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预警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应急预案预警范文

大地沟泥石流预警应急预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大地沟泥石流防灾避险指挥部。为了便于工作和统一指挥,按照“政府负责,站点预警,以点带面,群测群防”的工作方针和以“防避为主,加强监测,站点结合,确保重点”的原则,县上成立大地沟泥石流防灾避险指挥部,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任总指挥,县水保局局长、工信局局长、城关镇党委书记任副总指挥,水务局、住建局、气象局、广电局、武装部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地点设在水保局,由水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水保局副局长任副主任。在防汛期间,抽调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制度。

2、大地沟预警工作重点和要求。指挥部办公室职责是汛前及汛期检查,保证大地沟监测点的仪器和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汛情及时上传下达;强化责任,明确制度,严明组织纪律;做好危险区的防灾避险组织工作,各有关单位也要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随时与大地沟防灾避险指挥部办公室保持联系,值班人员要保证随叫随到,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卸值班责任。

二、及时安全疏导

县水保局负责对大地沟的降水和泥石流泥位进行严密监测,当洪水位达到临界值时,监测点值班人员要及时向大地沟泥石流防灾避险指挥部和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并通知城关镇、工信局、武装部负责人组织抢险队,及时对群众和有关单位执行常规疏散、紧急疏散和抢险防灾等工作,并对重大地质灾害和救灾情况向政府作专题汇报。

为了保证在泥石流发生时临危不乱,做到心中有数,按照预定的方案每年组织群众开展一次现场演练活动,让群众熟悉撤离地点和路线,并积极配合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三、预警报警方法

根据沟口(清真寺)处防洪涵洞的设防标准(约37.4立方米/秒)和预警预报要求,其监测断面的预警水位分别设计为0.85米和0.95米,采用分级报警的办法。当观测断面水深达到0.85米时,监测人员立即通过电话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由指挥部和广电局(电视和无线广播实时转播)通知下坝威胁区域的机关单位和居民做好一切避险准备工作;当水位达到0.95米时,监测人员迅速报告指挥部,并发出撤离转移信号和指令,各有关单位立即组织抢险队员迅速按制定的路线帮助群众安全撤离。

四、疏散转移地点

根据县防汛指挥部的规定,当大地沟发生特大洪水和泥石流时,沟口及清真寺附近区域为重点,中医院和排导渠附近居民为非重点区;紧急疏散和撤离信号为中医院楼顶安装的警报器,在发生暴雨时,当听到警报声时,迅速撤离灾区,撤离路线和地点为清真大寺以上、曹家山、大地山和坡头山等方向。

五、奖励处罚措施

在监测预警和组织抢险工作中对有重大贡献的人,可参照《县预防山洪灾害预案》和《片一级站奖励办法》的规定执行和兑现。对大地沟泥石流监测仪器、设备和对水保措施设施有破坏行为以及阻扰抢险救灾工作的行为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预警机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老公营子煤矿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制定本预案及预警机制。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及预警机制适用于我矿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预工作。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突发社会安全类事件。包括施工队伍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工、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项目部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工作人员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项目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施工场地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项目部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突发事故灾害事件。包括工地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活动公共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项目部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等。

4、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洪水、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有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

5、影响总监办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公共事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本,及时控制。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整改和调处机制,强化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要把突发公共事件控制在基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社会秩序失控和混乱。

2、分级负责,逐级管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按所属年级或部门管理原则,在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系统联动,群防群控。发生公共事件后,项目部领导要立即深入第一线,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控制局面。形成各级各部门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处置工作格局。

4、区分性质,依法处置。坚持从保护人命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工人和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5、加强保障,重大建设。从法规上、制度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保障措施。在经费保障、力量部署等方面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增强工作实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总监:范继光 副组长:安全专监:郑戬 成 员:赵彪、武勇、刘子琛、代崟杰、张世民

总监办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决定和部署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在预测总监办将要发生和已经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关系,请求相关部门支持、配合;部署和总结总监办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机制

1、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或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主管部门及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不得延报,并在事件发生后立即上报部门相关,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翔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Ⅰ级、Ⅱ级事件,直接报指挥部,同时报地方党委、政府。情况特殊的,还应向当地公安等机关报告。

