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考试题库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思修考试题库范文

思修考试的题库

一、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怎么样对个人发展进行规划?

二、什么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随时代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三、什么是社会道德规范?

如何理解诚信在大学生道德规范中的重要性?

四、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大学生应该注意哪些道德规范?

五、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国家的制度包括哪些?

大学生应如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记下什么权利和义务)

观念

投身建设事业

全球化

广阔世界

国际化观念

弘扬精神民族

七、请理解“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八、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自身公民意识。

九、网络与大学生

十、大学生应该如何成才?

十一、怎样树立诚信的品质?(联系校训会加分)

十二、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理解

十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十四、怎样遵守法律

维护法律的权威? 举例是殴打小偷(从中找出原因

应采取怎么样的措施 加分)

十五、谈谈自己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生活?

十六、积极正确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及人生目的价值 态度三者之间的联系 举例:助学贷款未还 1还 二 道歉 3法律原因 诚信问题 道德修养 银行措施2

十七、在大学与人相处有何启发?需要哪些美德?

十八、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

十九、如何正确面对竞争?并树立正确的竞争心态?

十、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篇:思修考试题库(练习版)

第一章试题

1、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成为人生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精神向导的是 ( B ) A、精神负担 B、理想信念 C、物质财富 D、法治精神

2、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 D ) A、理想的实现是容易的 B、理想的实现是随意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不可实现 D、理想的实现是长期的、艰巨的、曲折的

3、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D )

A、人生的心理和体质 B、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C、人生的情感和态度 D、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B )

A、理想 B、信念 C、信仰 D、空想

5、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之具有( D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D )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理想信念的实践性是指,人们的理想信念( D ) A、在阶级社会里打上阶级的烙印

B、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 C、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属于一种精神现象

D、包含着人们的行动意志,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

8、对于个人理想的性质、内容以及实现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 D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政治理想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 A、实现共产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 C、发展民主主义 D、摆脱贫穷落后

10、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 C ) A、生活理想 B、职业理想 C、道德理想 D、社会政治理想

11、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B ) A、法制教育 B、理想信念 C、社会舆论 D、文化素质

12、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D ) A、坐享其成的过程 B、信手拈来的过程 C、纵情享乐的过程 D、艰苦奋斗的过程

13、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统一性体现在 (D )

A、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B、理想是观念的,现实是客观的 C、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D、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14、空想是 ( B )

A、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想象 B、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象 C、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15、一个人在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等道德修养方面的向往和追求是( C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16、信念是人的( C )

A、认识、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B、认识、态度和意志的统一 C、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D、态度、情感和理想的统一

17、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 C ) A、把理想等同于现实 B、把现实等同于理想 C、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D、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18、能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能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的是 ( D ) A、专业技术 B、身体素质

C、物质财富 D、科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19、下列关于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B ) A、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 B、理想信念具有矛盾性和统一性 C、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D、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20、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是 ( D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1、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称为 ( C ) A、幻想 B、空想 C、理想 D、信念

22、人们物质生活方面,不仅是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是 ( A )

A、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B、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C、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D、社会政治领域的理想信念

23、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D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实现或然性 B、不可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实现可能性

24、所谓空想是(A )。 A、纯粹的主观的 B、对客观的超越 C、纯粹客观的 D、绝对客观性

25、人的理想确立于( D )。 A、中年 B、童年 C、老年 D、青年

26、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是( C )。 A、生活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27、信念是( B )的融合和统一。

A、认识、情感和理想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认识、态度和意志 D、态度、情感和理想

28、信念在本质上表达的是一种( D )。 A、理想 B、情感 C、意志 D、态度

29、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是( A )。 A、信 B、诚 C、真 D、疑

30、信仰是信念的( D )表现形式。 A、最低 B、主要 C、基本 D、最高

31、人生信念按其性质可分为( C )。 A、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 B、社会主义信念与科学信念 C、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 D、宗教信仰与非科学信念

32、宗教信仰是( D )形式。 A、科学信念 B、社会主义信念 C、资本主义信念 D、非科学信念

33、科学信念是以对事物发展规律的( A )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受到检验、完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一种观念和态度。 A、正确认识 B、错误认识 C、根本认识 D、系统了解

34、人生理想的实现就是把理想从观念转变为( C )。 A、态度 B、行动 C、现实 D、结果

35、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 B )信念。 A、基本的 B、坚定的 C、彻底的 D、一贯的

36、现实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 C )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A、读书 B、祈求 C、实践 D、立志

37、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 C )的态度。 A、坚信不疑 B、身体力行

C、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 D、有点相信,有些力行

38、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这里陷入的片面性误区是( A )。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将理想等同于现实 D、将现实等同于理想

39、实现理想的过程具有( D )。 A、长期性 B、艰巨性 C、曲折性 D、ABC 40、我们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 D )。 A、顺境 B、逆境 C、天时 D、AB

41、正确认识(A )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B、理想 C、现实 D、书本知识

42、( C )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A、决心 B、美好的愿望 C、坚定的信念 D、清静无为

43、( A )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勇于实践 C、 艰苦奋斗 D、时来运转

44、信念强调的是( A )。 A、意志的坚定性 B、认识的正确性 C、知识的丰富性 D、认识的合理性

45、信念的多样性表现为( B )。

A、不同阶层的不同信念 B、同一个人不同方面的信念 C、不同社会的不同信念 D、不同团体的不同信念

46、社会理想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D )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设想和规划。 A、科技体制 B、社会体制

C、 文化发展水平 D、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

47、社会理想具有( C )方面的特征。 A、文化特征 B、技术特征

C、时代特征、阶级特征、表明历史发展趋势 D、艺术特征

48、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念是非要去做、去执行的坚决态度。两者的关系是(C )。

A、信念属于信仰 B、信念等同于信仰

C、信仰属于信念,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D、没有必然的关系

49、非科学信念是( D )。

A、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B、能经得起实践经验 C、以科学为基础 D、经不起实践经验 50、社会主义信念包括社会主义( A )。 A、政治信念、理想信念、道德信念 B、科学信念 C、社会信念 D、情感信念

51、理想是( C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生物存在的反映 C、是经过奋斗能够实现的想象和目标 D、想当然

52、信念是一种( C )精神状态。 A、单纯的 B、全面的 C、综合的 D、部分的

第二章试题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C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A依恋感B向往感C认同感D作用感

2、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D )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工作原则B行为原则C生活原则D政治原则

3、爱国主义是(B )、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A文化的B历史的C抽象的D现实的

4、维护(A )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A国家主权B国家地位C民族团结D国家安全

5、(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现代化建设B政治制度建设C经济制度建设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 )。 A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B国家建设C经济建设D政治建设

7、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 ) A本质性B内在性C内在一致性D内涵

8、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

A民族B国家C中国D社团

9、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 )和文化上的挑战。 A经济B民族C社会D政治

10、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 )的开放战略,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 A独立自主B对外开放C互利共赢D积极主动

11、爱国主义不是( ),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A政治口号B狭隘的民族主义C表面情感D经济利益

12、人有地域和( )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A信仰的B民族的C文化的D地位的

13、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 A原则B选择C信仰D祖国

1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 )和尊严。 A主权B利益C团结D地位

15、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 )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A向往的B遵守的C需要的D认同的

1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 A原则B核心C内容D内涵

17、( )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民族精神D爱国情感

18、( )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各兄弟民族之间以和为贵、携手共进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与共上。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艰苦奋斗D自强不息

19、( )贯穿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德行的各个方面,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道德精神。 A国际主义B自强不息C勤劳勇敢D艰苦奋斗

20、( )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 A勤劳勇敢B艰苦奋斗C团结互助D自强不息

21、弘扬和培育( ),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做人处世

22、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 )。 A新体现B新内涵C新发展D新意义

23、(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境界,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发愤进取、不懈奋斗。

A爱国主义B民族精神C民族文化D自强不息

24、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服务于( )这一主题。 A民族文化 B民族精神C爱国兴邦D自强不息

2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会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而变得更加厚重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A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C民族精神D民族文化

26、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 )。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精神动力

27、( )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改革创新的居于核心地位。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8、( )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A时代精神B改革创新C爱国主义D民族文化

29、( )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A爱国主义B民族文化C时代精神D改革创新 30、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A时代精神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1、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 )。

A重要品质B重要条件C核心条件D必要条件

32、( )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 A民族文化B民族精神C爱国主义D时代精神

33、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时代精神

34、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 )。 A爱国情感B民族文化C民族精神D理性认识

35、( )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A民族文化B理性认识C爱国行为D爱国情感

36、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 )。 A理性认识B义务和责任C精神动力D必要条件

37、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 )。

A必要条件B理性认识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8、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 )。 A理性认识B基本方针C爱国情感D精神动力

39、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 )。

A国防B国家C军队D边疆

40、( )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A军事观念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1、增强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 )和向心力的“粘合剂”。 A战斗力B凝聚力C军事力D安全性

4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 )。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国家`观念

4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 )。 A安全保障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重要体现

44、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必然要求

45、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 )。 A重要体现B防御观念C国防观念D迫切需要

46、爱国不分先后,( )也不在于做大事还是做小事。 A国防B军队C爱国D行为

47、只有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 )。 A军事追求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48、我国( )明确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A《劳动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49、认真贯彻落实(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更加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民法》

50、要贯彻实施( ),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行政法》D《反分裂国家法》

51、( )制度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A《国防教育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D《反分裂国家法》

52、真正的爱国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族自尊心和( )体现在爱国的实际行动中。 A自豪感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3、爱国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要讲原则、守法律,以( )的方式来进行。

A合理合法B人生追求C目标追求D民族追求

54、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既要体现中国人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信念,又要体现出中国公民的( )和风范。 A自豪感B民族追求C文明形象D民族自尊心

55、应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类文化的( ),虚心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和经验,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A统一性B民族性C人类性D多样性

56、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祖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来侵略时,自觉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应当服从( )。

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人民利益D人类利益

57、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A知识型人才B创新型人才C智慧型人才D改革型人才

58、要通过良好的竞争机制来选拔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把( )的战略落到实处。 A知识强国B人才强国C科技强国D产品强国

59、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把提高( )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60、( )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A科技创新能力B自主创新能力C科学创新能力D学习创新能力

第二章答案:

1、C

2、D

3、B

4、A

5、D

6、A

7、C

8、B

9、D

10、C

11、B

12、A

13、 D

14、A

15、D

16、B

17、A

18、A

19、C 20、D

21、B

22、B

23、 D

24、C

25、C

26、D

27、A

28、B

29、D 30、B

31、A

32、C

33、 A

34、D

35、C

36、B

37、D

38、A

39、B 40、C

41、B

42、A

43、 D

44、D

45、D

46、C

47、B

48、B

49、A50、D

51、C

52、A

53、A

54、 C

55、D

56、A

57、B

58、B

59、B 60、A 第三章试题

1、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需要用( ) A、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 B、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 C、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指( ) A、人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 B、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D、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3、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 A、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B、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 C、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4、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 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5 、 抵 制 各 种 错 误 人 生 观 影 响 的 有 力 武 器,是 培 养 和 树 立(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6、人生态度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当怎么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7、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的错误人生观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C、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D、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8、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 )

A、个人的自我实现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C、个人的实践对于自身的意义 D、个人的实践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

9、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 ) A、世界观 B、自然观 C、人生观 D、价值观

10、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 )

A、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11 、人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所 处 的 具 体 环 境 , 称 为 ( ) A、顺境 B、修养 C、境遇 D、逆境

12、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 ) A、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13、我们应当确立的科学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C、为个人求权利、求享乐的人生目的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14、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价值 C、人生态度 D、人生理想

15、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称为(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观 D、人生实践活动

16、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能够实现( ) A、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B、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C、个人与家庭的有机统一 D、家庭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17、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 ) A、正确的人生态度 B、较高的自我主体素质

C、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8、所谓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信念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19、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是( )。 A、公有观念 B、私有观念 C、民有观念 D、共有观念 20、自我存在是( )中的存在。 A、生物关系 B、自然关系 C、社会关系 D、天人关系

21、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 B、索取与享受 C、劳动与创造 D、贡献与索取

22、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是( )。

A、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 B、人与自然和谐的利益 C、国家利益 D、个人利益

23、人生价值取向是对( )的选择和追求。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价值质量 D、价值目标

