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不再以纸质账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多地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记录、处理、传递和储存,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我国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显现出疲软的状态,迫切需要做出调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 篇1:

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信息化失衡性成因分析

一、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与审计信息利用低效率并存

近年来,有些审计部门对计算机审计在部分领域实施情况期望值偏高,在某些方面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匹配,过多地强调应用计算机审计手段,重设备配置,对审计软件开发、维护和推广应用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忽视了改革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没有真正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改进审计管理方式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其结果导致部分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效益低下基础上的,使得高技术与低效益并存。

二、信息化建设高投入与审计功能利用低水平共存

在信息化建设中审计部门加大了建设投入,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但观其结果发现审计投入的硬件和信息化系统的利用却不尽人意。个别企业把审计软件的开发作为审计信息化的重点,把经历投放在审计软件的先进程度上。而不是通过企业环境和审计实际,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需求,并将这种需求交给专业软件公司进行开发。审计部门应将审计信息化的重点调整到审计需求和功能的使用上。另外,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和收集信息、检索资料等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审计软件在审计项目中的远程、穿透、归纳和筛选审计重点等方面的作用,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避免造成投资浪费、功能浪费和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

三、审计管理水平与信息化建设步调不协调

目前,部分企业审计部门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审计管理水平与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不能很好融合在一起,审计信息化建设速度跟不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这是因为一部分审计干部由于年龄偏大,业务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对利用信息平台、开发应用计算机不感兴趣;有的审计干部仅满足于办公需要。在审计管理中,由于管理者缺乏对审计信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审计日常管理很难与审计信息化要求结合到一起,也就造成了审计业务管理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四、审计资源闲置与审计资源需求同时并存

目前企业审计资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审计信息研发、计算机审计手段和审计人员素质尚达不到审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尽管审计部门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但由于企业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各专业、各版块了解不够,掌握不清,对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把握不准,造成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软件设计与审计实际向背离,其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研发的软件项目各行其是,互不相融。因此,部分开发出来的审计模块就成为一种摆设,一种时尚品,审计人员在优势设备面前仍然难有作为,导致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涉及到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目前企业审计队伍大多数处在新老接替的时期,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各有不同,对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业务的水平层次不齐。部分审计人员仍然喜欢按部就班,沿用老办法老习惯处理问题,对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审计有抵触心理。还有些老同志认识到位了,但迫于年龄和知识的障碍,在新生事物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以上种种原因说明,企业审计部门一方面因人才不足,素质不高造成的设备利用率低和闲置;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迫使企业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最终导致企业审计部门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

五、建议及对策

(一)审计信息化要立于精细,行于规范

几年来,我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项产业,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因此,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乘势而上,利用已形成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开发研制与之配套的审计软件。同时要认真研究企业信息化特点,掌握信息资源及信息渠道,加强与各信息部门的沟通,保证审计人员查阅信息的权限。

(二)审计人员要执业求精,厚积薄发

信息时代要求审计人员职能转换,审计思路要集专业、信息、创新为一体,要善于在边缘化信息中寻找审计线索。运用突破性思维,放射性理念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审计人员知识的广泛性、复合型成为新时期审计人才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审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审计工作要广聚信息,创新思路

审计创新要正确处理审计工作创新与审计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目前,在部分审计机关中还存在着一种审计工作创新就是计算机审计应用的简单模糊认识。工作中片面的要求在所有工作场合都要开展计算机审计,并将其作为一种内部考核形式固定下来,造成审计现场计算机审计“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也要上”的局面。曲解了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因此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审计部门要转换工作思路,根据企业环境、信息化条件和审计人员素质,有针对性的组织审计项目的开展,把企业信息资源充分的利用到审计工作中。不仅要利用信息系统解决好审计高效办公、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和远程在线审计,更重要的是审计部门能不能通过利用企业信息平台,把握各方对审计项目有益的信息。在审计活动中,要善于利用企业信息,开展审计调查,把握审计重点,突破传统的审计理念,真正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通过广泛的信息资源拓宽审计业务,推动审计工作的转型。

(四)审计资源配置要量身得体,易于工作

首先,要严把审计队伍的入口关。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审计、财务、信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一定工作经验;其二,审计部门的专业配备要具有多层次、多专业和多梯次。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应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从而做到相互补充,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始终保持审计队伍的先进性。三是科学立项,合理安排审计计划。审计部门任务逐年上升,尤其是工程建设投资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特别突出,为此,要深入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方针,对年度审计进行精挑细选、合理安排,既保证审计质量,又使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修炼。四是加大对审计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保证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后续教育、审计技术观摩交流、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以便于审计部门扎实有效地开展审计项目。

