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考试重点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思修考试重点

首都师范大学思修考试重点

思修考试重点: 绪论

1.大学生活特点【2】

学习要求的变化(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生活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合理安排课余生活,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2.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5-6】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又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德——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如何适应大学生活【3】

树立自立自强自律的生活意识

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4.如何在大学实现成才目标【5-6】

应当着力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已任,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别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展现出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践行【10-1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全部奋斗,蕴合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如何弘扬】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含义及特征【17】

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2】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具有持久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已任。马克思主义科学预

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4-27】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4.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28】

理想不等于现实,实践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要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37】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要求【44】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3.时代精神的含义【57】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如何理解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含义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有社会关系决定,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含义及主要内容【66-68】

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观的核心,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态度(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人生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3.树立正确的人生得失观

【71】

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这对矛盾,是人生的常态,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大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 首先,不要惧怕一时的失。其次,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最后,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4.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79-80】

A 客观条件 (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环境 B 主观条件 (个人自身条件):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证。

5.人生价值的标准及其评价【77-78】

标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的行为对社会满足的程度。一个人的行为越是满足社会需要,其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如果损害了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要被社会和他人所否定。

(1)总体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社会和实践,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具体标准: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和贡献。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的标准。劳动的态度和质量和贡献的大小状况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尽力贡献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也不同。考察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他的能力以及与能力相对应的职责联系起来。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承认他为社会贡献的有形的物质成果,也要看到他为社会贡献的无形的精神成果。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因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主要看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认人生的自我价值。人生自我完善、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确立基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我们要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查动机。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哪些主客观条件?【79-80】

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四)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道德本质【93】

道德是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反过来以能动的方式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97-100】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道德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我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核心及原则【109】【111-113】

核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原则: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

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五)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1.社会公德主要内容【119-120】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2.树立正确的恋爱观【132】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3.个人品德及其作用【136】

作用: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过程,他能够为社会道德和法律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如何理解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六)※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本质与特征【144】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性)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性)

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利导性) 2.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153-154】

党的领导原则:宪法从法律上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执政地位

人民主权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权保障原则: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法治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民主集中 3.了解社会主义的经济法律制度【157】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内容【165】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167-169】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从“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七)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71-173】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173-174】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175】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79-180】

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 5.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185-189】

意义: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基本要求:信仰法律、尊重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6.★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实现两者结合?

7.★如何理解法律权威?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八)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法律权利与人权【193】

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义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人权是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受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2004年,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有其正当、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196】

在生活中,每个人即使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

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相互依从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形式为根据。)

2、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是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

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具有二重性的关系。(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如劳动、受教育。)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13】

政治权利与义务(政治权利和义务,是指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义务的总称。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人身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包括:生命健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安全、通信自由)

财产权利与义务(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站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包括: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继承权利与义务)

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敢于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幸福和自由,保障公民过上幸福而又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包括:劳动权利和义务、休息权利和义务、社会保障权利和义务、物质帮助权利和义务)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包括,宗教信仰、文化活动权利等。

依法保障宗教信仰和文化权利,是公民创造和享受精神文化财富、推动精神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公民行使宗教信仰和文化权利也必须受宪法法律约束。 4.★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

第二篇:思修考试重点

[转] 思修考试重点(包你上70分)刚整理出来的!疯狂的转载吧! 2011-12-27 22:43阅读(44)

下一篇:<计算机考试重点... |返回日志列表

 赞(861)赞(861)赞(861)赞(861) 转载(19.21万) 分享(1) 评论(2) 复制地址 编辑

注意,划线部分有可能出填空题。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成才该具备哪些因素?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5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6、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7、理想的概念: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8、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9、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10、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一)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只因大学生做什么人。

(二)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1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应该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1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4、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1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1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17、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8伟大民族精神。

19、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20、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有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2、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23、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24、反对不正确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25、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什么?(大题)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成为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6、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

27、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8、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3、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4、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6、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9、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0、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3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基础: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33、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34、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第三篇:思修考试重点(1)(1)

思修考试重点

(一)选择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49)

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109)

3、享乐主义的具体表现(73)

如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因此负债累累

4、我国的时代精神有哪些或核心是什么(51)

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以下仅为补充)

