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高等数学

2024-05-05

三本高等数学(精选五篇)

三本高等数学 篇1

随着1999年以后的全国大学的扩招, 高等教育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三类本科也应运而生, 三类本科的教学也成了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课题。高等数学课作为非数学专业大一、大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 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基础辅助的作用。而从高等数学本身而言, 其知识多。理论难, 证明难, 计算繁, 成为制约大学生学习的一个拦路虎。尤其是针对三本院校的文科学生, 高等数学的教学更是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何在学生基础不变的情况下顺利展开三本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我通过几年的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逇教学实践, 对该问题作出了以下的探索。

一、专业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因素

(一) 学生的整体基础薄弱

虽然说三本是在1999年本科扩招以后应运而生, 但是其高考的录取层次决定了考入三本院校的学生层次要比一本、二本的学生层次差一些。通过高考这样一次考试, 500多分的被一本, 二本院校录取走了, 400多分的被三本院校录取走了, 我不得不说高考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 对于三本院校的文科学生, 他们整体的数学基础是比较薄弱的。

(二) 学生的输入能力差异太大

三本学生高考总分相比一本学校一般要低一两百分, 这个分数段集中了许多在高中阶段偏科非常严重的学生。我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班里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是非常不同的。对于“不定积分”这个基本概念, 有些学生尤其是理科出身的学生, 很快就能领会, 而大部分文科出生的学生就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一个突出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过程。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度教学, 能听懂讲解的学生只有百分之五十, 而另一半学生则听不懂。在这种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 我们的文科数学教学势必只能考虑到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 因此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三) 大学生的心理因素

高等数学一般是在大一开设的。大一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到学生角色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他们的心理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各科的学习成绩。特别是三类院校的本科少年宫, 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我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制约三本学生学习的负面心理活动因素很多, 比如:对大学生活的虚幻理解;缺乏自信心;怀着消费的心理。

二、对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学习数学不仅要学到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结论, 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 深深烙印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有数学的素养、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等。它们虽然处于无形之中, 但是伴随着我们的工作中, 随时随地的发挥着作用, 使我们受益终身。由此, 让学生们领悟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是我们从事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

(二) 改进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数学课与数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数学课应该把前人的数学成果的科学形态转化为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对于三本院校的文科学生在讲授高等数学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扬长避短。扬其形象思维之长, 避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 避其运算能力之短。我们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注意让学生从知识中发掘和提炼出数学方法, 并主动告诉学生这个数学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全面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课堂要求。我们需要把最新的教学手段, 互联网上的知识, 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已经提响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可以把ppt引入我们的高等数学的课堂之中、比如说“二重积分的计算”、“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直观的图形, 并且适时的运用动画, 学生们就会通过直观的形象深刻的理解这个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解法。最近又开始提出的慕课 (MOOC) , 也就是利用互联网大规模的整合资源, 在互联网上引入一些大规模的开放的视频公开课, 让大学通过网络来共享资源, 起到优化知识, 重组教育资源的好处。

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 需要我们的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 不断的转变自己的观念, 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另外, 我们的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起到了课堂的主导作用。因此, 我们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改变自己, 为培养出适合新时期的社会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只要我们不拍困难, 创新思路, 大胆尝试, 主动创新, 我们三本院校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 赵彦晖, 燕列雅.三本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J].大学数学, 2012, 28 (3) .

[2]王娟, 何俊杰.对高师院校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5) .

浅谈三本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篇2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一、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

一方面:经历了高中时期大量的题海战术折磨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思想上都比较放松,不能进入学习状态,适应大学生活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进入三本院校的学生,数学底子本身就薄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完全依靠老师的逼迫。

(2)学科方面

中学数学的教学,学习内容更具体,主要学习数的计算及应用;而大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更一般,侧重于研究一个理论由来的原因。面对一堆数学符号,一时没办法接受,学生就傻眼了,完全看不懂,仅有的一点学好数学的信心丧失了。

(3)教师方面

一方面:为了响应教学改革,绝大部分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就业前的培训上,大大缩减了各类数学课的课时,甚至撤销了数学课的开设,给学生造成了数学不重要、可学可不学的错觉,无形中给数学老师带来挫败感,从而影响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授课速度更快,有时一节课十几页的内容就讲完了。一部分教师过多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注重传授知识量的多少,而不去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教学效果不佳。

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1)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学校经常教导我们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

