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用药

2024-05-22

抗感染用药(精选七篇)

抗感染用药 篇1

1 临床资料

1.1 病史摘要

患者, 女, 44岁, 因“精神病史20年, 再发10d伴尿少5d”入院。患者20多年前诊断“精神分裂症”, 一直予以口服抗精神药物治疗, 症状控制良好 (具体用药不详) 。10d前, 患者“感冒”后, 精神失常再次发作, 就诊于我市精神病院, 予以抗精神病治疗, 精神症状有所改善。住院期间患者出现饮食差、尿量减少、肝肾功能进行性损害, 继而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 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拟“多脏器功能衰竭”收住ICU。

1.2 入院查体

T:38.9℃, P:101次/min, R:42次/min, BP:155/88mmHg (1mmHg=0.133kPa) , SaO283%。昏迷, 体型肥胖 (卧床) , 全身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 双瞳孔等大等圆, 光敏, 颈软, 颈静脉无明显充盈,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明显湿性啰音, 心律齐, 腹软, 肠鸣音存在, 双下肢无水肿。肌张力较高, 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3.2×109/L, 中性粒细胞91.9%, 血小板47×109/L;尿常规:红细胞+++, 蛋白质+;心肌酶谱:ALT 241.57IU/L, AST 1 317.00IU/L, 乳酸脱氢酶5 831.00U/L, 肌酸激酶36 488U/L, 肌酸激酶同工酶25 812IU/L;肾功能:肌酐793.5μmol/L, 尿素氮44.66mmol/L;电解质:K 5.28mmol/L, Na 153.5mmol/L, Cl115.3mmol/L;血气分析:pH 7.405, PCO223.1mmHg, PO279mmHg, HCO3 15.2mmol/L, TCO2 16mmol/L, BE-10mmol/L;胸部CT:右下肺坠积性肺炎伴胸腔积液。

1.4 入院诊断

恶性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

1.5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时情况较差, 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结合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具体情况, 予以抗感染、保肝降酶、抗精神治疗等全身综合性治疗。在整个病程中抗感染治疗是主要的出发点, 先后予以美罗培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伏立康唑联合利奈唑胺, 以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感染症状较重, 住院周期较长, 前后使用抗菌药物50余天, 停用抗菌药物5d后患者一般情况可, 生命体征平稳, 神智清楚, 精神、饮食尚可, 无发热, 能下地行走, 无特殊不适, 予以出院。

2 抗感染治疗分析

该患者入院时发热、昏迷、血常规检查异常、胸部CT提示坠积性肺炎, 提示存在感染症状, 鉴于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偏快、合并酸碱代谢紊乱及电解质紊乱, 提示患者感染较重, 对于病原菌不明的可危及生命的重症感染, 经验性治疗可选用高档抗菌药物。患者肝功能损害, 不宜选用经肝脏代谢的抗菌药物。对于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 应禁用肾毒性药物 (如氨基糖苷类) ;对于经肾排泄的药物, 应根据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计算用法用量;对于行腹膜透析的患者, 如果药物的蛋白结合率低, 在透析完毕后应追加一剂用量;而对于持续性血液滤过的患者, 最好透过监测抗菌药物血药浓度来调整抗菌药物用量[4]。该患者虽有重度肾功能损害, 但目前正行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鉴于患者感染重且我院暂未开展抗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按正常剂量治疗, 监测肾功能并完善相关细菌学检查。临床医师予以美罗培南1.0g q8h治疗。

美罗培南使用5d后, 患者症状稍好转, 痰培养未培养出致病菌,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均好转, 向临床医师建议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 建议选用药物应覆盖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药物, 鉴于患者血小板计数偏低, 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使用时可加重诱发出血风险, 建议选用诱发出血风险低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医生采纳该意见。患者在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d时出现皮疹, 不排除药疹可能, 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 此例患者在用完当天所有药物一段时间后才发现皮疹, 且同时使用多种静脉药物, 综合考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诱发皮疹的几率低;鉴于目前患者感染症状控制尚可但未完全控制, 未达到停用抗菌药物标准, 建议暂时继续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同时加强抗过敏治疗。患者再次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已有4d, 仍存在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症状, 感染控制情况不好, 鉴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绿脓杆菌具有强抗菌作用, 此次感染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可能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诱发产ESBL酶的阴性菌继发感染有关, 也不能排除合并MRSA或真菌感染, 建议立即行细菌学检查, 必要时先经验性针对产ESBL酶的阴性菌抗感染治疗。

