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2024-04-23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镇位于**区西南部,处于**三县市交界地,总人口5.1万人,其中回族群众5000多人,是一个回汉两族群众共居,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多元文化并存的乡镇。总面积57.23平方公里,是**区唯一的纯平原乡镇,素有“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镇矿产资源丰富,石膏储量354亿吨,占山东省储量的94.6%,被誉为中国石膏第一镇;岩盐储量75.21亿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岩盐矿产地。

一、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近年来,我镇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我镇积极推进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居民楼建设。吴新村、**村、李家大坡村、南苏村、平家村、西隅村、南隅村、后营村等积极推进旧村改造,既提高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又增加了村级积累。目前全镇36个村已全部实现 “五通”即:通水泥路、通客运车、通自来水、同互联网、通有线电视。自来水、有线电视在实现了“村村通”的基础上,正逐步实现“户户通”。沼气池建设完成1200多个。镇政府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道路绿化,统一了户外广告牌匾。投入280余万元,安装了路灯510盏,实施了“亮化工程”。垃圾清运、道路维护等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到位。村级生态文明建设效果明显,各村在打造好样板街、示范路的基础上将整治范围扩至全村的所有道路,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

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人畜饮水工程,严格《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加强水源管理,实施定期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修建污水简易无害化处理池,杜绝污水溢流。

(二)生态经济建设情况。我镇处于**区、宁阳县、肥城市三县市区经济辐射中心,镇党委、镇政府强力推进“农业富镇”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抓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一是在农业合作社方面。全镇农业合作社达到22个,近4年内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今年预计再增收900万元。把粮补、大型农机具补贴和生资综合补贴全部及时落实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每年外调小麦优质良种达400万公斤,仅此一项每年农民增收达130多万元。二是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2010年新增桑园1000亩,新发展有机蔬菜1640亩。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桑园5000亩,有机蔬菜2200亩,无公害蔬菜4600亩,推广沼气池1200个,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三是在秸秆综合利用率方面。探索推行“政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专业户收集加工、发电企业燃烧发电”的加工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经济价值同时,引导和鼓励部分机耕专业户配置深耕机械,实行秸秆还田。四是在农业标准化基地方面。近年来我镇加大了对上争取扶持资金的力度,投资3600万元的市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整理项目、投资1800万元的省级基本农田示范区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860万元的高效农业项目,投资1200万元的大漕河治理项目,投资560万元的优质粮基地项目、投资360万元的水利建设项目,均已通过上级审批。目前已有四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全镇95%

以上的农田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成框、桥涵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格局,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群众增收。五是在农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的管理上。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总面积690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做到了有场所办事、有人管事,加大了对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力度

(三)生态文化建设情况。我镇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镇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村自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会员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目前,全镇无乱砍滥伐林木、乱挖采沙石的行为。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镇37个村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春节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在村内组织农民举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三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全镇建图书室23个,各图书室存储图书达五十册以上,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95%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3%以内;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学期分别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等;严打“两抢一盗”,抓好禁毒工作,杜绝刑事案件发生。现我镇无任何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及群体性时间的发生。

(四)民生建设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展开,群众参合率达到了98%以上;有2000多人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做

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47.8%,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接受实用新技术培训的农民达到5000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比去年同去相比增长1.5%。今年1-9月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同比增长10.2%。

(五)组织建设情况。今年,全镇36个村全部完成 “两委”换届。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中符合“五个好”“三高三强”标准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分别达到80%、60%以上,高中以上学历人数达到101人,占总人数的67.8%。村委会成员122人,其中女性人数39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2.4%,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89%。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巩固和加强。换届后,镇党委政府及时举办了以“转作风、求创新、争先进、促发展”为主题的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暨全体机关干部教育培训班,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尽快适应岗位,机关干部素质提升、作风强化及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融。我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工作领导小

组,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组织健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镇党委认真组织学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争创党建工作模范镇的奋斗目标,通过实施党的“五个好”工程,开展“三高三强”活动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的战斗堡垒,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为建设生态和谐新乡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明确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按时参加基层支部工作会议,帮助分析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了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我镇扎实抓好“三项基础工作”(即:抓好组织领导,骨干培训,调查摸底)、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办事,民主权利)、突出“三项工作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通过换届,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年青党员进入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为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我镇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一是抓好学校基础教育。认真落实泰安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采取

有力措施抓“控辍”,不断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二是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群众会,宣传图片、画册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把青少年的思想作为重点,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网络,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三是抓好村民文化技术教育。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辖区种、养殖基地,对广大村民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提供保障。围绕“水、电、路、气、房、电视、电话”九字方针,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农时,及时抓好受损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严格落实各种政策性补贴;积极实施村庄优化整合工程,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广吴新村利用拆除腾空的旧宅基地,拆旧建新滚动发展的模式,加快旧村改造、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五)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抓服务、促发展” 的思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在已成立22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进1-2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依托银马绿野奶牛养殖小区、盛誉奶牛场等养殖企业,大力实施“奶业富民”工程和“高效肉禽养殖”工程。

