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觉元素

2024-05-06

3D视觉元素(精选十篇)

3D视觉元素 篇1

当前, 伴随“互联网+”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数字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 为满足人们快节奏的都市化生活方式和商品消费模式的需要, 进行商业竞争的宣传广告剧增, 平面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3D技术催生兴起的新的视觉形态, 也正以立体化的逼真效果, 更强的视觉感受而备受大众的青睐, 同时也带动了3D数字化终端产品及其产业的发展, 诸如3D频道与电视、3D动漫与游戏机等已悄然走入平民家庭。可以说, 3D风格视觉形态的产生和应用, 必然对传统的平面广告设计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 同时也给其艺术设计注入新的活力。融合3D风格视觉元素, 是创新发展平面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因此, 面对新的3D视觉形态越来越多地在新出品的大型网络游戏互动界面设计、汽车标志设计、时尚摄影和动态插画等设计中的不断展现, 如何把创新设计的3D视觉元素完美融入平面艺术设计, 以更加富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手法, 给人们设计出更新颖的视觉感受作品, 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1]。

本文阐述了3D视觉元素概念、形态的独特性和其常用的设计方式, 并进而探索了在平面设计与3D视觉风格元素的融合问题和设计应用方式。

二、平面视觉设计与概念的3D视觉元素

平面艺术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 在二维空间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而进行描绘形象, 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图像组合的艺术。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 并非是真实的三维空间, 而只能是靠设计绘制者的艺术造诣和表现技法, 对人的视觉产生引导作用形成一种虚幻的立体空间感。根据视觉感知原理, 图形视觉流程是一个视觉传达过程, 也是一个感知过程, 即从视觉注意力的吸引 (视觉冲击力) , 造成视觉性生理的舒适 (视觉优选) , 到引起心理的美感与判断。因此, 通过平面设计呈现出的画面, 必须将其中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经过巧妙的艺术性组合, 创造出一种能激起人们艺术美感享受的气氛, 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才能使人们在美好享受中接受某种信息, 进而达到感性认同之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所感触到的物体都是以三维形态存在的。三维物体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层次、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的表现力, 其影像通过人的视觉差而产生立体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与技术进步, 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升, 根据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艺术设计专业化的需求, 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理论和技术, 设计开发出的专业性极强的3D艺术辅助设计应用软件, 融入了平面设计、3D设计、虚拟摄像等艺术门类齐全的专业性表现技巧, 具有极其强大的艺术设计功能。运用电子信息、图形图像处理、虚拟动态影像等技术实现的3D视觉风格设计作品, 可以说是一种与文化艺术传承进行完美结合的产物。

当前, 3D形态的视觉风格或视觉元素表现形式, 已逐渐影响和渗透到平面设计作品之中, 成为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 对其的应用也将会更加深入与广泛。本文在研究探索平面视觉的设计如何与概念性的3D视觉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中, 所提出的概念性的3D视觉元素, 是意指在平面设计中它体现出的只能是概念性的, 而并非是真实3D意义上的视觉表现形态。目前以先进的3D虚拟技术作支撑, 依靠设计者的聪明智慧和自由驰骋的想象力, 创新设计出具有艺术魅力的3D风格视觉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平面艺术设计, 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技术方法选择。

三、设计创作3D视觉元素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运用3D虚拟技术设计出的具有3D视觉特点的三维效果元素, 在应用于平面艺术设计时, 将这些三维视觉效果元素与其他视觉元素相融合, 可表现出更富有质感、层次感、图形结构以及色彩变化的梦幻创作意境。