24、物的价值属于( )范畴。 A、伦理学 B、社会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25、人生目的是指人( )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 目标。

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活着 C、为什么工作 D、为什么努力

26、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 )的有机统一。 A、个人与家庭 B、个人与社会 C、集体与社会 D、家庭与社会

27、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人生观。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28、世界观是人们对( )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A、整个社会 B、人生意义 C、全体人类 D、整个世界

29、自我价值是指自我对自己本身的( )关系,即自己满足自 己需要的关系。 A、肯定 B、否定 C、批评 D、理解

30、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于( )的意义。 A、自我与社会 B、集体与社会 C、自我与他人 D、社会和他人

31、人生观是( )的反映。 A、自我认识 B、政治关系 C、社会存在 D、自然条件

32、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的人生目的。 A、国家主义和自由主义 B、为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 C、享乐主义 D、拜金主义

33、人生观主要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ABC

34、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强且态度差是( ) 25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5、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差且态度好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6、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强且态度好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7、在能力和态度的坐标构图中,能力弱且态度差是( ) A、天才 B、人财 C、人裁 D、人材

38、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是 ( )。

A、拜金主义人生观 B、享乐主义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39、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 人生观是 ( )。

A、实用主义人生观 B、享乐主义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40、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 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 的手段的人生观是 ( )。

A、实用主义人生观 B、小农意识人生观 C、个人主义人生观 D、存在主义人生观

41、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主观条件的是( )。 A、强项 B、弱项 C、威胁 D、AB

42、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主观条件的是( )。 26 A、强项 B、弱项 C、机会 D、AB

43、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中,用SWOT来分析即强项、弱项、 威胁、机会,是客观条件的是( )。 A、强项 B、机会 C、威胁 D、BC

44、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高, 能力差,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5、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低, 能力强,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6、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高, 能力强,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7、在实现人生价值的两个主观条件学历和能力的构图中,学历低, 能力差,是( )。 A、白领 B、金领 C、蓝领 D、红领

48、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EE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49、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CT代表( )。 A、机会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0、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SP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机会

51、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DD代表( )。 A、学历和经验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2、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著名公式(EE+CT+SP) DDb中,b代表( )。 A、机会 B、创新能力

C、自我推销能力 D、明确的方向

53、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诚实、勤奋和专业三要素的人是 ( )。 A、卡耐基 B、乔吉拉德 C、安东尼·罗滨 D、保罗·盖蒂

54、( )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诚实、勤奋和专业三要素。 A、卡耐基 B、乔吉拉德 C、安东尼·罗滨 D、罗伯特·清琦

55、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3E5D的人是( )。 A、卡耐基 B、罗伯特·清琦 C、安东尼·罗滨 D、保罗·盖蒂

56、卡耐基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诚实 D、专业

57、有史以来卡耐基的著作发行量全球第二,他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 结为 (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诚实 D、专业和天赋

58、伟大的人生教育家卡耐基将人生价值的实现总结为( )。 A、诚实、勤奋和专业 B、勤奋 C、专业 D、天赋

59、人们研究认为智商在人的成功之中占20%,占80%的是( )。 A、情商 B、逆商 C、胆商 D、健商

60、认为情商在人的成功之中占80%的人是( )。 A、席勒 B、墨顿

C、科德勒 D、丹尼尔·卡尔曼

61、价值可以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的价 值的是( )

A、人在社会中的存在 B、人对自己或他人需要的满足

C、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粮食 D、能够满足人的精神享受需 要的艺术品

第三章答案:

1、 C

2、D

3、C

4、A

5、A

6、C

7、C

8、D 9 、C

10、B

11、C

12、B

13、A

14、A

15、B

16、B

17、D

18、B

19、A 20、C

21、D

22、A

23、D

24、C

25、B

26、B

27、C

28、D

29、A 30、D

31、C

32、B

33、D

34、A

35、D

36、B

37、C

38、A

39、B 40、C

41、D

42、D

43、D

44、A

45、D

46、B

47、C

48、A

49、B 50、C

51、D

52、A

53、A

54、A

55、B

56、A

57、A

58、A

59、A 60、D 6

1、B

第四章试题

1、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 ) A、 生活环境 B、社会环境 C、各种关系的总和 D、家庭成长环境

2、一个健康的人,是指他的( )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生理健康、D、身心健康

3、国际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 )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A、个人心境 B、自我情绪 C、个人认知 D、社会适应能力

4、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 )来概括

A、理想、信念、世界观 B、能力、气质、性格 C、知、情、意 D、知行统一

5、从心理上讲,18岁至23岁之间的大学生正处于( ) A、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 B、尚未成熟阶段 C、已成熟阶段 D、发育阶段

6、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是( ) A、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B、社会风气不正 C、社会环境的影响 D、自我应对问题的能力不足

7、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标准是( )

A、情绪基本稳定 B、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C、人际关系基本和谐 D、有幸福感

8、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 )的关键环节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身心健康 D、心理成熟

9、同学们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 ) A、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B、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

C、向同学或好友寻求帮助 D、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10、心理不健康与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个( ) A、分不清的混淆体 B、有着明确界线的量变到质变的过渡过程 C、连续的状态 D、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心理状态

11、人的气质类型与遗传有关,因此( ) A、有好坏之分 B、没有好坏之分

C、完全不可能改变或塑造 D、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改变它

12、气质类型能( )

A、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B、决定人学习的好坏 C、影响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 D、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13、心理素质的内涵和外延( )心理卫生学中的心理健康 A、更广于 B、等同于 C、要小于 D、等于

14、( )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以及由心理因素所影响的行为的社会适应状态

A、身心健康 B、心理素质 C、人的综合素质 D、成才素质

15、下列大学生自觉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中,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B、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C、改变自己的气质 D、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获得友情

16、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 )关系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公众

17、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 ) A、利益关系 B、劳动关系 C、金钱关系 D、政治关系

18、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生存( )他人的存在性 A、不需要考虑 B、必须考虑 C、应该考虑 D、可以考虑

19、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 ),只有平等待人,才能换取别人对自己的平等相待

A、客观条件 B、前提 C、必要条件 D、必然结果 20、诚信原则是规范人们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的( )

A、道德准则 B、法律规范 C、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1、在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对宽容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心胸宽广 B、大度容人 C、不斤斤计较 D、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2、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 ) A、学会认知的要求 B、学会做事的要求 C、学会劳动的要求 D、学会做人的要求

23、“一人有难,众人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 A、平等原则 B、互助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

24、增强人际吸引最好的办法就是( )

A、注重形象 B、树立权威 C、完善自我人格 D、不自傲自负

25、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宽容,善于原谅,这是( )

A、怯懦无能 B、好坏不分 C、不讲原则 D、一种美德

26、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是人际交往中( )

A、谦让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C、互助原则的要求 D、友爱原则的要求

27、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即如何处理好( )的关系。 A、竞争与合作 B、友好与合作 C、竞争与牵制 D、奉献与索取

28、正确的竞争应该是( )

A、竞赛争胜 B、互相诋毁 C、不择手段 D、尔虞我诈

2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

A、对立关系 B、统一关系 C、相互伴随 D、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0、为获得某种利益,人们在事物之间、力量之间借助于较量相互争胜而择出优劣高低,这一般是( )

A、友谊比赛 B、参与竞争 C、阶级较量 D、生存斗争

31、在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时要保持相互间的客观距离,这是( ) A、不存在的问题 B、无所谓的事情 C、很重要的原则 D、一种虚伪的表现

32、能引起交往对象之间产生彼此互相喜欢、尊敬、爱慕的心理倾向的原因或条件是( ) A、交往的艺术 B、交往的方法 C、交往的物质基础 D、人际吸引因素

33、竞争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竞争的正确认识是( ) A、竞争排斥任何形式的合作

B、竞争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C、在竞争中为了使自己获胜,可以使用弄虚作假、损人利己等不道德手段 D、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要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34、在与人相处中,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35、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是( )

A、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 B、相互排斥的 C、辩证统

一、相辅相成的 D、相互包容的

36、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 ) A、互为条件的 B、统一的 C、对应的 D、没有关联的

37、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 )

A、是对立的 B、是没有办法统一的 C、是一致的 D、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8、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 )

A、社会关系 B、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相互排斥关系 D、相互依存的关系

39、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纽带是( )

A、人的大脑 B、生产力 C、生产劳动 D、物质资料 40、人与自然之间,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是( )

A、人战胜自然 B、人依存于自然 C、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和利用自然 D、自然界朝着适合人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

第四章答案

1、C

2、D

3、A

4、C

5、A

6、C

7、B

8、C

9、A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16、B

17、A

18、B

19、B 20、D

21、C

22、D

23、B

24、C

25、D

26、B

27、A

28、A

29、D 30、B

31、C

32、D

33、D

34、B

35、C

36、B

37、D

38、A

39、C 40、C

第五章 试题

1、( )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政治关系 D、血缘关系

2、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4、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等形式表现出来。 A、内心信念 B、风俗习惯 C、社会舆论 D、生活习惯

5、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一致 B、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超前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 C、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落后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 D、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6、(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7、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 A、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和导向功能 C、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和沟通功能

8、( )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沟通功能 D、导向功能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

1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先公后私

11,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 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 ) A.公共生活 B.行为规范 C.高尚道德 D.法律规定

12,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文化水平提高 B.社会道德风尚 C.生产进步程度 D.国家进步程度 13,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 ) A.某种外在的压力 B.社会舆论的压力

C.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 D.个人内在的道德需要

1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 A.道德品质 B.道德理想 C.道德原则 D.道德规范 15,有关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C.道德能够决定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D.道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16,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 A.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五爱" D.提高民族素质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作出牺牲 18,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要补充

B.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做到的 C.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完全一致,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需在一部分人中间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19,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孝慈 C.乐群贵和 D.诚实守信

20,下列各句不反映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内容的是( ) A.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礼,无以立 D.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1,下列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是:( ) A.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B.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22, 一个人在经济社会中进行经济行为的立足之本是( ) A.道德 B.信用 C.法律 D.尊重

23,关于"大学生与诚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B.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C.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D.诚信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

24,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调整 (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利益关系 D.社会关系

25,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已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26,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 A.养性 B.内省 C.慎独 D.顿悟

27,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 ) A.社会主义道德 B.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道德 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D.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道德

28,一个人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各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称为( ) A.慎独 B.自我修养 C.自我价值 D.人生境界 29,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 A.坐而论道 B.闭门思过 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

30,"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中( ) A.追求真理的精神 B.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C.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的精神 D.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 31,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

C."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D."慎独"能避免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人格和两面行为

3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 B、社会关系的形成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D、社会分工的不同

33、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

A、经济基础的形成 B、社会舆论的形成 C、社会关系的形成 D、风俗习惯的形成

3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

A、社会意识 B、社会实践 C、社会认可 D、社会规范

4、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D )。 A、传统 B、语言 C、公有制 D、劳动

3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D )。 A、三纲五常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C、女子无才便是德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6、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 A、民法规则 B、生活习惯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

37、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 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

38、(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勤俭自强 D、诚实守信

3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A、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B、讲求张扬个性,注重个人主义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D、讲求中庸之道,注重人际和谐 4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 )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A、整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先公后私

第五章答案:

1、A

2、C

3、A

4、B

5、D

6、D

7、A

8、B

9、D

10、C

11、B

12、 B

13、D

14、A

15、C

16、A

17、C

18、D

19、A 20、D

21、C

22、 B

23、A

24、D

25、B

26、C

27、A

28、B

29、C 30、A

31、B

32、 C

33、A

34、B

35、D

36、C

37、A

38、D

39、B 40、C 第六章试题

1、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 )是基本的手段。 A、道德和风俗 B、法律和纪律 C、公德和公约 D、道德和法律

2、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A、隐秘性 B、开放性和影响性 C、开放性和透明性 D、透明性

3、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交往时间的延续性

4、公共秩序是由( )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A、一定规则 B、社会公德 C、法律规范 D、道德规范

5、(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A、规范化 B、有序性 C、稳定度 D、安定有序

6、在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方面,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 ) A、有限的 B、比道德规范更广泛的

C、比道德规范更深入的 D、与道德规范范围相同的

7、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

A、中坚力量 B、基础层次 C、核心部分 D、最高层次

8、社会公德是指在( )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A、社会交往 B、公共生活 C、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 D、任何场所

