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镇技术报告范文

2022-06-16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镇技术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生态镇技术报告范文

7.创建省级生态镇的技术报告

肖府„2011‟34号 签发人:程道雄

肖家乡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的技术报告

一、基本概况

肖家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8公里,东靠群龙乡,南接黄金乡,西连定水、寒坡二乡,北与南隆乡相邻。幅员面积1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10亩,总人口10788人,主要民族,汉族。

辖十个行政村。肖家1952年设乡,1992年撤乡并入黄金乡,1994年恢复建制至今。全乡地属浅丘宽谷,境内最高位黄角垭,海拔501米,最低位肖家滩,海拔322米,西河自西向东流经我乡,南流公路南北贯穿全境。周家井水力发电站与县城垃圾处理场、水文站坐落境内。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和协调下,全乡人民团结奋斗,携手共建,紧紧围绕“打造中心强乡、构建和谐肖家”为目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009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人均GDP5300元,连续五年实现接近11%的增长速度,

一、三产业比重为:5: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5200万元,财政收入实现130万元,社会固定资金投入475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8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03元,在全县处于中高水平。乡内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场乡面积近1平方公里,拥有较为完善的水、电、气和通讯设施,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基础设施,森林覆盖率达46%,是县级卫生小城乡、省级试点小集乡、卫生集乡和先进文化乡乡。

二、基本条件

(一)环境保护组织建设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环保组

织,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设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制定了创建方案。乡政府与各村及驻乡各单位签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了明确目标,责任落实。乡党委、政府把环保工作摆上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建立了会议纪要。建章立制,完善了环保工作列会制、环保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二)编制环保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乡政府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乡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82号),结合辖区实际,在充分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我乡环境规划,已经南部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三)贯彻执行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生态法规 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迄今为止,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四)城乡建设与周围环境日趋协调,环境更加优美 全乡总体规划于2009年由县人民政府委托阆中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全乡详细建设规划覆盖率已达到100%,乡内创建办公室和村建环卫服务中心,具体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监督,

场乡内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的现象,管理及时有效。集乡贸易十分活跃,近年来经过多次扩建、完善,卫生设施进一步配套科学。乡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投资和治理力度,场乡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五)全乡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2010年7月8日,我乡政府在场乡组织了创建省级生态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调查比例超过辖区内人口的千分之二,对环境满意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91%,符合考核标准。

三、指标完成情况

省级生态乡镇共15项考核指标。其中,有2项因我乡不符合考核项目特定的条件,不需考核,即第5项“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和第6项“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其余13项指标中,我乡已全部完成。

(一) 环境质量

肖家乡地处南部县西南部,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重点,坚持“打造生态乡镇,构建和谐黄金”的发展思路,积极开拓,奋发向上,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集市贸易活跃,这些都大大繁荣了我乡的经济建设。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环保部门在我乡划

定了集中式饮用用水源保护区,并设置界碑、界桩,使我乡的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三级标准。同时我乡在场镇范围建立自来水供应体系,并进行统一管理。在农村区域通过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加强了对农村地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经县环保监测部门监测,我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在我乡10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同时各村派有专人对本地区生活饮用水水源进行安全监督和保护。经县环保部门监测,我乡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100%,达到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肖家乡地势属于浅丘平坝,西河蜿蜒环绕,沿途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如画。2010年经县环境监测站对西河认证监测点位的水质进行监测,其水质达到了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空气环境质量。近几年我乡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凭借我乡国有和集体林木的自然优势和场镇的科学规划、有效管理、绿化美化,我乡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2010年经县环保局监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且优于国

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声环境质量。近几年,在县环保部门的支持下,乡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集镇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建筑施工及公路交通等噪声源的管理,使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车流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使集镇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好的保持,据县环保部门监测,我乡声环境质量已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二)环境污染防治

3、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自2008年以来,通过“改水、改厨、改厕”,同时在建成区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及场镇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等措施,2010年我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达到55%。

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的比例。黄金镇共10个行政村。自2008年以来,我乡已经在肖家滩等6个村集中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其比例已经超过45%

4、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在我乡10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进行了垃圾回收再利用,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50%

建成区无害化处理率。集镇建成区日产生活垃圾在2—3

吨左右,通过袋装、专人清扫收集后用垃圾车集中到垃圾压缩中转站,通过压缩后运往县城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因我乡暂无工业企业,故无此项考核指标任务。

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此项属于考核涉农街道和开展以旅游为特色的乡镇,故我乡不考核此项。

