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2023-04-06

第一篇: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反思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实验课题阶段小结

以网络为核心的新教育技术的运用更新了教学手段,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用,我作了一些尝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了我一些启发。

一、成功的反思

我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情感体验,取得一定的效果。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山峦叠翠,万倾林海一片碧波;江河湖泊,水光掩映,静谧清新,自然风光纯朴粗犷。”对于这些景物,自己没见过,无法向学生生动描述,学生没见过,也无法想象,真是难教难学。信息技术就帮我解决了难题。课前,在网上收集了有关"泰山十八盘的雄伟"、"华山山背的险峻"、"黄山云海的变幻"、"桂林山水的清秀"这几组图片。上课时一播放,课堂顿时哗然一片,一切都不言而喻了。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学生竟读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向往之心,学生如身临其境,自主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经验。也唯有如此学生才把这些经验感受内化到自己的知识行为结构中,形成自身的发展。

二、失败的实践课给我的启示

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去取得些许成功,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现成的信息资料呈现给学生的,如果让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查找资料,然后重组成自己的学习资源,这种自主学习活动却出现另一种景象。

比如:我们教学“特产”这一单元时,我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到网络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成果时,我发现了一个个问题。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在短短的时间里,学生难以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迅速地进行判断和和取舍并进行资源重组。一部分学生家里又没电脑,不能把课堂延伸。还有就是即使学生手里拿着好不容易搜集来的资料,却有一些字不认识,或不理解其含义。

这次实践给我的启示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首先信息老师与语文老师密切配合,语文老师需事先告知信息老师自己的教学设想,沟通好这堂课将会在哪一方面,哪个层面上进行整合,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方面的信息技术,其次就是老师自身也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或把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一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这样可以节省学生搜集材料时间。

第二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

社会在进步,知识要更新,教育正改革,各种现代化先进电子产品正以特有的渠道渗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育新名词已开始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给美术课堂注入活力,利用新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作为新时代的老师,快速提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学习、理解、反思,我认为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有如下优势:

一、 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趣味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如王萍老师执教的《玩响炮》,一开始就以一段小朋友开心玩响炮的视频紧紧吸引住了孩子们的视线。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加入了折响炮的行动中,开始了美术创作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直观化。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

如方燕老师在执教《精美的邮票》一课时,当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聊起家乡的标志性特色时,如果方老师能适时地出示一段《魅力凤凰》,我想,孩子们的邮票题材一定更加丰富。

三、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美术学科中充分应用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不但能从教师那获取知识,还能从网络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所需知识。通过这样的形式获取的知识,会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深,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江四平老师执教《趣味文字》时,恰恰就是通过课件将文字的有趣性直观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再通过众多图片展示趣味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下子就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以致后来孩子们多样有趣的字体设计作业引来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也就成必然之势了。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欣赏力。

美术课的教学,欣赏占很大的比重,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能更加精彩。当我们在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欣赏能力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欣赏点评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的作业有大有小,张贴在黑板上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看清楚。这一次给我们上课例的老师们都很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这个长处,将作品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供孩子们鉴赏、评价、学习。

是啊,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给美术课程学习方式带来崭新的面貌。我想,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定能好好运用信息技术,让美术教育走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篇: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多元化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只要我们能够以创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获得最佳“学”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开拓思路;激发想象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1、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

生主体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宽广的通道,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2、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枯燥的说教,乏味的文字,很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尽管我们使劲浑身解术,课堂花样百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不过是会读一篇课文,认识了几个字词,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学生对革命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在讲《金色的鱼钩》

前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过雪山的场景,以及《长征》视频,配以文字,说明条件的艰苦,红军战士面临的种种困难,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敬佩情,那么学生就能理解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再如在葡萄沟一课的开头,设计一段新疆维吾尔族乐曲,随着乐曲画面出现了一群新疆姑娘,她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他们的情绪,各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有的还随着音乐动了起来,仿佛真的来到了葡萄沟,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

3、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展示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

