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的审计报告

2023-04-05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审计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信息化建设的审计报告

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与现化科技手段结合的产物,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受到观念、资金、人才以及外部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建设情况往往不如人意。

一、现状

就本人所在的县审计局来看,通过多年的努力,每个业务股室都配备了1台笔记本电脑、1台

台式电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现化化水平,但全局能真正能够使用ao和oa的人并不多,整个局机关领导与各股室、二级单位之间没有形成网络,不能实现无纸化办公,也不能做到资源共享。虽然一再强调推行计算机审计,但几年下来,除了省、市项目外,一般都只用ao中“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等少数功能模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

二、影响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尴尬现状,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观念的滞后,导致工作陷入被动。在基层审计机关,一部分人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同志,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足,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总觉得辛辛苦苦学一场,年年又要更新,跟不上趟,丢脸,不愿学。

(二)人才的匮乏,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基层审计机关一线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人员,通常都是年轻好学的业务人员兼职做简单的计算机维护,没有专门的计算机人才,更没有熟悉审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人才,驾驭先进工具的能力和自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还十分欠缺,严重阻碍了科技发展进程。

(三)资金的制约,导致科技更新跟不上发展节奏。基层审计机关经费有限,而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这使得基层审计机关硬件建设有些力不从心,设备更新跟不上,影响了一些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

(四)部门发展不平衡,导致计算机审计难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后,县直单位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为计算机审计奠定了基础。但财政部门内部使用的财务软件比较杂乱,有的是不知名的小公司开发的软件,并未统一,而且ao中没有这些小软件的接口,很多都不能兼容,不能顺利将采集到的数据加以识别、转换,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审计的开展。

三、基本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审计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进审计事业跨越式发展是基层审计机关必须攻克的一道难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现代化审计理念。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已推广运用了一定时间,已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给审计工作带来的便捷。特别是ao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把审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解脱出来,审计质量也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是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审计人员必须改变思维方式,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树立现代化审计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突破过去在传统的手工作业条件下的思想障碍,学习并使用现代工具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人员不能简单的认为使用计算机就实现了现代化审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新的生产力来改进审计工作,不断创新,推进审计事业良性发展。

(二)建立和健全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基层审计机关受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只有储备足够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从大专院校引进人才,就目前来看,急需引进工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审计部门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一线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既要注重培养较高层次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也要开展普及性操作培训,确所有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同时,地市级审计机关要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库,及时为基层审计机关调剂专业人才,避免出现基层审计机关出现人才断档。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基层审计机关经费有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所有配套建设,加上科技迅猛发展,一些办公设备淘汰速度加快,所以仅凭基层审计机关自身的力量,很难达到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就需要基层审计机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本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再者,可以采取上级主管部门与基层共同投资的方式,对信息化建设达标的基层审计机关,上级主管部门以奖代补,承担一定比例的建设资金,这样可以调动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四)加强部门联系与协调。与财政、税务部门加强协调,尽可能使各自的应用系统能够兼容,为开展计算机审计提供便利。建议县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单位、本级预算执行单位财务软件的管理,统一专用软件,规范财务管理。

第二篇: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信息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本要求和依据。审计信息化理所当然成为了审计工作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设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然后剖析了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审计 复合人才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的发展迅速,在我国目前已建立了如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桥工程、金税工程、金卫工程、金文工程等系统。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使得审计工作的环境、审计工作的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线索等基本的审计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了解和审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及其内部控制,以证实其会计事项处理的合法性、结果的正确性及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转变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手段,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网络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

(二)审计信息化是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 随着审计工作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依法向 - 1 -

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步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这样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越来越在意,审计风险不断加大,这就对我们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结论必须越来越准确。而与之同时,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手段越来越高超,相应地要求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手段,从事审计工作,并且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节约人力资源,更加有利于完善审计复核审理制度,建立审计二级复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二、当前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在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范围后,有了较快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逐渐形成体系,审计署开发的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及OA(审计办公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进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运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审计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几年来,有些审计机关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如金融系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审计环节不切合实际,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

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出现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的局面。

(二)高投放与低产出共存,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目前,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益却不高,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乏审计现场应用和审计资料的整理、归纳,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三)审计业务与信息化发展的不一致。

目前,有些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不匹配,与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而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要求不到位,软件开发滞后等原因,没有真正应用起来;还有部分人员把传统的手工操作业务搬到计算机上操作后,不愿在审计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多下功夫。

(四)缺少计算机审计复合人才。

近几年,审计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硬件设备投入较大,但是在审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是第一位的。虽然审计系统近几年通过

各种途径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通过"竞争上岗"、提高"进入门槛"等方式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审计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真正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并不多,既精通计算机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则更少。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更新培训的不足,不少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相关技能无法得到同步提高,计算机应用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计算机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应加大计算机复合审计人才的培训力度。