(六)创新形式,强化载体,促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活动,以活动促建设。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深化“卫生与秩序”和“文明大道”主题创建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拓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彻底改变农村村容村貌;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健康发展。巩固好道路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1、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

2、在资源利用和拉长产业链条上还做的不够,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以上情况,我镇在下步的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加强村民生态文明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来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共**镇委员会 2011年11月4日

篇2: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改一汽”的农户修建卫生厕所;人畜饮水工程,严格《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加强水源管理,实施定期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修建污水简易无害化处理池,杜绝污水溢流。

(二)生态经济建设情况

我镇处于××、××、××的城市经济辐射中心,镇党委、镇政府以“保湖富民”为己任,强力推进“农业富镇”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抓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和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我们狠抓基地建设,立足“两湖”保护,在×××环湖村建设蔬菜、葡萄、牧草、茶叶和苗木“五个万亩”生态产业基地,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方面,主要以××、×

×为中心种植有机叶菜;以××为中心种植大葱;以××为中心种植晚番茄;以××为中心种植野山椒。今年来,发展蔬菜种植7500亩,其中,辣椒3100亩,西红柿2200亩,叶菜类1000亩,春豌豆500亩,萝卜400亩,大葱300亩,逐步形成了万亩绿色生态蔬菜种植示范带。葡萄产业方面,主要以××村、××村为核心示范区,种植优质葡萄1万亩,形成万亩环湖葡萄园,其中今年投入资金80万元,扶持农户种植葡萄2500亩,投入资金10万元帮助2006年葡萄种植户预制水泥桩1万余根。种草养畜方面,主要以××、××为中心,轮作种植牧草1万亩,巩固和发展奶牛、肉牛养殖,使×××镇成为市民重要的奶源基地。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场1个,建设养殖小区12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1个,辐射带动养殖户176户,奶牛存栏976头,日产鲜奶8吨;肉鸡养殖小区10个,养殖户235户,存栏80万羽,年出栏180余万羽;蛋鸡养殖小区1个,养殖户10户,日产鲜蛋6万只。生态茶叶产业方面,主要在××现有优质绿茶基地的基础上,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种植大户+基地+农户”的模式,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在××村新增种植生态茶叶1000亩,成为生态茶叶示范区。苗圃产业方面,主要引进苗木企业落户我镇建设苗圃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浙江苗圃、赤天化生态园为核心的香樟、樱花、桂花等苗木示范基地近万亩。

其次,以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农民增收支柱产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目前已引进××裕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代食品厂、××青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蔬菜种植,打造蔬菜加工品牌,引进的广东温氏、正大集团、广西大发带动发展畜牧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并积极探索“公司带动大户、大户带动农户”的发展新模式,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农村能人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主抓生态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经济强镇,2007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2元,其中大冲生态示范村人均纯收入达4571元。

(三)生态文化建设情况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镇建的精髓。我镇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镇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村自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按照《宪法》和《村民委会员组织法》的程序要求,各村分别制定符合村情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将公民基本道德、计划生育、林木管护、禁毒工作等纳入村自管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管理目标。目前,全镇无乱砍滥伐林木、乱挖采沙石、捕食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认真做好古树名木、古建筑、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全镇22个村建农村综合楼13栋,制度村民组计生宣传栏122块,村宣传栏22块,建篮球运动场8个。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抓好春节及“四月八”等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在民联等村组织农民篮球赛。全面实施村通广播电视设备安装工程,完成辖区内自然村通电视,电视网络覆盖率达95%,电视机入户率达94%,实现全镇村镇通电话。三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全镇建图书室23个,各图书室存储图书达五十册以上,实行户借阅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绿色证书和职业技术培训力度,今年分别组织培训3次,绿色证书50人,职业技术证书254人,确保每

户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加大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力度,破除封建迷信,杜绝包办婚姻和政策生育等现象发生;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95%以上,辍学率分别控制在2%、3%以内;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了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站所为成员的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学期分别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和科普教育等;严打“两抢一盗”,抓好禁毒工作,杜绝刑事案件发生。

三、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融。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全镇的共识,让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都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我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组织健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我镇党委认真组织学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争创党建工作模范镇的奋斗

目标,通过实施党的“五有”工程,开展“三创三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的战斗堡垒,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为建设生态和谐新红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将党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明确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按时参加基层支部工作会议,帮助分析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通过村级组织的落实来体现。为了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我镇扎实抓好“三项基础工作”(即:抓好组织领导,骨干培训,调查摸底)、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严把宣传引导,依法办事,民主权利)、突出“三项工作重点”(即:突出公平、公正、公开,突出选拔农村能人党员,突出搞好选举督查),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任务。通过换届,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女性委员职数均有了较大的改善,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年青党员进入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村寨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道德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精神动力来源,为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我镇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