(作者单位: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审计处)

作者:李 岩

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 篇2: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不再以纸质账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多地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记录、处理、传递和储存,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我国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显现出疲软的状态,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因此,文章就将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谈起,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革除弊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况分析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审计机构通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审计作业和管理手段,全面及时有效地检查、监督会计信息及相关的财政财务、经营管理信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从而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的活动过程。我国审计署审时度势,于1998年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开始筹备“金审工程”。所谓“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它的主要内容是:开发针对金融、财政、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不同审计业务需要的审计监督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制订财务管理系统的审计信息接口标准;建设审计应用系统平台,实现与金关、金税、金财和金融机构等系统网络互联,相关信息共享,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到目前为止,审计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进展良好,应用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审计工作急需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文献资料库三大数据库已经建成。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求真务实,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目前,审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以计算机联网审计为主要内容的“金审工程”二期也即将展开,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弊端,阻碍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制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种种因素

1、审计信息化推进强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

“金审工程”宣传、指导力度还不够,广大审计人员,企业的领导对此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仍处于观望阶段。审计信息化是一项新生事物,大家对它的认知还很有限,缺乏清晰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目标不清晰,方向不明确,着力点把握不准。一些企业的领导人虽然意识到不搞审计信息化的危机,但是认为信息技术是高科技,难以掌握,存在畏难情绪和恐惧心理,因此不敢轻易组织和实施审计信息化项目,导致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拖再拖,迟迟没有起步。有的企业虽然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但大多仍停留在电子数据的处理与再处理,并没有深入到审计对象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内部来进行。

2、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和正确的理论指导

首先,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只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并且内部审计的法规建设没有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下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更没有具体可操作的部门规章,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面对具体问题感到无章可循。再者,在审计对象信息化的形势下,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方法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用来约束和规范审计工作的配套法律规范还处在探索阶段,尤其是即将大力发展的计算机审计,相关的准则、规范还不完善,给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障碍。审计署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督促相关部门规范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研究出更详细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理论指导。

3、各地发展不平衡,软硬件投入均不足

目前,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地区之间、层级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审计部门单位在国家审计属发出号召以后,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认识到位,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仅加大了经费投入,加强了硬件配备,也着手开发审计软件,注重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的部门虽然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配备了计算机硬件,但是在技术的掌握和审计软件的应用上普及率不高,效果也不明显。还有的则原地不动、毫无进展,认为现有的技术暂时还能应付,不愿花费精力去搞建设。

4、缺乏成熟的审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多

近几年审计软件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很低,IT产业研制审计软件的能力也较弱,适销对路的审计信息化产品很少,已经开发的一批的审计软件,虽然有些功能较强,但在培训、推广、维护、升级等方面也没有及时跟上。而且一些审计软件接口不能与财务软件配套,审计人员在采集数据时常常遇到障碍,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工作,反而要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这些主要是由于审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市场容量狭窄,需求又有不确定性和不断增长性,造成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财务软件,使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热衷于利润高、难度小、维护少的财务软件,而不敢轻易涉及审计软件。总的来看,目前市场上审计人员可用的软件还是非常有限,整个审计软件市场缺乏高质量的通用审计软件来配合会计软件的使用,审计信息化应用软件非常滞后。

5、审计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尴尬

我国现阶段缺乏大批既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现有的许多审计软件是由不熟悉审计业务的计算机人员开发的,他们缺乏相应的财会和审计业务知识,因此开发出来的审计软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而我国的内部审计队伍,主要由财经类专业人员构成,虽然在以往的工作中已具有较强的监督能力,但是在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要求下,这支队伍已直面理论知识老化、审计手段僵化的问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达不到要求的水平,无法组建计算机审计作业组,即使有了功能较好的审计软件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企业内部审计原有的弊端还未得到解决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至今仅二十三年,无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还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强,动力和职能模糊,审计手段比较落后,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很狭窄等等。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效率很低,常常耗费很大的时间在审核账、表、证、单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力量去开展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等其他工作。因此在国家加强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同时,我国企业自身必须通过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改造和提升传统审计技术,带动内部审计工作现有矛盾和弊端的解决,让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监督、评价作用。

