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2024-04-19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精选6篇)

篇1: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内容提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我国当前土木工程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成就看到的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土木工程项目(招标、设计、施工、管理、材料及材料选择、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对土木工程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一、对土木工程的基本认识

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为土木工程所下的定义是:“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土木工程是一个专业覆盖面极广的一级学科。

英语中“civil”一词的意义是民间的和民用的。“civil engineering”一词最初是对应于军事工程(military engineering)而诞生的,它是指除了服务于战争设施以外的一切为了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民用工程设施的总称,后来这个界定就不那么明确了。按照学科划分,地下防护工程、航天发射塔架等设施也都属于土木工程的范畴。

土木工程的平实性和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开发和吸纳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由于它投入大、带动的行业多,对国民经济的消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涨,土建行业的贡献率达到l/3,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的投入接近甚至超过GDP总量的50%,其中绝大多数都与土建行业有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呈现增长的势头。

相对于机械工程等传统学科而言,土木工程诞生得更早,其发展及演变历史更为古老。同时,它又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学科,它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人类生活乃至生存对它的依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土木工程就有着强大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土木工程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工程材料的变革和力学理论的发展起着最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土木工程的发展史应该首先讨论古代土木工程,上溯可以从公元前50世纪左右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公元前26世纪的埃及金字塔、公元前3世纪的都江堰一直延伸到中世纪以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的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佛罗伦萨教堂等著名的土木建筑工程。这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上一段悠久而又辉煌的时期.18世纪下半叶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带动了近代土木工程的发展,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汀发明了波特兰水泥,1856年转炉炼钢成功,为土木工程提供了充分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各国都大量投资于各种基础设施。欧洲、美国和日本的高速公路,德国莱茵河和法国塞纳河上的许多斜拉桥,欧、美、日等许多大城市高层建筑和地铁的发展,大跨飞机库、体育馆、航空港站、核电站,以及由日本和丹麦两个岛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率先启动的跨海工程,如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纷纷兴建,构成了现代土木工程的辉煌时期。现代土木工程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砖瓦灰砂石,而是由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武装起来的为众多领域和行业不可缺少的大型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生命力强、投入巨大,对国民经济具有拉动作用,专业覆盖面和行业涉及面极广的平实而又重要的一级学科和大型综合性产业。

二、从我国当前土木工程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成就看土木工程未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迅速,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逐步完善,从业队伍的质量保障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日益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坚持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完成了一大批质量优异、技术先进的工程项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下面介绍我国的房屋、桥梁、铁路、公路、水利、特种结构等建设情况。

结构工程: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是世界排名第4的上海金茂大厦。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还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在特种结构方面,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其中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以468m的高度排在世界第三位。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将建设一大批大跨超长建筑,像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表1表明,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桥梁工程:我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表2及表3表明,我国已进入桥梁工程发达国家之列,且有多座桥梁居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排名之首,广州的丫髻沙大桥为跨度最大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铁路工程:截至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87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面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

公路建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0万公里,20年内增加了35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36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水利建设: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m3,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乌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在建的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建成后将超过目前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50%而跃居世界第一。

土木工程的未来 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向五个方向发展。、向高空延伸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b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15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向地下发展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地下空间,到80年代末已开始研究50~100m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日本1993年开建的东京新丰州地下变电所,将深达地下70m。目前世界上共修建水电站地下厂房约350座,最大的为加拿大的格朗德高级水电站。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向海洋拓宽

为了防止机场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为了节约使用陆地,2000年8月4日,日本大阪利用18亿立方围海建造的1000m长的关西国际机场试飞成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也建在海上,洪都拉斯将建海上城市型游船,该船将长804.5m,宽228.6m,有28层楼高,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如上海南汇滩围垦成功和崇明东滩围垦成功,最近又在建设黄浦江外滩的拓岸工程。围垦、拓岸工程和建造人工岛有异曲同工之处,为将来像上海这样大的近海城市建造人工岛积累了科技经验和准备力量。

4、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改造沙漠首先必须有水,然后才能绿化和改造沙土。现在利比亚沙漠地区已建成一条大型的输水管道,并在班加西建成了一座直径1公里、深16公里的蓄水池用以沙漠灌溉。在缺乏地下水的沙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我国沙漠输水工程试验成功,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长途沙漠输水工程已全线建成试水,顺利地引黄河水入沙漠。我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已全线动工,其全长116公里。4.5 向太空迈进

