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父亲形象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从“有父”到“寻父” ——新时期以来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研究

摘要: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电影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类型,家庭伦理片中“父”与“子”之间关系的交错纠缠与矛盾挣扎早已成为了电影史上一道耐人寻味又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从1978年底至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四十年,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思潮的改变、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早已经渗透在家庭伦理电影创作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在家庭伦理电影的创作中,其对父子关系的影像呈现,几乎在新时期以来的每一个十年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显现出鲜明的嬗变轨迹。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参考,在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观照的基础上,考察和总结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父子关系的嬗变。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着力于考察八十年代家庭伦理影片中父子关系的呈现。在寻根思潮、新启蒙话语等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这一时期家庭伦理片中父权对于子辈具有重要的规训作用,呈现出“有父”之父权统治的强势在场。通过对影片中意识形态化的父亲、乡土父亲和被“弑”的父亲形象的文本细读,探讨了其指向社会的文化身份如何象征了父法的权力。第二章研究九十年代影片中父子关系的“审父”呈现。在世纪末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和“交织”中,这一时期的影片以一种平视的姿态对父子关系进行了审视。通过对两种创作选择即对父性文明的反思、对父亲形象的伦理诉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片创作是如何从父权文化表达逐渐滑向伦理道德的一端的。本章还对《阙里人家》这一在“父之名”与“父之实”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衔接处具有典型意义的影片进行了文本细读,探讨影片中的父性权威与人伦情感是如何进行对话的。第三章讨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家庭伦理影片中呈现出的“无父”特征。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人主义话语的崛起,使得父亲所代表的传统精神意向在当代社会中开始贬值。这一章通过对电影中蒙昧殉道的父亲、漫画化的父亲以及平民化的父亲形象的分析,探讨了这一时期父权在彷徨中的失语、以及作为平凡个体的父亲与子辈之间的伦理冲突和互动。第四章讨论了近几年家庭伦理影片中呈现出的父子关系的“寻父”倾向,即呼唤父性的回归。这一时期的影片一是青春片视角下的对父子关系的反思和怀旧,表现子辈期望通过对传统、权威的寻找和认同来保护自我、确立自我;二是影片塑造了一些“进步了”的父亲、英雄父亲等形象,通过对父亲形象的褒扬来呼唤建立在双向度关爱基础上的父子秩序的回归。最后的结语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对本研究提出的主要问题进行总体性的梳理和回答,总结新时期以来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父子关系嬗变的谱系。

关键词:新时期;家庭伦理电影;父子关系;父权;嬗变

学科专业:传播学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一章 有父:父权统治的强势在场(1979-1990)

第一节 意识形态化的父亲:象征的政治话语

一、是与非:一种精神救赎

二、家与国:一种道路的选择

第二节 乡土父亲:“沉默的国民灵魂”

一、“恋土”与“离土”:一种现实关注

二、旧家与新人:一种文化反思

第三节 被“弑”的父亲:秩序内的反秩序革命

第二章 审父:从“父之名”到“父之实”审视的两难(1991-2000)

第一节 作为“历史的中间物”的父亲:父性文明的历史记忆

一、对传统文化的怀旧

二、权力的让渡:“情”与“理”的矛盾

第二节 作为“现实中平凡个体”的父亲:父亲形象的伦理诉求

一、放弃“身份”的父亲:一种权威的消解

二、被嘲弄的父亲:个人主义话语的表达

第三节 《阙里人家》:父性权威与人伦情感的对话

第三章 无父:伦理视角下的现实镜像(2001-2010)

第一节 蒙昧殉道的父亲:价值断裂的荒诞寓言

第二节 漫画化的父亲:批评话语的暧昧书写

一、离父:子代挣脱伦理束缚的呐喊

二、缺父:被异化的社会困境

第三节 平民化的父亲:人伦亲情的真切观照

第四章 寻父:对父性回归的呼唤(2010-)

第一节 我们“做”父亲:“青春片”视角下确立自我的需求

第二节 被褒扬的父亲:巨人影子与意义生产

一、“进步了”的父亲:对凡俗之父的温情注视

二、英雄父亲:父子秩序的想象性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提纲下一篇:线损问题供电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