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2024-05-03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精选十篇)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篇1

一、多套教材, 精泛并举

根据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和要求, 我们除了学习国家统编的教材外, 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使用国内外优秀的英语教材如《3 L—Look, Listen and Learn》、《全国外国语学校统编的英语教材》、《联想英语Making Connections》、《Look ahead》、《新概念英语》等进行教学, 实现教材多元化, 多套教材, 精泛并举。同时订阅21世纪报初、高中版, 每周开设一节英文报刊阅读课。每周开设一节口语课、一节听力课, 聘请外籍教师执教, 内容由外教自定。对于学校所开设的各种外语课外活动使用的教材, 均由外语组教师自行编写, 教材新编, 颇具特色。

二、分层教学, 逐步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上采用分层教学 (即小班授课法) 。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学习潜能, 结合问卷形式, 在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后, 将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A、B两个更小的层次班, 在同一节课里, 由两位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每个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及时调整分班。分层教学创设“开放、和谐、愉快、进取”的“滚动式”授课方式, 重视学生的个性及学习特长, 将教学目标及任务层次化, 因材施教, 分层评价, 激励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努力获得成功, 逐步消除分化, 从而把实施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操作模式。

三、丰富课外, 创设氛围

我校师生本着“创造英语氛围,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培养交际能力, 突显我校英语特色”的宗旨,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又新颖别致的英语课外活动。近年来, 不断创新和完善开展 (设) 了英语角、校园英语广播、英语演讲班、英语戏剧班、英语辩论班、英语沙龙、英语商店、英语餐厅、奥赛辅导班、英语晚会、周一升旗仪式上的英语演讲、英语影视剧欣赏等一系列的英语课外活动, 为学生创设艺术化和情景化的英语氛围。此外学校还对校园标识用英语标注, 设立了英语名言标语牌, 图书馆设立英语原版图书阅读专区等, 充分发挥英语的渗透作用, 营造真正的英语校园环境。

四、合作交流, 增强辐射

学校内涵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要从特色发展走向全面优质, 要扩大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和其他学校共同探讨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目前我校被定为21世纪园丁工程英语教学基地、全国外语学校理事学校, 经常承办各类外语教育学会年会及各教学研讨会, 与多所学校合作交流, 共同学习。作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教育学院等学校的实习基地, 我校起着积极的示范指导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验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科研水平, 实现了教学相长, 突出了师生互动发展的策略;其次是改变了单一的课型模式, 极大地发挥了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是加强了英语课外活动的指导, 创设和优化了英语教学大环境;此外, 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基于个性化和体现个性化。这种强烈的个性化人文主义思想贯穿或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该课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突破的方向, 如课程的设置还应该多样化;要保证研究时间和资金支持, 另外学校仍需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设备、设施;提高理论水平, 提升研究经验, 渴望专家指导;评价的方法有待改进, 对学生、教师和课程的评价要落实到位等。

走进名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标

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知道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历程。

2、概述他们的历史贡献,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基于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提高讲述历史名人的兴趣;

2、逐渐加深对历史名人及其贡献的理解,主动参与到搜集、评述人物的学习活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学习他们的优秀人文精神;

2、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的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1秦始皇嬴政——中华帝国的始皇帝 2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3汉武帝刘彻——鼎盛时代的伟大帝王 4魏武帝曹操——文治武功的大政治家 5蜀汉昭烈帝刘备——最有人缘的平民皇帝 6隋炀帝杨广——毁誉参半的皇帝 7唐太宗李世民——盛世唐朝的创造者 8女皇武则天—中华帝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玄宗李隆基——少年英豪

10宋太祖赵匡胤——佑文抑武的仁义皇帝 11元太祖成吉思汗——震撼世界的草原战神 12明太祖朱元璋——从历史夹缝中钻出的英雄 13明成祖朱棣——永乐盛世的缔造者 14清太祖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 15清太宗皇太极——在战争中成长

16清圣祖康熙——中华帝国史上最出色的皇帝 17清世宗雍正——康乾盛世的政治强人

18清高宗乾隆——一艘破烂不堪头等战舰的老船长

四、课程实施

(—)成立教学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管理

为了保证《走进名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学校的要求,成立学校《走进名人》课程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王喜泳

副组长:刁丽梅

组员:全体语文历史教师

(二)开设《走进名人》课程

本课程在初一、二年级开设,将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0.5课,主要语文历史教师负责实施。通过对历史名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和他们的成长历程的把握,用心体会这些历史名人的奋斗历程,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独特个性。通过创作成果和反思继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人生品位。

(三)组织编写校本教材: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根据学生需要编写系列教材、保证教学、学习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开展多种《走进名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不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应注重学生对实践

活动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在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对活动有周密的设计,但每一个活动都不能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应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的不断生成,要让学生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火花才不断迸发。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本课程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板报、手抄报展览、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评价 1.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2.对学生的评价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图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同时,在一学期结束时,也应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激励嘉奖,每学期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给予素质教育《走进名人》标兵奖,发给证书。3.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应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二是学校教学检查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一、课程背景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了解历史的情趣,学习历史名人的优秀品质,提高鉴赏力。学生很羡慕名人。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人是名人,特别是历史名人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奠基人,是社会灿烂文化的代表。他们的学识、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都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宗旨和学校办学理念开发本课程

校本课程《走进扬州》教学设计 篇3

地理教学中的选修模块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性、自主性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选修模块的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针对扬州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在中学地理选修模块中开设《走进扬州》,引导学生探讨扬州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结合十多年来扬州旅游业的发展变化,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和专题辩论等,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扬州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关注旅游与人口、资源、环境及区域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内容任务】

整个内容由四个篇章组成:资源篇、开发篇、评估篇、展望篇。“资源篇”模块:展示扬州景点图片,欣赏扬州美景,提示景观欣赏方法。“开发篇”模块:组织专题辩论会,通过正反方的辩论,归纳扬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努力方向。“评估篇”模块:通过上网查询、走访调查和阅读材料等方式评价旅游业对扬州的影响。“展望篇”模块:通过讨论和撰写小论文,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每个篇章教学时间是一节课,共用四课时。