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美国政府已决定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并通过这个基地进行登陆火星的行动。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1985年发现建造混凝土所需的材料月球上都有,因此可以在月球上制作钢筋混凝土配件装配空间站。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三、对土木工程项目(招标、设计、施工、管理、材料及材料选择、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粱、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

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土木工程的特点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澶,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

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四、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毕业生,必须具备“四要素”,即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

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首先,优秀的土木工程毕业生必定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并且,在熟悉了解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也必不可少。

其次,优秀工程毕业生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对工程数学、流体力学、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都要有扎实的理解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第三,还要有深入的专业知识。不论是从事铁道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还是建筑工程,每一个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都要对所偏重行业有着先进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

土木工程离不开实践。因此,土木工程毕业生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譬如:制图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工程测量技能和结构检测技能等。

作为土木工程学院的本科学生,我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掌握好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技能,珍惜每一个上机实习的机会,并在大学物理实验、材料实验和结构实验中掌握一般结构实验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结构检验的技能,做好技术实习、课程设计,争取在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奖。

此外,土木工程毕业生与科学家的不同在于不仅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还会受到社会规律的约束。工程技术人员的的每个工程方案的完成都是某种“社会活动”,绝不可能靠一个人在房间里单独完成。因此要有足够的能力与社会打交道,遵循好社会规律。

在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从学习中提升工程能力,在学生工作中提升管理能力,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中培养出科技开发能力并在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上多下工夫。

不过,这些技能还构不成一个真正有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毕业生。因为土木工程毕业生最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身祖国的事业。为了国家的荣誉,能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备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有蹋实、严谨、苦干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土木工程毕业生。

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譬如国内的不少高层建筑(包括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其工程设计几乎全部由国外承担,钢材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也大多由国外承担,只有钢结构制作与安装等工作由国内单位承担。获得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实现工程建筑的国产化,赶超国际水平,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去完成!

作为祖国未来的土木工作者,我将努力做到:

1.达好基础,学好外语,承认不足,不甘落后,不断在创新、质量和美学上下工夫。2.提升自己的竞争意识。

我将不断提升能力,鼓足干劲,与其他同学一道,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发展之路,共同将我国的土木工程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五、对土木工程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中迅猛前进的阶段。这个时期土木工程的主要特征是:在材料方面,由木材、石料、砖瓦为主,到开始并日益广泛地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在理论方面,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学科逐步形成,设计理论的发展保证了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人力物力的节约;在施工方面,由于不断出现新的工艺和新的机械,施工技术进步,建造规模扩大,建造速度加快了。在这种情况下,土木工程逐渐发展到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港口、市政、卫生等工程建筑和工程设施,不仅能够在地面,而且有些工程还能在地下或水域内修建。

土木工程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可分为奠基时期、进步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

奠基时期 17世纪到18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奠基时期,也是近代土木工程的奠基时期。伽利略、I.牛顿等所阐述的力学原理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起点。

进步时期 18世纪下半叶,J.瓦特对蒸汽机作了根本性的改进。蒸汽机的使用推进了产业革命。规模宏大的产业革命,为土木工程提供了多种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及施工机具,也对土木工程提出新的需求,从而促使土木工程以空前的速度向前迈进。土木工程的新材料、新设备接连问世,新型建筑物纷纷出现。1824年英国人J.阿斯普丁取得了一种新型水硬性胶结材料──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1850年左右开始生产。1856年大规模炼钢方法──贝塞麦转炉炼钢法发明后,钢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在这个时期开始了机械化和电气化的进程。产业革命还从交通方面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

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电力的应用,电梯等附属设施的出现,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促使土木和建筑在19世纪中叶,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19世纪,土木工程逐渐需要有定量化的设计方法。对房屋和桥梁设计,要求实现规范化。另一方面由于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成熟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大规模建设的出现。

在交通运输方面,由于汽车在陆路交通中具有快速和机动灵活的特点,道路工程的地位日益重要。沥青和混凝土开始用于铺筑高级路面。工业的发达,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工业厂房向大跨度发展,民用建筑向高层发展。日益增多的电影院、摄影场、体育馆、飞机库等都要求采用大跨度结,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1886年美国人P.H.杰克孙首次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制作建筑构件,后又用于制作楼板。

