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2024-05-14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精选十篇)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1

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 如何提升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 (含本、硕、博和留学生) 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何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国际化教育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已然成为新的形势下学界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为这一新命题的解答提供了新的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重要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被广泛地用于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实现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近年来, 校际大学生英语论坛在各重点院校蓬勃发展。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医学人文英语论坛”, 在学界引起了轰动, 有力地推动了学术英语改革实践的进程。

二、论坛介绍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一个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完全由学生组织、管理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学生提供发表学科前沿趋势、表达专业思想、交流不同学科信息、展示自我、发展语言能力、接触、了解社会和学习统筹管理能力的实践平台。通过让学生自主承办、参与国际科技论坛, 邀请留学生和校外学生就共同关注的前沿科技进行交流与探讨, 学生可获得语言实践和能力展示的机会, 也搭建起一个培养创新型国际技术人才的窗口平台。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基于“以应用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以演练为手段”的一门实践课程。作为论坛建立的第一步, 我们为2011级多学科背景口译班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 教授包括英文摘要写作、英语论文撰写、学术英语口头陈述 (Academic Oral Presentation) 等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和包括国际会议组织流程、国际会务交流、国际会务信函写作、国际会务致辞与演讲等的国际会务英语。学生在修读完这门课程之后, 利用所学的国际会务知识及语言技能, 按照标准国际会议流程, 自主打造一台“卓越大学生英语论坛”, 并在论坛结束之后进行反思写作 (Reflective Writing) 。论坛的建设与组织完全由学生承担, 教师对学生组织及参与论坛事务的整个过程作观察和评判, 并在论坛组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介入式的监控。针对论坛事务组织、参与和会后总结的同学间互评 (Peer Evaluation) 及教师评语作为对此课程的最终评价。

三、论坛特点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是集学术性和社会性为一体的实践课程。它的创新之处体现在:

1.实习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习即实践;实践即学习。论坛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学习情景和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的国际学术交流及会务英语, 向全校学生 (含本、硕、博及留学生) 发步论坛事务公告;制作论坛手册和宣传影视、文本资料;征集及筛选稿件;公布与会嘉宾和宣讲人名单;撰写主持人发言稿和大会发言人背景介绍;制作论文海报;编写与发布新闻稿以及参与大会发言、问答环节等。真实、海量的会务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动力, 也为学生提供了操练语言的场景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也通过真实、具体的会务操办深刻理解课程内容。

2.探究式的社会实践———实践了解社会;实践指导学习。“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建设的始终都会涉及到不同层面的社会性工作:联系与会专家、领导;联系赞助方;联系各高校学联辅助宣传;制做工作证、签名墙、条幅及采购茶歇物资等。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社会现状、洞察社会需求, 通过社会实践发现自身不足, 从而明确今后学习方向及目标。

3.前瞻性的学术交流和多方位的才华展示。具有校园文化品牌意义的“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以年会的形式长期举办, 每届论坛将以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关注的科技领域为主题。论坛鼓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学生对热点科技前沿和趋势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表达专业思想。除了学术层面的思想碰撞之外, 制作论坛开场视频、宣传海报以及设计会标等创造性事务也给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学生展示设计才华和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创新性英语实践课程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分四步实施方案:第一, 开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与国际会议实务》课程及专题讲座, 教授国际会议组织流程, 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 协助、监控学生组织、承办论坛, 落实论坛每个阶段的监管工作。第三, 举办论坛。第四, 反思论坛举办的得失, 总结此实践课程的教学成果及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 大学生英语科技论坛能成为一个语言交流的平台、思想碰撞的园地、才华展现的舞台和能力提高的集训地。论坛创新性地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之间的学生的学术交流,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也锻炼了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2]Jordan 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0, a (3) :3-12.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 2010c, (6) :20-26.

国际学术英语交流会议总结 篇2

I learned a lot from this simula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ademic exchange , also we have some shortcomings.At first, about the title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 we choose the topic is the graduate tutor system reform.Although the subject is good, the scope is too large, and two knotespeakers have on their own topic.In addition,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ithout the whole meeting schedule, in other words, without a meeting outline, so made our conference process is not perfect.At last but the least , about the simulation fidelity, if w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appearance, speech words,then the simulation can be called perfect.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3

关键词:医学生 选修课 国际学术会议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54-02

世纪之交逐步形成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对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方面,各医学院校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医学生提高英语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术英语日渐成为研究热点[1],甚至被视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2];一方面,顺应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高校开设选修课的要求[3],作为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和延展,选修课改革也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拟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选课对象要求、教学团队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选修课《国际学术会议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1 课程理念和目标

该选修课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三种方式,以“学生体验者”(student experiencers)和“学生研究者”(student researchers)的身份参与课程,掌握国际学术会议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学术会议礼仪、提高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的学术演讲技巧。通过将提高阶段的学生从英语学习的小课堂推向国际学术交流的大讲堂,结合专业和情感双重需求,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把英语学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做学术报告、即席答辩和交谈讨论的实际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我校作为一所研究性国际学术会议医科大学,培养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生的需要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听说能力为中心,带动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分享学习成果;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提升对学术的兴趣。

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以国际学术会议为线索,围绕国际学术会议基本知识、学术演讲技巧和学术会议礼仪3个板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为6个模块,包括会议信息、论文陈述、即席提问、会议主持、特殊场合交际和会议组织;每次授课为1个模块,包括基本知识、语料和学生体验3个元素。基本知识元素部分体现课程的知识性;通过语料加强语言输入;通过学生体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课前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外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图片、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场景等多种教学方法,巩固并分享学习成果。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分为6个课堂教学模块、3个实践模块和1次考试模块,每个模块3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