7、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我乡大力兴建沼气池,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将畜禽粪便利用于农业。据县环保局的资料显示,我乡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我乡十分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制订了一系列工作措施,鼓励农民采用粉碎还田等方式提高秸秆利用率。据县农业局资料显示,我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

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目前肖家乡除场镇现有各类公厕1座外;在农村,各村通过修建村活动室,并配备了各类公厕。同时近些年农户通过“改水、改厨、改厕”,已经达到家家有厕所、户户有卫生间,并且厕所清洁卫生。早已经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5%。

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市县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提倡和推广有机肥,不断改进耕地土质,据县农业局资料显示,我乡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00公斤/公顷。

农药施用强度。据县农业局监测数据,我乡农药施用强度为2.5。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

11、清洁能源普及率。目前我乡城镇住户100%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农村能接入天然气村社的已经有80%的农户使用天然气,其余不能接入天燃气的村社,通过推广沼气和液化气,有20%的农户使用沼气和液化气。全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了78%以上。

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多年来,我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交通管理”的城建思想,确立了以“沿路而建,风光绿化”的园林集镇格局为发展方向。对集镇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对机关学校和社区进一步进行了绿化、美化、衬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经过多年的绿化发展,场镇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

13、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肖家乡主要道路有到县城的县道,及各村的通村公路,道路两旁均栽植速生林或风景树。绿

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

14、森林覆盖率。我乡森林资源丰富,据县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我乡森林面积8918亩,森林覆盖率为54.8%。

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肖家乡幅员面积18.08公里,是典型的农业镇,农业生产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红苕、洋芋、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养殖方面主要有鸡、鸭、鹅、鱼、生猪等。2010年农业生产总播种面积29650亩,复种指数319,经济作物占2958亩,地养殖占地986亩。据统计,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达到70%。

综上所述,肖家乡创建生态乡乡各项指标均已达到了省级生态乡乡标准要求。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xx镇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自查报告

为切实做好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考核验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参照鲁农发„2011‟2号文件规定,我镇对上报的3个生态文明村进行了自查。现将我镇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新泰市中部、柴汶河畔,地域面积39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城市社区,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6万人。201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0.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72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安全文明镇、村镇建设新型镇、卫生镇、最具发展潜力镇、环境优美镇、省级文明镇,泰安市经济工作、招商引资、维护社会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农业产业化。南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林果业,新发展核桃3500亩,南岭千亩核桃园栽植优质核桃品种6万棵,被省林业局命名为“全省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中部

培植壮大畜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大宝公司、金泉牧业投资规模均超过3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大宝公司荣获“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荣誉称号,实现了新泰“零”的突破。北部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投资4000万元的柴汶河生态治理工程协庄段顺利完工,新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6个,辐射带动同边群众2600余户,新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2家,“贵润”、“金牛”牌核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质量认证。被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2、土地流转。搭建一个平台,疏通一个渠道,确保了农村稳定。通过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具体的流转项目有:雨山核桃合作社流入山地320亩、龙泉村以竞标拍卖的形式流转山地260亩。

3、产业结构调整。根据新泰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部署要求,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制定出台了《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对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农产品品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了“实施两大工程、发展三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即农业龙头企业、水利设施配套扩建两大工程,畜牧养殖、林果栽植、蔬菜种植三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南岭、雷明、安家庄、龙泉等村新发展核桃面积1200亩,以龙泉、南岭、李

家庄、横山四个村为重点新发展地膜土豆种植面积280亩,每亩收入达6000元以上,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250万元,全镇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4处,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猪场18处,养猪小区1处;存栏2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鸡场6处。

山东大宝养殖加工禽产品熟食加工项目即将全面投入生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安臵劳动力1200人,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600余户。正在建设的泰安金泉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生产,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安臵劳动力2000人,带动周边养殖户3000多户。

投资120万元对雷明、云明等6个村的扬水站进行了配套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3000多亩;新建急雨池6座,铺设管道6000米,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

4、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行为,严格保护耕地。近年来先后在龙泉、南岭、大沟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个,整理土地面积2631亩,增加耕地369亩。土地复垦项目4个,xx居河北砖厂、xx居安文新砖厂、郭家泉河北砖厂、xx居郭玉环砖厂共复垦土地302亩。

(二)、完善基础设施

1、镇区主干道综合整治。由于我镇地处矿区,大型运输车辆较多,给我镇几条主干道路造成了很大破坏。近年来

我镇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府前街、翰林路、福泉路计4000米道路进行了改造,拆除两侧违章建筑300余间,拆迁居民16户,拓宽了道路并沥青罩面,开挖疏通下水道6.5千米,安装路灯200余盏,道路两侧因地制宜进行了园林景观式绿化16.6万平。完成了xx工业园区时代路2.2公里2.8万平的园林绿化,后又投资200万元对府前街陈家庄至郭家泉1.5千米进行了拓宽改造。截止目前我镇园林绿化面积达到40.4万平,路灯400余盏,彻底改变了我镇脏、乱、差的面貌,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的目标。