到1949年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已拥有一支庞大的近代土木工程技术力量。

参考书目:

《土木工程概论》 罗福午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土木工程概论》 丁大钧、蒋永生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土木建筑文献检索与利用 肖友瑟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杨静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篇2: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学 年 论 文

题目:中国桥梁工程发展简介所在系别: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作者:李恩全学号:100310624

专业年级:2010级土木工程所在班级:六班

2010 年12月12日

桥梁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控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桥梁结构中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裂缝的主要的技术措施。(200字左右)

关键词:桥梁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原因 控制概述

随着桥梁技术的突飞猛进,大体积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中应用的越来越多。我国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 m的部位所用的混凝土即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则规定为:任何现浇混凝土,只要有可能产生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均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目前,国内外对机械荷载引起的开裂问题研究得较为透彻。而对温度荷载引起得有关裂缝的研究尚不充分。我们应对此加以重视,防止危害结构的裂缝产生。另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内温度应力与裂缝控制也多集中在水利工程中的大坝、高层建筑的深基础底板。而对于桥梁中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的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裂缝出现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通常具有以下特点:混凝土是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0左右。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尺寸较大,由于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以及在以后的降温过程中,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通常只在表面配置少量钢筋,或者不配钢筋。因此,拉应力要由混凝土本身来承担。

2.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且主要集中在浇筑后的7d左右,一般每克水泥可以放出500J左右的热量,如果以水泥用量350Kg/m3~550 Kg/m3来计算,每m3混凝土将放出17500KJ~27500KJ的热量,(略)

2.2混凝土的收缩

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收缩。(略)

2.3 外界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起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升和结构的散热温度等各种温度叠加之和组成。浇筑温度与外界气温有着直接关系,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就会愈高;如果外界温度降低则又会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梯度。如果外界温度的下降过快,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其容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1]。另外外界的湿度对混

凝土的裂缝也有很大的影响,外界的湿度降低会加速混凝土的干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3.1 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的品种及用量

理论研究表明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量。于是,我们对于桥梁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应该选择低热或者中热的水泥品种。而水泥释放温度的大小及速度取决于水泥内矿物成分的不同[2]。(略)

3.2 掺加外加料和外加剂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后,(略)

3.3 大体积混凝土的骨料控制

在骨料的选择上应该选取粒径大强度高级配好的骨料。这样可以获得较小的空隙率及表面积,从而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干缩,减小了混凝土裂缝的开展。

3.4 优化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

(略)

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混凝土施工包括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和温度及表面保护,是保护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关键环节。而热应力的控制手段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T:

△T=Tp+Tr-Tf

式中:Tp —起始浇筑温度;Tr —水泥水化温升;Tf—天然或人工冷却后浇筑块的稳定温度。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略)

3.6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检查与处理

对于混凝土裂缝,应以预防为主,(略)结束语(或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产生裂缝,但是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及成功的工程实例都表明:只要我们在设计、施工工艺、材料选择以及后期的养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完全可以避免危害结构的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不少于三篇)

[1] 张苑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评定及优化设计方法[D].浙江大学,2003..[2] 顾祥林.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编排格式

稿件要求按科技论文格式编排。

(1)摘要。用100-200字归纳出文章的内容。(5号楷体)

(2)关键词。选用3-8个词。(5号楷体)

(3)正文。正文5号宋体,通栏排。

(4)插图。要有图名,统一排序“图1 ******”(图名黑体),并要在正文的相关部分写明“参见图X”。

(5)表格。使用“三线表”。每个表格都要有表名,统一排序“表1 ******”(表头黑体),并在正文的相关部分写明“参见表X”。

(6)公式。公式中符号要用规范的符号,上下标要分清楚。

(7)单位。计量单位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8)参考文献(仅指在文中被引用了的文献,统一排序,并在文章中按顺序出现)内容包括:

专著文献:责任人、文献名[M].(翻译者)、出版社名、出版年份。

期刊文献:责任人、文献名[J].(书的译者)、刊物名、出版年份、期数、卷数。学位论文:责任人、文献名[D]、出版者、出版年份。

论文集文献:责任人、文献名[C]//论文集责任人、论文集名、出版年份。

专利文献:责任人、文献名[P]、专利号。

注意!

