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P经验

2024-05-07

NYP经验(精选四篇)

NYP经验 篇1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anyang Polytechnic英语缩写NYP) 的精心安排下, 经过近半个月的学习和访问, 我们了解了新加坡教育体系 (Singapore Education Systems) , 特别是新加坡的职业教育体系, 参观了丰富而先进的教学工厂和教学设施。

1 NYP4C办学理念

NYP办学宗旨是竭尽所能为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课程, 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 使他们在毕业后能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作出贡献。另外一个方面, NYP将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及专能, 为企业提供人力开发课程及有关的服务, 以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其办学策略是市场导向, 依据国家总体目标、工商界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理想抱负来开发设置相关的课程。制订柔性的系统, 制订灵活及适应性强的培训系统, 以便能根据市场的脉动及科技的转变而迅速的加以调整。第三个环节是专能开发, 开发各相关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提升教职员的专业能力和完善系统的运作。

建立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做的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 有效的相关学习经验的场所, 体现重应用和重开发的教学氛围。

开展国际合作, 与外国政府国外大专学府及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共谋发展, 从中获得经验与资源。配合政府的区域与国际化政策, 培养年轻学子的国际化与区域化的概念, 认识全球化竞争的环境及所面对的挑战。

NYP办学优势体现在4C (分别是culture、concept、capability、connection, 四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的办学优势, 分别是组织文化、创新理念、专能开发以及外界联系, 图1为NYP的4C办学理念示意图。

组织文化体现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质, 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无界化和处处创新以及超前的意识, 先驱精神、终身学习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无界化校园的概念, 现实中的问题是不分界限的, 它无法看到工程之间的界线或学科专业之间的界线。因此, 强化部门与学系之间的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显得至关重要。

提供更多的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 强化师生们的专业能力, 强化学院的灵活度和反应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有远见、战略性和双赢的校企合作, 拓宽与发展系统专能的平台, 触觉企业的脉动, 及时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 保持与时俱进, 保持与建立与先进企业的紧密联系, 收集最新的发展信息与把握发展趋势, 超前接触并装备与采用前沿技术, 这也是教学工厂的实践与体现, 从而推动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另外, 一个外界联系的应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式, 建立人脉网络, 领导具有带动催化作用。内部应加强内涵建设, 采取前沿技术, 提高综合能力, 具有创新思维, 灵活的组织, 还有无界化的团队。以诚为本, 维护双赢, 开展深度合作。

4C理念, 形象喻为4轴联动一辆跑车, 驱动NYP职业教育的发展。

2 学术管理系统与课程开发 (NYP Aca d e m ic S ys t e m s&Cu rricu lu mDe ve lo p m e n t)

学术管理系统与课程开发, 由学术管理架构, 教学模式, 教学管理以及学生成绩评估组成。学生成绩评估系统重要是其评估方式, 以及评估的方法。例如期末考试成绩占学业成绩的权重40%~50%, 其他权重由测验和平时作业包含习题、实训和演示汇报表现以及研讨会参与情况分配, 特别是学习成绩的评定, 采用GPA (Grade Point Averge) 积点的方式, 很受启发, 如下表1, 2示意

最后, 综合各学科的学分, 得出学业成绩的积点, GPA (Grade Point Averge) 积点为:

其学生最终成绩的积点是:

这种评定方案优点是, 通过学生学分的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能否毕业, 通过积点的多少看出学生的整个学科成绩优秀程度。

另外一个重要的内涵建设是专业开发思路, 其专业开发的程序如图2示意。

新专业需求分析包括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几个方面, 新专业分析, 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主要着眼点3年以后需求分析。这需要跨部级人力资源策划与统筹, 其专业设置与当地整体经济需求挂钩。企业需求应与企业保持联系, 其联系的方式, 包括商议、参观、考察、项目合作等, 以便研制新的专业/课程, 或者更新现有的专业、课程内容, 然后成立专业筹备小组, 委任专业负责经理, 成立专业筹备小组, 包含提呈新专业建议, 确定毕业生的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结构;准备教学科目 (课程) 摘要。

