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涞新城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京涞新城范文

新城新貌新景 新城建设

新城新貌新景

—————抚松新气象

泉阳中学 宗春华

抚松,长白山下第一县,世界著名的长白山就座落于抚松境内。抚松是中国人参之乡、蓝莓之乡。全县总面积6153.11 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总人口33.4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7%,具有林海、矿泉、参乡、绿谷、药都之美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抚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依靠传统的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紧跟国家和党的号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统筹新型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以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全面加强社会事业,把抚松新城建设成为长白山生态旅游支点城市,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乐祥和。

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及益虫,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化学肥料的投入和农家肥用量减少使土壤有机质耗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

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所以,我们抚松县为克服传统农业的缺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施用农家肥,不施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生产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既保护了环境,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而且农户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可增加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工业方面,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抚松县作为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人参之乡,中国药理学会人参专业委员会曾在人参节期间在此挂牌。抚松县还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了2010中国抚松国际人参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参的药用与食用的学术与政策问题”、“人参产品的系统开发”、“中国人参产业化若干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借助专家的智慧,拓展了中国人参开发应用领域,推进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助推了人参产业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在2010年的人参节期间,投资7.8亿元的“抚松长白山人参、中药材特色生态基地及资源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 抚松县年提取2万公斤食品天然色素及5000台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加工制造项目” 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独资、合资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抚松,18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43亿元。在第六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白山市抚松以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科技创新产品叩响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大门,以别具一格的

特装布展吸引了中外客商与嘉宾的目光。仅5天时间,经过代表团的不懈努力,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114.55亿元。 大力发展旅游业。长白山是世界级名山,就坐落在抚松境内,我省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已多年,但从未改变长白山旅游自然游、过栈游、单季游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长白山旅游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统筹推进城镇化战略后,抚松认真领会,积极落实,高位谋划,借助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基础、松江河等四乡镇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提出在我省东部、长白山腹地核心打造抚松新城的战略构想。抚松新城主要包括抚松镇、松江河镇、兴隆乡和东岗镇部分区域、以及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区和北区,新城将依托快捷交通网络与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组团式生态旅游城市。新城总规划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40万人、建设期为

2010-2020年。2009年8月28日,由万达、泛海、一方、联想、亿利和用友集团携手斥资230亿元建设的度假区项目开工奠基,吹响了建设“抚松新城”的号角。度假区距长白山机场12公里,距天池风景区20公里,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今年,将启动总投资129亿元建设住宅、滑雪场、酒店、中小学、医院、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万达广场及市政综合配套等工程。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60万-1000万人,拉动地方消费120亿-350亿元,新增税源10亿-40亿元。

发展壮大矿泉水、人参、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抚松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域内不仅有保障充足的能源产业,矿种丰富的矿产冶金产业,市场巨大的林产品加工产业,享誉全球的矿泉水产业,底蕴深厚的人参产业,天然纯正的医药产业,更有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抚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如今,抚松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壮大矿泉水、人参、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物流两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3年迈进全省较发达城市行列。

百年抚松辉煌巨变,魅力参乡誉冠四方。如今的抚松,正踏着金秋的喜悦,以蓬勃如青春的朝气,向更辉煌的明天奋进。

第二篇: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反思

在经济全球化新经济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已步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的特殊情况。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纷纷兴起新城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以此来扩展原有的城市空间,向外疏散人口转移产业。但是如何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盲目的郊区蔓延则成为新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美国式的郊区蔓延,1980年代出现了新城市主义”。虽然许多学者认为新城市主义只是城市设计的一种手段,但是.其所包含的规划理念对中国的新城建设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建设新城,避免走西方国家曾走过的弯路;如何对新城市主义去伪存真,指导中国的新城建设,这些正是本文所试图探讨和研究的。

1、新城建设在西方的兴起

二战以后.英国兴起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运动,这与英国的田园城市传统有一定渊源。其他西方国家的郊外城市建设也深受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二战后城市发展的新动向,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的城市发展模式,追求理想的城市生活及崇尚自然的社会呼声。

英国发起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战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地区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疏散二是英国中部工业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三是政府根据当时的趋势认识,为顺应战后的形势变化,需要创造居住就业条件并预留发展用地。

而美国由于战后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繁荣时期,城市空间迅速扩张。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诸多弊病.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土地浪费等。到了196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城市盲目向郊区扩张,把新城建设提上了日程。

由此可以看出英美两国新城建设的不同之处:英国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高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而兴建新城,新城的出现带动了英国郊区化的发展;而美国是在经历了郊区蔓延后,通过新城建设来控制郊区的无序扩张。