1.如果全篇是网上下载或抄袭全部以零分记,格式不规范以

零分记。

2.1月8日前必须提交纸质和电子版,否则无成绩。

3.电子版邮箱:

篇3:《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

一、教学定位准确

课程的教学定位非常重要, 教学定位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等等。在“大土木”背景下,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情况, 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 初步涉及一些基础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众多学科中感兴趣的方面, 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 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思想基础。《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的定位, 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 对“大土木”背景下涉及到的学科, 包括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岩土工程、桥梁隧道工程等方向所涉及到的基础的工程各类、所需要的专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在了解清楚每一个学科的内容及相关方向后, 逐渐对土木工程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今后选择方向的时候做好充分准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大的前进动力, 是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能做出贡献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使土木工程学生真正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 才能真正喜欢这一份职业, 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因此, 《土木工程概论》这一课程应定位于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 并挖掘在“大土木”背景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方向, 为将来选择学科方向及就业方向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课堂的灵魂, 是学生激情的催化剂。不当的教学方法, 会使课堂毫无生气, 教学效率低下;得当的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并能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众多的设计理论、施工技术方法等都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遇到了相应的问题, 然后集众多工程人员的智慧而提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 如果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土木工程内涵、特点的情况下, 对他们讲解一些专业术语、专业词汇、专业理论, 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作者认为, 想要让土木工程新生快速地了解一个设计理论的来龙去脉、一种施工方法的技术要点, 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便是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当教师把工程实例展示给学生后, 学生能非常直观、快速地领会这种理论或者方法的背景, 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加强工程实例的讲解, 使土木工程专业新生快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入门知识, 形象地再现土木工程所涵盖的学科内容和涉及的多方面知识, 达到提高对土木工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工程实例的讲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列举工程案例, 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发生的机制、产生后果的原因等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进而引发对此类问题处理方法的思考;其次, 要求教师所列举的工程事故一定要带有较为强的时效性, 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他们的切身感受更为强烈。例如当讲到关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专题时, 除了讲授一些书本上已有的经典例子外, 还可以列举近期上海一商住楼的突然倒塌的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这样,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和思维方式的作用, 使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能够树立现代工程人才的价值观, 养成严谨的工程观并把它贯穿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三、教学手段灵活

教学手段是课堂的推进器, 合适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快速地掌握大量的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是一种利用多媒体仪器, 将授课内容集合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等形式, 多角度、多视角、全方位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活泼。特别是对于《土木工程概论》这一信息量大、与实际工程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的讲授,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能够将抽象的理论通过计算机技术惟妙惟肖地演示出来,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和立体图像等刺激性环境, 进而极大地诱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担当着信息载体与传达手段的角色, 其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和进程控制仍需由教师掌控。因此, 对于课件的制作, 教师应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并依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框架结构, 该结构可借鉴传统教学方式中循序渐进的结构, 以体现教学方式的连贯性。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课件的制作, 还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网络的资源, 如一些视频资源。对于《土木工程概论》来说, 英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伟大工程巡礼”就是一部非常优秀且合适的视频资源, 该系列纪录片纪录全球最具野心和愿景的工程建筑案是如何展开的。藉由各式各样的档案以及高解析度、专业拍摄的影片, 节目里将叙述每项工程落成背后的精彩、戏剧性、充满英雄胆识的故事。由主要设计师、工程师、专案经理及工地人员, 来说明他们如何克服挑战, 打造现代最高、最长、最快和最复杂的工程建筑案。在《伟大工程巡礼》系列节目中, 可以见识建构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工程奇观。因此, 通过该系列片的播放, 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强烈兴趣, 而且看到各种伟大的建筑在自己同行手中从无到有地落成,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 从而找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度认同感, 与此同时, 也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 了解了当今世界最全的建筑技术。因此, 充分利用网络上优质的资源进行教学, 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手段。

《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师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特点, 将课程定位准确, 采取理论与实际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合理、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主次分明、深入浅出地讲授好这门课程。同时,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丁大钓, 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4]江见鲸, 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罗福午.土木工程 (专业) 概论[M].第三版.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6]赫文秀, 白永兵, 徐晓.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8, 10 (4) :415-417.