虽然目前大部分审计干部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办公,部分审计人员还能利用审计软件或自编电子表格小工具进行辅助审计,但距“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受人员编制等限制,要引进大批专业人员是不现实的。应立足于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养,选拔一批审计业务精湛的年轻同志,通过强化计算机技术培训,使之迅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形成各单位计算机辅助审计骨干。

(二)深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工作。

审计理论是对审计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和升华。注重计算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增强审计人员的宏观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审计工作的基本规律,也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不断总结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践经验,并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对策措施、组织领导,以及硬件配置、软件开发、人员培训、操作技能、经费保障等问题进行广

泛深入的研究,使审计工作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地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这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要改变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处所管辖的信息化程度和特点,以及处内计算机审计专业人员的构成情况,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考核内容,将压力变为动力,更好地推进本部门、本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四、结束语

在我国审计信息化还刚刚起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各级审计机关通过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年”等活动,大力实施教育培训、重点项目攻关、软件开发、经验库建设等工程;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审计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来理解、落实李金华审计长“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的论断。只有这样我们审计工作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使命。

第三篇:探索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论文范文:探索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在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基层审计人员已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量,深刻体会到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改进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奠之基。如果稍有停滞,不仅会影响到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进程。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开展计算机审计。现代审计人只有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结合应用才能胜任审计工作。

一、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层审计人员思想认知上存在误区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计算机审计实用性不强f11。基层审计机关的被审计对象都是最基层的,很多被审计对象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是用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没有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核算,特别是乡镇及其基层所站都没使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基层审计人员认为不是所有的审计对象都适应计算机审计。基层审计人员认为被审计对象虽然有进行会计电算化,但是其业务数据量不大,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业务经费的收支,甚至没有涉及到业务数据.完全没必要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二)基层审计人员技术骨干比较欠缺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流动慢.在职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计算机知识水平不高、运用能力低。县级审计机关年龄普遍老化,平均年龄大体在45岁以上,对计算机审计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审计中数据库的查询语句,需要重新开始学习。部分审计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和“慵、懒、散”等现象,学习主动性不够,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计算机审计很难,产生了一定的畏难心理目前,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对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和使用。而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掌握财会、审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知识等内容。计算机审计每个项目面临的问题不同。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基层审计人员要对各个行业、部门计算机应用软件有所了解,能打开、能转换、能导人审计软件、会用查询方式分析,能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为我所用基层审计机关缺乏技术骨干,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只能向上级或同行其他审计机关“求救”.在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有限且任务繁重情况下,无法随时随地、有求必应地帮助基层审计机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让基层计算机审计变得很被动。

(三)基层审计人员缺乏持续性技术培训支持审计干部应用计算机培训,是一个“磨刀”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时间短、参加人员数量少。达到的效果只能是对审计软件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感知认识。短期的培训无法让人掌握数据库知识和操作技术.计算机审计水平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从而出现了会考试却不会应用的结果。加之基层审计机关提供的后续技术跟踪力量不足,无法提供持续性的学习与培训,使得计算机审计无法很好地落地实施。

二、基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早在2O世纪90年代就曾说过,“审计人员不撑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现任审计长刘家义说,“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基层审计人员应深入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不发展信息化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要深刻理解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不发展审计信息化就难以肩负起法律赋予的光荣使命:

要充分认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

基层审计人员要对信息化建设有新的认识.以现在为新的起点、新的契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领导要在思想意识上切实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审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要加强对审计信息化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分管领导要加强督促检查,业务部门积极开拓思路、努力创新、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审计信息化。另一方面,领导要积极组织成立由审计业务骨干与计算机审计人员组成“计算机审计攻关小组”.提出审计思路,担负计算机方法的设计和实施,加强对计算机审计创新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二)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机制,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一方面,在上级制定《审计信息化发展意见《计算机审计培训管理办法》、《信息化建设考核办法》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审计部门实际制定《审计信息化发展三年规划》,每年制定《计算机审计业务培训计化)),推动审计数据采集、存储、积累、使用等.实现计算机审计工作和学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另一方面.建立并完善审计信息化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结合实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中的AO与OA交互管理、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AO认证培训、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参评及获奖情况等内容列入审计考核范围.与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和干部评优评先、晋升等相结合,采取强有力措施.提高审计干部学习运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

(三)循序渐进完善实施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审计事业开展一方面,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全面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让所有的项目从审计通知书、审计前调查、审计现场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等全过程实现电子化体现.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选定个别业务数据量较大的审计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查询等难度较高的计算机审计.逐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逐步夯实计算机审计的基础工作,注意收集和积累计算机审计经验和方法,结合审计项目丰富基础数据库 1。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对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要加以消化、吸收和利用,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创新,促进审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积极参与优秀AO应用实例、计算机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案例、专题研讨等计算机审计交流与指导。