9、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 A、人与人 B、人与人、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10、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 A、继承性和基础性 B、基础性和广泛性

C、广泛性和简明性 D、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

11、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

A、遵纪守法 B、保护环境 C、爱护公物 D、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

12、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 )

A、学校教育 B、人的社会实践 C、家庭教育 D、榜样的影响

1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 )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A、职业道德规范 B、公共安全规范 C、社会公德规范 D、网络管理规范

14、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因此,( )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

A、法律的惩戒 B、社会舆论的监督 C、个体的道德自律 D、网友间的相互提醒

15、在约束人们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中,最权威的规则是( ) A、社会公德 B、风俗习惯 C、宗教信仰 D、法律规范

16、法律规范通过( ),引导人们自觉守法,自觉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 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D、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17、法律规范通过( ),强制人们遵守生活公共生活准则 A、确认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共生活准则 B、制裁破坏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C、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 D、告知人们某种行为的法律后果

18、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人们,包括( )

A、自然人 B、法人 C、自然人和法人 D、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

19、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的首要目的是( ) A、制裁违法分子 B、打击社会恶势力

C、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D、保证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办事

20、《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规范、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还规范、指导( )的执法行为 A、国家机关 B、公安机关 C、人民警察 D、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

21、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 )的行为

A、刑事处罚 B、民事处罚 C、行政处罚 D、依法处罚

22、《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短信骚扰、宠物扰民、球场闹事等行为都被明确定性为( ),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

A、不道德行为 B、违法行为 C、不允许行为 0 D、不文明行为

23、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

A、刑事拘留 B、行政拘留 C、司法拘留 D、民事拘留

24、行政拘留最高期限为( )日 A、5 B、10 C、15 D、20

25、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 )

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赔偿损失 D、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6、居民李尔芳在家中与邻居玩5元一局的麻将被警察强行带到派出所,在没有收到行政处罚裁决书的情况下,被罚款 3500 元。当晚家中无人,警察又搜查了其住所。李尔芳不服,向公安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并获胜。胜诉的原因是公安机关( ) A、适用法律过重 B、程序违法

C、罚款金额太大 D、5 元一局的麻将不能定性为赌博

27、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该项权利( ) A、可以自由行使 B、可以自行行使 C、必须依法行使 D、应该依法行使

28、《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 ) A、权利和自由 B、权利 C、 自由 D、权力

29、《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政府依法保障 B、权利义务一致

C、国家提倡公民采取游行表达意愿 D、和平进行

30、《集会游行示威法》是在( )年,七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的 A、1986 B、1989 C、1978 D、1996

3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均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 A、境内 B、境外 C、境内外 D、校内外

3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这里的主管机关是指( ) A、市、县人民政府 B、市、县司法局 C、市、县党委 D、市、县公安局、城区公安局

33、公民( )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A、不得 B、可以 C、经批准后可以 D、接到邀请后可以

34、法律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 )等环节来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A、执法 B、执法和司法 C、守法和执法 D、执法、司法和守法

35、《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 )自然因素的总体 A、天然的 B、经过人工改造的 C、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D、 自然界原始的

36、( )主要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的方针、任务、原则、制度和措施

A、 自然资源法 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污染防治法 D、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37、《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对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D、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38、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 )的目标,这是我国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总结 A、生态平衡 B、生态文明 C、生态经济 D、生态道德

39、《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 ) A、停车让行 B、减速行驶 C、避让行驶 D、谨慎行驶

40、《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等规定,体现了该法( )的基本原则 A、依法管理 B、维护交通秩序 C、以人为本、与民方便 D、保护人身安全

41、《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 )的道路通行规则 A、机动车和非机动 B、机动车和行人

C、乘车人和行人 D 机动车、非机动车、乘车人和行人

42、《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 )通行 A、在确认安全后 B、在没有车行驶的情况下 C、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 D、按照行人优先的原则

43、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 )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A、可以即行 B、不可以即行 C、报告值勤的交警处理后才可以 D、告知交通管理部门后方可

44、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有证据证明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员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 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A、减轻 B、免除 C、加重 D、减免

45、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 ),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等方面,规定了网络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

C、《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D、《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6、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 ) A、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 B、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

C、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D、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

47、《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规定,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构成犯罪的,依照( )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A、刑法 B、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C、治安管理处罚法 D、 宪法

48、《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针对网络特点制定的单行( ) A、刑事法律 B、行政法律 C、经济法律 D、民事法律

49、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犯罪行为,危害了( )

A、互联网的安全运行 B、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D、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50、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互联网时,都要( ),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 A、遵守网上道德 B、遵纪守法 C、洁身自好 D、互相监督

51、某大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这名学生履行了( ) A、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义务 D、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

52、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 )行使。

A、市、县、乡政府 B、城管部门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

5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允许的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54、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55、没有准确表达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的是( ) A、遵守社会公德是提高从业者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B、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C、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D、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56、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中的( )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依法管理原则

57、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A、罚款 B、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58、《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充分体现了对( )的尊重

A、生命财产 B、行人 C、合法权益 D、守法行为

59、人们应该讲究卫生,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是社会公德中( )的要求 A、爱护公物 B、助人为乐 C、文明礼貌 D、保护环境

60 冯桦是南京某大学的学生,在新街口逆行骑自行车被执勤的交警拦住,告知逆向行驶违反了交通法,并让他缴纳了 50 元的罚款。冯对罚款不服,认为自己未影响道路通行,给予口头警告就可以了。为此,向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 )的起诉书。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61、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共的场所,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A、公共领域 B、公共场所 C、公共生活 D、公共秩序

62、某旅游公司的职工在北戴河旅游时,主动把吃剩的瓜子壳、果皮等收拾干净,放到垃圾箱里。他们的这种行为是( ) A、作秀的行为 B、职业的要求 C、多余的,因有专人打扫

D、应该的,是爱护环境卫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

第六章答案

1、D

2、C

3、D

4、A

5、D

6、A

7、B

8、C

9、D

10、D

11、A

12、B

13、C

14、C

15、D

16、A

17、B

18、D

19、C 20、D

21、A

22、B

23、B

24、C

25、D

26、B

27、C

28、A

29、C 30、B

31、A

32、D

33、A

34、D

35、C

36、B

37、B

38、B

39、A 40、C

41、D

42、C

43、A

44、A

45、C

46、D

47、A

48、A

49、C 50、B

51、A

52、C

53、D

54、C

55、A

56、B

57、A

58、B

59、D 60、C 6

1、C 6

2、D

第七章试题

1、培育职业精神和树立家庭美德是要为解决好( )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A自主创新B择业创业C立业成家D家庭美满

2、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 )。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A行为规范B价值取向C价值目标D行为目标

3、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 )的重要途径。 A价值取向B自身价值C价值目标D行为目标

4、(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A价值取向B自身价值C价值目标D职业道德

5、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 )。 A充分条件B有利条件C重要条件D必要条件

6、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有鲜明的( ),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体现出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 A变化性B规范性C职业性D公共性

7、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 )的必要条件。 A有序不断B有序有利C有序发展D自主发展

8、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有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与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 )。 A实效性B可操作性C指导性D 引导性

9、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有调节的( ),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A有限性B实效性C指导性D 引导性

10、职业道德体现的是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们的( )。 A他律意识B改革意识C创新意识D自律意识

11、职业生活中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对一定职业活动的( )。 A改革意识B他律要求C创新意识D自律意识

12、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 )。 A历史继承性B实效性C指导性D 引导性

13、职业的发展推动了职业道德的进步,职业道德的种类迅速增加并且在内容上逐渐定型,职业道德的调控作用也得到了强化,成为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上升到了制度和( )的层面。

A法律约束B道德约束C制度约束D机制约束

14、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 ),具有崭新的内涵。

A主要特征B基本要求C时代特征D基本特征

15、( ),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16、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就应当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的要求,更应当是每个从业者对自己的自觉约束。

A诚实守信B爱岗敬业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17、( ),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18、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 )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行业立足的基础。

A行为规范B法律规范C道德操守D行为准则

19、在职业活动中,缺失了( )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社会的支持,失去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A气质B品格C人格D诚信

20、( ),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A诚实守信B爱岗敬业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21( ),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诚实守信B爱岗敬业C办事公道D服务群众

22、在职业活动中提倡( ),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每个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本职岗位上,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每一个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自觉遵循服务群众的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人人都是服

务者,人人又都是服务对象的良好秩序与和谐状态。 A服务群众B爱岗敬业C办事公道D 诚实守信

23、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 )的精神。 A行为规范B奉献社会C道德操守D行为准则

24、提高( )是我国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廉政建设离不开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广大党政干部的从政道德教育,这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人们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和风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道德素质B廉政素质C道德操守D行为准则

25、在职业活动中,不同的( )所体现的人生境界是不同的,所产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不同的。

A价值追求B自身价值C价值目标D职业道德

26、诚实守信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也是具体( )的基础。

A行为规范B法律规范C行业立足D行为准则

27、()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A《公务员法》B《劳动法》C《行政法》D《合同法》

28、( )于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A《合同法》B《劳动法》C《行政法》D《公务员法》

29、( )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A《公务员法》B《劳动法》C《行政法》D《合同法》

30、( )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等。

A 《合同法》B《劳动法》C《公务员法》D《行政法》

31、( )的基本原则有:一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原则;二是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三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四是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A 《合同法》B《公务员法》C《劳动法》D《行政法》

32、( )规定的劳动者权利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A 《合同法》B《公务员法》C《劳动法》D《行政法》

33、( )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A 《合同法》B《劳动法》C《公务员法》D《行政法》

34、( )规定的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A 《合同法》B《劳动法》C《公务员法》D《行政法》

35、( )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可以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参加培训;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请辞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A公务员的职责B公务员的义务C公务员的要求D公务员的权利

36、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是同学们( )、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A理性择业B理想职业C选择职业D自主择业

37、( ),是指需要就业的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择业观念与经济结构调整或生产技术转变带来的就业岗位要求难以适应,导致有工作不能干。由于涉及经济体制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模式改革等问题,这种失业状况解决起来费力费时。 A选择职业B自主择业C结构性失业D理性择业

38、( ),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如意,或者为了寻求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造成的暂时性失业。这种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种常态,通过就业观念的引导和信息披露,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化解。 A摩擦性失业B自主择业C结构性失业D理性择业

39、从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要较好地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固然需要党和政府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更需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 )。

A自主择业B创业观C选择职业D理性择业

40、( )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 A职业B就业C择业D创业

41、( )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A职业B就业C择业D创业

42、自主择业和( )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A职业B就业C择业D主动创业

43、我国从 1977 年恢复高考到 1990 年期间,大学毕业生实行的是“( )”的计划分配制度,这种计划分配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A统招统分B自主择业C主动创业D服从分配

44、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 )”的要求,规定: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统招统分B自主择业C主动创业D服从分配

45、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进一步把自主择业确定为大学生的个人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同时也规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就业市场的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迎接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市场竞争,对个人行为负责,独立地承 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A《劳动法》B《公务员法》C《高等教育法》D《行政法》

46、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高等教育法》,进一步把自主择业确定为大学生的个人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同时也规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必须遵循就业市场的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迎接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市场竞争,对个人行为负责, 独立地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

A市场竞争B人才竞争C就业竞争D创业竞争

47、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A主观需要B社会需要C自主需要D个人需要

4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 )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已经向社会发布了许多新职业,并确定了今后向社会定期发布新职业的工作程序。新职业的发布也昭示同学们:自主创业的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A2002年B2005年C2004年D2003年

49、( )10 月 5 日到 9 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知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破除依赖

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

A1998年B1997年C1999年D1996年

50、200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既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多种鼓励和保障措施。 A2006年B2005年C2004年D2003年

51、( )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合同法》B《劳动法》C《行政法》D《婚姻家庭法》

52、( )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结婚必须是男女两性的结合;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遵守法定程序;结婚是男女双方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A恋爱B婚姻C结婚D离婚

53、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这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 )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A《合同法》B《劳动法》C《行政法》D《婚姻法》

54、( )的禁止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A结婚B恋爱BC婚姻D离婚D

55、( )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便民原则确定农村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具体机关。

A结婚宴席B结婚照片C结婚登记D夫妻生活

56、( )的情形包括: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 A非法同居B婚姻无效C包办婚姻D离婚