【教具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调查表等。

【过程设计】

1第一节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扬州旅游资源。领略扬州美景,掌握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影片导入,创设情境)“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播放影片后提问:作为扬州人,你看了影片《春风扬州十里路》后有何感受?学生七嘴八舌话扬州。之后,我接着说,扬州还有哪些景点呢?让我们共同进入《走进扬州》的第一篇章“资源篇”。

资源篇的教学过程分成三步:第一步是资料介绍,指导学生模仿导游介绍扬州的旅游景点;第二步是讨论交流,让其他同学对展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交流欣赏方法;第三步是知识抢答,对扬州“名片”,特别是关于旅游方面的“荣誉称号”和“名人名句”开展有奖抢答,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对学生加以点拨、表扬并总结扬州的旅游资源。

简要实录:①学生一一列出扬州的旅游景点: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瘦西湖、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等众多名胜古迹。加上散发着青春活力的茱萸湾和充满休闲烂漫气息的凤凰岛,使古城扬州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学生在展示的同时交流欣赏的方法。②扬州获得的“荣誉称号”:扬州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等荣誉称号和“中国人居奖”、“联合国人居奖”等。

2第二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和比较,全面了解家乡的旅游发展状况,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过渡)历史上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现代的扬州是“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如何利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好的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呢?下面进入《走进扬州》的第二篇章“开发篇”。

开发篇的学习内容也分成三步:第一步对扬州旅游发展的定位进行评价,从扬州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等级与特色、价值与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采取正反方辩论赛的形式。第二步对扬州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行评价,从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区域背景和旅游容量等方面对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同样采取辩论赛的形式。通过正反方的辩论,找出扬州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第三步对扬州旅游发展的前景进行评价。通过材料阅读、中外对比找差距;将扬州与苏州及其他的运河名城进行比较,找出旅游发展的不同之处,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促进家乡的发展。

简要实录:通过辩论学生得出:扬州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地方特色明显,等级高且数量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气候宜人,地形平坦,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沪宁经济圈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完善,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不足之处:扬州历史遗存和名胜古迹存在着结构相对单一(以人文景点为主)、个体量偏小、分散不一等问题;资源整合包装提升不够,没有将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产品的优势(如琼花观属于房产局、隋炀帝陵属于乡政府);产业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总体不高;没有航空条件,辐射半径小等。

3第三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旅游业对家乡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过渡)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扬州市政府搭建了很多平台,如每年的“烟花三月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那么旅游业的发展究竟对扬州有多大的影响呢?下面进入《走进扬州》的第三个篇章—-“评估篇”。

评估篇的学习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调查扬州旅游业的情况,主要调查游客的来源、游览的景点、消费的状况、游客的反馈意见等,用第一手资料说明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态势。第二组调查旅游业对扬州经济的影响,查阅2007--2008年扬州市的旅游收入、从事旅游业的人员数量,用详实的数据说明旅游业对扬州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三组分析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阅读扬州近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材料,分析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简要实录:2007年,扬州旅游总收入达165.4亿元,同比噌长25.6%;2008年,旅游总收入约201亿元,同比增长22%。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08年直接从业人员约1万余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就业率,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扬州城市功能的转变,将城市的功能向旅游服务型转变;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但旅游建设对资源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4第四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教学过程:(过渡)清-汪沆“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未来的扬州推进旅游业发展,打造成新时代的“销金一锅子”,应发展什么样的旅游?下面进入《走进扬州》的第四篇章一“展望篇”。

展望篇的学习分成两步:第一步讨论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向,通过阅读“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结合普通消费者的心理和家乡的实际,讨论家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第二步撰写小论文,为家乡旅游献计献策。

简要实录:建议扬州加快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步形成:一个中心(生态园林城市)、两个特色(古、水)、三大景群(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扬州明清古城、京杭运河)、四大主题(历史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鉴赏美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推动扬州从一般观光旅游城市向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转变,从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现代化、旅游城市的品牌化、旅游市场的国际化,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教学后记】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篇4

一、精选书目, 让学生“一见钟情”

目前, “书虫”系列共分7 个级别, 一百多本书。其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 书中有英汉对照, 每页提供语言点、重点生词的注释, 书的末尾还配有阅读理解和语法练习。通过查阅和考察, 适合小学高年级阅读的入门级书虫也有好几套。按照学生目前的水平还没有自我挑选的能力, 因此, 我们英语组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调查, 并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 精选了这套“书虫”, 即《花木兰》《伦敦大火》《威廉·退尔》《环游地球80 天》《暴风雨》等。上述“书虫”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印刷精致, 配备精美的插图, 而且阅读难度也是由浅至深,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事实上也是如此, 很多学生看到这些图文并茂的美绘书虫时便“一见钟情”, 越看越喜欢, 有时自己查音标学单词, 有时同学之间互相比读, 大大激发阅读兴趣。

二、制订计划, 让学生“一心一意”

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必须要有长期坚持的计划。在具体实践中, 我校专门开设了一堂经典阅读课, 以“书虫”为阅读延伸科目, 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和有计划地实施, 让学生对“书虫”的兴趣慢慢转化为一种对“书虫”的习惯, “一心一意”地爱上“书虫”。

1.浏览泛读, 体验快乐。学生们刚拿到这些图片和文字结合的美绘本, 很自然地会表现出很新鲜、很好奇的感觉, 禁不住要浏览一遍。这时教师在任由学生自由浏览的同时, 适时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让学生自然而然慢慢地喜欢上“书虫”这套双语书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教师要做的事就是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沉浸到书虫阅读中去, 这时的学生有的是在观察图片, 有的是边看英文边看注解, 有的还会轻声读出一些句子。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快乐。