接下来是提呈批准, 批准委员会由专业咨询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共同讨论决定。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企业, 主要是针对新专业设置或专业修改建议提供咨询意见, 并针对有关建议给予认可。学术委员会主要从学术的角度研讨以及批准专业新课程计划以及专业课程修改建议。

科目/课程设计与准备, 委任科目协调老师, 准备教学大纲, 准备教材, 采购教学设备。教学准备教学器材和准备教学计划。反馈与改进环节, 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经验分享与意见反馈以及企业反馈。

新加坡专业文凭教学架构其宗旨是宽基础, 重实践, 备专能, 求创新。其架构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 生活技能课程、增益课程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三线并进, 相铺相成, 而专业技能的培训采取递进 (进阶) 方式有序、科学进行。

3 通过项目开发学生的潜能 (Pro je ct Ba s e d Le a rn in g Ap p ro a ch e s)

在企业和科学界, 项目定义是一种针对特定目标, 不同的人或部门因应需要紧密合作, 依照缜密的计划, 从事研究或设计, 以达到目标的特别活动。项目教学的目标是完成品, 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学生通过制造成品的过程, 获得知识技能是否成功的关键。在项目教学中, 以完成品作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而项目是否具有创新、专能开发和增值等作用也是吸引学生激励学生的重要因素。项目的总类可以是企业创新项目、专利项目、竞赛项目或者专能开发项目。在项目教学里,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要素分析, 定义学习目标, 在项目化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体现的是主动要求, 是复杂的自我组织的过程, 即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用符号建造的过程, 最终学习的成果是构筑式, 学习的性质是与经验的融合, 是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复杂过程。另外, 就是配合项目教学的环境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集体协作的文化构建, 强化群体重于个人的概念, 建立互相协作人际关系。其次是危机意识加上竞争优势。然后由共识主动局面。最后是目标导向的沟通, 目标导向的沟通就是对话和探索, 能听取不同的意见, 允许对立意见并存, 延迟结论直到所有的意见都能通过了, 形成共同的声音, 最终凝成集体共识。另外项目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项目的时效性、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校企联盟紧密性。

教师在项目教学里的角色, 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 提供精神支柱以及提供专业鉴定, 表现出示范的、专业的思考模式。在项目实施中, 体现在学习领域, 包括操作技能, 文字资讯处理、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诸多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态度几个方面。在学生智力技能和认知训练中, 能根据学生的特点, 收集资料, 界定学生状态, 锁定并实现目标。从意兴阑珊到愿意尝试, 从束手无策到按部就班, 从不擅表达到言简易懂, 从钻牛角尖到豁然开朗, 从毫无头绪到心里有数, 从纸上谈兵到落实计划,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认知策略。

在项目教学中, 如何评估学生的独立学习, 评估者要多元化和重过程考核方式, 考核人员包括专业指导老师, 企业参与老师, 学生本身的自评以及其他实验与实训指导老师, 评估的重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纪律性和沟通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性以及专业态度, 在项目实施中表现出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能力。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 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来自不断的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又是因外在环境和内在认知的差距而形成的, 评估就是给予学生适当的问题, 从而能强化其思考能力, 缩减外在环境和内在认知的差距, 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4 学系行政管理 (S ch o o l Ad m in is t ra t io n&Ma n a g e m e n t)

人员管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 具有为未来准备的超前、应变的思想意识。跨系参与的无界化团队组织, 不断更新知识, 不断学习的进取动力, 具备职业无“货架寿命”危机意识。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师资来源必须具有企业五年之上的与专业相关工作经验, 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背景, 人格健全, 思想品德、形象较好。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身体健康。然后才是非正式的面试和正式面试, 一经录用, 给予2年合同, 然后再是3年合同, 最后才是获得长期聘用合同。

对教职员培训与开发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 通过工作学习, 技术项目开发、应用科研, 或者工作调动, 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 切实能人尽其才, 展示风采。制订了详实的教职员能力转向计划, 进行企业实习与考察, 进行学历进修与短期培训。