3 选课对象和教学团队

这门课首先要求学生已经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此外,还要求学生“热情!热情!热情!”具有热情是学生选择这门课程的最重要动机,而这种热情还须要有持久性,因为不同于通常大学英语课堂的生动、轻松和幽默,学术英语自身特定的理性、枯燥和严谨决定了,更多时候这门课堂上更多的是思想的火花、思维的激发,而不是欢声笑语。因此,学生的热情在第一、第二次上课后,更多的来源于对学术的浓厚兴趣和遥望未来学术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团队是课程设置的另一特色,本课程将采用由英语教师和多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给学生授课,每次授课采用主讲教员和特邀嘉宾共同授课的形式。由英语教师作为主讲教员,进行每次学术英语部分的授课,另外,将根据学生兴趣,邀请学校具有出国经历的学术骨干作为嘉宾参加授课,分享自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和体会。在嘉宾的邀请上,将力图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教授和专家。一方面,是弥补英语教师在专业部分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进课程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接触到风格各异的教师。

4 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程以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和课終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种。课堂活动占30%(包括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外作业占20%(包括小组报告、资料收集),课程考核成绩占50%,包括笔试(基本知识考查)和口试(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将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式、主题发言、提问和答辩、茶歇、闭幕式等各个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角色,参与行动。

正如韩金龙(2007)提出[4]:“EAP是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大学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延伸”。面对本科生开设《体验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这样一门选修课,有助于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顺应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医学生英语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初步培养医学生在将来可能的学术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敬仰。

参考文献

[1]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 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9-83.

[2]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2011(5):15-2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4

一、目前石油英语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 英语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全国各高校及各培训中心举办的各类英语培训班很多, 培训内容也基本上都是生活口语或者外贸英语。在确定英语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员工的需要, 而是凭感觉、照搬其他企业的英语培训;各高等院校虽然在开设了专门针对成人教育的专业英语课, 但大多数以阅读为主, 教材大多选用原版专业书和阅读文选等, 句子结构较长, 不易上口。因此造成虽然学英语的人较多,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英语口语知识和专业词汇, 缺少现场翻译工作的经验, 仍不能在国外适应技术洽谈工作的需要。

(二) 各等级不同职务学员专业英语缺乏必要的层次

现行教学中对学员的英语要求完全相同, 而同等级不同职务的要求则略有差异, 而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往往是同一等级不同职务同编一班, 这样难以在不同职别之内有所侧重, 满足教学提出的要求。

(三) 英语培训制度不完善

没有规范的制度就没有规范的英语培训。企业英语培训过程中却未形成规范的英语培训制度, 如英语培训训练方法、英语培训考核方法、跟踪评价等制度往往被企业忽视。

二、石油企业英语培训模式的建立

(一) 确定培训目标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出发, 我们认为应把石油企业合作人员英语培训的目标定为:听说为主, 兼顾其他。通过培训, 使学员对公司在海外的业务:生产装置工艺、设备、产品及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并能用英语较流利地表达出来, 达到能和外商及国际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贸易洽谈的目的。因此我们新的培训模式应该具有周期短、强度高、突出重点、重视效果的特点。制定的教学计划必须体现以下原则: (1) 明确为企业用人培训的原则; (2) 明确教学目标以“听说为主”, 突出技能; (3) 相对增加听力和口语课时的比例, 保证训练强度; (4) 变教学“以教师为主”为“以学员为主”, 提高学员的积极性; (5) 提高学员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 制订适合培训教学特点的教学计划

石油专业知识和基础英语是学习石油专业英语的前提, 应根据培训学员的专业知识和英语层次分班, 采取小班授课的方式, 分别实行不同的培训措施, 同时对不同的班级和不同层次的学员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首先, 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 参照石油工程本科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 结合培训学员的特点和职业英语培训班的特点, 制定出适合于学员的专业英语教学计划, 突出教学的专业性和相互衔接性等特点。

其次, 鉴于培训学生的特殊性, 在专业外语培训教学计划中, 应根据培训学员层次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设置内容, 合理地分配专业知识英语和基础英语的强化训练的课时比例。在教学中更是应该把石油工程专业和英语在其专业中的运用相结合, 这样进行石油英语培训既起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又有利于改善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再次, 若在石油工程外语课程培训学习之前, 开设一些石油工程和基础英语课, 则对专业外语的学习更为有利, 能明显提高培训效果。

(三) 选择适合石油工程的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

培训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拟定是石油企业英语培训教学关键的一环。通过教学情况调查发现, 目前石油企业英语培训选用的教材内容相对单一, 仅包含一些与石油工程相关的英语文章, 而以现场为原则, 以口语为目的石油英语培训教程却不多, 这种教程不能完全满足石油企业专业英语培训教学, 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而石油企业外语培训的目的性很强, 培训时间也较短。因此, 石油企业英语培训教材选取和内容拟定必须要以学员为落脚点, 服从培训的目的。只有以学员的实际水平为着眼点, 教材及其内容的组成部分和阶段以服从培训教学为目的, 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时间, 才能使不同程度的学员学有所得。因此选取石油企业专业英语培训教材及教学内容应包含日常交流石油工程英语内容、石油工程作业情景内容和石油科技文献内容。对于上述三部分内容学习, 因人而异, 培训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全部施教, 可有所偏重的学习, 同时后续内容可作为学员以后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四) 选择合适的培训教师

英语培训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授课、执行计划, 他们是课程的协调员之一, 积极参与学员活动, 起到组织者、鼓励者的作用。因此必须选择那些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基本功、熟练的语言技能、较强的组织和鼓励能力, 以及了解企业野外生产、热爱教学工作、教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英语老师。