1、抓好学校基础教育。一是认真落实××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抓“控辍”,不断巩固发展“两基”成果。二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设;三是坚持把政治思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培育优良校风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一是充分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和“爱国卫生宣传月”等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宣传、公益活动,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二是利用村居民文明学校、村级文化活动室开办知识讲座,进行宣传教育;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群众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四是制作公益广告、墙体广告、路牌广告进行宣传;五是制作宣传图片、画册等进行宣传。六是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青少年的思想作为重点,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道德教育网络,着力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道德素养。通过形势多样的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使广大村民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

3、抓好村民文化技术教育。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辖区种、养殖基地,对广大村民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广大村民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提供保障。围绕“水、电、路、气、林、房、电视、电话”十字方针,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抢抓农时,及时抓好受损水利设施的恢复重建。投入169.8万元,用于修复(新建)人饮工程21(修复17处、新建4处)、修复提灌站20处、整修山塘水库1处,新建排洪沟630米、排水沟2.6公里、机耕道4.3公里,修复小水池60口、高位水池5个;二是投入资金4万余元完成芦猫塘、骆家桥两个养殖小区的供电恢复。三是完成村通公路四条22.972公里,正在实施三条21.4公里。四是修复凝冻受损沼气池405口。五是对受灾经果林进行整枝、补苗和培土,完成退耕还林地的苗木培土扶正1000余亩;对塘边村杨梅基地,羊昌、右七葡萄基地,协调救灾复合肥190吨进行了根外施肥。六是开展农村危房调查工作,全镇普查上报945户农村危房户,对极危房户强制搬出并妥善安置7户,陆续安排建房18户。七是完成450户“户户通”电视的收费工作。八是新增移动基站两处,通信网络进一步优化。九是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五)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我镇立足农民增收,以做大做强“蔬菜、奶牛、茶叶、葡萄和苗木”产业为重点,着力建设“五个万亩基地”,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抓服务、促发展” 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技术+管理+保险”的组织形式,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农民

增收支柱产业。以“五个万亩”基地为载体,推进农业“三化”进程。在×××环湖村发展有机蔬菜、葡萄、牧草、茶叶和苗木“五个一万亩”有机产业基地,构筑湖区绿色屏障。同时,按照“两个跟进”的要求,协调市信用联社为农户贷款1934万元,其中种植业479万元,养殖业1455万元。

(六)创新形式,强化载体,促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我镇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满意在贵州”主题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提高村居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覆盖率为根本,扎实开展和谐文化建设、“整脏治乱改差”专项行动、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在全镇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活动,以活动促建设。开展了“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深化“卫生与秩序”和“文明大道”主题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评比和文明村寨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延伸和拓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彻底改变农村村容村貌;二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健康发展。组织生态文明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共植同心树”“认养领养”、“向白色污染开战”等活动,拓展文明志愿者服务内涵,引导广大村居民爱护家园、建设家园、管理家园,促进和谐环境建设;三是开展以“两湖”保护为核心开展“关爱环境、关注未来”的主题活动,着力实施“蓝天”、“绿地”、“碧水”工程。深化“整脏治乱改差”活动,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试点村寨工作,着力解决三条主干线沿线村寨存在“五脏五乱”等突出问题,巩固提高创建成果。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1、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生态文明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

2、目前我镇的工作主要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针对以上情况,我镇在下步的工作中,一是进一步加强村民生态文明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来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二是以保护“两湖”为核心,积极实施以“三线四带、一沟三池”为重点建设内容的“碧水”工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环湖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完善以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人工湿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保护中得到发展,发展中构建和谐。

篇3: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一、生态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内容

1. 生态意识教育。

生态意识的强弱, 直接决定了公众生态行为的积极与否。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明确人是自然界这个系统中的一员, 应当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意识教育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 忧患意识。在当前, 环境、资源、人口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 生态意识教育最基础部分就是帮助人们真正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使公众树立忧患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要使公众认识到, 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继续过度的开发利用资源, 任凭人口的膨胀和环境的恶化, 其后果将威胁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的忧患意识有助于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生态观, 激发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心。其次, 主体意识。目前中国公众环保意识和行为总体上都不尽人意, 主要是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的反映, 生态文明建设的“搭便车”心理大有存在。生态教育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公众明确,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我们的行动和智慧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最后, 生态审美。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真、善、美相统一准则而从事社会实践的产物, 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凝聚和体现。生态审美正是对自我生命与和谐状态以及普遍的生命关联和交融的感情和体认[1]。公众不仅应具有生态的科学知识还应有高尚的生态审美情趣, 这不仅能唤起公众热爱自然、生态的丰富情感, 还可以使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2. 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是一切环境素质的第一素质。”[2]公民生态道德意识的薄弱和缺失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一个深层次根源。生态文明的道德内容应当包括生态善恶、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四个方面。