患者连续2次血培养均培养出鸟肠球菌, 结合患者突发严重感染症状, 可排除污染的可能, 应尽快投入针对阳性球菌药物治疗,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及肝、肾功能情况, 建议选择利奈唑胺。

由于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且患者痰培养中培养出霉菌, 且该患者胸片提示双肺重度炎性病变, 加上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高, 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应覆盖曲霉菌菌种, 故抗真菌药物建议选用伏立康唑。停用了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予以利奈唑胺联合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由于利奈唑胺+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在抗菌谱上缺乏对阴性菌, 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的抗菌作用, 建议医师暂不停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医生未予采纳。治疗4d, 患者尿培养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 痰培养检查出弗氏柠檬酸杆菌, 患者目前粒细胞缺乏, 仍发热, 考虑与肺部感染控制不佳有关, 鉴于患者肝功能正常、肾功能较前好转、血小板计数正常, 建议加用肝肾双排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

患者血培养及导管血培养检查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证实前次分析存在阴性菌感染无误, 与经验性治疗相符, 很好的把握治疗时机。鉴于患者现一般情况尚可, 生命体征平稳, 感染得到控制, 粒缺得到纠正, 且痰培养未再检查出真菌及阳性球菌, 停用伏立康唑与利奈唑胺。

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5d, 患者体温、血象、肺部听诊完全正常, 抗菌药物停药指征明确, 停用抗菌药物, 患者神智清楚, 精神、饮食尚可, 无发热, 生命体征平稳, 能下地行走, 无特殊不适, 予以办理出院。

3 药学监护点探讨

精神分裂症HAP发生率为4.17%, 高于总体水平[5], 对于精神病患者, 家属的教育与管理是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学监护, 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是摆在临床药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3.1 指导合理应用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 选择药物。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 直至出现最好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为止。不可不顾药物反应, 无限制地应用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这种过量用药的做法不仅浪费了药物, 而且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

一种药物治疗无效时, 可换用另一种药物治疗。换药过程中切不可将原药一下子全停, 应逐渐减量撤换, 新药也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增量, 至达到治疗剂量为止。一般不主张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 因为联合用药不一定增加疗效, 而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更突出。

服用抗精神病药一般应缓慢递减剂量, 不能突然停药。突然停药有可能引起戒断反应, 如全身出汗、震颤、焦虑、紧张, 有的恶心、呕吐, 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等, 此时应迅速恢复应用原药的原剂量, 戒断反应才可消失。大部分抗精神病药会引起口水多、震颤, 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等不良反应, 这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一旦发生, 应向患者耐心解释, 安慰患者, 做好心理护理。自理能力差的要给予生活上的支持, 多卧床休息。创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 改善其睡眠。

3.2 加强患者出院指导

应告知患者规范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 每日定时给药, 保证血药浓度。饮酒及食用某些食物 (如柚汁) 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 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 避免药物浓度发生大的波动达不到治疗效果或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3.3 合理开展患者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宣教, 使家属了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 熟悉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 告诫患者不可随意换药、停药, 应避免有较大的精神波动, 防止受凉, 加强营养, 提高用药依从性。健康教育是一项操作性强的工作, 药师除了掌握一定原则和技巧外,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扎实的医、药学专业知识, 掌握与医药有关的相关资料, 如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只有这样才能把健康教育的工作做好, 所以要求药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需要,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通过参与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 的药物治疗实践,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与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抗精神药物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抗感染治疗药物的合理性, 探讨该患者在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临床药师下一步深入临床实践, 探寻临床药师如何对精神病患者开展临床药学监护的工作切入点提供参考。结果:通过药师有效的药学监护, 能够改善HAP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参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开展药学监护, 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 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关键词:抗精神药物,HAP,药物治疗,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温鹏, 魏敏, 徐玉荣, 等.医院获得性肺炎148例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2) :280-281.

[2]梁玉丽, 刘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20) :2816-2818.

[3]龙定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12) :2275-2276.

[4]杨传辉, 仲华, 王凤林, 等.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28.