(五) 实行互动、模拟和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石油企业英语课堂培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切要以表达为中心, 实行互动, 模拟实际石油工程情景, 且注意不要纠正学员英语表达上的错误, 让学员通过反复地练习, 通过相互之间或与老师的交流, 自己慢慢体会出自己在遣词造句上的不妥之处, 同时消除其自身本来就有的怯于表达, 怕人笑话的顾虑。如果你一直指出学员的错误, 恐怕他再也不敢开口了。

另外, 实行课堂任务型教学模式, 以交流为基础, 以任务为中心, 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把英语语言应用论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石油工程专业知识, 让学员通过完成活动来学习语言, 并使之与石油工程结合, 使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达到高度的统一,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而且学员在完成任务后所获得的成就感及其参与意识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员对英语课堂的兴趣。此种教学方式, 教师需提前通过实物、图片及电脑多媒体呈现的形式引入任务, 导入主题, 布置给学员, 让学员分成若干个组, 每组学员通过看、听、读等方式感受语言材料, 通过猜、问、讨论等途径熟悉语言内容, 再通过查、阅、发表见解来形成任务的结果, 之后在各组形成任务的结果之后, 选派一人向全班报告其成果, 让其他学员组分享小组的成果。

(六) 口语课、听力课和跨文化交际课相结合

首先针对学员特点, 开展语音训练, 使学员毕业时语音要基本准确。因为语音是英语口语和听力的基础。口语课则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结合听力训练通过复述、背诵等形式促使学院开口、掌握基本的常用句型, 并培养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交流的习惯。第二阶段主要训练学员的会话能力, 使学员毕业时能够在语音、语调、句法、措辞等方面适应国际石油合作的基本要求。在口语培训中要努力接近实际应用。训练的内容可包括模拟的学术报告、项目洽谈会、项目汇报会和石油商务谈判等。听力课堂教学也应该努力接近工作现实, 并强调与口语训练相结合。在听力课堂上要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对有声语言刺激的反应能力, 帮助学员养成从听力训练中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要求学员模仿听力材料中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加强口语训练。而跨文化交际内容则可以穿插在这些课当中进行。以便帮助学员了解国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礼仪等, 这对他们在以后的国际事务中进行石油企业合作谈判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石油企业英语培训需要质量监控

石油企业员工英语培训需要一个质量监督体系, 只有有了他, 才能够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才能监督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效果。

(一) 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教学

实行项目管理是该模式培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实行项目管理是以“责、权、利”相统一的形式将项目组的所有成员组成一个团队, 因而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共同努力, 完成任务。实行项目管理的另一方面是建立严格的学员管理制度, 特别是考勤制度。我们认为如果学员缺勤达到设计教学时数的五分之一, 其学习效果就比较差。为了保证培训效果, 在培训的过程中应严格考勤管理。

(二) 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整个培训模式的重要环节, 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上级领导部门的督促检查;其次, 制定考试、评估、检查、教学例会、子目标的管理与控制等制度以确保对培训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最后, 按统一标准进行的培训质量验收是一个“指挥棒”, 是最有效的质量控制办法。培训实践证明这些质量的最终考核控制办法是有效的, 确保了培训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开发海外石油资源, 需要大量石油工程专业的涉外人, 而该研究通过有效的英语培训优化了石油企业员工的素质结构, 使学员有足够的石油英语知识, 熟练地理解和使用国外先进的石油方面资料, 能清楚地表达涉及石油专业的技术术语, 能认识到自己的个人风格, 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 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石油企业的海外义务扩展具有社会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合作项目海外开发日益增多, 我们需要提高石油企业员工的国际交流能力, 而石油企业的英语培训正满足了这个需要。通过专业的石油英语培训, 使石油企业员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与国外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商务谈判, 从而提高我国的石油企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石油企业,英语培训,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企业与教育[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2]白文霞, 曾慧书.现代企业员工英语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实践, 2004, (1) .

[3]管志川等.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1.

国际学术会议常用语(英语) 篇5

1.有关会议的一般信息

(1)名称

conference academic conference annual meeting/symposium/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um, international forum

symposium workshop(2)日期

dates/important dates/key dates(3)地点

location/venue conference location/venue(4)主题

issues/themes/(main)topics/scope of conference topic of interests

conference themes/topics 2.论文征稿、提交与录用

call for abstract/proposal/paper

paper deadline deadline for abstract/full paper/proposal submission submission deadline

deadline extended date for mor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Paper acceptance/rejection will be informed by… deadline for authors notification

camera ready version deadline 3.会议注册

deadline/closing date for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fees and items

telegraphic transfer only

registration form official invitation letter bank transfer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payment bank draft/check 4.会议进程及内容

conference schedule/program

preliminary conference program

final conference program

opening ceremony/session keynote session/parallel session/tutorial session

keynote speech oral presentation

poster presentation

tea/coffee break(buffet)lunch/(buffet)supper

(welcome)banquet

5.会议具体细节

opening

question and answer

introduction to speaker comment on speaker

theme/paper presentation closing 6.学术会议的问答讨论环节口语

学术报告之后的问答讨论环节(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是同行之间交流的良好机

会,双方可以针对报告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1)答问的方式与技巧

回答讨论环节可以让报告人通过互动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并可以把在讨论中或得的建设性建议用于下一步的工作,因此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如此重要的环节,报告人在报告之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尽可能地保证这一环节完整、流畅地进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准备工作

学术报告中的提问者往往是相关领域中的专家,对报告的内容非常熟悉,因此所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相当的深度、广度以及不可预见性,有时甚至直接指出研究工作中的不完善之处或漏洞所在。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者在现场一般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考虑,这就要求报告人要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报告前,报告人应将对答环节的准备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进行深入考虑,全面的预测听众可能提出的问题,可以假设一些问题,并准备好最合适的解答。如果会议没有统一安排每个报告的问答环节,报告者在进行报告时就要预先告知听众随后的Q&A Session,这样可以让听众为提问做好准备。

