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案件调解处理

2022-07-26

第一篇:治安案件调解处理

公开调解治安案件规定

第1章 公开调解的范围

为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治安案件调解处理工作客观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公安部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公开调解的范围

1. 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造成轻微伤害的;

2.故意损毁他人财物情节轻微的;

3.其他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轻微的;

4.违法行为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受害方要求赔偿损失、负担医疗费用的。

调解处理上述治安案件,除不宜公开的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第2章 下列案件不公开调解

二、下列案件不公开调解

1.涉及个人隐私的;

2.当事人未满18周岁的;

3.当事人要求不公开调解且理由正当的;

4.公安机关认为不宜公开调解的其他情况。

第3章 公开调解的原则

公开调解应遵循合法、公正、自愿、及时的原则,注重疏导、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教育违法行为人不再继续违反治安管理。

第4章 公开调解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公开调解前应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分清当事人责任;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后果轻微,须赔偿、补偿受害人的直接经济损失基本清楚。

第5章 公开调解的程序

1.符合公开调解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填写治安案件处理审批表,报主管科(处)、队、所领导审批;

2.决定公开调解处理的,应在二日前将公开调解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并予以公告。公开调解的案件,允许群众旁听;

3.公开调解时,可视案件具体情况,由一至二名民警为调解主持人,并可邀请街(乡)司法干部、居(家)委会主任、有关单位领导等为协助调解人;

4、调解会开始由主持人宣布会场纪律及调解的法律依据,核实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宣布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宣布调解主持人、记录人身份,询问当事人是否要求回避; 5. 主持人应明确告知当事人公安机关进行调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调解,同意调解的,公安机关不予处罚;二是违法行为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对受害方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进行调解。同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教育,明确指出调解的原则,以促使达成调解协议;

6.主持人宣布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的案件基本事实及当事人应负的法律责任,询问当事人对案件基本事实是否有异议。当事人双方对案件基本事实无重大争议的,可宣布对具体赔偿事项进行调解;当事人双方就枝节问题争执的,可教育双方避免不必要的纠缠;

7.主持人询问双方当事人关于调解内容的请求和主张,并出示损失情况的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是否有异议,是否提供新的证据和具体赔偿范围。主持人应依据公安部《关于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结合案件实际,提出调解意见;

8.调解时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在《违反治安管理调解书》或赔偿损失、负担医疗费用调解书上签字,并履行调解协议。未达成协议的,主持人可视案件具体情况,增加调解一至二次;

9.对治安案件的调解最终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在履行之前反悔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予以处罚,同时对损害赔偿继续调解。对损害赔偿的调解仍不能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反悔的,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就损害赔偿提起民事诉讼。

第6章 承办公开调解工作的基层执法单位应设立固定的公告栏,确定相对固定的公开调解室,保证公开调解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7章 各单位对公开调解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违反本规定自行扩大不公开调解范围或不认真执行公开调解规定造成执法不公等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市公安局治安处要加强对公开调解工作的指导、监督、统计。

第8章 各单位在执行中,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公开调解程序细则,报市公安局治安处备案,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向市公安局反映。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安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从条文数量上看,现行条例5章45条,治安管理处罚法6章119条,条文的数量得到了增加。修改的主要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强调社会治安管理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方针,这在法律第6条当中专门进行了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增加规定了应该受到治安处罚的一些行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使社会治安有了很大的变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应当处罚的行为有110多种,比如有些行为,80年代的时候没有规定。比如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现在虚拟空间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所以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对这些行为的增加规定。比如按照国家尊重保障人权的规定,对于强迫他人劳动以及用暴力威胁他人劳动的,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增加了一些处罚的行为。

第三,适当提高了罚款的最高数额。原来规定罚款的最高数额除了“黄、赌、毒”这一类3000元至5000元,一般的处罚是二百元。显然十几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变动,200元显然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现在除了对“黄、赌、毒”保留了3000至5000元处罚外,其他的违法行为,按照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性质,按照500元、1000元处罚。

第四,缩小了治安拘留处罚自由裁量的幅度。原来条例规定1天至15天以下,没有根据不同的行为,以及不同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定。考虑到治安拘留的处罚,涉及到公民人身自由的限制,在适用上十分慎重。这次把治安拘留处罚,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

第五,处罚的程序更加公正。我们都讲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基础,这次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程序方面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这次增加了26条,专门有一章的规定,法律里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第六,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尤其是人民警察执法规范的要求。根据常委会审议的意见,专门增加了执法监督的一章,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治安处罚当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必须禁止的行为。

第二篇:治安案件现场调解协议书模版

派出所

治安案件现场调解协议书

编号:

当事人____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工作单位及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事人 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身份证件及号码工作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住址 主要事实:

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时起生效,并当场履行,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予处罚。

当事人(签名):

当事人(签名):

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印章)

年月日

(第一联:存根;第二联:送当事人;第三联:送当事人)

1

2

第三篇:一般伤害类治安案件调解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1):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单位或住址

申请人姓名(2):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 单位或住址

纠纷简要情况: 当事人申请事项: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将申请人民调解的相关规定告知我,现自愿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申请人(1)签名: 申请人(2)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以下由民警填写

是否已采集人员信息:是□ 否□ 是否已制作笔录:是□ 否□ 是否已开具《验伤委托书》:是□ 否□ 警情编号:

初步伤情判断:申请人1(未达轻微伤□ 轻微伤□ 轻伤以上□) 申请人2(未达轻微伤□ 轻微伤□ 轻伤以上□) 是否属于可调解范围:是□ 否□

案件队办理意见:建议调解□ 不建议调解□ 理由: 所领导意见:同意□ 不同意□

第四篇:劳动监察调解处理案件是否合法?