2636例孕产妇抗感染用药的分析 篇2

关键词:孕产妇,剖宫产,抗生素

本人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636例剖宫产、自然分娩孕产妇抗生素使用情况加以整理统计, 并对抗生素使用合理性进行科学分析, 旨在为临床合理用使用抗生素提供必要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636例剖宫产、自然分娩孕产妇病历2636例, 其中剖宫产575例, 占围生期病例的21.81%。自然分娩孕产妇病例2061例。年龄17~42岁, 中位年龄26.48岁。本组资料中剖宫产围手术期主要指从孕产妇入院始至其出院止。

1.2 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 对剖宫产围手术期及自然分娩孕产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统计, 主要包括药品种类、使用频度、联合用药、应用天数等加以统计分析。

1.3 剖宫产术后感染临床依据

术后 (>24h) 产妇体温≥38℃, 且至少2次以上者。

1.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临床判定标准

切口处肿胀、热痛, 并见有分泌物时, 应考虑合并切口急性感染。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情况

全部剖宫产病例于围手术期绝大多数应用了适量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98.29%。品种主要包括甲硝唑、头孢唑林钠、青霉素钠、头孢他啶、氨苄西林钠注射液等5个品种。二联抗菌药物占比98.26% (565例) 。2061例自然分娩孕产妇中695例使用二联抗菌药物, 占自然分娩孕产妇围生期用药的33.72%。

2.2 用药种类

抗感染药物以使用频率排序前4名分别为:甲硝唑注射液 (1260例)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678例) 、注射用氨西林钠 (419例) 、注射用青霉钠 (163例) , 最低为注射用头孢他啶。

2.3 用药天数

抗感染药物使用最长6d, 最短3d, 平均 (5.62±1.82) d。

2.4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剖宫产中二联用药565例, 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的98.26%, 自然分娩孕产妇中695 (33.72%) 。

2.5 术前使用抗生素情况

应用一种抗菌药物有12例, (占1.50%) 。术前应用时间最长4d (2例) , 最短1d (3例) , 应用2d (7例) ;使用品种分别为:注射用青霉素钠4例、注射用头孢唑林钠8例。

2.6 术后感染情况

49例产妇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高热, 术后感染率约为8.52%, 基本与徐蕴华等报道[1]相近似。本组剖宫产病例中5例产妇合并切口感染, 占比有4例发生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率为0.87%。

3 讨论

依据文献统计, 剖宫产术后感染率发病率较高[2], 一般为自然分娩者7~10倍左右, 致病菌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为主[3]。感染特点一般为浅表层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深部组织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如脆弱类杆菌、大肠杆菌、绿浓杆菌等[4]。临床实践中, 在剖宫产术后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 我院大多以甲硝唑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注射用头孢他啶为主, 共抗菌谱与常见病种相吻合, 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抗菌药物使用上, 我院主要采用前述5种抗菌药物, 较之文献资料上药物种类为少[5], 用药过程中, 我院严格把握原则, 以达到临床治疗需要为目的, 尽量采用常用药、实用药、低价药, 既保证了临床治疗需要, 又为患者及其家属减轻了经济负担。临床实践证明, 对于剖宫产患者联合用药临床效果较好, 对此我院对此类术后患者以二联用药为主, 本组资料中二联用药占比高达98.26%, 高于文献统计数据, 但我院主张在用药次数、天数上药严格把握,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6]。部分自然分娩孕产妇中使用二联抗菌药物, 与我院妇产科医师养成术后用药的不良习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84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委会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及2012年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一步持续改进, 为使我院抗菌药物综合考核指标达到标准, 目前我院妇产科医师正在逐步改正不良的用药习惯, 逐步尝试尽量减少联用或缩短术后给药时间或部分剖宫产术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本次调查发现, 有678例 (占25.72%) 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及注射用头孢唑林钠, 有15.89例 (占31.58%) 使用注射用氨苄西林钠+甲硝唑注射液, 163例 (占6.18%) 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及注射用青霉素钠, 在用药期间未停止授乳。甲硝唑注射液为产科用药C类药物, 可以选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多为预防性用药, 以有效的抑制杀灭细菌为主要目的, 防止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发生, 使得剖宫产后感染概率降低。本组统计数据表明, 我院在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二联使用频率过高现象, 其中的13例使用时间高达7d以上, 给药时间明显过长, 其余大多数用药较为合理。本组行剖宫产者, 术中均未给以抗生素, 因此在对于术中1次性给予大量抗生素可减少术后给药天数、预防术后感染方面的说法, 我们尚缺少足够研究, 对此尚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探讨。目前已有人主张对没有高危因素的选择性剖宫产患者, 不使用任何预防性抗生素[7], 因此, 剖宫产后是否必须使用抗感染药, 如何合理使用抗感染药, 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我院妇产科正在努力探索中, 但对于正常自然分娩孕产妇我们认为可以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徐蕴华, 盖绍英.剖宫产术与感染[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 (10) :633.