①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②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③ 改革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5、我国婚姻法对法定婚龄的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196)

6、宪法的法律效率具有哪些特征(131)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都必须以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7、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什么是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什么

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统治阶级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是国家性质或者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它确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集体主义)(104)

9、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0、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48)

 罪行法定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罪行相适应

7、道德的概念(90)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8、道德产生的条件(90)

①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③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④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9、道德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最重要的功能是(92)

①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② 认识功能 ③ 导向功能 ④ 激励功能 ⑤ 辩护功能 ⑥ 沟通功能

10、道德发展的规律(93)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得

1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80)

① 爱岗敬业 ② 诚实守信 ③ 办事公道 ④ 服务群众 ⑤ 奉献社会

12、中华名族道德当中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精神的名言(95-98)

(1)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① 公义胜私欲 ② 夙夜在公

③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④ 国耳忘家,公而忘私

⑤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① 仁者爱人

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 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⑤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⑥ 仁者自爱 ⑦ 兼相爱,交相利 ⑧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①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② 事思敬

不居功

择善而从

(4)倡导言行一致

① 养心莫善于诚 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③ 民无信不立 ④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① 是非之心,智也

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

① 人乎远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②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③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 吾日三省吾身

⑤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二)选择题多选

1、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01页自己整理)

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包括哪些方面(95)

①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题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大学生在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应坚持哪些原则(83)

① 平等原则 ② 诚信原则 ③ 宽容原则 ④ 互助原则

3、人生观主要以哪些方面体现出来(65)

① 人生目的 ② 人生态度 ③ 人生价值

4、大学生应该以那些正向的态度来对待人生(68)

① 人生须认真 ② 人生当务实 ③ 人生应乐观 ④ 人生要进取

5、大学生应反对哪些负向的人生观(72) ① 反对拜金主义 ② 反对享乐主义 ③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6、大学生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提高道德修养(201)

① 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② 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③ 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④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7、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71) ①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 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8、社会公德的概念(173)

人们在公共生活和公共交往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9、什么叫人生环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是促进哪些方面的和谐(80)

人生环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开展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①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②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③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④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0、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表现(95)

①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题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1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表现(41)

①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12、大学生要树立哪些正确的学习理念(3)

① 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 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 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 终身学习的理念

13、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价值,(74)恰当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统一(76)

正确对待人生价值,不仅要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内涵和特征,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

①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问答和论述题

1、道德及道德本质(91)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社会公德及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73)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主要内容:

① 文明礼貌 ② 助人为乐 ③ 爱护公物 ④ 保护环境 ⑤ 遵纪守法

3、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及其意义何在(17) (1)理想信念作用

①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①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②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③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什么是法律,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120)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力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的反映和表现

.1.在法律意志上,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在实质内容上,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和外国法的成功经验;

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使立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在社会作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

5、我国宪法经历了哪四次修改

1954 、1975 、 197

8、 1982

6、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规范(192)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① 尊重人格平等 ② 自觉承担责任 ③ 文明相亲相爱 ④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⑤ 不能错之爱情的地位

⑥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⑦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⑧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① 尊老爱幼 ② 男女平等 ③ 夫妻和睦 ④ 勤俭持家 ⑤ 邻里团结

7、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是什么,评价人生价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统一(76)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基本尺度)

①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什么叫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181)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包括:

① 爱岗敬业 ② 诚实守信 ③ 办事公道 ④ 服务群众 ⑤ 奉献社会

9、身心健康的标志是什么,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81)

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 合理调控情绪

④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0、什么是诚实守信,大学生如何做到诚实守信(108)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11、什么叫公共秩序,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公共秩序(172)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①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 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③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④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论述题

1、什么叫爱国主义(39),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包括哪些(41),当前大学生如何做到成为一名坚定地爱国主义者(55)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的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表现

①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 同仇敌忾,抗御外辱

(3)如何成为一名坚定地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①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

三、维护祖国统一

①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国家原则 ②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③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④ 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四、增强国防观念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54),如何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56) 基本内容:

① 执法为民 ② 公平正义 ③ 服务大局 ④ 党的领导

如何树立: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上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树立社会发理念,应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②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③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④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四篇:大一思修考试复习重点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明确当代的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①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和特征;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关系: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是,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63