首先, 生态善恶。其衡量的标准是以人的行为是否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是为善, 反之则为恶。树立生态善恶的道德观, 让人们清楚生态行为中的是与非、荣与耻, 才能使生态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其次, 生态良心。生态良心是指深入心灵的生态责任感与道德“自省”融合在一起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感。生态良心将使人们自觉遵守生态道德的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平等、代际平等和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等) 、持续性原则和整体利益原则, 培养人们的前瞻意识和自省意识, 引导科学发展观在内心的确立和形成。再次, 生态正义。生态正义是人们在生态良心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体现为监督和评价他人的生态行为的自觉。具有生态正义的人会制止和约束那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损人利己、祸及后代的破坏生态的不道德行为。这有利于全体公众的经济行为和个人生活都规范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理想目标之中。最后, 生态义务。生态义务就是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规范的责任感。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 要求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树立生态义务的道德观, 使人们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 自觉负起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 努力使生态道德转化为自身的自觉实践, 使其成为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3. 生态法治教育。

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生态法治教育, 提高人们的生态法律意识, 促进有利于保证和促进生态的法律法规的功能发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首先是生态法治意识的教育。学法才能懂法, 知法才能守法。加强生态法律和法规的普及教育, 提高公众的生态法律意识, 使人人懂法、守法、护法。这有利于规范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生态行为, 也有利于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各种破坏生态的现象。再者是生态维权教育。生态文明的事业本质上是公众的事业。这在生态的法律法规体现为承认和支持公众的环保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如中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提高公众的生态维权意识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的立法和执法。

二、生态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

1. 贴近。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仍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首先, 贴近大众的实际。环保没有局外人, 但不同的群众的教育重点却有明显的差异。基层政府官员侧重于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绩观,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青年学生由于可塑性强和社会建设的特殊地位以及教育系统可覆盖和深入强, 因此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为关键的重点对象。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 使青年学生成为具有生态意识的认知, 养成生态道德习惯, 履行生态法治权利和义务的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通大众应以培育绿色、健康、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 不断加强和提高公众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 贴近大众的利益。根据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调查分析, 目前中国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功利倾向。公众的具有功利性环保意识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进行生态教育的有效角度。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可以从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角度加以诠释。这样可以去除人民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对的观念, 从而在生态意识上首先确立经济发展, 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的观念[3]。

最后, 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密切地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态问题很大多数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生态保护也极大多数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态文明的宣传思想工作应结合公众日常生活, 在宣传环境问题给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后果的同时, 还要宣传这一生态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提高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知的科学性。

2. 互动。

进行生态文明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就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 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互动就是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热情。

首先, 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应完善政府引导, 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宣传格局。政府的环保、宣传、教育部,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 志愿者组织、绿色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都应该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优势, 共同推进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宣传教育的多元主体互动参与能够有效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其次, 公众互动参与的宣传方式。改变以往公众处于被动的宣传教育方式, 通过一系列创新和安排, 如加大大众传媒渠道中环保宣教活动的参与式比例, 让公众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样人们可以更多地掌握生态知识, 更彻底的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更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也增加了公众响应生态文明教育的热情, 从而扩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也提高了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统筹。

统筹是为了协调。宣传思想工作的生态文明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多方面的利益和效益关系, 建立协调有效的教育机制, 着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首先, 统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管理和个人行为的生态合理的转变, 会引发利益的重新分配与冲突。政府、企业、社会、环境保护组织、个人等, 都面临着冲突与整合。他们就是变革的力量, 也是变革的对象;他们要改变别人, 也要改变自己。因此, 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应统筹各种利益关系的宣传和教育, 充分协调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营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合作与民主参与的环境。

其次, 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宣传思想工作的宣教, 离不开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重要经济支持与保障, 因此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但环境保护不仅是生态理智, 而且也是经济理智的要求。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人是我们任何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最后, 建立和统筹生态宣传教育的各种机制。生态文明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 为了提高教育效果, 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应该建立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 把生态宣传教育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国宣传教育的总体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生态宣传教育发展要求的协调联动机制, 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适时组织总结、交流;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 责任明确, 责任到人;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和考核办法, 创新奖惩机制。同时统筹各机制的协调运转, 推进生态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2007年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J].世界环境, 2008, (2) :121.

[2]张耀灿, 郑永廷, 刘书林, 吴潜涛, 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120.

篇4: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环境监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现状;措施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中,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环境监察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线,只有把生态文明与环境监察有机的结合并贯彻实施,以改善经济建设环境,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严格贯彻节能减排,并积极拓宽环境监察职能,才能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环境监察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主要是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环境监察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监督、强化执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领导下,依法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情况和对海洋及生态破坏事件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并参与处理。

1、环境监察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如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对环境的监察,可以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环境监察人员可以及时的赶到环境污染现场,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督、管理等,不仅可以阻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扩散,还能够及时找出污染原因,进而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2、环境监察有利于改善环境

为了实现环境的保护,需要从根本上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而对环境的监察就应运而生。环境监察工作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环境污染的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的找出环境污染的源头,对造成污染的个人或者是企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进而为环境的治理提供依据和保障。因此,在环境的监察工作中,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将环境监察工作落到实处。可见,对环境的监察可有效的改善环境,提高环境的质量。

