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社会结课

2024-05-12

化学社会结课(精选四篇)

化学社会结课 篇1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小结的必要性

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 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强化记忆.结课时,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以突出重难点的形式加以总结归纳, 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 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 记忆更牢固; (2)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可以以练习、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进行结课, 从而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情况, 以便改进教学. (3) 知识系统, 承前启后.结课时, 教师可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的同时, 也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 过渡自然. (4) 质疑问难, 发展智力.结课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在课堂上学生未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 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智力.

二、高中化学结课的设计原则

虽然课堂小结只有3-5分钟的时间, 但如果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 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笔者认为设计好的结课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准确性原则.结课时, 一定要以语言和操作的准确性为前提, 不能信口开河, 更不能出现操作的不规范而误导学生; (2) 灵活性原则.一成不变的结课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 使结课更具灵活多样性; (3) 启发性原则.在结课语的设计上应尽可能多的具有启发性, 从而营造出耐人寻味、课已尽而意无穷之感.

三、高中化学结课的艺术形式

1. 口诀式小结——教学效果再次“升华”

不难想象, 一堂课中, 学生经过约40分钟的紧张学习, 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已开始趋于松散、疲惫状态.而且, 笔者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全面、准确的记忆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口诀式小结具有通俗易懂、精炼、形象、富有韵味的特点, 教师如果能把知识点穿成一个小故事、把规律概括成几个字的口诀, 或者编一段顺口溜, 能再次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到好处的使教学效果再次“升华”.例如,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 可编制口诀如下:“试管被夹向下倾, 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 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灯, 会爆炸, 先停氢, 会氧化, 由黑变红即变化, 云长脸上笑哈哈.”通过用一段生动形象、简明扼要的口诀式小结来概括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喜闻乐见, 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 概括总结式小结——给学生认知系统而完整的印象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课方式.一堂课结束时, 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构建知识网络, 又能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投影仪或多媒体等手段用文字、图示或表格的形式加以概括, 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这节内容中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总结时, 利用表格的形式给学生清晰的印象:

3. 练习式小结——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化学学习成绩的优与劣, 学生的练习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 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 习题训练、实验操作、讲台练习、解题竞赛等, 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 还可以起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 在讲授“化学平衡的计算”时, 教师可选择练习题的形式, 使学生在做练习过程中记住“化学平衡计算三步曲”.

4. 交流式小结——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情感交流

这是一种适应于新课标要求,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的一种结课方式.在课尾,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本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小组内或在全班进行交流,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然后由教师指出学生错误之处加以纠正,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也能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情感交流.例如, “促进身心健康”一章中“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都可以采用交流心得的小结形式,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化学与社会结课论文 篇2

生态工业——生存挑战

姓名:

学号:0864134104 班级:装备08-1班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杜金花 0 提要: 处于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现代工业技术,又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土地、水、空气不遭到进一步的破坏,是摆在我们在生存与发展间一个迫切而严峻的课题。关注生态寻求与工业的结合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生态工业、发展、随着工业时代的进入,我们的生活节奏因为科技的力量快了起来。工业的成就也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辉煌。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化工工业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科技实力在工业的创造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生存的挑战。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支持。在生产中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现象,并产生污染。再加上地球的自我净化能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工业生产为满足人类的需求产量却有增无减。随之长生的废物量、污染物也与成就一样飞涨。地球处于破坏的饱和和过量压力下。使得经济与生存环境条件却成反比。我们生存的环境被破坏的支离破碎。在我们不断有新发现、新创造问世的时候。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在我们这个时代集中的爆发。使我们遭受巨大的损失。

当今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的今天,由于科技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的产业主要是以初加工、粗加工为主,更多的是原料产品的声场,且很多的产业是西方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就将这些产业移到不发达国家来生产,使得其不必破坏自己的环境。我国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惜牺牲环境来满足世界的需求。竭泽而渔的现象在中国的矿产资源地是普遍存在的。

在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有轻工业的纺织、加工等产业重工业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初级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且附加值很低。且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多的工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地层下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

(1)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八十年代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洞为止。工业革命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的迅速过渡成为世界史的一个新时期的起点,此后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出现新的特点,并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的一系列发明和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开始插上技术腾飞的翅膀,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开采和消耗着一次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

工业化开始成为国家地位的标志,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工业化社会的特点是高度城市化。工业和城市同步发展。先是由于人口和工业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剧增,城市饱受空气污染之苦,随之而来是城市周围又出现日 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业三废、汽车尾气更是加剧了这些污染公害的程度。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花大力气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搬到发展中国家,以此方法解决了国内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一些社会问题。随着发达国家环境状况的改善,发展中国家却开始步发达国家的后尘,重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老路,城市环境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生态破坏。从而引起全球共治污染的讨论。《哥本哈根协定》的全球关注。