57、( )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A爱情B结婚C恋爱D同居

58、( )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A爱情B婚姻C恋爱D同居

59、“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要遵循恋爱中的道德规范,避免( )。 A非法同居B无效婚姻C包办婚姻D婚前性行为

60、( )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是家庭产生的重要前提,家庭又是缔结婚姻的必然结果,婚姻的成功体现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满又彰显出婚姻的意义。 A婚姻B家庭C夫妻D恋爱 第七章答案

1、C

2、A

3、B

4、D

5、C

6、C

7、C

8、B

9、A

10、D

11、B

12、A

13、A

14、D

15、A

16、B

17、B

18、C

19、D20、C

21、D

22、A

23、B

24、B

25、A

26、C

27、B

28、D

29、A30、C

31、B

32、C

33、B

34、C

35、D

36、A

37、C

38、A

39、B40、C

41、D

42、D

43、A

44、B

45、C

46、A

47、B

48、C

49、A50、B

51、D

52、C

53、D

54、A

55、C

56、B

57、A

58、B、

59、D 60、B 第八章第九章试题

1.我国婚姻法是调整_________的法律。

A. 婚姻关系 B.夫妻关系 C.恋爱关系 D.婚姻家庭关系 2.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 A.恋爱自由和订婚自由 B.结婚自由和同居自由 C.订婚自由和结婚自由 D.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3.实行计划生育是____________。 A.家庭的义务 B.丈夫的义务 C.妻子的义务 D.夫妻双方共同的义务 4.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____规定的。 A.宪法 B.民法 C.婚姻法 D.继承法

5.甲欲害乙,自购毒药,甲在把毒药投放到乙的茶杯之时,正巧被乙发现,将甲诉至司法机关。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6.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人身关系的规定不包括( ) A.夫妻姓名权 B.夫妻人身自由权 C.夫妻之间相互继承权 D.夫妻计划生育义务

7.下列哪种情况可以结婚__________。

A.养父与养女之间 B.旁系血亲三代以内 C.精神病已治愈 D.先天性痴呆

8.下列哪类主体对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A.原告 B.人民法院 C.被告 D.人民检察院

9.甲深夜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的钱包,钱包里有3000元钱和一张身份证。甲从身份证得知被抢的人是自己的同事。第二天,甲将钱包归还给了被害人。甲的行为是(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10. 张某去北京出差,在南京某机场寄存相关财物,由于保管不当,遭损毁的,适用( )的诉讼时效。

A、2年 B、l年 C、6个月D、3个月 11.我国法律对婚约的态度是____________。

A.订婚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手续和条件 B.婚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C.法律既不要求也不禁止订立婚约 D.婚约不可以随时解除 1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服务者向消费者提供质低价高的服务,是对消费者( ) A.公平交易权的侵犯 B.人格尊严权的侵犯 C.损害求偿权的侵犯 D.选择服务自主权的侵犯 13.以下情况能够结婚的是 A.某女与其表兄

B.曾患麻风病已经治愈的某男与其女友 C.同性恋者某两男

D.年龄未满18岁的周某与吴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年龄,即( )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C.女不得早于20周岁,男不得早于18周岁 D.女不得早于22周岁,男不得早于20周岁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直系血亲的是( )。 A.曾孙 B.哥哥 C.叔叔 D.舅舅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婚姻的是( )。

A.重婚 B.因胁迫而结婚 C.表兄妹结婚 D.18岁男子结婚 17.我国结婚的法定程序是( )。 A.订立婚约 B.举行结婚仪式

C.结婚登记 D.结婚登记与仪式相结合 18.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 )。 A.与婚生子女区别对待

B.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C.仅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但不需要履行义务 D.继承时的应继份额是婚生子女的1/2 19.( )不是婚姻成立的特征。

A.结婚行为是事实行为 B.结婚行为的主体是男女两性 C.结婚行为是法律行为 D.结婚行为的后果是确立夫妻关系 20.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禁止结婚的疾病做了下列哪种表述?

A.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 B.患麻风病性病未经治愈的.禁止结婚 C.患性病或精神病未经治愈的,禁止结婚

D.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

21.王斌和王华是源于同一祖父母的堂兄妹,后来王华被他人收养。依照我国《婚姻法》 之规定,王斌与王华( ) A、可以结婚

B、如果双方不生育子女,可以结婚

C、如果王华为他人收养后改姓,和王斌不同姓,可以结婚 D、不能结婚

22.肖东和外祖父是( )。

A.直系血亲 B.直系姻亲 C.旁系血亲 D.旁系姻亲 23.下列各种婚姻关系中,属于无效婚姻的是:( )。 A.仅差20天即达法定婚龄而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 B.异父异母的兄妹之间的婚姻

C.为取得巨额遗产而与他人结婚形成的婚姻 D.82岁的某男与28周的某女登记结婚形成的婚姻

24.下列情形,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但 ( )不属于此列。 A.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B.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C.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D.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一年的

25. 某甲与某乙已登记结婚,但未同居,也未举行婚礼。之后某甲后悔与某乙结婚,进行下列哪种行为后,婚姻关系才能解除? A.调解 B.宣布婚姻无效 C.离婚 D.撤销结婚登记

26禁止重婚体现了我国婚姻法的( )原则。 A、婚姻自由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计划生育

27 某日,有四对男女到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他们均属完全自愿,且当时均无禁止结婚的疾病。应当准予结婚的是( ) A.某女与其表哥

B.某男20周岁,某女22周岁 C.某男与其妻已分居,某女离异

D.某男35周岁,未婚;某女32周岁,丧偶;二人无血缘关系 28法定婚龄是指()

A.男女可以结婚的最低年龄 B.男女可以结婚的习惯年龄 C.男女结婚的平均年龄 D.男女结婚的最佳年龄 29“近亲不能结婚”,在《婚姻法》中近亲指() A.旁系血亲 B.二代以内旁系血亲

C.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 五代以内旁系血亲

30.某甲预杀某乙,一天路遇某乙扬言:“你等着,迟早我要结果了 你。”某甲的扬言属于________。

A. 犯罪表示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一般威胁不构成犯罪 31.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是同犯罪作斗争的工具 C.具有国家强制性 D.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32.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这体现的是刑法的(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当原则 C.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第三篇:思修题库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二、多项选择题

1.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具体体现在( )。

A.求知欲望的变化 B.生活环境的变化 C.学习要求的变化 D.社会活动的变化 2.一般来说,优良的学风应包含( )。 A.求实 B.严谨 C.创新 D.勤奋 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包括( )

A.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B.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C.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D.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E.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从司马光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 A.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B.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C.智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D.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5.成为(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A.体 B.德 C.美 D.智

6.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 )。

A.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B.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C.获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D.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 7.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 )的全面提高。

A.职业素质 B.健康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思想道德素质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包括(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判断题

1.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这一观点不符合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要求。( )

2.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因为德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

3.只要学好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就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素质与法律素质。( )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八荣八耻”。( ) 5.告别中学时代,进入大学阶段,这说明人生的奋斗目标已经完成了,可以享受人生了。( ) 6.大学毕业后告别了学校,也从此告别了学习。( )

四、简答题 1.大学生需要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

答;1自主学习 2全面学习 3创新学习 4终生学习的理念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答;多选第8题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具体有哪些变化? 答 1学习要求 2生活环境 3社会活动

、多项选择题

1.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法律观 E.道德观 2.对于理想的错误认识有( )。

A.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B.理想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C.凡是理想自然都可以实现 D.理想是明天的,只要今天过得好就可以了 3.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有( )。

A.理想不等同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B.在任何条件下,理想都能够转化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由对现实的认识发展而来的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转化是有条件的,是艰苦奋斗的过程 4.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B.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 C.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D.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5.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B.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D.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6.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 )。

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相互排斥 D.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升华

三、判断题

1.理想信念主要是思想问题,而不是实践问题。( )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 3.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

4.理想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5.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正确态度是:当身处顺境时,积极乐观,不断完善自己;当身处逆境时,悲观失望,选择放弃。( )

6.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 7.理想在没有实现以前就是空想和幻想。( 8.理想就是理性地想、合理的想法。( )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梦”的内容。 课本P28-29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答 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六、论述题

1.试述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 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世界 意义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 ——艾特玛托夫。请结合实际,阐述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答 课本P35-38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2坚定的信念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说法正确的有(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C.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D.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 )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 C.科技安全 D.文化安全 E.生态安全 3.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是因为( )。

A.改革创新是党的智慧结晶 B.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C.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D.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4.下列语句和典故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亲仁善邻 C.愚公移山 D.大禹治水 5.经济全球化与弘扬爱国主义的关系是( )。

A.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国家利益至上 B.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高举爱国大旗,弘扬民族精神 C.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有国际主义精神,不考虑国家利益 D.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意味着国界消除,不必谈爱国主义

三、判断题

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因此报效祖国之心要有差别。( ) 2.“保我国土”只是对具有较高觉悟公民的道德要求。( )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是爱国没有阶级性。( ) 4.维护统

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 5.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谈爱国主义已经不合时宜了。( ) 6.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

四、简答题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2.简述中华民族优良爱国传统的主要内容。

答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答.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3勤劳勇敢、4自强不息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是( )。

A.两者完全对立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D.人生的自我价值是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基础 2.下列属于正确的人生目的的是( )。 A.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B.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C.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 D.要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

3.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4.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要看社会对他的满足程度 B.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D.对社会贡献越大,个人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5.大学生应有的人生态度是( )。

A.安于现状,及时行乐 B.严肃认真,积极进取 C.助人为乐,爱国奉献 D.珍惜生命,乐观向上

6.下列属于错误的人生观的是( )。

A.享乐主义人生观 B.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C.拜金主义人生观 D.个人主义人生观 7.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C.合理地调控情绪 D.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8.“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马克思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 A.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高于人生的社会价值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D.人生的社会价值完全否定人生的自我价值 9.在人生价值评价的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

A.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B.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C.目的与手段相统一原则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E.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F.索取与享受相统一的原则

10.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 )

A.自我身心的和谐人 B.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C.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判断题

1.对社会没有贡献的人和那些有贡献能力而没有贡献的人都没有价值。( ) 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体现出来。( ) 3.人生态度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 4.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 5.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是难以统一起来的。( )

四、简答题

1.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有哪些表现?

答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认识当乐观4认识要进取

六、论述题

谈谈你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观念的看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论述该如何抵制这些错误思想的侵蚀。

答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2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正确认识人生价值4用科学高尚的认识观指引人生 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是通过( )来维系,调整人们行为活动的总和。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内心信念 D.法律规范 2.道德的主要功能有(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认识功能 D.调节功能 3.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包括( )。 A.反对个人主义 B.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一种手段

4.“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 )

A.集体主义可以完全不顾个人的思想,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 B.集体主义坚决排斥个人利益和个性自由

C.广大人民只有靠集体奋斗才能实现自身的正当利益

D.只有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充分实现 5.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D.语言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6.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下列错误的是( )。

A.坚持文化复古主义,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失落 B.吸取借鉴优良的道德文明成果 C.实行历史虚无主义,即中国要全盘西化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独立系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会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 ),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A.价值取向 B.行为准则 C.道德规范 D.理论指南

9.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形成“( )”的良好风尚。

A.知荣辱 B.讲正气 C.作奉献 D.促和谐

10.下列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内容有( )。 A.崇尚科学 B.艰苦奋斗 C.辛勤劳动 D.改革创新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无私奉献为原则。( )

2.革命传统道德是与战争时期相适应的,在和平时期没有必要继承革命传统道德。( ) 3.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忙着挣钱,在这个时候再来讲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4.道德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此,社会主义道德要立足于、服务于这种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

5.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作为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可以,向广大公民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些脱离实际。( )

6. 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政策既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在青年学子中加强信用教育,加快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 )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表述中体现出法律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有( )

A.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 B.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 E.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2.下列机构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

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C.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D.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E.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3.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有( ) A.法律制定 B.法律执行 C.法律适用 D.法律遵守 E.法律公布

4.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这种强制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B.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C.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 D.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 5.法律规范的作用主要有( )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E.教育作用 6.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

A.党的领导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人权保障原则 D.法治原则 E.民主集中制原则 F.至高无上原则