2.灌耳泛听, 提高听力。灌耳听是学习外语、练习听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学习者不一定需要去刻意地听懂所有英语内容, 就是所谓的耳濡目染吧。而泛听强调的是学生对于当天阅读的书虫, 先不看书听一遍。在这个听的阶段, 可能有很多听不懂的, 告诉学生千万不要着急, 正因不懂, 才要学习。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利用时间来灌耳听。学校规定高年级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听的时间不少于15 分钟, 双休日至少30 分钟以上。听的方式是见缝插针, 可以是在家吃饭的时候、洗澡的时候, 也可以是双休日懒在床上不想起床的时候, 晚上在床上还不想睡的时候都可以进行灌耳听。实践证明, 经常灌耳听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3.边听边读, 模仿语音。学校每周都有一节经典阅读课, 这节课用于指导学生模仿朗读“书虫”。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而这套书虫朗读时的语音语调非常地道纯正, 让学生一句句进行模仿朗读, 学生受益匪浅。课堂上教师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和方法, 如开展“金嗓子”播音员、小小“模仿家”的评比, 让学生有努力的目标和竞争的对象。课后, 教师还采用家校合作、跟踪督查、短信提醒等方式, 让学生在家保持连续的听力和朗读训练。

4.精读精听, 扫清障碍。精读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步骤, 精听是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精读书虫至少要进行两遍。第一遍听录音, 看文中重点词汇和译文的注释来理解阅读。特别是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和没有看懂的地方, 如果注释不够清楚可以查字典、百度搜索或者请教家长和教师。精读第二遍时要提醒学生不看注释通读一遍, 并且要达到全部理解会读。然后在精读的基础上, 合上书, 听一遍精读的内容, 确保无障碍。如果有障碍, 听完后必须查阅弄懂, 然后再听一遍, 直到无障碍为止。精读精听主要以学生在家为主, 因此教师要求家长要定期抽查。

三、有效反馈, 让学生“一鸣惊人”

有效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必要手段。英语教师为每位学生专门建立了一个“书虫”学习档案, 记录学生取得的一系列荣誉和获得的进步, 并定期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反馈。在实践中, 教师力争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呈现评价效果。一是开展“小小拼词王”评比。扩大词汇量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每个月高年级学生都要举行一次拼词竞赛活动。活动形式多样, 可以是书面形式, 根据书虫中的词汇解释方式, 用英语词汇来解释英语词汇, 变成了一词多练。也可以是口语形式, 教师在黑板上打乱字母顺序, 让学生拼读出正确的词汇。如《伦敦大火》中的一个重点词汇“狭窄”, 我在黑板上写出o、r、n、w、a和r这六个字母, 让学生能拼读出“narrow”。二是组织故事配音、表演和脱口秀节目。我们学校高年级还开设一节“情景ABC”课, 是以练习口语为目的的课。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表演。有书虫故事个人脱口秀, 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书虫故事角色表演, 把学生按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分组, 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出彩的机会。另外, 学校教师针对一部分特别内向, 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还开展角色模仿配音, 通过视频模仿故事的语音语调。三是根据“书虫”学习档案, 每学期开展“十佳书虫”评比, 并将此作为评比优秀三好学生的重要参照条件。同时, 学校教师还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上级组织的英语诗歌朗诵或英语表演秀节目,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一鸣惊人”。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篇5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走进童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来自街道中心小学,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滕州市规范化学校、滕州市教改十面红旗、滕州市教学工作示范学校,在08年10月被评为“市普通话示范化学校”,接着又在09年4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所以,我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臵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臵指导意见》、《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开设了校本课程传统文化必修课和校本课程传统文化选修课。具体设臵为:(图片1)

一、二年级童谣课,三、四年级扎染、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必修课。

五、六年级开设了国学启蒙、经典诗文欣赏、钢笔硬笔书法、民族乐器、民族舞蹈、京剧欣赏、国画等传统文化兴趣小组。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我校童谣课的开设情况:(图片2)

一、课程开发背景

低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语言环境变了,要求高了,从原来的以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为主。孩子们进入小学高兴,充满欢喜、新奇之情,希望早点能自己读书。因他们的能力有限,对文字世界还十分陌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于是我们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天真,喜爱说话,但往往语言太快,语序乱,交往中不会运用礼貌语言的特点,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决定开发“儿歌童谣”课程,把它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如下:(图片3)

(一)儿歌童谣是一种民俗文化

童谣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口口相传,千年璀璨,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中也难掩其美。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学习,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没有童谣便没有童年

几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谣,童谣充满了美好的童趣,带给人们童年的回忆。哼唱音韵和谐、节奏多变、语句简练、易懂易记、幽默诙谐又涉及动物、生活常识、语言、游戏、等各种内容的童谣成为许多过来人童年、少年时的必读课。

(三)童谣我们有基础 我校拥有有一大批年轻优秀、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我校的 校训是:播种良好习惯,收获辉煌人生。所以,一二年级的教师都是学校的骨干,他们不仅多才多艺,而且还具有耐心和亲和力。我校在积极贯彻落实“三级课程”管理指示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有关课程建设的理论,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研究水平及能力。同时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区,家长学生素质较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齐全。这些都为童谣课程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何将童谣课程落到实处,组织学生传、记、唱优秀传统童谣,创编新童谣,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呢?我们制订了以下目标。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做为校本课程,我们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明确各段的教学目标。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年级学生要求学会介绍童谣,能把刊物上的童谣介绍给同学、老师、父母,重点放在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童谣;二年级学生要求会诵童谣、赏童谣、重点放在对童谣的欣赏、品味上,创编上,能体会出童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能够主动地学习童谣。通过儿童歌谣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满足学生好闹、好动、好新奇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具体目标设臵如下:(图片4)

1.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儿歌童谣,了解儿歌童谣的基本格式、题材选择及一般创作方法。