(四)加快人才培养,切实解决信息化人才不足问题一方面,调整人才结构,让培训学习常态化。人才资源是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资源.审计信息化建设要靠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具有信息化思维的审计人才去实践。这就需要调整人才结构1 。审计机关录用人员.要根据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逐步提高审计机关计算机人才所占比例。从实际情况看,大批量引进人才有一定难度.加强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已成为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化审计为重点,以审计业务要求为牵引,培训突出层次性,增强实效性,请上级审计机关的计算机专家到单位进行全员计算机审计知识的普通培训:或是聘请计算机审计工作开展较好、有经验的兄弟县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到单位进行AO审计案例讲解.相关审计人员利用现有资料同步进行现象学习:还可以请税务、社会保障机构、医疗、金融等相关部门的业务软件应用人员到审计机关对业务软件的功能、应用的方法进行讲解,方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导人、应用、分析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数据。由此不断提高基层审计干部数字化审计能力,持续扎实推进基层信息化工作。

另一方面,不拘形式,多管齐下,努力培养优秀的计算机审计骨干。派出去、请进来、以老带新都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好方法。根据审计业务的需要,选派部分年轻、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基层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机关举办的计算机审计中级的培训和考试:有针对性地组织基层审计人员到兄弟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增强计算机辅助审计信心:用老新搭配、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方法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另外,基层审计部门还要用心做好参训人员的跟踪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对参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审计人员培训后的工作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加强培训效果反馈.为今后计算机培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基层审计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还有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值得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和提倡,比如要及时征订《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福建审计》等计算机辅助审计相关刊物,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替需要。在逐步推进无纸化办公的进程中,充分利用政务外网管理系统,实现审计项目AO与OA的交换和项目全程跟踪管理。传美论文发表网,您职称晋升的好帮手!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程才新

浅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QQ 1556448393 摘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这种发展使审计工作由手工审计转向计算机审计,由此产生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在早起这种软件只是一个辅助的审计,用来检查会计账目中有没有差错,只是财务账目管理的一种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审计的职能早已超出了账目的检查功能,他设计的范围更广,包括各项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查核。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那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我们有哪些好的审计方法和措施呢?它的作用又在哪里?让我们一一分析。

关键字:内部审计、信息化、企业内部建设

一、 我国企业内部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审计工作在我国企业内部开展是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我国的内部审计对减少浪费、保护国家资产、促进相关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在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上,在相关组织机构设置、审计工作人员数量和素质上,在审计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上、在审计工作职能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的相关领导和责任人,和外部对比起来,个人独立性较差。二是很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个人专业只是缺乏,业务素质水平很低。三是我国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不是很健全,相关政府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相关企业守法意识薄弱,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很难实现出来。。四是内部审计工作在专业技术上面缺乏国家专业审计机关的指导和培训,审计力量较小,很难发挥审计的全部工作职能。

二、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 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专业水平强的内审队伍。首先,我们必须从企业领导层面做起,我们的领导决策层要做好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内审工作的人事,加强企业内审工作的重视力度和使用效果。真正的实现内审工作从被动的审计到人为主动审计的关键转变,企业领导的重视将决定企业内审人员在公司工作中的地位。其次,企业应加强企业内审机构队伍的的建设,在企业内部我们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并且独立性强的内审部门,直接对公司领导负责,并且对公司领导汇报工作,提高企业内审部门的地位,为内审信息化提供依据。再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养和业绩考核,在新的发展形式面前,内审人员一方面要精通财务基层知识以外还要懂得一定的管理技能,对本企业所在的行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可以提高相关内审人员的自身素质,更有利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内审质量是审计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我们通过相关考核,加强审计信息化质量,提高审计信息的可信度,使我们的审计职能统分发挥。

2、 加强内审法规建设,严格规范审计行为

在我国内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依据的相关审计法规及准则主要有《审计法》、《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而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依据的法律法规只有《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2003年新出台的出台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些具体准则。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所有我们早日出台内相关内审工作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切结合实际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使我们内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

3、 抓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发展,利用现代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加快内审信息化坚实,全面发挥内审的工作职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电子技术的大力发展,对内审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国家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内部审核信息化建设程序,开放更先进的审计软件,提高内审信息化水平,所以我国内审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报表账目检查向统计抽样、数学模型、数理统计等最新成果的方向发展;审计处理手段上应由手工操作逐步转移到电算化处理。这就要求内审

人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各种功能的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建立完整的企业法人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提前,主要是确定财产所有权,明晰产权关系。因此,企业必须进行企业资产的全部核资,分清楚各方产权。一方面,要求有关国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的监管力度,防止相关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的审计组织机构,也应参与,清晰的界定企业相关产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

2、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建立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又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大类,内部审计应属于内部管理控制,是整个企业运行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制衡力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运用内部审计结合其他的现代管理手段,来达到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 结语

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审计信息化不单单是企业技术的发展问题,它对我们审计工作的态度、方式和工作程序和产品质量要求、和内部管理评审程序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审计人员的个人审计水平也有深刻的影响”。也就是说,刨新审计技术与开放的的审计经营管理模式是互为前提、互相推动的一体两面。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实现内部审计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开展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管理审计的重要技术支撑。必须要把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作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审计方式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推进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的总体部局之中,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 [1]高子宏.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新对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 [2]王国清 闵志刚 贺亚明.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证据的特点及其获取[J].

