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及治理路径研究

2022-09-11

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中提到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邓小海、陈秋华等学者指出,旅游精准帮扶是在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旅游扶贫目标对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贫困地区及人口的实际特点及需求,确定有针对性的旅游帮扶内容,明确帮扶主体以及制定帮扶措施。

新疆南疆地区因地理、历史、居民结构等多方因素,具有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的特征,南疆地区及当地居民以参与旅游业的方式实现脱贫的阻碍较多。因此,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的精准帮扶应在深入分析南疆各地州旅游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特征的基础上,精准的识别出可通过旅游业加以帮扶的内容,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制定符合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帮扶措施,以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

一、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内容

传统的帮扶多为粗放式,帮扶内容为整个贫困地区,不仅未能实现扶贫效果还造成了资本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国家对新疆的贫困问题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项目投资援疆的工作措施,期望能够带动全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帮助南疆连片特困区域的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但是,我们看到,实施项目投资的援疆方式面临着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项目投资援疆的后劲明显存在不足。

旅游扶贫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项目扶贫的不足,可以其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自然景观的雄伟磅礴、生态资源的丰富独特以及民族特色文化的多元性,为南疆的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疆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相对集聚的民族特色文化,搭上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快车,将更进一步推进南疆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内容是多元、多层次的,以旅游扶贫精准识别出的问题为基础,根据帮扶需求的多层次差异构建帮扶体系,将帮扶内容细分,不仅强调“扶业”、“扶环境”,更要强调“扶人”。

因此,本研究在综合考察南疆各地州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四位一体”的旅游精准扶贫帮扶体系。帮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对贫困地区层面的帮扶,通过对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客源市场挖掘等内容的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二是对社区层面的帮扶,通过对社区文化、卫生、产业培育及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等内容的帮扶,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增强社区与旅游产业的互动。三是对旅游景区层面的帮扶,通过对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设施建设、旅游相关企业发展、文化资源保护等内容的帮扶,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四是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的帮扶,通过激发贫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意愿以及培训其参与能力等内容的帮扶,确保贫困人口从旅游精准扶贫中获益。

二、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存在的障碍

(一)地区层面的障碍

1、交通设施不完善,道路限速现象严重。

南疆地区地域广阔但是到该地区的航空航线少、班次少,一些地区还没有修通铁路,目前大部分仍依靠公路运输。景区附近多为低等级公路,且养护未能到位;乡村旅游道路凹凸不平,标识标牌不规范,公路旁路灯、导示系统数量太少,旅游安全存在隐患。而且,道路限速问题十分突出,原来可以跑八十迈的道路,限速到四十迈,两个小时走完的路程,现在需要花上一倍的时间,使得原本景点分散,旅途时间过长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过程中的体验。

2、政府投入资金不足,投融资主体单一。

当前南疆地区整体的经济建设及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能同游客的需要相匹配。从目前来看,南疆地区旅游扶贫依然是各地州政府主导投资,但相关旅游投融资政策不完善,旅游融资渠道狭窄,旅游扶贫难以获得持续、充足的资金保障,没有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的良性格局。

3、远离客源市场,旅游宣传不足。

南疆处于我国西北边陲区域,距主要客源地如“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较远,从这些地区到南疆的路程较远,旅途花费时间较长,旅游交通费用较高;便捷的国际通道的缺失,使大量境外游客望而却步。另外关于南疆旅游宣传片,大多为沙漠、骆驼、瓜果、载歌载舞的各族同胞及人潮拥挤的巴扎市场。这样的宣传片,让很多游客产生南疆就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的刻板印象,不仅未能突出优势旅游资源,也未能将南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当地居民富足生活状态展示出来,降低了游客的期望值。

(二)贫困人口层面的障碍

1、南疆贫困人口双语水平低。

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普通话水平低、与外地游客交流不畅等因素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语言的不通使其较难融入现代社会,在新思想与理念的接受方面存在障碍,严重影响了旅游扶贫的效果。