篇4:机电工程施工概论

机电工程包括机械、电力、冶金、矿业等各类工业、民用和公用建筑的机电工程,具体施工实施活动包涵了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竣工验收、备案等各个阶断。

任何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设计阶段和施工工艺技术是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核心,施工的每一个单位(如设计方、施工方、建设方、监理单位)需要统一协调,相互合作,才能顺利保证工程如期完工,其使用功能和质量得以实现。

机电安装是建筑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下面具体分几个步骤来分析和阐述机械、电气各系统组成的安装实施要点。

机电设备的采购:机电设备的采购工作是整个工程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施工质量的前提。按照规定程序招标或询价,必要时组织技术人员到机电设备的生产厂家现场考察。从初选的供货单位中,最终确定价格合理、又满足质量要求、运输方便,交货及时的一家生产单位。在设备的生产过程中,经常电话询问或派有一定技术的工作人员去现场监督,尤其是在生产设备的关键件或重要件。出厂时一定跟随出产检验至合格,重要设备的现场监督尤其重要,设备的优劣直接决定以后的设备使用质量和安全。所以特殊设备的出厂前的检验必须从产品的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包装运输等四大控制把关。遵循加工生产三大检验过程:即加工过程的巡检、部件加工完成的工序检验、整机完成的终检。现场加工监督重点是两个质量控制点:关键件和重要件。若是精密电子仪器更要从原材料、焊接、部件装配、整机调试分散控制,整机出厂终检从机械及电气使用性能上集中控制。总之一定保重质量合格产品出厂。运输时要充分研究确定合理的运输时间和路线,时间最好避开冬雨期,大型设备确定路线后还要及时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商谈。得到道路交通管理部门获准或协助后方可通行,避开交通高峰期。保重运输时间、设备安全满足安装单位要求。

机电设备进场验收:设备安全运到到现场后,重要精密机电设备要组织设备供应商、保险公司、安装公司,土建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方等各方现场开箱验收。如果是进口设备,还应请商检部门参加验收。检查三证,装箱清单要具体明确,还要有中文的使用说明书,做好设备的进场验收记录,各方签字记录并归档。一定做到记录的资料可追朔性。验收合格后,根据货物的重要和精密程度单独存放,做好标识,专门看护,防雨、防盗、防火。进场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遵照不合格产品处理程序处理,必须单独存放,做好标识。

机电设备安装的位置的土建验收:设备基础、施工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并应有验收资料和记录。首先是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工作。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应达到设计要求,要有相关文件合格标准。对混凝土强度有怀疑时,可以申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检测,采用回弹法或钻芯法复测。重要的大型重设备基础要用重锤做预压试验。另外设备基础测量是关键工作,还要对设备基础的位置、尺寸复测,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露出基础的长度也要验收。基础不合格的请设计单位审核。由设计单位出具意见。

机电设备安装:基础工作验收后,方可进行机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强弱电安装部线、整机调试工作,这部分是机电安装的核心。确保设备使用功能,节能环保达到预期要求,机电安装前,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编制施工方案,和图纸交接、会审、工作层层交底,合理计划施工人员及上岗培训和使用设备的准备工作等。另外,如需要大型机械的租赁,如起重机等,需合理安排机械设备进场时间,保证设备租赁资金有效利用。施工场地要三通一平,工程材料要充分齐全,如脚手架等。办好领料单审批。每道工序要紧密衔接、按部就班进行,前道工序施工要充分考虑后道工序施工方便的需要,如提前预留孔洞和预埋件预埋。大型的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安全问题,机电设备一般比较笨重,超大规模的大型设备编制施工方案的同时,还要组织专家论证实施方案。确保机械设备和人身安全,尽量减少搬运次数。特别说明的是:精密电子仪器的安装过程要精确找平、找正,在现场要使用检验合格的测量工具,测量是一门学问,大面积的测量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现场要建立统一控制网,以此为基础,测量出各个建筑和机电设备的细部。测量工具具体的有: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整个安装过程要注意精度控制的方法,要从人、机、料、法、环、检入手,尤其是强调人的作用,人员持证上岗,如焊工、脚手架工、起重工等。精密设备误差调整方法许多:有固定补偿法,必要时采用修配法,对补偿件补充加工,抵消过大积累误差。根据现场合理选择减少安装误差。