7.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A.平等权 B.文化教育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E.社会经济权 F.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G.宗教信仰自由 8.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依法纳税 D.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E.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主要包括( ) A.宪法相关法 B.民商法 C.行政法 D.经济法 E.社会法 F.刑法 G.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

10.我国的国家制度有( )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E.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F.基本经济制度

三、判断题

1.法是从来就有的,但不是永恒存在的( )

2.我国所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来制定( )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即法律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

4. “言论自由”就是除被剥夺政治权利以外的每个人可以随意发表个人的见解和意见。( ) 5.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 )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二、多项选择题

1.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 )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2.按照法治思维,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 C.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 D.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达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有( )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互补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等值关系 E.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4.大学生参与法律实践的主要方式有( )

A.参与立法讨论 B.进行法律监督 C.旁听司法审判 D.参与法律问题讨论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6.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 )

A.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 B.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司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 D.坚持立法公正和守法公正并重

7.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所有( )都必须遵守法律。 A.国家机关 B.社会组织 C.公民个人 D.外国公民

8.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 )

A.外在强制力 B.内在说服力 C.规范性 D.执行力度

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A.性质 B.功能 C.目标方向 D.价值取向 E.实现途径 F.本质 1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 )

A.鲜明的政治性 B.彻底的人民性 C.系统的科学性 D.充分的开放性

三、判断题

1.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并不是等同,也不是形式上的平等,而是实质上的平等。( ) 3.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因此,党不必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

4.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但不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避免自身受到伤害。( )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即使是国家主席也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 2.简述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答课本P159-160 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人权保障4正当程序

第七章 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二、多项选择题

1.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C.活动类型的丰富性 D.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E.活动信息的透明性 F.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2.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E.限期出境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4.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有(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5.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有( )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夫妻和睦 D.勤俭持家 E.邻里团结

6.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即( )的就业方针。 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企业帮助就业 7.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必经程序有( ) A.协商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8.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 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怄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 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伺候卧病在床的妻子 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 E.某儿媳每周末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洗刷打扫做家务

9.如果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下列( )情形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A.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B.结婚的女方年龄为21岁 C.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 D.结婚的男方年龄为21岁 10.下列属于正确的恋爱观的有( )

A.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 B.恋爱双方要尊重彼此人格平等,文明相爱 C.一进校门,就赶紧找对象,不然都是别人挑剩的了。

D.学业第一,爱情第二,合理安排时间,营造能促进学业的爱情生活。 E. 恋爱中的双方要自觉承担责任,尽量避免越轨行为。 11.申请协议离婚的条件主要有( ) A.男女双方自愿离婚 B.对子女抚养教育和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协议 C.一方要求离婚,一方不同意离婚 D.对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未达成协议 12.继承的方式主要有( )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 D.遗赠扶养协议

13.个人品德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 A.实践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复杂性

14.个人加强道德修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主要有( )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积善成德的方法 E.知行统一的方法 F.身体力行的方法

15.大学生加强法律修养,重在增强法律思维,做到(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感情 D.讲程序 E.讲法理

三、判断题

1.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所以上网没有道德约束。( ) 2.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 3.爱情就是要“我的心中、眼中只有你”,其他人都不在乎了。( ) 4.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懒败家门。( )

5.大学阶段的爱情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是填补感情的空虚。( ) 6.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因此,保护环境与我们大学生没有关系。( )

7.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 8.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实践是人才成长的动力,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

9.为了保护现役军人的特殊利益,婚姻法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时,须征得军人的同意。因此,无论什么情况,只要军人不同意,就不能离婚。( ) 10.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法制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形成的。( )

第四篇:思修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一)

一、单选题:

1.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德

B.智 C.体 D.美

2.科学的人生观是()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 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 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

3. 马克思说过,真正现实人的存在,就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这这说明() A、人的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

B、人可以有限制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C. 人生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D、人与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

4.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 () A. 不受法律追究

B. 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接受有关质询 C. 不受法律追究, 但要承担行政责任 D. 违反法律的要予以追究 5. 世界观是()

A. 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 C. 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 D. 科学的人生态度

6.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 ) A. 可撤消的民事行为 B. 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C. 无效的民事行为 D. 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

7. 为调整和规范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相应分别形成了() A. 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B. 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 社会公德、生活道德、职业道德 D.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8. 法律主要体现的是( )的意志。

A.全民的

B.统治阶级

C.党

D.整个社会 9.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广大人民群众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10. 关于法律溯及力,我国刑法规定(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1. 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宪法是国家( ) A.授权法

B.程序法

C.根本法 D.特别法

12.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是(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13. 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各个合伙人应当承担( )责任。 A.无限连带

B.无限

C.连带

D.有限

14. 张某在商店挑选衣服,试穿后觉得不合适,便脱下要走,但商店售货员李某执意要张某买下衣服,李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 ) A.选择商品自主权 B.人身与财产安全权 C. 公平交易权 D.获得有关知识权

15. 甲被乙打一顿,回到家后甲找了几个朋友商议要对乙进行报复,第二天,甲带上他的三个朋友将乙殴打致重伤。甲的行为是( ) A故意伤害 B过失伤害

C正当防卫 D防卫过当 16. 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枪向乙瞄准、开枪,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是( )

A意外事故 B故意犯罪行为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7. 张明15岁,为科技大学学生,其智商高于常人,且自理能力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他是( )

A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18. 甲用刀捅了同宿舍乙后,看到乙痛苦的样子,受到良心的谴责,把乙送到医院抢救,如果乙没死。甲的行为是( )

A犯罪中止 B犯罪即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9. 惟有( )的实施,才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A. 道德习俗 B. 宗教信条 C. 法律 D. 社会章程 20. 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请问: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

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二、多选题:

1.进入大学,同学们应树立下列新的学习理念:() A.自主学习 B.全面学习C.创新学习D.终身学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

A.是一种精神现象 B.就是信念 C.具有现实可能性

D.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5.有序的公共生活是() A.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B.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C.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D.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 6.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有() A.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B.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C.法律是对道德的最后救济 D.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要求

7.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有( )

A.行政规章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8. 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保障人权原则 D.法治原则 9. 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 )。

A.刑事拘留

B.责令停产停业

C.执行罚

D.开除 10. 财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主要方式是( )。

A.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先占

C.没收

D.添附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2.论法的价值与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1.大学生张某毕业后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张某须向甲公司交付保证金1万元。在甲公司工作1年后,张某想解除劳动合同,在与公司交涉的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问:

(1)张某与甲公司的劳动合同是否有违法之处?(2分) (2)张某想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怎样做?(2分) (3)双方发生纠纷应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2分) (4)张某是否可以直接到法院诉讼?为什么?(2分)

2.赵某系某公司经理,1995年结婚,与其妻王某生有一女孩赵甲。赵某长期在外承包工程,并与一女子方某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有一子赵乙。2003年赵某回家探亲时遇车祸死亡,赵某留有遗产60万元,未留遗嘱。方某得知后,欲分割遗产,王某则不同意。问: (1)方某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1分) (2)赵乙是否有继承权?为什么?(1分) (3)赵某的遗产应适用何种继承方式?(2分) (4)赵某的继承人的范围包括哪些人?(2分) (5)赵某的遗产怎样分割?(2分)

思考题: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8.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案例分析:

案例一:“道德”银行引发的争论

人们印象中,“道德”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银行”则总和金钱联系在一起。浙江一所高校却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创办了一家“道德银行”,将道德行为折合成“货币”的形式依存起来,并可支取申请相关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道德银行一成立,立即引发了诸多争议。 好人好事转化为“道德币”

2003年11月5日,位于杭州钱塘江畔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宣布道德银行正式成立并运行。全院所有大

一、大二年级的学生都被吸纳为储户,其他学生也可以自愿申请开户。深蓝色封面的“道德银行储蓄卡”样式与常见的银行储蓄卡相似,有户名、账号及存入、支出、结余等栏目,不过“币种”一栏却写着“道德币”三个字。

按照“道德银行”的评估细则,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各类好人好事都可获得相应的“道德币”。比如义务献血一次,登记在“储蓄卡”上就是2万元“道德币”。

除了负责存款的存储部外,银行还设立了支取部。如果出现各种违纪行为,就必须处以2――10万元不等的扣款。此外,当“储户”自身有需求时,也可凭卡向“银行”支取,比如“储户”可根据其做好人好事所积攒下来的“道德币”向“银行”申请相应的帮助或享受相应待遇。

这些优先帮助和待遇包括:享受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优先考虑待遇;可申请获赠各类知识竞赛、学术讲座门票及获赠一季度的学科类报纸、杂志等。学期末,道德银行还将对“存款高额者”进行“十佳道德富翁”排名,并予以表彰和宣传。学生在道德银行中的储蓄等级还将被列为团内评优、学校评定奖学金的参考。

目前,学院已有3350多名大学生成为道德银行的储户,其中179位储户已获得第一笔“道德币”。

之江学院创办道德银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道德付出给予充分肯定,从而鼓励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新风。然而,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刚一提出,立刻就遭到了各方的非议和质疑。

有人持批判态度认为:将道德这一人类非常高尚的情操与直接指向金钱和货币的银行联系在一起,将无上崇高的道德行为与赤裸裸的、带有明显功利性质的金钱扯上关系,是对道德的公然挑战和亵渎。当道德称斤论两的时候,道德已不成为道德。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提倡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做了好事是为储存起来以图今后回报,就会使道德变味、文明异化。 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道德银行可使好人好事等道德行为由自发转变为社会关注的行为,这种具体形式非但无可非议,而且恰恰是对道德行为的莫大鼓励。道德银行只是一种比喻,并不等于实际意义上的纯粹货币关系的银行。个人的道德情操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人共同参与道德积累就可使之成为社会财富,而道德银行恰恰起到了这种激励作用。 关于“道德银行”你们怎么看? 案例二:“抱抱团”

“抱抱团”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活动的灵感来自于他去世的母亲。5年前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从她那里得到的温暖,一方面受到母亲故事的感召,另一方面感觉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提供的温暖来克服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个写着“真情拥抱”的纸牌走上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真情拥抱”的人是一个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双臂。从这一天起,“FREEHUGS”这个关于爱和分享的运动开始在全美国蔓延。2007年,一位名叫Juan Mann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手举“自由拥抱”的牌子将这项运动推向了全球化的网络世界。他在大街上举上牌子,上面写着“Free Hugs”,让大家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和温暖的感觉。把Free Hugs带到中国的是长沙的年轻人才子豪,他在看到Juan Mann的活动后十分感动,于是和几个热心的网友在长沙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抱抱团”。,并把活动制作成视频上传到了互联网。随着视频的网络传播,抱抱团活动热潮蔓延全国。

2006年12月24日,一群来自猫扑的年轻人在武汉群光广场举行“收费拥抱”活动,并明确在告示牌上标出了“一元拥抱一次限时十秒”的字样。

请对“抱抱团”和“一元拥抱”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案例三:广元橘子事件

“请告诉家人朋友,今年暂时别吃橘子,四川广元的橘子在剥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洒了石灰,看后请转发给你的朋友。”就是这样一消息从10月中旬开始,不断在以网络跟帖和手机短信的形式在社会上传播开来。这条不足百字的消息为正待收获的橘农和水果商们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它所引发的大规模舆论效应也让不少人一时谈橘色变。在Google搜索中输入“广元橘子”词条后,排列靠前的十余个网页都是关于广元蛆虫柑橘的消息。四处蔓延的传言使这个“局部”事件产生了“全国”影响。

当地相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媒体“辟谣”:旺苍县仅11个乡镇的6.8万多株柑桔树发生大实蝇疫情,爆发虫害的地方柑橘产量只占全县柑橘总数的8.9%,广元并非柑橘主产区,其所产柑橘一直属于自产自销,并未外销,同时发现病虫害早期,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理。然而传言仍然在“无可救药”地传播。人们接到至亲好友发来的“善意提醒”,短信立刻转发,“蛆柑短信”迅速传遍全国„„四川广元柑橘大实蝇事件已引发部分消费者恐慌,造成湖北、重庆、江西、北京等部分主产区和主销区柑橘销售受阻,销量大减,价格大跌。按照往年的情况,这个时候柑橘销售应该已经达到70%,但现在只销出了30%。橘子拉到北方去,价格降低一半还卖不出去。按照往年的销售果农每亩可以赚三四千元,现在很有可能血本无归了。