[2]袁瑞.关于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菌素问题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版, 2000, 25 (1) :81.

[3]张光钰.产科急诊[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2:343.

[4]叶惠芳.剖宫产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 29 (8) :494.

[5]戴辉.859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 2000, 15 (3) :125.

[6]腾风兰, 张春花.268例剖宫产抗感染用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 (3) :226-227.

抗感染用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行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患者100例, 其中男性60例, 女性40例, 年龄介于33~72岁, 平均年龄47.3岁。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给予行抽取血标本, 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 先给予经验用药, 待药敏结果回报后立即更换敏感的抗生素,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给予行换药、减少剂量等治疗措施。

1.3 调查项目

分析100例败血症患者的病例资料, 了解致病的病原菌种类、药敏实验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这其中包括抗菌药的品种、疗程、联用、不合理用药等, 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致病菌的种类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13例, 肺炎克雷伯杆菌24例, 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CNS) 20例, 绿脓杆菌11例, 大肠埃希氏菌22例。

2.2 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CNS) 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 其次为苯唑西林;对大肠埃希氏菌高度敏感的是碳氢霉希类药物, 其次为阿米卡星、诺氟沙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肺炎克雷伯高度敏感药物为碳氢霉希类, 其次为诺氟沙星、阿米卡星, 但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对绿脓杆菌敏感为碳氢霉希类、诺氟沙星, 其次为阿米卡星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2.3 抗菌素的使用情况分析

疗程;本组患者住院治疗后均使用抗生素, 疗程为7~30d。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及频率;本组共用抗生素23种, β-内酰胺类163例, 氨基糖甙类33例, 大环内酯类14例, 还有万古霉素11例, 克林霉素9例, 利福平7例, 磷霉素4例。联合用药情况;二联用药91例, 三联用药9例, 没有四联用药。

2.4 治疗结果

本组调查的100例患者中, 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 92例治疗痊愈出院, 5例治疗好转出院, 3例死亡, 其中2例为高龄患者, 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及糖尿病, 最终出现例严重的肺部感染而死亡, 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感染性中毒性脑病, 最终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2.5 不良反应

本组调查显示有7例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7%。其中皮疹2例, 二重感染1例, 胃肠道紊乱3例, 肾功能障碍1例, 有2例调整抗生素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 其余5例给予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及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得到控制。

3 讨论

临床上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很多, 在我国主要以葡萄球菌为主[2], 而葡萄球菌对于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本组资料显示敏感率100%, 其次为苯唑西林。碳氢霉希类抗生素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比较敏感。在本组抗生素使用频率最大的是β-内酰胺类, 其次为氨基糖甙类, 再次为万古霉素。在联合用药反面, 本组主要是采用两联用药, 其中以β-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甙类为主。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显示使用这种联合方案可以起到协同作用, 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β-内酰胺类是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 其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 使细菌的细胞壁失去其完整性, 致使细菌的死亡, 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细菌静止期杀菌剂, 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蛋白质, 阻断细菌的蛋白合成从而使细菌功能伤失。两者的联合, 前者破坏细菌的细胞壁, 有利于后者进入细菌体内发挥阻断蛋白合成的作用, 从而达到最大的杀菌效果。从本组的调查结果来看, 我院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及使用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目前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 尤其对于青霉素的耐药病原菌越来越多, 尤其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几乎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因此, 在临床上要注意, 在治疗败血症时, 青霉素及西林类抗生素不应作为首选的药物。本组资料也表明青霉素对葡萄球菌的敏感度仅为10%左右。

参考文献

[1]黎沽良.外科感染的指导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 2003, 41 (6) :468.

[2]张艳红, 邓诗琳, 刘金韦.败血症患者抗菌药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 2005, 21 (2) :104~106.

