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07

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精选6篇)

篇1: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一、白茆镇概况:

白茆镇位于无为县东乡,辖两个江心洲(黑沙洲、天然洲),距无为县城15公里,距芜湖市33公里,21个村(社区),564个村民组,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万人,耕地面积约7万亩,河套面积9000余亩,林业面积20800余亩。是以种植棉花、油料、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大镇,有“安徽省农业状元”之美誉,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镇内现有完中1所,初中3所,完小16所;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1座,医疗器械先进,医术精湛。村村通广播、电视,移动、固话入户率达85%。农业银行、信用社、邮政等三家驻镇金融单位存贷方便,服务一流。著名的“六洲暴动”发源地,爱国人士胡竺冰故居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9省道、塔江路、江汤路贯穿全镇,现有一座万吨级长江深水码头,即将开工建设的芜湖二桥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环保局的精心指导下,我镇紧紧围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要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省级生态镇考核验收标准在做全面准备,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摆上位子,创建工作组织有力。

去年以来,我镇把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纳入政府中心工作,摆上重要位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门会议推

进创建工作。建立了由一把手镇长总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合力抓的局面。各村(社区)、相关企事业单位也按要求建立了创建小组,具体承担各自辖区或条块的创建工作。为营造宣传氛围,镇政府多次利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在各主要道路口悬挂宣传横幅。制作了专门的宣传光碟,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开展生态创建、环保知识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镇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筹措票子,创建活动安排有序

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以来,我镇按照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建设工程:

1、污水处理工程。投入30万元,对集镇80%以上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2、农贸市场改造工程。投入10万元,对惠民桥进行了改造。

3、垃圾池(房)整治工程。在已经建成的垃圾池(房)的基础上,投入10万元,对垃圾池(房)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垃圾渗滤液池进行了改造,场地进行了平整,清除了杂草。

4、集镇绿化、亮化改造工程。投入30万元,对集镇的亮化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

5、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利用环保“绿色家园”项目基金110万元,对七洲村和天然村进行了环境整治。

6、环卫设施和垃圾清运工程。投入25万元,对镇区垃圾处理进行了招标发包,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公示,现集镇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

7、小江清淤工程。镇政府投入300多万元对小江进行了清淤,去年以来一共清淤长达30公里。

(三)搭建班子,集镇管理处置有方

1、建立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公安、工商、城建、司法、供电等部门组成的集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镇长任组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

2、完善管理制度。借鉴兄弟乡镇的经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白茆镇集镇管理办法》等规定,发放了《致广大居民及商户的一封信》,争取广大居民、商户对集镇管理的理解支持。加大环卫保洁考核,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运,街面整洁卫生。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宣传氛围再营造。认真对照省级生态镇创建要求进行排查,按照宣传工作沉边盖底的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及人员制作宣传栏,并安装到位。

二是督查工作再加强。对验收必查必看项目,全面跟踪督查,认真逐项检查,针对发现问题,督促责任人以最快的速度落实整改到位,确保不带一点问题、不留一丝隐患。

三是重点工程再推进。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工作。

白茆镇政府2011-9-7

篇2: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中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中村乡委员会 中村乡人民政府(2012年2月18日)

中村乡位于炎陵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106国道和岳汝高速穿乡而过(岳汝高速在中村设有互通口)。全乡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0个村,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836人,是一个汉、畲、瑶等多民族杂居乡。中村乡的特色,总的来说是历史遗存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既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又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是株洲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红色文化浓厚。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开展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集中政治训练,召开了3000余人的军民诉苦大会,拥有周家祠(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八担坵(毛泽东给工农红军上政治课旧址)、何孟雄故居、军民诉苦台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红军在中村乡土改试点中流传的《插牌分田歌》已入选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50名党员之一何孟雄和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民俗文化浓郁。保存了距今300多年的中村老墟场、联西村的钟家大屋是目前炎陵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风味建筑群;中村乡龙潭瑶族村保留了瑶族独特的文化,流传着瑶族始祖——盘王的传说;孝文化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村罗浮孝子与神农天子、钟馗才子、孟姜女子、铁头太子一同构成民间传说中的“炎陵五子”。同时,中村自然风光优美,四面青山环抱,中有溪水潺潺,传说在一处山头上能看到 “左有金鸡叫,右有凤凰鸣,上有犀牛望月,下有狮子滚球”的美景。乡内道任村500岁的野生古老华桑,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桑树。