2、南疆贫困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南疆地区信息闭塞,贫困居民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改变当前状况,增加收入的能力较低。虽然劳动力数量多,但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进而导致在行为上不积极努力地脱贫致富。

3、旅游人才短缺,贫困人口参与程度较低。

南疆地区的贫困人员普遍缺乏技能、缺少生产资料、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服务意识不强、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大多数贫困户都是没有资金、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本身是很难参与到旅游经营中,因此旅游企业雇佣当地贫困户人员的意愿也比较消极。导致出现目前带动贫困户就业的旅游企业(农牧家乐、景区景点、旅游演艺等)经营管理人员数量、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等问题。

三、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治理路径

(一)改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条件

1、党政主导科学规划,深化体制改革

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把乡村旅游扶贫同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现代农业发展等工作相结合,进行科学规划、资源和资金整合,建立联合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帮扶机制。其次,对乡村旅游体系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规范安全的乡村旅游食、住、购等环节的相关标准,并积极推进各项标准的有效实施。再次,依据旅游扶贫的工作情况设立奖惩机制,对地州市县旅游局及领导对旅游扶贫工作的合理规划、资金引入、项目建设、督促检查进行考核,对于绩效优异、工作先进的责任人,表彰通告各地党委,而对于落实不力、拖沓推责而造成旅游扶贫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2、树立南疆旅游资源开发新观念,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要树立起全新的旅游资源观,要充分认识到旅游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条件,但在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或资源同质性较强的地区,能反映地域特色的资源脱离型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南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旅游资源以及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可吸引国内游客,大量国际游客也对其具有较大兴趣。今后,民族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民族文化体验等产品的开发、创新应成为南疆地区旅游业的核心,使游览者从视觉、触觉、味觉上感受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3、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实现投资多元化

当前,旅游扶贫投融资主体单一,主要为政府唱独角戏,缺乏多元化的投资。因此,南疆地区要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为吸收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首先,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团队策划、打造一批旅游项目,以政府为牵头成立旅游投资项目库,同时以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回报吸引旅游企业,激活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投资建设。其次,创造良好的投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对资源优势强、市场潜力大但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给予信贷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最后,以资源转资本、资本转证券的融资方式,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利用PPP模式、旅游扶贫小额信贷、农业众筹、项目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项目投资。

4、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南疆地区现有的交通系统中已包含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但由于土地面积广阔,与全国相比交通网密度仍处于落后状态,大大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首先要加大交通及通讯网络的现代化建设,建设级别较高的旅游公路,并扩大通讯设施的覆盖率,以缩短南疆地区内及同客源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其次,实现南疆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主要景区景点的星级酒店、餐厅、休闲服务设施等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旅游环境。最后,对于道路限速、隔离带设置较多等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予以破除,减少游客在道路上的时间,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二)建设和发展贫困社区

1、以旧城改造为契机,推动社区建设帮扶

要立足社区本身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进行顶层设计,从空间和时间维度上谋划好旅游产业在一个完整地理单元内脱贫攻坚中的发展路径与措施。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和加强与交通、公安、价格、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城规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克服部门壁垒,切实能够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借鉴喀什噶尔古城成功改造的经验,采取“注重风貌,修旧如旧,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对民居进行保护性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还保留了南疆地区特色的建筑及居住文化。

2、完善社区基础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加大投入力度,优先解决社区内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公共设施建设问题,为社区居民及游客提供生活便利性,保证社区环境的清洁、安全。首先,根据标准进行旅游厕所改造、提升,改善当地居民以及特殊人群如厕尴尬的局面。其次,社区管委会、各街办、执法、环卫、爱卫办成立的卫生联合整治、督查组,加强对社区卫生的检查、抽检,并定期公开通报结果,确保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提高居民生产生活水平。