三、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国家要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一,大力度宣传“金审工程”,推行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包括:利用计算机对各种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和对管理电子数据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除了审核电子数据,用于生成处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及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也应纳入审计范围。第二,加快计算机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建设。要根据审计行政法规和地方性审计法规,在《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的内容,制定规范的计算机准则,对计算机审计工作提供指南。第三,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各地审计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审计工作是一种团队工作,其效率依托于有效的信息共享。审计信息化建设要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必须加强地方和中央,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沟通。审计署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各地审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审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如建立审计经验库、定期召开审计研讨交流会等。第四,加大审计通用软件的开发力度。好的审计软件应具有较完善的功能,通用性强,便于操作、维护、改进、升级。目前市场上审计软件主要依赖审计机构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开发和维护,尽管有些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专用的审计软件,但因为各种原因很难被企业接受。所以,国家应组建具有丰富审计知识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开发工作,保证审计软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让开发人员了解、熟悉审计过程,使设计出的软件能够符合审计的实际情况,并且定期进行改进和完善,规定审计业务人员要把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有点和不足,即使反馈给涉及人员,并提出改进建议。另外,国家也应继续鼓励有开发实力的软件公司加强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营销,尽快培植起审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促使审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的迅猛发展。

2、企业自身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

第一,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企业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形势教育,自上而下地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和了解信息化知识。第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审计软件。首先要选择功能较强、较全面的审计软件,其次,要结合本企业的组织、业务特点,选择适合的审计软件。第三,积极开展内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一方面要加强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普及力度,拓宽培训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开发、维护、操作、管理等各方面审计工作的人才。审计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亲自带头学,提高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开展后续培训,将计算机知识和审计知识融会贯通,可以让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署开设的实践教学,学习如何在审计中将审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提高计算机审计水平。第四,解决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原有的弊端。首先,选择合理的机构设置形式,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次,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再次,要理顺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理顺内部审计与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等横向部门的关系以及内部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五,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领域。随着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推广,无形资产的大量投入,高科技项目投资、人力资源关注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建设投资的风险和电子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客观上要求我们拓展审计工作领域,重视风险审计、无形资产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工作。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如果仅仅局限于是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审计信息化在一定程度可能反而会增加审计成本,浪费人力物力,因为大多数财务软件已具备类似的功能,只有将风险审计、管理审计等纳入审计范围,审计信息技术化才有用武之地。

四、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面对世界性信息化浪潮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审计手段与技术方法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对于加强审计基础建设,规范审计行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审计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审计界和社会中的认可度和权威性日益提高。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应意识到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可能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但是,没有哪一项重大的建设举措是一帆风顺的,毕竟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还非常的年轻,虽然它的发展道路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希望与困难是并存的,相信依靠国家机关的正确领导,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审计工作实现信息化将为期不远。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以及研究的范围不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但也有很多没有涉及的方面,比如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舞弊审计等。希望能有更多热爱审计工作的人士加入到审计理论研究的队伍中去,为审计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刘三昌、杨智杰、杨昌红、陈林: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 乔鹏、杨宝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M].科学出版社,2003.

[4] 陈正兴、周生春:中国审计文化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 胡克瑾:IT审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金光华:计算机审计事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7] 胡仁昱:会计数据接口标准在审计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金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审计署:2004年审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EB/OL].中审网,2002.

作者:王春云

信息化建设投资工程审计论文 篇3:

努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监督能力

近年来,西安市审计局在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把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国家审计监督能力、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实现重点突破,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打好基础,全面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抓硬件配置。硬件建设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西安市审计局主动加强与省厅和相关市级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审计信息化建设。2008年,西安市审计局在新建办公大楼时,投入295万元用于网络硬件建设,完成了以中心机房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全市审计机关信息交换中心;加快配备和更新计算机,目前西安市审计局计算机应用设备人均达到1:1.4;建立了全市审计网络,上连省厅、下连各区县审计局的“1托13”OA系统正式运行,AO系统开始应用。2010年以来,西安市审计局先后投入300多万元,重点加强了财政、地税、住房公积金和社保资金审计分析系统以及基础网络建设。今年,根据西安市人民政府数据集中实现“云管理”的要求,西安市审计局将审计网络从电子政务外网迁至内网,建设连接了13个区县的1000M光缆链路。在加强审计信息化硬件建设中,西安市审计局严把设备采购关、验收关和系统集成关,保证了设备质量和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二是抓队伍建设。近年来,市局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力度,先后以计算机审计方法撰写、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操作、审计平台管理应用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为专题,举办了26期培训班,培训全市审计人员600多人次。在西安市审计专网中,开辟了网络培训窗口,编写了70G的培训课件,供审计人员自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大型审计项目,学习借鉴计算机审计方法。今年,在全市审计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争当“计算机审计能手”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激发审计干部学习研究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热情,着力培养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二、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思想重视,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近年来,西安市审计局领导班子始终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审计信息化各项建设。制定了《西安市数字化审计建设规划》,明确了当前西安市数字化审计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重要任务及标准要求,确立了全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提高OA和AO的应用水平;积极开展财政、税收、社保资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的数据库审计;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骨干人才等。局领导结合工作分工,加强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思考,定期深入区县审计局和审计一线检查指导计算机审计工作,研究解决各类困难和矛盾,始终保持了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有力領导。

