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珍贵野生兰科花卉——大叶火烧兰

2022-09-12

兰科植物是极其珍贵而稀有的植物资源, 其花色丰富, 花型奇特, 种类繁多, 具有颇高的观赏价值, 在世界花卉大家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其生境条件的独特性、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对其的破坏, 很多物种已处于渐危、濒危状态[1]。现世界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 是植物保护的“旗舰”类群[2]。

大叶火烧兰 (Epipactis mairei) 属陆生兰种类[3], 隶属于兰科 (Orchidaceae) 火烧兰属 (Epipactis) , 是我国特有的野生珍贵花卉。火烧兰属约20种, 主产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及高山地区, 北美也有。我国有8种2变种[4]。重庆分布2种[5]。

笔者于2014年6月在城口县东安乡野外考察时, 于1400 m的疏林山坡下发现了野生兰植物4棵, 经查阅文献检索, 确认为大叶火烧兰 (图1~图3) 。

1 形态特征

地生草本, 高30~70 cm;根状茎粗短, 有时不明显, 具多条细长的根。茎直立, 上部和花序轴被锈色柔毛, 下部无毛。叶片5~8枚, 互生, 中部叶较大;叶片卵圆形、卵形至椭圆形, 长7~16 cm、宽3~8 cm, 先端短渐尖至渐尖, 基部延伸成鞘状, 抱茎。总状花序长10~20 cm, 具10~20朵花;花黄绿带紫色、紫褐色或黄褐色, 下垂;中萼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 舟形, 长13~17 mm、宽4.0~7.5 mm;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 长14~20 mm、宽5~9 mm, 先端渐尖并具小尖头;花瓣长椭圆形或椭圆形, 长11~17 mm、宽5~9 mm, 先端渐尖;唇瓣中部稍缢缩而成上下唇, 下唇长6~9 mm, 两侧裂片近斜三角形, 上唇肥厚。蒴果椭圆状, 长约2.5 cm, 无毛。花期6—7月, 果期9月[4]。

2 生境及地理分布

大叶火烧兰产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西部、重庆、云南西北部、西藏。生于海拔1200~3200m的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河滩阶地或冲积扇等地[3]。近年来, 由于人类长期大量采挖和生境胁迫等原因, 大叶火烧兰的野生资源已日渐减少, 处于濒危状态。

3 分布区状况

分布地区天然植被保存完好, 较偏僻, 人类活动少。分布地位于山坡疏林下, 灌木层植被少, 草本丰富, 光照好。该种附近还分布有紫珠属 (Callicarpa) 、山蚂蝗属 (Leguminosae) 和盐肤木属 (Rhus) 等植物。

4 用途及繁殖

大叶火烧兰植株较大, 叶大形, 脉纹美丽, 花序总状, 花色淡雅, 花型奇特, 是优良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 很好的观叶、观花植物[6]。喜光照, 耐干旱, 可盆栽点缀窗台、阳台, 成片栽植于公园、庭院或用于花坛、花境的绿化美化。

秋季停止生长后进行分株繁殖。

5 研究意义

大叶火烧兰是中国特有的珍贵物种, 对研究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系统进化发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种在城口县虽有记载, 但实际分布地和数量不详, 本次调研的发现, 对丰富重庆市兰科植物资源、国家濒危植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亦为重庆市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提供引种资料。目前, 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挑战, 应积极建立兰花自然保护区, 加强宣传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注重研究兰科植物育种栽培技术, 使我国野生兰花资源得到切实的保护[7]。

摘要:报道在重庆市城口县发现的珍贵野生兰科花卉——大叶火烧兰 (Epipactis mairei) 。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简介其生境、地理分布、分布区状况、用途及繁殖方式等。

关键词:野生花卉,大叶火烧兰,重庆市城口县

参考文献

[1] 罗毅波, 贾建生, 王春玲.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J].生物多样性, 2003, 11 (1) :70-77.

[2] 赵芳, 张改霞, 李先敏.太白山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 2009 (6) :74-77.

[3] 吴国芳, 冯志坚, 马炜梁, 等.植物学 (下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353-357.

[4] 郎楷永.中国植物志 (第十七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90.

[5] 杨昌煦, 熊济华, 钟世理, 等.重庆维管植物检索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897.

[6] 邢福武, 曾庆文, 陈红锋, 等.中国景观植物 (下册)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1559.

[7] 罗毅波.中国兰科植物的保护策略[J].中国林业, 2003, 11 (B) :24-25.

上一篇:大连市渔港影像文化调研下一篇:喜悦背后难以承受的悲伤——浅析归有光的《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