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2024-05-06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精选十篇)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1

1生成性教学

“生成”主要是相对于“预成”而言 (罗祖兵, 2006) , 其意思是“变成某物”, 它强调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本身。若用生成性思维审视教学, 教学将呈现出另一幅图景 (相对于预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 , 因为“在生成论的视野中, 一切都在生成, 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 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 (邹广文, 2003) 。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 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

2 生成性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

生成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 现笔者以一节高三的作文评改课为例具体呈现。

(1)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兴趣要有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对于作文的评讲课兴趣不浓, 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恰是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让学生能够感兴趣与认同。

本课开始时, 笔者利用幻灯片展示教学主题On English writing, 学生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接着笔者投影一篇来自学生平常的习作, 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给分, 学生们纷纷叫嚷着给分, 笔者在黑板上呈现各组发言代表给的分, 最后得出均分, 判此文为16.5分 (满分30分) , 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篇不合格的文章。

问及原因, 学生再次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 如:语言不丰富、文章不连贯等。其实, 学生心中已经有一定的评判“标准”, 此时, 笔者呈现高考阅卷的原则与各档次对文章的要求。学生们都很认真, 而且大声朗读第四条评分原则: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此时, 笔者才真正抛出本堂课的主题:关注文章语言——如何修改文章以提升文章层次。 (Polishing can help make a difference.)

(2)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

生成性的柔性预设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结合针对性的引导与开放性的展示。

譬如, 在本课中, 教师呈现文章, 让学生进行评价, 接着讨论如何修改文章, 以及在讨论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如, 修改文章时多使用形容词与副词、被动语态及名词性从句等等。此外, 在接下来的分组修改文章过程中以及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时也可以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让课堂一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在给出足够多的语言修改建议后,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修改环节,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开放性展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他们可以更加自主, 其展示直接决定他们集体的努力成果, 这一点也无疑激励了学生, 强化了学习动机。

在此过程中, 文章被分成九句话共三组, 学生被分为三大组。第一轮, 各组分别对第一至三句话进行商量修改, 给足时间, 然后请每组发言人到黑板前呈现修改成果, 每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因此, 每组发言人的推选也是一种策略, 因为发言人的语言功底与书写情况直接影响后期文章的整体效果。如此, 三轮下来, 学生依次将九句话的修改版呈现于黑板。

期间, 教师巡回于各组间, 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如:这样修改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主旨吗?这个词语的使用能很好地给读者呈现出白云山的美丽与魅力吗?组里的代表的书写大小与美观程度直接决定了三轮结束时文章的整体效果等。

同时, 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 (1) 学生慢慢热闹起来, 参与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有人讨论, 有人听, 有人不同意, 有人记录, 有人要呈现成果。 (2) 学生们组内虽无明确分工, 但并不无序。基础好的同学, 想法多些, 但他呈现成果的机会只有一次, 所以他们要修改语言, 要观察组内同学观点, 要调配书写较好的同学去呈现成果。基础弱的同学虽然有时在语言修改上起不到作用, 却可以期待结果并帮助呈现文字于黑板。 (3) 学生们谨慎修改每句话。一组内只有三次机会修改三句话, 每一次的修改直接直观地呈现于黑板, 所以他们也极力保证修改的质量与效果。

至此, 三轮下来, 每个大组都完成了三句话的修改与呈现。此时, 学生们还可以有一点时间自我评定修改的成果, 组员可以自行前去修改, 以保证文章整体质量。

(3)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

生成性教学中过程性的赏识评价是课堂深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间相互赏识, 能给学生以自信, 学生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的和无法预测的。课堂上更多、更精彩的生成将随时产生。评价要理性, 忌乱鼓励、瞎表扬。

此课过程中, 教师赏识性评价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修改中, 向大组推荐教师看到的较好的组员修改意见;肯定各家修改意见并提出中肯意见; (2) 呈现中, 表扬美观的书写, 强调书写的重要意义;及时欣赏好的修改意见, 如高级句型、高级语法、连接词等; (3) 自评中, 肯定最后的修改对文章整体提升的意义。

最后, 就是成果性效果评价了。学生集体对九句修改过的语句进行打分评价。评价仍是分三次, 第一至三句一组 (三大组的劳动成果) , 第四至六句一组, 第七至九句一组, 三组分数的均分则为此文的最后得分。每组的三句话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评分时应避免盲目打高分。当然, 这一点教师也可以很好地监控。

如此, 该文最后得分为23.3分 (23+21+26) /3=23.3, 较之最初的分数16.5分, 足足提升了6.8分, 从评分标准的第三档 (适当, 13~18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中等水平, 提升到第四档 (好, 19~24, 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中上水平。虽然,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部分教师的修改意见与同学打分时的情感因素, 但整堂课下来,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深体会到了笔者设计此课的初衷:关注文章语言——如何修改文章以提升文章层次。

