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核评价

2024-05-07

期末考核评价(精选四篇)

期末考核评价 篇1

题, 部分地区曾出台过一些方案和规定。本文以水平三为例, 介绍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育学科考核评价管理的方法。

一、选择“评价方法”, 梳理考核内容的设置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 笔者采用了新课标中倡导“多样的评价方法”的建议。比如, 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的结合, 见表1, 部分项目 (像50米×8往返跑、前掷实心球) 在不同学期里重复出现, 测试数据可以形成前后对照, 得出该生的“进步成绩”, 从而解决了相对评价需要采集期初和期末, 或者是学前和学后两组数据工作量大的问题。再比如,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笔者将学生态度与情意表现以平时过程性的记录来详细取证, 然后用口头评语的方式, 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的成绩, 为终结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一举两得。

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 笔者采用“3+2”方式, 即每学期考核三项体能和两项技能内容, 并设有备考项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校地区特色、自身特色、场地条件进行调整, 比如, 有的地区学校采用六选四, 或者两项必考外加四选二的方式。

二、采集“评价标准”, 制定考核的评分标准

与表1的考核内容相对应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体能标准、技能标准、态度及情意表现标准三个方面。在全面、合理、相互统一、前后衔接的前提下, 可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课标评价建议”和地区、学校学生历年的考核成绩, 合情合理地制定出本校的评价标准。

1 体能测评标准 (见表2)

将其称做客观评价标准可能更确切, 因为此表主要是评价体能项目, 也包括一些技能项目, 如从速度快慢角度来考核篮球运球水平时, 就可以选择客观评价“计时”的方式。

2 技能测评标准 (见表3)

以篮球技术考核为例, 也可以称做主观评价标准, 主要是凭借老师或者学生代表的主观判断, 来评价测试者水平的高低, 与表2的绝对标准相得益彰。

3 学习态度与情意表现评分标准 (见表4)

平时的记录用表可以参照新课标附录3[1]。

三、改进“评价方法”, 自制评价电子表格

有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后, 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自制一张评价电子表格, 即“学生考核评价表” (如下图) , 简化从考核数据登记到评价结果产生的过程。制作过程简单介绍如下:首先新建一个“E xc el”表, 命名为“学生考核评价表” (见下图) , 将“表2”作为“She et2”, 与第一层“学生考核评价表”用“A栏公式”建立链接, 实现电子表自主查分。其次, 将“表3”和“表4”作为“Sheet3”和“Sheet4”, 评价时以备参照。最后, 在“学生考核评价表”的“得分”“等第”等栏内, 输入B、C公式, 自动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和等第。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马九克老师的《Excel在体育成绩统计中的应用》一文在这方面有详细的介绍[3]。

A栏的公式为:=IF ($C5="男", LOOKUP (-D5, 表2!$C$6:$C$28, 表2!$B$6:$B$28) L O O K U P (-D5, 表2!$D$6:$D$28, 表2!$B$6:$B$28) )

B栏的公式为:=E5×20%+G5×15%+I5×15%+K5×20%+L5×20%+M5×10% (每一项目的权重可做适当调整, 也可以根据地方要求进行权重配置)

C栏的公式为:=IF (S5>=85, "优秀", IF (S5>=75, "良好", IF (S5>=60, "合格", IF (S5<60, “不合格”) ) ) )

本文提供的是一种方法, 而不是一个评价软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校情、学情等因素改变评价项目, 改变评价标准, 也可以改变“学生考核评价表”中的公式, 从而完善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 :45-49, 60-64

[2]毛振明, 郭健.体育新课改教学门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4) :122-127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核 篇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课程评价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中最常规的工作。精当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课堂生气勃勃;教师兴味浓烈,精神百倍;也让听课者入情入境,如痴如醉。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很高。相反,无效不当的课堂评价则令学生恹恹欲睡,教师无精打采,听者兴味索然,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正确有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发动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源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评价蕴藏的巨大潜力,正视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种弊端,积极改进课堂评价手段,挖掘课堂评价丰富的宝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呈现: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我们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病:

1、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知识性的错误

这是一位教师执教《画杨桃》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围绕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老师,“半晌”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替他解答? 生1:“半晌”的意思是一会儿。生2:我认为是过了一会儿

师:你们都说得很对,真聪明!