2.在学生开始接触语言文字之初,利用生动有趣、文字浅显、结构整齐、琅琅上口,易于接受的儿歌童谣形式,培养其阅读兴趣,帮其积累语言,发展朗读和口语能力,体验遣词造句。

3.通过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通过儿歌童谣的学习,欣赏美,创造美。

4.用儿歌童谣的形式记录丰富的童年生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时空。

三、立足课堂,科学施教

学校把每周一的最后一节课做为校本课。要求教师要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认真书写教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童谣的积极性。要求教师教授每首童谣都要做到:一明确德育的立足点,即在教授每首童谣时都要知道学生通过学习童谣,会受到怎样的教育;二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蕴味。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出童谣。体会童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创编动作,让学生在手舞足蹈中感受学习童谣的乐趣;四是教给学生改编童谣、创作童谣的基本方法,让二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已创编童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图片5)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歌童谣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儿歌童谣的诵读与欣赏。

(1)激发儿童歌谣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做什么事往往只凭单纯的兴趣,因此,我们始终要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环境,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儿歌童谣教学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儿歌童谣发布阵地,让学生一来到教室就被这浓郁的儿歌童谣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儿歌童谣的欣赏与创作,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习儿歌童谣、吟诵儿歌童谣、感受儿歌童谣、创编儿歌童谣,和家长一起开展“同一首歌谣”亲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进行儿歌童谣的诵读指导 儿歌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主要是孩子们感兴趣。我们指导学生收集并围绕礼仪、时令、民俗、动物、植物、游戏等篇目整理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儿歌童谣,指导学生进行儿歌童谣的诵读,使学生通过诵读,活跃思想、陶冶性情、丰富知识、训练语言、增进智慧。

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

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更多优秀的、积极向上、风趣幽默的健康童谣,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欣赏童谣、创作童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吟唱中学习童谣的写法,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创作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校园生活、富于时代气息、弘扬高尚情操的现代童谣。在老师的指导下齐心协力,创编童谣,步骤是这样的:(图片6)

1、出示挂图或者是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互相交流。

2、老师辅导学生一起解读图片,并随机出示关键词。

3、学生分成四组,创编童谣,要求用上关键词。

4、作品展示并互相学习。(添加)

5、表现作品。根据情况各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演、唱、画、等形式。)演一演 演儿歌童谣,以儿歌童谣为素材,创编、排演童话剧、校园剧或歌舞,让儿童童谣走上校园舞台。(图片7)

唱一唱 唱童谣,用自己喜欢的曲调重新填词,换上自己喜欢的童谣唱一唱,也可自己学着给童谣谱上曲子唱一唱。(图片8)

画一画 画儿歌童谣,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儿歌童谣作品。(图片9)

第三阶段: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整合活动资源,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生创作的优秀童谣,不仅是产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则是产生在校园里、社会上、大自然中。在课下,我们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告诉他们,哪怕是一片云,一朵花,一只花气球,只要对你有所启发,有所触动就可以写。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放手让他们走出课堂,到校园,到操场,到各类活动竞赛中,到田野,到公园,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唱儿歌童谣、玩开心游戏、做文明娃”主题教育,把言语学习、游戏指导、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儿歌童谣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规则等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我们相信童谣必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今,我校的学生们都盼着上每周一节的“童谣课”。因为“童谣课”的内容灵活多变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编写童谣;书法教师指导学生用软、硬笔书写自己搜集和创编的童谣;(图片)美术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童谣作品配上图画;(图片)体育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创编童谣游戏;我校的吴老师说,现在的孩子,粘在电脑上的多了,磨在电视前的多了,耗在玩具中的多了。然而,不经意间,曾经伴随着几代人走过快乐童年的“滚铁环”消失了,“跳皮筋”“失传”了,“踢毽子”不见了……如何在这些集体育健身、音乐欣赏和团队精神培养于一体的游戏活动中推广童谣?于是吴老师将童谣《拍手歌》编成了皮筋舞。你拍一,我拍一,上课发言要积极……同学们边唱童谣,边跳皮筋。这项活动一下子就风靡全校,如今每到课间,到处都能看到同学们唱着新童谣跳皮筋舞的身影。再如我校的邓主任在上品德与生活《节约用水》一课时,启发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节约用水,可刚一说出题目,一位叫齐效方的同学地举起了小手,脱口而出:(图片10)“我叫自来水,地球水缺乏,大家都要珍惜我,时时刻刻关紧我,不要让我常流泪,无故把我来浪费。”可见优秀的童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养料。优秀的童谣韵律优美、琅琅上口,容易接受、易于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表达感情的最好教材,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老师也深切感受到童谣让孩子通过他们喜欢的内容与形式受到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从这一点说,我们不仅仅是开设了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途径。

(图片11)“教学楼,真热闹。杨柳青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这首小学生自己编写的新童谣,成了教孩子懂礼貌讲礼仪的德育歌。我们教师在集体教研交流的时候一致认为:自从学校用童谣进行尊重老师的教育后,孩子们从感情上和老师更亲近了。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座和孩子沟通的桥梁。至今,全校学生一共创编了三百余首童谣,其中八十四首入选了《童谣伴童年》的成长手册。

四、科学管理与保障措施

为了能够把童谣课上得丰富多彩,上出成效,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活动单周进行,学校教研组活动双周进行。

2、教研内容主要有两方面:教研组活动以教学计划制订、专业知识进修和教学活动设计、预案编写讨论等为主;学校活动以校本课程理论培训,课程纲要撰写方法介绍,课程实施检查情况反馈等为主。

3、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校本课程实践反思或校本课程故事。

4、每学期期初和期末各召开一次学校校本课程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反馈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逐一剖析、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共同商讨下一步对策、措施。

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开展教师论坛,开展赛课,展示课,让大家在教研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并且在教师中开展“童谣好说,说好童谣”的童谣创作活动,让教师的一首首新童谣为孩子起到带头作用。