○1引导作用:表现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反映说:“我已经很努力的学了,可就是学不好。”这就是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职责应当是突出教学而不是教书,“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数学教学,不是教会学生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走出大学校门后能快速适应当今的学习化社会,在新的工作环境或任务面前能提出独到见解,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示范作用: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教师的授课不是一种照本宣科,而是一种探讨问题、追求真知的态度,在讲述中随着问题的深入解决迸发出内心的感慨和由衷的喜悦。教师的这些状态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魅力、逻辑的力量。

教师不应该总是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应注意随时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随时做出调整。在课上,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但也应该要相互尊重、对待知识平等接纳。在课下,跟学生形成朋友关系,关心他们的业余生活,尤其三本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受欢迎程度直接影响该科的学习。

(2)改革教学手段

为不断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改革教学手段,贯彻启发式教学。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作为三本院校的学生,数学底子差,对知识的反应慢,完全依靠多媒体,一节课所授内容太多,难以消化,而且速度相对快,学生反应不过来,教学效果不好。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将定义、定理、例题题目等放入PPT,而将证明推导过程用板书展示出来,学生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样比较容易接受。

○2随着现代网络的发速发展,合理利用网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可以在网上给学生进行答疑。实现当面辅导与网上答疑相结合,使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3)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随时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态,采取鼓励式教学。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鼓励底子差的学生。另一方面: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基础也都不一样,教师应依据每个班级掌握知识的能力,适当调整课时进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岩.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6

[2]严士健.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16-22

[3]徐秀丽,杜平.浅谈素质教育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J].决策与信息,2008(10):124- 125

[4]林娟.浅谈如何上好大学数学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S1):47-49

三本高等数学 篇3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独立学院,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其培养目标是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级人才。这就要求高等数学的教学既要注重应用,也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的差别较大,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及格线以下。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弱,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大众化教育,教师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如何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严峻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探索,我们认为高等数学课程采[1取]分级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分级教学的涵义

分级教学的教学模式,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分级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对数学掌握的程度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分级教学能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级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2]

2 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2.1 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差别

考入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偏科现象。有少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100分以上(满分150分),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大部分在高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学习高等数学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在70分以下,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数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学习动机不强烈,缺乏自觉性。

2.2 学习目标的差异

我们对2012级部分学生就高等数学学习目标的问卷调查显示:23.7%的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是为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6.8%的学生是为期未取得好的成绩,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43.2%的学生是以及格为最低标准,并希望成绩尽量高些;只有5.3%的学生是满足于及格就行。

可以看出,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计划考取硕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中,大部分专业要参加高等数学的考试,并且要达到国家统一的分数线。这些学生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很高,渴求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知识,为以后的考试打下较好的基础。而大部分学生也想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获得最大的进步,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面对这样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继续实行在同一个教学班级,使用同一教学大纲,采用同一教学模式客观上必然造成部分程度好的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接受不了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就成为目前独立学院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分级教学既可以避免好坏不分,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能使他们重拾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很多数学中的基本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学起来并不困难,他们更需要获得今后后续学习的能力。而分级教学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2]

3 分级教学的内容与实践

分级教学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的分班授课,而是根据学生实际,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和实施充分体现分级教学的特色。

3.1 分班的原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从2011级开始对电气类学生实施了分级教学。将学生分为两级,编成A班和B班(分成B1班和B2班)。分级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高考成绩、本人意愿、开学初的学习状况、任课教师的意见及开学初的考核成绩综合确定。

A班:数学基础好,学习愿望强,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

B班:数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还实施了滚动机制。在考核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成绩,教师推荐和学生意愿,实行部分滚动调整。允许低层次学生取得进步后向高层次流动,高层次中无法达到相应目标或者无法跟上进度的学生向低层次流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3]

3.2 各层次教学特点

A班的教学原则为“打牢基础,注重应用,培养创新能力”。A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对学习感兴趣并想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他们都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这些学生除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外,进一步地拓宽知识面,使他们对概念和定理理解的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在教学中,把数学史和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从历届考研真题中选择典型题,充实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结合探究式,问题发现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丰富。总之,A班教学内容丰富充实,培养了学生较高的数学素质。