② 过程控制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每个想提问的人都有机会提问,不要让少数提问者的提问占据整个讨论环节,应按照提问者举手示意的顺序来请出提问者。在开始回答问题时,首先与提问者目光接触,然后转向其他所有听众,这样可以获得所有听众的注意。在回答完毕之后,可以再次通过目光了解提问者是否对回答表示满意。报告人应控制整个讨论的过程,对于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可以礼貌地回避。

③ 答问方式

应首先仔细听清问题,在回答之前应将问题清楚的重复一遍,这可以保证对问题的正确理解,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楚问题,同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思考,表述答案前可做片刻停留,这既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又表明了对答案的谨慎态度,同时也给自己留更多的思考空间。不要对问题进行评价,避免说类似“That was a great question”的话,如果想要对某一问题进行肯定,可以用“Thanks for asking that question”或“I get asked that question by many people.”等中性的表述,还可以让听众感到平等。回答问题时应尽可能简洁,切题。在回答中应尽可能多地提及报告中的内容,这有利于听众对报告内容加深印象,并有利于控制问答环节的主题。

④ 问题的类型

对于寻求具体解释的一些问题,可以简单地重复报告的内容来对问题进行说明或证明,或是澄清听众的误解。如果提问者对报告内容提出不同见解,可以通过资料、事实、数据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一定注意态度要礼貌谦和。对于过于复杂的深层问题无法进行简单回答时,可以在简略回答之后邀约提问者在其他时间进行讨论。对于听众的评价或是建议应表示感谢,但要控制时间,适时地打断发言人并转入下一个问题。对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应坦率的承认,不要回避或转换话题,并尽可能提供相关的书籍,资料或是该方面的专家以供参考。

⑤ 时间的把握

为了能够巧妙地结束回答问题环节,可事先准备一段总结性的陈述用来重申报告主题并结束问答环节。注意在达到规定时间时应立刻结束讨论环节,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们就要礼貌地表示即将超时,并可以让其他提问者将问题留在会后进行讨论。

⑥ 提问者的礼仪

大型会议中回答环节的时间往往比较短暂,提问者应抓住机会参与讨论,同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如果为提问者准备了麦克风,则应在拿到麦克风后等待阿加安静下来在进行提问;大声地表述,让提问者和听众都能够听清楚问题;不必解释提问的理由以免浪费时间,但如果适宜可以需要地介绍自己(一定要简要);对所提的问题应做好准备,以保证问题的有效性(不要提那些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提问务必简短;每次尽量只提一个问题,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听众。

(2)常用表达

① 提问

I would like to ask/address/raise a question about… I would like to know(whether)… I would be glad to know(whether)…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May I ask(a question about)…? My question is/concerns//is concerned with… What I would like to ask is… What I am asking is …

I wonder if you would like to explain/comment on the point of…

I would be grateful/appreciate/obliged/for(to have)some explanation about…

I wonder if you would be kind enough to explain/comment on/give some example for… I wonder(What I am wondering is)…

I am curious about/interested in/keen on(whether/why/how/what/when)…?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ther/why/how/what/when…? Do you mind showing me whether/why/how/what/when…? I c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really mean by… Do you have any ideas about…? What do you think of/about…? Could you back…up? Could you give us an example about…? Could you provide any example to prove what you have said about…? Could you give any example that shows…? ② 回答

a.对问题进行确认

Are you asking me the question about…? I am not quite about the question? Do you mean…? I am not quite sure what your question is.Could you address your question more specifically? What do you mean by…? I don’t known whether I have understood your question correctly.Do you mean….? b.肯定会否定的表示 Yes./I do.The answer is(not)correct/true/right… Exactly!Precisely!I think so.I think you’re right.I don’t think so.That is just what I mean.That is not what I mean.I(don’t)believe/consider/suppose/regard the viewpoint is true.Sure./Absolutely./Certainly./Definitely.No,(absolutely/certainly/definitely)not.I’m in complete agreement.I(quite)agree.I couldn’t agree more.c.正面回答

My answer(to the question)is…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The direct/simple/brief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s… Let me answer your question by same examples of… I’d like to make a few comments on/explanation about…

I think I can give you a few general comments on/explanation about…

To comment on the question of you, I have made comparison between… and… I’d like to present/offer/give/express/state my opinion on…

In my opinion, the conclusion can be suppor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that… To answer your question, I’d like to repeat what I said just know.I think this picture will be helpful for your understanding.Here, I’d like to explain it briefly.My idea is on the basis of two points.The first is…, and the second is… I will explain by some examples.d.非正面回答

Now I can only present same estimation about that…

As far as I know, little in-depth research has bean carried out yet.I can only provide/I have only a partial answer to that question.That’s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but not the only one.I’m afraid it’s a bit difficult for me to present some experimental data at the moment to support the theory since my idea is mainly out of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I’m afraid the question is too complicated to be answered with a few words.I’d like to discuss it with you after the session.I think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needs some further study.I’m afraid is not within the field of the presentation.I’m not sure if what you’re saying has any relevance here.I’m not sure if what you’re saying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our problem.I’m not sure if what you’re saying really matters in this case.I’m not sure if what you’re saying is relevant to our problem.e.无法回答时的表述

I’m sorry my experience/knowledge about your question is very limited so I think I cannot give a good answer to your question.I’m sorry I really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Unfortunately I cannot answer the question at the moment.I’m afraid I have no idea how to answer your question(about that).Sorry, I’m afraid I know little about that matter, so I don’t think I can answer your question right now.It’s quite difficult for me to answer that question now.I can’t really recall;I’ll have to get back to you on that.I can’t quite remember;I’ll need to do a little checking and get back to you.I can’t fully remember;I’ll have to check up on it.I can’t recall all the facts;I’ll have to get back to you.f.回答之后的表述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6