(4)续报:在事件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及时续报事件有关变化的情况。

2、应急信息的主要内容

(1)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评估; (3)事发部门、项目部已采取的措施; (4)总监办外公众及媒体等各方面的反应; (5)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6)需要报送的其它事项。

3、预防预警行动

(1)在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处室(部门)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要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实到实处。

(2)总监办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局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处室(单位)要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定期向局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测报告。

五、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1、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组织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自护等应急知识的宣传,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广施工人员的防范意识,学习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训

要开展面向广大施工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培训。将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以增强广大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演练 要定期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习。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要重点进行火灾、水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演习。使施工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逃生的路线,了解紧急情况发生时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六、附 则

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总监办安全科室制定,并负责解释和实施。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2、发布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云南恒达市政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大丽高速公路绿化第一总监办

2012年3月1日

第三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范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很有必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应急预案。我们应该怎么编制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

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校园师生的生命和校园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关于防御气象灾害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福建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细则和我校园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1.应急领导小组:

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校园防雷电工作,掌握校园防雷电工作动态,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切实加强对防雷电工作的领导。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建立由校园主要领导和处室负责人参加的防雷电抢险工作队伍。当事故发生时,下达启动防雷电应急预案命令,依据上级批示和现场情况,适时决策、发布指令、组织指挥处置工作。

2.应急工作小组

(1)预警信息组:

职责: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料,关注气象分析,及时掌握雷电灾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雷电事故发生时,及时掌握防雷电应急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现场处置组:

职责:及时调查收集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疏散人员,清理现场,抢救伤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控制事态蔓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保护好各种证据。

(3)安全保卫组: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人员、车辆疏散,现场秩序的维护,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医疗、公安部门施救,防止事态扩大。

(4)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保障处置现场的车辆调动、人员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

二、安全预防措施

1.提高对校园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防雷电工作纳入校园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季节性特点,积极研究防范措施,落实防雷电工作预案。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抵御雷电伤害的意识和防范能力。各校园要把防雷电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校园其他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加强对师生防雷电安全知识教育,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举办防雷电知识讲座,开展防雷电知识咨询,掌握雷电突发时的各种防范方式。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各校园要加强对校园防雷电工作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校园防雷电工作能力。

3.切实抓好防雷电安全检查工作。

(1)按规定安装防雷电设施,制定防雷电装置检查维护制度,安排具有防雷和电气知识的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工作。雷雨季节前后更应加强检查,及时排除防雷电装置故障。

(2)自觉接受气象部门防雷中心的.检测服务,取得《陕西省防雷电装置检测合格证》。新建建筑物应当具有防雷电装置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定期对校园校舍、围墙的电路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当雷电来临时校园校舍电路安全无隐患。

(4)对于校园的图书室、电脑室、实验室等部室,做好定期检查防护工作,特别要注意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切实做好防雷电工作。

(5)建立雷电隐患台账,清除一切不安全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三、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雷电灾害事故时,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校园防雷电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紧急情况要拨打110、119报警。有伤亡、火灾、爆炸时,应当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和财产。

2.事故发生后,领导小组及现场处置组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

(1)当雷电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应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等措施,努力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3)立即向区教育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灾情;

(4)保护好现场;

(5)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3.当被雷电击倒人的心脏活动和呼吸停止时,应采取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抢救,同时尽快拨打120请求救助。

4.因雷电导致电脑网络故障时,除了检查在线设备的损坏程度以外,对不在工作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电脑都应做全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5.较大雷电灾害事故,校园应当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后果、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告区教育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和区教育局安全稳定管理办公室。校园值班电话和校(园)长的手机24小时开通,切实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

6.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四、注意事项

1.事故发生后,救灾过程中要提前考虑是否应切断电、气、水源等,以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2.如雷击建筑物致使受损严重的,应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安全性鉴定评估。

3.当雷电引发火灾时,要启动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

4.实行责任追究。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或在事发应急过程中不听从指挥、不服从安排酿成严重后果的,由校园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着其他处罚。因渎职、失职或者管理失控发生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预警应急预案2

为了防御、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保证校园师生的生命和校园设备财产安全,杜绝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的伤害事故,保证学校正常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我校师生平安。