抗结核治疗用药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结核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肺结核30例, 其他结核5例;合并糖尿病2例, 肝炎1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岁~38岁之间, 平均年龄 (27.3±4.2) 岁。

1.2 方法

调取病历汇总抗结核药方案疗程, 其他药物使用情况。但是合并糖尿病者不统计降糖药, 肝炎不考虑治疗肝病的药物, 结核性胸膜炎不统计激素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患者的治疗情况

本组病例不分初治、复治、耐药等情况。其中疗程6个月的有12例, 8个月的22例, 使用超过8个月的1例。全程使用HRZE/HR方案34例, 其中有2例在治疗初期短期合并使用A、Lfx共2周;LPto ZE/LPto1例 (注: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L利福喷丁、Pto丙硫异烟胺、A阿米卡星、Lfx左氧氟沙星) 。见表1。

2.2 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况

合并用药一般治疗其他原发性疾病和结核引起的继发性病变及不良反应等, 本文剔除了其他原发性疾病的治疗用药, 结果见表2。其中百分比为合并用药占总病例的百分数。也有部分患者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 如多潘立酮联合水飞蓟宾、甘草酸二胺, 泼尼松联合奥美拉唑等。

3 讨论

本组病例表明结核病的治疗基本是可控的, 只有1例疗程超过8个月, 该病例原来治疗不规范, 是因为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并发胸腔积液。经我院收治后采用HRZE方案疗效不满意;在未做耐药性检测的情况下, 由当地疾控中心专家推荐改用利福喷丁和丙硫异烟胺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强化治疗6个月, 同时口服泼尼松近4个月, 直至胸腔积液消失, 继续期服用利福喷丁和丙硫异烟胺。

从治疗结果看依据标准治疗是可靠的, 34例采用HRZE/HR方案的患者全部治愈, 从侧面反映我院收治范围内基本没有耐药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在采用HRZE/HR标准方案时, 早期采用疾控中心提供的板式制剂, 隔日服用, 容易出现较重的胃肠道反应, 个别患者甚至拒绝服用, 后改为每日服用才得以接受。

从合并用药情况看合并用药物种类及品种较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用来改善症状, 其中有1例使用抗结核药物后产生治疗反应, 体温逐渐升高, 并持续数日不退, 经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后逐渐控制, 后序贯使用泼尼松口服,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约2周左右。这可能类似于郝氏反应, 由于结核菌被大量杀灭后引起的机体的免疫反应。多潘立酮、雷尼替丁、奥美拉唑主要针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从统计情况看胃肠道不良反应比例最高, 特别是强化期治疗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特别是高剂量组 (前文提到的隔日服用的情况下) 反应尤为剧烈;而在继续期大多都能耐受不良反应, 奥美拉唑等药基本都停用了。胃肠道反应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我院因收治对象的特殊性, 全程都能做到在医务人员的直视下服用, 能随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当患者拒绝服药时能及时规劝并调整方案使治疗能持续;但对于实行家庭隔离的社区居民来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能否坚持治疗就有待于调查分析了。前文中的不规律服药的患者就是在社区治疗中经常断续治疗的。有2例患者使用水飞蓟宾和甘草酸二胺是由于转氨酶增高而采取的保肝降酶措施。从本组病例看抗结核治疗中胃肠道反应极易发生, 而肝损害较少出现, 其他如外周神经系统反应等未见。与相关报道的肝损害、位听神经异常、血液学异常有区别[1,2,3]。这种差别的原因: (1) 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太少缺乏代表性有关。 (2) 本研究排除了结核以外的其他原发性疾病的治疗影响, 如肝病治疗需要保肝降酶。从我院排除的病例看即使是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患者, 服用抗结核药也很容易导致转氨酶增高;而本研究剔除这些病例后表明没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不容易引起非胃肠道以外的不良反应。说明因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对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结果产生差异, 提示药师在药学监护时应当有针对性, 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4,5,6]。

参考文献

[1]李国航.302例肺结核患者药物副作用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3 (6) :970-972.

[2]谢莉, 高微微.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 2006, 28 (9) :50-51.

[3]李莉, 孙建胜, 吴云亮.徐州市完成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项目全程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 (7) :50-54.

[4]张廷梅, 熊敏, 陈静.耐多药结核病抗结核治疗依从性与药物不良反应[J].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6, 41 (5) :597.