关键词:国际交流和合作 高职高专 交际能力 语言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激烈了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世界一体化的步伐的加快导致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对于人才的外语基本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校等方面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非常看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以下为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进行的分析。

1.交际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交际能力是一种对语言进行理解并熟悉运用的能力,大致分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社会能力和交际策略等几种类型。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对于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在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联系逐渐加强,因此对于人员的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英语是国际上比较常用的一种语言,因此英语的实际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大环境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语言代表着一个的国家的文化,语言的学习不止是语言能力的学习,更是文化的一种学习。而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止是语言的熟练运用,更是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以便能更好的进行交流合作。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必须重视起来,这关系着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以后的发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经济全球化中拥有竞争优势,还能使学生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加强交流。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现状

2.1 教师教学意识的缺失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教师缺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意识。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单一,进行英语教学时大多仍旧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单纯的把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之中,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并没有注重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意识的缺乏导致交际能力的减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学生学习目的只是单纯以考试为主

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单纯的以通过四级和六级考试为主,忽视了对于英语的语言使用交际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学校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大多也是以通过四级考试为主,这在客观上也导致学生对于英语交际能力的忽视。同时企业招聘人才也主要是看学生的英语四级和六级证书,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只是单纯的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做为学习目的。因此,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学生注重的只是学习成绩通过英语考级,而不是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2.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学生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有厌倦的感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导致英语交际能力欠缺。同时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英语知识的枯燥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英语的学习主要还是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仅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学习时间根本不够。英语的学习需要积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要求也很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严重阻碍了交际能力的提高。

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发展和提高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遵循实用性、循序渐进、对比的教学原则等。英语交际能力必须和实际联系起来,语言的学习目的本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只有把语言教学融合到实际中去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语言学习和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言之中透露出的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文化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3.2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负责将原句组词翻译,将语法和陌生单词进行讲解和说明,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没有充分重视。因此,进行英语教学教师必须采取适应的教学方法。交际互动教学法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交际互动教学法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課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交际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进行教学时,要摆脱语句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进行翻译只是单纯的考虑一个句子的意义,这样很容易脱离原文的语境,必须联系全文进行翻译。

3.3 师生加强交流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作出合适的安排。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师生之间加强交流,及时进行沟通,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及时了解,鼓励学生多加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4.结语

在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背景下,英语的学习变得重要了起来,同样英语的交际能力也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高专中的学生来说,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因此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科学的教学原则,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峰.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2(21):44-45.

[2]唐琳.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研版),2013(23):57-58.

[3]高梅.科技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3(27):133-134.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7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交流

何谓“文化“?“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这个词据说是英文里最复杂的三个词之一(胡文仲,1999),其原因是 “文化”的定义难以确定。据胡文仲教授援引克罗伯(Kroebe O和克拉克洪(Kluckliohn)的研究结果说,估计对“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50种;而据戚雨村教授的估计,目前全世界对“文化”下的定义不下250种。季羡林先生的观点:“……人文科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的,有的最好不下定义……”,不对 “文化”进行精确的定义是可取的,但我们对“文化”的内涵还是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罗万象,人类的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等无不属于文化的范畴。用英文讲就是“Culture is the sum total of theways of life,beliefs,customs etc”。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中华民族拥有的是中华文化,美国、英国拥有的就是美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英语语言与汉语交流中的文化间差异。文化差异又可以称之为“跨文化”,跨文化交际的英文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与语言的交流与交往, 古已有之。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对话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大规模(从语言、技术、贸易、饮食等各个层面上的深层交流)的国际商务交流则是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文明对话的大背景下开始的。由于英语语言是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的主导语言,我们需要借鉴来自包括美国在内(为主)的当代西方成熟的现代国际商务交流惯例和文化要求,以当代美国现代经济理论和商务交流思想、行为为中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改造以及国际商务交流为参照,并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际商务交流中得到吸收和借鉴。因此,经济活动的客观现实要要求我们研究和了解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差异的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找到并认识“中英文化差异”呢?

二、国际商务交流与文化的关系

1.国际商务交流中的文化因素。国际商务交流不仅包括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商务合同、商务广告等方面的问题, 还包括法律与政策问题,它是一项政策性、策略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由于交易双方(人员)的立场及其追求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故往往充满尖锐复杂的利害冲突和反复讨价还价以及对产品质量、交活周期、运输过程等的情况的具体落实,要顺利实现这一国际贸易业务的实现,双方参加商务交流人员的任务首先是要根据购销意图,针对交易方的具体情况,施展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如语言、表情、穿戴,特别是对产品的描述等做出符合对方心理诉求的选择,正确处理和解决彼此间的冲突和矛盾,谋求一致,达成一项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合理的协议。 在国际商务交易双方达成的协议不仅直接关系着双方当事人的利害得失,而且还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不得轻易改变。 在现代互联网经济环境下,商品信息更加透明,寻求可以替代者更加便捷,如果参加商务活动人员的能力不足、缺乏对对方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对产品不熟悉等原因就很容易导致磋商失败,就会快速的失掉成交的机会。在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当中,文化因素(特别是目的国对文化产品的认可才是主要原因)是主因。

2.文化差异的存在。无论国内外,国际商务交流中的文化因素一直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就我国文化而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运行规律具有不协调性。例如,中国儒家文化中说:君子趋于义而避于利;小人趋于利而避于义。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西方现代经济则要求人们“追逐利益”。例如,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家认为: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能够唯一起到重要作用的激励手段就是与其劳动相对应的报酬,除此以外,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整合社会前进的价值了。他们假定认为,人们没有金钱报酬就没有行为动力。 这样,中国文化中的“义”与现代经济中的“利”在中外经济活动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发生了文化差异现象。

