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2022-08-06

第一篇: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道路漆项目建议书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以我国丰产资源松香为主原料,配以其它原料配制而成的热熔型反光道路漆,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马路、机场、码头和高速公路涂划中心线、分道线和斑马线。该涂料较溶剂型涂料有许多优越之处,具有夜间反光,使用寿命达一年以上,减少了重复施工次数;干燥时间1—3分钟,比溶剂型涂料缩短7—10倍,施工期间不需封闭交通;产品呈粉状,便于运输和贮存;按每年每公里涂划费用计,比溶剂型节省开支1/3以上。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公安部部颁标准,达到(部分超过)日本87年国家标准。

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据统计,我国的公路里程约有120万公里,每年消耗道路漆30万吨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的公路里程包括城市道路里程将持续增长,因此道路漆的用量会不断增加,而且,道路的划线标志还需定期涂刷,通常每一到两年会更新一次。目前,我省还没有该产品的生产厂家。本项目利用我省丰富的资源,生产非溶剂型的环保道路漆,对于我省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 项目产品的生产过程采用乳化工艺,以水为溶剂,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水产生;

2. 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没有副产品;

3. 所需设备和检测仪器都可在国内解决,原料就近,供应充足,可降低生产成本。

4. 工艺水平高,利润空间大,因此风险不大。

产品性能指标:

软化点:102℃(环球法),

干燥时间:<3分钟,

抗压强度:300—350kg/cm2,

耐磨耗:6.6mg。

建厂条件

主要原料:

表面活性剂

松香改性树酯

丙烯酸酯

钛白粉

环氧树脂

低分子量聚酰胺

主要设备:

反应釜

原料储罐

锅炉

输送泵

混合机

粉碎机、

包装机;

设备投资:1050万元;

厂房面积:10000平方米;

所需人员:20人(单班);

所需动力:100千瓦。

生产工艺流程

1. 将松香改性树脂用粉碎机粉碎;

2. 在反应釜中定量加入水和表面活性剂;

3. 将粉碎后的松香改性树脂和丙烯酸酯分别加入到反应釜中,加热到90℃乳化,搅拌约30分钟;

4. 加入钛白粉,继续搅拌30分钟;

5. 冷却到室温,约25℃,放料到混合机;

6. 将环氧树脂和低分子量聚酰胺按比例投入混合机中,与上述混合料一起混合约一个小时;

7. 出料包装。

经济分析:

原料成本:5000元/吨, 产品成本:6000元/吨, 产品售价:

8000元/吨(无反光)、 9000元/吨(反光型),

年生产量:3000吨,年纯利: 400万元。

第二篇: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议书

**镇**村道路硬化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村道路硬化工程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村委会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村组硬化道路,长1.0公里。

6、项目概述:**镇**村硬化道路位于**村委会南侧,由于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硬化***道路,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完善路网,满足交通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镇**村,原道路均为七八十年代修建村组道路,线路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2、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该道路比较狭窄,每遇大雨天气,道路泥泞,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难,车辆出行不便,严重影响了该村村民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运销,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群众行路难、发展难等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硬化**村道路势在必行。

3、项目的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镇境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

三、项目地址、建设条件和技术标准

1、项目地址:项目位于**镇**村境内。

2、建设条件:该项目沿线海拔在2360m,无明显软基,地基承载力较高,适宜于乡村道路建设。

本项目是利用老路进行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只需要路基扩建和路面的硬化,不需要进行拆迁。

沿线砂石材料丰富,工程用土可就近掘取。

3、技术标准:本项目技术等级为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混凝土面层厚20厘米,砼标号C30,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四、建设规模及建设主要内容

1、建设规模:改建四级水泥路长1.0公里。

2、路线方案:北接….,纵横两条向南延伸至……..。

3、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根据拟定的路线方案,本项目主要建设内

容和工程量主要为

⑴粘土基层:143万立方米;

⑵天然砂砾石垫层 234立方米;

⑶级配碎石垫层:4145平方米;

⑷水泥路面:3500平方米。

五、项目实施意见及进度安排

1、组织领导:工程建设由**村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由镇政府和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专业性强、信誉度好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2、建设工期:2012年底前完成申报立项、施工图设计工作,2013年5月份开工建设,2013年6月前完成该项目。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并结合地方实际,我们估算本项目的总造价为30万元。

2、资金筹措

本项目所需资金3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30万元。

七、投资效益评价

该项目实施后,使硬化道路连成网络,道路等级明显提高,能更好的发挥乡村道路的整体效益,彻底改变原来的交通落后局面,可解决32户181人的交通问题,同时大大加快当地蔬菜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八、结论与意见

综上所述,尽快建设**镇**村道路硬化项目不仅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请求上级尽快列入计划,投资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成获益。

第三篇:道路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第一章概 述 1.1前言

××××是四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也是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老城区道路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从北外片区至西外片区,目前主要依赖通川北路、朝阳路来承担交通功能,交通压力极大,一直不堪重负。为了进一步缓解通川北路、朝阳路的通行压力,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根据××××委、市政府的指示,必须尽快启动×××山前道路建设,以打通北外至西外的快捷通道。

1.2报告编制过程及结论

受业主××××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担该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立即召集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于2008年6月25日至28日到达州实地踏勘、调研并收集相关资料,在分析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基础上,对本项目的交通量进行了观测,对本项目的地位、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采用的技术标准、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各路线方案及其桥梁和路基路面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设计。本项目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区域道路网布局,从交通量预测、技术标准、路线方案、工程规模、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同精度比选论证,并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等方面综合比较论证后提出推荐路线方案。本报告于2008年7月1日开始编制,2008年8月15日完成,现提供业主报有关部门审批。

通过此次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如下:

1、本项目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的市级重点项目,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尽快起动。

2、本项目是完善城市主团衔接功能,解决老城区过境交通问题的民心工程。项目的建成对于解决老城区交通堵塞,加强城市片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味及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技术方案可行,资金来源可靠,项目组织科学合理,生产经营体系完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可行。

1.3项目编制依据

1、《达州统计年鉴》2000年~2005年),

××××统计局;

2、《××××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计投资(2006)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考》(第三版);

4、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6、规划建设局提供工程区域1:500地形图;

7、市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和建设局有关文件及指导意见;

8、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勘察资料;

9、国家现行有关城市道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4研究范围及内容 1.4.1研究范围

拟建项目直接影响区为××××通川区及达县。根据委托书,本次研究范围为×××山前道路,全长5597m。

1.4.2研究内容

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的分析预测;

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

3、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

5、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

6、市政管线布置综合要求的调查分析;

7、主体工程方案设计;

8、雨水工程设计;

9、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0、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11、工程实施方案及工期安排;

12、资金筹措;

13、经济评价;

14、环境评价;

15、综合评价。 1.5交通量预测结果

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预测法,交通量预测年限为建成后20年。本项目计划于2008年12月开工建设,2010年12月底建成。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1。

1-1×××山前路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pcu/d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2030年

8119 21818 26370 30531 34918 1.6建设规模

×××××××山前路推荐线全长5.597公里,总投资为30596 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790万元。设桥梁10座合计长1801.51米,隧道460米,涵洞9座,桥隧比达40.4%。主要工程量见表1-2。

1-2 主要工程一览表 指标名称 单位

推荐线 比较线

道路等级次干道二级 次干道二级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30 30 路基宽度 米 9.5 9.5 路线长度 公里

5.597 4.708 占用土地 亩 160 134 拆除建筑物 平方米 76797 67197 拆迁电力、电讯及管线 公里 路基土石方(挖方) 土方

立方米 29094 30733 石方 立方米 116376 122935 路基填方 立方米 54260 32104 外运土方 立方米 91210 121564 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立方米 48828 86572 路面工程 (面层) 沥青砼 不含桥、隧 平方米 30492 28248 特大桥 米/座 ? ? 大 桥 米/座 1740/8 1000/5 中 桥 米/座 66.451/2 248.19/5 小 桥 米/座 - - 涵 洞 米/道 130/9 100/6 估算总投资 万元