[5]刘金玲, 姜丽萍, 李伟, 等.53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J].当代医学, 2012, 18 (2) :75-76.

鸡抗球虫病用药问题初探 篇5

1 及时确诊,有针对性地用药

在已知的鸡体内11种球虫中,鸡艾美耳球虫有7种,即脆弱(盲肠)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锥形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哈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基前艾美耳球虫。这些球虫的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尽相同,其中有2种致病力最强,1种是脆弱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盲肠,主要危害雏鸡;另一种是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中段,雏鸡和幼鸡都能感染。后5种球虫中,除巨型艾美耳球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中段外,其余4种均主要寄生在小肠前段。虽然在临床上常以混合感染的情况出现,但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球虫对药物敏感性差异很大,如氯甲吡啶酚(可爱丹、康乐安、克球粉)对盲肠球虫作用最强,主要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1d,常作为预防,可在感染前给药;氨丙啉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3d,对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同时产生较强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引起维生素B1的缺乏,与其它抗球虫药合用效果较好;磺胺类、抗菌增效剂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4d,一般在鸡群出现症状后使用。但球虫对磺胺类药可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因此在鸡发生球虫病时,应及早确定致病虫种,选用针对性的抗球虫药来控制球虫病的发展。

2 用药勿影响鸡抗球虫的免疫力

成年鸡只所以很少表现球虫病症状,主要是由于随年龄不同产生带虫免疫力所致。所以借助免疫手段是控制鸡球虫病的重要措施。由此来看,一种良好的抗球虫药,除了应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外,还要不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否则,即使防治暂时成功,也由于抑制了免疫力而会导致更严重的球虫病爆发。如氯甲吡啶酚和喹诺酮类在球虫生活发育周期第1d发挥高峰作用,往往能明显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另外莫能菌素(按有效成份计算拌料121ppm)、盐霉素(80ppm)。拉沙里菌素(75ppm)、癸氧喹啉(30ppm)也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这些药物使用时疗程相对较长,过早停药可能引起球虫病复发。而发挥高峰作用在球虫生活发育周期第4d的磺胺类、抗菌增效剂、氯苯胍(33ppm)、球痢灵(125ppm),则完全不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据对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2-3周龄小鸡后,使用尼卡巴嗪、氨丙啉、磺胺喹恶啉和氯甲吡啶酚进行的观察,根据给药后产生免疫力的强弱表明,氯甲吡啶酚适用于小鸡(包括蛋用雏鸡),但不适用于后备母鸡和蛋鸡。磺胺喹恶啉则较适用于后备母鸡。因此养鸡场和专业户在选用抗球虫药时应引起注意。

3 预防耐药性的产生

球虫接触药物后引起的敏感性降低就称为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往往使球虫病的防治失败,重者在用药性情况下仍然爆发球虫病,出现血痢和死亡。轻者药效降低后引起增重下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经济上给养鸡业造成损失。

3.1 根据产生耐药性时间的长短,科学选药

虽然球虫对很多抗球虫药都能产生耐药性,但产生耐药性的时间长短不一,其中以咪唑双酰胺最快,喹诺酮类稍慢,氯甲吡啶酚和氯苯胍更慢,再次是磺胺类、呋喃类、氨丙啉、球痢灵,而莫能菌素和盐霉素几乎不发生或很慢发生耐药性。

3.2 轮换或配合用药,减少或延迟耐药性的产生

轮换用药就是在一定时间内(1-2周)连续应用某一种药物,然后再换另一种不是相同化学类的药物,以避免由于药物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配合用药是指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活性的抗球虫药,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或增强作用,提高疗效。如乙氧乙胺苯甲酯相继地与氨丙啉,磺胺喹恶啉混合,而氯甲吡啶酚则用苄氧喹甲酯混合,可以增强抗球虫效果。

3.3 根据鸡的生长周期和饲养条件灵活用药

因肉用仔鸡生长周期短,可采用在仔鸡整个生长周期内应用抗球虫药预防。为防止药物残留,在上市前5-10d应使用低浓度无需停药的抗球虫药,如氯甲吡啶酚等。产蛋鸡和种鸡,因生长周期长,一方面要预防球虫病的爆发,另一方面要使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因而一般只在产蛋前轮换或配合使用不影响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的药物,如磺胺类,抗菌增效剂、氯苯胍、球痢灵、尼卡巴嗪等。饲养条件不同用药方法也不一样,从平养到网养时,在平养时用常规量的抗球虫药,到网上时一般就可不用药了。平养时,在雏鸡时用适当水平的抗球虫药,以减少卵囊的数量并使鸡获得一定水平的免疫力。移到新舍时,要用新的垫料,以防原垫料污染成年鸡舍,在后期不用药一般也不会发病。