(2)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的“臭 氧洞”开始,人类环境问题发展到新的环境问题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征兆,酸雨、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是共同关注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一些国家的贫困化愈演愈烈,水资源短缺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能源与矿产资源也相继出现将要耗竭的信号。

这一切表明,生物圈这一生命支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支撑已接近它的极限。还表明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从而引起了对温和工业的探索和讨论。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循环生态工业的声音不断出现。并有更多的组织和研究机构加入进来。用行动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点。也成为解救地球挽救人类生存的任务和使命。

生态工业的特点:

生态工业是模拟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起相当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消耗、低(或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的工业。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工业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建立互利共生的工业生态网,利用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达到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利用以及对外废物的零排放。

工业结构生态化把工业系统的结构规划成“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三大工业部分构成的工业生态链。资源生产部门是将研究可更新资源的生产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的永续资源逐渐取代不可更新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无浪费、无污染,对于在加工生产中的废物还可以在资源生产部门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转换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工业品;或交与还原生产部门将各副产品再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或转化为新的工业品。

以倡导生态工业特色经济发展为主,就是要不断地提升传统工业,推行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旧的工艺和设备彻底进行改造,使之尽快地生长成为新的工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只有以经过彻底改造过的传统工业和全新的生态工业为主导,才能把生态特色经济发展起来。

可发展生态特色经济的发展领域: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农业走无公害有机化之路,工业走无污染清洁化之路,旅游业走回归式园林化之路。保护、开发和利用文化生态资源,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对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从宏观上使工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工业的生态、经济和技术关系,促进工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的合理运转和系统的稳定、有序、协调发展,建立宏观的工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2)在微观上做到工业生态资源的多层次物质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生态经济子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效率,建立微观的工业生态经济平衡。避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局面发生,而生态工业将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从而实现工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从战略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道路。

(3)对资源进行合理开采,使各种工矿企业相互依存,形成共生的网状生态工业链,达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使用,为避免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使得工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

环境问题是由于发展不当而造成的,必须而且也只能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所说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绝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我们面临着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重要方针,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初步探索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十五”乃至“十一五”期间,我们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的难题,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

工业生产中要实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农业生产中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县市和生态乡村,创建生态城市,从而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量,促进环境与经济之间达到相互协调的最高境界。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和要求,我们才能说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生态特色经济模式。

只有把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利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使我国平稳快速安全的发展。才会避免污染、破坏、丢弃的老路。也会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解决悬而未决的困扰难题。也为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和科学理论支持。西部地区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决不能重蹈覆辙。而生态工业的应用必将会带来非凡的成就。

我们面临着生存威胁、环境破坏、经济发展等问题。而这必须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解决。而不是只顾当前利益。而忽视将来的子孙后代。愿全国人民一起行动起来,为生态绿色的家园献智献力。

让我们生活在碧水蓝天的祥和世界。这里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作者:任昭

指导老师(任课教师):杜金花 时间:2010年10月31日

中学化学课堂结课的一般形式 篇3

1.自然式结课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好像不讲究任何技巧,其实往往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

2.概括式结课/归纳式结课

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希波夫认为:“通过总结学生在课上所学习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来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等,将一堂课所学重点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实质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如学生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涉及的化学反应很多,为了避免学生知识的掌握出现混乱,我引导学生得出“铁三角关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再例如盐类的水解一课的小结可以从盐类水解的实质、原因和规律三个层次逐一分析关于盐类水解的规律,归纳法要力求提纲挈领,全面准确,简明扼要,生动有力。

3.设问式结课/讨论式结课

学生经过近一节课的紧张学习注意力有所减弱,在一节课的结尾适当运用讨论法,对强化教学内容,集中学生注意力均能起到一定作用。这种方法是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再现,一般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作答。例如胶体的性质及作用一节课的结尾,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色玻璃是一种胶体,它有没有丁达尔效应?为什么?(2)为什么在入海口处容易形成三角洲?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上升为理性知识。

4.悬念式结课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成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习的期待。譬如,讲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有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它们能反应,且生成硫酸铜与氢气,你认为他能实现吗?在课将要结束时,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望,收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5.呼应式结课

呼应,就是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达到前后呼应,有豁然开朗之效。例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一内容时,课前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菜刀用后要擦干,否则就容易生锈?为什么白铁水桶一旦损坏,表面腐蚀更快?然后,引导学生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末了再回过头来解决课前所提出的问题。