设计变更注意事项:主体设备安装完毕后,要进行分部分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管线布线,如动力线、照明线、智能化系统和防雷接地工作,这里要说明一点,每个施工环节发现施工图纸不符合要求时,及时与监理沟通。由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通知更改图纸。收到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变更令及设计变更,方可继续此道工序施工,一定做好记录,保存变更资料,以便为完工后验收归档做准备。及时向监理工程师申请签字,以备后期索赔和反索赔。尤其是记录好事情的原因和增加的工程量、工期、为赶工期而花费的资金和人员误工。

布线要求:若是建筑电气,涉及暗线敷设和明线敷设,楼板的暗线敷设要复杂些,暗线穿在楼板内,在两层钢筋中间。而普通的直埋电缆在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地段应穿保护管。电缆在拐弯、接头、终端和进出建筑物口要有明显标志。电缆沟要有排水坡度,回填土要分层夯实。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要分开排列,防雷接地装置要符合要求,这是基本的安全用电和防止触电的有效措施,也是保护用电设备和供电电网的安全。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极要符合具体施工场地要求,接地极有金属接地极、非金属接地极、离子接地极和降阻剂等。机电安装的管线使用原则要注意:电路让水路,水路让风路的原则。

监控智能化系统:现代化的工程建筑,尤其是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尤为重要。智能化报警,消防报警、闭路电视、通信网络、与整个楼宇的视听监控等。智能化系统要做到:防干扰功能,严格取材,图纸需用屏蔽线的一定不能用别线代替。电流功率大的导线面积要相应增加。还要注意防火,保证设备通风散热。现代化发展智能化系统越来越高,对安装人员、设计人员、使用操作者都要提高一个层次。尤其是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越来越高。

最后,整个施工过程完工后,要及时组织验收交付使用,注意对使用单位进行人员培训。资料归档交接。

篇5: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地震与建筑

【摘要】

本文根据板块学说,分析了地震是由于各大板块的运动,而产生碰撞,挤压致使脆性岩层破碎而引发的震动。对地震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是常见的四大类。同时本文也介绍了地震对工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主要包括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结构丧失整体性而造成的破坏,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也略微介绍了地震对地表的破坏和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的破坏。最后本文从工程和非工程两个方面概述了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工程措施主要是增加建筑物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而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救援队的建设和人民灾害意识的教育。本文结尾还阐述了作为一名建筑行业后备军的心得。

【关键字】

地震、破坏、建筑、心得

【正文】

地震是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之一。人类跨入新世纪以来,就陆续遭受了2004年东南亚海啸(9.0级)、2008年汶川地震(8.0级)、2010海地地震(7.3级)2010年智利地震(8.8级)、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7.1级)、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5.8级)、2011年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9.0级)、2011年缅甸地震(7.2级)等巨大地震灾害。我国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在近百年内就发生过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不下于十次,伤亡人数巨大,有时甚至无法统计。地震中人员伤亡大多数是源于房屋建筑的倒塌。因此建筑的工程安全性成为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就拿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而言,后者的震级更高,死亡人数却不足4万,而前者却夺走了22.25万人的生命。这相差甚远的死亡率,除了人口密度和技术以外,最主要的是在建筑的抗震性上。建筑师如果有一定的工程抗震概念的知识,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能正确的将有利的抗震性能的知识运用在他的建筑方案中,就会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和人员伤亡吧!

然而地震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在板块构造学里,一般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层是由美洲板块、非洲板块、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等若干大的板块所组成的,这些板块由于其下的岩流层的对流运动做刚体运动,从而使板块之间挤压和顶撞,致使其边缘附近岩石层脆性破裂而引发地震。地震一般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无论是何种地震,其造成的震灾都是令人惊心动魄的。一般情况下,震灾包

括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地震所造成的地表破坏

主要有山石崩裂、滑坡、地面裂缝、地陷和喷水冒沙等。次生灾害是指由地震诱

发的间接灾害,如地震后引起的火灾、水灾、海啸、逸毒、空气污染等灾害。最

近日本引发的核泄漏就是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其破坏力远远超过了地震带来的灾害。然而在地震灾害中,主要还是工程结构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又包括