B班的教学原则为“降低理论,加强应用,培养学习能力”。B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学生采用加强基础,边补边讲的教学模式。授课中涉及中学阶段的相关数学基础知识,比如对数,极坐标,三角函数等诸多的基础知识和公式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当然主要是结论性的补充。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重点讲授常用的数学方法,使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由此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教材的处理上,绕过繁琐复杂的计算,直接接触了数学的应用,这是今后将经常用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些学生,需要教师多下工夫,有耐心的反复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让他们多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习题,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并经常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达到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3 考核机制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形式大多是闭卷笔试,并且几乎是一次考试决定学期成绩,这使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考试缺乏信心,产生消极情绪。近年来我们在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加入了平时成绩,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分)+闭卷成绩*70%(70分)。但是由于平时成绩划分不细,主观因素较强,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分级教学实验班,我们将平时成绩进行了细化,包括出勤、作业、课堂提问、上课发言、随堂测验等,并将每一部分进行了量化。主观因素减少了,学生感觉到更公平,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4 分级教学的成果和不足

通过对我校2011级和2012级电气类学生实施分级教学,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A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远高于自然班的平均成绩,B班与自然班的平均成绩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从成绩上看,分级教学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分级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师生心态不平衡

对教师而言,B班学生个别的不良学习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情,并且给初级班上课“投入多,收效少”,因此许多教师都不愿教B班。学生方面,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都有奋发、积极进取的美好愿望,然而很多学生要面对分级的现实,这无疑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挫败感。

2)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分级教学后,由于学生需要参加综合成绩测评和奖学金的评比,学校需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考核。有的学校为了方便,采用统一试卷考试,有的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设立考试,再乘以一个百分比。上述无论哪种方法都不利于真正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这个问题有待解决。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分级教学模式下不能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一般学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内容都是根据各层次的授课范围来设计的,由于各个层次试卷的出题老师不同,因此不能保证试卷的难易程度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一致,这样就无法保证学生成绩的客观和公正。

5 对分级教学的几点建议

1)调整师生心态

教师和学生要知道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对于教师,学校应该实行滚动调整机制,以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和学生交流,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方面,要多关注低层次和“降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消除消极心理和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2)完善考核标准

分级教学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科学、客观的试卷。另一方面,对于教授不同级别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考核标准,并分别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改革评价体系

首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针对同一级别学生制定明确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标准保持一致。其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注意积累和总结,不断调整和修改评价体系,使其保持公平,公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展示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巨大作用和数学无处不在的巨大魅力,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传统的数学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创造性,而且损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分级教学兼顾了各层次学生,既适应了低层次学生的需要,又满足了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且注重了个人爱好和兴趣的发展。通过分级教学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仍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实践。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漫长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改革作为教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素质,使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

摘要:三本独立学院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数学基础差别较大,学习目标迥然不同,这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开展了分级教学改革的尝试。从实践出发,对分级教学改革的内涵、必要性、实施方法和成效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探讨

参考文献

[1]金鉴禄,贺莉,李慧玲.地方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2:30

[2]魏全红.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思考:[J].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黑龙江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刊,2010.5:50

三本高等数学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三本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三本院校的选择

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存在就业难问题, 而就业难主要在于结构性矛盾, 即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和市场所需的技术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此结构性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 首要的是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推动普通高等院校转型,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 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 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几乎占高校总数的50%。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将重点放在壮大高职高专教育上, 而且要促进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观点可以通过观察发达国家与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得出。例如, 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设立应用科技大学, 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是将很多职业教育专科学校改制成本科层次的科技学院, 后来一些优秀的科技学院又升级为大学, 从而形成了台湾从中专、大专、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完整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笔者认为促进三本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之一。

1. 三本院校转型的必要性

三本院校是人们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泛称, 因一般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在各省招生录取时在本科第三批次而得名。其中, 独立学院, 是由普通本科高校 (申请者) 与社会力量 (合作者, 包括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 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在师资、财力、知名度等方面, 三本院校无法与一、二本高校抗衡, 而在毕业生就业率方面, 又赶不上高职院校。三本院校只能在一、二本和高职院校的夹缝中求生存。一边是三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 一边是企业找不到技术工人, 于是推动三本向职教转型以实现供需平衡的思路应运而生。但推动三本院校向职教转型, 并不是单纯地改变学校的名称, 而是一系列的全方位的改革, 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

2. 三本院校转型的可能性

(1) 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三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中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育类型, 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本科层次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这与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2) 专业设置结合社会需要。三本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一本、二本院校的专业设置相比具有灵活性高的特点, 很多应用性不强、就业率不高的专业会被及时取消。