说实话,这样错误评价的现象在我们课堂里时有发生。在这个案例中,两个学生的回答明明是错误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半晌”的解释是“半天”,在这里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也应解释为“过了好久”,然而因教者对词义不甚明了,故给学生做出了错误的评价。古人说得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试问,这样的评价有效吗?这样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

2、课堂教学评价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师:你知道“天堂”是什么意思吗? 生:人死后要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师(脸一沉,面对全班同学):她说得对吗? 生:不对!师(生气的):没有好好读书吧?坐下!(又面对全班)不过,她是我们班最差的学生,你们不要歧视她!

这是在前不久一位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研究课上亲眼目睹的一幕情景。且不说这位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凭那最后一句对学生的评价,我想那孩子在这堂课上的收效可能微乎其微,更有可能在自此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便成一个“哑巴”了。

3、课堂评价语言单一

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对、不对、好、不错”,这些过于简单笼统的评价语言。而至于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好?好在哪里?不错又不错在那里?只有靠学生去揣摩。或者聪明的学生慢慢会摸索出和教师预想一致的答案就是好答案,和教师不一致的答案就是错误的答案。慢慢地,学生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在揣摩老师的心思,课堂变成了一个变相的一言堂,也就索然无趣了。

4、课堂评价的形式单调,令人生厌

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煞费苦心地讲解、表演,学生毫无表情地配合、接受。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抽一名学生画画后,教师表扬他“画得好”,全班同学就竖起大姆指说两遍“XX,你真棒!”课后,我问同学们你觉得他真的比自己好吗?有的同学说:“教师说好,就是好吧。”我又问另一位同学:“你能画得比他更好吗?”那个同学回答我:“当然能”。“那你为什么还赞扬他呢?”“教师是这样要求的。”可见,学生的表扬是言不由衷的,只是为了表演给教师看的。

课堂评价的常用手段是语言,这一点是无疑的。但我们不能仅限于语言评价、鼓掌表扬,忽视其他手段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频率更快,这些方法和手段远不能适应新型课堂教学的要求,如:对获得成功的孩子握握手,或一声隆重的祝贺,或摸摸头,或一个小小的“奖品”、或一段亲切的寄语等方法,这种无声的“语言”所带来的动力和发挥的作用往往超过用过了千遍万遍的语言评价。

5、课堂教学评价表扬泛滥,忌讳批评 在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一道连续退位减的过程,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一学生说完,老师说:“她说得好不好啊?”小朋友们齐声说:“好!”老师接着说:“我们来表扬她一下!”于是,小朋友们训练有素地边拍手边齐声喊到:“Good!Good!Very good!”一节课下来,满脑子都是这样的“掌声”、“喊声”。这样的评价在过了开始的新鲜感之后,留给学生的只是单调、乏味、没有意义。还有部分老师喜欢搞利益驱动,回答对一个问题或做对一道题目都会得到一颗“智慧星”或一个“聪明奖章”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的额头上贴满星星,身上也挂满奖章,可这样的情感发动,后果又是什么呢? 曾经在一节课中有这样两个镜头:

镜头1:小组合作时,一个学生紧攥着学习材料,不愿与其他同学合作,急煞了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个学生向老师求助:“老师,××故意捣乱!”

镜头2:两个学生貌似端坐,但私下里拳脚相加,最终一生忍不住大叫“哎哟”,惊动了课堂。

但奇怪的是,执教老师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似乎被施了“障眼法”。对此,一位学者的话振聋发聩:“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只是教师的失察,而是渎职!”曾几何时,“批评”成了教师观念里一个颇为尴尬的词。一方面,学生许多错误的行为、思想、观点需要批评和纠正;而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变得越来越缩手缩脚。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已经成为迁就的代名词,甚至已经异化为对学生的放任。

6、评价渠道单一,主体受限,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限于教师评价学生,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因而课堂教学往往处于沉闷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该改革弊端,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7、课堂评价的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目前,我们的课堂评价的内容往往注重学生的个体,忽视学生集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抓住单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小组或全班同学的学习表现则关注不够。偏重对学生口头表达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如书写、观察等)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所为的评价。课堂评价中常常注重表现得较优秀或成功的学生的褒奖,而忽略经努力而仍表现拙劣或失败学生的鼓励。较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二、几点建议: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对此,我们该怎么呢?到底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应该怎样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评价水平,真正实现课堂评价的有效?除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之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多钻研教材,练就善听的本领。