(1)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其主要表现是地震时,地

震的作用附加于建筑物上,使其内力和变形增大过度,导致建筑物因承受力不足

或变形过大而破坏建筑物。如:墙体出现裂缝、钢筋混凝土拉剪断或混凝土被压

酥裂、房屋倒塌、砖烟囱折断或错位、桥面坍塌等。(2)结构丧失整体性而造成的破坏。结构构件的共同工作主要是依靠各构件之间的链接几各构件的支撑来保

证的,然而地震作用下,若节点强度不足,延性不够,锚固质量差等就会使结构

丧失整体性而造成破坏。(3)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一些建筑

物上部结构本身无损坏,但由于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或地基土液化造成建筑物倾

斜、倒塌而破坏。

减轻地震灾害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主

要包括震前的抗震防灾、震时的应急处理、震后的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震前的抗震防灾又包括地震的预测预报、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现有工程的抗震加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等。大量的震害经验表明,震前的抗震防灾是减

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人类没有阻止地震发生的能力,但可以通过抗震设防

来减轻建筑物所遭受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

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一、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减小地震的作用,即减小结构的惯性力和减少地震动传到结构上的能量;

——增加结构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增加结构的抗力;

——增加结构的储能和耗能的能力。

二、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最好采用轻质高强的建筑材料;可以使构件截面变得经济,使结构更轻。同

样,非结构也应该轻型化。

三、减少建筑响应加速的一般原则

——建筑场地不应对地震动产生局部放大作用;

——选择自振周期尽可能避开场地特征周期的结构形式;

——选择低层建筑或地下建筑;

——按照建筑每层的几何中心均匀分配质量;尽量将质量大的部分分布在低层;

——采用形状简单、对称的建筑,它们的承重结构规则,支撑对称。这样限制了

建筑整体扭转带来的加速度增加及高价模态的发展;

——采用抗震支座。

四、增加结构储能能力的可能性

——使用抗冲击性的材料(钢、木);

——尽量提高结构的延性;

——选择超静定次数较高的承重结构;

——确保荷载在结构内部的合理正确的分布;

五、增加建筑耗能能力的可行性

——采用有利于建筑储能能力的措施,尤其是涉及提高延性的研究;

——遵从“强柱弱梁”原则;

——使结构受弯构件多于受剪或受扭构件以储存一定的延性;

——采用抗震阻尼器;

——松散土层中,采用完全买入地下的楼层结构一形成刚性沉箱实现土体-结构

交互作用而实现耗能;

在实施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措施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实施非工程措施,至少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对公民持续进行抗震减灾教育。

可以通过媒体和其他形式,宣传抗震减灾的基本知识,使群众掌握自防、自

救和互救是技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二、加强国家、省市和地方及民间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组织和建设。

地震灾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有装备和技术的专业队伍进行救灾,因此各

级政府应根据当地灾害发生特点,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规划,综合考虑紧

急队伍的任务、规模和数量等,以优化社会资源,同时满足防灾需要。

三、发挥政府在城市抗震减灾中的主导作用。

国内外的历次防震减灾经验证明,政府行为对于减轻各种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研究地震灾害引起的与社会和人文科学相关的问题。

例如,市民对突发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灾后的紧急医疗救援、寻找和

营救,对幸存者提供援助计划等。

当看到建筑废墟里那些无助的呼救、没有希望的等待,废墟旁亲人们那撕心

裂肺的哭喊时,我的心在流血,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我承认我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我也不能够改变什么社会的现状,但作为一名建筑行业的后背军,我可以

从我自己的态度去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告诉其

他和我一样的建筑者,人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

别人的生死,我们要有我们的建筑行业的职业道德,坚持“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原则。然而把房屋建得坚不可摧,在巨大灾害破坏

面前,几乎是不可能,在经济上也是不可取的。但我们能够从主观上改变建筑,运用建筑的抗震原理,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灾害中伤亡人数和财产损

失。

【参考文献】

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版)2009

周工《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法)米兰·扎赛克 《建筑抗震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刘伯权《土木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9

篇6:土木工程专业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在书本中定义为:“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它既包含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的等技术。它具有“ 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四大基本属性。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土木工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土木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方方面面,像人文,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其影响作用非同小可,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毋庸置疑,土木工程是一项传统的工程。从最初的洞穴到秦砖汉瓦,到气派的皇宫,再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历史记载着它的成长,土工程也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古老的土木工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它造福前人,泽被后世,对推动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立下了赫赫大功。