制订教职员评估细则, 从工作态度与表现方面评估, 主要体现为献身精神、工作态度、团队精神、进取意识, 以及潜在的领导才能。

其次是教学工作表现, 从教学能力、教学准备及工作开展, 沟通能力、学生管理、专业及课程开发等方面评估。

最后是从非教学工作表现, 反映在与企业联系及非教学任务的表现, 教学资源应用以及工作质量来评价。

为了应对将来的挑战, 超前的人才储备, 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应该为明天做好准备。其次建立无界化的团队。现在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 强化团队意识, 因此无界化的团队建立就彰显其重要性了。再次就是对人才的吸引, 高薪养人, 以情留人, 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另外一个重要的是, 职业无“货架寿命”的概念, 每个货架的产品都有保质期。过期就要甩掉。而我们的职业何尝不是这样呢?学的那点东西, 掌握的那点技能, 不学习就会过期, 就会被淘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更快。一套电子产品在美国更新周期是一年, 在亚洲则是六个月。要合理开发人才, 放眼世界, 关注环球发展趋势, 特别是企业的需求和动向。

NYP的人力资源策略是落实在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三个环节, 形成闭环系统。就是通过项目开发、专能开发, 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或者是通过转岗寻求适合个人的发展方向。因此, 优秀的人力资源是NYP得以发展的根本。

5 新加波的人力开发经验“教学工厂”理念 (NYP Ma n p o w e r De ve lo-m e n t Exp e rie n ce Te a ch in g Fa ct o ry Co n ce p t) 以及IS O的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和工厂的融合是职业院校卓越的办学主要手段。

NYP的教学工厂的理念也是经过一个发展的历程, 从模拟 (simulation) 工厂, 到模仿 (emulation) 工厂, 到最后到融合 (integration) 的历程。反映了NYP教学工厂理念清晰化的历程。

其出发点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 并最终将二者合二为一。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耳熟能详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职业教育只能与企业的环境进行无缝对接, 学生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养成, 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环境。企业因其自身的发展需要, 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工厂又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里。

教学工厂理念不是以企业为本位, 而是以学院为本位。它是现有教学系统的延伸, 教学工厂不是德国的“双元制”, 也不是“三明治”课程安排。不仅是企业实习, 也不仅是企业项目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在教学工厂中,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备团队意识, 特别是在企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开发与培训就必须与企业标准挂钩, 而且还要不断更新。也是促进学院和企业紧密融合的桥梁, 是学院教职员培训和专能开发有效途径。企业项目也会不断积累, 给后来的人能够提供较好的基础或者平台, 最后达到经验的累积和分享。

因此, 教学工厂的发展模式是卓越的办学主要手段, 它不是固定的模式, 它会随着学院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跟进。另外一方面学院的专能基础的强化将促进教学工厂模式的提升, 并加深教学与企业环境进一步融合, 二者互相促进。

NYP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ISO的教学质量管理。

(1) 以企业管理与成就评价学院教学管理

主要反映为学院具有浓厚企业氛围, 建设校园的企业环境。参观了其企业管理专业在学校开的超市, 锻炼学生的经营策略以及沟通能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按照企业文化方式来进行, 还有其校园的运作的模式也是按照企业模式来进行, 管理岗位的设置完全是企业化。

(2) 学术质量保证的全面性策略

(1) 市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

培训课程采用多元化的科技基础, 以及必需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就业技能要素构成。首先进行需求分析论证, 并参考国际经验, 并听取专业人士对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建议, 最终形成课程内容。

(2) 健全的企业与国际联系

企业与国际联系、企业反馈、企业与学院共建和共同开发企业项目。

(3) 专能开发、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系统、质量管理系统

基于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到教学质量管理之中, 抓好“生产”的每一环节, 自然“产品”质量就得以保证。