三、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英语交流的体现

随着国际经济与文化往来的日趋频繁,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也随之增多。由于国家和民族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而国际商务的交流者之间很可能出现文化冲突以及不必要的误解。要从事国际贸易,对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技巧决定了在国家商务活动的业绩和可能性。文化差异既然存在,则用好了是帮助,用不好则是损害。因此,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就需要正确认识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其中,就是要厘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问题:

1.语言文化差异产生影响。承认和传承本身民族文化的民族,对于外来民族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排他性。因此,文化差异对于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和沟通具有影响。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语言不同,则文化不通。例如,男女平等的价值信仰,对美国人而言,是一种正面的价値,反之则是负面的,在中国则略有区别。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中国人传统的正面价值观,而美国人更讲究法律上的确认;在中国,“好狠斗勇”则受到批判轻视,属于负面的价值信仰。但是,在美国人眼里,“好狠斗勇”是有竞争意识,有雄心壮志的表现。美国人常用的一句话“要有一颗做冠军的心”就是真实写照;忠孝是中国传统上非常坚固强烈的价值观。对美国人而言,忠孝的观念却起不了作用。因此,在而在英语文化里,表示尊敬的词语和表达法虽有,但不多。对“ X君、X老、X公、X翁”的称法英语是空缺的,对“您”,英文也只有一个you; Your Majesty,Your Highness,Your Excellency等基本等同于汉语中的“阁下”、“殿下”、“陛下”、“大人”等,非常人能用。英语里的Sir(先生,阁下)和Madam(夫人,女士,太太 )属于敬语词。实际使用时,多单独使用,不与姓氏连用。如果Sir跟姓氏连用,则表示“爵士”世袭的封号,这个意思仅限于英国,美国文化中无此一说。Madam—词既可用于已婚妇女,也可用于未婚妇女,但通常用来称呼陌生的女士。

2.文化中对身份的认同不同产生影响。文化差异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人身份认同的交流上。在国际商务交流活动中, 称谓、表情、动作也对商务交流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例如, 以中方为例,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更注重相互理解和尊重,注重身份的确认。但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国家,则是更注重实际结果,过程并不重要。不拘礼节(informality)是美国人主要的文化价值之一。在商务交流中,常听到美围人在对客人说,“请便”(Makc yourself at home)。即使在某些商务谈判场合,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人穿牛仔裤到处跑,甚至出现在正式的宴席上。在工作方面,美国人也不一定穿着公司的制服或佩戴着有公司标志的别针等饰物;在称呼上,更是长幼大小不分。百姓对一国之尊的总统,学生对老师,甚至儿女对父母,皆可称名道姓。但这些行为在中国商务人员身上则是无法接受的。

3.文化差异还影响国际商务交流的决策结果。西方人特别是英美人喜欢从具体事物入手,认为细节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他们认为在某一个问题上占有优势,可以获得主动,就会首先谈这个内容,而在原则问题上比较宽松。在他们的合同中, 各项条款的认定也比东方人细致明确。然而,中国人则采用通盘决策的方法,注重对所有问题的整体讨论,不存在明显的次序之分,在交流时首先要设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框架,喜欢先谈概括性的事项,然后再制定交流的若干细节,往往把具体内容安排到最后的交流中解决,认为这有利于以后的讨价还价。 因此,造成双方在商务交流对于问题设立的分歧。

我们在强调文化差异的同时,中西方的文化也在不断融合。我国文化学者、翻译家乐黛云在·《跨文化对话》第1期 “卷头语”中阐明了两种文化的接触最便捷的方式是直接对话的观点,并认为西方通过对话重新审视自我,寻求新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与西方平等对话中,更新自己的古老文化传统,完成自己的文化现代转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开放和深入,走出国门和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对国际商务英语了解和学习人不断增多。而要从事贸易职业的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需要了解贸易对方的礼俗常识、原理、礼节等。这有利于自身职业发展,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

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国际间的交流活动在各个领域发生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特别是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迅速产生了重大交融与冲突,两者相互影响。即使这样,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本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可融合的客观现实;国际商务活动是文化交流的主因,文化交流是国际商务交流的必然结果。

对接国际学术交流一线的论坛参与 篇8

2011年《科技创新导报》23期,刊载了安徽省桐城中学地理教研组刘红叶老师与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吴立老师共同编写的文章《运用遥感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该文在划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遥感发展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优势,探讨并总结了运用遥感发展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策略,以期为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现实中,由于航天领域的尖端性及我国将其纳入国防科工委的特定范畴,所以能够被大中学生所触摸的层面,还是非常有限的。不过,较之火箭卫星工程而言,遥控遥感技术的应用,至少门槛要相对低一些,加上这一方面的国际商用领域和民用领域的数据开放的余地比较大,特别是世界各国的草根爱好者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联盟、圈子,甚至是“领地”和常规项目,因此,这在客观上给我们的应用打开了方便之门。

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合作伙伴机构较早就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海南卫星发射场等科研院所形成了交流互动,旨在为境内外大中学生的多元成长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据悉,我国深圳官方已经明确表示,将以更大力度推动遥感产业发展,特别是依托中科遥感(深圳)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等一系列重要平台,进一步完善遥感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增强遥感技术创新能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将深圳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航空航天产业名城。在这其中,也正在酝酿有关青少年参与遥控遥感技术应用的平台搭建。