二、环境监察的现状

由于环境监察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作,难度较大,在当前的环境监察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环境监察工作质量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察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环境监察工作质量偏低。主要原因有:

(1)环境监察任务的加剧;

(2)监察技术和设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3)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4)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形式化。

2、环境监察人员素质低

在当前的环境监察工作中,缺乏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监察人员,尤其是基层监察队伍。监察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环境监察工作的有效开展。例如:

(1)监察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2)工作的简单化和形式化;

(3)凭借经验办事,甚至出现违法法律的现象。

3、缺乏完善的监察体系

环境监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但是在当前的环境监察中,缺乏完善的体系对环境监察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由于受到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对环境监察的一些工作采取压缩和省略的方式,因此其操作规范难以按照要求进行,致使环境监察工作缺乏内在的动力。同时,环境监察工作中,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不够,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导致环境监察工作者执法整体效果和质量的降低。

三、解决之道

(一)深刻认识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环境监察人员要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战略性,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健全环境监察执法体系,完善环境执法标准

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在继续提高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执法装备建设的同时,开展执法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和补充现场执法技术指南规范,进一步明确执法标准,执法要求和执法程序。

(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

建立和完善日常监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重点污染源日查、每旬一次河流断面水质巡查,每月一次建设项目环境监察,每季一次重点信访案件督查,半年一次环境监察稽查,每年四次环保专项行动的日常监察机制,实现日常监察的长效化。

(四)全面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

将辖区内日常巡查、信访查处、“四个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监察等工作直接纳入网格管理,实行分片包干每月轮换制度,使每个环境监察人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制度。

在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办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严格执法监管重点企业。进一步引入信息化执法监管手段,加强远程监管和实时打击,提高执法的时效性和精准度,确保监管到位、执法到位、监督稽查到位。

综上所述,环境监察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部分,对环境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需要加强对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视,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使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标.浅谈当前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3).

[2]蔡晶晶.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组织改革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09(12).

[3]唐孝炎.我国环境污染、环境健康、环境经济与发展战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9(2).

[4]刘权东.提升环境监察执法效能的有效途径[J].大江周刊:论坛,2012(5).

[5]陆新元,田为勇.环境监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胡宝林,湛中乐.环境行政法[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

篇5: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按照“工业富镇、农业稳镇、三产强镇、科教兴镇”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依托优势,全镇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XX市XX县东北部,地处大瑶山西麓。镇人民政府所在地——XX街,距县城39公里。全镇总面积118.18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耕地面积3.6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万亩,旱地0.86万亩,劳动力1.48万人。辖10个村民委、1个社区,共54个自然村,总人口2.8万人,分布有壮、瑶等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全镇森林覆盖率为43%,是一个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区。省道307线二级公路贯穿境内7个行政村,交通便利。

二、工作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为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镇人民政府积极组织群众实施农村旧危房改造和城乡风貌改造工程,2010年全镇共完成农村旧危房改造290户,完成城乡风貌改造440户。建成双告、那拉、丁贡和那芙等8个村委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楼8栋、文艺舞台11个、篮球场17个。全镇完成7个村屯规划,引导151户农民建新户型新房,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完成庙鸡、屯上、古车、下那奉、落脉、石朋和龙屯等5个村委7座公厕建设;完成六回、侣塘等10个村委16座垃圾池建设任务并配齐垃圾运输车。投入100多万元对旧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将其改建成为集镇文化体育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在XX凉泉一带修建集镇休闲娱乐 1

广场;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筹资300多万,修建集镇下水道排污沟以及对街道过境公路进行硬化等。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2.174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

(二)生态文化建设情况

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镇建的精髓。我镇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镇的健康有序开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村自工作,提高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目前,全镇无乱砍滥伐林木、乱挖采沙石、捕食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认真做好古树名木、古建筑、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保护。二是配齐配全文化设施。我们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成果。我镇今年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楼建设任务为8栋。其中双告、那拉、丁贡和那芙为新建;新杯、岭南、同庚和侣塘等四个村为改扩建项目。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新建和改建的科技文化卫生综合楼已全部竣工。三是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我镇居民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全镇的共识,让全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都树立“切实保护好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生态、珍惜自然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观念,我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生态文明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组织健全,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我镇党委认真组织学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确定了争创党建工作模范镇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镇建设的战斗堡垒,增强政策的执行力。我镇通过强化镇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责任制,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抓好生态文明村寨打下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为推进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我镇以提高村民生态道德修养为目标,扎实抓好村民素质教育,努力营造培育全民生态道德意识的社会氛围。