(4) 胜任和敬业的教职员工

具有敬业、肯拼敢干、精益求精的教员, 教员要具有群体协作, 和热衷学习和自我提升意愿。

6 NYP积淀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1) NYP的积淀

积淀或者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从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出, NYP的发展与新加坡的发展同步, 从新加坡的70年代的劳工密集型工业, 到80年代的技能密集型工业, 再到90年代的科技密集型工业, 还有今天的创新及科研企业发展, 进入知识主导经济, NYP发展历程与国家的发展同步, 从新加坡的经发局到NYP教学工厂的先进的职教理念, 每一步都经过很厚实的积淀。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显著特点是开放式的, 1946年到1976年, 欧美来新加坡投资, 70年代与跨国公司协商, 培养熟练工人。新加坡在没有工业背景情况下, 创造了工业的辉煌, 这主要得益于“在新加坡的工业化的进程中, 经发局最大的创举当属它的人力开发与培训计划”的职业, 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 职业教育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企业文化在教育中注入, 建立了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的组织文化具有明显的企业文化特性, 以企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的无界化, 主要是以看到的产品作为衡量的要素, 不再是某某部或者某某系的概念。第二个是处处创新, 主要是以改良产品为出发点, 在这时出现了150个专利, 体现的是商业化。第三个是超前的意识, 第四个特质是先驱精神, 第五个是终身学习, 第六个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整个内涵建设中, 注重内部人才的开发。

(2) NYP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先有创新的意识, 然后在不断积淀下才能孵化创新能力。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或老师的创新则来源于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

学习与借鉴新加坡的职教办学经验, 是为了推动我国的职教发展, 任何经验都是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果, 新加坡的职教发展经验是在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结晶。而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特点等实际情况, 吸取NYP的先进职教办学经验,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郑光华著.职业教育实践第一版[M].职业教育出版社, 2008年.

NYP经验 篇2

关于教师准入

(一)比较与分析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选择专业教师时,注重的是企业工作经历。他们不会将专业教师准入的学历门槛定得过高,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毕业生和高学历者,即他们的教师不一定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名校,也不一定是硕士或博士,只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要有3~5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验,而且是专业对口。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企业联系密切,不仅能给学校带来合作项目,而且在上课时,能给学生传递在企业做设计、做项目的成功经验,将企业文化、企业技术标准等带入课堂,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国,高职、中职专业教师的来源大多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师范学院毕业生,经培训改教专业课的文化课教师,选调、聘请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或兼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以及有计划选留的少数优秀职业学校毕业生(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目前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还是以“从学校到学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他们普遍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双师”素质,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另外,我国《教师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学校招聘或引进企业相关人才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书,《高等教育法》也规定到高校任教者至少应具有本科学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很多经验丰富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

(二)启示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聘用教师的办法,我国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师聘用上,应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应侧重选择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而不应盲目追求高学历,更不应该用硬性标准规定教师队伍中高学历者的比例。如接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要把考察重点放在毕业实习和顶岗实践环节中的实际动手能力上。对已经录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新教师,必须保证到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管理第一线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经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对转型的教师更要从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扶持,进行带薪挂职、专业进修等多渠道培养。

“无货架寿命”理念

(一)分析与比较

“无货架寿命”理念是NYP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因素之一。南洋理工学院把教师比喻成货架上的商品,提出“无货架寿命”理念:不论你的年龄大小,只要你具备学习能力就可以获得学习机会。在NYP,年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职员对于学习的态度。只要想提升自己,并且对学院做出贡献,无论年龄、学术造诣有多么不同,即使教师年龄超过50岁,有事业发展、学习、培训愿望,学院都会安排培训进修。

在我国,年满50岁的教师几乎就被视为已经失去培训的价值,学院不会送这些教师出去进行专业培训,通常只会派年轻教师出国深造或进修学习。而教师自身年龄大了以后一般也不愿意再学习深造了,将自己划入“提前进入养老”阶段。这样势必造成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师资团队的建设。

(二)启示

职业教育要注重专业教师的发展,珍惜人力资源。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合理安排教师的外培和内训计划,让每位教师终身享有平等的培训机会。

学校的用人机制要有新举措。对于那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专业实践能力强而年龄偏大的专业教师,以进取心、事业心为衡量标准,鼓励他们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合理定位,例如培养成为专业带头人、科研带头人、“传帮带”导师、项目经理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另外,还可组织这些教师到示范院校、国外学习进修,通过现场参观与学习加深对职业教育理念的认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进自身院校和专业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组织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

关于培养机制

(一)分析与比较

在NYP,学院把对教师的培训作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学院有专门的机构为新引进教师做为期3个月的师资培训,专业系部为新引进教师安排一对一指导教师。新引进教师在随后的两年内不间断地得到校内教学方面的培训。