30596 26791

5790

5602 平均每公里造价 万元

1.7道路征地拆迁

本工程道路功能用地征地共160亩,房屋拆迁76797m2。依据业主意见,本次工程投资费用包括征地、拆迁补偿费,但在经济评价时不计入被征用土地使社会放弃的效益(即机会成本)。

1.8投资估算

本工程投资估算造价为3059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6311万元,其它基本建设费用11349万元(含征地拆迁及安置补偿费),预备费用2936元,详见表1-3。

表1-3 估算成果 项目名称 单位 里程长度 公里

×××山前道路 5.597 估算总投资 每公里造价 万元 万元

30596 5790 1.9经济评价 1.国民经济评价

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见表1-4 表1-4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 净现值ENPV (万元) 效益费用比 EBCR 内部收益率 EIRR 投资回收期 (年) 4817.37 1.89

14% 18.19 2.评价结论 (1)经济费用效益指标

根据项目评价期内历年的效益、费用,编制项目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经济费用效益指标计算结果,本项目推荐方案的经济内部收益率高于12%的社会折现率,说明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角度看本项目是可行的。

(2)敏感性分析

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会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使建设费用、经济效益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项目的评价结果。报告考虑建设费用和运营效益未来变化幅度,对推荐方案进行经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在费用增加10%同时效益下降10%的不利情况下,推荐方案经济内部收益率仍高于8%的社会折现率,表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10资金筹措及建设进度

本工程拟于2008年12月开工,2010年12月底竣工,工期25个月。

本项目投资由政府自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或拍卖道路两侧土地筹措资金。

资金来源及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的结合部,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东邻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55万。××××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目前××××正在按特大城市进行总体规划修编。

××××交通便捷,商贸活跃,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和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河市机场直达成都、广州、武汉、西安、深圳、北京等地;襄渝铁路、达成铁路、国道210纵贯全境,达万铁路、国道318横穿全市,7个县(市、区)县县通铁路;达渝高速公路连接成渝,到重庆只需2小时,到成都只需4小时,达陕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之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达州聚集,使达州成为了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特别是天然气储量高达3.8万亿m3,是仅次于新疆、东海的全国第三大气田,其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对达州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将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利用乃至西气东送做出重大贡献。

××××属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旧城改造初期,由于经济困难,城市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致使长期以来过境公路从城中穿过,不但降低社会运输效率,造成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还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山前道路的建设是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开辟老城区过境公路,连接北外片区与西外片区的一条主要道路。该道路的建设将经济开发区与老城区及北外片区连成一片,有力的支持区域之间的日常经济交往,舒缓城市交通压力。为了配合达州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形成特大城市核心区道路骨架网络,完善经济开发区内部路网和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拟进行×××山前道路的建设。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本项目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基本功能的需要

由于××××旧城区改造时城市规划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城区一直无专用过境道路,国道210从老城区通过,三条过境路中有两条均在老城区交汇,许多过境客货车从城区道路通行,致使城区道路长期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城市交通正常营运。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达州中心城区发展空间规划为“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老城、东乡为城市副中心,沿洲河发展轴展开的组团式布局结构”。规划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城五区”,分别为“西城区、老城区、南城区、能源化工产业区、东乡城区。 按照××××的城市发展思路,必须解决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优先考虑的就是建设能够衔接各组团的城市次干道,解决老城区行车环境,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本项目的建成将促进西外新区、老城区及北外片区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将从宣汉县、万源市、通江县及达县罗江镇经北外与西外通行车辆从城区主干道分流出来,避免过境车辆从城区道路穿行,有效缓解通川北路、朝阳路的交通压力,大大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净化城市环境,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开发区及老城区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推进城市化建设,更快形成特大城市核心区道路框架。

2.2.2本项目的建设是××××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已开始对××××宣汉县境内的天然气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适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坚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逐步建成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特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努力构建活力、开放、和谐的新达州。根据《四川省交通厅国家公路运输总体规划》,××××已列为全国179个公路交通枢纽之一,××××西客站已批准为国家一级客运站,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城市核心区道路骨架,是全面推进×××ד努力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2.2.3本项目是加快和保障达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需要

西外开发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是××××新的城市中心,该项目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改善老城区道路交通状况,还有利于加快达州西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改善城乡结合部的落后交通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形成一个经济繁荣、道路畅通的良好城市格局和发展空间态势。

工程建成后,将为开发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为××××的外延拓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对于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 3.1 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现状

本项目是××××通川区老城区北部过境道路,是连接北外片区与西外片区的重要通道,其直接影响区为××××通川区、达县。其中通川区、达县幅员面积3139km2,占达州全市总面积的18.91%,2005年末总人口165.1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5.68%,地区生产总值114.1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3.33%。

3.1.1××××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北接陕西,南依重庆,西邻南充,东连三峡库区,历来是川东北出川的咽喉和秦巴物质集散地。襄渝、达成、达万铁路在这里交汇,已实现县县通铁路;国道G

210、G

318、达渝高速公路、渠江航道、河市机场等基础设施,织就了达州的立体交通网络。

达州地势北高南低,由大巴山中山地貌区、平行岭谷区及西部低山丘陵区三种地貌单元组成。大巴山中山地貌内山峦叠嶂,群山起伏,分布有花萼山,巴台山,百里峡等峡谷地貌景观;平行岭谷区多岩溶峰丛、溶洞、奇峰,如真佛山、雷音铺、五峰山竹海、铁山等。拟建的×××山前道路位于×××南麓,处于山前缓坡地带,地形总体北高南低,局部岭脊与谷地相间,道路两侧大多为缓坡,局部稍陡峻。

本地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以川东新华夏系构造为主,地层以侏罗系出露为主,多为泥岩和砂岩交互产出,局部有第四系堆积物覆盖,区内出露地层单一,产状稳定,多为单斜层,倾向北西,倾角1~5o。

道路经过区域地质构造简单,岩体稳定,无大规模滑坡、溶洞、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在暴雨期间出现浅表土体滑塌,因而场地稳定,适于本工程建设。

××××地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大地构造上处于稳定地块,历史上未发生过Ⅴ级以上地震。

××××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冬暖、春旱、夏热、秋高绵雨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7.25℃,极端最高气温42.3℃1953年1月9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74.9mm,最大降雨量出现于1974年,达1549.2mm,最小降雨量出现于1955年,为829.7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8.4%,相对湿度80%。受大巴山影响,多为东北风向,平均风力1.6~2.1级,最大达8级。 2.人口及行政区划

××××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64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6.73万人,人口密度387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25.5%。

3.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38种,其中尤以优质煤炭、天然气和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等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达州是四川省三大煤田之一,煤炭总储量达5.3亿吨,其中工业储量2.7亿吨,是我国南方煤炭资源较为富集的区域。境内天然气资源富集,以达州为主的川东北气田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储量5000亿立方米。渠江、洲河、巴河纵贯全境,水力蕴藏量达112万千瓦,可开发量44万千瓦。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动植物资源约6000余种,经济作物近1000个品种,尤以药用植物、苎麻、烟叶、油桐、黄花、富硒茶等著名。其中苎麻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黄花产量占全省的70%左右,××××还是全省和全国的油桐、白肋烟生产基地之一。

达州山川秀美,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巴山渠水特色旅游资源,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集巴人文化、红军文化、三国文化、民俗文化于一身,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后劲。

全市现有国家AA级旅游区3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渠县龙潭),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大竹五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达县真佛山、宣汉百里峡、万源八台山-龙潭河、渠县龙潭-汉阙),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宣汉百里峡、万源花萼山),省级森林公园4处(达县铁山和雷音铺、渠县大坡岭、宣汉观音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渠县汉阙和宣汉巴人文化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处(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

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优化结构,抓好龙头,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构建秦巴地区的商贸中心。农业形成了粮食、畜牧、茶叶、水果、苎麻五大农产基地;工业形成了冶金机电、化工医药、纺织丝绸、食品饮料、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正在实现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十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5%。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分别见图3-