4 注意食品卫生,保障人体健康

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用药,研究

高血压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 世界上高血压患者人数达18亿, 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在18%左右[1]。因此, 各国非常重视高血压疾病治疗的研究, 目前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有α受体阻断药、ACEI、利尿药、Ca2+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共五类。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研究药物不断深入, 采用多种基础药物联合方案已逐渐替代单种药物治疗高血压疾病, 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二联和三联用药是较为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 在控制高血压, 减少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该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研究, 探讨几种抗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的合理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这些患者中74例男性, 26例女性, 年龄27~70岁, 平均年龄 (45.3±2.8) 岁。对比这些患者的居住条件、婚姻等状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给予68例高血压患者二联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给予32例高血压患者三联用药方案治疗, 其中二联用药具体方案有:ACEI+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Ca2+拮抗剂+ACEI, 三联用药方案为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 分别记录并对比患者平均疗效、使用频率、用药方案等方面内容。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记录的患者数据进行处理, 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验证数据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分析

对表中数据进行检验得知, 平均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采用二联和三联用药方案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二联和三联用药治疗后, 见表1。

2.2 二联用药数据对比

针对采用二联用药方案治疗的患者而言, 不同方案的药物使用频率及平均疗效见表2。

使用软件处理表中数据, 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在二联用药方案中用药方案不同, 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其中Ca2+拮抗剂+ACEI方案平均治疗效果最佳, 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平均疗效次之, ACEI+β受体阻断剂有效率最低, 其对应的平均疗效分别为92.7%、86.96%、50%。

2.3 三联用药数据对比

处理采用三联用药方案治疗的患者数据后, 对比不同方案间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联治理方案中药物不同, 平均疗效有所差异, 其中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平均疗效较好为90.5%、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平均疗效次之, 平均疗效为72.73%。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 在我国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在18%左右, 其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例。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高血压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且人数不断增加, 给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临床非常注重该种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 治疗高血压时应遵守系统、适量、长期治疗原则并进行个体化治疗。目前, 采用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过采用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时需重点考虑以下内容:使用的药物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且彼此间为协同作用;不同治疗药物的服用剂量应尽量少, 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使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同时, 选择药物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受损脏器, 在保护重要脏器的同时, 改善脏器的功能。另外, 还应避免使用停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吴江等[2]人研究结果表明, 二联用药抗高血压的有效率为86.31%, 三联用药抗高血压的有效率为83.20%。该研究二联与三联药物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使用二联用药的频率为68%、使用三联用药的频率为32%, 而其对应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8.2%、87.5%。这一结果和吴江等人的研究结果相近。另外, 该研究表明不同联合治疗方案平均疗效情况 (P>0.05) , 说明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究竟哪种联合用药方案, 治疗效果更高, 需要增加研究样本, 做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二联用药方案中Ca2+拮抗剂ACEI使用频率为60.3%、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的使用频率为33.8%、ACEI+β受体阻断剂使用频率为5.89%, 其对应的平均疗效分别为:92.7%、86.96%、50%。分析可知ACEI+β受体阻断剂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该结果与ACCOMPLISH试验结果一致:ACEI联合Ca2+拮抗剂可减少20%的高血压患者事件。

三联用药方案中ACEI+Ca2+拮抗药+β受体拮抗药使用频率为36.7%, 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的使用频率为65.6%, 对应的平均疗效情况为72.73%、90.05%。对数据进行卡方减压发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Ca2+拮抗药+利尿药+ACEI治疗方案获得的治疗效果最佳。

综上,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每年都有所增加, 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该文对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研究, 为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不过该文缺乏对患者护理方面的研究, 因此,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应增加不同护理方式是否给治疗产生影响的对照。

参考文献

[1]王文.第六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纪要[J].高血压杂志, 2004, 12 (6) :490-491.