五、课程评价

(一)学生的评价

其一是作品展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学生作品展示,通过相互交流,制作手抄报、出作品集,诗配画、配乐朗诵,向学校校刊、网站、报刊杂志投稿等形式,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其二是建立个人的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

1.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学习儿歌童谣情况,积极尝试教师、同学、家长寄语型评价。

2.作品集:每个阶段学生的优秀作品,获奖作品,荣誉证书等。3.小评论:针对某一作品进行的同学、老师及自己的评价。

4.期末评语:记录“家长说”、“老师说”、“同学说”、“自己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使学生认识并欣赏自己,获得积极的学习经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师的评价

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思考 篇6

深入分析课程,确定实施可能

课程开发伊始,我们便定位在“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英语中体味生活”这一理念上,开办故事阅读课程,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努力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活力。

世纪小学开办故事阅读英语校本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适合儿童特点,满足学习兴趣

儿童乐于读故事,因此开展故事阅读校本课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健康发展的需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呈现模式单一的教材不能激发学生新奇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而生动、活泼、有趣的故事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阅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适于语言输入,提高语言表达

听说读写能力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能力的增强能带动听说和写的能力提高。在国内学习英语,由于缺少语言环境,语言输入量欠缺,北京版教材特点是较多关注词汇、句型、对话的学习,学生听说能力较强,而教材中配套的故事较短并缺乏趣味性,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我们鼓励学生阅读故事,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

依据学生需要,科学选用教材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基于课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进行了多项分析与对比后,我们在众多教材中精心挑选,最终选用英国经典教材《典范英语》,使其和北京版教材互相补充。

1.原版引进

《典范英语》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是一套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的,闻名英国、享誉世界的英语母语分级学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它弥补了现行的北京版英语教材有些词汇和表达与英国本土习惯不够吻合的缺憾。

2.回归故事

《典范英语》回归语言教育之本,让学生浸泡在具有人文内涵的故事和文学读本中,使学生轻松、快乐、自然地习得英语。现行的北京版英语教材是以学习对话为主,主要采用听说教学方法,学生在表演对话中操练和学习语言,两套教材并行,相得益彰。

3.符合认知

现行北京版教材是以功能意念为主线编写的教材,侧重的是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听说语言技能较强。而《典范英语》可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两套教材并行,有利于多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4.多元统一

读故事、学英语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典范英语》教材体现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把美德、文化、百科、历史、地理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材料。现行的北京版教材是按照话题呈现生活中的英语,侧重语言的日常应用。

因此,两套教材互相补充,可以多维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人文素养。

推进校本课程,探索多种策略

1.研究《典范英语》,制定课程目标

开设《典范英语》,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经过校领导和英语组教师反复研究和讨论,我们确定的课程目标是在愉快的氛围中听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自然学习语言。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热爱阅读,主动阅读,形成习惯,从阅读到“悦读”,提高了能力。

2.学习《典范英语》,融合两种理念

《典范英语》强化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是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用英语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为了更好地融合两种教学理念,我们请北外课题组负责人韩宝成教授和课题组老师来校作报告和指导教学。通过专家讲座,教师们明确《典范英语》倡导“语感阅读”法,语感阅读就是要以读为本,拼读领先,听读结合,形成语感,分级加量,促说带写。教师们要把《典范英语》倡导的人文教育渗透给学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采用整体教学法,展示校本课堂

《典范英语》倡导的是语感阅读,整体输入、整体输出的教学方法。我校英语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讨《典范英语》的教学模式,经过学习、研究和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形成了自己的“整进整出”教学模式,力求以营造英语生活氛围、感受故事情景为基调,注重整体感知,从整体理解到具体表达,时时发挥学生主动性,使课堂校本化、生活化。

4.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打开视野,培养阅读兴趣。大量的经典故事,为学生打开了了解异国文化的大门,学生在阅读中开拓的是眼界,激发的是兴趣,教师在实践中,更是把阅读兴趣培养放到首位。

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听说读过程中,我们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学生能够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在听说读中形成语感。

注重策略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探索阅读方法,运用阅读策略,自己阅读、自己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梳理、总结实施成果

在《典范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扩大了视野、提升了能力。

在收获与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故事阅读课程刚刚开始,如何进一步开发多样教学方式,利用多元途径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和学习语言,值得每位教师继续探索;怎样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兴趣阅读中提升自学能力,仍需教师不断研究;《典范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异国文化,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媒介,理解西方文化,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更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篇7

一、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的重要性

1.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据美国著名研究专家托兰斯结论:针对小学生群体进行创造教育,可以加快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这其中必然依赖科学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常,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这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课程或比赛,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养成较好的重理论、抓实践的学习习惯。

2.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对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到过,智能机器人是尖端科技的集成体,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发展成果,同时也覆盖了科学技术多个领域, 开展小学机器人课程也为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丰富、有趣的机器人课程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激动人心的机器人世界,有效地克服科学技术教育的某些弊端。比如,过于强调软件工具应用,缺失程序设计思维素质等。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深入意义非凡。

二、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

一个民族的进步取决于创新,它是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1.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目前,教育学家研究的难题在于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机器人课程的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由于机器人设计面较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加入,一方面掌握了理论知识,一方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求知欲。

2.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任何创作的前提都是基于创作意识。 只有具备比较完善的创作思维,才能创造出比较完美的作品,获得较高的创作成果。 小学机器人课程建设强调了自主式和开放式的重要性,使学生作为主体渗入到课程中来,充分满足他们该年段的表现欲,激励他们大胆猜想、发挥想象、锻炼意志、培养坚强品质,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3.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机器人课程的特色在于变学生客体为主体,被动为主动,每项任务全程由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完成,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材料,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 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编程,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动手、爱设疑、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培养了个人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机器人教学实例

在学习科学课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我特地带学生一起来到学校中学部的机器人室,结合科学课程进行了一次机器人教学,具体的流程如下:

1.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设定1米无障碍的路程,学生计算得出机器人通过此路程需要行走的步数,轮流进行编程;