1、图3-2和表3-1所示。 表3-1 ××××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年份

总人口(万人) GDP (亿元) 其中: 人均GDP(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1995 602.43 119.90 53.13 39.76 27.02 1996 1996 606.49 146.77 64.09 50.01 32.67 2432 1997 610.45 166.17 71.33 56.93 37.91 2737

36.66 43.52 50.41 1998 612.98 173.63 72.69 63.36 37.58 2806 1999 615.70 176.62 72.57 63.19 40.86 2869 2000 620.10 187.84 73.14 67.62 47.08 3040 2001 622.70 205.40 75.38 74.20 55.82 3308 2002 624.80 225.04 79.00 83.54 62.50 3608 2003 637.81 255.14 85.90 87.87 81.37 4009 2004 637.10 321.86 112.10 111.15 98.62 5720 2005 642.90 342.56 116.70 115.68 110.18 6068 2006 646.3 400.4 125.78 149.64 120.97 7052 年均增长(%) 1996~2000 0.58 2001~2006 0.72

11.5

7.7 4.7 9.5 11.7

11.5

11.0

55.67 57.41 63.61 71.96 81.92 94.39 110.67 128.80 148.8 7.1 11.7 15.2

4.9 18.2 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公报。

图3-1 ××××历年GDP增长情况

图3-2 ××××历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1.2通川区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通川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川陕鄂渝结合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质集散中心。河市机场可直飞成都、西安、武汉、重庆等地。通川区境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较低。

2.幅员面积及人口

通川区全区幅员面积451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3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6万人,占57.7%。

3.自然资源

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铁、页岩、矿泉水、岩盐等20余种,其中尤以煤、天然气储量较大。境内河流以洲河为主要干流,其中较大支流有明月江、双龙河,另有38条溪流分布于沿河流域。水能资源蕴藏量达9.6万千瓦,可开发量达83%以上。

通川区地处大巴山南麓的××××中部,主要旅游资源有×××、莲花湖、大中坝翠屏山、仙女洞、小河嘴温泉、烈士陵园、傣家楼、元九登高等。

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通川区区位优势显著,具有明显的都市经济特征,居民消费增长较快,以旧城区为中心的零售商业网络已经形成,批发商业中心正在构筑。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93亿元,假日经济、旅游经济、餐饮经济等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全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农业特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蔬菜、养殖、林果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具雏形,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初步形成。200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3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工业总产值47.3亿元,初步建立起了以轻化、食品、建材为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

“十五”期间,通川区紧紧围绕“强商兴工调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建成为××××及川东地区的商贸大区、经济强区、文明新区的奋斗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更大范围地改革开放,更大规模地招商引资,更大力度地发展民营经济和开发城乡结合部,努力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4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人均GDP达到11295元,位居全市第一,“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0.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5.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为12:50:38,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增速最快,对地方财政增收和劳动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通川区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分别如表3-2和图3-3所示。

表3-2 通川区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年份

总人口(万人) GDP (亿元) 其中: 人均GDP(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1995 33.9 1996 35.0 1997 35.1 1998 35.7 1999 36.4 2000 38.3 2001 38.5 2002 38.5 2003 38.8 15.47 2.24 19.06 2.75 21.07 3.15 22.89 3.36 23.40 3.40 25.72 3.66 28.31 3.82 31.19 4.00 35.38 4.26

6.90 8.64 8.84

6.33 7.67 9.09

4656 5535 6016 6467 6494

8.22 10.00 11.37 13.02 11.37 13.18 14.64 16.77 19.42

10.21 9.31 10.46 9.54

10.05 12.00 6799 11.36 13.12 7402 12.71 14.48 8116 14.79 16.33 9167 2004 39.1 2005 39.2 42.81 5.20 49.15 6.06

19.02 18.59 10991 22.87 24.81 18.27 11295 26.93

8.0 6.3 6.9 10.3

9.7 10.7

5.2 10.6 年均增长(%) 1996~2000 2.48 2001~2005 0.47

11.7

4.6 16.5 15.4 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公报。

图3-3 通川区历年GDP增长情况 3.1.3达县

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达县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陕鄂渝结合部物质集散中心。水上运输四季畅通,河市机场沟通省内外空中航线,织就了达县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

2.人口及行政区划

2005年末总人口12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8万人,人口密度468人/平方公里。幅员面积2688平方公里,现辖64个乡镇,城镇化率15.7%。

3.自然资源

达县物华天宝、资源富饶。煤、天然气、铁、石油、硫磺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开采开发价值高。其中煤、天然气、岩盐等矿产储量分别达2.4亿吨、50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2.1亿吨。境内气候温和,热量充沛,是全国商品粮、油桐、苎麻基地县和四川省瘦肉型商品猪、商品牛生产基地,粮食和肉类生产已跨入全国百强大县行列。安仁柚、龙会红桔、麻柳藤编等特产享誉全国。州河、巴河贯穿县境,水能蕴藏量16.05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1万千瓦。

达县旅游资源丰富。“三教合一”的国家AA级旅游区真佛山古木参天,庙宇楼阁,雕梁画栋,诗书楹联,堪称一绝。铁山和雷音铺两大省级森林公园,峰峦叠翠、林海莽莽。有着优美传说的九龙湖,湖光山色,翠竹农舍,是丰韵独具的“江南水乡”。洲河的生态旅游、巴河的漂流探险、仙女山的保健温泉,让人回归自然、赏心悦目。

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十五”期间,达县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狠抓能源化工,煤炭冶金。建筑建材、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建设优质苎麻、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新村富县”战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完成“十五”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7%,增速较“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五,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人均GDP达到11295元,位居全市第一,“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比“九五”时期高出4.1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5827元,比上年增长12%,“十五”时期比“九五”时期高出4个百分点。达县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分别如表3-3和图3-4所示。

表3-3 达县历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年份

总人口(万人) GDP (亿元) 其中: 人均GDP(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1995 122.5 25.15 12.82 7.73 1996 123.0 29.88 15.69 8.81

4.60 5.38

2048 2465 2789 2842 2871 2977

5.59 6.85 7.72 7.78 8.41 9.24 10.41 11.84 13.59 16.07 20.84 6.9 9.3 17.8 1997 123.9 34.00 17.42 10.38 6.19 1998 123.9 34.86 17.57 11.18 6.11 1999 124.7 35.25 17.41 11.22 6.62 2000 124.4 36.88 17.59 11.43 7.86 2001 125.3 40.30 17.16 12.29 10.85 3228 2002 125.7 44.38 18.25 13.75 12.38 3537 2003 126.3 49.92 17.88 16.38 15.66 3962 2004 124.4 61.33 23.13 19.56 18.64 4892 2005 125.9 65.01 24.73 21.68 18.59 5827 年均增长(%) 1996~2000 0.31 2001~2005 0.24

11.5

7.4 6.3 7.2 10.5

14.1

10.9

5.9 16.5 注:经济指标为当年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2005年统计公报。

图3-4 达县历年GDP增长情况

3.2××××社会经济发展 3.2.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评述 1.发展优势 (1)明显的经济区位优势

××××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重点培育的大城市之一,是四川省规划的川东北城市群的主要依托城市之一。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位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都市交汇的中间地带,达州将成为服务腹地承接辐射的重要辐射点,具有广阔的区域市场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2)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

达州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28种,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优势粮油、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资源富足;巴人文化、红军文化、巴渠山水风光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3)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342.56亿元,列四川省第五位;工业增加值居川东北地区首位,能源化工、纺织、机械等产业不断壮大,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达州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较好基础和条件。

2.存在问题

(1)经济总量偏小,实力不强

××××主要经济指标与四川省平均水平对比如表3-

4、图3-5所示。 表3-4 ××××主要经济指标与四川省对比

人均GDP(元)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纯收入(元) 城镇化率(%) 四川省 9060 3412

8386

2803

33.0

25.5 ×××× 6068 2008 6541 2943 图3-5 主要指标对比

(2)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度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中农业占34.06%,比重较大,农产品增加值低,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门类关联度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没有形成集群效应;传统服务业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发育还不充分。