在NYP,学院各系部还要为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同时教师本人也必须在系部指导下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每年每位教师都有25天的带薪培训期。学院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新技术发展,将最先进前沿科技知识引入教学中。为此,他们不仅每周一次聘请各类企业工程师到学院作新技术讲座,每年还安排部分教师到国内外企业及相关机构进行新技术培训或考察进修,让他们通过超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术不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的培养机制,NYP由此培养出了一支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师资队伍。对比而言,我国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由于受课时多、教学任务重、经费紧张、人才结构不均衡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尤其是专业骨干教师反而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任务,他们能够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无法得到保证。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得到了重视和广泛开展,但是在培训中也存在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同时,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没有专门的针对性强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影响了培训效果和培训规范性。

(二)启示

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教师,完全取决于能否培养出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与技能型高技术专门人才。

从学院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双重需要出发,每年应对教师培训作出系统性的合理规划,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建议设立师资培训专项基金,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包括与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到企业挂职等,通过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和完善教学管理,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保证。

对新任教师应开展“传帮带”活动,进行岗前培训,把各种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的提升作为师资培训的方向,制定合理、科学的培养计划;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对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技能训练以及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关于教师转型

(一)分析与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在专业建设中有着极强的超前意识,他们预测未来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根据预测提前做好教师转型工作和新专业“师源”储备。例如,当一个专业招生规模逐年萎缩时,他们会让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的该专业最好的专业教师(种子教师)进行专业转型。一方面,缓解因招生规模缩小导致学生人数减少、教师课时量不饱满的矛盾;另一方面,这些“种子教师”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进取心极强,能在较短时间内转型成功。因此,让“种子教师”在恰当时期开始另一个起点,对原专业建设影响不会很大,同时也能保证新专业开设和建设的质量。对这些转型教师,NYP通过制定和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有计划、有目标地派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

而我国的职业院校大多数都是在现有专业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安排教师培训,超前培训的意识不足,以至于出现先申报新专业然后才考虑师资配备的被动局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让好的教师留下继续进行课程教学,而让表现不理想的教师去开发新专业或转型,这样势必造成新专业起步慢、教学质量低下或教师转型困难。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和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近几年凸现的一些问题不可忽视。比如,有的专业办学规模过大,师资缺口严重;有的专业趋于老化,招生规模逐年缩小,师资过剩;每年的新专业申报,需要大量能胜任新专业教学的专业教师等等。这些问题意味着更多的教师需要通过专业转型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这必将会给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些教师成功转型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启示

实现教师转型,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转型重要性的认识,这是教师转型能否成功的前提。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教师转型成功的保障。重视教师培训不应仅局限于学历进修,而应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开发系统,将新专业开设需要教师转型看作是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职业院校应为转型教师制定和实施技能转型计划,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单位挂职实践,进行真刀实枪的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促进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更新,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完善教师企业挂职制度是教师转型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教师到企业挂职可以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超前进行新专业与新课程开发准备。

关于评价机制

(一)分析与比较

南洋理工学院有着完善的考核机制,他们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了“任人唯贤”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他们对教师重点考核三个方面:个人素质、教学工作表现和非教学工作表现。也就是说,NYP对教职员的评估不仅涉及教学能力、学生管理、专业与教材开发,还涉及非教学工作表现,如企业服务、应变能力、工作质量及工作态度与贡献等。这样的评价和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能够打造出一支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具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现行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凸显了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忽视了职业院校教师必备的其他素质。目前,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是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量两项。在这两项指标中,教学工作只有“量”的指标规定,而较少“质”的指标规定,每个教师只要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学时教学任务,就可以通过考核。因此,在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大量教师争相寻找科研项目、疲于撰写科研论文,教学投入明显减少,直接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启示

应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职业教育教师绩效评价目标价值导向需要转向重教学、重实践、重开发、重创新、重贡献、重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适应,必须满足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能稳住骨干,吸引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调动广大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学校整体实力。

应完善教师工资和福利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既要保证一般教师和年轻教师基础性收入的稳定,更要保证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群体绩效收入的提高。要将不同层次的培训和进修纳入奖励或福利范畴,鼓励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只有不断借鉴国外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树立以师为本、人才是立校之本的理念,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办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

摘要:从教师准入、“无货架寿命”理念、培养机制、教师转型、评价机制五个方面,本文比较与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探讨了新加坡师资培养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新加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教师,南洋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寿广,经贵宝.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3-50.

