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沐浴万物

2022-11-30

一、案例介绍

“唰、唰、唰……一阵撕本子的声音惊动了教室所有的同学。”原来是我班的李奇同学, 在上语文课时, 做数学作业时, 被老师发现, 招呼了他后, 又拿出作业本继续做, 老师把作业本给他收了。不一会儿, 就造成了刚才的一幕。就这样, 为一件极为简单的小事, 愈演愈烈, 课堂秩序一塌糊涂。

李奇同学不仅和老师顶嘴, 而且学校的各项制度也全然不故, 我行我素,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甚至认为不遵守纪律、强词夺理、敢顶撞老师是“勇敢者”的表现, 会得到部分同学的青睐。老师批评他时, 也目中无人, 听之任之, 按其家长的说法是“蒸不熟, 煮不烂”的“铁脑壳”。因此, 在同学们中有人称他为“铁脑壳”。

二、原因分析

(一) 深入调查, 剖析原因

鉴于此, 对李奇同学的情况做了全面调查、认真分析, 发现:李奇同学属于偏执型性格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多与家庭结构、生活中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关。据调查, 他之所以形成这种不良的品行性格, 主要是由于家庭不幸造成的。

李奇在5岁时, 母亲离家出走, 只由父亲抚养, 年幼的他就失去了母爱;因父亲是个体户, 一天到晚忙于奔波, 收入也很微薄;在管理上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只得生活在公婆的身边, 对他过分溺爱, 经济非常窘迫。邻里的孩子也时常欺负他, 看见别的孩子有好吃、好穿的他简直不敢想象。

李奇6周岁时, 爸爸娶了一个继母, 他也开始进入小学了, 父亲表面上要求他每次考试达到90分以上, 而不加以指导和管理;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要遭到责打。继母更是偏见有余, 常有不顺心的事, 气就向他身上发, 简直成了一个出气筒。孩子的许多要求, 根本无法满足, 在学校也被人瞧不起。他就在这样的环境生活着。其幼小的心灵受到冲击, 他心理失去了平衡, 无法摆脱精神烦恼, 那古怪、冷漠、固执己见的不良性格便逐渐形成了。

(二) 正确认识该性格的形成

心理健康教育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使学生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和人际关系适应。其实, 心理问题不是一时形成的, 便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这有点象煮饺子, 煮到一定火候的时候才会浮起来, 有其自身规律, 焦急不得, 应找准症结, 寻求良方。案例中的李奇, 由于父母离异, 亲情缺失, 受人瞧不起, 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敢顶撞他人, 甚至老师;学校制度、纪律也无所谓。人格心理遭受了扭曲。

三、辅导过程及对策

(一) 主动接近, 以心换心

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往往举止异常, 这就需要像慈母疼爱多病的儿女, 像医生精心呵护病人一样, 有耐心。我于是主动找他谈心、交流沟通, 帮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学习上进行个别辅导, 带到自己家里玩, 带到外面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尽量全方位予以关怀, 悉心照顾, 让其感受到温暖, 获得信任。然后, 找准时机告诉他, 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 作为一个人总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你能否尝试改变一下你的某些想法和做法, 不要唯我独尊, 封闭自我。如果自我孤立、倔强, 即使生活得很好, 有滋味, 但是没掌声, 没有鲜花的成功, 从某种程度上说也不是完整意义的成功, 这样的成功带有苦涩的滋味。

(二) 悉心观察, 捕捉教育良机

为了转化他, 我有针对性开展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去“溶化”他, 使他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用师生间的真挚友情去温暖他, 使他有一个温暖的归宿的港湾。详细留意观察生活, 不要用有色眼睛去找他的缺点, 而是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和挖掘他的优点, 哪怕是微弱的一点光, 也要悉心扶持, 让它发扬光大。曾有这样一件事:教室门口处堆了一堆垃圾, 同学们视而不见, 而当他路过时, 却主动把他撮掉倒在规定地方。当我得知此事, 就在班上大张旗鼓的表扬, 并组织同学们讨论。结果, 他感到莫大的兴奋和激动。

(三) 适时家访, 营造和谐氛围

我多次深入李奇家, 经常与父母交流, 赠送有关书籍。让家长学会如何教育孩子, 了解孩子所思所想;让家长敢于放下尊严,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时常交心谈心;让家长利用节假日, 带孩子出去玩一玩, 陪陪孩子, 在孩子中树立信任、爱戴的形象, 弥补那失去的爱。同时建议家庭的每个成员要相互谦让, 相互理解, 形成平等和谐的亲情关系。

(四) 建立“悄悄话”, 成为沟通感情的桥梁

心理需求推动着个性以一定的方式, 向着一定的目标活动, 以求得自身的满足。当学生追求, 难以获得满足时, 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必然要寻求一种方式来满足心理需求。而建立的“悄悄话”信箱, 避免了面对教师的畏惧感, 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心声。信箱建立后, 就收到李奇同学的一封信, 讲到他想买一个“文具盒”, 而家长始终不同意, 懊恼极了。当得知情况, 及时与家庭联系, 了解情况。然后喊到办公室给他认真谈了, 分析其原因, 并赠送了一个“文具盒”, 让他深受感激。事后, 该信箱就成为了师生心理交流的诊所。

四、反思与启示

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 帮助他们寻找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同时, 需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 及时帮助他们排除心理不适, 做好心理疏通工作, 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心理。

就像人的记忆需要反复一样, 十几岁的孩子犯错误也会反复, 一次教育之后可能会好一段时间, 可是过不了多久, 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特别是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彻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心理问题也不能指望谈一两次话就能解决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 不急于求成, 不能期望过高。应当遵循心理发展规律, 循循善诱, 持之以恒, 只有始终如一, 持之以恒, “耐心+细致”, 抓反复、反复抓, 方可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转化效果。育人育心。在教育学生时,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须要从学生心灵深处着手, 只有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才能使学生缺点 (心理障碍) 得到根本解决, 才能使学生的行为得以矫正, 更加规范。

老师爱学生, 学生才会爱你;爱学生, 学生才服你。师生之间有了浓浓的情感, 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金融扶贫的意义及措施下一篇:2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初馏塔工艺设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