3 结语

生成性教学过程讲求科学与智慧, 把握好三组关系: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切实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证明, 生成性教学确实可以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高中英语作文讲评课的课堂实效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笔者运用生成性教学于高三英语作文评改课, 把握生成性教学中三组关系 (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 , 以此课为例探究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新模式, 从而提高写作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高中英语,作文评改课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8) :47-53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和探索时期。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第四学段的写作部分提出的“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让人不禁幡然醒悟:除了引导学生“写什么”和“如何写”之外,引导学生“如何改”、“如何评”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立足于日常作文教学的实际,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教师批改、讲评作文的做法,就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课模式这一问题,以教学设计的形式,从课堂教学操作过程的层面上具体介绍本人引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同时也希望以此引起同行们对此类问题的摸索和探讨。

[课前准备]

学生按照作文训练的计划和要求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之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书面自改、自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要求学生自改:学生对照作文评分标准的具体项目,本着“减少扣分,增加得分”的原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注:起始阶段,如果学生此时还不知道作文评分标准的具体内容,则该次作文暂不作此要求。

第二步,要求学生自评:在作文结尾的空白处,以“自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我这样构思的以后我需要注意或努力的是”这样的格式写一段话。注:书面自评应侧重于写作者对自己作文构思立意方面的解释,以便于评改课上评改该篇作文的同学能从整体上把握住全文,从而为书面互相评改作文提供文字交流材料。

说明:学生书面自改、自评作文初次可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完成,以后就可作为作文写作的常规由学生在作文评改课前自行完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位同学,你知道在一张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的分值是多少吗?(60分)嗯,一篇作文竟然占了几乎总分一半的分数,太重要了!怪不得有人说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作文题的阅卷教师,那么你是如何确定学生作文成绩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文评改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板块一:书面互相评改作文

(一)对一篇作文的批改,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有具体的细则和要求的。那我们的作文评分标准是什么呢?现明确如下:

(1)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或使用错误共计3处或3处以上,扣5分;3处以下,不扣分。

(2)错字、别字、漏字、多字四种情况出现3处或3处以上,扣5分;3处以下,不扣分。

(3)作文中真情实感的语句,也就是准确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找出3句或3句以上,加2分;找出1句或2句,不加分也不扣分;一句也找不出,扣5分。批改时,在找出的真情实感的句子下面用红笔划出,并在右边的空白处写上“该句好在何处”的批注。

(4)卷面整洁,加2分;卷面一般或不整洁,扣10分。

(5)当天作文指导课上新学习的写作方法或技巧在当次的作文写作中如果没有运用,则一票否决,作文成绩不及格;如果运用了,则不加分也不扣分;如果不仅运用了,而且还运用了以前作文指导课上学过的某一写作方法或技巧,则加2分。注:作文指导课上训练的写作方法或技巧,可能是语言方面的,也可能是选材、结构或中心主题等方面的,此项标准既突出了作文训练序列中的不同重点,也符合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运用写作方法或技巧的规律。

说明: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考虑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起始阶段,对于评分标准的讲解最好不放在前文“课前准备”中“第一步”的前面单独进行,而是直接集中地放在作文评改课上进行,以便于教师现场及时地指导学生依据作文评分标准按照评改程序相互评改作文。由此,作文评分标准的明确就为学生修改自己所写的下一篇作文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导向,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学生作文写作的原则和习惯。

(二)对照着作文评分标准,我们怎样评改别人的作文呢?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红笔在作文纸的左上角以“批改者:×××”的格式写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参照评分标准,规范使用修改符号进行批改作文。

第三步,完成批改后,在“自评”后的空白处写上“分数合计”四个字,然后结合作文批改的具体情况,对照评分标准的各个项目,按照自上而下(1)(2)(3)(4)(5)的格式,用正负号具体标出每项的加分或扣分情况并说明原因。最后以60分为基础分,结合各项的加分或扣分情况算出作文成绩。

第四步,结合作文写作者的自评内容,以及自己在批改过程中的感受或发现,在“分数合计”后的空白处以“互评:我认为本文最大的亮点或最值得我学习的是 文章需要改进的是”这样的格式写一段话。

说明:以上两个环节的内容初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明确并耐心讲解。学生熟练掌握后,评改课上就可省略这两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进入评改作文的状态。

(三)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所讲的评分标准,按照评改作文的步骤评改发到你手上的别的同学的作文!我们比一比,看谁评改得最细致、规范、富有启发性!

说明:此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随时参与、指导、鼓励学生评改作文,并针对学生书面互相评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交流或全班提醒强调。

三.教学板块二:口头互相评改作文

话题设计――俗话说,人无完人,作文也是如此,每篇作文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区别在于:哪一篇作文的优点更多一些,缺点更少一些。那么,你觉得你们组谁手头上评改的作文优点更多一些,最值得推荐给全班同学呢?你们组推荐这篇作文的理由又有哪些呢?