二、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机构

为了加大对雨季雷电灾害的防范力度,加大领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特成立防雷电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李晋亮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

三、预防办法和措施

1、认真检查已安装的避雷设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筑物防雷设施包括对直击雷(含侧击雷)、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三大部分。

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地面以上的任何部分,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及机械力。直击雷防护设施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损坏,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建筑物泄入大地时,对建筑物空间产生的各种影响;雷电感应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指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针对以上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建筑物防雷:检查防雷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完好,建筑物本身是否有外金属物件联接。

二是室内防雷:关闭门窗,远离墙体、管道、金属物件,居于室内中央,不能赤脚着地或地板;

关闭所有用电器电源和接打有线电话。

三是室外防雷:远离高大建筑、山顶、大树、塔等,选择干燥低地处,两脚并拢蹲下,不能赤脚着地;

丢掉随身携带的金属物件(钥匙、手机、刀具等);不能接打无线电话。

3、开展防雷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师生防雷安全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四、学校采取的应急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一日活动、班会等多个时间段,利用专题讲座、宣传栏、班队课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教师、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当暴雨来临时,学校安全管理员要迅速切断校园总电源。

3、在户外活动的,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

4、发生雷电时,教师要安抚学生情绪,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让学生双腿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双手抱膝,不能跪下或卧倒。

5、遇重大问题,在及时处理的同时,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6、认真做好校园内的电路、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第四篇:农民工纠纷预警及应急处理预案

工程分包及劳务分包农民工纠纷

预警及应急处理预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 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应对工程分包及劳务中农民工纠纷,准确快速组织纠纷处理工作,避免和消除因劳动工资权益保障等因素引起的农民工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农民工纠纷尽可能地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服务于施工生产,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条 本预案应用于重庆主城两江四岸风貌建设实验段工程一标段施工,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工程分包及劳务中农民工纠纷事件。

第二章 农民工纠纷分类

第三条 农民工纠纷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一)因分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携款逃跑导致农民工围攻业主及我司施工项目办公场所(或主要负责人)引发的纠纷;

(二)因分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携款逃跑导致农民工集体堵车、封堵进厂(办公)大门、阻止生产及扰乱现场施工引发的纠纷;

(三)因业主未按合同规定支付我司项目工程款项,导致无法支付分包商分包工程款而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所引发的纠纷;

(四)农民工与地方百姓之间发生的纠纷;

(五)农民工与项目职工发生的纠纷;

(六)分包商内部采取二次承包引起的支付纠纷;

(七)分包商内部或分包商之间因在施工现场让道、占地、交叉作业等原因引起的纠纷;

(八)其它原因引起农民工的纠纷。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建立纠纷预警管理制度,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预案的有效实施,项目部应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从组织、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应急状态下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 项目部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负责处理项目部民工纠纷事件,并服从公司民工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

第四章 农民工纠纷报告及处理

第六条 发生以上各项农民工纠纷时,班组必须立即向施工单位汇报。施工单位接到报案后在4小时内向公司农民工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第七条 若发生严重影响项目生产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和项目稳定的突发民工纠纷事件,项目部必须在事件发生的3小时内报告民工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同时报告工程局民工纠纷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先用电话报告,续报书面传真。对拖延不报或隐瞒不报处理不力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八条 发生以上各项农民工纠纷时,应由项目部直接负责及时处理。若项目部竭力调解仍无法处理,由有关部门指导协助项目部机构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妥善处理。

第九条 当纠纷上升到法律纠纷时,及时向公司法律顾问处汇报,经营管理部协办。

第五章 制度保障

第十条 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项目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必须与分包商签订农民工工资保证合同,并缴纳安全工资保障金和风险抵押,用于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分包商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避免发生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项目必须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监控制度。在工程款结算或支付过程中,采取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与分包商工程款的结算支付挂钩办法,要求必须先有农民工工资发放签字表,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否则不予结算或支付工程款。

第十二条 项目要建立对分包项目和劳务分包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统计台账,强化对分包商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的日常动态监督制度。随时掌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一旦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立即监督兑付,并对相关分包商加以处罚,甚至清退分包商。