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练就善听的本领。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有一群失听的老师。教师怀里揣着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而所谓的听,就成了形同虚设。对学生的发言不善于倾听,又怎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呢?所以要想实现课堂评价的有效,教师必须多钻研教材,在课堂上练就善听的本领。首先,教师应把主要精力花在钻研教材上,努力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自如地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才能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其次,应在课堂上养成倾听的习惯。只有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才会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才会从学生的精典的发言中捕捉到许多生成性的资源。

2、多几分宽容,练就赞美的本领。

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多几宽容,练就赞美的本领。教育学家曾说:孩子总在不断地犯错误中成长的。孩子在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再所难免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非常理性地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多几分宽容,善于从孩子的错误中捕捉正确的因素。由衷、恰到好处地赞美孩子是一门艺术。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100顶高帽子。尽管这一说法显得夸张,但也不难看出赞美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特别善于赞美孩子,特别面对弱势群体时,他更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我想这群孩子在这一份真诚的赞美里,一定会重新找回自信。所以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宽容孩子,给孩子多一点赞美。当然要充分提高赞美语言的含金量。相信这些美丽的话语定会成为孩子前进的不竭动力。

期末考核抓虫子 篇3

我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我的专业园艺是众多农科专业中的一员,果树、蔬菜、花卉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我们需要学习掌握和植物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而植物昆虫作为外界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能熟练识别园艺昆虫,了解它们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及其活动规律和习性对我们园艺专业的同学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昆虫学实验课程可能有两种考核方式,认昆虫标本或是让大家自己去捉害虫。”本学期开始上实验课没多久,荣老师便提起了课程考核事宜。“捉虫子吧!捉虫子吧!”我有点激动了,大多数同学和我想法一样,出题给我们做不如自己找题做来的容易,不就是抓十只虫子嘛!

果然在第十周也就是4月29日的昆虫学实验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十支小试管和酒精,要求大家在最后一节课上交,要求是抓十只园艺害虫,并且注明虫态、目名、科名、种名、数目和寄主,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抓十只园艺害虫,这是再简单不过的考核了,当时我想。

园艺作物主要是指果树、蔬菜、观赏植物(如花卉)等以较小规模集约栽培的作物,水稻、小麦都不属于园艺植物。而常见的苍蝇、蟑螂属于卫生害虫,蚊子属于人和动物的寄生虫,蜜蜂是益虫,而蜘蛛和蜈蚣甚至连昆虫都算不上,它们都不属于园艺害虫。这样一来,园艺害虫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我们得深入农田和学校生长植物的各个角落里寻找“合格”的园艺害虫。当然农大里大片大片的试验田和坐落在狮子山脚下的地理位置为我们完成这次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这里,没有你找不到的昆虫,只有你想不到的昆虫!

赔了夫人又折兵

那段时间里走在路上我看到植物就想上前扒一扒看看有没昆虫,十支小试管也是随身携带。一天早上在下课回寝室的路上,终于与我的第一只昆虫不期而遇了,那是一只介壳虫,半个指甲大的壳盖在杜英的树叶上,成年雌性介壳虫移动能力很差,于是我轻松地摘下叶子连带着它一起塞进了试管里,第一只战利品就这样入手了。而第一次专门去捉害虫是第11周实验课结束后和室友在回寝室的路上,但由于这里人来人往且多是些草本植物,所以当时我们并没有抓到多少合格的昆虫。

“赔了夫人又折兵”是第二次捉虫的真实写照。我和室友早上八点钟带着一堆小试管顶着个大太阳从学校的油菜基地出发,去了桃园、梅园再经水产基地后来到南湖边狮子山脚下的树林,又经过花卉基地、蔬菜基地……一直到了正午才回到寝室,虽然大家已经累得要虚脱了,但这次收获颇丰:吉丁甲、叶甲、胡蜂都被我们收入囊中,光瓢虫科我们就抓到了瓢跳甲、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

在这里我必须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捉胡蜂的经历。胡蜂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黄蜂,它真的就像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身体就像是披着黄黑条纹与斑点相间的盔甲,有一个手指节那么大。有人可能会问,黄蜂那么敏捷还会蜇人,你是怎么捉到的?如果我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你们信吗?在我在和室友抓了两个小时害虫后,我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却发现脚下的草丛里有一只大黄蜂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说到这里各位应该已经明白了,是的,它已经归天了,于是我就这样心安理得毫不费力地收了大黄蜂。一切看起来如此顺利,但当我回寝室准备和室友得瑟时却怎么也找不着那支装胡蜂的试管了,我立刻蹬上自行车沿着原路回去找,一小时后却无果而归。现在回想起这次经历,真切感受到天上不会掉馅饼,而我为了馅饼不仅赔了夫人还折了兵,丢了大黄蜂不说,连试管也丢了一个。