2、大力实施 “村村通”工程。到目前为止,我镇共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修建了60公里的水泥路,全镇18个村(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极大地方便了各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做好村村通路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来水、公共汽车、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的村村通工程,大大丰富了“村村通”的内涵,改善了我镇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了城乡差距。

3、城中村改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并实施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总体规划。五年来,投资3600万元,实施了一批道路骨干工程,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新建了华鼎苑小区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和绿地广

场,新建成住宅楼31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将全镇18个村规划为3个片区和1个农村社区,同步配套建设服务平台和致富平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启动实施。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500万元,围绕特变电工、金泉牧业等大项目建设,建成至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计划投资180万元,新建两条总长360米排水沟。投资1200万元,新建道路5600米,构建“六纵四横”的园区道路格局,与城镇发展框架融为一体。目前,兴业路、瑞泉路路基正在施工,已建成涵洞两处、桥梁两座及穿越渡槽加固工程。

5 、电网建设。由省供电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建设110千伏xx输变电工程位于xx镇工业园区,规划安装3台50兆伏安主变及配套输变电线路;同时,协调电力部门、用电企业等有关单位,将影响园区内项目建设的高压供电线路进行外迁,确保供电、用电安全。目前,110KV变电站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地面附属物确权,近日内进行院墙建设,力争明年五一前投入使用。

三、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1、柴汶河综合整治。柴汶河是我市唯一的主干河流,也是一条主要泄洪河道,向西流入大汶河,汇入东平湖,在我镇境内共有7.5千米。由于几十年来煤矿开采地面塌陷、百姓滥采河沙、私垦乱种,建筑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工

厂污水的任意排放,致使河道堵塞、河床损坏,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又对两岸群众生活、煤矿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镇共填筑副河坝3800米,煤矸石用量达45万方;河道铺底5万平;浆砌石护岸712米;旋喷桩250个孔;注浆52个孔。在治理隐患的同时 ,加强了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治理一段,美化一段,复垦塌陷区6万平,栽植景观苗木1万多株,在郭家泉村建设了120米橡胶拦河坝一处,多年不见的的白鹭也三五成群,不时掠过水面,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

2、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我镇xx工业园区现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24000吨,采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配套模式,对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所有外排水做到达标排放。为进一步做到镇区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我镇联合协庄煤矿投98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现已正式投入运行,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基本解决了镇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问题。通过这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切实缓解了我镇生产、生活对柴汶河水体构成的压力,大大改善了我镇水体环境质量,切实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加强环境监管。我镇专门制订下发了《xx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协政发[2010]11号),明确各村(居)、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环境保护工

作第一责任人,将环保考核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并与相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到目前为止,我镇“十五土小”企业已全部关停,大大减轻了对我镇环境的压力。在关停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新上大型节能环保项目,项目的主项、审批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搞好环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按照这一要求,两年来,我们新上的两个大型项目:新巨丰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建成并投入生产;山东大宝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建设中。

4、强化生态建设,营造优美生产生活环境。一直以来,我镇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碗窑头村兴起的“鸡(猪)—沼—菜(粮)”模式在全镇得到了良好的推广,目前全镇共建有沼气池800余个。通过对沼渣、沼液的有效综合利用大大降低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能源,又确保了食品安全。近年来,我们又围绕山岭荒地做文章,成立了雷山生态农业生产合作社,利用山区、库区自然环境,采取施有机肥、生物灭虫等方法开展了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生产,目前相关产品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时不断加大绿化造林力度,在柴汶河、光明河两岸发展速生丰产林,镇区主干道路发展生态景观林,在中部京沪高速公路两侧发展绿色通道,南部山区、库区发展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为主的生态防护林,在农村开展“四旁”绿化。到目前为止,

我镇速生丰产林已达285公顷,经济林186公顷,山区防护林482公顷,绿色通道19.8公里,林木覆盖率达到45%。

5、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镇成立了综合执法所和127人的环卫队伍,其中镇区保洁人员35名,18个村(社区)保洁员92名,配齐了服装和执法车辆及环卫工具,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臵了垃圾压缩运输车一辆,配备司机1名,装卸工2名,环卫三轮车112辆,垃圾箱82个,清理垃圾400余吨,清理三大堆70处,清理乱搭乱建41处,拆除广告牌32幅,粉刷墙体12000多平方米。特别是对新建垃圾池实行“四个统一”:统一上报、统一标准、统一粉刷、统一验收,每建成一个补助500元,目前84个垃圾池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

