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土木工程专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于2013年9月20日起施行,但以此为基础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方向的教师能力标准尚无国家级文件颁布,这对于专业方向日益丰富的中职学校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篇:土木工程专业论文

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 要:依据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体系中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察点的要求,对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教学和改革措施。以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对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专业认证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專业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趋势。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底,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还没有进行专业认证。借此黑龙江大学开展专业认证和人才培养培训会之际,构建专业认证标准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以专业认证为契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在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结合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中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察点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六个方面。

1.1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

以专业评估要求为起点,结合黑龙江大学的办学定位与实际,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为:面向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行业,培养符合行业需求,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寒区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定位以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反馈,培养目标为:基于“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和突出寒区土木工程优势的专业特色,打造省内知名的省级重点专业。

1.3 课程体系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当前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对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下简称《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整合相关学科,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1.4 实践教学环节

坚持能力导向,构建由实验教学、课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组成的学践教学体系。学院近几年加大投入资金,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组织竞赛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1.5 教学管理制度

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构建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定期对学院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反馈机制及评价制度。

1.6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包括内部评价和社会评价。内部评价通过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以及毕业生去向与知识结构的设计是否吻合进行评价。社会评价通过建立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将结果用于培养方案的修订,保证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根据近几年建筑工程学院的自身发展和实际情况,结合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提出专业认证标准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2.1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

立足于东北寒区地缘优势,重点突出土木工程的寒区特色,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寒区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突出寒区地缘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增设了《冻土工程》、《冻土力学》、《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具有寒区特色的课程,逐步形成具有寒区特色的课程群。

2.2 课程体系的建立

现有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适合当前《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如何构建课程体系,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注意课程之间的整体联系性。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类课程、数学和自然类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以及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四大类。课程设置类别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限选课六类。专业限选课里面设置了房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三个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对应模块的课程。

第二,调整各科课时比例。课时分配上既要满足学科的严谨性,又要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专业规范》所要求的知识领域主要包括力学原理与方法、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专业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施工原理和方法。整合后的专业类课程体系涵盖了大土木专业基础的核心知识点,课程设置的比例符合《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

第三,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加强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建设力度,目前体现寒区特色的教材很少,组织教师编写《冻土工程》和《冻土力学》等与课程体系密切衔接的优秀教材,进一步完善“寒区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学院与土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形式。

第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四个方面。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第二,课外实习。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方面。组织学生去施工现场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了解道路桥梁、房屋建筑和基础工程的具体功能和应用等情况,使学生对实际工程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科研活动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分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学术不端检测、答辩等五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开题后定期将自己的设计或论文进展情况汇报给指导教师,教师严格把关,确保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进度和質量。

第四,社会实践。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依托建筑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除了建立实习基地,学院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和申报土木工程相关的国家级、省级项目和校级项目。同时学院每年开展各类设计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2.4 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控制,每学期可分为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阶段。期初,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检查、多媒体课件的审查和教材的审查等;期中,进行教学检查、教师互相听课、督导听课和领导听课等;期末,进行试卷分析、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等。每年11月份学院都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组织教师对优秀教师进行观摩,并号召所有教师都进入其他教师的课堂互相观摩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观摩后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根据同行的评价信息和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整改。

2.5 教学质量评价

在学院内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目前的评价制度包括每学期的教学评价和每两年的教学评估。学院每学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评教和督导评价两部分,并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两年对教师的本科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包括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自我评价主要包括承担教学工作量情况和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及获奖情况。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奖等挂钩,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 结语

专业认证能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与符合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改革特色。结合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以培养社会及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一定寒区工程设计及施工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学良,胡习兵,陈伯望,等.专业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1):30-35.

[2] 王丽荣,张王乐元,吴辰龙,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27-29.

[3] 杨焓,魏超,王逢朝.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武夷学院学报, 2016, 35(3):106-109.

[4]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孙静 甘霖睿 熊宏强

第二篇: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调研分析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已于2013年9月20日起施行,但以此为基础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方向的教师能力标准尚无国家级文件颁布,这对于专业方向日益丰富的中职学校而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全国25个省市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开展调研,可以据此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分类,以期为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内蒙古自治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责任编辑:王恒)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civil engineering teachers;professional abilities

作者:蔡跃 余清泉

第三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之路,已得到工程教育界和工业企业界的充分认同。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常州大学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引下,围绕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成果考核等几方面对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丰富了学生工程实践的内容,保障了生产实习教学开展的外部支持条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 生产实习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环节在本科生培养体系中有重要的地位,与大学教育质量密切相关。但由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为提高生产实习成效,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提高,徐士代[1]基于“责权利”法律原则提出建设由政府、工程界、大学、实习生、家长等主体参与的全民教育生产实习培养体系。为了解决生产实习受接收单位和实习时间的限制,邓夕胜[2]提出加强自联实习的模式。