不过土木工程古老但并不衰老,新兴的科技给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它有了更迅猛的发展速度,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巨大的发展潜力。艾菲尔铁塔,帝国大厦,世贸双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世界第一高频频易位;多伦多天穹,格林威治千禧顶,浦东国际机场,大分体育场„„世界第一跨不断刷新;金门大桥,江阳长江大桥,青马大桥,明石海峡大枯„„世界第一桥桂冠更替;挪威山岭隧道,瑞士圣哥隧道,德意开尔其隧道,中国大瑶山隧道„„世界第一长风水轮转。如果说这仅仅是工程设施的大型化和施工空间的拓展,那么信息化的施工,智能化的建筑和交通,分析的仿真系统总归算得上是土木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革新。总之,科学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强大后盾,给土木的腾飞插上理想的翅膀,例如计算机的参与设计、分析、施工更使腾飞的土木如虎添翼;而土木工程作为科学技术的广阔战场,又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庆幸:土木工程前景光明。

然而,光明中又富有挑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的居高猛增资源的紧缺,这同样阻碍着人类工程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多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时刻保持清新的理智的头脑,慎重地权衡工程施建的利与弊,多快好省地进行国民建设。

透彻了解土木后,我认识到土木工程是一门涵盖面极广,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学科——很难想象一个只懂得坐在教室里面算题、画图的人能够成为一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也很难想象一个对所需要的数学、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的人能够造出拔地而起的万丈高楼。

选择了土木,就选择了一条踏实勤奋,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道路。因此,四年之中,我们要学的有很多!特别作为21世纪的土木人,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其他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单纯从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从质量上也提车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环境的美观,有一定的舒适度。不少建筑工程无不致力于达到最完美的造型,最协调的造型,设计师已经跳出了实用这一基本作用的圈子,进一步对艺术的追求。这样,土木工程就从科学层次提升到了艺术层次,因此我们在美学方面也要有一定的造诣。再者,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常常要求面试者现场演示CAD图形的绘制。因而我们要具有操作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如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和维护,能熟练运用CAD绘制各种工程图以及用P3编制施工生产计划等。除此之外,外语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实战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我个人而言,专业方向我的意向是工程造价,因而在这有限的四年之中我还打算自学一些相对精深的财务知识,试着考一下诸如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证,让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占优势。

除了在知识上让自己日臻完善之外,我们还要在思想上武装自己。

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对“压力”和“责任”产生准确的认识:土木人才数不胜数,而只有成为人才中的人才我们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责任,作为土木人,我们身上背负的责任不言而喻,可能由于我们的疏忽,我们的学艺不精,而导致许许多多的人们丢掉他们的生命。“我一人之命在我手,千万人之命在我手。”土木不仅与人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的开发建设息息相关,甚至与民族的兴起强盛息息相关。我们要时时把人民放心中,把国家放心中。我们要确定我们做出的图纸是准确的,我们设计的作品是科学的,我们盖出的东西是牢固的!像四川地震中校舍粉碎性倒塌的悲剧绝对不能在我们身上重蹈覆辙!

总之一句话,在大学四年中,我要多培养学习的能力,多从事各方面的活动,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多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拿下各种像注册造价师或预算工程师之类的证书,从而以雄厚的实力迎接就业压力的考验,从而成功就业。

至于四年后的打算,我仅仅有一个简单的计划,毕竟计划不如变化快,四年当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我的第一志愿时考研,毕竟单纯的本科学习不足以让我成为土木人才中的人才,进一步的深造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文凭是就业单位选择员工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并不认为三类本科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毕业证会让我占到什么优势。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会从现在开始做好考研的准备。与此同时,我也会参加各级公务员考试,试图进入各级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作。当然,意外往往会发生,所以也不排除进入大型企业工作的可能。众所周知,与工程类有关职位所需要的不仅是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我想我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积累经验的机会。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随着社会分工的多样性,每个人毕业的时候面临的就业也会选择越来越多,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也许并非是难事。所以,我们对我们的就业前景要抱有乐观的态度,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作为21世纪从事土木的大学生,肩负着辉煌明天的历史重担,所以就要求我们必须继承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经验教训,认真刻苦地学习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勇于开拓创新,勤于动手实践,多加锻炼自己协调管理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虚心向工人老师学习请教,立志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工程师!

上一篇:告客户通知书范文下一篇:特变电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