2.设定2米有障碍的路程,要求机器人必须绕过障碍物,走到终点,学生分别进行编程;

3.机器人行走比赛,把已经编程好的机器人放置场地进行行走比赛,要求机器人不能碰到障碍物,评判机器人达到终点时间最短,且绕过障碍物则取胜,并进行一二三等奖的颁发;

4.总结机器人比赛经验,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表总结意见。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样的上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效率很高, 自主探究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为我今后在科学课程中适当地引入机器人教学增强了信心。我认为可以在研究物体运动、 力等课程的时候加入一些适宜的机器人进行讲解教学,这样可以形象化地让学生直观感受研究的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篇8

1.低年级英语儿歌校本教材———让学生多聆听、多吟唱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英语歌谣和歌曲, 在聆听与吟唱中拓展视野、受到熏陶, 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中年级英语经典故事教材———让学生多朗读、多表演含有西方俚语的口语化英语故事, 在阅读与表演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参与性。

走进英语校本课程 篇9

关键词:英文经典,校本课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英语考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国内英语教学被诟病的最大原因在于“学不致用”,语言的核心交际功能被长期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英语失去了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优美”与“灵动”。2001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概念。基于武汉的地域特色和具体学情校情,武汉小学启动了“英文经典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其主要内容包括歌曲演唱、电影欣赏;了解著名演讲、经典广告和音乐舞台剧。自2005年至今,10年时间里,我们不断调整更新,尝试引进了100余首经典传唱的英文歌曲,50余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语言程度的英文电影,20余篇英文诗歌及演讲篇目(节选或片段),100余条经典英文广告,4部英语舞台剧(节选)。这些充满生命张力和富于表演魅力的英文经典一次次走进课堂、一步步走向学生。丰富了学生生活、拓宽了英语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形成了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了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了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创设“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网络改变了整个世界。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力量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是一件聪明和幸福的事情。获取资讯变得异常便捷通畅,想听百老汇也无需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倒时差,轻点鼠标即可。我们所需要的英文歌曲、电影、广告视频、诗歌、音乐剧、舞台剧等资料大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随着地球村意识的日渐增强,语言交际的模式也越来越丰富。时代赋予英语教学更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作为教师,要在如何拓宽学生的学习及探究渠道、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提供便利条件等方面巧思践行,让学生多角度、多视野、多时空地接触英语、感受英语、体验英语,最终运用英语。

我们进行英文经典教育的初衷即在于通过这些立体生动形象的声音、影像、文字、旋律等,把英语国家的思维、文化和语言一起“泡”来吃。孩子们在欣赏、理解和演唱英语歌曲的过程中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兴奋,语言、思维共振的同时大脑的潜在智能被开发、挖掘,学习的快感随之产生。认知心理学以及二语习得理论都无一例外地证实了音乐对促进英语语言技能发展的有效性。

二、“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着眼点与生长点

1.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对象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怎样让学生受益。填鸭式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视其为机械被动的接受体,让学生在其中逐渐失去思考、辨析的能力,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这其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缺失是很大的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入和运用英文经典,不但让学生通过听唱、观影、表演和欣赏等活动来学习英语,而且这些变化多元的方式注入课堂有利于打破沉闷单一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欣赏中学习、在尝试中领悟、在娱乐中运用,教师与学生一起歌唱、一起感怀、共同投入,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英语语感

获得对某一门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即良好语感,最好的方法是将学生置身于这门语言的氛围之中。由于思维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很多孩子尽管口语流利,但说的写的多是中式英语。“经典英文”恰好是语言学习者接触和了解西方人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有效途径。观赏英语电影、听唱英文歌曲,在情节和旋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语感。教师可从运用演唱英文歌曲、给英文电影配音等多种手段强化学生的语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舞台展示学习成果,在形式上也尽可能多样化。如圣诞节、六一节、英语周等大型活动日,还有我们坚持多年的课前三分钟———以英语语言为载体进行歌曲、故事、朗诵、配音、广告、魔术、脱口秀表演。

3. 训练学生达成标准英语语音

“伦敦腔”“纽约调”让全世界英语学习者仰慕。纯正的语音一定来自本土,在教学当中适当选择一些英文歌曲、英语广告对学生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长短元音、清浊辅音等的发音,辨析训练近似音、同化、缩合、重读、略读、连读等,模仿地道纯正的语调掌握发音节奏,并且搜集一些明快简洁的韵文诗歌来朗读、背诵以修正发音。由于连续、弱读等现象在英语歌曲中大量存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听唱某一首英文歌曲,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习得自然的英语语感。如在Westlife西城男孩的成名之作“I lay my love on you”中我们作这样的处理(注:以下“__”表连读,黑体字表重读)

这些细节的语音技巧往往被人忽略,但它们都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体现。长期坚持利用英文经典歌曲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能有效帮助学生练就地道、纯正、优美的英语发音。

4. 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提高

利用英文经典作为媒介来纠正学生的口语发音,同时清晰流利的语音又能够助推学生的听音辨析能力。传统陈旧的听力教学让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英语教学失去魅力与生机,让孩子产生畏惧,感觉乏味。我们将精心挑选的歌曲与电影等适时引入,效果就会很不一样。歌曲通常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电影更因为其或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或者妙趣横生、幽默滑稽的故事情节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即使时间较长也一样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关注点。歌曲作为文化的载体,具备良好的精神调节功效,教师依托鲜明往复的韵律和节奏,带着学生进入特定的歌曲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与之产生共鸣。当学生的感情和歌词传达的情绪相互融合时就会表现出成功的愉悦。歌曲之中还包含了数量众多的语言实践技巧和潜在口腔训练,通过实践,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如感知、记忆、想象和创造力都能获得较大推进。