在设计创作体现3D特点的视觉效果元素时, 一是采用传统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通常运用透视关系, 通过色彩、明暗、阴影、黑白灰关系的变化等技法, 创作出具有立体感觉的视觉元素, 犹如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水墨画那样, 表现出的一种“墨即是色”, 近处写实, 远处抽象, 色彩微妙, 意境丰富的绘画形式和技艺。二是运用专业性极强的3D艺术辅助设计应用软件 (如3Dsmax、Maya、Alias等) 进行3D风格视觉元素的设计创作, 因为它具有极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设计功能等优势, 可以营造具有三维立体感的虚拟物体和场景, 使虚拟三维立体物体按要求自由运动, 且可以对虚拟摄像机和虚拟灯光等进行合理组合。在搭建成的虚拟摄影棚里, 可以将传统摄影棚做不到场景在计算机系统中虚拟出来;通过3D视觉影像, 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得到完美的展现, 而且制作人可随时随地进行编辑修改, 充分自由施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才智。3D视觉元素的设计创作基本过程如下:

首先, 至关重要的是要使用3D图形图像辅助设计应用软件, 对所创造的3D视觉元素进行三维建模;然后, 才能在建造好的模型上, 设置动画特效。三是, 创建卡通材质, 设置材质参数, 并将其材质赋予模型。四是, 设置好物体关键帧的动态效果。五是, 创建摄像机镜头, 设计好其运动轨迹, 因最后需要进行渲染的画面和对创作出3D视觉元素进行不同视角的动态演绎时, 要从虚拟摄像机传递出所存储的信息[2]。六是, 设置好视图大环境, 并将其制作成贴图, 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最后的渲染效果。七是, 设置渲染器参数, 并将其运用于对3D视觉元素的渲染, 生成3D视觉风格的动态画面渲染效果文件。最后, 再根据预定的创新设计目标和需求, 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工作, 以完成最终的创新设计目标。

四、融入3D视觉元素的平面设计效果与应用前景

平面艺术设计融入3D视觉元素创作出的作品, 可以说是设计师应用现代3D虚拟设计技术手段, 冲破传统平面设计的思想理念、表现形态和形式禁锢, 无论在视觉表现或是交互感官上, 都是一种创新和进步。

近年来, 经不断创新出现的诸多案例, 让原本缺乏层次和动感的平面设计更加生动, 给人以鲜活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享受。在3D风格视觉元素在商业标识及产品宣传领域的应用方面, 如索尼爱立信手机公司的商标、索尼Play Station游戏机的标志、奔驰汽车的标志等, 对提升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客户青睐与认同。在网页设计领域的应用则更为广阔, 如3D风格的网页导航条, 透明按钮, 菜单栏。在游戏领域, 如3D风格的菜单和按钮更为常见;在UI设计方面, 手机UI界面, 如3D风格视觉元素的应用更加普遍, 如采用3D风格视觉形态的苹果、小米等手机的操作界面和菜单外观设置、华为手机翻转菜单的动画设置, 使人们对视觉3D化充满了好奇和渴求, 得到了实现和满足, 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今人们面对“爆炸式”信息的出现,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导致的审美疲劳, 3D风格视觉元素的出现, 丰富了平面设计元素的视觉语言、形体塑造、表现形式和感观效果, 个性突出、空间感强、意境鲜明, 层次色彩协调且富有趣味性, 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趋势和审美取向, 更容易使人们引起视觉关注、产生共鸣和美感享受。

展望未来, 为完美表达平面艺术设计主题, 具有结构美感和独特魅力的3D风格视觉元素的融合应用, 必将成为服务于主旨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得到长足的发展。相信为迎合当今人们追求个性的审美心理需求, 3D视觉元素融入的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凝练、升华, 必使艺术唯美设计创作在平面艺术设计融合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升, 从而促进传统平面艺术设计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燕凇.传统图形和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生活, 2002, (06) :24-31.