[2]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跃.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高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NYP经验 篇3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NYP) 的人才培养规格一直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目前, NYP的学生就业率 (毕业后六个月内的雇佣率) 、毕业生起薪点均高于新加坡国内同类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值。

NYP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原因是该校极具创新的“教学工厂”是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理念, 它的作用对学生来讲就是以先进的科技进行“超前培训”, 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的提升。它能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适应企业岗位。这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 NYP“教学工厂”理念概述

1.1“教学工厂”的涵义

“教学工厂”将企业的研发环境通过项目引入学院的教学环境中, 使学院直接参与企业的研发与经营过程, 从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也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近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的沟通能力之目的, 进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教学角度看, 这种源自德国“二元制”而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具有学院相关利益群体的高度参与性、课程的灵活性、教师教学的人本性、学生学习的研究性、课堂环境的高度仿真性等典型特征。作为“教学”场所, 它可供教师和学生开展理论及实践的教学活动;作为“工厂”, 它可以面向企业承揽设计和科研开发等任务, 既是企业的科研开发中心, 也是学生的实习基地。

1.2“教学工厂”的特点

NYP“教学工厂”具有如下特点:①“教学工厂”以学院为本位, 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它从有利于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角度来安排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 不以赢利为目的, 而以培养人才为宗旨。②“教学工厂”以现有的教学系统 (包括理论课, 辅导课, 实验和项目安排) 为基础, 是建立在校内的技术先进、设施完善、环境逼真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与培训机构。企业项目和院内科研项目是“教学工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它能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 可提升师生的专业能力。③“教学工厂”理念适用于各类专业, 在不同学系, “教学工厂”有不同的实现模式。“教学企业”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些具有亲商理念、经商思维以及区域化与国际化思维的现代管理人才。④作为一种办学理念, “教学工厂”包括课程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模式等三个重要方面。“教学工厂”按企业发展需要安排教学计划。

2 NYP“教学工厂”对我国的启示

2.1 要有创新意识

①科研项目让学生发挥创意。科研项目除了可培养学生能力, 也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渠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 从研究、设计、组装、测试至交货, 师生们都必须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一方面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真实的应用和锻炼,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②以创新理念为动力。“教学工厂”与无界化理念、课程架构等都是创新的成果。目前, 我国已启动了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旨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多方努力下, 我们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但与新加坡NYP相比, 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

2.2 要有无界化的团队精神

①“无界化”的校园文化。“无界化”倡导的是学院各部门之间实现无障碍合作, 充分利用集体智慧, 共同完成所研发的科研项目;它是“教学工厂”成功实践的有效管理机制。“无界化”是以项目为纽带形成的不同学系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它的实质在于通过项目的无界化合作, 优化教学设备及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无界化的创建有利于群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和跨系级工程项目、商业项目的开发, 为师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机会。②团队精神。在“教学工厂”理念的引导下, 学生在项目开发中, 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发挥众人机智, 取得最后的成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界化校园理念强调协作, 鼓励奉献,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一种重合作的团队精神, 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它还能增进成员间交流, 激发群体活力, 形成良性的组织文化。在我国高校管理改革过程中, 这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2.3 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前, 高职院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迫在眉睫, 主要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①组织保证。设立实践技能训练中心, 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同时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设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②条件保证。强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的建设, 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力度, 更新和添置仪器设备,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③师资保证。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 应有企业背景和实战经验, 有娴熟的业务指导能力和管理学生的能力, 要把这样的教师抽调到实践教学的第一线。④模式保证。对高职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是解决职业教育落后于经济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 对此, 我们可以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项目教学”、“校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新模式。⑤制度保证。制度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等文件;第二类是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类是实践教学质量的督导和综合考核办法。

2.4 注重产学研结合

学校是为企业服务的, 这体现在一方面要为企业培养人才, 提供人员培训;另一方面要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要将学校办到企业的心坎上。因此,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形成一个产学研结合良性循环运行模式。