1、抓好学校基础教育。

2、抓好村民生态文明道德宣传教育。

3、抓好村民文化技术教育。

(四)加快发展,促农增收,为加强生态文明镇建设奠定物资基础。

我镇立足农民增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与2006年相比,全镇工业总产值翻4.05番;工业增加值翻2.5番。规模以上企业由2006年的1家发展到2010年的5家,他们是XX林化厂、XX矿业股份有限公司、XX县福达米业有限公司、XX县国泰米业有限公司、屯上超鸿大米厂。非公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从2006年的225.0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813.82万元,增长261.6%,从业人员从2006年的184人增加2010年的487人,增加了303人。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我们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也要看到,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还都是阶段性的,离党和政府的要

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有个别村,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困难,以及工作方面的原因,创建的成效还不十分明显。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一方面要继承好的做法,巩固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水平

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比较高,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关键是狠抓落实,责任要明确到人,工作要抓出成效。

1、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结合我镇实际,认真开展建设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加强工作的检查督促,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单位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投入,帮助解决设施和活动经费方面的困难。

总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镇将按照上级的要求,将“建设生态文明镇”列入工作日程,结合居民的需要,努力工作,把我镇建设成为“生态更文明、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新型生态文明乡镇。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篇6: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改善镇村环境,全力打造“以人为本,以农为魂”的生态文明乡村,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在全镇**个村庄大力开展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实行分类推进,一类村庄**个,二类村庄**个,三类村庄占**个,四类村庄**个。四个类别村庄标准要求从高到低,循序渐进,有层次开展综合整治,有针对性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在全镇范围内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1*年底,全镇**个村庄实现“四有”(有专业管护队伍、有专用设施设备、有专项保障资金、有日常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四好”(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环境绿化好、村庄美化好),“四清”(清理垃圾污水、清理乱堆乱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乱采乱挖)的目标。其他村庄利用二到三年时间逐步建立起以“四有、四好、四清”为标准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8月份):为全面清扫、清理、清除、清运阶段。重点将村庄内外生活垃圾、杂物、“三大堆”(柴草堆、土石堆、建筑垃圾堆)等全面清除、清运;对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全面清扫、清理。规范建筑物料堆放和设备安置。拆除村内破房、危房,清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清理河道、沟渠、湾塘周边杂草、杂物。抓好“三夏”期间日常管理,严禁出现焚烧秸秆和违规占路晒粮等现象。组建管理机构和保洁队伍,配套卫生用具和设施设备。

第二阶段(9月份):为全面净化、保洁、美化阶段。重点做好村内道路、公共设施、房前屋后的冲洗、清洁。搞好河道、沟渠、湾塘的边坡整平和树畦成型。建立完善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完

善保洁设施建设,搞好环卫保洁队伍的培训指导。开展环境卫生知识入户活动,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搞好村庄墙壁粉刷美化,适度开展硬化、亮化等工作。

第三阶段(10月份):为完善提升阶段。重点抓好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稳定保洁队伍,运行好 “户集、村收、镇村运输”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完成美化、硬化、亮化等工作,加强后期管护。抓好“三秋”期间农作物禁烧和规范堆放工作。利用已粉刷墙壁,搞好文化墙、文化街建设。抓好重点沿线村庄高标准整治提升,为迎接市环境综合整治观摩会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11月份):为总结验收阶段。重点抓好各类制度、设施设备、长效机制的完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文明村、文明户的评选活动。搞好先进村的宣传和典型培育工作。完成工作总结、表彰奖惩等工作。

三、标准要求

(一)一类村庄

将先期突击整治的**个村庄作为一类村庄,在前期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提升标准,打造全镇乃至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精品示范村。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内大街小巷无“三大堆”。村庄建立长期固定环卫队伍,每100户设1名环卫人员。村内实行干部包区、党员包街,农户负责门前的“三包”责任制。配备较为齐全的环卫用具,每10—15户设置较高标准的垃圾池(桶),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运转良好。

2、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按时清扫,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好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及时补植补栽。管护好村庄内外新栽植的绿化苗木,经常浇水、喷药,确保成活率。

3、所有大街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规范店外牌匾和物品摆放,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整齐干净,边坡整平,树畦成型,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并实现制度上墙。村庄环境整治档案齐全、规范存放。

(二)二类村庄

将重要路线和区域的**个村庄作为二类村庄,严格按照“四有”、“四好”、“四清”的目标,细化标准,强化整治,加快提升村庄形象。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内所有主要街道及进出村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小巷清除“三大堆”。村庄建有固定的环卫队伍。村内实行干部包区、党员包街,农户负责门前的“三包”责任制。配备配齐环卫用具,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运转正常。

2、适度实施街巷硬化,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好村庄内外、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

3、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整齐干净,边坡整平,树畦成型,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村庄环境整治档案齐全,定点集中存放。

(三)三类村庄

将已实施“五化”村庄中的**个村庄作为三类村庄,按照“四有”、“四好”、“四清”的标准进行整治,适度搞好美化、绿化,保证整治效果。

1、及时清理、清运村庄生活垃圾,村内外无垃圾乱倒乱放现象。村庄有环卫管理人员,并配备基本环卫用具。进出村主街道无“三大堆”。

2、管护好已硬化的街道,定期清扫,及时修补破损部分。管护

好村庄内外、农田林网、国省干线穿越区域及农村公路两侧已栽植的绿化苗木,适时整理涂白。对已硬化的街道两侧实施亮化。

3、最少有一条主要街道两侧统一进行外墙粉刷,村庄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及时清理不健康标语和小广告等。