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按照“结合‘自评’‘互评’内容交流评改感受――选出推荐的作文并共同探讨推荐理由――整理组员的推荐理由”的顺序完成小组推荐作文的工作。时间5分钟,请各组组长或由组内确定的组员做好发言准备。

说明:

1.本话题设计的目的是:在书面自评自改和书面互相评改作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自然进入口头互相评改作文环节。

2.当学生举手后,教师可随机穿插引导,基本思路如:“这位同学,你们组推荐的是谁写的作文呢?什么题目?”――“为了便于全班交流,你能把这篇作文读一遍吗?其余的同学请认真听,做好补充发言的准备!”――“你们组推荐的理由有哪些呢?”――“找出了这么多的优点,你们组真善于学习!除此之外,你觉得这篇还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吗?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能把‘互评’中文章需要改进的内容读一下吗?”―― “提出的修改建议真好!我想本文如果……将更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篇作文的作者×××同学,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

3.这种由作文的批改者、作者、教师以及全班同学组成的多渠道、立体化的口头互相评改作文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小组推荐出的作文作为“例子”在课堂中的辐射作用。

[课后巩固]

课后,请同学们在认真阅读和体会自己作文中书面互相评改作文的内容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至少1篇作文。也许就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有了新的收获!

说明:这种做法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既有利于学生即小作者在别人书面互相评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写作进行自我反省,又拓宽了学生间相互借鉴、学习和交流的面,从而巩固和强化了评改课的效果。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3

引导学生从标题、选材、开头、正文、结尾几个方面,依次完成对作文初稿的修改和点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雪芹写就《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一字“推敲”,留下一段文坛佳话。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字斟句酌出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分析学生在本次习作中总体的优缺点

1.优点

(1)选材广。

有同学、邻居、朋友、兄弟、姐妹……

(2)人物特点类型多。

爱好特长:足球能手、游泳健将、跑步高手、爱读书……

脾气性格:胆小、与世无争、怪、幽默、勇敢、善解人意、叛逆……

精神品质:诚实、勤奋、乐于助人、懂事、责任感强……

行为习惯:懒惰、爱笑、话多、呆萌、搞笑、好吃、马虎、多动……

(3)写法具体。

能以事写人,在故事中反映人物性格。

(4)表达有趣。

语言生活化,有童趣。

2.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见表1。

(三)分步指导作文评改

1.指导修改习作题目

题为文之眼,题好一半文。

(1)出示两组命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拟题的方法,见表2。

(2)学生自主修改题目后讲评。

学生自主修改完题目以后,老师选择展示部分学生修改前后的题目,引导全体学生对比题目的前后变化,师生一起评点。

2.指导修改习作的开头

(1)出示两组文章开头,通过比较,品评优劣。

【第一组】

①这位同学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他“战斗”的身影。他的名字我们已渐渐淡忘,他已经成为全班同学眼中的“站神”。

②我们班新来了一位“狂人”,他叫邓睿敏。他为什么狂呢?听我细细讲来……

③《思想者》是一尊十分著名的雕像,在生活中我也见过一个“思想者”,只不过,他是活生生的人。

【第二组】

①在我的身边有许多的朋友,但我最喜欢的朋友是***。

②她有许多优点,我最喜欢她的优点是爱读书。

③人的一生就像一支蜡烛,朋友如同蜡烛里的芯,只有那条芯才能点燃那支蜡烛,好比一把钥匙一把锁,一支蜡烛一条芯……

(2)通过比较,归纳文章开头的一般规律。

有开篇点题式、倒叙设置悬念式、引用式、问题导入式、联想式等。

(3)学生自主修改自己文章的开头;然后集体读修改前后的开头,师生一起评点。

3.指导学生修改正文(人物事例),见表3。

(1)以两篇作文为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将人物特点写具体。

(2)学生修改;老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修改结尾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1)比较两组结尾。

【第一组】

①操场上又开始了一场追逐战。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啊?

②“叮铃铃”的铃声又响了,他的座位还是空空的。哎,你是怕谁和你争抢“迟到大王”这个名号吗?

③这次,他终于“败”在英语老师的手里了,可这只是一时,结果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组】

①这就是我的小伙伴——某某某。

②这就是她,一个幽默的小伙伴。

(2)讨论结尾方法。

①意犹未尽,留下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②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3)自主修改结尾,读修改前后的结尾,师生点评。

【总评】

一、以子之文,发子之思。李老师在仔细研读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分别“整理”出学生习作中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学生的初稿,就是教材。“心中有人,手上有文”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以子之文,发子之思”的效果。

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李老师分别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事件、结尾”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目标明确,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易于攻克难关。

三、互动点拨,找出规律。精彩与不足对比鲜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赏析、讨论、修改,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出通俗易懂的规律,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影响也更深远,这样的评讲高效、智慧。