除了以上机构外,还有包括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遥感(深圳)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在内的不少单位与遥控遥感技术形成了紧密型的互动关系,其中有有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宇航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等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如中国海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三遥”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联合遥感中心、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等新机构更是不断加盟和充实这一团队,还有来自国际的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亚洲遥感协会(AARS)都成了这项活动的重量级嘉宾。

●聆听神圣的遥感大会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大陆把“地理学”归类为文科,因此,我们的地理课重点放在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特征上,而对于阐明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等领域就显得难成比例。其实,很多地理教师都发现,自己在地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关空间定位的概念,不仅包括了由不同视角看同一物体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判断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及其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对地理空间格局中要素排列状况的理解与解释。地理空间定位在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航空照片等过程中起基础作用,是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起点。地理学中的空间视觉化包括地图和剖面图绘制、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转换、不同投影方式转换以及语言描述与视觉表征间的转化。地理课中的空间关系包括辨识空间分布、空间格局,分析各种空间现象及要素间的关联,理解和运用空间等级、区域划分,比较地图或叠加、拆分地图等方面。

为了弥补有关空间定位和空间视觉化的弱化,特别是强化有关空间关系分析,尤其是与空间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方面,我们开始寻求专家级的外援支撑。好在中国遥感大会作为由中国遥感委员会主办的大型全国性遥感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截至2016年,已成功举办了二十届。会议涵盖遥感及相关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在遥感科技领域最具权威的综合性学术活动。参加中国遥感大会的人员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各大院校遥感专业资深专家学者、航天和对地观测系统领域专家、全国遥感专业领域知名工程技术人员、遥感行业领军企业、遥感民营企业创业先锋、遥感跨界应用移动互联网领军人才等。

非常有幸,我们继续获得了大会主办方的邀请,率领一支由相关教师、学生和支持单位组成的国际代表,于8月10日至12日,全程参加了此次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盛会。本次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是王钦敏(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和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等一大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导航科学院院士都纷纷莅临盛会。

大会安排特邀遥感领域的专家就当今遥感热点前沿问题进行大会特邀报告,包括国产卫星发展与应用、“十三五”遥感发展等。大会期间还同步组织了不少精彩的相关活动:

(1)“第九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赛事,旨在用辩论方式讨论遥感热点问题,并发现和培养青年人才。

(2)“遥感技术创新展”致力于展示、推广中国遥感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国内遥感产业链厂商提供展销与投融资平台。

(3)中国遥感影像艺术展:主要表现以地球为主的遥感影像艺术魅力和星球震撼之美,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

(4)组织遥感与智慧城市、遥感产业化等多主题的遥感论坛,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探讨遥感行业的应用及遥感商业化发展模式。

(5)围绕空间遥感技术的最新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和论文征集,就遥感发展战略、遥感应用技术等安排分会场交流。

知之不多的我们还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大会主题报告上。这期间,我们先后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的报告《遥感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的报告《智慧大数据时代遥感必不可少》、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的报告《月基对地观测科学问题》、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文波的报告《铸造中国空间信息产业链——高分专项总体进展情况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院士的《遥感大数据分析》专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德炉院士的发言《卫星海洋水色遥感发展的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的展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定标方法与系统》。大家被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顾行发老师的《中国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China-GEOSS)十年规划》所振奋,被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的《我国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进展》所鼓舞,被中科遥感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晋年描绘的《实时中国》所感动,被四维世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萍的《卫星遥感国内外前沿进展及应用》所吸引,被国家遥感重点科学实验室主任施建成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计划》所点燃,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军的《全球地表覆盖遥感的进展与国际动向》所憧憬。我们通过马里兰大学李梦学老师的介绍,了解了《马里兰大学遥感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展望》,从加拿大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首席研究教授章云的嘴里,知晓了《谷歌地图十一年,过去与未来》,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闯的《遥感应用数据成果的知识产权认证、保护和共享》中,看到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尝试初步的遥测应用

纵览2016年8月的全国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参赛作品,其中创意作品的比重,远远超过了发明专利类作品。经调研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今天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他们触摸不到或没时间触摸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二是学生的灵感更多地满足于突发奇想、灵光一现,甚少有严谨的批判思维和设计理念来支撑;三是学生比较缺少信息和数据的支援和佐证。所以本文还是围绕遥控遥感领域推介一些可以走近的学术高地,来帮助师生筛选目标,获得支撑,站在领域的前沿……

(1)仅仅十年时间,GPS导航已经成了驾车人的标配。GIS软件平台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技术核心,是该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也是保障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这些年来,我国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终于使自主研发的GIS平台达到了可以全面替代外国GIS平台的水平,并在云GIS、二三维一体化GIS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超越。而其更大的应用前景,恰如为大陆遥感特色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与环境信息化全方位服务的产业化集团——中科宇图的副总裁孙世友在2015年10月召开的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为大家分享的报告《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理论基础与发展变革》。其中谈到,大数据的发展必将促进地图行业的创新发展,大地图的产生更能提升大数据的价值。大地图是融入了大数据的深层挖掘与应用的基础,大数据与大地图是相互补充的,大数据的发展更离不开地图的支撑,从大地图作为数据的入口、政府和资源整合的入口,与导航的各种数据之间有一个关联关系。

事实上,无论是各个测绘部门,还是各类影像公司,数据进行整合后跟各类支撑体系相整合,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支撑后,大地图就成为提升大数据的宏观定性、微观定量分析的基础,可以说大地图创新的模式是促使大数据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改变,更能发挥地理信息行业的应用价值。大地图的发展使空间信息走向一个新的智慧阶段,从智慧层面进行发展。同时也需要我们大数据的整合,这种大数据、大地图相互整合到地信行业里面,必将推动整个地信行业的科学发展;大地图创新模式将促使大数据平面向立体模式改变。