4、田边沟渠进行修整,无杂物堆放、无杂草。

5、村庄建立起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制度,建立起村庄环境整治档案。

(四)四类村庄

将今年新实施“五化”的**个村庄作为四类村庄,重点抓好“五化”工程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实现全镇“五化”全覆盖。

1、主要街道要配备垃圾容器,方便群众投放垃圾;垃圾清运及时,村内环境整洁。

2、村庄道路要统一规划,村内至少一条主要街道进行水泥(柏油)硬化,主街道两侧要保证排水流畅。

3、至少有一条中心主街道实施亮化工程,并适度搞好绿化。

4、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整洁,无乱搭乱建和违章建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和农村垃圾清理及农村绿化予以适当补助。农村保洁队伍建设和农村垃圾清理奖励资金,经考核验收合格后,按照每户每年3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补助。农村绿化奖励资金,经考核验收合格且树木成活保存率达到85%以上,按每新栽一棵树苗奖励2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同时,大力倡导“一事一议”,鼓励引导村庄积极自筹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企业采取直接参与建设、资金帮扶、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与村庄结对,帮助村庄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镇农办、财政所等部门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的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二)突出典型示范。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村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周边村庄要率先开展以“五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

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全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三)完善各项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将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保洁队伍管理制度:对镇村两级环卫保洁队伍责任到人、到片、到区段、到街道,明确职责,经常检查,奖罚分明。定期整治制度:建立月有“整治日”、季有“整治周”、年有“整治月”制度,形成整治的统一性、制度性、经常性。监督举报制度:在镇农办、镇村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提高管理质量。

篇7: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保护红沟村生态环境,科学指导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提高我村建设的档次和文明程度,实现村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县委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思路,针对红沟村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坚持典型示范、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在改善我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努力创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红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生态村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红桥设施葡萄园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村民生活污染得到全面控制,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创建标准

1、村容整洁优美,人居环境较好。一是硬化。村社主干道全部实现硬化;二是绿化。村社主要道路、公共活动场所两旁统一种植花木,村外通公路有绿化林带,馨和小区新

建农民公寓楼2栋,入住农户80户,修建完成后完成初步绿化;三是净化。制订村级卫生公约,实行定时打扫卫生及门前“三包”制度,各社修建垃圾池,实现群众生活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处理;注意保护黑河水资源不受污染,并防止水土流失,公共场所、村社主干道、居民家里常年保持整洁卫生,村委会成立环保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自来水和户厕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较高,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倡礼貌用语,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建有文化室、文化活动场所等,开展正常有序的文体活动;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居民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两委、民主制度落实,村务、财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禁毒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没有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习练人员。

4、产业结构合理,群众生活殷实富裕。全村大力发展设施葡萄、玉米制种、肉牛养殖、红枣种植特色产业,计划新建露地葡萄100亩,红枣40亩;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两委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四、创建措施

1、组织领导。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镇环境保

护领导小组指导督促,村党总支副书记贾登虎、付荣亲自抓负总责,负责具体的部署和协调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协调抓,镇党政综合办公室联手创建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村两委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整个创建工作严格按标准要求,抓好落实,严把质量关,分期分批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

2、建立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社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

3、突出创建重点。生态村创建一大硬件工程,就是农

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紧抓这一重点,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强势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力求取得良好成效。

4、积极主动督查。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

和要求,积极参加相关督查工作。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对各社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加速推进整改,确保工作成效。

5、加大宣传。高度关注文明生态村创建的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开设创建专栏,充分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创建内容、农民群众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推波助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创建的步骤和时间要求

在创建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创建生态村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保洁队伍,并落实长效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全面硬化村社道路,加大对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对全村村通社、社通户道路进行沙石硬化并在道路两侧绿化;消除农村杂物乱堆乱放现象,改善村容村貌;

采用突出清理和经常清理及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河道、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和道路两侧进行清理,做到村干部包片、社长包社、农户包房前屋后、保洁员包道路两侧,通过清理使全村居住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日前)。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学习和掌握考核指标体系,对照考核指标开展自查工作,找出薄弱环节。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3月底)。召开全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各社要围绕创建生态村的主题,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氛围,动员全村人民积极参与。

(三)创建落实阶段(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10月)。全村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分解,认真开展工作,按期完成馨和小区2栋农民公寓楼修建工作,保证入住农户80户,并完成初步绿化和硬化;力争完成露地葡萄100亩、红枣40亩的栽植工作。村委会将工作中形成的与创建工作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汇总,建立台帐。村两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社工作汇报,检查“三堆”清理落实及改厨改厕和沼气利用情况,通报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按期完成生态村创建各项工作任务。