(责编 白聪敏)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4

关键词:多元化评改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创新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 在各种层次的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都是较大的, 而作为语文考试结构中占分数最高的作文,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部分教师对于语文作文教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见解, 但是在语文作文评改方式上, 大多是千篇一律的, 都是以教师评改, 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这一评改模式不仅较为单一, 同时也因为方式较为单一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笔者从事语文教育事业多年, 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得出结论, 想要将语文作文评改制度落实到实处, 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收益, 就必须让评改多元化。

一、旧式评改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曹宗祺教授这样说: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 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 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 来探索文本的意蕴。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都会采取一种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解, 这样的一套教学模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所以我国学校中普遍采取大班型的教育模式, 一个班级基本都会有五十余名学生, 如此庞大的学生量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会浪费掉许多时间, 而且还不能保质保量的将每一名学生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批改。

这种教学模式是大部分学校一直在采用的, 同时这也是一种十分浪费教师时间的教育方式。长时间的按照一套模式进行作业修改, 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批注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说, 这是一种劳神伤心, 又事倍功半的教育方式, 是不可取代, 需要改进。

二、多样化评改方式的优势

(一) 节省教师的个人时间

多样化的评改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 其中一种就是化整为零批改式, 既将班级学生这一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 并选出组长负责小群体的作业审查工作。这样化整为零就可以直接跳过教师批改几十份作业的尴尬局面, 从而让教师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提升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

作文本身就是对文章作者心理状态以及对事物看法的一种书面体现, 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 除却教授学生一些修辞手法等写作要领之外, 教师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身份, 将自己与学生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让小组内部人员自行评点组员的文章, 初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学生争强好胜的心十分强烈, 通过组内点评, 选出一篇最为优秀的文章, 之后所有组的最优秀文章再进行全班内的整体评比, 不仅满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对于那一颗争强好胜的心, 成功激起学生学习作文的欲望,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多样化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 教师从书面文字上进行多样化评改

目前语文评改手段之所以收效甚微,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千篇一律的修改方式。这种修改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并且长期一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重视他的作文成绩,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不认真学习, 作文成绩下滑。想要改善这一情况, 教师必须要做到多样化批改, 既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作文完成质量高低写出专业评语, 优秀的文章要予以表扬, 差强人意的文章要及时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不要以简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文章。

(二) 讲评方式多样化

每一次的作文在批改后都要当堂进行一次讲评, 在讲评方面一定要做到多样化。首先针对整体写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价, 指出学生群体整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针对优秀的文章进行集体表扬, 并具体指出相应个体, 将这部分学生文章中优秀的地方拿出来进行讲解, 做以普及, 让学生学习。最后对于文章完成较差的同学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批评, 将这部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 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行进行解答,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 进行互动式评改

语文教学总体上是比较枯燥的, 不符合初中生的性格。所以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就要力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找出一部分作文有问题学生的文稿, 在课堂上朗读出来, 之后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法进行点评, 在点评之后教师再从最为完美的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改正, 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让学生理解从教师角度讲如何去看待文章, 并且学生可以在心中做一个对比, 找出自己思想中所存在的不足。活跃的课堂氛围才是初中生最为喜欢的, 所以通过点评文章这一互动环节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是一种可行之策。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旧式作文教育课堂已经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所以就需要我们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 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笔者认为, 多样化评改方式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非常适用, 完全可以满足新课标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吴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以自主模式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效-对当前初中作文评改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0) .

[2]袁晓悦.向轻负高效之路行进-有关作文评改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9) .

习作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5

人教版第七册语文园地四“我喜欢的动物”

教学目标:

学习修改习作的基本知识;提高描写动物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修改字、词、句的基本方法;培养抓住动物特点并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抓住动物特点写具体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前谈话激趣

各位同学,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我今年40岁了!我的属相是马。)谁愿意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赞美一下“马”?……谢谢大家对我的赞美,哦!不对,应该谢谢同学们对“马”的赞美。

我跟各位同学今天才认识,可是大家对我实在太好了。同学们听说何老师要来和大家一起上作文,每位同学前几天都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送给了我。你们说,是不是对我很好啊?……但是,我是有喜有忧啊。我高兴,是因为有的同学把健康可爱的“动物”送给我;我忧虑,是因为有的同学把生病了的“动物”送给我。没安好心吧?——我说的生病了的“动物”是指什么啊?(有毛病的作文。)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有毛病的作文改一改,让每位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都更加完美。大家愿意吗?

二、为自己的习作改个好题目、我把同学们的编了个“目录”,请看大屏幕:了解一下每个人都送了一什么“礼物”给我。大家一边看一边想,看了这个“目录”,你最想读哪一篇习作?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三、围绕“具体描写特点”进行修改

、明确习作的要求

请大家翻到语文书的78页,我们再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抽读第二段: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一是选材要求:自己喜欢的动物,注意“喜欢”。(因为喜欢,才会了解,因为了解,才会有感情。)二是习作要求: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注意“具体”“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注意“真”“实”。三是修改要求: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自己修改。

2、回顾名家名段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形象,翻书6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这一段抓住了白鹅的什么特点来写?怎样把“步态傲慢”写具体的?(对比:鸭;比喻:净角出场;动作描写:站着、伸、咬)。可见,要写好一种动物,我们就要抓住它的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特点写具体。当然,写具体的方法很多,老舍的《猫》《母鸡》等文就可以认真学习。

3、感悟同学习作()

(1)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写“乖乖”的什么特点?写具体了吗?