3.2.2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各地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如下: ××××发展定位:坚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强工重农,兴城活商,追赶跨越,富民强市”的发展思路,初步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努力构建活力、开放、和谐达州。

通川区发展定位:围绕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生态优势,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打造××××及川东地区的工业商贸大区,经济文化强区,文明和谐新区。

达县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建好半个达州城,勇当跨越式发展排头兵”奋斗目标,努力把达县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城、秦巴地区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川东北最佳人居环境、巴蜀经济文化强县。

“十一五”期间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如表3-5所示。 表3-5 项目影响区域“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区域 GDP(亿元) 人口(万人)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2005年 至2010年均增长(‰) ×××× 342.56 610 12.0 通川区 49.15 83 13.0

642.90 3.1

39.20 5.0 达县 65.01 123 12.0 125.90 1.5 注:数据来源于各地“十一五”规划。

3.3 城市发展规划 达州城市规划区包括达州老城区、北外、西外、魏兴、蒲家、东岳、复兴、双龙、罗江、南外、河市、盘石、君塘、斌郎、石板、东乡等乡镇,面积约884平方公里,将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

3.3.1城市组团功能布局 (1)西城区

西城区北至莲花湖、双龙,南至达钢、阁溪桥,西至复兴、河市,东至文家梁。包括西外、复兴和河市组团。规划建成区面积22.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8.0万人。功能定位:“全市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商贸、金融、居住、文化、教育为主的城市综合发展区。”

(2)老城区

老城区(包括北外组团),南起州河,北至罗江;东起韩家坝,西至文家梁。规划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8.0万人(老城区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北外组团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8.0万人)。功能定位:“与西城共同承担商贸、金融中心职能;区级行政中心,以居住、科研、教育、旅游为主的综合区。”

(3)南城区

南城区西起州河,东至达渝高速,南至堰坝,北抵小河嘴,由新坝、杨柳垭、南坝、翠屏山等组团组成,规划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4万人。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重点发展城区以南为能源化工产业配套的居住区用地;提升现有办公、商贸、居住功能的档次。”

(4)能源化工产业区

能源化工产业区地处州河以东、火峰山以南的丘陵地区。北起造纸厂,南迄石板;东起达渝高速,西至州河岸边,规划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成区面积27.0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中国西部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5)东乡城区

该片位于现宣汉县城东乡镇,南至笔架山脚,东到前河出口,北临粮食储备库,西至黄金槽,规划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20万人。功能定位:“区级行政中心,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主导产业,为天然气开采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城区。”

3.3.2 发展布局

城镇空间结构以点轴型沿襄渝铁路和达渝、达陕高速公路为主轴线、以达万铁路、达万高速公路为副轴线展开。到2020年××××域内形成以××××区为中心,万源市区、渠县县城、大竹县城为次中心,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最终形成整个市域内的“一纵三横”点轴式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西移、东调”的发展战略。以西城区为中心,以南城和老城区为城市副中心,沿州河发展轴展开组团式布局形态,局部为集中紧凑式布局。

市域产业发展采取集中布局原则和“点轴”发展模式。即“依托中心,开发两线,南北展开,带动全局。”重点建设沿襄渝铁路、达万铁路、达万高速、达渝高速公路等交通主轴线发展产业密集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依托各县市城区形成布局合理、各县特色的经济区。 3.4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3.4.1 预测基本思路与内容

交通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派生需求,因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预测是交通量发展预测的重要依据。项目社会经济预测就是通过对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社会经济的 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结合项目影响区的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城市发展规划等变化情况,参照各地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测各影响区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本项目选用的 指标包括:人口和GDP两项。

×××山前道路工程计划2008年12月开工,于2010年9月全部竣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的基年为2005年,特征年分别为2011年、2016年、2021年和2030年。预测区域包括:××××(含通川区、达县)。

3.4.2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人口预测

区域人口的 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由政策及本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育龄妇女比例来决定,因而人口预测主要是依据项目各影响区域的人口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分析预测未来的 人口发展速度。

通过对各影响区域历年人口资料,采用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各地区人口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如表3-6所示。

表3-6 项目影响区人口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

影响区域 多项式模型 相关系数 对数模型 相关系数

×××× y0.3198x2+2.2997x+600.99 R20.9771 y16.374lnx+595.17 R20.8279 通川区 y-0.0409x2+1.0518x+32.707 R20.9094 达县 y-0.0366x2+0.7483x+121.74 R20.7969 2.经济预测

R20.9549 y2.4865lnx+33.18

R20.8160 y1.432lnx+122.27 经济发展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各地区历史年份GDP进行回归分析,按照预测模型确定未来年份GDP指标。各地区GDP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如表3-7所示。

表3-7 项目影响区GDP预测模型及相关检验

影响区域 多项式模型 相关系数 对数模型 相关系数

×××× y1.8867x2-2.5295x+139.38 R20.9639 y79.922lnx+83.828 R20.7190 通川区 y0.2762x2-0.3343x+17.886 R20.9789 y11.82lnx+9.7793 R20.7283 达县 y0.3398x2-0.469x+28.725 R20.9634 y14.341lnx+18.732 R20.7183 注:表中预测模型根据可比价得到。 3.社会经济预测结果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多项式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拟合好,可作为预测的基础。对应项目区的社会经济预测一般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模型计算预测的基础上,参照各地区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根据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步放慢的经济学原理,并通过各地区经济发展横向分析、比较和专家咨询意见,最终预测出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报告得到的趋势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如表3-

8、表3-9所示。 表3-8 项目影响区人口预测结果 地区 增长率(‰) 预测值(万人) 2005~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2011~ 2016~ 2021~ 2005(实际)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 3.1 2.8 2.3 2.0 642.9 653 662 670 683 通川区 5.0 4.5 4.0 3.5 39.2

40 41 42 43 达县 1.5 1.5 1.3 1.0 125.9 127 128 129 130 表3-9-1 项目影响区GDP预测结果 地区 增长率(%) 预测值(亿元) 2005~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2011~ 2016~ 2021~ 2005年(实际)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10.0

8.5 6.5 342 603 971 1460

2573 ×××× 12.0 通川区 13.0 10.5 9.0 7.0 49 90 149 229 421 达县 12.0 10.5 9.0 7.0 65 115 189 290 534 注:表中数据以2005年当年价计算。 表3-9-2 项目影响区人均GDP预测结果 地区 增长率(%) 预测值(亿元) 2006~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2011~ 2016~ 2021~ 2010年 2015年 2020年 2029年

9.7 8.3 6.3 9231

14660 21792 37726 ×××× 11.7 通川区 12.4 达县 11.8 10.0 10.3

8.6 6.6 22463 36185 54575 97229 8.9 6.9 9031

14767 22573 41128 3.5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规划 3.5.1交通运输现状 1.对外运输现状

目前,××××城区已基本形成了襄渝、达成、达万铁路;达渝高速公路的区载交通骨架,以及联系周边市县的对外交通网络,具备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域交通枢纽的基本要素,也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铁路及站场:达州是襄渝线、达成线、达万线三条铁路的交汇点。襄渝铁路纵贯××××南北,途径三县一区一市。随着达成铁路和达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境内形成了十字架的铁路网络,成为四川省第二大铁路枢纽。

××××城区现有铁路站场3处:达州西站、南站、双龙站。达州西站为二等车站,2004年日均发送旅客6000多人次,上下车换乘旅客近1.5万人次。

公路:××××城区周边的公路网已经基本形成,主要包括达渝高速、国道G

210、省道S201;以及即将建设的达陕高速公路,拟建的达(州)~广(元),达(州)~万(县)高速公路。据全国公路网总体规划,××××已列全国公路交通重要枢纽站之一。目前国道G