对于网上与短信流传的大量广元病虫柑橘流入市场的消息,广元市政府称,纯属谣言,正在调查消息的源头。让人们谈橘色变的不是蛆虫,比蛆虫更为让人恐怖的则是短期内无法用深埋、消毒就能简单处理的了的流言。 案例四:见义勇为引起交通肇事案

2008年大年初二江苏泰兴市溪桥镇,普通汽车修理工人朱玉堂驾驶一辆黑色货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有一个素不相识的妇女抱着一个小孩跪在路边求救,小孩满脸是血。孩子的母亲哭着告诉他,晚上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不慎撞到路边的雪堆上,把襁褓中的婴儿摔得满脸是血,呼吸微弱。他二话没说,就让母女俩上了他的车,送孩子去5公里以外的医院抢救。当时天黑路滑,救人心切,在行驶两公里后,没有留意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翁伯年推着车子过马路,他马上踩住刹车,但没能避免意外发生,后来翁伯年因抢救无效死亡。发生事故后,朱玉堂马上把车停在原地打上双闪灯,一边报案,一边帮自己车上受伤的母女重新拦车,希望尽快把自己帮助的这位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

泰兴市人民检察院经过多次研究之后认为,朱玉堂是一个很典型的见义勇为行为,而且案发后他及时报警,从法律上讲,有投案自首的情节。决定对他实施相对不起诉处理。2008年12月2日,泰兴市人民检察院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免予追究朱玉堂的刑事责任。但是在民事赔偿部分,经过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朱玉堂赔偿受害者25.1万元。除了保险公司承担14万外,朱玉堂自己支付的近12万都是变卖家当,向朋友亲戚东拼西凑才攒够的。在指定时间把赔偿款全部交到交警队的账户上。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他的老婆常年在外打工,儿子也因此辍学出外打工赚钱,希望早点还清欠款。请从不同角度谈谈对本案的看法。

案例五:“人肉搜索”的争议

“人肉搜索”,是指在互联网上集合众多网民的力量搜索信息的方式,针对某个个人的信息搜索,也称“网上通缉”。2006年3月的虐猫事件,参与虐猫的三个关键当事人都被人肉搜索找到;2008年3月美国网民人肉搜索揪出虐杀幼犬士兵;辽宁女事件,在汶川地震时期,有一个辽宁女性在网上发了一个视频,说灾区对她生活构成了影响,用恶毒的语言辱骂灾民,网民从发起搜索到找到她所有的个人信息,到公安机关把她抓起来只有半天的时间。

关于人肉搜索逐渐形成了正反两方观点,对人肉搜索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它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反对的一方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未经授权公开资料是对隐私权赤裸裸地侵犯,而人肉搜索的参与者们有成长为网络暴民的趋势。

如发生在韩国的狗屎女的事件,一个女孩在地铁上,她的小狗拉屎了,一部分在座位上,一部分在她腿上,她自己把她腿擦干净以后,没有管座位上的,这个行为被人拍下来以后传到网上,结果引起网友群起攻之,她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自杀了。

2008年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提出:“人肉搜索”“网上通缉”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此消息一出,人肉搜索该不该管?该怎么管?立刻成为舆论焦点。 案例六:校园情侣是校园一道风景

日前,由广东省性学会主持编辑的《2007广东性学报告》正式出版。《报告》中收录的由该省社科院孙蕾、郭显超的论文《大学生同居现象浅议》中指出,有同居行为的大学生中,六成对同居行为表示后悔。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高校中,大学生同居现象高达一成。“生活开支缺少来源、学业受影响、未婚同居易酿苦果”等因素成为大学生后悔的主因

报告中《大学生同居现象浅议》一文中指出,据媒体对上海、广州、北京等50余所大学的4109名男女大学生抽样调查,反对同居的占31.3%,完全赞同的占19.8%,48.9%的学生属于中立派。而全国24个省市2000名本、专科学生的问卷和座谈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同居表示赞成的占28.4%,任其自然的占57.6%,只有13.5%的人明确反对。研究者据此认为,目前大学生对未婚同居行为持比较宽容的态度,有接近2/3的人可以接受。观念上可以接受,但具体行为怎样?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的实证调查显示,在全国大学本科生中,同居的仅占5%。而西安对五所高校800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有7.02%的学生有同居行为。

同居大学生后悔居多

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接受婚前同居,但是在同居的大学生大多数也会后悔。在《报告》中收录的由省社科院孙蕾、郭显超的论文《大学生同居现象浅议》中指出,六成大学生对自己的同居行为表示后悔。记者随机采访中发现,15名受访者当中,有10人对“同居后悔”表示赞同。其中以女生为多,男生多表示“考虑周全后同居”则不会后悔。

逾5成学生仅将同居关系“视为暂时”

调查显示,由于前途不确定因素很多,23.4%的大学生同居者表示不会与现在的同居伙伴结婚,而表示“不确定”的高达55.1%,“这种不能确定的心态正反映出,大学生大多比较现实,他们仅仅是把现在的同居关系看作暂时的。” 案例七:崔英杰因三轮车被没收持刀杀死城管人员

2006年12月12日,无证商贩崔英杰杀害北京海淀城管大队海淀分队副分队长李志强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8月11日下午17时许,河北牟平农村来京人员崔英杰,在海淀区路边卖烤肠时,被海淀区城管大队人员发现,崔的一辆新三轮车被当场没收。当城管人员准备离开时,原已离开的崔英杰手持切烤肠的刀冲出,将刀刺进李志强脖子后逃离。一小时后,李志强因抢救无效死亡。崔英杰逃亡11个小时后,在天津塘沽被警方抓捕。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崔英杰无视国法,以暴力手段妨害城管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并持刀行凶,致人死亡;其犯罪性质极其恶劣,情节、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出具给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书中,对崔英杰的指控是故意伤害罪。

来自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的夏霖律师、北京亿通律师事务所的李劲松律师为崔英杰免费出庭辩护。辩护人认为,公诉人指控被告人崔英杰犯故意杀人罪,认定事实不当,适用法律错误;崔英杰只有故意伤害被害人李志强的犯罪故意,并无故意杀死的犯罪故意。

辩护人同时认为,崔英杰实施了妨害行为,但妨害的并非公务,因为崔英杰无照经营,应该由工商行政部门处罚;即使工商部门将自己的行政处罚权力过渡给城管,那么按照《行政处罚法》34条规定,在查处无照经营时,也应该履行出示证件、出具行政处罚通知书以及扣押物品的清单等法定程序。但从法庭调查显示,城管人员在没收崔英杰的三轮车时,根本没有履行上述法定程序。当庭播放的公诉人作为证据的一段视听资料显示,在城管人员没收崔英杰的车时,崔一直不断哀求不要没收他的车,一度单腿下跪。

据了解,崔英杰系河北省阜平县退伍军人,今年23岁,2003年底退伍回到家乡。据他所在部队的领导、战友称,崔英杰服役期间表现很不错,曾获优秀士兵荣誉,没有发现暴力倾向。2004年初,崔到京务工,先后辗转几家KTV当保安,此次案发前已几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于是他买了三轮车在街上卖烤肠。案发前几天,崔英杰已被没收过一辆三轮车,他又花了380元买了那辆新车。

案例八:丈夫拒不签字手术致妻子难产死亡

2007年11月21日,在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医院,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根据产妇情形,医院告知产妇丈夫需做剖腹产手术,而其同来的丈夫竟然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上面签字,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的院长亲自到场、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一名住院的病人当场表示:如果该男子签字,则立即捐助他一万元钱。然而所有说服都毫无效果,医院几十名医生、护士不好擅自决定做手术,于是向上级汇报情况,上级答复:家属不签字,不宜做剖腹产手术,按顺产常规予以抢救。根据上级指示,医院随后按顺产对产妇进行抢救治疗,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19点20分),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人肉搜索”究竟需不需要法律约束 2008-11-03 15:01 央视《新闻会客厅》2008年9月19日播出《人肉搜索“罪”与“罚”》,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小萌: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那样马上你可以了解他;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可以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那样他马上可以体会地狱是什么滋味,现在越来越多的虚拟世界的问题要接受现实世界的检验,就在十几天以前,一位人大代表提出,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肉搜索,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新闻。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人肉搜索”,是指在互联网上集合众多网民的力量搜索信息的方式,针对某个个人的信息搜索也称“网上通缉”;它区别于谷歌、百度等传统互联网机器搜索,变单一的查询过程为“人找人、人问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协作、分享信息的过程;从诞生之日起,“人肉搜索”就与个人隐私等问题相关联,游走在法律与道德边缘。

郭文珺,北京奥运会第二枚金牌英雄。8月10日,郭文珺夺金后网络间传出消息:她要用金牌寻找与母亲离异多年的父亲。网友随后立刻发起人肉搜索,帮冠军寻父。人肉搜索的后果却是事态变质失控,众多有关郭父的真假信息横飞,针对郭父的指责、谩骂愈演愈烈,冠军母女最终怒而声明不堪其扰。

2006年3月,虐猫事件,参与虐猫的三个关键当事人都被人肉搜索找到。这是国内第一次全国性成功人肉搜索行动,也第一次引发关于人肉搜索的巨大争议。

之后,“铜须门”事件、卖身救母事件、天价头事件、辽宁骂人女事件。人肉搜索成为网络暴力的代名词,一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今年3月,“死亡博客事件”更是引发了国内第一起由人肉搜索引发的民事诉讼案。

人肉搜索和时刻伴随它的巨大争议不是中国的专利。2005韩国“狗屎女”事件导致当事人自杀,今年3月美国网民人肉搜索揪出虐杀幼犬士兵,而这只是两起引发全球关注的事件。

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提出:“人肉搜索”“网上通缉”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此消息一出,人肉搜索该不该管?该怎么管?立刻成为舆论焦点。

本期《新闻会客厅》争论话题: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今天我们就要探讨这样一个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话题,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究竟该不该管,又该怎么管,介绍一下请到的四位嘉宾。

两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网络营销策划人、杨秀宇,天涯网市场总监、刘大浪;两位观点针锋相对的媒体评论员,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资深媒体人王志安。

李小萌:志安,知道你最近刚作了一篇文章,对人肉搜索非常鲜明的观点,先把你的观点亮出来。

王志安:我觉得人肉搜索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讨论得比较多,有很多人都认为,人肉搜索只是现代网络过程中一项技术,不应该针对这项技术本身进行再附加法律去管理,实际上就是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已经有法律了,就不应该再针对人肉搜索再进行特别的法律管制了。比如说它就相当于一把刀,这把刀既可以切菜,又可以杀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凡是拿刀的人,我们都要进行法律制裁。

李小萌:对于人肉搜索该管不该管,你的态度是什么?

王志安:该管。

李小萌:怎么个管法?

王志安:我觉得实际上应该对发起人肉搜索这种行为要进行法律限制,人肉搜索首先是要有人,有人在网络上发起针对第三人的信息的征集令或者通缉令,然后有人根据这个通缉令或者这个信息征集令补充我们每个人知道这个信息,我觉得发起者这种行为有明显的违背法律的嫌疑。

李小萌:你把人肉搜索是什么解释了一下,但你的观点是说限制性地使用的话是说干脆不能用,还是说根据不同的情况甄别,然后再看怎么对待它?

王志安:如果把前面针对第三人的信息征集令这个拿掉之后,其实人肉搜索就不存在了,它就变成我们普通的网上的信息搜寻,比如说百度、Google一样的,就是它所搜的信息都是网络上既定有的,既有的,人肉搜索是有人先发起征集,然后很多人是通过网下信息去补充。

李小萌:刚才志安其实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人把人肉搜索比喻成一把刀,对刀该不该管,还是对使刀的人怎么管法,其实这个比喻就是我身边的王琳先生提出来的,把你的观点拿出来。

王琳:我认为人肉搜索没有原罪,就像志安兄刚才讲到的,人肉搜索就像一把刀,不管它是刀或者志安兄把它上升为枪的高度,我们都不能说拿枪的人或者拿枪的行为是有罪的,而我们只能说拿枪杀人是有罪的,所以如果要谈到人肉搜索“入刑”,我想“入刑”的应该是故意杀人的行为,而不是拿枪的行为。

王志安:没错,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会想,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允许每个人自由持有枪械呢?如果我们只针对拿枪杀人这种行为,就是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持有枪械,问题就是枪杀人太容易了,而刀杀人就不像枪杀人那么容易。我们再把这个结论往前推一步,比如导弹或者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国际上实际上每个国家都在严格控制,包括美国,美国虽然说允许公民自由持有枪械,但美国也是在国际上最不遗余力推行禁止销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为什么说不能每个人自由地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其实本质原因,你说我们制定一部法律,比如你只有持有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杀人的时候才犯法,不是太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伤害了。

李小萌:限制武器是为了保证多数人的人身安全,你觉得限制人肉搜索是为了保护什么,维护什么?