(四)资料集中准备阶段(2011年11月)。汇总整理各项指标的有关技术报告、档案资料和统计数据,编制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并及时上报镇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自查及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2月)。对照创建文明生态村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查,编写自查报告,对不

符合指标要求的及时整改,使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确保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日

红沟村2012省级文明生态村建设

领导小组

组长:贾登虎红沟村党总支副书记

副组长:付

成 员:张文林

荣杨玉河贾登山陈元林姜志本

王文国

篇8: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总结

关键词:生态文明,档案工作,重要性,任务,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作为档案工作群体, 作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保障的档案队伍, 我们应该看到, 在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 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档案工作新的内容和新的任务, 也是发挥和挖掘档案工作潜在能力的现实需要, 更是对档案工作者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真正发挥档案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已成为我们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在突破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局限的基础上, 以一种新的理论原点, 即从生态发展的原点出发, 去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模式。档案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全局服务的基础性工作,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档案,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 把握现在, 预见未来。同样我们也应看到,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档案工作, 重视档案在我国基础建设和环境维护过程中所起的参考凭证作用。从中寻找特点, 掌握经验, 发现矛盾, 总结规律, 再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为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 为国家进一步推动生态和谐建设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和凭证。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

生态文明的提出, 就是要求档案工作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结合生态建设和档案工作实际、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 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激活档案服务热点, 用好、用活档案。

(一) 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相关档案资源的整合研究。

在生态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 要进一步挖掘有关生态建设和历史上有关生态文明发展的丰富数据, 利用科学的逻辑, 紧密的推理, 进行信息资源整合的编纂和整合。要使收集到的生态建设资料相对完整、分布科学、搭配合理。首先必须大量收集各个部门, 各个单位在历史上所形成的资料数据, 发掘各级档案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 分工协作地进行编研和整理工作, 不断丰富收集的种类, 完善收集的体系结构。然后进一步利用各种技术对收集的文献数据加工和逻辑排列, 对相关信息进行关联, 使其形成相对稳定的整合信息库。针对具体问题和具体研究发展领域, 分门别类地分析和研究, 最终形成生态资源建设的数据库。

(二) 完善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科技档案管理。

要积极加强环境改造、工程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生态建设工作的档案管理, 继续完善生态建设档案信息服务网络, 运用各种成功经验为中心, 以生态发展历史为纽带, 生态发展现状为基础, 联系科技生态发展示范区域的生态建设科技档案信息网络, 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同时, 要加大目前国内生态发展区域成功经验的建档力度, 深入实施开发档案服务工程, 为提高生态改造能力服务, 真正把具有推广价值、应用价值的生态建设科技档案送到各个各类行政管理部门。还要利用各种交流渠道, 使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

(三) 加强基础薄弱地区的生态建设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要为推进基础薄弱、治理落后地区的生态建设做好服务。一方面, 要围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善生态建设档案, 有条件的地区要鼓励个人建立生态建设档案。另一方面, 要加大对建设“生态型”文明示范单元过程中形成的生产教育、村屯绿化、环境建设、生态产业等方面的档案收集力度, 真实见证有关地区生态建设的过程。要不断强化基础差、环境差、现状差地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档案管理, 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 强化收集工作效能, 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档案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采取多种形式, 发挥多种作用

(一) 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在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必然出现各类档案收集实体, 如环境污染整治档案、野生动物保护档案等, 这些都是生态建设发展的真实数据和历史见证, 没有这些数据资料的存在, 生态建设必然失去历史联系, 必然在没有历史借鉴的基础上难以继续。所以, 我们必须注重这些档案的收集、保管和维护工作, 使这些资料和实物档案得到妥善保管, 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打好基础。

(二)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主动做好档案为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发展的服务工作。

以提供利用为目的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被动的, 机械的, 没有最大可能地发挥档案工作的服务保障效能。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在生态文明的发展建设中坚持主动交互的服务理念, 借鉴优秀的经验。主动加大法律法规、历史资料、环境图片、实物档案的宣传展览力度, 使政策进一步掌握, 意识进一步培养、制度进一步遵守。

(三) 围绕环境优化地区, 探索生态治理模式。

在生态建设中, 特别是在某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的建设工作中, 围绕环境改造成功这个中心, 积极探索治理模式, 切实开展多种活动, 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借鉴这些地区的优秀做法, 继续发挥档案的服务宣传作用, 探索生态治理的道路模式, 坚持环境改造与资源管护并重。围绕环境优化地区的生态治理模式,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监测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挖滥采野生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 有效地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档案工作应该在发挥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 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生态文明理念, 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宣传、整理、提供利用, 充分发挥各组织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切实增强档案工作者对于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历史责任感, 深层次发现和解决各个领域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命题, 不断实践与创新, 不断推动档案工作向前发展, 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英才, 余晓钟.档案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档案, 2008 (8) .

②袁慧玲.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04.

上一篇:传统旅游与民俗开发下一篇:扮好班主任的几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