3D视觉元素 篇2

摘要:相对于其他设计元素来说,招贴设计最能够体现思想的传播与情感的交流,而图形是招贴设计的核心元素,在招贴设计中,图形还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在招贴设计中很多意向的表达需要依赖对图形的处理,但是平面设计领域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上寻求突破,不再将平面设计局限于二维空间当中,因此平面设计领域迎来了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变革。

关键词:招贴设计;3D视觉元素;表现形式

招贴设计是一种街头的宣传性艺术,所以招贴设计的内容要醒目、突出,在视觉上要有强烈的冲击力,并且能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引起受众注意,无论是图形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创意思维的设计,都要求让人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设计师扮演的是一个总结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设计人员往往以超越前人的设计为目标和方向,但是设计的基础是前人的设计作品。只有对前人的设计进行借鉴和总结,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在招贴设计中,对视觉元素的开发和完善是所有设计活动的基础,图形语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文字语言无法取代的。众所周知,招贴艺术的灵魂在于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上,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当然我们也可以反向思考,通过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能对我们的创作灵感进行一定的启迪,同时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另外,招贴设计的表现形式能引发其他思考。例如,某时期的传统美学影响着同时期招贴作品的表现形式,而招贴设计的功能性等作用也都会在其作品上得以体现。从深层上讲,招贴设计的风格与美学特征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大众审美情趣,使得招贴设计在影响与被影响中得以发展。从概念的角度分析,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元素是利用二维空间里最简洁的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设计元素完成信息视觉化传达,这种形式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受众通过快捷的阅读获取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二维空间的限制使受众无法获得声音、视觉、触觉、质感等,同时也缺乏与受众之间有效的互动,而3D化的设计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3D是建立在二维平面基础上的,并没有脱离二维空间,而是在设计中开始注重设计的环境、新媒体等多维度的元素,使平面视觉信息的传播更加立体化、真实化,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3D视觉元素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情感诉求的提高,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从单一媒介扩大到新兴媒介,从静态的互动扩展到动态的真实体验,从虚拟的二维空间扩展到立体的三维空间。3D视觉元素就是将以上两个可变参数在设计中按照某种规律叠加或组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平面设计独有的属性并没有被去除,3D视觉元素也并没有脱离二维空间的范畴,只是依托媒介、环境等可变因素在设计形式上发生了改变。3D形态的视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具体、直观、准确地传递视觉信息,满足市场和受众对高质量平面设计的需求,因此面对这些设计作品,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既不能一味追求平面设计三维形态化,也不能一味墨守成规,要冷静地思考。从受众需求方面来看,可以说信息传递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满足受众的需求成为当代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三维形态发展的一大目的。因此,当代招贴设计开始向着更加多样化的设计形式发展。可以说,受众的需求成为推动传统平面设计变革的重要动力,正是人们的需求刺激了平面设计立体化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设计形式。这应该引起设计师对受众需求的重视。对于今天的平面设计来说,具有互动性质的立体化设计逐渐成为当今平面设计领域的主流,可以说,强调设计的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单纯的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模式,为平面设计的立体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历史上,每一次科技的发展都给平面设计带来变革,科学技术创造出的新事物为平面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平面设计的立体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招贴本身是平面的、静态的,设计师却能让它活起来,说明视觉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平面设计往往需要在二维空间对其进行延伸和扩展创新。当代平面设计师要在创作中善于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使作品由平面空间走向立体平面,虚拟的感受变成真实体验。而这些互动需要两个条件,一方面以受众为依托,另一方面是招贴设计在视觉元素上巧妙的构思。第三次科技革命也被称为信息时代,这次革命突破了时空限制,将人的思维从平面中解放出来,让人们用多元的眼光和思维看待当代的平面设计作品。应该说,科学技术是设计师探索3D视觉元素最适合的手段。科学性是立体化设计的基础,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以媒介为例,到目前为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介层出不穷,新媒介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创新。总之,高科技提供的新媒介平台带动了平面设计3D视觉元素的发展。设计师应该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时刻准备将新的科技成果转化到我们的设计当中,以推动当代平面设计的良性发展。设计不是公式,只有在招贴设计中实现创意思维的创新性,使每一个招贴作品都融入设计师的创意,招贴设计的品质才能够得以升华,才能进一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