4、引入信息,缩进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

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染也敏感起来。如教学《海底世界》中,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利用信息工具,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内容如下:搜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把学生引入雷锋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更要养成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的好习惯,因为它同读书看报一样能丰富人的知识。自由浏览有一定目的性,,但不确定具体内容,活动范围更大,更广阔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比如学习古诗,进行一次古诗大赛,要求描述诗的意境、

写作背景,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多数同学能从网上查阅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插入精美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还要学会摘录下载。信息技术资料丰富,对获取的大量信息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在布置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中有的学生收集到许多目前海岛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为对西沙群岛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其中掺杂着许多历史回顾,对于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关系不是太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适时必要的下载。在众多的资料中,要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来收集,有重点,简单明了,便于汇报,要学会归纳总结资料。

6、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教师不应把计算机作为控制学生的“现代武器”,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创设合适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处理: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点击交流中心问题库,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内容。第四步、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做过程,理解为什

么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7、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变化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读懂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其次组织学生在网上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弄清五种新型玻璃各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在电脑上为其做广告,向大家推销,以次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然后,学习小组成员在网上演示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最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的意见。在计算机上修改自己的广告,再打印出来,分发给朋友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交际,学会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 [2]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的优化》

第四篇: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幼儿语言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五大领域、学科不限) 作业要求: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活动教案一篇。

2、教师组织本节教学活动的上课照片。

3、教案后附有本园业务园长对教师执教的本节教学活动的评价。

4、写反思:本节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教案活动与图片附后)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北镇中心幼儿园 朱亭亭

摘要:

根据本人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本文概括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功效,主要阐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一些做法。然后,文章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课件和如何调控课堂教学两方面入手,并在讲述的中间,结合自己任教的语言教材列举教学实例,着重叙述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结构的主导作用,写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许多具体做法。在文章最后,简要指出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正文

在1983年10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为现代信息社会标志的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应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历史必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是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创设一种直观、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将改变所有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提倡教学手段创新的今天,我认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言课堂教学,其作用与效果极其明显,肯定是利大于弊,而且教师易于对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的进行有效调控。

首先,我结合自己对理论的学习及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优化课堂教学的状况,来概括阐述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与功效。

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强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

第一,运用信息手段,挑起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若能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象等,就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认真欣赏屏幕上的画面,体会语言的魅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设计语言学习的深度与层次,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很好的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展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化整为零,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感知。多媒体手段这种密集型的信息提供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采用新技术信息手段教学,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很会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其次,要丰富生活经验,扩大交流空间。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要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可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每年仅有的几次春游、秋游活动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参加。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

把握教学中最佳作用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课件。何谓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最佳作用点呢?它是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进行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信息技术手段优势的地方。课堂教学的最佳作用点找准了,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作用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把握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总结的具体做法。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景、情、声等多种特点,用它们创设立体的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意境和形象,能激发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他们输送更多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形成和发展审美能力。它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成了如临其境、如睹其事、如见其人的真实感。但是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课件时要有一定的“空白”,即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善于选取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使他转动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核心问题的设置在课件制作中也应是一个最佳作用点。

巧妙组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创造优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手段若能巧妙组合,集“声、色、画、乐、形”于一体,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兴趣,唤起探索欲望,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主动。首先,情境导入,调动情感。开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置情境,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进入状态,集中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再创佳境,体会情感。导入过后,接下来一般涉及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枯燥或煽情的讲解,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时可通过呈现信息技术手段的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和教育,进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最后,再现情境,升华情感。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在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再次呈现低谷状态,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应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

案例1: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 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我们的孩子已有经验 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长城、 长江、黄河、珠穆琅玛峰、杭州西湖、海南椰林、台湾日月潭等图片,还有许 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 各地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让他们有话可说。在后续的音乐活动《大中国》 时,相对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对歌曲的理解。