[2]吴江, 脱鸣富, 雒晓科, 等.抗高血压药联合用药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 2012 (1) :96-99.

[3]王红勤, 杨剑弘, 李志鸿.抗高血压药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 (1) :35-38.

[4]马文祥.抗高血压联合用药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4) :60-61.

[5]刘丽华, 何鑫, 张明香, 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南药学, 2013 (8) :634-637.

[6]刘红美.抗高血压药的联合应用[J].临床医学, 2013 (8) :101-103.

[7]陆晓霞.门诊患者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28) :5795-5797.

[8]李翠翠.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现状及其依从性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2013.

抗感染用药 篇7

关键词:感冒药,成分,药理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大部分感冒患者主要是因为病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鼻塞、头痛等[1]。从临床中就可以了解到, 感冒在冬春季节发生概率非常高。正是由于感冒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导致医师在用药的时候并未高度重视。与此同时, 抗感冒药物种类不断增加, 抗感冒药物成分极为相似, 导致抗感冒药滥用与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 严重的情况下, 还会出现不良反应。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关于抗感冒药物的应用研究不断增多。本文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开具的抗感冒药物处方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开具的抗感冒药物处方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6例, 女134例, 年龄为5~80岁, 平均年龄为 (37.6±10.6) 岁。所有患者儿童64例, 青少年50例, 中年41例, 老年85例。经诊断所有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对于本次研究活动所有患者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整理患者的病历资料与处方信息, 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与处方用药情况。研究分析所有抗感冒治疗处方用药情况, 统计药理成分和药理作用, 针对不合理、不对症与药物成分进行筛选。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 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 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 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结果发现, 常用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了收缩血管、解热镇痛、抗组胺、中枢兴奋与镇咳祛痰以及解热镇痛几大类。所有处方中有不合理处方39张, 药物成分重复的21张, 使用药物与患者症状不符的有3张, 所有处方中, 用药不合理所占比重最大, 见表1。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患者使用抗感冒药物治疗的时候, 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部不适、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恶心呕吐与过敏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在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后或者是对症处理后各项症状均已消失或改善。

3 讨论

临床中应用抗感冒药物的种类比较多, 同时大部分药物组成成分具有相似性, 但是又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因此, 在临床用药的时候需要针对不同的药效采取相应的侧重点。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合理选择用药, 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严重的情况下会会引发不良反应。由此可见, 临床抗感冒治疗的过程中, 医师在具备极强的药学专业的同时, 还需要掌握药物的有效成分与药理特征,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感冒药物, 进而来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安全性与合理性。大部分的抗感冒药物成分主要包括的是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复方氨酚伪麻片、咖酚伪麻片和氨咖黄敏溶液。在本次研究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 抗感冒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么几点, 第一, 收缩血管。感冒药中的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在收缩血管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缓解患者鼻黏膜充血的情况。第二, 解热镇痛。感冒药重的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起到解热镇痛, 缓解患者发热、头痛的情况。第三, 抗病毒。感冒药中抗病毒的成分主要是金刚烷。第四, 抗组胺。抗组胺主要是酚麻美敏为代表性药物。在治疗患者流鼻涕与打喷嚏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第五, 中枢兴奋。部分药物重的咖啡因可以起到中枢兴奋的作用, 有效缓解患者嗜睡、疲劳的症状。最后, 镇咳祛痰。抗感冒药物中右美沙芬对减少患者咳嗽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感冒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鼻塞、咳嗽、流涕等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引起不适症状。因此, 临床在针对该种病症的时候都回应用抗敏感型感冒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各类抗感冒药物中, 抗过敏的药物主要包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苯海拉明等。这两种物质在药物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2]。抗感冒药物在使用的时候, 应当注意中枢兴奋作用的时间越长, 就会让患者产生依赖性, 因而在婴儿患感冒的时候, 不会使用。并且抗感冒药物使用的时候, 由于具备收缩血管的作用, 会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情况, 因此, 对高血压或者前列腺与心脏病患者避免使用[3]。

综上所述, 抗感冒药物成分非常复杂, 在用药的过程中加强抗感冒药物药理特征的分析与临床用药, 对改善患者感冒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红冰, 刘皋林.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10, 7 (4) :272-274.

[2]唐玲华, 崔云, 林家扬, 等.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 16 (5) :405-407.

上一篇:机器加密技术下一篇: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