1、社区规划建设。明湖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已经新泰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完成单体设计,正在办理建设规划手续。经过强化宣传,群众酝酿,卧龙、李家庄两个挂钩村群众的搬迁意愿基本达成一致。制定了搬迁补偿安臵方案,搬迁选址同意率、搬迁协议签订率均超过95%。卧龙、李家庄两个村分别组建了由11人组成的房屋搬迁评估小组,完成了房屋及地面附着物的丈量统计,并作出初步评估。一期规划回迁楼23栋,共计658户,总建筑面积78595.02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756.33平方米;

社区小学建筑面积1602平方米;社区幼儿园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

协庄城镇社区位于镇驻地,目前,已建、在建16栋住宅楼。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新初级中学开工建设。瑞泉城镇社区已建成8栋回迁楼,今年计划完成拆迁50户,已完成19户。按照规划,今年计划建设8栋回迁楼,下半年开工建设。

2、民生事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新增就业人员8700余人,各类保险扩面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型农保现场推进会在xx召开,并作典型发言。xx被确定为首批争创“省级创业型乡镇”试点乡镇,多次为上级领导调研检查提供了现场。投资500万元,建成高标准的敬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18个村卫生室通过省级规范化达标验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投资3000万元的新初级中学、投资400万元的明德小学及幼儿园开工建设,教学成绩2010年、2011年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比去年前移1个位次,位列全市第6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6年被评为泰安、新泰一等奖,18个村计划生育服务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连续五年新泰市第1名,2010年位列泰安市第4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面逐步扩大,建成农家书屋13家,有线电视通村率、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85%。“平安新泰”建设深入推进,大

力加强平安协会组织网络和平安灯、天目工程等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加大,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市社会满意度随机抽样调查中被评为第1名,2010年度考核名列全市第2名,今年上半年综合考核成绩第1名。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基本杜绝了到泰安以上集体访。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连续6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公共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荣获“省级文明镇”殊荣。

按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规定,我镇对考核验收的所有项目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自查,分别统计并掌握了翔实资料。为确保自查项目的真实准确,一是相关部门提供全镇各村两年来的上报数据。二是进村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入户、座谈了解等形式,逐项核实,摸清底子。三是对生活居住环境、看病就医、养老保险、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有关事项,认真座谈了解。通过细致自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为全力做好省和泰安对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工作的考核验收,对自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xx镇人民政府

2011.11

第三篇:镇党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旅游、生态)

述职述廉报告

**市**镇党委书记 **

自2008年9月履行**镇党委书记职务以来,本人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紧紧围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努力创建“**最美景区、广东最美乡村”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实际,理清思路,启动内力,借助外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及各部门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较快发展。现将个人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视学习教育,加强组织建设

(一)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领导者,一方面,必须坚持刻苦学习,在政治修养、思想观念、领导艺术和知识结构上达到新时代干部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地方实情,把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驾驭全局、宏观决策的能力。首先,努力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科学等文化知识,认真研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自觉用新的理论知识来武装头脑。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学会用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方法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

用。此外,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多次集中班子成员共同学习,使党委形成了以学习推动工作的良好风气。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把握工作重点。坚持到基层一线去学习、锤炼和提高,到工作实践中去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认真听取来自群众和基层的真实声音,及时发现引发各种问题矛盾的具体根源,获得各个不同层面的信息,明确工作重点在哪里,难点问题又有哪些,自觉学会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和衡量自己工作得失的唯一标准。本人去年担任镇党委书记一职以来,经常深入**镇各村、社调研,与村干部、普通村民交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真诚了解群众疾苦,真实掌握群众意愿,切实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制度相应对策。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和改进镇党委议事决策制度,规范领导集体的决策行为,推动党委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进一步增强镇党委的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同时,自身始终坚持公平正直,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在领导班子内部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维护班子团结。

一是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推动党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根据新时期基层工作的形势及要求,结合**镇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党委议事决策制度的议事原则、议事范围、议事程序、议事纪律等4方面11项规则。同时,深化党委会议内涵。为提