210、省道S201互成十字架,皆从中心城区穿越,是中心城区对外联系的主要公路通道,其中以国道G210的交通流量为最大,日交通流量30000辆。

航空:××××河市机场为4C级机场,可起降波音系列飞机,现已开通至成都、广州、武汉、西安、北京、上海等航线。

2.城市交通

××××市区目前的城市公路主要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十字型骨架,××××城区现状道路长度99.70公里,路网密度3.32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现状主次干道路网主体骨架架基本形成,呈方格网式布局,但西城区、老城区、南城区之间的道路连接不畅,制约城市发展。其中,主干道有×××山前道路、东西干道、朝阳西路、朝阳中路、朝阳东路、通川北路、来凤路、机场路等。

3.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对外交通缺乏一体化考虑。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缺乏转运、联运,尚未形成一体化运输体系,达州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②公路货运不成规模,专业化程度低。××××大型专业运输企业所占的货运比例较低,不利于提高中心城区的交通运输的对外辐射能力。

③机场利用率较低,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达州机场目前利用率低,同时,机场离中心城区较近,对城市拓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④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确,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功能不分。各区域及组团之间,包括西城区~南城区,仅有一条道路联系。

3.5.2××××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为:建成一个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对外交通便捷发达、道路系统功能完善、公交系统高效舒适、停车场地布局合理、管理先进的综合交通系统,支撑与引导城市规划用地布局结构调整与功能布局优化,保障××××成为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综合交通发展策略为:以将××××建成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为目标,以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促进物资流动、繁荣地方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根本出发点,在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和运力总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抓住缩小与省内其他地区间交通发展差距,实现××××交通的追赶式、跨越式发展,促进达州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公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ד十一五”公路发展目标是:以高速公路构建“十字”型一级路网公路主骨架;以

一、二级公路构建“三纵四横两环线”的二级路网主干线,实现1小时通达各县目标;以

三、四级公路构建县到乡的农村公路网络。开工建设达陕高速公路,加快巴中~达州~万州和大竹~渠县~南充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十一五”期,新增公路8107.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21.5公里、二级公路1262.6公里、三级公路1267.8公里、四级公路5455.9公里。

铁路:加快铁路建设,完成达成铁路达州段复线、襄渝铁路达州段复线建设,加快巴中至达州铁路的前期工作。 航空:扩大航空运输,提升达州机场服务能力,增强航空客货集散能力,增加到省内外大中城市的航线。

水运:实施渠江梯级开发,建成达州、渠县、宣汉三大港口,提升水运航道通行动力,实现500吨船队通江达海。

城市交通:根据《××××城市规划总体规划》文本,××××将加快道路建设,提高路网密度,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形态,确定道路骨架结构,建设城市外环路,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第四篇:道路建设工程合作承包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方通过运作成功承揽长沙市南北横线道路建设一个标段的工程业务,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工程项目由甲乙双方合作承包建设,为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厂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公司内部员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由甲乙双方共同与公司签订。

二、甲方责任:

1、甲方负责工程项目承揽前期工作并负责前期工作费用,直至甲、乙双方共同与公司签订内部员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

2、工程履约保证金由甲方负责。

3、甲方派驻5—6人参与管理,其中甲方必须有一人参与财务管理,担任会计或出纳,甲方只派人员参与管理,但不参与经营。

4、甲方协助乙方协调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环境问题。

5、甲方协助乙方做好工作力争预付款和工程款及时到位。

6、确保本工程项目按湖南省2014年市政工程定额下浮7%个点计价,付款方式月结已完成工程量的

%,不拖款,进场开工预付款应为5%。

三、乙方责任:

1、乙方全权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生产和经营并接受甲方委派人员共同管理,甲方委派人员工资由乙方负责并按长沙市的行业标准支付工资。

2、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签订之后,施工过程中生产和非生产性所需资金均由乙方负责。

3、乙方全权负责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文明施工,确保按时、按质、按量、无安全事故完成施工任务,如果出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安全事故问题,均由乙方负责,概与甲方无关。

4、乙方负责施工成本的管理,乙方必须按时向甲方支付甲方应得利润,乙方在确保甲方应得利润的前提下乙方实行自负盈亏。

5、税费由乙方负责承担,乙方必须按有关规定交纳税费。

6、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负责。

7、施工过程中因变更、签证所产生的利润原则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参与分红。

四、利益分配

甲乙双方正式合同签订即认可乙方分得7%。由于甲方只参与管理,不负责经营,因而在确保甲方分得应得纯利润的前提下,乙方实行自负盈亏。

五、甲方利润支付办法:

正式公司内部员工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签订之后三日内乙方向甲方现金支付甲方应得利润的20%,在工程预付款到账后二日内乙方向甲方现金支付应得利润的32%,余下甲方应得利润的48%,在工程预付款到位后一年内每月按甲方应得利润的4%由乙方向甲方现金支付直至支付完毕。具体支付比列等项目所有相关手续齐全签订实际具备法律效应合同时,双方再进行适当的修改支付比列。

六、违约责任:

在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必须共同遵守本协议,如有违约则按《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且如因乙方违约甲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协议由甲方单方执行与公司签订的工程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七、未尽事宜,另行友好协商。

本协议一式三份,本协议一经签订即具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第五篇:市政道路工程立项申报建议书

工程概况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方面,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禄口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各主要地区及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XX区地处南京主城西南,长江之滨,XX畔。全区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5万人,暂住人口14.5万人,常住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7万人,城市化率达79%。下辖宁南、板桥、西善桥、铁心桥、赛虹桥、雨花新村、梅山7个街道和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

XX西路东延位于南京XX区,随着XX区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作为地域发展的配套工程,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加快XX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XX西路东延西起管道路,东至XX南路,道路全长约0.511km。

编制依据

1、XX区建设局委托书

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3、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研究范围及过程

一、研究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XX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道路线形为直线型。

二、研究过程

我院于2009年5月接受XX区建设局关于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设计任务委托; 2009年5月底,会同区有关部门对全线进行了初步踏勘; 2009年6月上旬,向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征询及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进行工可报告的编制工作。 主要结论

一、建设必要性

1、实施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XX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3、道路西起管道路,东至XX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现状道路,作为承担项目所在地块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XX西路东延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二、主要设计标准 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

1、设计车速:40km/h。

2、设计荷载: BZZ?100

三、工程总体方案及道路工程

1、本工程道路路线走向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红线确定,路线走向基本是东西向。

2、规划路道路红线为35m。

3、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周边地块的地坪标高以及相交道路的标高。

4、路面结构

本次设计为道路新建工程。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8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30cm二灰碎石 20cm石灰土(1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2cm。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20cm二灰碎石 20cm石灰土(12%)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m。

沥青砼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较好、日照反射强度低、噪音小的优点,同时便于养护,本工程路面结构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

(3)人行道路面结构 10cm细石砼(C15) 15cm碎石垫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25cm。

四、排水工程

1、雨水工程 1设计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2设计标准

a、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南京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q l/s?ha b、设计暴雨重现期P=1年 c、综合径流系数 ψ=0.65 d、降雨历时:tt1+mt2 (min) m-延缓系数,2。 t1-地面集水时间,道路采用10min e、雨水设计流量Q=ψ?F?q F-汇水面积(ha)

2、污水工程 1设计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2设计原则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管道系统布置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减少提升以节约能源。

合理确定管网系统控制点高程,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网系统的埋深。

五、绿化工程

此次绿化设计工程范围为人行道行道树种植。

六、照明工程

1、设计范围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2、设计标准

按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确定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为:车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10lx,均匀度不低于0.35。