乖乖(片断)——作者:蔡远航

“乖乖”撒起娇来特别乖。当你跟它玩耍时,它也许会跳起来,用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腿上,似乎要你抱抱,或者用身子蹭你的腿,跟你来个“依依不舍”;要不,就趁你蹲下来时突然跳起来,舔你一下,以表示它对你的亲热。那时候,它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2)下面我们请丁聪同学为大家读他的习作片段。同学们,你们认为他写了“豆豆”的什么特点?写具体了吗?

豆——作者:丁

我走进房间,看见“豆豆”躺在篮子里,身上什么也没盖。于是,我把它的被子拿起来轻轻给它盖上。

4、修改同学习作()

(1)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写了小狗的哪些特点?写具体了吗?

我家的小狗(片断)——某同学

“非洲人”全身很黑,到我家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非洲人”的嗅觉非常灵敏,它还特别注意窝里的清洁,不愿在自己窝里留下一点脏东西。我家的小狗真是人见人爱阿!

(2)分组讨论: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把外表“黑”、嗅觉灵敏、爱清洁三个特点讲具体。

(3)分组汇报

例:修改稿(片断)——黑

“非洲人”全身黑得特别纯正,到我家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条小狗从头到尾没有一根杂毛,黑亮黑亮的,像抹足了油似的。所以,我们一家人一致同意叫它“非洲人”。

(4)总结修改感受

四、练习

(1)不但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有信心把自己的该得更完美码?教师推荐修改符号:删

加(举例示范)

(2)学生练习修改。

六、展示修改成果,教师相机点评。

说说自己的修改体会:你把哪一处改具体了?你是怎么想的?

七、同桌交流互改,写“读后感言”。

给同学习作提出一个突出的优点,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抽读两则“读后感言”。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作文评改 六步三位一体 互评互改

中国分类号:G633.34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以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评改也应实现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课标对七-九年级的作文要求中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呢?

我校近几年的课改活动,基本形成了"六步三位一体" 的教学模式。我将此法试用于作文评改课中,即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一年坚持下来,感觉颇有成效。

"六步三位一体"中,"六步"是指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解难释疑、巩固提高,"三位"是指多媒体、黑板、学案,"一体"是指对学习小组的进行整体评价。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按学校课改的要求,学生每六人分为一组,侧向对面而坐,利于讨论问题。每组中的学生各层次的都有,便于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和互帮互学。

作文课上学生互评互改的步骤如下进行:

分发作文(课间完成):小组间互相交换作文,这一环节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负责。分发时应有目的性,一般作文基础好的学生评改基础较差的,目的是多提修改意见,帮助提高;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评改较好的作文,目的是多学习人家的长处,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明确目标:老师将本次作文的要求和目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按照要求逐步进行。

自主评改:学生针对自己手中的作文做以下评改:文面是否整洁;标点运用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有无病句,并修改。

合作评改:组长组织组员传阅、讨论,交叉阅读习作,根据制定的标准和范围进行修改,并写出评语、签名(写评语要求先写文章的优点给予鼓励,再提出修改建议)。然后组长对这次评改进行总结,填写评改记录表。 最后推荐出优秀作文(包括好句、好段、好文章)。

评改标准:(教师课前打印出来,发给写生,相当于学案)

(1)、内容是否具体实在;有无真情实感;有無重点。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①是否围绕中心,中心是否突出②是否符合生活实际,③是否具有典型性。

(2)、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是否形象生动(尝试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3)、看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安排,谋篇布局,详略安排等)批语:①层次段落是否清晰。②过渡是否自然。③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此要求可根据每次作文的教学目标适当的增减。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增、换、删、调"。增:即充实作文内容。对重点段落写得不具体,细节描写不到位的习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实重点段落的内容,扩写重点段,增加一些新内容。换:即去掉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的词语,以及病句和不正确的标点,而换成正确的字、词、句和标点,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删:即压缩语句、删掉多余的或与中心无关的语句。对那些没有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详略不当的作文,学会分析并删除,使文章结构严谨,中心明确。调:就是调整作文中某些语句和段落,使文章更有条理。

展示反馈:对各组推荐的佳作或精彩语段语句在班上朗读,大家共同欣赏,并进行集体点评,有时学生有不同意见可以随时交流,而且形式多样。期间穿插教师点评,以肯定小组意见为主,抓住文章及评改意见的主要优缺点进行评议。

解难释疑:作文本还给作者。作者认真阅读评语及修改意见,有不同意见或不解的地方可以询问评改者,也可把问题在班上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小作者写出评后记,总结文章得失。