第十三条 各项目要建立和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制度。加强对分包商的监督,对发生农民工举报、投诉工资拖欠情况,各项目要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 各项目要通过排查、上门专查、投诉举报专查等方式,加强对一些平时反映信誉不好、投诉举报较多的分包商的监控,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领导小组各成员及成员单位均有责任和义务将所获得的信息按本预案规定程序及时反映和处理。日常排查、专查、受理举报和投诉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必要时,可提请相关部门参加。

第十五条 督促分包商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督促分包商、劳务供应商依法为农民工办理相关社会保险,要求分包商、劳务供应商提供相关人员名册及有关《劳动合同》证明资料,对分包商或劳务供应商雇佣的农民工进行申报备案。加强对分包商劳动用工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各项目要教育项目员工遵纪守法,坚决杜绝过激行为,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各项目经营部门负责掌握分包商内部拖欠、克扣工资等纠纷信息,为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纠纷创造条件。

对分包商内部欠薪事项建立快速协调机制,特事特办。对于分包商内部拖欠个别农民工工资的,应立即通知分包商负责人处理,并在处理后上报处理结果;对于群体性的工资拖欠、克扣情况,各项目经营部门应核实是否对相关分包商办理了结算支付,若已付款的,应监督分包商负责人处理。

第十七条 解决农民工纠纷问题的主要途径应立足于把好分包商选择关。为规避此类风险,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水电十局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水电局经营[2006]468号)、《关于印发工程局分包审批统一表格的通知》(水电局经营(2006)469)的要求,做好分包商的选择,加强对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的资质及业绩管理,严格履行分包程序,严把资质审查、分包准入关,降低分包商内部纠纷带来的连带影响。 第十八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按谁介绍引进谁负责的原则,谁介绍引进的分包商或民工队伍,若发生民工纠纷,将承担连带责任,直接追究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建立和完善解决农民工纠纷的长效机制

长期坚持有效措施的实施,避免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发生,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严格执行和落实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公司的相关管理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从源头上规避此类风险

第六章 纠纷处理方法与程序

第二十条 项目部在接到农民工纠纷事件投诉时,项目经营部或项目经理必须首先做出判断,能处理的尽快处理,若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地方保卫部门、公安派出所。项目领导小组视情况组织纠纷调查,并请求业主协调和地方政府支持。

第二十一条 项目领导小组视纠纷情况做出处理判断。属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的纠纷,安排综合馆、经营合同部门、财务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共同出面协调处理,若属分包商未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责成立即改正,若属农民工违反与分包商劳务合同规定扣罚引起的,应研究其劳务合同的合理性,协调双方妥善处理。

第二十二条 属于分包商内部或分包商之间因在施工现场让道、占地、交叉作业等原因引起的纠纷,综合部、工程管理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共同出面落实情况、协调,将事态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应密切关注事态影响消除后,可能再度引发的纠纷。事态严重、无法控制局面的,应立即通知业主及地方公安部门,请求协助解决。

第二十三条 属于农民工与地方百姓之间发生的纠纷,由综合部、工程管理部门进行及时协调;若无法协调的,应立即通知业主及地方公安部门,请求协助解决。

第二十四条 属于农民工与我公司职工纠纷的,由综合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出面协调,并立即通知农民工所属主管外协队伍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项目各职能部门,特别是综合部、经营部、工程管理部门,应注意搜集各种可能的纠纷信息,及时防范。如发现或知晓分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及时与该分包商主要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情况,督促解决。将可能发生的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若属于项目未办理结算引起的,工程管理部门应事先检查是否开具了工程量,并及时通知经营部门、技术部门,并争取业主道义上的支持,以便及早解决拖欠工程款及分包工程款的情况。若拖欠工资、工程款与项目无关的,工程管理部门、经营部门、财务部门应通知该分包商负责人,必要时召集其到会单位、项目、保卫部门督促处理。

第二十六条 因分包商内部采取二次承包引起的支付纠纷处理。此类纠纷应立足于日常监控,各职能部门均有义务进行日常监控,若发现存在此类隐患,应立即发出整改通知书,责成并督促分包商主要负责人妥善处理内部支付问题;对于可能造成恶劣影响的,应责成分包商主要负责人清退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支付结清,以消除后续影响。