七、工程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1100.2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914.54万元。 现状评价及建设的必要性 路网及道路规划 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XX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华东地区最大的赛虹桥立交,长江三桥、地铁总站,已经开工建设的亚洲第一大站??南京铁路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都位于此,京沪高速铁路穿越于此,使XX区成为连接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北侧有宁芜公路和绕城高速,以及宁芜铁路。地块西侧有快速路绕越公路。项目地块范围内主要有XX西路、管道路、XX东路、XX南路、XX北路、XX中路、天保立交一期等规划及现状道路。其中天保立交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XX西路和管道路为在建工程,其他道路均为规划道路。XX东路、XX西路、XX南路、和XX北路四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一个环行的路网,管道路与XX中路分别是该地块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通道,一起承担着该地块主要的交通流。另外,规划范围内一些支路将主干路和次干路串联起来,形成规划地块内成熟的道路网。管道路西接绿洲东路,向东经规划中的XX东路后与宁芜公路相接,解决了该地块南北向的交通出行问题。XX西路北接天保立交一期工程,经天保立交一期与绕城公路相接,通向市区及长江三桥方向。XX东路向西与宁芜公路相接,和XX西路一起解决了该地块东西向的交通出行问题。

目前,XX西路工程已建设至管道路南侧,但是与XX南路之间还有约511m没有实施。随着XX西路东延的实施,周边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道路现状评价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XX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工程起点处现状有一个小山包,小山包的处理方法可以参照XX西路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实施。拟建场地北侧有一条现状小路与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拟建场地现状多为农田和少量房屋,道路整体走向为西高东低。工程范围内有几个较大鱼塘。

沿线建筑及工程地质

一、沿线建筑

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

二、工程地质

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XX西路和管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

1、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景观已不复存在。沿线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

2、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附录D,场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Ⅱ类。场区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

4、地基土评价: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差。1层为人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3-2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3-3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

交通量预测

一、预测特征年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XX西路东延预测特征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和2024年的交通量。

二、出行分析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异常活跃。伴随交通设施建设,土地逐渐开发,工厂、学校、机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发生源,导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期诱发的原因。

根据出行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出行分为两大类:生活类出行和生产类出行。生活类出行主要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范围内,活动对象是人,例如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为上学、工作、购物娱乐、旅游等。

生产类出行,主要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因生产需要而使货物在不同地点之间的移动。此类出行的对象是货物,即"物"的流动,其发生的范围也较广。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工业区逐渐从城市工商混合区中分离,集中到城市外缘,主要集中到公路网上。

生活类出行需求的增加来源于生活便利性的加大,生产类出行的增加源于生产活动的增加。

XX西路东延沿线规划主要为住宅,其出行为生产类出行及生活类出行皆有。

三、远景交通量组成

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趋势型交通量: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 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四、交通量预测结果

由于工作周期较紧,本次设计中未进行交通量的预测。道路北起管道路,南至XX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级确定为城市次干道。现状天保立交和在建的XX西路均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周边地块规划为二类住宅,作为XX西路东延段,道路交通流量主要来源于将来地块内的小区内车辆。在保证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现状XX西路断面和XX西路东延规划断面确定车道数位双向四车道。

建设的必要性

一、实施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XX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虽然近年来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相比,仍远不能适应其发展需求。今后几年中,南京市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发展,区域性的交通需求以及与市中心交通联系需求也必将随经济的发展而大大增强。因此,进一步建设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实施XX西路东延对XX区的地区建设与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二、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XX西路和管道路的相继建设,解决了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但是,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东侧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该地块和XX西路之间尚需修建一段道路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XX西路东延的实施,该地块内的居民可以通过XX西路东延出行,解决了该地块居民的出行问题。随着周边地块的逐步开发,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网系统将逐步完善。

三、区域内地块的开发,企业入住、住宅建设等使得区域内交通流量激增。XX西路东延以及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XX西路东延周边生活区内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将迅速增长,交通量不断加大。交通量的加大将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为方便居民的出行,工厂、企业生产物资的运输便捷,路网的完善是必要的,因此XX西路东延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道路路网,满足交通量的需求。

建设规模及标准 设计原则

1、在XX区近期建设规划思想指导下,以XX区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并以道路沿线地块规划与发展相协调,使工程既要满足南京市总体大交通的需求,更要为地区的开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工程方案应能满足交通发展需求,并做到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3、工程方案要有超前意识,要与周边地区形成“倒反差”,要方便人民生活,但又要节约投资,降低建设费用。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使工程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

5、注意道路景观,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和谐美观。

6、工程方案应尽可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并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采用规范及标准

一、采用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1999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138-2000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106-2001

二、技术标准

根据XX区近期建设规划,XX西路东延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道。

1、设计车速:40km/h。

2、设计荷载: BZZ-100

3、车行道宽度:机动车道3.5m,交叉口进口车道最小宽度3.25m,路缘带0.25m。

4、抗震设计标准

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

5、排水 暴雨重现期:P1年 综合迳流系数:Ψ0.65

6、其余设计技术标准应满足以下有关规范要求。 ①道路类别城市道路 ②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 ③计算行车速度(km/h) 40 ④平面线形 设超高推荐半径(m) 15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3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 ⑤纵断面线形 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一般值)(m)600 (极限值)(m)400 凹形(一般值)(m)700 (极限值)(m)450 最小竖曲线长度(m) 35最大纵坡(%) 6 最小纵坡(%) 0.3 最小坡长(m) 110 最大超高值(%)2 ⑥道路净高(m) 4.5 ⑦横断面 每条机动车道宽度(m)3.5 车行道横坡(%)2人行道横坡(%) 1.5 ⑧荷载标准 BZZ?100路线总体方案的基本考虑

根据交通发展需求趋势、分布特点、规模及道路线路走向特点,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规划、建筑物等分布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并根据本工程总体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对本工程的总体设计规模等有以下基本考虑:

1、根据道路规划,规划路西起管道路,东至XX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规划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5m,全线布置双向四车道,道路断面布置采用四块板形式。

2、从各交叉口的未来交通需求上来看,各交叉口均按平交口处理。

3、在道路设计路中心线的线形标准控制上,以设计车速为40km/h的城市次干道标准为线形布设控制标准。

道路工程设计 主要设计标准

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XX西路与管道路交叉口,终点与XX南路相接。设计全长约0.511km。

一、道路性质及等级: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实施。

二、设计《规范》(或《标准》)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1999

三、主要技术标准

内 容 单 位 指 标 采用值 计算行车速度 Km/h 最大超高横坡度

40 40

% 2 无

最大纵坡度(推荐值) % 6 1 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m 110 20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600 4800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400竖曲线最小长度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道路线形根据道路规划红线图确定,道路西起管道路,东至XX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XX西路东延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本次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道路线形为直线型。

道路竖向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综合根据道路沿线地形起伏,结合道路两侧场坪标高,确定合理的道路纵断面,力求行车安全、舒适、线形缓顺。同时,尽量考虑土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土方工程数量。

XX西路东延设计起终点分别与管道路、XX南路相接,沿线地势西高东低。起点管道路与XX西路交叉口桩号K0+407.23,标高H22.34m。终点处XX南路桩号为K0+918.56,规划标高H20m。由于道路两侧为待开发地块,因此,纵断面设计时考虑尽快将标高降至地块标高,以利于道路与两侧地块标高衔接,降低地块开发成本,同时减少道路土方工程量。本次设计0.93%纵坡与XX南路相接,纵断面设计最小纵坡坡度0.3%,以利于道路排水。

道路纵断面设计详见道路纵断面设计图。

m 35 52.07

横断面布置

道路规划红线为35米。

推荐方案: 作为XX西路的东延段,考虑断面的统一性,道路标准横断面沿用已建的XX西路横断面布置形式。具体布置如下: 3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7.5m(机动行道)+2m(中分带)+7.5m(机动行道)+1.5m(侧分带)+4.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35m 断面布置为双向四车道,采用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提高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标准横断面(推荐方案) 比较方案: 具体布置如下: 4m(人行道)+1.5m(绿化带)+11m(车行道)+2m(中分带)+11m(车行道)+1.5m(绿化带)+4m(人行道)=35m 断面布置为双向四车道,机非混行,可以采用标线或隔离栏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

标准横断面(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均设置了中央分隔带,增强了景观的效果。同时,分隔带起到隔离对向车流的作用,提高了机动车的行驶能力,保证了车辆的行驶安全。作为XX西路的东延段,推荐方案考虑到断面的统一性,采用和XX西路相同的横断面形式。推荐方案采用绿化带分隔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提高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比较方案中采用机非混行,为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可以采用标线或隔离栏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但是若采用隔离栏杆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栏杆需要后期的养护和清洁。若采用标线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推荐方案和比较方案都能满足道路的通行要求,考虑到道路的景观效果、绿化面积和道路的安全性,建议采用推荐方案的断面形式。