巩固提高:老师把互评互改过的作文全部收上来,全部过目复查一遍。然后精心选出优秀作文,写上教师的意见后打印出来,张贴到班里的"语文学习园地"上,让学生反复欣赏比较,借鉴学习提高。

小组评价:根据小组评改作文的情况,老师做出整体评价,好的表扬,不足的给予鼓励。并且小组实行累计加分,每月一总评。

这种形式的作文评改课,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就习作者而言,谁都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他会认真地对对待每次作文;对评改者而言,如果马虎、草率地对待评改,在其他评改者、习作者、老师面前都难以推卸责任。所以大多数同学都会很认真地对待每次评改,谨慎地写评语。

"六步三位一体"的作文评改课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在组内相互检查评改的作文,相互切磋,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也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新课标下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7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三步讲评法”和“集体评讲法”的讲评模式,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步讲评法

所谓“三步讲评法”即融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为一体的讲评模式。

第一步:培养兴趣, 积极互评。

作文讲评应当以学生为主, 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方法是每个学生都人手一篇 (同学的) 作文, 按老师的提示和老师平时批改的方式去批改。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 尽可能多地找出错别字和病句, 并要求修正。然后细读, 再从头至尾就选材是否合理、立意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旁批, 并能写出激励性评语或建议性的评语。教师此时巡回指导, 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 及时指导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最后粗看, 既检查批改的情况, 又酝酿评语, 间接性地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写评语时, 通常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觉得你的作文……”其中既要有肯定, 又要提出建议, 并打上分数, 同时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主动自评, 不断提高。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从课外调查了解看出, 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 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 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了。但在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 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了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 让学生本人再品读自己的作品, 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 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这样就能使学生本人对作品又进行了一次检查和修改, 学生在重审自我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这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真切的无声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最后自己也作个评语, 评同学改得怎样, 评自己的作文如何, 然后写出“互评分”和“自评分”。这样下来, 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能说。

第三步:出示范例, 教师点评。

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 教师再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进行评析。或对照比较, 或归纳总结, 或赏析评改, 不拘形式, 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点评完, 将评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 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根据同伴的评改, 自己的评改, 老师的点评, 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 然后上交于教师, 定出评语。

自这种评改方法推广以来, 既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又使学生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在阅读、品析、鉴赏别人习作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进行多次思想碰撞, 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二、集体讲评法

这种评改方式强调师生互动。教师要首先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展示, 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 然后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评改, 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然后分组汇总, 将代表性的评改展示, 进行集体讨论评议。评议时让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范文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 让师生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流畅, 是否文气贯通, 意思完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入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 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在学生读和听的过程中, 就可以判断出修改效果。然后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片段, 进行对比分析, 评谁修改的作文好, 好在哪里, 使所有的同学都得到教育, 受到启发。在评改过程中对于学生修改精彩之处, 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 老师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 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 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思考、感悟、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 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再创作的过程中, 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是否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最后,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

让作文评改课鲜活灵动起来 篇8

一、个人改, 初润色

在学生打完草稿后, 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从题目到结束, 把自己的作文读两遍, 边读边思边改。鲁迅先生说过,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要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改。在第一遍朗读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第二遍朗读时要修改用词不当的地方和不通顺的句子。两遍下来后, 自认为没什么问题了, 就把作文交给本组的组长。

二、小组改, 再添彩

学生对别人的文章往往反应敏感, 能从多方面发现问题。这一阶段, 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要求提出评改要求, 在由五至六人组成的评改小组内, 用“四步评改法”评改作文。

1. 组内听读。

小组长指定一位非小组成员向本组内学生朗读写好的文章, 要注意节奏,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其他成员要集中精力, 耐心专注地倾听, 从字词的准确与否、修辞是否得当、写了什么内容、讲了几层意思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 也可以边听边记录。刚开始训练时, 学生不能一次性听懂太多的内容, 所以, 在听读过程中要做到分步进行, 循序渐进, 可以读一段停一会儿, 给听者留出思索的时间。

2. 评论交流。

首先让笔者谈谈自己的构思过程, 再由其他成员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被评的同学及其他听评人要谈谈对提议者的看法是否恰当, 对有歧义的意见可以小组讨论是否采用, 如得当还要共同探讨归纳有针对性的修改方案, 对症下药。凡共同认可的修改意见在相关作文后要有所记录, 提意见者作相应签名。由于提出了签名的要求, 同学们都会前思后想提得特别认真。这样, 学生既放开了手脚, 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责任感。

3. 品析感悟。

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 学生们可以在听读过程中简单记录, 评论交流后, 对于本组内的所有文章中的佳句进行赏析, 赏析的过程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书面再改。

“文章修改一次就会好一次”, 在学生完成交流、明确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和不足、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后,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从文章的主题、结构, 以至字、词、句、标点。当然, 这次改要根据小组评论中的意见修改, 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 可以在完成自己的作文后帮较差的学生修改, 再把改好的文章念给本组的成员听, 让学生在朗读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自己的成果,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四步的实施, 把学生变为了作文评讲的主体, 由原来的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评, 成为评讲的主人,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全班评, 做记录