案例2:在活动《我和动物朋友》中,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请到课 堂上来和孩子们做朋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 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 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的 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也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案例3:在教学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我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我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屏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春天来了,小白兔看见桃树下都是落下的花瓣,就拾起花瓣寄给它的朋友们。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小蚂蚁出现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花瓣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我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都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案例4:在总结性谈话活动《认识四季》时,要求幼儿概括四季的主要特征。我制作了四幅动画课件,分别以春意盎然的田野、荷花盛开的池塘、落叶满地的树林、雪花纷飞的山坡为背景;然后插入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让它们飞翔、跳跃、舞动;又在每幅课件上分别插上《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这四首歌曲。课件展现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5:又如散文诗《落叶》,通过课件制作,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大班语言游戏活动《猴子学样》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1.乐意参加讲述活动,感受讲述和表演的乐趣;知道遇事要冷静,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2.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扩散思维,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用语言完整表达的能力。 3.能够合理有序地组织语言,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讲述故事的发展过程。

活动准备:

《猴子学样》的课件、扁担一根、草帽4顶,大树一棵、大积木3块、话筒模型若干。 活动重点:

通过观看动画、图片、表演引导幼儿大胆完整讲述。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想出帮老爷爷要回草帽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观看无声动画前半部分,激发幼儿兴趣

1.看完后请幼儿自由讲述:小朋友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小朋友能不能帮助老爷爷想个办法,帮老爷爷把草帽要回来?启发幼儿想象,自由讲述。

二、观看动画的后半部分,初步感受故事内容。

三、看图片,指导幼儿分段讲述故事。

1.图一,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仔细来看第一幅图。

请幼儿讲述。小结:他讲出了„„,如果把„„也讲出来,我们听的就更明白了。谁再来试试。

2.图二,请幼儿完整讲述这幅图的内容。

提示:(1)老爷爷为什么要睡在这儿?指导幼儿使用词语“不知不觉”、“轻轻地”。(2)猴子们在树上是什么样子?(跳来跳去,又是叫又是笑)

3.图三,看图学老爷爷的语言和动作。(1)老爷爷被吵醒后,看到草帽没有了,是怎么做的?(东瞧瞧,西找找)

(2)老爷爷发现草帽是猴子拿走了,会怎么说?可是猴子不肯把草帽还给他,老爷爷更着急了,他会怎么说?怎样做?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的样子。 4.图四,老爷爷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四、教师配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

1.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猴子?老爷爷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呢? 2.教育幼儿学会思考问题,遇事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五、部分幼儿表演故事,其他幼儿尝试讲述

1.选一名幼儿扮演老爷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共同表演故事,教师带领其他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2.教师扮演老爷爷,带领3名幼儿扮演猴子进行表演,请其他幼儿独立尝试根据表演讲述故事。 延伸活动:

请幼儿将想出的各种办法创编到故事中并表演出来。

活动照片:

园长点评:

整个教学和活动开展过程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很大失误和卡壳。学生积极性很高,也都很热情的参与到其中,此次活动课程起到了大半语言教学的预期效果和目标。可以作为我园示范性的一节语言教学课。优秀!

园长:马园长 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将整个活动的动画,图片,声音在活动的每个节点很好的,恰如其分的呈现给学生,不能播放多,也不能播放少了,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信息获取确实或者过多,导致下以环节出现问题,这是最难把控的,因此在每个活动节点会将动画片中间插入空白提示3秒,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把控。播放图片的时候,需要根据我的讲解来播放,我说到哪儿就放到哪儿,否则图片对不上我所讲的,会让学生听不懂,摸不清头脑。所以,可以借用激光笔来进行控制。以此来解决此活动中的重难点。

此外,还有问题的设置?以及模仿的关键点突出?这些都相对好控制一些。我个人认为在此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主要在此方面。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初探

改革开放,对人才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促使教学体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实施素质教育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是开展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动画(MOVIE)、声音(SOUND)、视频(VIDEO)等功能于一体,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形、声、色浑然一体,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

,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 ,我要吃饼

。”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说话;做错时,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能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

上一篇: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下一篇:学校纪律作风整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