5. 增加学生英语词汇量

背单词一向被学生视为“洪水猛兽”,痛苦无比。孩子们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词汇通常来自课本一些虚构情节之中,是强压给他们的。与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词汇结构等往往脱节。通过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曲了解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则是真实发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听后还能用得上的。经典的英文歌曲、电影中出现的大量词汇、俚语、口语、表达方式、精彩对白,广告词等都是鲜活的语言和最好的教材。英文歌曲里还有大量的地道口语,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还学习到大量口语,在Michael Jackson的摇滚歌曲Beat it中有这样的歌词:“You wanna be tough.”Eagles老鹰乐队的One of these nights中这样唱道:“We’re gonna find out pretty mama.”歌词中的“wanna”“gonna”是地道的英语口语词汇,等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want to”“going to”。这样的方式我们介绍了很多口语词汇。中国人学英语,口语词汇的欠缺是一大原因。这些西方人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口语交流能力,让表达更真实自然,也更贴近时代、富有魅力。

6. 完善学生英语语法与结构

课程改革之前中国学生常年奋斗在“语法战线”,以背诵大量的语法规则为己任。将原本应该令人神往充满想象的语言学习变成公式和条款的堆砌,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格调和品味。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日渐提升,语法教学成为必须。但在学生眼里语法通常是乏味枯燥的,老师讲的时候似乎都明白,一到具体运用就阵脚大乱;运用英语歌曲和电影对白引导语法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听唱英文歌曲和欣赏电影对白的过程中感性地接触和认识某些特定的语法现象,再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其中的语法规则。如Boyzone男孩地带的畅销单曲No Matter What中有这样的结构:“no matter”“what”引导从句。歌中唱道:“No matter what they tell us,no matter what they do,no matter what they teach us,what we believe it’s true.”通过反复吟唱,学生对这样的结构非常熟悉。此时老师再教给学生“no matter”后除了可以接“what”之外,还能接“who”“where”,其含义就是“whatever”“whoever”“wherever”。当学生遇到这类表述需要时,这首歌在大脑中的储备能够迅速调配,帮助学生唤醒所学的语法知识。

7.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日渐增多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却是大多数外国人无法接受甚至难以容忍的,往往会引起误解阻碍交际进行。因此,了解西方文化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歌曲被誉为一个民族的有形灵魂。不同时代的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及文化内涵,其内容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学习、欣赏和演唱英文歌曲就仿佛徜徉在西方文化的长廊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特点,品味其独特的民族观念。英语电影则通过提供模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背景,让学生大量地接触和感受英语。经典的英文电影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中阿甘说“If I was going somewhere,I was running.(如果我想去哪里,我都是跑着去的)”以及Jenny的呼喊:“Run,Forrest,Run!”(跑起来福瑞斯特,跑!)讲述的励志精神等。

8. 促进学生地道的口语表达

语言的精髓在于拥有语音语调的丰富变化。语音不仅仅指的是单词的发音,还包括实际生活运用中所常用的表达以及习语的连续、失爆、弱化、重音等音变形式。语言的节奏被称为英语表达的润滑剂,与地道的英语人士对话,就能强烈地感受语音语调所带来的思想和心灵的冲击。作为文化的载体,用词和表达的准确体现一个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观看英语电影是学习英语语言的有效途径。从影片中角色人物真实地道表达中模仿不同人物的发音,慢慢趋近标准地道。课堂上老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学生就能很快习得。在声像并茂的情境之中,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学习过程变得水到渠成。

9. 提高学生人文修养

经典的电影与广告,对白、用词都颇具意味富于美感。不同身份的人物语言各具特色,形象也各不相同,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电影或广告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无论是故事的讲述方法,情节的推进以及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很多与中国式思维不尽相同之处,这些差异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电影将这些差异呈现,有益于进一步了解的孩子在课下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知差异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和背景,体味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异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有助于让英语学习“活”起来。

三、“英文经典”校本课程的创新点

伴随着经典走进课堂的脚步,学生英语学习的链条就这样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言文化双丰收是一种可以达成的美好憧憬,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校本课程亦给予教师一块“教学三分地”。让教师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幸福教师”。我校(武汉市武汉小学)的英文经典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下产出的“课程精品”。作为课程的构想和实际操作者,笔者亲眼见证10年来学生的成长和变化。过程之中,教师自身也获得专业成长并且收获职业幸福。每当看到早已毕业离校的学生依然对他们当年在课堂上唱过的歌曲、演过的角色津津乐道;看到家长朋友们一封封言真意切的来信反馈;听到教育同行们由衷的认同和肯定。笔者就在想:这样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是真正让学生获益的。即使辛苦,即使遇到困难也值得坚持。校本课程的理念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照顾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和学习特点;让教师根据学校“童心教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兼顾教师和学生特点,由师生自己研发、自主管理,在内容及时间安排上具备很强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当然,长年的一线教育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理论指导,难以在宏观上对课程进行规划和提炼,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继续求索,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遗余力。

参考文献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 篇10

一、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学生、教师及学校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正因为这样, 对一个学校来说, 办学特色也就突出出来。“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对新世纪挑战的一种回应,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的基础性工作”。[2]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的全过程中, 个性发展的实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 能创造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通过校本开发的过程,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1.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 将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结合起来, 从而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实际上, 学生本身就是课程的开发主体。校本课程实施以后, 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 为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个性潜能”。[3]教育要从学生身边最为普遍的现象入手, 鼓励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地进行学习和运用, 发挥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与学生自身技能的提高。正因为实施了英语校本课程, 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也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学生的发展空间才能得到纵深的拓展。

2.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英语课程授课的时间相对别的课程来说稍微多点, 课程的知识量大, 教师的工作任务也非常的繁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很难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要强化自己对教学中的研究意识, 在实践中思考, 在思考中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并使他们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而提供更具有适切性的课程, 体现新时代民主参与的精神以及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4]