在完成以上任务后, 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作品, 由老师投影, 全班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评。再次评的重点应放在内容上, 先看作文的立意是不是新颖妥当, 再看内容是否具体, 详略是否得当, 条理是否清楚。教师引导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精彩之处同样加以圈点, 用红笔把表扬的话清楚地写在评语里, 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功。班内公认的优秀作品可以在“优秀习作栏”中展出, 也可以由教师积累下来一期期装订成册, 供学生传阅。学生会为自己的作文被展览而踊跃写作, 且兴趣越来越高。作文评改课后, 要求学生把经验教训总结在积累本中, 摘抄别人的好词好句, 为下次作文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打好基础。

美国作文评改教学经验拾零 篇9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出现过一场严重的“写作危机”, 70年代中期“恢复基础教育运动”以来, 其作文教学从命题、材料的收集、文章的构思到成文和修改, 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教育理念。美国作文的评改形式虽然多种多样, 但笔者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发现了其中共有的一些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美国的作文评改注重过程性

美国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动态、开放的。在作文评价环节,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会只注重最后的作文成品, 而是在写作中评改, 在评改中完善。“在《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框架》 (2001年6月版) 的‘普通写作标准’部分就有过对写作过程的具体描述, 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确立中心与制订计划、打草稿、评价与修改、评价与编辑、出版与评定”[1]。教师既注重学生写作的过程, 又注重作文评价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评改的具体步骤。斯塔弗毕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良 (not to prove but to improve) 。”[2]1976年,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作文教学的“五个要素法”随即产生, 其中一条强调, 对于同一篇文章, 学生应多次修改, 在修改过程中学习技巧、掌握方法。

美国比较流行的“作家工作室训练法”以学生的写作、讨论、修改为主要学习方式, 大家都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写作的成功和乐趣。大致步骤如下:教师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确定一个感兴趣、有话可说的题目及材料;学生决定主题并做进一步研究;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大纲, 然后根据同伴的评价修改自己的大纲;学生将修改好的写作大纲给教师, 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学生再次修改大纲, 并最终形成初稿, 小组成员再根据评分标准互相评价修改, 这时学生必须解答同伴的疑问, 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打分并提出修改建议, 学生二次修改, 再次交予教师打分。从“作家工作室训练法”中,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作文评改是一个反复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而非对作文结果的静态评改。

二、美国在作文评改中关注学生的心理调控

美国教师高度重视作文评价中学生的心理调控。教师在评价中多有“欣赏”态度而少有“批评”态度, 如使用绿墨水以体现积极鼓励的书面评价, 使用特殊的评分符号等做法。Thorn就非常重视分数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反映作用, 同时力求避免其给作者带来负面影响。他主张调换大分系统, 对于时间运用不当的作文, 他会用“NTB”, 即“Not too bad”;对代表等级的字母A、B、C、D的使用进行变革, 如最高分数给D (Dynamite生动) , 最低给A (Awful糟糕) 。这样不但会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而且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 对作文的评改强调及时性, 只有敏捷的评价、及时的反馈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新鲜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评改意见的有效性。Stephen Tchudi在《为此处、此时写作》中便主张:“应专心致力于帮助学生此处、此时发现写作的成功, 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个体对自己的作文产生满意的体验。”[3]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 (Stephen.D.Krasken) 在著名作文教学论著《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 (WRITING: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一书中曾提出:“作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草稿, 即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反馈, 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确有效果, 但教师在家里或办公室批改作文后再发给学生, 则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没有什么作用。”[4]这就保证了评改对学生创作动力的激发作用。

三、美国作文教学很注重评改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作文教学中, 从评价到修改都注重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美国著名教育家、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倡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常的个别磋商———谈话”[5], 他认为应通过三五分钟的谈话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认识到文章的毛病, 进而修改。

此外, 学生也可以由原来的评价对象变为评价主体, 从自己作文的修改者变成他人作文的修改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是处于单纯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美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玛丽·安妮·特罗丝把作文评改分为三种方式:教师评改、同学互评和自我评改”[6], 并主张教师评改可在作文评议会上作口头评价, 也可采用书面评语。学生自我评改的前提是掌握作文评价的要点表和具体标准, 学生可对照表上各项指标作出评价, 同学互评主要采用的是分小组互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先用书面评语具体明确地指出学生需要怎么改, 然后再结合口头评价的作文评议会, 在真诚、互相理解的气氛中, 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问, 有利于学生消除写作的神秘感, 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7]。美国“作家工作室训练法”由学生互评大纲、自改大纲、再次修改大纲、互相评价初稿的做法是评改主体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四、美国作文评改注重标准的科学量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俄勒冈州的“西北教育实验室” (NWREL) 开发了一种“6+1要素”作文模式。该教育实验室聚集了大批教学一线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并“在抽取各个年级上万份作文样本的基础上, 归纳鉴别出了‘优秀作文’的六个基本特征, 即:想法和内容 (ideas and content) 、组织 (organi-zation) , 口吻 (voice) 、措辞 (wordchoice) 、流畅 (sentence fluency) 、惯例 (conventions) 等, 后来又加上了“呈现” (presentation) ”[8]。这些教师通过细密、科学的指标研究, 开发与完善了一套作文评改标准, 其在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家都有广泛应用。“该模式把‘6+1要素’中每一个性征细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三个层级二级指标, 每一个二级指标层级里又有更详细的三级指标。这样, 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归类、赋分或诊断时, 就有了一个精良的参照系统与相对科学的标尺”[9]。它“避免了模糊的语言、笼统的层级和主观好恶带来的误差, 其科学化、精细化和可行性程度较高”[10]。