交叉口设计

道路起终点分别与管道路、XX南路相接。交叉口的合理设计,可以保证在一个信号灯周期内通过尽可能多的车辆,缩短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现象。 本工程与规划支路相交时,在交叉口范围内拓宽红线,单独拓宽出左转或右转车道,并辅以信号灯控制交通使交叉口车辆有序安全通行,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规划一路规划道路等级为规划支路,在本次设计时不考虑拓宽红线。

交叉口的具体设计见下图。 XX西路东延?规划一路交叉口示意图 本工程和规划次干道(XX南路)相交时,在交叉口范围内考虑实际车辆通行的需要,在交叉口范围内拓宽红线,XX西路东延单独渠化出一个左转车道,XX南路单独拓宽出一个右转车道。规划二路为道路等级为规划支路,在交叉口范围内不考虑拓宽红线。设计时考虑结合交叉口渠化设置公交站台。 交叉口的具体设计见下图。

XX西路东延?XX南路交叉口示意图 路基路面设计

一、路基设计

道路路基一般路段采用素土填筑,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应符合下表规定。

路基压实度重型标准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填方路基 上路床 0~30 下路床 30~80 ≥95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零填及路堑路床 30~80 ≥95 由于缺少道路沿线地质资料,根据XX西路、管道路以及周边道路的设计

≥92 0~30

≥95 ≥95 和使用经验,本次设计暂定对道路全线路槽底60cm范围内进行浅层路基加固处理,采用6%灰土分三层填筑压实,下阶段设计将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路基处理方式。路基加固设计详见路基加固设计图。

道路沿线浜塘部分,应清除淤泥,回填6&灰土至路基加固层底。水塘部分施工前必须先围堰再抽水清淤,淤泥深度在1.5m范围以内必须将淤泥全部清除,淤泥深度超过1.5m时,1.5m以上的淤泥必须清除,以下部分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或继续清除全部淤泥,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清淤处理后。边坡素土按1:1.5挖成台阶,浜底铺砾石砂,平均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压平、挤密和稳定。砾石砂铺压后,塘内即可摊铺土工布。要求质量不小于400g/m2,可采用透水性土工布,摊铺搭接宽度为50cm,土工布下料时应考虑包裹至路基边线,并有1m压边,之后用石灰改良土填至路槽底。在摊铺过程中应做好排水工作,严禁在水中摊铺和压实。

二、路面结构

因为本工程是XX西路的延伸段,设计采用和XX西路相同的路面结构形式。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8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30cm二灰碎石 20cm石灰土(12%)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2cm。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 沥青透层 20cm二灰碎石 20cm石灰土(12%)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m。

沥青砼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较好、日照反射强度低、噪音小的优点,同时便于养护,本工程路面结构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

(3)人行道路面结构 10cm细石砼(C15) 15cm碎石垫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25cm 道路附属设施

一、道路侧平石采用预制水泥砼侧平石,人行道板采用细石砼。人行道上需设置盲道板,交叉口设置缘石坡道(残疾人坡道)。

二、道路排水拟采用单篦型进水口型式。

三、结合交叉口做好公交站台的设置。

四、考虑到道路周边地块尚未开发,道路设计时应做好预留管线的设置。 排水工程 雨水工程

一、设计范围

南京市XX区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二、排水设计标准

1、暴雨重现期:P1年

2、综合径流系数:Ψ0.65

3、暴雨强度公式:q l/s?ha

4、降水历时:tt1+mt2 起始管道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 m取2.0

5、塑料管道粗糙系数:n0.01 钢筋砼管管道粗糙系数:n0.014

三、设计方案

道路全线铺设De500~d800雨水管。

四、管材

雨水管道:≤De600选用HDPE管道,≥d800选用钢筋砼管道。

道路上雨水口连管采用UPVC加筋管,管径为De300mm。

五、施工方法

结合道路改造,本工程雨水管道全线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方法。

六、工程量

道路全线雨水管长度约0.98km。 污水工程

一、设计范围

南京市XX区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

二、设计原则

1、排水体制

根据规划,本工程范围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2、管道系统布置

遵循规划,结合区域地形趋势进行管网系统布置。

优化管网系统水力计算,尽量减小管道埋深,且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减少提升以节约能源。

3、控制点高程控制

根据道路竖向规划,合理确定管网系统控制点高程,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网系统的埋深。

4、管内流速与充满度控制

重力流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且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在设计充满度下控制管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

5、管材及施工

排水管道管材采用经济实用的管材,管道施工一般考虑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方法。

三、设计方案

道路全线铺设De400污水管。

四、管材

管材选用De400HDPE管。

五、施工方法

结合道路改造,本工程污水管道全线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方法。

六、工程量 道路全线污水管长度约0.5km。 管线综合设计

一、管线组成

本工程管线工程包含以下类别: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电信管道、路灯以及燃气管道,其中电信管道包括有线电视等信息管道。

二、平面综合

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除必须遵守有关的技术规范外,还要考虑到地方的习惯做法,遵循规划并结合道路横断面设计,确定各种管线平面位置如下: 由路东至路西依次为:电力管道、路灯管、给水管道、污水管、雨水管、中压燃气管、低压燃气管、路灯管、通讯管道。各类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满足规范要求。

本次道路管线综合横断面设计如下图:

三、竖向综合

1、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电力管、电信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及污水管。

2、工程管线交叉时,各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间距需满足规范要求;

3、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按下述原则选用: 电力管线管顶最小覆土深度0.7m; 路灯管线管顶最小覆土深度0.7米。

燃气管线管顶最小覆土深度1.1m; 电信管线管顶最小覆土深度0.7m; 给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深度1.1m; 雨、污水管控制在以上管线下方,交叉时局部调整。

4、工程管线垂直交叉时的避让原则: 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线;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5、交叉点的标高待下阶段设计时予以进一步深化。照明工程设计 照明设计标准

按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确定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为:车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10lx,均匀度不低于0.35。

道路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须是夜间照明技术与环境结合的综合艺术,道路照明选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灯具。灯具与灯杆造型须追求艺术与功能的珠联璧合,以使设置的路灯在完成夜间道路照明的同时,也能美化整条道路。为了使道路在白天、晚上更美观,道路照明灯具选定须与周边环境协调,以达到白天观景,晚上赏灯的效果。

一、设计原则:

1、道路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

2、道路照明的平均照度为10lx。

3、灯具的防护等级IP65,安装方便灵活,应具抗腐蚀和抗震的要求。

4、每套灯具配置电容补偿,补偿后单灯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

5、灯杆采用钢板弯制,表面以热镀锌喷塑工艺进行防腐处理,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作用,可在较长时间内免维护。

二、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考虑在侧分带布置双挑杆灯,分别照射车行道和人行道。光源为2x150W高压钠灯,灯具离地高度10m;灯杆的布置间距约为35m,间隔布置。

灯具要求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的灯具。布置应达到以下照明指标:平均维持照度不小于10lx,照度均匀度为0.35。

在交叉口、出入口、曲线路段、坡道等复杂路段适当加强照明亮度。在环形弯道上灯具沿曲线外侧单侧布置,间距也适当减小。

三、照明配置系统的接线

本工程供电干线均采用YJV型五芯等截面电力电缆。

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的接线顺序为:L1,L2,L3,L3,L2,L1的三相跳跃接线顺序。

四、照明供电及控制系统

考虑低压供电半径的影响及供配电系统的经济性,在适当位置设置箱式变电站。高压电源均就近引自当地的供电网络。

无功补偿:所有的路灯灯具均设单灯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素达应到0.85以上。

电能计量:在箱变低压侧预留电流互感器和电度表的位置。

五、照明供电管道敷设

灯电缆护套管预埋在防撞护栏内,在下穿车行道时应加穿镀锌钢管加以保护。

电缆过街处设手孔井,沿线根据穿线需要设置小手孔井。

六、接地系统

灯具接地系统:道路照明工程采用TN-S系统,设专用PE线,金属灯柱接地端及所有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与PE线可靠联结,在每个回路的首末端做重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