6.承上启下式结课

承上启下式结课是指既能复习回顾本节知识又能提示学习下节知识的结课方式,承上启下结课适用于上下两节课有着一定的联系或者有着因果的相关性的时候。

7.引申式结课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渴盼“且听下回分解”,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来。

8.练习式结课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组织学生通过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和应用,又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

9.游戏式结课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化学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游戏,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内容。初中阶段,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结课时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10.口诀式结课

把一些零散的必须记忆的知识、操作步骤、重要的化学概念编成口诀,可以增强学生记忆知识能力。例如,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双弱双水解,双强不水解,谁强显谁性,双弱由K定。口诀形式喜闻乐见,朗朗上口,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整理成口诀教给学生。我在讲到“铜的精练,电镀”时,编了这样的口诀:口诀一:“电解炼铜要记清,粗铜阳极纯铜阴,铜盐溶液电解质,银铂金成阳极泥。”口诀二:“电镀原理记周详,镀件阴极镀层阳,镀层离子电解液,工业实际更优良”。关于盐类水解的规律可归纳成“凡弱必水解,谁强跟谁性”。

11.网络式结课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堂教学结尾时,利用几分钟时间上网查询,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中轻松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如在讲到“酸雨”时,可引导学生浏览“中国科普博览网”查询有关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控制等内容,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12.实验式结课

在教学中,有些内容难于理解,若能设计一些演示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或实验习题,作为课的结尾,这样的小结既可以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又能检查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不断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对比式结课

对比式结课是指以比较某些内容的异同点来加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结课方式。中学化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内容有对立性,如氧化和还原、炼铁和炼钢、混合物和纯净物、溶解和结晶、原电池和电解池等。也有一些概念的内涵或名称比较接近而容易混淆,如点燃、加热、高温、煅烧、燃烧、自燃、爆炸,干馏、分馏、蒸馏,电解和电镀,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学习这些内容时,就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结课,在比较相关内容的异同点中搞清概念,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同时,学会比较这种思维方法。

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然都是碳的氧化物,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学完一氧化碳时,就可用对比来结课,比较二者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化学性质、功、过等等。在对比记忆后,教师指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虽然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但量变引起质变,化学就是这么讲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注意化学式的正确书写和运用。下课。

14.拓展式结课

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来课堂结尾时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从而达到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如讲完《金刚石和石墨》,可指导学生“巧开锈锁”,讲完《酸碱指示剂》指导学生作“白花变红花”的实验;介绍完氯酸钾和硫这两种物质后,可指导学生用二者混合物点燃刚熄灭的蜡烛——“空手点烛”?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满堂灌”决不是教好学生的最佳方法,讲课时要留有余地,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

15.励志式结课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讲世界著名化学家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在他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的危险情况下,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仍置生命安危于不顾进行大量实验。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87年发明了无烟炸药。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为人类社会积累了巨额财富。居里夫人为了发现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提炼8~9吨沥青。经过十多年不懈的努力,她终于成功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19世纪60年代已经发现了60多种化学元素,一些科学家探讨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元素分类的报告。门捷列夫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把孤立的元素按原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进行仔细的比较、分析、归纳和推理,经过多年科学的概括和抽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等等。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学生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摘要: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化学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巧妙的结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物理化学实验结课总结 篇4

物理化学实验结课了,在本学期中,我们总共做了8个实验,应当说收获颇丰。

首先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所以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的形式,这固然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获得动手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学会了如何在一项系统的试验中开展合作,这很有意义。

其次物理化学实验配合物理化学课程,是我们加深了对于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物理化学实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纵深补充,它是我们知道一些物理化学的基本的名词如何如在试验中体现。

还有物理化学实验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由于这些实验也需要一些较为精密的仪器,因此我们也增加了对于这些仪器的了解,相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最后,由于这些实验要求采用微机处理相应数据,这也锻炼了我们相关的计算机能力。

有收获,当然也有一些不足,造成了实验的偏差,归纳起来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由于条件限制,一些仪器不是很精确,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测量这一试验中,实验装置的封闭性能不是很好,造成在实验的时候不易达到平衡状态,影响了实验结果的测定。此外,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还有一些不了解,如:数字式折光仪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

2,在实验原理部分,我们对于一些实验原理还是比较模糊,如偏摩尔体积测定,这需要我们除了在实验之外,还需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以加深理解。

3,在物理化学试验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很严格,如蔗糖转化反应动力学,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量等,而实验室提供的恒温槽加热缓慢,因此实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由于有的实验并没有按照这一要求,因此造成温度偏差,也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做实验,耐心是必要的。

4,在实验结果的处理上,部分实验数据处理的并不是很好,如直线拟合等不适很准确,这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数据本身的误差,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这方面还需加强。

上一篇:电信网络管理下一篇:家校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