2、中国大城市发展的特殊背景——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

19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大为提高,目前正处于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阶段。但是关于中国郊区化问题.许多学者的意见不一。周一星等学者认为,我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沈阳、大连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并且作了实证研究。另外一些学者认为.郊区化是与扩散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而我国城市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中心区衰退现象,因此我国没有出现郊区化。还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我国城市虽然处在集聚发展阶段,但城市郊区化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

2.1我国大城市中心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拥挤问题

事实上,中国许多发达的特大城市都面临着中心城区人口拥挤布局混乱土地配置效率低、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公共设施短缺、名胜古迹遭受破坏等诸多问题。

以南京为例。南京老城内集中了几乎全部中心城市的服务职能,据不完全统计,主城67%的就业岗位、77%的三产就业岗位集中在老城;主城在建或已建的高层建筑8O%集中在老城;老城也是主城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50km左右用地内中了15O万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达到3万人/km(主城平均为1.5万人/km)。

2.2我国大城市郊区化发展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郊区蔓延问题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1990年到1995年.全国净减少耕地200多万hm2。从特大城市来看,1986年到1996年,37个特大城市用地规模增长弹性系数(城市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比率)已达2.2g,而合适标准为1.12;城市建筑容积率1996年为0.45.而一般可达到1~3,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而1978—200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7.92%上升到39 .1%,只上升了2I.18%,而城市总面积由8842km扩大到248758km2,净增了239916km2,显然城市发展所占用土地的增长与城市化水平不相适应。

我国各大城市在向郊区扩展的过程中,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高档住宅区和花园别墅区,近年来又掀起townhouse热。但是这种低密度低容积率的住宅并不适合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稀少人口密集的国情。开发商的盲目热炒势必加剧城市郊区的无序蔓延。

由此可以得出,中国现阶段大城市发展基本都存在着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的局面.并且这种二元性对城市内部和外部发展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已全面步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中心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过度密集会给城市的运行带来巨大压力。缓解老城的人口增长压力,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已成为当前大城市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面对我国独特的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的局面.结合英美两国新城建设的经验.我国可以采取建设新城的模式.一方面缓解原有城市中心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压力,向外疏散产业和人口:另一方面遏制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郊区化蔓延现象。

3、中国新城概念辨析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新城”的定义——一种规划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城市以外重新安置人口.设置住宅、医院和产业,设置文化休憩和商业中心.形成新的、相对独立的社会。根据这个定义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各种新城,很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城。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故有学者提出了“类新城”的概念。自从大城市出现紧张的人口和就业压力以来,“类新城”就以各种形式伴随着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而出现.较常见的有城市新区、城市组团城郊居住区等形式。

当前我国新城建设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城”.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可以分为:内城改造和用地功能置换所联动形成的“新城”;城市结构改变生成的组团级“新城”;城市郊区化蔓延形成的郊区”新城;以一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特定新城以传统小城镇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新城。

笔者认为类新城虽然在结构独立性、社会独立性等方面和新城存在差异.然而从本质上说,新城和类新城只是不同规模城市采取的不同疏散方式。

无论是新城还是类新城.都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规划和建设现象.其目的也都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其一方面顺应了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的疏散.优化城市的空间构.阻止郊区化的蔓延。另一方面加速了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中国新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城市中新城规划和建设正在不断升温.例如北京2004年总体规划修编中提出建设11个新城.上海的一城九镇规划等等虽然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作为一种在国内刚刚兴起不久的事物.其发展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就新城的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而言.当前中国的新城建设主要还是沿袭现代主义所推行的“功能主义城市”的理念.在解决许多旧有问题的同时中国新城的空间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形成了功能较为单纯的城市分区.尺度巨大的街区(街区的长宽恐多为500~l000m.有的甚至更大):土地和城市规划强化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通过拓宽道路、延长道路线、新建公路等方法满足交通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居民每日生活所需到达的各个场所之间的距离大多远远超过了人的步行能力.街区与街区之间被多车道的宽阔道路网分割.由此造成城市空间被割裂的后果.形成冷漠的、超越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

因此.中国在建设新城的初始就需要找到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方法和理念来借鉴指导,避免上述新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城市建设发展的效率。

5、新城市主义及其对中国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启示

5.1新城市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战后美国郊区化的进程大大加快。随着大量的人口迁往郊区.许多的制造业和零售业也从城市中心向外迁移.郊区改变了起初只是作为“卧城”的角色同样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购物和娱乐的机会.使郊区居民对中心城市的依赖性大大减少。1980年代伴随着小汽车的快速普及而出现了一种郊外城市开发模式——边缘城市“(edgecity)”。