老师出马,搞定

重头戏就要来啦,离交作业的日期还剩一周,我们抓到的合格的可以识别到种类的昆虫远远不够,荣老师决定带着我们上狮子山抓虫!于是园艺两个班60多人跟着老师开始向狮子山进发了。

刚上山那会儿路上有许多朽木,白蚁是重要的蛀干害虫,也是课上老师要求识别的害虫之一,大家分散开来开始寻找朽木中的白蚁。我也不落后,捡起个树枝便开始在地上的朽木间寻找。突然,我们班的女班长一声尖叫划过天空,两个班的人全部涌了过去,只见班长脚下有一根朽木,里外密密麻麻爬着白蚁,我蹲下来试图用试管去盖木头上的白蚁,但木头上白蚁太多,克服不了密集恐惧症的我还是退缩了,实在是下不了手。突然身边的一个男生淡定地从朽木上折下一块塞进了我的试管里,我瞬间震惊了,半天也没反应过来。

完成第一项任务后大家继续上山,荣老师走在最前面带着我们捕捉和识别路两边灌木丛或树枝上的昆虫。山里的昆虫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远多于山下的校园。由于对昆虫习性的了解,老师知道哪些植物的哪些部位上有何种昆虫,这样一来大家抓昆虫就变得上手多了,只是许多女生穿着短裤或者短裙,一趟下来,许多人被蚊虫叮咬得招架不住,甚至有人把抓虫的塑料袋都套在腿上了。等大家下山时,每个人都收获满满,许多同学的试管已经不够装了,有些人的一支试管里装了许多种的昆虫。

在捕捉昆虫的这一个月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事。为了能捉到老师要求的菜粉蝶,有些同学就拿着网球拍在学校的实验田里扑蝴蝶。有个班的男生捉到一只瓢虫的幼虫,不久后便发现这只幼虫竟开始结蛹,等交给老师的时候它已经羽化成了七星瓢虫,不仅捉到了昆虫还观察到了瓢虫变态生长的过程。

说到抓虫子,大家是不是会想到女生此起彼伏的尖叫声?其实不然,园艺专业大多数女生对昆虫是没有太多恐惧的,或许是专业原因吧。大一的遗传学实验课需要我们解剖果蝇幼虫,在解剖镜下观察果蝇成虫的性状,那会我们甚至人手一个培养皿在寝室里养了一个月的果蝇。大二的昆虫学实验需要我们解剖蝗虫、蝉、蚕等昆虫并观察它们的性状,识别各种昆虫标本。大家的心理素质被一步步锻炼出来,都变得“处事不惊”了,许多女生表现得比男生还要勇敢,除非有毒有刺的昆虫,大多数昆虫直接上手就抓。

抓住昆虫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其保存好,可是难题又出现了,如果将酒精倒入试管中保存昆虫,有些昆虫的许多性状会改变,比如七星瓢虫的红色鞘翅会褪成褐色,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也会掉落,导致无法观察昆虫的特征性状。液体里的昆虫无法固定,也给观察带来困难。但若不加酒精?那时间久了许多昆虫会变形甚至腐烂,也会使性状难以观察。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缩短昆虫的保存时间,这也成为在完成作业那1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一次次重新捕捉昆虫的原因之一。大家也许以为捉十只昆虫放试管里就完事了,但实际上我们需要一直筛选试管里的昆虫,淘汰那些保存不完好的昆虫,重新捕捉直到交作业的当天为止。

荣老师布置的这次考核作业可不是仅仅捉10只害虫。注明虫态、目名、科名、种名、数目和寄主,这才是此次考核的最终目的。你可以随随便便捉十只害虫上交,但若你不能识别它们,不了解它危害哪些植物那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对于不能用已有知识立刻识别的昆虫,大家查教科书,向老师请教,上网搜索甚至去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检索昆虫种类。以天牛为例,若捕捉到的是成虫,以翅为鞘质判断其为鞘翅目,以触角长于身体三分之二,复眼肾状围绕在触角基部,跗节隐五节等性状判断为天牛……