倾心裸眼3D 成就立体视觉 篇3

对于裸眼3D技术,人们并不陌生。近年来,这项技术已经在一些游戏、电视、图文等领域有所应用,关注度直线攀升,这项技术已经由最初的概念逐渐变为大众熟知的一项新技术,为市场带来了许多新的商机。

诸多业内人士对裸眼3D技术青睐有加,甚至有人大胆预测,只要裸眼3D技术发展成熟,势必会扭转近两年3D电视的颓势。而一旦这项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普及,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3D热潮。

这样的预测并不是毫无依据。一方面,据腾讯科技报道,截至2014年10月底票房过亿的52部电影中,26部是3D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20亿美元,占总票房250亿的近半数。甚至还出现了“特供”中国观众的3D电影,如《机械战警》、《超验骇客》和《超体》等(在北美只是2D),观众对3D电影的喜爱和认可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这些3D影片下线后,观众在视频网站上看到的仍然是2D片源。所以,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裸眼3D技术普及,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身边的显示设备享受3D效果带来的视觉冲击与震撼。仅电影一项就可以预见,裸眼3D技术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从近几年频繁举办的各种3D图片展、论坛、展会可以看到,我国裸眼3D产业链的发展基本趋于成熟,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市场的集中开拓等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裸眼3D在未来将拥有无限可能。

在我国裸眼3D技术研究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上,江西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梁发云,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典型代表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不少成果为我国裸眼3D技术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从零开始,“笨鸟”先飞

众所周知,观看3D电影需要额外佩戴专门的助视眼镜,才能感受到立体视觉。但有不少观众会因此在观影过程中出现不适反应,比如头晕、恶心等。

这些现象引发了梁发云的思考:有没有办法既能让观众摆脱眼镜束缚轻装上阵,同时又能继续体验3D的立体视觉呢?

2002年,通过博士入学考试的梁发云,在导师提供的几个选题里,看到了“不用佩戴眼镜的3D技术”,心中一阵窃喜:“这不正是想要做的研究吗?”于是,在导师的极力推荐下,梁发云没有做过多考虑,便为自己敲定了研究方向。

然而,这个决定引起了身边人的不解:“放弃某研究所多年的工作,选一个并不熟悉的领域从头开始,实在有点冒险。更何况,当时裸眼3D技术在国内一片空白,即便真的千般万般好,大可以从国外引进或者借鉴,没必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梁发云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引进、借鉴固然可以,但真正关键、核心的技术,你有钱买人家也未必卖。核心的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建立我国在3D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身为科研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挑战未知领域,促进新行业的飞速发展。”梁发云就这样带着一腔孤勇和对裸眼3D技术的憧憬踏上了旅程。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根本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实现真实场景的显示,也不知道技术机理是什么。”回忆初涉裸眼3D领域时的情景,梁发云直言,“参考资料、文献匮乏,基本找不到能够借鉴的东西,再加上我们那时候显示技术的积累也比较薄弱,真的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即便如此,梁发云依然执意走下去。面对种种挑战,他采取了“最笨”的办法,从零开始,一点一点打基础、寻突破。于是,他频频出现在各种展会现场,观摩、学习、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为了弄明白显示技术机理,2003年他甚至自掏腰包购买两台液晶显示屏来拆解研究。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和“笨鸟”先飞的意识,梁发云和他的团队在2003年迎来了第一台裸眼立体显示器样机的诞生。“尽管它还不够完美,但效果仍旧优于国外第一代裸眼3D样机。”通过不懈努力,梁发云首战告捷,不仅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还利用自制的标定设备,进行大量测试、验证,从而确定了独立视区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立体度”参数的质量评定方法。