王志安:我觉得应该是保护普通公民的个人隐私,我觉得就是这个。

李小萌:王琳,那你的意思是说个人隐私可以不用保护,所以人肉搜索可以不去限制吗?

王琳:不是,个人隐私固然要保护,但是网民在人肉搜索过程当中所固有的表达自由,更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之一,也要同等保护。

李小萌:隐私跟表达自由之间是互相协调的还是有矛盾冲突的?

王琳:它们有相互一致的地方,也会产生冲突。

王志安:什么时候产生冲突?

王琳:我们可以把人肉搜索分成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像志安兄刚才所讲的,其实人肉搜索只是有一个发起人肉搜索令的人号召一批网友加入到人肉搜索的过程当中,而他们采取的方式可能有如下几种,第一种,利用传统的网络搜索的技术,百度、Google搜索在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我认为这部分人肉搜索是根本不涉及到任何“入刑”的问题。第二部分,像志安兄刚才又举了例子,可能在网民发起人肉搜索帖之后,他会号召一些被搜索的目标周围的人群,利用网下的现实社会当中的一些关系来搜索他的个人隐私,这个要区别看待,并不一定所有的在网下被搜索目标的人肉搜索的行为都是会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的,有很多时候他也许不侵犯。

李小萌:王琳的观点其实是个人隐私和自由表达之间有时候是可以共同的,可以协调的,但同时我们要界定一下,个人隐私到底包括什么,我想听听大浪的观点。

刘大浪:这个问题我想先说明一下,其实关于人肉搜索这个概念就是刚才王老师说了一点,一定是有人发起的,其实在网上这个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它可能是一种自发行为,可能是比如某个网友,他关注某个人的信息,他去查一些,把它公布出来。

李小萌:这不是发起的行为吗?

刘大浪:他并不是说有明确地一个发起的号召,他并不是说好像我们要搜索某某某信息,大家去,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李小萌:为什么你要较这个真,就是有没有一个明显的发起行为?

刘大浪:这个很简单,因为王老师最早就提出,对发起人肉搜索的行为要进行约束,其实这是我们以后要讨论的,如果说没有一个明显的发起,大家是一个群体性的行为(该不该约束)。第二点,其实我更愿意把人肉搜索说成是社会化搜索,而不愿意简单把它理解成为是一种,人肉一听起来好像有点毛骨悚然的概念,其实它是利用了技术的手段,比如通过我们搜索工具,还利用了我们现实社会的有时候有推理,有时候有大家提供的一些现实社会的信息,是利用多种工具的,甚至可以认为是集体的智慧所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

李小萌:我想问问杨秀宇,我知道你有个网名叫立二,很多网友听到这个名字马上就会把你和一些事件关联起来,可以说杨秀宇也是人肉搜索的被搜查对象,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你怎么看待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都包括哪些内容?

杨秀宇:我觉得个人隐私主要是分两块,一部分是个人的信息,另外是个人的经历,可能有些东西我不想被公开,我觉得这都属于隐私的一部分。

李小萌:什么样的经历是属于你不愿意公开又被公开了的,有吗?

杨秀宇:有。我基本上所有的个人信息都被网民所公开了,也被人肉搜索,搜索到了,并且被公开和传播。比如说我曾经上大学失恋过,甚至说我大学同学的名字,我大学的老师,包括家里人,家庭住址,包括手机号码也都被人肉搜索出来了。

王琳:隐私权从法律上来说,只要是当事人不愿意公开的信息,而又没有法律明令这些信息必须公开,就应当属于隐私权,我理解立二所说的。如果说他个人信息是公布在一个公开的网上,我们只要经过百度简单的一个搜索就能够得到,只是在人肉搜索的过程当中,网友把这些信息做了一个分类,并且提供了具体的个人信息的来源,我认为这个是不涉及到侵犯公民个人的隐私权。

李小萌:志安你怎么看?

王志安:我觉得这个也需要讨论一下,因为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前网络时代的很多正常行为到了网络时代可能会有问题。其实刚才王琳说的一些在前网络时代也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你这个行为就是人家的个人隐私,人家不愿意公布,这个即便不在网络时代,这个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我觉得在网络时代,问题的复杂性在什么地方呢?在发起人肉搜索的过程中,每个人补充的信息可能都是合法的,但是汇聚到一起,可就会对这个人的个人隐私构成极其不利的一个后果,就是你发现在整个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你找不到施害者,但是明显这个公民的权利被侵害了,这种情况可能就需要研究,因为一部法律,如果一个公民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又找不到施害者的话,就一定要调整法律。

刘大浪:刚才王琳说了一点,就是人肉搜索是否有原罪的问题,觉得王老师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首先就认定了人肉搜索带来的都是坏事儿,刚才我们在前面的片子里面看到,有很多例子,其实人肉搜索有时候会涉及到透露公民的个人隐私等等之类的问题,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起到了公民的监督,舆论监督这方面的作用,其实我甚至觉得在一定意义上是广大网民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如假定人肉搜索本身就是坏的,本身就是件不好的事儿,而且这个词儿听起来好像是有点毛骨悚然,我们往下讨论的都是什么暴露个人隐私等等之类的问题,为什么不说我们看到人肉搜索带来的一些积极的作用呢?

李小萌:你讲到了一个责任的问题,网民有没有这种监督的责任,需不需要被什么人赋予这样的责任才能做以上的一些行为?

王志安:我觉得我也看到了,确实人肉搜索在很多时候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比如说有些贪官的一些不愿意公布的隐私,但是被搜索出来之后,就导致这个人完蛋了。我们假定,我们现在能够发明一种机器,每个人从这里走出去,就能自动识别这个人是不是贪官,识别完之后就自动把他的脑袋砍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器吧。但是这个机器的准确率稍微有点不太高,每十个人中间会错杀一个,就是十个人中间砍掉九个贪官的脑袋,但另外一个人就倒霉,是一个普通公民,你觉得这个机器能推广吗?我觉得不行。

刘大浪:我觉得你把人肉搜索跟这个机器对等起来,本身是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人肉搜索就是网友是起监督作用,他并没有判断的功能。大家都知道人肉搜索辽宁女那个事儿,网友通过这种手段把她找到了,她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就是一种舆论监督,网友他没有责任去判断这个人有罪或者是无罪,或者他是贪官或者不是贪官。 李小萌:在网友发的帖子里面没有判断性语言吗?

刘大浪:我相信有,但是这就是回到问题的最根本的东西了,你认为人肉搜索是好的是坏的,我刚才只是说举出了它的积极的一面,我认为王老师首先把人肉搜索定义成为一个负面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王志安:我不是这个意思。

李小萌:但是一个事物,我觉得多数都是既有利又有弊的,当我们决定想要限定它,或者说降低它的伤害的话,利和弊我们怎么去参照?

王志安:我觉得在法律上对所有的公民的权利应该是平等保护的,不管这个人是贪官还是一个良民,在权利上他应该受到平等保护,你不能说这个事情因为是贪官,他就不享有隐私权的保护,把他揪出来,这个事情就是好的。而这个人是个普通的公民,我们这么做对他就构成了伤害,实际上我们在权利上是没办法区分的,他都是一个公民。

李小萌:王琳你说人肉搜索没有原罪,你承不承认人肉搜索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王琳:我承认有,但是我认为志安兄刚才所举的例子有一个误解,就是他错误地把人肉搜索的搜索的行为和搜索之后网民利用这些人肉搜索过程当中公开的信息所做的一个判断混淆起来,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肉搜索本身,而不是人肉搜索得来的这些信息,网民怎样判断,怎样做一个道德的谴责的问题。

李小萌:这两者之间能割裂开吗?就是说我们只提供信息,不判断,能做到吗?有没有哪一个人肉搜索事件可以做到单纯地只提供信息,不做道德判断的?

王琳:不能够,就像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一把刀,它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切菜,但是你不能够约束我买刀的行为,你只能去约束拿刀杀人的那个行为,我们可以去谴责有些网民不顾个人的隐私,利用这些公开的信息,挥舞着道德大棒,在对一个被搜索者进行有罪推定的情况下去侵犯个人隐私,这种行为我个人也赞同,是应当谴责的,但是我不认为应当谴责人肉搜索本身。

李小萌:但现实我们看到了,没有办法一刀切地说把判断舍弃,把信息留下来。

刘大浪:并不是说没办法,实际上王老师刚才在说到这个的时候,首先就假定人肉搜索带来的结果一定是负面的,因为有个人隐私的暴露,所以说人肉搜索是有问题的,实际上比如在网上是可以通过网站的管理等等各方面的东西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约束的,比如在我们网站,如果说把这个公民的个人的隐私登出去,我们是会删除的,这是可以的。所以说比如说在死亡博客这个案件里面出的,到他家去泼油漆,这个已经不是人肉搜索本身的事儿了。

王志安:这点我同意,可能网民的行为在人肉搜索过程当中就有道德判断,他不容易分开,但在法律的制裁上实际上是分得非常清楚的,但是我想说即便剥离了后半部分,仅看前半部分,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王琳始终在讲这个刀的问题,我就说你说不能约束买刀的行为,其实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买刀的行为就是受到约束的,管制刀具就是买不到的,枪你就是买不到的,虽然你买一个枪我只想练射击玩,不允许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本身这个工具潜在的破坏性太大了。

刘大浪:我不知道买菜刀也有管制吗?

王志安:管制刀具是有的。

李小萌:现在就得界定人肉搜索究竟是什么刀了,菜刀可以买,但是长的或者是弹簧刀就不行,你怎么界定是什么刀。

刘大浪: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人肉搜索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搜索的过程。

杨秀宇:我也想打断一下,我跟刘总的观点不太一样。我觉得人肉搜索实际上是分四阶段,第一阶段可能还是有一个,可能不能界定准确或不准确,总是有发起者或发起原因,这个主体我可能不能确定。第二阶段就是网友会产生这种情绪变化,会参与这种人肉搜索。第三阶段就是找到了隐私被暴露,实际上我觉得更可怕的一部分就是说隐私暴露之后的网民行为,如果这个隐私暴露,如果网民是理性的,这个理性的网民行为,大家不会对他个人产生攻击,甚至不会产生现实社会攻击。

李小萌:志安我想问你,看了那么多人肉搜索事件,哪个事件是你觉得触犯了你的底线,有点不太能容忍的了?

王志安:我觉得这个例子很多,刚才说的那个辽宁女事件,在地震时期,有一个女性在网上发了一个视频,她说灾区对她生活构成了影响,她就辱骂之类的,网民从发起搜索到找到她所有的个人信息,到公安机关把她抓起来只有半天的时间,我觉得其实像这样的行为本身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你可以从行为后果来讲,这事儿帮助破案,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为本身可能确实有触及法律的地方。

王琳:我提醒一下大家讨论的基础,我们讨论的人肉搜索实际上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包括了好多种情况在内,绝大多数的人肉搜索在人肉搜索的发帖者发起号召之后,由于没有网民的参与,慢慢它就消失了,我们不能说这部分人肉搜索不是人肉搜索。还有些人肉搜索,它的影响非常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参与,我们也不能说这不叫人肉搜索,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人肉搜索的利与弊或者罪与罚的问题,而不是说像我们在片中所看到的,专门我们讲那些人肉搜索是恶的那些个案。

李小萌:我举一个例子,我想你们也知道发生在韩国的狗屎女的事件,一个女孩在地铁上,她的小狗拉屎了,一部分在座位上,一部分在她腿上,她自己把她腿擦干净以后,没有管座位上的,这个行为被人拍下来以后传到网上,结果引起网友群起攻之,她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自杀了,你觉得这是善、恶,监督本身又带来了什么?