(3) 校企合作的优势。三本院校中的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 而民办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校外资源, 这种资源有利于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例如, 北京吉利大学是由吉利集团投资创办的民办高校, 利用吉利集团的资源, 北京吉利大学汽车学院现拥有4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截至目前, 该学院已经与近60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和实习实训基地。考核合格的汽车学院的学生, 可以分批、分期到吉利汽车研究院顶岗实习, 培养实践技能。截至2009年底, 吉利集团在职员工已达13000余名, 其中吉利自办学校培养的汽车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和业务骨干占到70%。吉利院校成为吉利集团的人才库和再培训基地, 而吉利汽车产业同时也成为在校学生的实习基地, 两大产业良性互动。

二、三本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 学科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 近些年,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 一些三本院校也纷纷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但由于自身知名度、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依旧存在理论灌输多、实践操作少的问题, 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尚未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虽然很多三本院校已经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做到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进行, 而不是仅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学分即可。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基础理论课的比重偏高, 而实践教学的比重很低, 而且所设计的实践教学部分往往集中于一个学期的某个时间段, 而不是贯穿于平常的教学活动中, 这样就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2. 教师实践能力缺乏, 教学手段单一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目前, 三本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欠缺实践经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 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 专业实验室建设落后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作为基础, 因此, 建设专业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在专业实验室里开展模拟实训,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实践技能。但是, 建立专业实验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系统软件, 迫使很多三本院校建立专业实验室的计划一拖再拖。所以, 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四年的本科教育阶段没有接触过任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软件,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 面对信息化办公无从下手。

4. 校外实训基地匮乏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开展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现在的情况是, 很多三本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实训基地, 但数量有限, 而且很多实践基地只是挂块牌子而已, 学生实习的形式也仅仅是参观、开会等, 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对于没有任何实训基地的学校来说, 则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开具实习证明。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实习生的水平不高等原因, 很多企业不愿意提供实习岗位, 导致一些学生弄虚作假, 提供虚假实习证明。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适应三本院校转型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改革:

1. 围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三本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应该是培养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可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如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测评、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围绕此目标,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例如,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有必要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中都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环节, 如人员测评、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等课程;在课外实践环节, 组织大学生沙盘训练项目及各种学科竞赛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训

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校在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时, 既要考察其理论水平, 同时也要注重其在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经历。对在职教师开展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举措之一, 培训的内容除了包括教学技术、方法等之外, 实践能力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形式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通过在企业的实践, 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用人标准, 以此来完善教学方案, 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实践教学。同时, 教师应丰富实践教学的手段, 利用视频、投影、网络教育等多种教学工具,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增加投入, 建立专业教学实验室

三本院校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 要解决此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三本院校建立专业教学实验室。长期以来, 大多数的三本院校主要依靠社会投资和学生学费维持, 政府的财政投入很少。但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推动和促进普通高等院校转型, 政府必须作为转型高校坚强的后盾, 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第二, 拓宽三本院校的融资渠道, 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到三本院校的转型建设中去。解决了建设专业教学实验室的资金问题, 下一步就是探讨如何利用好教学实验室。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 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4. 多措并举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与机械制造类专业相比,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较为困难, 但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 利用全校教职工甚至学生的资源开拓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不局限行业、地区, 学校可以为学生跨地区实习, 提供交通补贴等;其次, 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 与实习实训基地之间开展长期合作, 学校利用实习实训基地的支持完成教学任务, 实习实训基地也可以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 开展技术和信息咨询, 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如薪酬体系设计、员工培训的实施等;最后, 学校应鼓励学生利用自身资源参加暑期实践和毕业实习, 但应建立相应的追踪考核制度, 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

参考文献

[1]任华亮.基于情景模拟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与管理, 2013 (04) .

[2]缪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1) .

[3]罗帆, 肖文娟, 孙泽厚.就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 (09) .