但是.美国近几十年的郊区化蔓延产生了一系列致命的弊端:(1)过长通勤距离耗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人们预期要达到的生活质量;(2)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使许多不能开车的人们(如老人和小孩)寸步难行.同时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3)郊区化的无序蔓延已造成了郊区的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土地大量浪费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的消失;(4)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过分强调严格的功能分区.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对公共空间的忽视减少了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加深了人们的孤独感;(5)缺乏有识别特征的空间的明确界定.使人们难以获得起初所向往的郊区生活的安定感和归属感.反而陷入一种无法认定自我存在的茫然之中。

由此.1990年代兴起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便是建立在对二战后占主流的郊区城市化模式(包括边缘城市在内)反思的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被忽视的传统社区的复兴。

5.2新城市主义和新城建设的相关性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发展模式有三种:填充式开发(infiI1)、再开发(redevelopment)、新发展地区和卫星城(new growth area and satellite town)。到2002年.美国已有超过300个新城镇、村庄和社区应用新城市主义的原则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其中最为成功也最著名的是佛罗里达滨海城(Seaside)。

由于旧城区内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比较低.而且多数已经老化不堪.在这种问题重重的城市内部要实现新城市主义设想,首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更新和昂贵的建设成本所以新城市主义在美国旧城改造中的影响力是微小的。实际上,人们普遍认为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和设计策略以及其实践对象主要是美国的郊区。新城市主义者们也声称未来的美国郊区看上去会更像过去的城镇。新城市主义在新发展地区中发挥了其独特的魅力。

所以笔者认为,新城市主义在美国新发展地区的成功,也可以用来指导中国新城建设。

5.3新城市主义的基本主张

5、

3、1紧凑有边界

新城市主义认为,限定城市规模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自然生态环境,他们主张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这一边界是由自然环境容量所限定的人们不能模糊和消除这一边界的存在。从生态学角度看,实际上是承认城市发展以及城市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强度是有极限的,亦即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生态极限。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明确的边界对于人们的心理界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易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5、

3、2方便步行的交通系统

新城市主义主张限制使用小汽车,因为小汽车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并且由于之前的郊区化发展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这些都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新城市主义认为应该发展大运量、快速的节约能源的交通系统,并尽可能多地考虑步行易达空间,保持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3.3保持多样性

新城市主义在三个方面强调多样性是持续发展的基础,(1)主体人的多样性,主张在城市邻里和社区内应该具有多种价格和类型的房屋,以满足不同年龄,种族和收入水平的阶层的需求,从而达到保持主体人多样性的目的。(2)功能的多样性,新城市主义反对现代主义过分注重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城市特色和活力来自对丰富资源的混合使用使居民、工作单位,商业活动等融入邻里和社区的生活中.实现居住与就业机会相平衡。(3)物质环境的多样性,强调城市和社区建设中应保持地方特色维持当地的文化与传统最大限度地寻求各个社区的多样性维护文化传统的多元化。

5.3.4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新城市主义认为,城市规模主要受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城市规模应以此为限否则将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活力的丧失和城市生态基区的急剧增大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的衰退。把区域中的城市和郊区及其自然环境看作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机体,城市既要注重内部的更新、完善和有机组织.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新城市主义强调不论城市发展以何种模式进行.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开发的品质而不是开发所处的位置和开发规模。

5.3.5多重可支付性

新城市主义提倡紧凑高效率的土地使用模式.有助于保护开敞空间、减少空气污染.对于环境来说是可支付的:提供多种不同类型、价格和密度的住宅.对于各种不同阶层的家庭来说是可支付的:具有复合功能和适宜步行的特点.减少了对小汽车的依赖程度和相关开支.对于低收入家庭是可支付的:由于得利于劳动力从交通堵塞、高昂房价中解脱出来.对于商务机构是可支付的:使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公共领域使用方便舒适.对于公众纳税人是可支付的。

5.3.6以人为本

新城市主义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手法.表达了对社会和个人的充分关心。这一点在它所倡导的社区设计理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邻里、分区和走廊是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同时.新城市主义认为邻里分区和走廊也是大都市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的基本元素.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共同形成了市民认可的、具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充满人情味的生态社区.并且促使居民形成对保持社区活力、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所必需的责任感。

5.4新城市主义理念对我国新城建设的启示

5.4.1明确新城的边界.严格控制城市外围绿地.防止城市变相蔓延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由量到质的变化.从功能单一到多样化、综合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演变.呈现出从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及复合组团式结构。大城市.尤其是那些在中心区有大面积老街区的大城市.为了避免或者减弱单中心集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都不再拘泥于单中心的城市形态.而是向着开敞、多中心”或组合城市的方向发展.这时.除了城市原有的主中心、主城区外.还会规划建设一些具有多功能的组团级新城。这些新城在规划伊始多是依自然地形、道路和绿化分隔。