近几十年来, 计算机技术在美国促使了一些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的诞生, 加深了评改标准的量化程度。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杜克大学 (University of Duke) 的Ellis Page等人于1996年开发的PEG、美国教育考试处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E-rater、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Thomas Landauer等学者开发的IEA, 这三种评分系统分别侧重于语言、结构和内容的评价, 量化程度很高。

以上是美国作文评改教学的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 学生学情有异, 但学生的认知规律基本是相同的, 教师应博众家之所长, 创造性地借鉴和运用好的方法, 以期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38-139.

[2]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63.

[3]崔昕平.美国作文评价方法评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101.

[4]夏彬.美国作文评价方法对我国作文评价的启示[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2:95.

[5]韦志成.国外作文教学思想[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 2009, 11:7.

[6]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各国作文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学苑音像出版社, 2004:121.

[7]夏彬.美国作文评价方法对我国作文评价的启示[J].作文教学研究, 2009, 2:95.

谈高中语文作文评改教学 篇10

一个语文教师,他的知识、视野的局限,可能会不同程度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首先,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学角色,以崭新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评改作文的活动中,在评改中学会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学会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学会推敲、锤炼语言。

其次,是让学生理解认识作文评改的重要性,给学生多讲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反复修改文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主参与评改文章的意识。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5次;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5年时间,改了12次。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知名大家尚且如此热衷于文学修改,更何况我们这些初学者呢!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修改文章的深刻道理,激发他们修改文章的动力,自觉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教师面批面改,实施因材施教

教会学生评改作文的重要一步是先在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组的一般原则是每个小组都要有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学生,以便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全班的学生。小组长一般选作文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每个小组人数在5~7个为宜。由于面批面改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宜经常采用。在实践初期,一般先在小组长中示范评改(这些学生的底子厚,作文水平相对较高,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些),先培养出一批“小徒弟”,让他们去带动其他组员去进行作文修改。在实践中、后期,教师可选取写得较差的作文进行面批面改,因为这类文章如若让学生互改,学生既无法理清,更是无处着手。这时,教师应该根据主题找出稍好一点的句子予以表扬并加以修改,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在肯定其好的一面的同时再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将评改上升到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层面。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好,针对性强,可以亲和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便于因材施教。

三、勇于实践,精心指导,加强评改训练

1. 明晓要求,确定细则。

学生上交作文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及要求将全部习作浏览一遍,将反映出来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从十个方面确定本次作文评改细则:一看格式是否正确;二看文面是否整洁;三看有无错别字;四看有无病句;五看标点有无明显错误;六看立意是否合题、鲜明、突出;七看选材是否围绕中心、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八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九看表达方式是否恰当;十看语言是否简练,生动形象。

2. 修改点评,理论引导。教师从学生作文中选出2~3 篇,按照以上拟定的细则和学生一起边读边修改边点评,最后下评语、给分数,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评改的方法,直接感知教师评改的全过程。

3. 确立小组,互动质疑。

按学生语文基础差异、情感体验及个性差异分类,4人一组。每个小组以教师示范评改的作文为例,对其它作文进行评改。一人执笔记录,小组成员讨论质疑,按照评改细则逐条评价,可以谈自己阅后的感受,也可以对不理解的句段进行质疑。然后,每个小组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4.分析总结,欣赏评价。学生评改完后,教师将作文再次收上来总体阅读,并做最后的分析总结,选出评改或自我评改比较出色的在全班进行讲评,讲评内容可以是优秀的作文或片段,也可以是有争议的评语。然后,将学生的优秀作文以及评语写得好的作文打印出来放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欣赏、评价。

四、学生自评自改,学习作文修改步骤

1. 改前先读两遍,看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一定条理。

2. 注意作文的书面情况,包括有无错别字,书写是否规范,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

3. 看内容是否具体,感情表达是否真实,中心是否突出。

4. 对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写得优美的句子、语段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标明好在哪里。

5. 对整篇文章写出评语,包括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总之,作文评改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窗口,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形式。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可以使师生情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能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我们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求实探索,为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龙.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宋远.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声音概念声乐教学下一篇:兽医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