第二十七条 因分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或携款逃跑导致农民工与我单位发生的法律纠纷事件,项目部在积极应对的情况下,及时向公司纠纷处理领导小组报告,请求协助处理。

第二十八条 各项目要建立应急反映系统,适应突发事件的需要,要依靠地方政府依法处理,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在分包商进场时,经营部门应及时发放本预案,确保分包商负责人知情权并加强自身管理。

第三十条 在今后签订的施工协议中,必须将农民工工资保障条款列入施工协议中,以控制,将可能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预警及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第三十一条 本预案解释权分局委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建始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目的

保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的威胁和影响,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工作原则

1.2.1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2.2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1.2.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的现代化水平。加强适应应急预警需要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预警信息显示系统、信息收集与共享系统、应急综合指挥系统等建设,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

1.3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受暴雨、高温、干旱、台风、雷电、大风、大雾、大雪、寒潮、冰雹、霜冻、冻雨、低温、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灾害预警应急处置。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应急指挥机构

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县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 (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与救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预警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工作。

各乡、镇政府应设立本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乡、镇政府。

2.2 重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根据需要,在事发地设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现场指挥部。 3 预警和预防机制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3.1.1 县气象局负责管理全县范围内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收集和预测、评估工作,其所属气象台站具体承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任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最新信息应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3.1.2 突发气象灾害发生后,知情单位或个人应及时通过气象灾害报警电话等多种途径报告有关气象灾害信息。

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报告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气象灾害种类和特征、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2 预警预防行动

3.2.1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气象灾害可能发生地的乡(镇)应急指挥部通报;对可能达到严重、特别严重预警级别的,由县应急指挥部提出拟采取的预警措施的建议。

成员单位应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根据需要进行检查、督促、指导,确保做好各项应急工作,并及时将准备情况报告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3.2.2 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防御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4 预警级别及发布

3.4.1 气象灾害日常预警级别及发布按中国气象局《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执行。一般按四个级别发布预警信号,并按气象灾害严重程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3.4.2 本预案中预警启动级别按照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

3.4.3

IV级预警。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一般(Ⅳ级)的气象灾害,并将造成一定危害和社会影响,由事发地的乡(镇)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Ⅳ级预警。

3.4.4 Ⅲ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较严重的气象灾害,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指挥部决定启动Ⅲ级预警:

(1)2个以上乡(镇)发生或可能发生达Ⅳ级预警标准的气象灾害。

(2)在1个乡(镇)范围内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气象灾害,其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危害超出1个乡(镇)的应急处置能力。

3.4.5 Ⅱ级预警。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气象灾害,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社会影响,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Ⅱ级预警:

(1)2-4个乡(镇)发生或可能发生达到启动Ⅲ级标准的气象灾害。

(2)2个以上乡(镇)达到启动Ⅲ级预警标准中第二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3)气象灾害出现在1个乡(镇)范围内,但其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危害严重,超出乡(镇)应急处置能力。

3.4.6 I级预警。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严重气象灾害,造成特别严重危害和社会影响,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Ⅰ级预警:

(1)4个以上乡(镇)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达到启动Ⅲ级预警标准的气象灾害。

(2)2个以上乡(镇)达到启动Ⅱ级标准中第三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程序

4.1.1 按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及范围,气象灾害应急启动级别设定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四个响应等级。

4.1.2 Ⅳ级响应。一般级别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灾害发生地的乡(镇)应急委员会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由同级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4.1.3 Ⅲ级响应。较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灾害发生地的乡(镇)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由同级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4.1.4 Ⅱ级响应。重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县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由同级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4.1.5 Ⅰ级响应。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县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由同级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4.1.6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事发地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上一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4.1.7 预案启动地所在气象主管部门及所属气象业务单位、气象台站的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天气会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4.2 信息共享和处理

县气象局负责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灾情等相关信息进行接收和归口处理,并报州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汇总。

4.3 通讯

参与气象灾害应急的单位应当保证通信畅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4.4 指挥与协调 4.4.1 预案启动后,县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建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现场的指挥与协调以事发地指挥部为主,成员单位和相关的组织、单位和个人应当遵照现场指挥部的应急工作部署,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4.2 必要时,县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4.5 紧急处置 4.5.1基本应急处置