笔者从事劳动保障执法十余年,实践中处理最多的是金钱给付案件,金钱给付案件中又以民工工资拖欠案件居多,长期以来,对金钱给付案件能否采用行政调解的方式进行处理产生了疑惑,笔者也经常浏览媒体对相关案件的报道及各省市的地方性法规,大多数的报道也是采用调解的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劳动监察采用行政调解处理金钱给付案件是否违背法理,笔者浅谈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第43条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金钱给付等投诉案件,可以依一方当事人申请并经对方同意后,组织双方调解;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全部履行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不予处罚或者减轻对用人单位的处罚;调解达成一致意见但未当场全部履行的,当事人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审查确认后出具仲裁调解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对用人单位的处罚。这一规定给广东省劳动监察执法提供了法规依据,笔者所在陕西省,《陕西省劳动监察条例》并没有对此的相关规定,那么怎样从法理和实践中认识《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中的这一规定呢?

笔者认为:理论上可以从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和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是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特征,所涉及的事是私主体双方,但是调整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故劳动法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质,是公法和私法相融合的产物,私法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公法体现国家意志,强调行政干预(行政执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金钱给付的案件,政府重在宏观调控,微观方面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金钱给付方面违法侵犯的客体一方面是当事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经济社会管理秩序,侧重点是当事人的权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达成一致意见,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是劳动法私法性质的体现。故劳动部门可以采用行政调解的方式进行调解。但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如果有禁止性方面的约束,则不能采用行政调解的方式,如:缴纳社会保险费方面,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违法侵犯的客体一方面是当事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侧重点是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双方不能协商,故不能采用行政调解的方式,给予变通。另一方面,金钱给付的投诉案件又构成违法行为的,视情节轻重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体现了国家意志即公法的性质。所以此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二)劳动法的立法目的,一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确立、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金钱给付的投诉案件,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保障金钱给付的一种手段,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金钱给付的投诉案件,双方达成了协议,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劳动法的目的已经达到,是否再予处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行政执法可根据自由裁量权,视情节轻重而定。《陕西省企业工资支付条例》第3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扣、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不按照本条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假期工资和特殊情况下工资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足额支付所欠工资,并支付所欠工资25%的补偿金;预期不予支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并可按照所欠工资和补偿金总额除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这条规定是“可按照”而不是“应按照”,正是自由裁量权的体现。即便是最高院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解释,也体现了出了这一目的,即如果在办理案件中,当事人如支付了工资,也是可以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的。

实践中,工资拖欠方面的案件,多发生在工程建筑领域,由于这一领域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劳动者文化素养的欠缺性、案件的群体性、年终的爆发集中性以及案件的敏感性,导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处理这类案件时,难以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就很难进行行政处理或处罚。而采用行政调解的方式处理也就顺理成章了,《广东省劳动监察条例》正是在法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出台了规定,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当然,如果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劳动关系明晰的案件完全可以采用刚性行政执法。

第五篇:常见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理措施

常见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理措施

一、发生斗殴的处理

1.耐心劝阻斗殴双方离开现场,缓解矛盾,如势态严重,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甚至犯罪倾向,应将行为为扭送公安机关处理; 2.提高警惕,防止坏人利用混乱拿财物;

3.说服围观群众离开、保证目标区内的正常治安秩序;

4.协助公安人员勘查打斗现场,收缴各类打斗凶器,辨认首分子;

二、盗窃的处理

1.发现盗窃分子正在作案,应立即当场抓紧,报告公安机关,连同证物送公安机关处理; 2.保护安案发现场,不能擅自让他人触摸现场痕迹和移动现场的遗留物品。

3.对重大可疑案发现场,可向事主和目击者么映的情况,向公安机关做出详细的报告。 4.对重大可疑作案人员,可采取暗中监视或设法约束,并报告或移交公安机关做出详细报告;

三、发生刑事案件和恶性事故的处理

1.值班员迅速向管理处报告和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有伤员迅速送附近医院救治,如受害侵害的财物已投保险的,由被保人通知承保的保险公司。

2.保护案发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以免破坏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影响公安人员勘探现场,收集证物和线索。

3.登记发现人和事主的情况,抓紧时机向发现人或周围群众了解案件,事故发生发现经过,收集群众的反映和议论,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 4.向到达现场的公安人员认真汇报案情,协助破案。

四、执勤中遇到犯罪分子抢劫的处理

在执勤中遇到公开使用暴力、胁迫或其它手段如打、砸、抢、强行夺取他人钱财或毁坏公共财物的犯罪行为时,要切实履行保安中的职责、立即进行如下处理:

1.迅速制止犯罪,当群众叫喊抢劫或呼救时,应协助公安机关制止犯罪和抓获取劫匪,如没有公安人员在场,应呼叫附近保安人员和群众制止犯罪。

2.如劫犯逃离现场,要向目击者问清劫匪的人数、衣着颜色和逃走的方向,并立即组织发动群众堵截;如为驾车逃跑的,可拦截机动车追堵并向“110”报警

3.保护抢劫现场,劫匪留下的凶器、作案工具等不要用手触摸,不让群众进入现场,如现场在交通要道或公共场所人多拥挤的地方,无法将证物留放原处时,要收起交公安机关。 4.访问目击群众,收集劫案情况,做好记录提供给公安机关,同时,公安人员未勘察现场或现场未勘察完毕当班值员不能离开现场。

5.事主或在场群从若有受伤的,要立即送医院抢救并作报告。

上一篇:支部纪检工作总结下一篇:珍爱生命呵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