高党委会效率,将计生、信访综治维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等日常工作作为党委(扩大)会议的常设议题,各项工作经过会议研究讨论,民主集中,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后,具体安排到部门,落实到个人,确保党委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二是自身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作为党委的一把手,不搞“独断专行”,不搞“一言堂”,凡是重大事项决策坚持提交党委会议,在集中讨论、反复论证、各抒己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拍板决定,尽力避免决策失误,形成讲真话、讲实话的良好风气,依靠集体智慧,充分发挥班子整体效能。对于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班子领导包干责任制,一方面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制订奖惩措施,实行利益与工作业绩挂钩,提高班子领导与承办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大胆放权给负责领导,允许其对于工作不配合,出工不出力的镇、村干部先进行停职处理,再上报镇党委进一步研究处理,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充分体现了“责、权、利”统一,实现工作高效。

(三)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带出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干部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针对**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计生、维稳、重点项目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情况,必须努力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担任镇党委书记以

来,主要在建立与基层组织相适应的村(居)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方面,实行村(居)经济支出书记村长会签制。即凡是村(居委)经济支出,必须要有村(居)支部书记与村长(居委主任)会签后方可到镇财政所报销,让村(居)书记具有一定的村经济支配权,使村(居)支部活动有了经济保障,提高了支部的活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试行村(居)党支部书记列席镇党委(扩大)会议制度。通过让村(居)支部书记列席每周举行的镇党委(扩大)会议,使村(居)支部书记更好地领会镇党委会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对村(居)两委干部传达、部署、落实镇党委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和要求更加直接,有效的促进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在农村顺利开展。

实践证明,通过建立与基层组织相适应的村(居)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提高村(居)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树立起村(居)党支部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打破镇与村(居)执行力上的隔阂,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提升了镇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五学五议五创”活动,激发基层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发挥党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迅速在全镇掀起加快农村科学发

展、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热潮。

二、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本人能够摆正自己的位臵,认清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作风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任何情况下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一是带头示范,从严律己。本人始终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认真履行廉洁自律承诺,做到令行禁止,有诺必遵,明辩大是大非,管住小事小节。作为党委书记,我坚持做到重大开支集体讨论,一支笔审批;不插手任何工程招投标活动,镇里大额固定资产购臵全部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公务活动招待节俭办事,不铺张浪费;个人待遇上,严格按规定执行,不搞特殊化。

二是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认真研究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方法、措施,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抓手。对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求按照市委“博学善思,练就一身本领;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百姓;廉洁自律,保己一生平安”的要求,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推动全镇党风廉政建设的深

入开展。经常对党员干部敲警钟,提高镇、村干部反腐拒变的警惕性、自觉性。支持镇纪检组织开展工作,对违章违纪者及时严肃查处,树立清正廉政的政风。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定期组织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在开展机关服务年活动中,以改进作风建设为重点,率先垂范,带头践行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增强廉洁从政观念。

三、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活力的工作体制机制是关键。为此,本人一直坚持把建立和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超前谋划,周密部署,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镇、村两级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上下一致、环环紧扣、协调有序、整体推进的可持续长效机制,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对**镇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特别是根据社会发展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调整,从而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比如:

1、将过去**农村工作实行的班子领导包片责任制调整为每位班子领导直接挂钩联系2至4条村工作,既进一步明确了职责,便于班子领导集中精力开展工作,也畅通了问题的汇报、

反馈、处理途径,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为主体、社为基础、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方案》构建了领导、投入、保洁、巡查、奖励“五到位”的管理模式,建立和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农村环境长治久洁,为建设“南国乡村大公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工作协调落实机制

建立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追踪落实机制,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力。通过将工作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明确完成时限,明确质量要求,细化工作方案,使工作任务分配到人、工作措施落实到人、工作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上下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工作协调落实机制,达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实现“抓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同时,在抓落实过程中,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要加强配合协调,碰到问题不推诿扯皮,遇到困难合力攻坚,齐心协力保证落实到位。落实过程中碰到问题,经分管领导牵头协调仍解决不了的,则提交镇党委、政府研究解决,从而确保各项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比如,在开展增从高速公路(**段)征地工作中,我镇成立了征地工作指挥部,再根据增从高速公路(**段)经过的9条行政村,将征地工作组细分成9个工作小组,实行领导、部

门包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助配合,工作任务落实到人的纵向负责制,按计划推进了征地工作,目前完成交地1635亩,任务完成度89.5%。

(三)建立督办追究机制

建章立制,重在执行。为了让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强有力的的督查督办制度是关键。一是实行工作问责制,对各项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均明确负责领导、承办人员和承办单位,要求负责人于每周党委(扩大)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有重要情况及时与镇党政主要领导沟通。二是通过完善部门目标考评办法,推行量化管理,加大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监督工作力度,以考核推进落实。三是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年终福利、奖金等待遇挂钩,严格考核,严格兑现。