审计月刊,2007,(1):. 

 [3]何旭平.信息系统审计及其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06,(3):. [4]来明敏 严淑姬.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比较研究[J].财会通

讯,2005,(6):.  [5]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

第五篇:信息化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tomatoV3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 选题依据

(一) 选题背景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它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亦有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球各大银行从银行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信息化的银行发展道路,以便更加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在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适应和应对信息化银行发展的大潮是一项迫不容缓的工作。

(二) 选题意义

审计信息化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统审计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系统论、数理统计等科学相互融合、渗透而产生的一门新的审计学科。随着审计信息化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也起来越深刻,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也越来越明确。

银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因其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和风险的高度外部性及危害性,一直是政府部门、实业界、理论界乃至平民百姓关注的焦点,而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是防范银行业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本文拟从信息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必然性、优势以及如何促进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 选题目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信息化银行的研究现状: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将信息化银行的特征,总结为 8个字:集中、整合、共享、挖掘。 所谓“集中”是指业务的集中处理,使银行能在业务量快速增长和业务复杂性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业务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并且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控制经营风险;“整合”是指技术的综合,即按照统一的IT架构将银行内部各管理系统全部整合到一个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共享”指信息的共享,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弊病;“挖掘”即对数据的挖掘,面对海量数据,亦可找到那些银行或者企业非常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收集、储存和处理。

2、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现状

(1)审计信息化的必然性

A、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最重要方面。从免疫过程看,发挥免疫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识别。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要进行审计“免疫识别”。而审计“免疫识别”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就如同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诊疗方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技术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竣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因此,当前对审计技术创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否则,面对“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B、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固有优势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相吻合。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其产生的作用与常规监督性审计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集中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宏观性,传统审计关注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的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受托责任关系。通过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审计则突破了原有手工条件的束缚,对单位大量业务和财务数据,包括信息化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审查,显然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预见性,免疫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病毒入侵时,就能及时识别、确认,并将其清除,而不是等病毒扩散之后处理,体现了预见性,信息化审计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是建设性,审计工作建设性的作用是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一个“免疫系统”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努力揭示体制、机制上原因,从根本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转。而建设性与宏观性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审计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有利于提出建设性意见。 (2)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每个审计机关也都有各自的情况,搞审计信息化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贪大求全和“一窝蜂”。要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的事,做到立足现实和长远打算相结合。

B、重在应用原则。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只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否则搞再多的软硬件设施、装备都是摆设。

C、开放性原则。金审工程的成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广,这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但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经验和成果应当予以继承和发展,不应轻易放弃,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信息化工作不只是高层审计机关的事,应当是开放性的,各地工作中形成的好的成果,如专家经验、实用性强的小软件等,都应大力推广。

D、全员参与原则。审计信息化涉及全部审计人员,在这场审计技术变革中,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否则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3)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G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二.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

四.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

五.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目前用友审计开发的"审计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 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三、 研究思路

本文拟在丰富吸收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传统银行—〉银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银行建设的趋势中,分析如何使审计信息化建设更加适应信息化银行的发展。

四、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大量吸收和学习前人所作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对于理论体系的研究,在基本把握我国信息化银行的建设现状及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使审计信息化建设适应信息化银行建设的趋势。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传统银行和信息化银行的异同,以及传统审计与审计信息化的异同,突出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

五、 难点及拟定创新点

信息化银行的本质是将银行核心业务根植于各种信息流(包括资金流,物流,合同流,结算流等等)之中,而由于各种各样庞杂的信息流在银行的核心系统及各个子系统中交汇,形成庞大复杂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在这种复杂而庞大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持续、精准的审计,则需要基于新的审计信息化的思路和措施及系统。本文尝试提出一些审计信息化的新思路和措施,来解决在信息化银行中的审计信息化难题。

六、 结构大纲:

第一章 银行信息化建设历程:

1.1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

1.1.1银行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1.1.2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1.2 信息化银行的建设

1.2.1信息化银行定义

1.2.2信息化银行的构建

1.2.3信息化银行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2.1 审计信息化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2.2 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成果

2.3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三章 审计信息化的实践与未来发展

3.1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应用与实施

3.2 信息化银行的审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校火灾隐患排查制度下一篇:学校后备干部思想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