箱式变电站接地系统:箱式变电站接地装置采用镀锌角钢接地极,接地线采用镀锌扁钢。要求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附属工程

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设施

一、依据

本工程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设施依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99)执行。

二、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是设置在道路沿线给予交通车辆行驶以警告、禁令、指示、导向等标示的交通管理设施。

本工程交通标志尺寸确定如下: 警告标志△110cm 禁令标志ф100cm 指示标志ф100cm 指示标志采用中英文对照,汉字字高推荐为40cm。交通标志材料确定如下: 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材料,板面采用定向反光材料。园形标志采用卷边固定,大型指路标志采用镶边加固,标志立杆采用钢管材料,涂以灰色。标志板与标志杆结构和构件,均须与本市现有交通标志一致,以保持良好的互换性,标志板的支承应根据所在位置的视线及标志板的结构选用单柱式、双柱式、悬臂式、F式、T式、门式以及附着式等。

三、道路标线

道路标线是标示在道路上的明确车辆行驶路线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主要包括车道分界线、车道中心线、导流线、停车线、人行道路线、导向箭头等。

中心线分为中心单实线和中心双黄线。中心单实线采用白色实线,线宽15cm,颜色可采用黄色或白色。双黄线采用黄色实线,宽度为50cm。

车行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线长2.0m,线距4.0m,线宽0.15m。导流线为倾斜的平行实线,线宽0.45m,间隔10cm,导流线边界线为0.20m宽的白实线。

停车线为白实线,线宽0.4m 导向箭头为白色,长度5.0m 人行横道路线颜色为白色,未设人行信号灯的路口或路段为条线式,长度为5.0m,线宽为0.4m,间距6.0m。

标线材料一板采用氯化橡胶型标线漆。要求能防滑,又要耐磨,清晰可见,而且便于施工。

四、交通信号设施

对道路上的一些主要交叉口安装信号设施。

全线信号设施包括信号机、信号灯、信号灯杆及基础、窨井、通讯管道、电缆等。

信号灯选用JK-25型车行灯、人行灯或左转箭头灯。

信号灯杆选用ф159无缝钢管。弯杆JXW-2-200、直杆JXZ-450两种、灯杆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JXJ-140。

窨井采用铸铁井JXG-76或JXG-46两种。通讯管道两根、镀锌管,规格2.5英寸或3英寸。 检测器选用馈线RVVP2x48x0.2双芯屏敞扩套线,线圈采用FVN1x3.5/0.25腊克线。

信号灯电缆采用RV4x48x0.2回芯电缆线,通信电缆采用HYA全塑电缆,规格为50对或30对。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有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2、《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1996年

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6年

4、《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2004

5、《江苏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指引》

6、《南京市工程造价信息》2009.4期

二、主要材料价格

水泥 305元/吨

木材 1599元/立方米

钢材 3550元/吨

三、投资汇总

工程名称:XX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元) 备注

估算金额万元 数量

单位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费 914.54 1 道路工程 701.56

1.1 1.2 1.3 1.4 1.5 1.6 1.7 土方工程 171.49 机动车道 286.67

47636 m3 36 13651 m2 210

m2 126 非机动车道 57.75 4583 人行道 20.97 3956 侧平石 17.95 4488 路基处理 129.02

m2 53 m 40 砼 12902 m3 100

m3 95 浜塘处理 17.71 1865 2 排水工程 143.70 2.1 2.2

m 750 雨水工程 98.70 1316 污水工程 45.00 500 m 900

3 交通工程 3.43

3.1 标线 3.43 572.4 m2 60

4 路灯工程 36.00

4.1 路灯 36.00 30 盏 12000

5 绿化工程 29.85

5.1 5.2 行道树 8.60 189 棵 455 法桐 绿化带 21.25 2656

m2 80

第二部分:其他费用 153.68 1 设计费 35.02

2 勘探测量费 10.06

3 招投标代理费 9.15

4 招投管理及公证费 1.10

5 施工图审查费 1.19

6 建设单位管理费 2.5% 22.86

7 监理费 27.90

8 概算审核费 0.1% 0.91

9 工程决算审核费 0.1% 0.91

10 工程造价咨询费

4.57

11 管线迁移、重置费 30.00

暂定 12 青苗补偿、绿化移植费 10.00

暂定

第三部分:预留费用 32.05

预备费 3% 32.05

工程总造价 1100.26

四、该工程建安费:914.54万元。 环境保护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GB3095?82中的有关内容列于下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毫克/标准立方米)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氮氧化物 日平均 0.05 任何一次 0.10

0.15

0.10 0.30 4.00

6.00 0.15 一氧化碳 日平均 4.00 任何一次 10.00 10.00 20.00 环保控制 XX西路东延道路沿线主要是软件企业的办公用房等,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沿线职工、动植物将有影响。而且影响程度与排放的浓度有关。随着交通量逐年增加,污染程度加剧。今后应予以监测。

施工期及通车运营后,请有关部门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道路、桥梁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使整个工程的排尘量控制在最低水平。

2、施工机械应有消声减振措施,人口集中地段施工时应限制作用时间,烟气应达标排放。

3、施工期道路沥青及混合料加工等,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并设在下风方向。

4、在道路机非分隔带、两侧边坡及平台、人行道内植树及铺筑草坪,以减轻汽车噪声、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经济评价

本项目属于政府公益性项目,道路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且目前基础数据不足,故本报告不进行财务评价,仅进行定性国民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编制依据及方法

一、本项目根据下列文件编制: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20061325号文;

2、计办投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15号

3、交通部1988交计字500号文颁通发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4、《公路项目经济评价办法》,交通部1996年颁布

二、经济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投资后,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在本项目范围内,路网比较简单,新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是整个地区道路状况的改善,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道路使用者的运输成本降低,旅客时间节约和货物缩短在途时间。

直接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以改善道路的交通状况,合理分配交通量,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运输成本。

间接经济效益:改善周边地区的道路出行条件和投资环境,带动土地增值。 经济效益分析

一、直接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直接经济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投入条件下,改善道路的行驶条件,是道路使用者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本项目范围内,路网比较简单,新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是整个地区道路状况的改善,从而使得整个地区的道路使用者的运输成本降低,旅客时间节约和货物缩短在途时间。

本项目直接经济效益由三部分组成:

1、本项目的实施,完善了该地区路网,缩短车辆通过该地区的路程,降低了运输成本。

2、本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路网上其他道路的交通状况,使交通量分配更加合理,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车辆行驶速度,使运输时间减少而节约了旅客在途时间。也因减少了运输时间而产生货物在途时间的减少,降低了运输成本。

3、本项目的实施,路网上各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改善,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使土地价值增加。

本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周边地区的道路出行条件和投资环境,增加了该区域的吸引力。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XX西路东延的建设能极大的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同时为沿线的土地开发创造出有利条件。另外,投资环境的改善,能进一步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到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当中。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是可行的。特别是项目建成之后,其效益及功能立刻得以显示。因此,通过道路的建设,必将对的国民经济带来积极的影响。

问题与建议

1、由于时间紧迫,希望能尽快进一步收集有关地质、水文资料,以供下一阶段设计时使用。

2、建议本项目尽快组织实施,早日改善该地区的交通状况,完善XX区地区交通网络,并进一步加快XX区的经济建设。

3.本次设计时考虑将公交站台的位置结合交叉口来设置。建议尽快与交管部门以及客运部门协商,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公交站台,以及公交站台的位置。

4.建议有关部门提供道路周边地块建筑的地坪标高及管线资料,以便道路设计时顺接标高及预留管线。

上一篇:读轮美国的民主有感下一篇:贷款逾期后利息计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