例如,在制定好《**镇村务公开实施办法》和《**镇党务、村务公开工作督查试行办法》等文件后,为确保这些机制得到落实,镇党委、镇政府立即相应成立了督查机构,加强督促落实,并将党务、村务公开工作将纳入年终考评内容,实施量化评分,明确奖惩,以此切实推动全镇党务、村务公开日常化、规范化。

四、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 在这一年来,我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努力做到情为民系、心为民想、身为民行、责为民负、权为民谋,一心一意

当好公仆,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业绩,取信于民。

(一)狠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市北部的山区大镇,生态旅游和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极具发展潜力,关键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1、招商引资工作。在一年来,我和党委政府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我加压,克服困难,引进了白水寨文化艺术村、白水寨会议度假中心、**三英温泉酒店等多个旅游配套项目成功落户**,其中**三英温泉酒店更是我镇独力引进的一家以温泉为主题的五星级酒店。这些项目将大大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和服务接待水平,增强**生态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2、重点项目建设。要顺利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是关键,同时也是老大难的问题,必须妥善解决好确保工程推进需要与保障农村利益之间的关系。我到**上任后,刚好是亚运飞碟场馆和增从高速公路两个大型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时间要求紧,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是参照 等政策,制订,实行1万元的最低青苗补偿保护价,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二是以“公开信”形式对青苗补偿标准、征地政策以及征地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等进行广泛宣传,争取群众支持,并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合理诉求。三是对于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别有用心的人挑动下,故

意滋生事端,阻碍工程建设的行为果断予以制止,依法依规打击挑头者,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发展平台。随着生态旅游业开发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当地群众和游客都对我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这一年来着重抓好了以下几项工程:一是结合内街内巷改造,投入100多万元对文政路进行高标准的升级改造,成为全市镇区中第一条铺设沥青路面的内街道路,既提升了圩镇品位,还解决了文政路多年水浸街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启动了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镇文化休闲健身广场改造建设工程,配备健身、娱乐、绿化、灯光及休闲设施,构建优质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三是推动高滩变电站、高滩污水处理厂、白水寨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滩地区今后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狠抓综治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党委书记,我始终把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臵来抓,牢固树立“稳定无小事”意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1、健全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建立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零报告制度,完善村、片、镇三级调处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2、加大信访工作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开展领导大接访活动,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越级上访、

群体上访得到有效控制。

3、大力推广电力设施保护群防群治工作经验,系统组建群防群治队伍,依法打击了一批村霸恶势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各类案件发案率均较上年大幅下降,确保了社会局面的持续稳定。

一年来,在勤政廉政方面,本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党和人民的期望,自我感到还有一定差距,许多方面还有不足的地方。目前,**镇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一如既往地带领大家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第四篇: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委会创建

“昆明市级生态村”

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昆明市、安宁市争创“昆明市级生态村”的建设要求,立足于凤仪村委会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及安宁市创建生态市的战略部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凤仪村委会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地理环境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集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有耕地面积1029.75亩,人均耕地0.92亩,林地20976亩。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每年5039元。

2、气候条件全村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

1 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水果。

3、水文条件 凤仪村委会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大小水库有7个,凤仪水库目前是八街街道人畜饮水的水源地,农田小区内桥、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凤仪村委会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4、人口状况 凤仪村委会辖五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143人,其中农业人口1143人,劳动力6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3人。2011年全村出生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3‰。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6、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种植业作为凤仪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尤其是我村的水果产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7、交通设施现状 凤仪村委会交通十分便利。凤仪村委会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继完成了我村的村间主支干道的硬化,机耕路的建设,目前,村间主干道实现了柏油路硬化,支干道实现了水泥路硬化,田间机耕路建

2 设完善,保证了农民的农田生产需求,相继完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道路改造,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各村设立生活垃圾收房22个,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收运。2010年年底,凤仪村委会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82%。

9、绿化现状

凤仪村委会已栽种桉树20000多棵,圣诞树50000多棵,各类果树50000多棵;道路两侧已经种植了绿化带,基本能满足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林地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凤仪村委会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要采取“点与面”相结全的办法,加快沼气池建设,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手机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无任何污染物。特别适宜植物的种植和育种。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

3 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凤仪村委会无重污染项目,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良好。凤仪村委会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形成。 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林、牧、果、渔业发展较快,林、牧、渔三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种养结构和特色农业。

5、领导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随着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启动,省“百千万”工程的开展。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4 一是建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两位副主任为副组长,村小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目标,实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2、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1.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宁市八街镇凤仪村委会创建“昆明市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生态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布局逐渐优化。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

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五清五改”,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村内“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5、努力筹措建设资金