王琳:这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我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既不能够对一个被搜索者去推定他是有罪的,我们也不能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对人肉搜索假定他有罪或者假定他无辜,在法律上我们只能对一个行为假定他无辜。

李小萌:你又躲开了我举的这个例子本身,说起你的观点,针对这个例子你说说你的看法。那些网友是站在一个公共道德,这样的一个角度上,在批评她,在把她的资料公开出来。

王琳: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多的是网民利用了公开的信息,对这个我们所说的韩国地铁女做了一个道德的谴责,而这种道德谴责最终导致了这位地铁女的自杀,而不是说这个搜索的行为本身。

李小萌:他还是把这个剥离开了。

王志安:但是事实上,这个没有前者也就没有后者,事实上,在法律上,你不能在法律上构成因果关系,但是在事实上确实是有因果关系的。

刘大浪: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事儿,我们做一个假设,假如当时不是别人把东西发到网上,当时就有人谴责,或者是通过别的媒体传出去了,然后最后导致了她自杀,但你能说是人肉搜索的事儿吗?首先大家对她进行这种公开的谴责,各种各样的谴责,导致她这种极大的心理压力,最后自杀,这才是导致她最后一个悲剧性结果的原因。

李小萌:但当时她如果跟路人相遇,路人指责了她,并不能够知道她叫什么,住在哪儿,她是谁,有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也许恰恰是这些公开出来,造成她的压力,因为咱俩初次见面,你批评我,你骂我,咱俩打了架,散了可能再也不认识,没关系。

刘大浪:我们经常会看到那种例子,比如一个老师批评了学生,或者是一个家长骂了自己的小孩,最后小孩自杀了,跳楼了这种事儿,我们应该近几年应该看到一些这样的报道,你能说这是这个批评本身所导致他的死亡吗?

李小萌:我觉得他在偷换概念,你觉得呢?

刘大浪:我不是偷换概念。

王志安:我们沿着你这个逻辑往前走,就是我们在小范围内批评一个人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批评一个人,你承认不承认,它对一个人的心理作用是不一样的。

王志安:我就说网络时代跟非网络时代的不同,他即便在公交车上,他这个行为受到周围人的谴责,这是一个有限范围,但是如果把他放到网上,就变成了在全世界范围面前失重,我就说这是网络传播跟非网络传播的区别。

刘大浪:因为你觉得有这种区别,所以我们说根本在网络时代,我们把这种批评的,导致批评的这种原因,我不能放到网上去了。

王志安:不是,我所说的对人肉搜索的限制一定是对发起人肉搜索的这个人的这种行为进行限制,如果这个信息在往上既定就有,我觉得这不违法,同时,如果你要是个人认为这种行为不恰当,你公布信息,也不违法,但是不能因为有一个人发布征集令,其他人进行补充,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这个就值得限制了。

刘大浪:我觉得你始终是,你把人肉搜索等同在暴露个人隐私,这个我是不同意的。你观点就是,你说人肉搜索的时候,你就一定说到有隐私被暴露了。

王琳:假设韩国地铁女的事件不是网络公布出来的,而是一家平面媒体,我们会反过来讨论一下,平面媒体有没有抨击或者监督这种不文明的现象?

王志安:但是平民媒体一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多数会化名的。

刘大浪:网络媒体也不一定会使用。

王志安:多数情况下,因为它是把它等同为出版物。

李小萌:像王琳他们很强调就是人肉搜索的监督和扬善的功能,就说地铁女的这个事儿,这个事儿出来以后,是不是起到了一个以后再有人带着小狗上地铁,再也不敢让它把屎拉在座位上这样的作用。

王志安:有可能会这样,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要想期望获得这样的效果,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因为付出的代价和行为的后果之间是不匹配的,这个人仅仅因为这样的行为就付出生命的代价。

李小萌:但是王琳他们说这并不是我在搜索它的时候想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想要伤害她到自杀的目的。

王志安:但是它不可控,它不可控关键是,网络的人肉搜索一旦发起之后谁能终止?大家可以看郭文军寻父的例子,郭文军寻父当时因为这个事情爆发之后,很多网民就自发想要寻找郭文军的父亲,后来郭文军的家人陷入到巨大的尴尬之中,因为这个行为没有郭文军的授权,他们家人也不想面对过去这段历史,但是谁能终止呢?终止不了。

李小萌:无法控制,不能终止,这是不是要追究到人肉搜索本身的原罪问题呢?

王琳:我也不这么看,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也可以支持我的观点,尽管我不赞同用个案来支持某一方的观点,陕西正平华南虎事件,如果没有人肉搜索就不可能找到这张年画,如果没有这张年画,我们就不可能证明正平的华南虎是一张纸老虎,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以及它促进的公民对政府信息的一个监督的作用,也许我们今天就可以看到在陕西省正平县一个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已经成立了,也许今天坐到这儿大家谈的一个节目就是嘉宾有周正龙先生,有其它的一些嘉宾。

王志安:我觉得我对人肉搜索的理解跟王琳不太一样,我理解的人肉搜索没有指物的,都是指人的,如果是指物就不能叫做人肉搜索。

王琳:我们同样可以换一个例子。

王志安:指人的才能叫人肉搜索,一定是针对某一人。

刘大浪:王老师把人肉搜索的定义已经到了,针对某个人对他产生的负面效应,而且包括他的隐私。

王志安:不是负面。

刘大浪:我觉得你如果定义成这样的话,我赞成你的观点。

王琳:志安现在没有解释的是,你把发帖者控制住以后,怎么样来控制网友这些自发的跟帖提供信息的行为,这是人肉搜索一个主要的内容,而发帖不是一个主要内容。

王志安:你就说你的意思是说,即便没有一些人征集,也会有人自动跟帖,是吧?

王琳:对,因为这个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公共事件,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的虐猫女,就是有一系列的照片在网上上传之后形成了一个公共事件,然后才导致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乃至于信息的公布,如果没有一个人发起也会有网友去公布相关的信息,这个是肯定的。

王志安:对,我说的这个行为可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就是这种建议,但是它至少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问题。

李小萌:今天其实大家是一个观点和信息的交流,在过程当中有没有听了对方的观点之后,在自己原有观点之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呢?

王琳:一个新事物出来以后,通过国家的办法限制它,但是还有一种方法来调整,就是民本主义,就是志安兄的出发点,从公民的权益保障出发,又保障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又保障表达自由,而不是采取我不准你发帖这种方式。

王琳:这种权利被侵害我们应该基于一种什么样的途径来化解,我意思还是我们通过网络社会本身来化解,而不要通过外在的行政责任给法律责任来化解它,网络社会本身,像我们都同意,它是一个社会。

王琳:我们现在忽略的是网络自治和行业自治,比如天涯社区,他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一个自治的行为,来化解掉其中绝大部分的有恶的那个人肉搜索,至于留下来的少部分,一两个,每年出现的一个人肉搜索。

李小萌:怎么能希望人人都有那么高的自律精神呢,如果我没有被动被约束,我为什么要自己先去限制自己呢?

王琳:因为网络是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事物。

王志安:(你的意思是)希望通过社会发达来承担一部分社会调整的功能?

王琳:小政府,大社会。

王志安:但是我觉得这个恐怕法律其实规定是底线。

王琳:要普及这个观念,你如果说拿到美国的例子,美国就是先行业自治,再判例,再担刑法,我们不是一个判例法系国家,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案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在中国也不是说很有成效。

李小萌:志安有没有在他们的基础上,再多少修正自己以前的观点呢?

王志安:王琳刚才说限制发帖人,限制信息征集令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中间的所有问题,我觉得这一点确确实实这个可能说的是有道理的。我觉得这样的结果,这样就说明实际上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其实更深的法律探讨,到底在人肉搜索这个环节中间,我们对哪样一种行为进行限制,既不影响网络社会中间公民的表达,同时又能恰当地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我觉得公民的权利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边界在逐渐作为一条,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大家不要认为,只要调整这个边界,就是对某种权利的限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只要有人的权利,相互之间调整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不是说只要某种权利的边界调整就是对这个权利的限制,其实恰恰是对这个权利的恰当的保护。

李小萌:我觉得这个话题到这儿,很感谢我们四位嘉宾在说话的过程当中也在认真地思考,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出现之后,恐怕都难逃成为双刃剑这样一个命运,但是可贵的是人们在艰难当中在寻找解决和取舍的办法,感谢收看今天《新闻会客厅》,再见。

“人肉搜索”究竟需不需要法律约束?该怎么约束?可能需要我们的立法机关进行更详细更全面地论证。但今天的讨论至少能够提醒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当我们在行驶自己的权利,有没有想过,我们正在伤害别人的权利,或许当这样的提醒时刻存在我们每人心中的时候,关于法律的讨论也就不再有意义。 http://hi.baidu.com/magicisme777

第五篇:思修题库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

1、法治和德治,如车之两轮或鸟之两翼,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将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讲法治就足以安天下了,不必再谈德润人心。谈德治,容易回到人治的老路上去。

(

)

3、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

)

4、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让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

)

5、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

)

6、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

)

7、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强调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 (

)

8、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 (

)

9、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

10、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

1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

)

12、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所以应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

13、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的。

(

)

14、只要法律对公平正义做出了科学严谨的规定就能得到实现。

(

)

1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

)

16、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

)

17、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等值的。

(

)

18、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就是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A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A

16、A

17、B

18、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

1、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

A、12月1日

B、12月4日

C、12月12日

D、12月13日 (

)

2、关于法治思维,表述错误的有: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人要发挥聪明才智解决矛盾纠纷,保障人民的权利 (

)

3、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B、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C、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D、宪法至上,法律普遍适用、优先适用,不可违抗 (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

5、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相统一。

A、依宪治国

B、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C、依法治国

D、 人权保障 (

)

6、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人权保障

D.以德治国

(

)

7、——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A.司法独立

B.法制观念 C.人民当家做主

D.依宪治国 (

)

8、下列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包括:

A.树立法律仰

B.宣传法律知识

C.维护社会秩序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

9、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

A.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

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

D.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

(

)

10、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 A.法的国家强制性

B.法德普遍性

C.法的国家意志性

D.法的不可违抗性

(

)

11、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

)

12、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

1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

14、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A、党的领导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

15、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

16、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重要条件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

17、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关键环节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

18、人权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作为最后防线的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保障

(

)

1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20、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

)

21、对依法治国首次做出完整的内涵表述是——。 A.邓小平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江泽民在党十五大 C.江泽民在党十五届三中全会 D.胡锦涛在党十七大 (

)

22、下列有关法律的观点错误的是——。 A.法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B.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C.法律产生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 D.在阶级社会中,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C

6、D

7、C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21、B

22、 B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

1、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辩证关系的阐述,合理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

)

2、关于法治和德治,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B、违反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要受到惩戒,受到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法治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要培育和弘扬道德,进行道德教化 D、法治体现的是规则之治,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

)

3、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有:

A、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

B、法治思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 C、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 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有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

D、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 (

)

4、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

)

5、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哪些要素: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

)

6、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有:

A、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对公民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 (

)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有: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包括: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

)

9、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

10、大学生可以通过( )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

)

11、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观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行为; C.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

)

12、法律至上性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抗拒性

D.持续稳定性 (

)

13、我国依宪治国、依宪行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有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力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

)

1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法治思维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法治思维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法治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

(

)

15、法律至上是指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主要表现为

A、普遍适用性

B、优先适用性

C、不可违抗性

D、国家强制性 (

)

16、权力制约的具体要求是

A、权力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

)

17、从内容上看,公平正义主要包括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救济公平 (

)

18、尊重法律权威要求我们做到——

A、信仰法律

B、遵守法律

C、服从法律

D、维护法律 (

)

19、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A.国家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纪检部门 (

)20、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A.无约束地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C.权利义务相对等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

21、一般说来,可以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概括为。 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C.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

)

22、我国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有。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C.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D.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参考答案: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C 20、BD

21、ACD

22、ABCD

四、简答题

1、简析什么是法治思维?

2、简析什么是法律权威?

3、大学生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是什么?

5、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途径是什么?

6、法律权威取决于哪些因素?

7、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9、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0、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1、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178。

2、参见教材P184。

3、参见教材P182。

4、参见教材P178

5、详见P183。

6、详见P185。

7、详见P187

8、(1)法律至上;(2)权力制约;(3)公平正义;(4)人权保障;(5)正当程序

9、(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4)养成守法习惯。

上一篇:商务礼仪禁忌范文下一篇:涉外礼仪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