(1)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尽力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利用信息平台,跟踪全县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监控和接收气象信息。并根据已经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气象灾害情况,提出处置建议。

4.5.2 应急处置措施

重大或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县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必要时)现场指挥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1)事发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各自职责和气象预案的规定以及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搜寻、抢救失踪、伤病人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2)卫生部门应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并组织防疫灭菌和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

(3)根据处置气象灾害的需要,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4)事发地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保护。

(5)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4.6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当对事发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携带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公众参与时,应当对公众讲解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4.7 群众的安全防护

事发地的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疏散人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部门应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

4.8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气象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9 气象灾害事件的后果评估

应急指挥部应当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及时对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统计,评估、核实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情况,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

4.10 新闻报道

4.10.1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监测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

4.10.2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根据应急指挥部的通报及时报道。向社会公众报道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必须是来源于统一发布的信息。

4.11 应急结束

4.11.1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有关单位和专家要进行灾害评估,并由县应急指挥部提出结束应急状态的建议,报县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县应急指挥部发布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1.1 应急指挥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及时组织调查、统计气象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气象灾害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情况,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5.1.2 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5.1.3 卫生部门应当做好气象灾害现场消毒与疫情监控的组织、指导工作。环保、环境卫生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现场污染物收集、清理等处理工作。

5.1.4 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归还征用的物资、设施、设备或占用的房屋、土地;不能及时归还或者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偿。

5.2 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5.3 保险

保险监管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

5.4 调查和总结

由县气象局负责对气象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气象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及时上报。

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 通信保障

(1)以现有的国家气象通信网为基础,建立快速、安全、稳定、可靠的气象灾害应急信息通信专用网,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

(2) 应急救援现场应与县应急指挥部之间确保通信畅通;通信、无线电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的无线电频率、带宽、信道等,配备现场紧急通信系统,为现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事发地的人民政府负责协助现场应急处置的通信保障。

6.1.2 信息保障

(1) 县气象局应在现有的业务平台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县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州应急联动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

(2) 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资源数据库;明确和规范本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传播渠道、方式等。

(3) 县气象局所属气象台站负责本辖区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本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重要信息和已报信息的变更应当立即报送。

6.2 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政、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和减灾等方面的专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储备,建立相应的物资数据库,并对其购置、库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2)各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应当加强装备、弹药的日常管理,确保一旦接到指令,能够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6.2.2 应急队伍保障

(1)

公安、消防、卫生应急等基本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各级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开展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引导预备役部队、民兵、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各类群众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进行先期处置。

6.2.3 交通运输保障。公安交警部门负责对气象灾害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运输秩序;建设城管部门应及时做好城市道路的清障工作;交通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道路设施进行抢修。必要时,县应急指挥部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6.2.4 医疗卫生保障

(1)卫生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2)按照"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原则组织实施应急救护。医疗急救机构负责院前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专科救治;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5 治安保障。事发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应当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6.2.6 物资保障

发改委、经贸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等物资保障工作,并拟订应急物资保障计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供应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相关物资保障工作。

6.2.7 经费保障。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6.2.8 社会动员保障。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动员机制。

6.2.9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建设适用于气象灾害避险的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并完善紧急避难场所的各类指示标志。紧急避难场所建设可与公园、广场、体育馆等城市公用设施的建设相结合。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6.3.1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当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6.3.2 依托相应的科研、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6.4 宣传、培训和演习

6.4.1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的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6.4.2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的有关知识,使公众掌握正确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技能。

6.4.3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对成员单位的应急人员进行特定气象灾害的专业应急技能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7 附则 7.1 名词术语

(1)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各级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判定出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某种气象灾害,为避免其影响,气象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发出气象灾害警报,提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对应防御措施的过程。

(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给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符号语言。通常由符号、颜色和对应的防御指南组成,符号表示气象灾害种类,颜色表示气象灾害的强度级别,对应的防御指南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结合本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每两年对本预案进行一次评审,并视情况作出相应的修订。

7.3 奖励与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为进行奖惩。

7.4 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杨柳教学设计范文下一篇:眼科医生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