(2)随着智慧城市对城市三维建模的需求,以及三维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倾斜摄影已成为智慧城市三维地理空间建模中快速成长的重要技术。传统三维建模是人为地把低空摄影图片贴到三维模型上,通过3DMAP软件形成三维建模。现在有了倾斜摄影技术,可以通过倾斜摄影加上POS数据,完全不用人工干预。现在的倾斜摄影是新型的采用多头相机不同的角度进行摄影,中间有一个叫做正片,即朝下的一幅影像,还有四组斜片,这样一组里面可以获得五片影像。如果加上重叠,对同样一个地方可以得到多幅不同角度的影像。因此在摄影的时候,地面上任何一个物体,多则可以有几十张甚至上百张的影像,少则也有五六十张影像,通过软件自动匹配,形成点云。点云的密集程度代表了不同的地物特征,如房屋比较密集,点云就比较密集。由于每个地物有多幅影像,所以很容易变成一个真实的三维模型,即所谓的“真三维”。在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跨界融合开创未来”为主题的2015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上,多位专家及企业分享了关于倾斜摄影技术的问题和趋势: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突破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将用户引入了符合人眼视觉的真实的直观世界,城市建模从此由“假三维”迈向“真三维”时代。

(3)三院士联合呼吁建立空间地球大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数据总量正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持续增长,从2013年到2020年,全球数据总量将增长10倍,达到44ZB。另据统计,截至2012年的全球数据分布比例,美国占32%,中国占13%,预计到2020年,中国所占比例将攀升至21%。因此,在201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空间地球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院士认为,大数据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已成为国家新型战略资源,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引擎,掌握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他表示,应构建“一带一路”大数据联盟,产生“基金会出钱—科学家出思想—大数据基础设施出成果”的联动效应。这一呼吁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和两院院士李德仁的支持。他们都强调了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只有更好地挖掘数据才能拉动产业发展,实现智慧城市及应用。

●预告典型的相关论坛

除上述已经列举的年会、论坛以外,我们还接触到以下一些学术研讨活动。

国际环境遥感大会(IGARSS)发起于1981年,由国际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IEEE GRSS)主办,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环境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的国际系列会议。它是该领域全球最高规格、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每年召开一次。IGARSS(2016)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大会邀请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位学者,以48个特邀分会为主要形式,就地球科学与遥感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研发进行专题讨论,亮点主要集中在新的卫星计划、遥感技术应用、对地观测的发现和国际合作新成果等方面。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是一个以推动国际摄影测量、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与交流合作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它每四年举办一次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ISPRS Congress),每届大会都有数千名专业人士参加,因此,ISPRS大会为地理空间领域工作者搭建了有效的沟通平台。

国际城市遥感大会作为城市遥感领域的高端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聚集包括IEEE Fellow在内的全球百余位城市遥感专家共同探讨城市遥感的最新技术,为深化遥感技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中国遥感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环境遥感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均挂靠在中科院遥感研究所。三个学会至今共主办、承办、协办亚洲遥感会议、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遥感大会)等重大国际、国内品牌学术活动50余次。

以“自主创新引领发展跨界融合开创未来”为主题的2015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探讨了发展自主可控的测绘技术、装备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传达了倾斜摄影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软件发展新趋势和新理念,发布了测绘自主创新产品,同时举办了立足测绘,引领跨界融合新态势三大分论坛。

一年一度的Esri中国空间信息开发者大会,是Esri在中国举办的针对开发者的技术大会,能帮助参会者了解最新的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趋势,抢先接触Esri新版本产品的应用开发技术和技巧。此外,通过现场互动与经验分享,参会者能体验到多角度交流的宝贵经验。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篇9

由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联合举办的“中英糖尿病学术交流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中英糖尿病领域专家,就糖尿病基础和临床学科的诸多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英国BLoom教授就肥胖和国际糖尿病防治的学科前沿理论,作高水平的精彩报告。北京大学内分泌系教授、北京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糖尿病基金主任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共同主持了会议,中华医学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宗淑杰教授也发表了讲话。BLoom教授系英国内分泌协会主席、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内分泌系主任,是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资深的医学专家,其学术研究涉及肥胖和糖尿病的胰岛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临床和流行病几个方面,是在国际上仅有的几个能进行体外成人胰岛旁灌注研究的实验室之一,居国际领先地位,其成果包括内源性胰高糖素类似多肽-1 (GLP-1)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调控和基因表达作用的发现,糖尿病相关肽的发现以及控制体重方法(PYY-3-36麦殊岭)的重大新发现等。

国际交流加速逼迫养殖业与国际接轨 篇10

中国知名肉类生产商双汇宣布将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 收购金额约71亿美元。消息一出迎来骂声一片:生猪生产者担忧更便宜的美国猪肉将进入中国市场, 冲击其利益;消费担忧会吃到富含瘦肉精的猪肉;而投资者认为, 史密斯菲尔德年收入131亿美元, 但利润仅为2.34亿美元, 且在美国、墨西哥有环保方面的麻烦, 双汇此举风险很大;双汇董事长万隆则表示, 史密斯菲尔德良好的技术和品牌形象是他最为看重的, 收购以后, 对实现双赢、实现双汇在全球的扩张都有利。

从2007年开始, 就有由外国人成立的专门帮助农业相关外企入驻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从近几年的畜牧展会上也可以看到, 外企越来越多了。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与驻华使馆, 再形成以国家为单位的组织, 帮助其他本国企业进入中国。外企的快速入驻, 迫使中国的养殖企业必须加速前进。

双汇此举,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对养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 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和市场判断力。毋庸置疑, 随着国际间畜牧的交流, 未来中国的养殖行业必将与国际接轨, 中国养猪!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一篇:分类规划下一篇:抗辩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