5月27日,大家上交的十支小试管里装着的是最终筛选出来的合格的昆虫。

记得刚开始荣老师说到考核方式时,我和大多数同学都赞同抓虫子而不是认标本,那时大家或许是觉得捉虫子比较简单,但经过这一个月的考核,事实和我们最初想象的并不一样,认标本是较被动的考核方式,而实地捉昆虫并识别它们是主动的考核方式,将背课本背性状这个过程转变成有目的的去查课本查性状,而且身边环境中的昆虫种类远远多于课程要求我们掌握的。虽然只需上交十种园艺害虫,但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认识甚至捕捉的昆虫远远不止这十种,在了解园艺昆虫的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植物害虫。这样的经历比背课本更让我们记忆深刻。

期末考核 篇4

-----交通部分

1.题目:

(1)交通是一个由人、车、路、环境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每一个元素的变化均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或产生交通安全隐患,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要素分析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阅读“材料1”,结合所学交通知识,以昆明或北京为研究对象,写一篇关于某市的治堵方案可行性分析。

(3)请对昆明的汽车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在售/在用汽车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现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2.基本要求:

(1)任选一题,撰写一篇论文。

(2)字数2000-5000字;标准A4纸张;打印或手写均可;加封面,封面内容:题目、姓名、学号、班级、院系等。

(3)不得抄袭,包括同学间互相抄袭、也包括从互联网原文摘抄。

材料1:北京市治堵方案细则公布 六大措施征求民意

为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今日起开始征求民意。其中涵盖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

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内容。首都摘掉“堵城”的帽子刻不容缓,北京面临的交通严峻形势众所周知。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的中心城功能、人口仍然过于集中。50%左右的居住和公建项目仍聚集在中心城,职住分离现象仍较为严重,带来巨大交通压力。

同时,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堪称世界城市之最。2009年,本市净增51.5万辆机动车,接近香港机动车保有总量58万辆的水平。今年1至11月,本市已净增机动车近70万辆,且呈加速增长态势;七成以上小客车还集中在五环路内,核心区小客车出行比例达34.8%,是纽约、东京等国际化大城市核心区的两倍多。这些车辆日均行驶45公里,是伦敦的1.5倍,东京的2倍有余。

本市公共交通吸引力需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几年,轨道交通建设和开通均进入黄金期,但中心城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仍不到国际特大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高峰时段,地铁部分路段满载率已达120%至140%;地面公交出行速度慢、换乘不便。

如今,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平均日增车辆2000辆左右,高峰日达4000多辆的加速趋势频现。面对可能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本市将管、建、限三管齐下,尽快采取综合措施疏堵。

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

1、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

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加快重点新城建设,有效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编制实施《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规划》,落实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

2、开发项目与代建交通设施“齐步走”

本市将建立开发项目与配套代建道路、公交场站、人行过街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制度。对已由开发项目业主代征代建的道路、公交场站和人行过街设施等进行清理移交。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纳入审批环节,与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同等作用。按差别化原则修订实施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

3、班校车可走公交专用道

本市将对中关村、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等地区、交通枢纽以及重大交通节点、堵点,开展区域性综合交通系统优化。2011年底前,完成中心城5240套交通标志、600公里交通标线、924公里交通隔离护栏增设任务;建设1700处信号灯,并全部配建违法监测设备。

大力保障公交专用道路权,新建400处公交信号优先系统,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在公交车辆上新增1000套自动监测设备,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为。但允许机场大巴、校车、班车通行专用道。

4、地下环廊将开放

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优化平交路口、建设公交港湾等常规疏堵项目和区域交通组织渠化优化、交通信号优化、增设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设施等交通管理项目。制定开放使用地下环廊管理办法,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实现中关村西区、金融街、奥林匹克公园地下环廊交通功能,建设CBD、丽泽商务区地下环廊。

今后,本市将分制定全市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方案,将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纳入市、区县两级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督查和绩效考核内容,对在缓解交通拥堵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区县、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5、动态信息提示交通出行

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以全面提高对全市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完善出租汽车调度服务系统,逐步提高出租汽车预约叫车比例;建立交通信息发布和预警、预报系统,为交通出行提供动态信息服务。“十二五”期间,发展车载导航、移动信息终端,服务和引导出行。新建、改建道路,交通设施和科技设备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6、引导机关社区错时停车

上一篇:特别保障措施下一篇:英语作文的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