正如新城市主义所主张的.城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边界.这一边界是由自然环境容量所限定的.人们不能模糊和消除这一边界的存在。一旦突破这个边界也意味着超过了城市的规模极限和生态极限。

但是.这些组团新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常常会各自膨胀.相互蔓延成片。继而出现新一轮变相的城市圈层式外扩。为此.在规划建设新城时.需要明确城市边界.严格控制城市外围绿地建设.防止新城之间以及新城与主城之间相互蔓延。

另外明确边界的存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城空间上的完整和独立.并能促进居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当然前提是新城建设达到一定水平.而不是依赖主城的附属物。

5.4.2倡导TOD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公共快速交通系统

新城市主义倡导的TOD模式要求在公共交通站点1O~15分钟的步行距离内设置商贸、金融、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个核心商业区。由于一定规模的核心商业区其服务半径与容量是一定的.可以保障商业区附近居住区的开发密度.同时限制新城的发展规模.从而保证了新城的紧凑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国.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中国的私家车拥有量虽然逐年增长.但是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成为汽车轮胎上的国家。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角度看.中国更加应该控制小汽车的发展势头。因此.新城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则保证了在限制小汽车发展的前提下.居民依然可以享受便利的交通。主城与新城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此外.在交通节点附近形成复合的核心商业区.其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新城更能够集聚人气。

由于是新城,很大程度上都是新开发土地,政府在发展TOD模式时,控制住交通节点的土地.新建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以租赁的形式将店面转让.政府可以借此获利其收入可以再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来。

5、

4、3注重新城的混合多样性建设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城市由无数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也表现出无穷的多样化。《雅典宪章》所崇尚的功能分区没有考虑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城市相当地冷漠.单调而缺乏生气和活力,并带来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是指在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具有多种性质的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对城市的交通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工作和居住分离造成的高峰时段交通拥挤,非高峰时段运量不足的问题。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可以做到备类土地利用的平衡发展.就地吸纳本区居民出行.减少跨区出行活动.从而减少有限通道的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挤。

5、

4、4注重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再塑.形成城市肌理和邻里传统

文脉是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城市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对于人这样一种社会性生物,如果城市中只有钢筋水泥建筑的物质的显型形态,而没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隐形形态,那么人们不会来此生活和工作,至少不会喜爱这座城市。因此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背景,它是一种粘合剂”,将城市的显形形态和隐形形态粘合在了一起。对于完全新建的新城而言,建设文脉的重要性与物质环境的建设同样重要.而在有一定基础的城镇发展起来的新城在大规模的改造中如果不注重文脉的延续,将对城市

肌理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它们文脉的延续与再塑都应该纳入到物质建设的过程中。好的文脉会使物质环境更加宜人和适居,而好的物质环境也能使文脉得到保护和重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来看,笔者认为在我国的新城建设中应该注意这么两点:一是在新城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居民日常生活的元素,从居住区一个雕塑.一根灯柱入手,建设小尺度、高密度、亲近人的邻里社区;第二是创造好的公共空间.不是为城市的气派等冠冕堂皇的原因而建.而是建设成为人们乐于在此交往、散步娱乐等的城市中最具特色和最具感染的公共活动空间。

5.4.5鼓励公众参与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社会公平.各国规划都鼓励公众参与。在新城的建设中,通过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当地的规划建设,可以提高居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与认同.使得居民凝心聚力,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现代电子技术与媒体的发展.网络讨论与虚拟现实技术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舞台与表达空间。

第三篇:佛山新城简介

佛山新城概况

佛山新城(原东平新城),处于佛山市中南部,以东平河为界,跨禅城、顺德两区。由同济路、南海大道—北滘环镇西路、佛山一环南线、325国道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佛山新城是佛山未来城市新中心,2003年启建,2006年省运会前完成了东平大桥、世纪莲体育中心、新闻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完成了优质供水工程、综合管沟工程、佛山公园一期工程等基础建设项目, 绿化率达40%,初步形成了新城核心区的空间框架。200

7、2008年,佛山新城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调整,2009年起掀起第二轮建设热潮,总投资220多亿元的公共文化综合体、交通枢纽中心、商务中心、“CBD”A区、汾江路南延、岭南大道南延、东平学校等十多项重点项目全面铺开。