近年来,中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发展战略,牢固树立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09年,中村乡正式启动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指导支持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造氛围、抓建设、搞整治、强监管,全面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生态创建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把创建省级生态乡作为全乡的工作的一根主线,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提高认识,全民动员,充分借鉴各地创建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省级生态乡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落实创建责任。为提高创建省级生态乡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我乡于2008年委托湖南农业大学编制了《中村乡环境规划》,并通过乡人大会议审议后付诸实施,明确对生态乡创建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全乡上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创建责任体系。二是全民广泛动员,营造创建氛围。为有效落实创建省级生态乡的各项措施,我乡加大宣传力度。第一是将创建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及相关知识作为重点,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印发《致全乡人民的一封信》,进行上门入户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是将环保知识纳入学校课堂,针对在校学生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乡机关干部职工、环保志愿者走上 街头开展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环境公益活动。第三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活动和阵地来开展生态乡创建活动。例如结合“美丽炎陵、清洁家园”整治工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合农业、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专项整治来改善我乡的生态环境,不仅促进了环保氛围的培养,也以实际行动对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进行了推动。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考核。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统一组织领导全乡的生态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办公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乡人大把创建工作列为重要议案和提案,经常组织乡人大代表视察、督查创建工作。乡纪委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责任部门和村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督促其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督查,增强了创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上下同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打好四大战役

在全力推进省级生态乡创建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中村特色的生态建设路子,突出打好四大战役,为顺利推进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产业升级”大提升。我乡在进行生态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培育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立乡的根本。加大生态农业推广种植力度,规划建设“一带两园六基地”,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走茶叶精深加工之路,打造茶叶品牌,“神炎春”牌绿茶荣获株洲市2011年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加大企业转型升级,淘汰关停中兴铁合金厂一家,扶持华苑硅厂新上环保生产线;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专业的罗浮江生态石蛙养殖场;抓好梅岗生态园和联西生态园建设,梅岗生 态园已建成集黄桃、板栗和奈李等共计210亩的特色水果基地。二是“交通加速”强推进。106国道改造全面完成,即将进行道路的绿化建设。完成通畅工程建设1000米,自筹和争取资金120多万元硬化村道6.7公里,争取项目资金80多万元完成岗背山隧道改造硬化、修复潭背桥和平源大桥2座。三是“城镇提质”快步伐。投资20多万元制定《中村乡总体规划》,并经乡人大审议后开始实施。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启动梅岗墟和中村墟美化亮化绿化工程,梅岗墟硬化余坪15户近1000平米,新建花池200余米和完成居民安全饮水工程2公里;中村墟已完成排污管道建设1000多米,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1600多米,下一步将启动人行道建设、绿化带建设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四是“旅游升温”重品牌。以举办“炎陵会议”为契机,开展景区大整治行动,拆除周家祠和八担坵周边违章建筑和废旧房屋12栋,粉刷民房15栋近万平方米,收集补充文物15件,全面修缮周家祠,新建八担丘纪念广场。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来乡采访报道红色旅游文化,全年接待军队将军级以上领导30多人次、部队师级以上领导50多人次、地方市厅级以上领导20多人次,红色旅游日渐升温。

三、严格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创建指标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工作,我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创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一是社会经济全面发展。2011年我乡实现财政总收入358万元,占考核任务的142.62%,比上年同期增长129.54%,其中国税完成268万元,地税完成72万元,财政完成18万元。农林牧副渔总产值4821万元,增幅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0万元,增幅25%,固定资产总投入16997万元,增幅46.9%。全乡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2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2416元。二是生态环境环保得到加强。我乡森林覆盖率已达86.1% 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5%,全乡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8%。三是农村环境环保成效显著。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80%,2011年新建沼气池66座,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6.59%。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低于150kg / hm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比例达98%。四是城镇环境环保进一步优化。2011年我乡空气质量良好,在二级标准值以内,地表水源水质均达到Ⅱ类水域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固体废弃物处理率100%;城市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均达国家生态镇标准;乡内农村卫生户厕率达67%。

四、回顾历程,创建工作启示深刻

创建省级生态乡,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但我乡上下齐心,全民参与,克难攻坚,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妥善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中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创建工作虽然艰辛重重,但换来了累累硕果,利民惠民。对此,我们体会很深。一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惠民之举。创建省级生态乡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通过实施“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一系列工程,不仅推动了城乡建设,促进了结构调整,美化了人居环境,丰富了生态文化内涵,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环保惠民政策的人文关怀,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创建省级生态乡提升了我乡综合竞争力,丰富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使中村环境优势更加明显,投资活力不断增强。2011年,围绕生态创建,精心策划包装招商引资项目,编发 《中村乡投资指南》,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与珠三角等地投资商联系与洽谈。随着106国道改扩建的完成和岳汝高速的建设,我乡的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招商引资来势喜人。三是创建省级生态乡是创新机制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良好途径。在创建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环保教育、绿色创建、和城乡环境监管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我们坚持示范带动、以点促面和提高社会参与度,全面推行领导包项目、干部下基层,实施干群共建、乡村共建、村与挂钩帮扶单位等各种举措,切实转变了机关作风,密切了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和谐团结、勇争一流的创建精神,创齐了人心,创美了环境,创高了素质,创出了新生活!