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

5 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五、生态村指示完成情况

凤仪村委会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重点,以万亩经济果林为主导产业,经济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趋势。

1、人均收入

村民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外出就业等方面增加人均纯收入,2010年凤仪村委会农民人纯收入达到了5039元。

2、饮水合格率

凤仪水库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水库周边的环境关系到水源的质量,关系到八街人民的身体健康。村委会加强力度保护水库周边环境,落实专人负责,对凤仪各个水库进行管护,让八街人民喝上放心水。村委会落实改水工程,现五个自然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饮水合格率100%。同时,村委会对人畜饮用水实行有偿使用,坚决杜绝乱拉乱接的现象,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共有户数310户,我村大力开展农村户厕一池三改工程,目前卫生户厕282个,普及率达到83.6%以上,卫生公厕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我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首先大搞宣传教育,让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楼宇、屋顶、挑檐等部位的空中无乱挂乱吊现象,公共用地无乱堆乱放现象,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82%,村庄内道路畅通,两侧无乱堆乱放,乱建等现象。院落整洁,农具有序存放,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5、生活污水处理率。

为了解决我村农村生活污水,我村采取在每个村小组建一个污水处理池一个,处理本村小组的生活污水。对于散居和地势复杂的农户采取分户建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历来对环境保护都很重视,强化环境建设,积极配合环境管理部门认真抓好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我村委会有工业一家—安宁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很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完善环保设施和措施,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率和完好率,做到达标排放,在做到促进我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促进环境保护,使经济和环保和谐同步发展。

7、清洁能源普及率。

近几年,凤仪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工

7 程,使村民能够用上清洁经济的能源,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6.7%以上.

8、农膜回收率

我村全村有耕地面积共1000余亩,每年种植烤烟都会使用大量的农膜,为了有效防止白色污染,村委会采取交保证金的方式,督促农户对农膜进行回收。在每年秋收完了以后,村委会都要求各村小组督促村民对农膜进行回收,全村每年从各种渠道发出农用薄膜6吨,使用后回收5.2吨,农膜使用回收率为87.6%。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每年秋收过后,农户都把自家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投入自家的沼气化粪池,这样,既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使秸秆有效利用,又能有效的防止火灾,有助于我村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对于为数个别采取焚烧的农户,村委会都积极与他们沟通,立即制止这种行为,目前,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行为,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0%。

10、规模化禽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凤仪村委会辖区内无规模化禽畜养殖,此项不作考核。

11、绿化覆盖

村民积极植树造林,绿化村庄道路巷道,使我村造林面积达11000余亩,绿化率70%以上,其中果林1000余亩。2010年凤仪村委会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为13.9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为6.69 8 公顷,村委会绿化覆盖率48%。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凤仪村委会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辖区内有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大型基地1个。2010年共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800亩,无公害农产基地544亩。凤仪村委会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比例61%。

13、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近几年,我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积极倡导和推广有机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土质,使得我村农药化肥的平均使用量显著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年内农药平均施用量为0.16千克/亩/年。年化肥平均施用16.5千克/亩(折纯)。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4、农田土壤有机含量。

凤仪村委会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调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农田生产除使用少量的化肥外,都采取农家肥的方式,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含量。根据八街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统计,200

9、20

10、2011年三年的农田土壤有机含量不断提高,达到49毫克/千克。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为推进生态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安宁市统计局八街统计站根据安宁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分指挥部办公室的安排,于2011年6月219日,组织人员在凤仪村委会辖区范围内随机抽查了65户居民,开展了“生态环境保

9 护、农业污染控制、环境卫生保洁、社会文明、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六个方面的环境状况满意程度调查,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凤仪村委会村民对开展调查的六个方面环境状况满意率为97.85 %。

各种指标证明的材料附后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

2011年8月20日

第五篇:***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政府“三化两区”的战略部署结合***镇党委、政府打造旅游集散特色镇的发展规划,立足于***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文明生态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村为***镇辖村,位于镇区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村村处平原,村址海拔40米左右。村庄聚落呈“方”字形。村域总体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部略低。村域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为工程地质Ⅱ类区,可建设,但要进行简单处理。沿河道及附近范围属工程地质Ⅳ类地区,不宜建设。第三代活动断裂带呈东北、西南向穿过村庄。

***地区气候与全区大的气候并无特殊差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1.6℃;年平均降水量为602.5毫米;冬天和春季刮偏北和西北风,夏季多行西南和偏南风;全年无霜期为191天。