2013年6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作为一种教育质量保障、工程学位与工程师证书国际互认的重要机制和手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势必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含义

所谓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相关人才进入专门职业界从业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技术行业相关协会结合工程教育工作者对工程技术领域相关专业(如机械、化工、土木、计算机等)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保证工程技术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过程。[3]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

我国自2006年起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初步建立了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在机械、计算机、化工与制药、电气信息等14个专业类开展了认证工作。中国工程教育的认证标准包括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7个方面。它与美国的ABET标准框架实质等效,相互承认。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框架的基本逻辑如图1所示。

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是围绕学生而设计的,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为了支撑课程体系的设置,其目的是为了达成学生的期望目标。专业认证评价的焦点是全体学生的表现。持续改进是外部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它促使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条件的满足、课程体系的完善朝着有利于学生的表现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为了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高等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使经过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的工程师达到国际互认而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它具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明确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不同院校工程专业的特色;其次,可以建立工程教育和工程界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引导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最后,可以建立工程界参与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外部评价体系,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

二、生产实习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4] [5]或者大三暑假[6],实习时间为4~6周。个别应用型本科学校安排10周时间来进行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阶段,学生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生产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乃至终身教育奠定必要的基础。然而,由于学校、社会、企业及学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实习的效果并不好。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习基地种类单一,实习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我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大多为与施工单位合建的,与设计单位、岩土勘察、工程检测单位联系偏少。实习基地种类单一导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内容局限于测量放线、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实习内容不够丰富、全面,不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方位的锻炼。

(二)指导老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实习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然而,学校里“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承担实习指导任务的不少青年教师恰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实习的质量。此外,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习就是去工地玩,没有明确的实习目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导致的后果是实习日记是流水账,实习报告就是实习单位概况和施工工艺描述,没有发现问题,也没有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没有自己的实习体会。总之,实习报告质量不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不够紧密。

(三)实习时间有限,实习效率偏低

根据常州大学新修订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认识实习为1周,生产实习为4周,毕业实习为2周。可见,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相比,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都非常有限,这不利于学生深入工地了解情况,参与生产实践,也不利于实习单位安排人力、物力来配合指导。其次,实习效率不高。学校安排的实习经费有限,实习工地一般局限于常州市本地区,有效实习时间偏少。

(四)考核方式简单,教学管理松垮

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一般根据考勤表、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施工单位鉴定材料等综合评定,但因考勤表、工地鉴定材料的真实性较难鉴别,其结果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实习报告雷同或抄袭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评价方法,导致成绩评定不合理。此外,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学生实习报告中暴露的问题也没有反馈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后期进一步学习与提高。

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目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围绕实习基地内涵建设(支持条件)、指导教师工程素质(师资队伍)和成果考核(学生)三个因素,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丰富工程实践内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质是要引入社会资源来参与评价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为高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生产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需要高校与社会资源进行沟通和合作。实习基地作为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支持条件,需要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满足。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数量充足、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属社会资源,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校企双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平时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产学研合作单位时常保持沟通,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实习时要互相密切配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经过近几年的对外拓展,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主要签约实习单位详见表1。

(二)加强实习动员,提高指导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是生产实习的主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也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应加强实习动员的布置、召开,系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要全部参加,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实习基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指导学生合理应对专业实习中的风险,为安全实习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提高实习指导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学校应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保证学生达成预期培养目标。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输送青年教师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培养青年教师的大工程观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除了要深入工地或单位解决学生实习中的问题外,还要积极和实习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合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实习单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创新性,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

(三)成果考核增设答辩环节,有效对接后续课程

实习成果考核方式在生产实习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成果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出学生参与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能。评阅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传统考核方式被证明是机械的、呆板的,不适合新时期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必要调整实习成果考核方式。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老师要及时评阅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答辩,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5%。其次,将生产实习成绩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等后续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会注重对施工细节的观察,对施工中的某些做法会有更深入的思考,这将大大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另外,要通过开座谈会的形式,把实习报告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

四、结语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是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常州大学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引下,围绕实习基地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培养、成果考核等几方面对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丰富了学生工程实践的内容,保障了生产实习教学开展的外部支持条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 注 释 ]

[1] 徐士代.全民教育视野下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型构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5-56.

[2] 邓夕胜,柳军,王泽根.土木工程生产实习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2012(supp.):128-131.

[3] 李茂国,张彦通,张志英.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册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基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15-19.

[4] 宁宝宽,白泉,黄志强.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2(3):118-120.

[5] 伍毅敏.土木工程生产实习的虚实结合模式及平台建设——以隧道工程生产实习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96-199.

[6] 徐雷.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2):89-92.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伍君勇 朱平华

上一篇:网络信息安全论文下一篇:企业网络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