篇3: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1 小乡镇环境规划遵循的原则

1.1 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乡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1.2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针对小乡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小乡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1.3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预防为主、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1.4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以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 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

1.5 坚持将城乡传统风貌与城乡现代化建设相结合,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1.6 坚持小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和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 充分发挥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2 规划目标及时段

2.1 规划时段。

石泉镇环境保护建设起始年为2010年, 规划完成年2014年, 近期2010年, 中期规划时段为2011-2013年, 远期规划时段2014年。

2.2 规划的总体目标。

用5年的时间使被全镇破坏的生态全部得到修复, 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良好循环, 产业结构合理, 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社会服务和文化、卫生、教育体系及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初步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的新局面。

2.3 分期规划目标。

2009年-2010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种植业为基础, 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2013年全镇的生态退化和局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全面得到恢复和整治, 生活环境总体呈现出良性发展。产业结构基本合理, 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农村多元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014年全镇生态环境建设达到持久良性发展, 以森林和湿地为重点的自然资源明显的恢复和增加, 以生态产业为基础, 镇村企业为龙头, 小城镇建设为中心, 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和社会文明得到实现,

3 分类规划目标

3.1 经济发展目标

全镇经济生产总值在2009年30278万元的基础上,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46580万元;人均年收入, 2009年全镇农村人口均收入5709元, 到2014年增加到6526元。

3.2 环境建设目标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镇村生态建设目标。

4 社会发展目标

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社会文明和法制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5 分区规划目标

5.1 小流域生态经济区 (a.改善农田生态环境。b.农村经济多元化) 原则及目标

原则: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石泉镇具体情况, 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促进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2) 坚持强化区域发展, 区域规划, 区域布局, 镇与周边农村之间是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原则, 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高度来设计规划, 才能形成区域合理有序地镇村整体结构。 (3) 坚持突破石泉镇地域的特色并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的原则, 重点发挥生态农业, 绿色产业和技术, 优先抓好核心产业和重点工程。 (4) 坚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以有力于生产、方便生活, 节省土地, 合理布局的原则, 加强镇村基础假设, 提高镇村功能和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目标:充分利用全镇资源优势, 建立起以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为支撑, 以绿色生产、特色产业和高附加产业为重点, 扩大城镇规模, 功能区合理布局, 搞好排水乡镇建设, 搞好住宅小区建设, 建成生态园林镇、搞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使石泉镇成为镇容整洁、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的现代化生态乡镇。

5.2 与发展村 (个体) 企业的关系

(1) 吸引农村各类人才来我镇工作和安家, 人口的聚集, 相应带来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聚集, 有利于村镇 (个体) 企业的发展。 (2) 村镇建设必然建立工业、市场、生活小区, 各种流动机构营运而生, 使村企业产品销售距离缩短, 流动渠道增多。 (3) 村镇建设涉及交通, 邮电、电力、司法等服务机构, 为村企业发展提供了方便。

5.3 总体布局

根据本区内“生态、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多个生态经济区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在全镇重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基础上, 结合镇内的自然环境建设条件、经济发展, 科学地确定镇村发展方向和规模, 引进资金和人才, 走外引内联之路, 充分发挥镇村的优势, 逐步建立高新技术、森林资源、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等, 以点带面, 辐射村屯, 形成生态镇村, 带动农业、村企业的发展, 形成群体优势。

a.功能区区划: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 (包括居住用地布局) ;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施用地。b.乡镇建设:镇广场;道路建设;给水规划;排水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村规划石泉、团结、石华、发展、解放村贫困户房屋改造。新建房屋3450平方米, 总投资280万元, 自筹资金120万元。改善60户贫困户居住条件, 目前正在选址, 并积极争取建设资金。

5.4 产业开发

5.4.1 优势特色产业。

(1) 粮食及绿色食品加工业; (2) 利用大鹅基地, 通过招商, 对鹅产品进行精深加工, 到2014年有自己的大鹅加工厂,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5.4.2 特色产品。

(1) 依托环境条件优势, 加大以北药、月见草为代表的作物栽培加工力度; (2) 特产养殖:开发特禽养殖及扩大河蟹、对虾等养殖。

5.5 生态产业总体规划。

A: (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建设) ;B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 (奶黄牛生产基地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家禽生产基地建设)