2、大学生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p66

3、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4、人生价值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5、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基础: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1、道德的起源;p90

2、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社会作用:

1)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 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4) 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4、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p101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④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矛盾时,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应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8、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第五章

1、公共生活的特点:(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和法律

3、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5、《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3)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4)听证程序和救济程序。 (5)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

第六章

1、职业道德的含义和内涵;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3、《劳动法》的相关内容;p151

4、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5、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6、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

7、结婚的法定条件;

(1)必备条件;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第七章

1、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

4、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第八章

1、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A特征:(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B基本原则;(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内容;

3、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a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B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4)诚实守信原则(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4、民事主体制度的内容;p219

5、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p222

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p222

7、刑法的概念和原则;a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2)罪刑相当(3)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8、犯罪;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P233

第五篇:大学思修重点

思修重点

1,理想的含义P21,特征P22,与空想的区别P22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1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4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他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述,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的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理想不同于人们头脑中的空想,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他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2,什么是民族精神P49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3,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原则,目的,内容P138

1政府依法保障原则2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的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力。3和平进行原则。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目的: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内容: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和附则,共5章36条

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P182

法制与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重大的区别,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

5,集体主义的原则P105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6,继承权的分类P221

主要有法定继承权和遗嘱继承权之分;法定继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享有的继承权,遗嘱继承权是基于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继承权。

7,什么是民事权利P221

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主要有物权、债券、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8,刑事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

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遵纪守法

10,信念与信仰的关系P23

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他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1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什么是证据,证据的特征P199

证据就是用法律规定的行使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1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2客观性,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地,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3关联性,只能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13,享乐主义人生观内容P70

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

14,法律与道德的关系P125

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道德是法律的补充,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15,什么是爱国主义P40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16,被继承人死后,所欠债务怎么处理

通常公民所欠税款或债务,并不因公民的死亡而消失,一般由死亡者的财产继承人在遗产实际价值范围内承担。财产继承应该是全面的继承,既继承财产,也继承财产方面的义务,这种继承又称“概括继承”或“总括继承”。所以,在公民死亡后,死者的遗产继承人应负责代替死者交税或偿还债务。至于交纳或偿还债务的数量,继承法规定,以遗产的实际数量额为限,即采用限定的原则。超出部分,继承人不负责偿还,这和旧时盛行的“父债子还”是不一样的。继承人如果是两人或多人,则根据各人继承财产的多少按比例分担被继承人所欠税款和债务,也可先清偿税款、债务,再分配遗产。

17,跟军人离婚需要的条件P172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18,爱情的本质P164特点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1强烈的持久性2平等的互爱性3专一的排他性4生物本能性 19,人生的目的是什么P65

人生的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0,法的作用P134本质176

1指引作用(首要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2预测作用: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3评价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4强制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预测作用就

会被怀疑,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教育作用的效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5教育作用: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本质:在阶级社会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史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21,国家主席的权利P216

公布权、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

22,治安管理处罚种类P137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23,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要素有哪些

1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3严重失职,徇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4,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为的区别P228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虽然都属于行政行为。但二者也存在本质区别,表现在:(1)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而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2)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引起行政诉讼;而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引起行政诉讼。

25,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客观方面的区别P233

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 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他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客体 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 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26,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P233

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4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27,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P105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集体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没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8,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6—78

1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3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4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5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6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29,结婚的条件P170离婚的规定P172

结婚: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2必须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离婚:原则:1保障离婚自由,男女双方自愿离婚或符合法定离婚条件的,应依法予以离婚2反对轻率离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与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任一方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害这种权利或逃避这种义务。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原为夫妻双方共同生活所负债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由双方协议清偿,洗衣不成由法院判决。当夫妻一方有下列过错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过错方应当想无过错方支付赔偿金

30,法人的分类,法人成立的条件P220

分类: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1,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2,依法执政的内容P184深化司法体制改革P185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1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完善诉讼、检查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正,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3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发挥律师、公证、和解、调解、仲裁的积极作用4加强司法救助,对贫困群众减免诉讼费5健全巡回审判,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落实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方便群众诉讼6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7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8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9维护司法廉洁,严肃追究徇私枉法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电信诈骗防骗攻略下一篇:大学生新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