2.5“双师型”师资队伍管理

“双师型”队伍建设可通过“教学工厂”的项目平台来进行。在“教学工厂”里, 教师与企业联合进行旨在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项目研究。这样的项目往往由多方面的老师来共同完成, 这就形成了人力资源优势, 使得学校的能力完全可以与企业并驾齐驱, 从而把“双师”水平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 结语

“教学工厂”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入到NYP的方方面面, 不论是管理部门、系领导还是教师, 其培养应用型人才、激发学生潜能的理念都非常清晰。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轨方面, 我们必须也要如NYP般做到全员动员。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战胜自我, 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何兵.借鉴“教学工厂”模式丰富我国职业教育内涵[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

[2]孙健.新加坡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8 (7) .

NYP经验 篇4

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享有盛誉,其中南洋理工学院(NYP)的“教学工厂”理念更是引领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向。“教学工厂”是NYP在借鉴和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国内实际情况而建立的一种职教模式[1]。其特征是在教学环境中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委托或学院指定的工业项目、科研项目和竞赛项目等,使学生能按照企业运行的特点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能力与素质。

在NYP“教学工厂”的运作中,项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此处项目的内涵与一般企业界或科学界所认为的项目内涵还有所不同。在NYP“教学工厂”中,项目是指学生在理论学习、研讨、实训之余,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项研究或设计,最终完成相关产品,并且从参与项目过程中加深对学习成果的掌握的一种活动过程。

NYP“教学工厂”的项目分为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学期项目是以学期为单位设置的,在教师的指导和规划下进行。项目来源主要有校内模拟和简单的企业项目或复杂项目的子项目,且项目内容与该学期课程紧密结合,学生将该学期所学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在学期项目中。毕业项目是在第三学年完成的,项目来源主要有企业创新项目、科研创新项目和参赛项目,学生须全职在指定实验室/工作坊进行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以学生的自发活动为主,教师定时与学生讨论项目进展,必要时加以督导。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工厂”运行和项目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NYP的教师队伍主要来自企业,并且要求有五年以上的对口工作经历,其中有75%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企业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际化的教师队伍,有助于学生吸收各国先进的技术知识、文化。同时,NYP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自下而上的创新,自上而下的支持。采取“少教多学”等一系列措施,通过“教学工厂”培养学生求知和应用能力、团队精神及学生的信心;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不同专业特长,自主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二、NYP“教学工厂”理念对国内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定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目标

创新教育是一项需要统一教育理念、整合教育资源、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要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在定位创新教育目标时,一要考虑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重点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不论其将来在何种岗位或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开创新的天地;二要考虑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即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要立足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培养学生能够在职业岗位上开展工艺革新、技术改造,强调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与转化能力;三要考虑高职教育的区域性,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在开展创新教育时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构建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四要考虑高职教育的开放性,建立起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的创新教育机制。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引入项目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首先梳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结合专业职业要求,以顶层设计为纲,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实现教育与行业标准相互融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要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进NYP项目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设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让学生在参与项目、主持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化成内在创新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密切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创新人才支撑,只是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层次不一样。高职教育主要担负着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改良、工艺改进和专利发明等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要与行业、企业实现良性互动,让学生在行业、企业的真实环境中练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高职院校可以借鉴NYP“教学工厂”理念,一是主动出击,先做“乞丐”,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科研技术服务,设立“厂中校”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二是争取行业、企业支持,在校内建设“校中厂”,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校园,实现校内和校外的无缝对接,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提升基本技能和创新素养。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团队

一支创新意识强、创新知识丰富、创新水平高、创新教育理论和方法科学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开展好创新教育活动的关键。借鉴NYP的经验,一是在引进师资时就提出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均需具备本科学历、五年以上的对口企业工作经历;二是选派师资到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与产品研发;三是在学校内部轮岗,了解不同专业特点,转换思维认识。同时,创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通过共同承担企业开发项目、科学研究课题等方式,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紧密合作、相互协同、共同创造的新型教学关系,形成一个由企业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整体性的创新团队,这样才能将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营造校园文化,构建无界化创新环境

上一篇:极限求解下一篇: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