5.6 工农业污染控制规划。

治理工业污染, 除了建立必要的专门处理厂外, 还应要求工业企业加大环保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污染物中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然后对污染进行处理, 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的, 方可进行排放。严格控制在上风向和水源保护区、居住区建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在工业集中区实行占地60%的内环与外环森林绿化带。

5.7 建设内同及投资。

(1) 水利综合防治工程 (治理水土流失工程、节水灌溉工程、水利防洪涝工程) ; (2)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3) 生态农业建设工程;4、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工程; (5) 退耕还草规划工程; (6) 畜牧养殖发展项目创建生态乡镇活动是带动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此项活动, 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 特别是生态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此项工作是推进和深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不仅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而且推动了全镇居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和传统观念的更新。

摘要:创建生态乡镇活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 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发展, 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生态文明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真正体现出社会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风貌。

篇4: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

师宗县丹凤镇2014年大、小麦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5.596万亩,单产175.65公斤,总产9829.37吨;大春完成玉米种植5.4万亩,其中:完成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4片4.1万亩。示范区采取行政与技术、科研与推广相结合方式,创新完善高产创建集成技术,强化服务职能,按照“五定三配套”要求,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以“华兴单7号”、“路单8、3号”良种为基础,重点推广机械化作业、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大面积长势均衡。

专家组听取了师宗县丹凤镇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项目实施情况、县级踏田估产、产量调查及自测情况的汇报,查验了玉米示范区工作情况档案,实地查看了玉米示范区田间长势。选择1个村委会,1个村民小组抽选调查1个地块进行实测,按照“梅花法”5点等面积(20平方市尺)取样,用规尺放置实测样本。

县级自测玉米示范区调查18个地块,加权平均873.5公斤/亩。省级复测组根据师宗县踏田估产、产量调查、田间考察和实测,实测单产为843.3公斤/亩,县级自测结果与省级复测结果吻合,误差在5%以内。专家组认定师宗县丹凤镇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项目2014年玉米示范区4片4.1万亩,平均单产达到632.2公斤/亩,完成了部级下达的整建制高产创建目标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福建明溪

专家入田间 生姜疾病退一边

本刊讯 (记者 文兴亮报道)近日,明溪县沙溪乡沙溪村姜农小曾急匆匆地赶往沙溪农技站,称其种植的生姜茎叶许多变黄,叶片萎缩,好象还呈扩散趋势。

农艺师吴金福在小曾的引领下来到他的生姜种植大田,深入察看后发现有的田块不少生姜叶片及茎杆发黄,走近蹲下拔出病株观察姜块根,可见块根折断面中央呈黄褐色,由心往外烂,并可闻到明显的腐烂发臭,确诊姜瘟为害。如不及时拔掉病株,将会蔓延到周边植株甚至全田。

“你的生姜得的是软脚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姜发瘟,应立即拔除发病的植株,并抱出田块掩埋减少传染,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防止蔓延……”白发专家现场给出了科技处方,为姜农解除心头忧愁。

据老吴介绍,姜软脚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水及姜种传播,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一是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二是到无病区选种;三是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

开学伊始“赶大集”

本刊讯 (通讯员 齐玉芝 刘玉圣报道)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近日,临淄区晏婴小学在操场组织了“课程集市”活动。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由学生进行纸面申报选择校本课程的方式,而是采用“现场赶集”的方式,通过师生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对学校开设的58门校本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课程,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贵州:坚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走好光伏农业发展之路

本刊讯 (记者 苏腾廷报道)近日,州委书记张政到贞丰县鲁容乡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要求该乡要因地制宜,坚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好光伏农业发展之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鲁容乡属典型的亚热带低河谷自然气候区,该乡近年来大力发展火龙果、甘蔗等产业,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后也将继续培育这两大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张政得知该乡火龙果还处于推广阶段,目前仅有1000亩的面积,还有3000亩的发展空间后,要求该乡要继续坚持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路,帮助群众进一步扩大符合地方发展的火龙果、甘蔗等产业的种植面积,借助离惠兴公路近、离白层港近的有利条件,让特色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

在了解到该乡农民每年有5500余人外出打工,拓宽增收路子时,张政给予肯定。他说,我们就是发展好工业和农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让更多的老百姓就地就业增收。

篇5:省级生态镇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岭下镇党委、政府和1.5万岭下镇人民对省环保厅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岭下镇地处**市区东南面10公里,东接**市,南邻**县,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区的南大门。境内交通便捷,330国道横贯镇中,金义快速通道连接**,金丽温高速公路在镇西设有互通口,是浙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全镇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14800人,镇域面积58.5平方公里。下面就我镇省级生态镇的创建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镇的基本情况:

总结近几年来的创建工作,我镇主要有以下做法和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协调,确保责任、措施、考核到位。

一是成立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于生态、环保工作是衡量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岭下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余卫群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按照责任分工成立若干个工作组,落实细化创建任务,做到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二是强化责任意识。今年我镇提出打造“生态岭下”口号,明确各村各部门一定要抓早、抓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件实事来抓。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向机关领导干部,各村书记主任和企业负责人强调生态建设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组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三是加大措施落实力度和考核力度。今年,我镇多次召开生态工作专题会、座谈会,结合工作实际,对原先制定的一系列生态建设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充实、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我镇生态建设。在强化落实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考核力度,对渠道污水治理,企业污水排放,村落整洁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一但发现问题马上进行反馈,督查落实整改,推动生态保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期化。

(二)明确工作目标,生态建设工作全面推进。

今年是我镇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在明确创建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依托本镇良好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结合各项工作优势,全面服务于生态建设工作。首先,把镇生态建设工作和各村三年任期创业承诺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态建设工作分解到各村所办实事中去,使干部更有积极性,工作更具灵活性。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完成,市级生态村的创建,水利渠道的修理整顿等都是镇生态建设工作成效的体现。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工业建设。岭下创业工业园区有众多中小企业,因此结合技术进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清洁型产业就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制造业产业、产品和技术指导目录要求,工业园区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把污染项目拒之门外,杜绝引进高污染、高消耗和低效益项目。同时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敏感区域及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认真做好各类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和人大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最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重做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河沟池塘治理,村庄绿化、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程,大力推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明显、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生态环保的村庄。

(三)近年来,岭下镇按照**区委“构建黄金主轴,推进富民强区”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生态立镇”的发展路子,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节约,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高质量完成创建各项任务,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乡镇,集镇基础设施与环保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通过“村庄整治工程”、“农民保障工程”、“饮用水改造工程”、“健康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平安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镇域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八仙溪一期10.2公里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完成黄坞口、三坟塘等2座小Ⅰ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鹅毛塘畈等2800亩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建成岭南果蔬、阿侬布朗李等4家农业基地;新增婺南水稻粮食、金兰森品水果等15家专业合作社;注册天苏酥饼、八仙溪等9个品牌。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全镇34个村全面通过市、区村庄整治验收,成为全区第二个完成整镇整治的乡镇。釜章、包村等8个村创建了市级村庄整治示范村,省级中心村新亭村正在创建中。完成了汪宅、日辉路等21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岭

四、石塘等26个村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完成全镇34个村的通村道路硬化和村内管网改造,目前已有20个村喝上了纯净优质的沙畈水。截至目前,全镇已命名**市级生态村28个。

(四)依托地缘优势和优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

我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森林资源的总量,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对森林资源的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比较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围绕这一中心思想,逐步打造源头、山丘、村庄点、线、面融会贯通的森林网络,着力发展果蔬苗木种植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积道山海拔304米为**山水之象征,山巅的“天圣禅寺”是一座千年古寺,是**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之一,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坚实基础。积道山下许多农庄依山而建,为**市民增添一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五)多形式加大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清山。在创建生态乡镇活动中,我们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包括在村落道路绿化带两旁显眼处竖立创建生态岭下标语,在各村信息公告栏里张贴告示,宣传教育村民保护周边环境,创建整洁村落;树立典型,对生态环保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文明示范村进行大力宣传,把它们的新经验、新动态、新思路推广到全镇。

篇6:创建省级环境优美镇情况汇报

一、马岗集乡概况

马岗集乡位于固始、潢川、商城三县结合部,是固始的西大岗,全乡辖17个村街,乡域总面积102.6平方公里,耕地5676公顷,11060户,42435人。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回族约占全乡总人口的10%以上,素以“民族之乡”著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立乡、农业强乡、特色兴乡、工业富乡”的战略,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良好格局。农业主要以水稻、小麦生产为主,工业发展迅速,建设中的马岗集乡特色工业小区,现有大小企业60多家。近年来,马岗集乡不断加大生态创建力度,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二、高度重视、营造氛围

我乡紧紧围绕以建设生态经济强镇为战略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三级联动、全面推进”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工作,全面提升城镇形象,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采取多种形势,加强宣传力度,达到家喻户晓,从而增强创建意识,激发创建热情,促进创建行动,形成了“马岗是我家,创建靠大家”浓厚氛围。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党政领导成员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白茆镇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白茆山歌的娱乐和审美功能09-12

白茆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05-02

上一篇:办公室印章管理下一篇:微积分教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