2011年,市委市政府实行“强中心”战略,加速推进佛山新城开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具有现代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佛山新城建设动员大会,明确将东平新城总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分为重点开发区、协调区两个层次分类推进,重点开发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协调区面积约62.6平方公里。要求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推进重点开发区建设,正式吹响城市建设冲锋号,举全市之力建设佛山新城。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率队到佛山新城视察,汪洋书记寄语佛山新城打造岭南文化高地,彰显岭南水乡特色。在此基础上,佛山新城明晰了规划发展新定位,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智能化国内领先、浓郁岭南风貌、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为此,佛山新城在集中精力理顺体制机制和各项关系的同时,重点提出“三大战役”和“三大建设浪潮”战略部署。11月,东平新城正式更名为“佛山新城”,更好地凸显出新城作为“佛山未来新中心”的发展定位,更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增强幅射力,从而推动新城的建设。

2012年是佛山新城建设的“落实年、项目年、服务年”,是“关键”阶段、“攻坚”阶段。佛山新城将结合全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规划定位,抓紧推进“三大建设浪潮”和“三大战役”,完善交通路网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开发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四篇:科技新城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哈尔滨市江北科技创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已破茧而出。哈尔滨市将用20年分三步走,在松花江北岸打造总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的江北科技创新城,作为“北跃”发展核心。江北科技创新城中的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将于明年开工建设。

“三步”发展战略历时20年

江北科技创新城由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两园”组成,建设将分三期实施,近期建设时限为2010年到2012年,完成2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建筑面积达700万平方米;中期建设时限为2013年到2020年,建设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远期建设时限为2021年到2030年,全面完成130平方公里科技新城建设。

哈尔滨市将把江北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科技资源最富集、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产业转化能力最强的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一流研发中心,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平台。

科技创新城起步区明年动工

明年,哈尔滨市将重点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2.4平方公里,位于四环路以东、三环路以西、世茂大道以南、松花江北岸堤防以北围合区域。同时,启动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二期4.5平方公里和产业园起步区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的五大标志性建筑,即省科技大厦、火炬大厦、科技创新大厦、哈电气集团工程中心、五星级酒店,以及五大配套性建筑,即创业孵化园、软件园、科技展示交流馆、科技图书馆、商务会馆明年将全部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规划

科技创新园起步区一期将突出“科技、生态、人文”的规划理念,以金水河与江水为设计要素,将自然与建筑、研发与休闲、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一个主题鲜明、形象突出的城市新中心。采用“雪花”状空间布局,通过生态水系和绿色轴将区域内研发、孵化、服务三大功能区有机融合,实现“功能分区合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构建生态水系景观,以贯穿公共服务区南北的中央绿带作为绿轴,以内河水系和松花江沿岸景观构成东西走向的景观轴线,形成生态绿谷,其间布置水系、湿地、小品、广场。

第 1 页 共 1 页2013-4-16

第五篇:北塬新城简介

咸阳市北塬新城简介

北塬新城位于咸阳市区北部,联通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承接西咸新区。西起西咸北环线,东至福银高速,北至秦都区马庄街办,南至五陵塬以北(五陵塬旅游路—咸平路—双韩路),具体包括秦都区双照街办、马庄街办全部区域和渭城区周陵街办、礼泉县骏马镇、兴平市店张街办、南位镇的部分区域,人口17万人,规划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71.6平方公里。

(一)发展定位:渭北生态休闲服务区、世界遗产旅游地城市、西咸现代服务先导区、西部城乡统筹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按照“城陵镶嵌”、“田园相间”、“绿网相连”的规划建设理念,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汉文化聚集展示区和国际化生态田园示范新城。

(三)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核三片”空间结构。 一核——CBD商务中心:以现代服务为主,承担北塬新城的管理、金融服务、科研、教育等功能(约9.8平方公里)。 三片:

马庄片区:围绕空港新城及未来北部市域发展现代物流、居住服务、临空产业及有机产品加工等(约21.7平方公里)。

双照片区:依托茂陵,连接兴平和主城区,大力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约19.4平方公里)。

综合服务区:以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医疗、居住等为主(约20.7平方公里)。

北塬新城与咸阳主城、渭河南城及渭河生态景观带、五陵塬历史文化景观带,形成咸阳“两带三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发展优势: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发展空间开阔;西咸新区秦汉、空港新城快速启动建设;片区人口、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咸阳主城发展建设的有力支撑。

规划建设北塬新城是咸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不但可实现与西咸新区新城联动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可解决咸阳市主城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弥补主城缺失功能,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而且还可加强与咸兴工业走廊及关中现代能化产业园的对接,提升咸阳市区对兴平、礼泉、泾阳等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上一篇:江南东道范文下一篇:教师层面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