户之间的高效结合。最后, 在进行帮扶措施的制定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 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群众脱贫的积极性, 提升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全过程制定参与措施, 以此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稳定开展。

3.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政府的推动下, 走入农村的力量与资源在不断增加。但是,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汇聚各类资源, 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实现各项资源的高效融合。例如, 村委会不仅是农民群众的关键组织, 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参与部门, 村委会必须要掌握村内的信息, 明确村内的发展优势, 为后期的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

3.3 加大民主效率嵌入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通过嵌入民主机制, 能够强化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实现各方的相互协调。只有在实质性的参与中, 才能够提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效率。因此, 必须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嵌入民主机制, 全面提升农村的扶贫效率。简单而言, 民主机制的嵌入是提升民主扶贫效率的关键点。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得知,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嵌入民主机制, 能够全面扩展公民的参与度, 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 通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嵌入民主机制, 能够实现各方的相互协调、相互帮助, 以此确保农村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中, 精准扶贫属于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通过在精准扶贫政策内融入激励机制, 能够增加各方的工作激情与开展贫困工作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精准扶贫中的民主激励机制, 同时阐述了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 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精准扶贫,民主激励,机制构成,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 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J].中国科技产业, 2016 (3) .

[2] 朱培, 张斌.精准扶贫中民主激励探析[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5) .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下一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