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对语文课“情趣盎然”

2022-09-11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 最接近生活, 内容最丰富多彩, 最有情趣的科学, 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 使语文课“情趣盎然”。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1 寻找趣点, 兴味盎然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 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 不但不把它当负担, 而且会废寝忘食, 乐此不疲地去干。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有了兴趣, 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 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首要了解学生实际, 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 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有些课文, 细节描写真实、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其“趣”所在, 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有关小艇样子的描写, 《可爱的草塘》中“我”在水泡子里逮鱼的情景。这些“趣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引导学生玩味其中, 既能帮助他们开启思维, 读懂课文, 又可使他们产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有些课文的趣点不在文内而在文外。如教学《女娲补天》一课, 可以向学生讲解有关传说;《军神》一课, 刘伯承受伤的经过及古代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用作学习这篇课文的趣点。这样既增加学生的情趣, 也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起了催化作用,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 激发情感有滋有味

早在本世纪初,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 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 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 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小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课堂上让他们适度地“动”起来, 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我在教学《所见》一诗时, 把课堂变成舞台, 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 同桌互相协作表演牧童捕蝉时的动作神态, 学生边朗读、边演示, 通过课堂即兴表演, 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诗文语言, 诗文理解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环境中,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 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 潜能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 对教学倾注热情, 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完整独立的文章, “文章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 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语文课堂中, 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 营造成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仿佛身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观其景, 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例如, 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课文朗读指导中, 我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人们怀念敬爱的周总理的情景。教师入情入境, 拨动着学生情感上的心弦, 起到了使学生见作者之所见, 思作者之所思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作用。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 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感的手段,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教学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 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 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 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 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学的有滋有味流连忘返。

3 激活思维意味深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 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 语文教育应植根于实践生活, 面向未来, 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小学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 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开拓学生视野, 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有课内延伸到课外, 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翠鸟》一文时, 让学生介绍课外阅读中自己所喜欢的各种鸟类, 并在画纸上描绘出来, 自己设计制作成“鸟儿”专刊, 于是教室就成了“鸟的天堂”。他们阅读时各具特色。有的介绍“鸟儿”的名称来历, 生活习性;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 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室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 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净化思想的乐园, 让语文课时刻洋溢着“情趣”。

摘要:本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使学生更好的撑握语言知识和更多文字的一门基础课程,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其它学课时打好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趣点,激发,激活

上一篇: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下一篇:让历史照亮现实——例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