二是广泛动员,全力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2010年,西安市审计局在全市审计机关开展了计算机审计推动年活动。同年4月,在未央区审计局首次召开了全市计算机审计应用现场会,全面总结了全市“金审工程”一期建设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了部署安排,对计算机骨干人才进行了培训。从2010年开始,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全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AO应用,规定各区县审计局2010年不少于3个AO应用实例,西安市审计局各业务处不少于2个AO应用实例。这次会议,吹响了我市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号角。当年,西安市审计机关的AO应用数量就达到审计项目总数50%的要求。

三是考核激励,推动全市计算机审计工作。2010年以来,西安市审计局充分运用审计业务考核这个重要抓手,强力推动计算机审计工作。每年年初,坚持把计算机审计应用项目与审计项目计划一并下达,分别赋予分值,纳入区县审计局和西安市审计局各业务处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之中,记入审计干部个人业绩档案。年底,对照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上,对先进区县局、市局业务处和个人分别进行表彰,兑现奖励,激发动力,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风气,有力推动了西安市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紧贴实际,不断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水平

一是广泛开展计算机审计作业,不断扩大全市计算机审计的覆盖面。坚强的组织领导、广泛的群众参与、有力的考核激励,促进了西安市计算机审计水平的提高。2010年以来,西安市审计机关公文共入库7310份,内部成文4080份,OA系统审计业务公文成文率达到93%。2011年,西安市计算机审计项目占审计计划项目总数的79%;总结AO审计实例119个,上报省审计厅参加评比117个,受省厅表彰率87%;征集计算机审计方法21篇,占全省计算机审计方法总数的31%,其中13篇被省审计厅评为优秀并上报审计署参评,优秀率为62%,占全省优秀项目总数的34%。

二是在大型审计项目中积极应用计算机审计,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011年,在对西安市13个区县政府性债务审计中,西安市审计局积极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了区县债务分类汇总模板和格式,保证了13个区县、470个债务项目、2757笔余额达127.75亿元债务审计数据的准确完整,提前15天上报了债务审计结果。在对西安市再就业培训资金审计中,通过数据库分析查证,查出了部分培训内容和参加培训人员不真实等多个问题,3所培训学校被注销办学许可证和培训资格,11名重复培训的学员和3名冒领补贴的学校工作人员被责令退还培训补贴,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职能。2012年,在对西安市9个区县和2个开发区的12类、20项社保资金审计中,西安市审计局运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库技术,对其业务数据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与外部社会管理事务信息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有房有车、投资企业、取得其他收入等不符合低保条件仍享受低保待遇的疑点线索,经审计查证,确认违规享受低保待遇1565户,领取资金1138.29万元;已死亡注销仍违规享受养老金待遇4.62万元;违规重复参保8573人,加大财政支出171.13万元,收到显著的审计效果。

三是积极开展计算机审计课题研究,提高理论水平。2010年10月,审计署批准西安市审计局为全国住房公积金数据规划课题研究4个参研单位之一。首次参与全国性信息化审计课题研究工作,任务重,难题多,责任大。西安市局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课题小组,经过5个多月的摸索实践,成功开发了由76个分析模型构成的住房公积金审计分析系统,并对全国数据规划提出了12条建设性意见,被审计署全部采纳。2011年,审计署再次确定西安市审计局为全国住房公积金审计方法体系课题研究单位,将住房公积金综合情况分析模块完整纳入课题范围,并承担了贷款类30个审计方法的研究和编撰任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审计署的充分肯定。

作者:西安市审计局

上一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式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学习实践重要性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