3、社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居民获益

一是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的优势,将农产品发展为特色旅游商品,并注重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二,借助农家乐集群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应,通过政府引导的合作经营,依托相对接近又彼此独立的地域分布,将各农家乐商户的资源加以整合,提升南疆地区农家乐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也可有效减少贫困地区及周边的剩余劳动力。在党政的主导下,通过市场运营来保证旅游扶贫帮扶的可持续性,通过本地贫困劳动力优先雇佣、优先采购使用本地原料等方式,切实保证贫困人口可有效参与旅游业,并能够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防止旅游飞地现象。

(三)景区建设与旅游产业融合

1、搭建平台,扶持创业

根据“创建一个5A景区,稳定一方社会,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和理念,积极探索景区创建与美丽乡村共建共融、与农民共谋共享之路,进而走出一条以发展旅游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全新之路。一是加强景区标识标牌、休闲游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方便、卫生的服务设施。二是按照打造丝路文化“博物馆”和民俗文化“活化石”品牌要求,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工程。特别是那些濒临消失的珍贵的民族优秀特色文化进行梳理整合、包装设计和统筹运营,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三是成立了农民车马、驼队合作社及农民演绎队,游客可体验多种交通方式,观赏民族歌舞,以增强其互动体验感。另外,还要平衡旅游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分配,提高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态度,使旅游业发展变得更可持续。

2、旅游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确保旅游“+”工程深入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贫困户脱贫作为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主体,实施旅游“+”工程,各产业有机融合,共建共享,打造全域型旅游扶贫精准帮扶。一是坚持“旅游+文化”,将民族的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深入挖掘以十二木卡姆、麦西莱甫、刀郎舞等为主的歌舞文化;以叼羊、赛马、斗鸡等为主的民俗文化;以艾德莱丝绸为主的服饰文化:以烤全驼、抓饭等为主的饮食文化。二是坚持“旅游+农业”,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的现代化农业产品,开展采摘、农耕等体验活动,以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坚持“旅游+农家”,以乡村民俗风情为基础,开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让贫困村民积极地参与到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共享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果实。

(四)提高贫困人口旅游扶贫参与意愿及能力

1、激发贫困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意愿

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贫困人口自身内生动力的激发也是防止再次返贫的重要保障。首先,从思想上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意愿,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意识的转化,即“扶志”。其次,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进行培训,即“扶智”。通过对贫困居民进行专业的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及服务,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升级服务质量。

2、开展旅游扶贫专项培训,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

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对贫困居民的基本旅游职业技能培训,更需要专业的旅游人才,包括开发人才、管理人才等。因此可采取培养与引进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现有的大中专教育基础上,大力培养旅游职业人才,尤其是双语水平高,甚至能同国际游客交流且能歌善舞的人才,以更好的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对于高级管理人才、急需人才,可从发达地区引进,同时组织现有服务人员参观、学习较为发达地区的经验知识,以提高各方面的服务水平,为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摘要: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容之一。新疆南疆地区贫困人数多、致贫原因较为复杂,实施精准帮扶意义重大。以南疆地区特点为基础,探析旅游扶贫精准帮扶的内容,提出包括地区、社区、景区及贫困人口四个方面的帮扶体系;在分析当前帮扶过程中所面临障碍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区、社区、景区及贫困人口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旅游帮扶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目标。

关键词:旅游扶贫,精准帮扶,治理路径,南疆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新华社,2014-01-25

[2] 邓小海.旅游扶贫精准帮扶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3(06):21-27.

[3] 陈秋华,纪金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5):196-200.

[4] 邓明艳.21世纪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观[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02):115-118.

[5] 单信凯,王健.新疆南疆四地州片区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实事求是,2017(01):87-91.

[6] 储德平,郑耀星.构建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的战略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06):655-657.

[7] 黄国庆.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求索,2013(05):253-255.

[8] 钱力,李剑芳,倪修凤.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路径优化[J].区域经济评论,2018(04):107-113.

[9] 王宁霞,许兴斌.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优势与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110-111.

上一篇:唐7-斜65井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下一篇: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