2、人口

现全村总户数840户,其中:非农户294户;总人口1964人,其中:男953人,女1011人。皆为汉族。近几年,村内考入大学以上学历转为非农户的学生户较多,共有122户。全村劳动力人数1440人,村民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中:从事第一产业774人,从事第二产业289人,从事第三产业377人。其中:外出打工的约有457人。大专以上87人,高中、中专以上340人,初中1010人,小学385人,未就学142人。总体来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近20%,初中占50%以上,本村人口素质比较高。从年龄分布上看,60岁以上的人口占12%,超过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我村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3、公共服务设施

新型合作医疗险参保人数158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人,占总人数的2.4%;享受低保的47人。村委会位于村中心主路东侧,院内有社区卫生站,医护人员2名,建筑面积30平方米,床位3个。商业、服务业多分布在村中心主干路两侧,主要有小吃店、商店、副食店、修理店、理发店等公共设施。村南有浴池一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村中路西有公园一处,院内摆放健身器材,是村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村中有数字影院一处。学龄儿童去往北正村或西***的中心小学、幼儿园上学。

4、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农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

5、道路交通

6、水环境质量

***村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现全村有饮水水源井3眼,2眼为浅水井, 1眼为深水井。自来水接入各户,全天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各项基本设施完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劳动力、农业、商业资源丰富。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村无重污染项目,又离工业城市较远,境内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良好。***村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村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村布局分散,产业依托不强,农村管理水平不高,功能发挥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不合理,土地等资源浪费严重,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全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生态村建设的瓶颈。近年来***村两委虽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的改善了农业基地、道路交通、教育、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瓶颈突出、村级内在带动能力薄弱

***村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亮点,农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层次较低,优越的农业资源难以发挥应有效应。

3、生产积极性不高、技术推广不足

由于农业初期投入较大,投资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人们对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此外,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对人们生产中问题的切实指导,缺乏高技术投入的生态农业工程,示范作用较弱。有一定知识的青年人多数外出经商或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为知识水平较低的中老人和妇女,因而接受新技术的困难较大。

4、生态环境意识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各阶层环境意识均有所提高,但“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乱堆乱放、倾倒、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在创建“北京市生态村”活动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村党支部的高

度重视,成为我村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联社坚持“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环境整洁和生态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常抓不懈。我村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组织机构的健全和落实工作。特别是在这次创建“北京市生态村”的工作中,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赵祖清同志为一把手的“北京市生态村”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村域生态环境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我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法则,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依法管理,对废水、废气、废物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安排专门协管人员,对环境问题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在村主要地段设立了垃圾箱,专门管理,达到了“五化”标准,我村在绿化、硬化、美化、净化、靓化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未发生过任何破坏生态和环境污染事故。事实证明,***村在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营造优美乡村环境。

***村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三治五化”工程,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和村庄绿化、硬化、美化、净化、亮化。自2003年以来,投入30万元,硬化村主要街道15条5000多平方米,5万元建设村南北路,15万建设街心公园安装建设器材 ,25万硬化环镇路段500多平米并对道路两侧经行绿化栽种侧柏和垂柳。2004年,为解决村中街道行往大型车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自筹资金修建绕村路1500米,实施改厕工程,安装自来水。2005,全面粉刷村内街道胡同两侧墙壁,大街两侧建绿化带,绿化面积2000平米,治理街道边沟,建设村北大门,硬化村东进村路。投资20万元建设医疗室130平米。2006年以后,更是耗资千万用于环境建设投资。其中,2006年投资90万元,硬化道路1600米。2007年,拆除私搭乱建,铲除卫生死角,粉刷街道墙壁。投资治理房易路及村路两侧环境,经行绿化3000余平米。2006,2007两年共投资300万建89个蔬菜大棚。2008年我村荣获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资格,全面硬化村内道路68000平米,其中铺油1600平米。投入150万建排水管道3000米,200万195个路灯。投资30万建2个公共厕所。2009,投资400万元建设

大型沼气站一座,供村内各户使用沼气做饭,减少使用柴火、煤、液化气造成对空气中的各种程度污染。

(四)搞好干群关系,加快生态村建设,创建和谐新农村。

多年来,***村邻里关系和睦,干群关系融洽,通过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党支部多次组织到街上宣传保护环境,和谐邻里等活动,村民代表们也都积极参与宣传,另外每位党员与村民代表都分管街道胡同,负责保护村内的环境卫生,并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将村民的意见及看法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党支部召开大会针对村民代表的提议,作出相应解决的办法。通过村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多次被评为“五好党支部” 、“文明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等荣誉,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同时也加快了***村生态村的建设,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上一篇:为点赞活动方案范文下一篇:四维彩超的优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