3. 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每所学校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会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 也有自己的一些外部支持条件和内在的发展动力。英语校本课程在开发中就要体现这种特色, 必须实现课程开发的科学化, 课程开设的制度化, 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等, 也只有这样, 才能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的特色发展中, 要凸现出学生的发展目标是核心, 也只有这样, 培养的人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另外, 英语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基于学校的良好的课程资源, 这种资源是不能随便丢弃的, 因为, 这些资源能对新课程的开发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而且那种课程其实在长期存在过程中, 已经能很好地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了。

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与缺位

1.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

(1) 整体性。一个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趋向还有学校具体而实际的实践情境, 这些方面决定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宏观目标的取向。从英语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来看, 必须服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英语课程教学校本课程具体的目标和结构主要从课程资源的系统性中体现出来。包括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和教材系列的系统性等。为此, 知识技能的系统性是指课程资源应尽可能多地涵盖英语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策略、文化策略等, 这些知识具体到每一阶段的要求, 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 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特色化。校本课程一般是学校自主开发行为, 它并不是对国家课程的无条件的执行, 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经历、背景知识及认知特点决定他们在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的需要, 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正因为这样, 有了特色才有优势, 才能对学生英语的学习有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体现了课程为教育服务的目标, 只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才能适应今天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3) 校本性。脱离学校自身实际的课程资源不是最有效的校本课程。因为, 一所学校的英语教师一般都有自身的教学共同点, 有自身的教学条件与研究条件。学生群体也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 学习环境、学习习惯、背景知识等方面具有本学校的特殊性。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重在培育和彰显学校自身的文化精神, 因为, 作为学校的主体,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文化的影响。这种交往在新的英语课程资源中应加以吸收,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

(4) 渐进性。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新的、长期的与系统的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从课程目标的制定, 课程内容的设计, 教材的使用都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从而促进教学的动态化发展。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要符合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 渐进性明显。

(5) 动态化。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各种复杂的因素作用于开发的过程, 通过这些复杂的因素的作用, 课程不断地改进。这种过程体现了动态的发展过程。因为,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理念需要首先得到确定, 在此基础上, 明确采取什么样具体的开发策略与对策, 比如说, 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及校外的相关资源, 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 如何能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变化水平, 这些问题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形成的, 通过探索问题, 不断地提出课程创新的一些具体而有效的方案, 最终实现动态性课程实践过程。

2. 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环境因素单一。课程的环境因素单一导致了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差、效果欠佳。比如在观念上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校长课程。在学校课程开发中, 因为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简单, 往往也由于缺乏民主的课程决策程序, 没有达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共识, 从而导致校本课程不能很好实施。

(2) 课程目标设置不明确。在实际的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英语教学的目标越具体越利于具体实践开发工作的开展。这方面很缺失, 除了具体的目标外, 一些纲领性的文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这方面缺失的话, 会导致课程开发中目标模糊、教学随意、评价失范、管理松散、流于形式等。

(3) 忽视学生评价。在具体的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人们过多的关注一些原型评价的范围, 比如目标如何, 教材怎样使用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当然, 课程本身的问题确实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忽视了对象, 也就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那么, 校本课程的评价缺乏实效。只管开设了课程, 缺乏有效的工具来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评价。

三、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优化原则与策略

1.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1) 开放性原则。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 即由校方领导、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活动。校长要意识到学校校本课程的价值所在, 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开发能力而设置的, 要不断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提供自由选择权和民主管理权, 多方协作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估。

(2) 实践性原则。在选择课程的内容时, 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要求做到“学以致用”, 有直接操作的特点。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体现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 在不同的价值观的作用下, 教育的活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价值观、知识观和师生观等都必须更新, 增加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3) 综合性原则。课程开发要强调综合性, 形成与构建研究型的创新的实践活动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英语校本课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

(4) 多元性原则。校本课程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 通过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来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也可按照自身校本课程的特点选择与之适合的多种评价模式, 对课程的评价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体现课程评价的连续诊断性及广泛的参与性。

2.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课程的实施的具体过程及在这过程中关系的把握, 从而形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一般来说, 课程设计得越好, 实施起来就越容易, 效果也就越好。但是课程设计得再好, 如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 那也就没有意义了, 课程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 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5]。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明确一定的目标, 充分把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进行一定的制度机制创新, 强化校本课程本身的特点与诉求, 把握校本课程在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1) 坚持民主与开放的课程观。走出观念上将校本课程等同于校长课程的困境。坚持民主的课程决策程序, 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 树立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教师的开发能力而设置的, 强化课程的适应性要求。

(2) 整合课程资源。课程编制的过程需要明确目标, 整合现有的一些资源, 构建与编制出有特色的多种多样校本课程内容。在具体的英语课程的开发中, 要把文化和语言的教学结合在一起, 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 使学生在学习中将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等统一起来, 这样, 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形成更深入的知识的认识与经验的体验。

(3) 倡导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是单一的知识传输, 而是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因为, 教育情景是不断地变化发展的, 要将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 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 其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发挥出来,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的情景, 从而实现有智慧的课堂。

(4) 增强教师参与积极性。由于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如何活化是掌握在教师手上的, 学生不是被动地学习, 而是需要与自身的兴趣结合起来, 这为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欠缺, 主要有三点, 即缺乏课程开发技能、决策技能、人际技能这三项技能[6]。因此, 要使不同的教师能进行讨论交流、集中研讨、相互评课, 实现智慧互补、思想互补, 相互促进并共同成长。

(5) 设计课程与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就是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在课程实施之前邀请课程专家对本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一定的评估, 得到专家的指导。其次, 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改进,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 积极进取,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最后, 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明确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要突出过程的重要性。“最有价值的知识不是那些现成的事实, 而是学生自身的体验, 是关于如何获取有用的知识的知识, 那些能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索的东西, 那些使人变得更为自由的东西。”[7]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高云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3]李兵.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教育探索, 2002 (5) .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5]施良方.课程理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沈兰.浅析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和问题.当代教育科学, 2003 (3) .

上一篇:锦江乐园下一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