三本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其策略 篇5

三本院校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式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三本是指录取批次排在一本、二本后面的第三位置, 录取分数与一本、二本相差几十分, 甚至上百分。这就使得三本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一本、二本相比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在对三本学生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考虑三本学生生源的特点,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越性, 有更好的就业方向。数学是三本学校理、工、管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它能为广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它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数学课程对于抽象性和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 因此很多学生觉得这门课程难学。特别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三本学生。

本文将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 分析三本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现状,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并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加以探索, 使数学课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三本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现状

1. 学习态度

三本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不够端正, 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认为读书只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这就导致同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低, 认为考试只要通过就可以了, 平时学习不认真, 考试前临时突击。有些学生怕吃苦, 怕困难, 遇到难题就退缩。教师要求的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根本就做不到, 课上也不能全神贯注, 玩手机, 说话, 睡觉的现象经常发生。课后作业抄袭现象也比较普遍。而数学课程是循序渐进的, 如果前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好, 就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逃避, 反正也听不懂, 干脆不学了; 或者抱怨数学课太难, 自己数学基础不好, 老师讲课枯燥, 使得自己没有兴趣, 很少会在自身上找原因。在学习上那种不怕艰辛与曲折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 在我们学生身上似乎难以寻觅。这样的学习态度就使得学生对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 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2. 学习能力

相对一本和二本, 三本学生总体来说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弱, 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一般靠课堂上听老师讲, 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大。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不知道怎么学习。数学课程比较抽象,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而三本学生在这方面普遍比较欠缺。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接受起来比较慢, 很多学生表示理解不了, 学习比较吃力。缺乏系统学习的能力, 对学过的知识不能够及时进行梳理, 学习的内容不是连贯的。有些学生课上没有认真听讲, 课后自己看书, 导致学习抓不到重点, 也花了不少时间, 却得不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课上听会了, 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和总结, 过了一段时间曾经学会的知识又不会了。有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只是局限于课本和课堂上的内容, 一旦对内容做些变换, 就无法应付, 对所学知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学生不能合理安排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这都表明三本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欠缺。

3. 学习成绩

从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历年的数学考试成绩来看, 学生学习成绩呈两级分化, 优秀率和不及格率都比较高。总体来说, 理科生的成绩相对好些, 文科生的成绩相对差些。有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 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 考试成绩会达到优秀。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能取得名次的学生都不少。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很多学生的数学科目也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而另有些学生数学基础不好, 加上大学数学课程比较抽象, 学习起来更加困难, 考试成绩经常达不到及格标准。不少学生要参加补考, 甚至要重修, 毕业时也有部分学生数学考试仍旧没有及格。每年都会有因为学习成绩留级、休学甚至退学的学生。一般来讲, 只要学习态度端正, 课堂上认真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 考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相反, 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 本身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 考试就只能不及格了。

三、对策及建议

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在建校初始, 数学课程基本沿用北京化工大学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发现教材难度太大, 教学大纲的内容多, 课时少, 不适合三本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疲于赶教学进度, 对一些重点内容和应当精讲细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展开, 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于是, 我们在原有的教材和数学教学大纲基础上, 结合近几年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经过反复修改编写了适合三本学生的数学教材和教学大纲, 降低了抽象推理的难度, 删除了一些理论证明, 将数学技术和方法融合到教学内容和体系中去。目前, 我们已经先后出版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内的一整套教材以及教辅, 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大多数任课教师和其他兄弟院校的认可。

2. 创新教学方式

三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 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灌输足够的知识。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挖掘适合三本学生的不同方法。比如问题式教学法就比较适合三本学生。老师首先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讨论问题, 最后老师根据讨论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讲解, 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让两个学生互相提问, 然后老师讲评, 当然也可以学生向老师提问,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 实践效果良好。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现代化的一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 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样使一些用粉笔难以画好的图形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得很清晰和直观, 而对于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推导过程, 教师可以用板书, 帮助学生理解。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与一本和二本学生相比, 三本学生心理上更加自卑, 需要老师更多的鼓励和认可。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 除了传授知识, 还应该和学生有情感上的交流, 对学生的态度尽可能的和善、亲切。学生如果不喜欢某个老师, 那么对这个老师所讲授的课程肯定也是不感兴趣的, 学习成绩自然就不会好。多给学生鼓励和认可是对学生心理上的安慰, 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 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自主性。有些三本学生往往把自己看成低人一等, 把学习成绩差当成不可改变的事实, 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自暴自弃。这个时候, 老师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 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讲解, 不能打击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多关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对每个学生都不能采取放弃的态度。另外, 老师要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修养, 用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去影响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总之, 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改进和人生观的建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本文根据三本院校生源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抽象性, 以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为例, 研究了三本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现状及策略。

上一篇:启动主体下一篇:财政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