随后,梁发云将这些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多家学术期刊上,为国内外裸眼3D技术的优化设计和质量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梁发云坦言,当时为了尽快让研究走上正轨,他一度过着食堂、实验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满脑子都被光学原理、质量测试、评价方法塞得满满的。现在回过头去看,确实觉得当初研究裸眼3D这个决定有点大胆和盲目,但也正是这种无畏一切的执着,支撑着他坚持到了最后。

乘胜追击,再创佳绩

2005年博士毕业后,梁发云入职南昌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学校配备资金的支持下,购买了仪器设备,建立了专业实验室,计划将裸眼3D技术研究引入更深的层面,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在此期间,梁发云带领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用光学差分板固定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或后面,得到了前置式与后置式的裸眼3D液晶屏。

据了解,这种液晶屏将TFT LCD作为图像显示单元,能够使左右眼的图像分别显示在奇列和偶列构成的亚屏幕上。如此一来,光学差分组件则会改变图像显示单元上左右眼图像的传输光线,在观看区域汇聚形成左右眼独立视区,双眼便能接收到独立且互不干扰的图像,从而达到立体视觉效果。

梁发云表示,这项成果研究的光学差分式裸眼3D技术既能作为图像、视屏、文字的视觉接口,也能广泛用于图文显示设备。

目前为止,裸眼3D技术的关键部分难题基本已被攻克,除了显示屏取得突破,梁发云团队还在以下领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nlc202309040526

首先,提出亚屏幕、独立视区、自属图像、他属图像等概念,完善了裸眼3D技术光学机理研究,使其在应用中得以呈现更好的3D效果。

其次,提出了立体度参数定标裸眼3D显示器的技术质量,如立体度、视觉特性、独立视区等,并研究开发了测试设备及方法,为裸眼3D显示器的测评提供了有效手段。

第三,研制了不同尺寸的裸眼3D液晶显示屏,深入研究了3D传感器技术,并用可编程FPGA将两只CCD、CMOS传感器连接,组成眼睛仿生装置,实现了3D图像拍摄、人机3D视觉交互。

最后,提出了基于眼睛跟踪的自动多视点技术实现方法,提高了亚屏幕图像的分辨率,充实了裸眼3D技术的研究内涵。

以上成果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梁发云以这些成果发表了30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获得了多项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励。

2012年12月,江西省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裸眼3D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通过认真审核一致认为,裸眼3D技术研究内容及成果丰富,创新性明显,在裸眼3D技术参数评价方法和自动多视点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为我国裸眼3D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科研基础。

组建平台,实现转化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惠及民众,给社会创造价值,是毕生的心愿。梁发云也不例外,在裸眼3D技术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之后,他把目标锁定产业化。

梁发云认为,3D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在消费电子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容量巨大,产业链产值每年高达上千亿。有了佩戴式3D技术的前车之鉴,裸眼3D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自然也是潜力无限。更何况,科技部“十二五”计划中,已将其列入重点发展方向,专门规划了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目标。这一切在他看来,就是裸眼3D技术要“走红”的信号。

为此,梁发云不仅组建了裸眼3D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中心(下称中心),还于2010年4月成立南昌兴亚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兴亚光电)。据悉,中心目前主要负责光学机理、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视觉特性、3D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方法、微电子3D电路、3D传感器、虚拟图像、3D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深入研究,而公司则关注裸眼3D技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力求双管齐下,更好、更全面地促进我国裸眼3D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以中心为研究平台,目前梁发云团队已承担了多个厅委重点科技项目、产学研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而作为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兴亚光电初期研制的17存产品目前已完成小批量试用,用户普遍反映3D效果非常明显。目前,10英寸以下小尺寸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已提上公司日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与用户见面。梁发云表示:“这种小尺寸的裸眼3D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手机系统、车载系统、智能小区门禁系统等领域,经济价值非常高。”希望这些产品能够尽快完善,投入市场与民众见面。

目前,梁发云在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下,致力于以裸眼3D显示屏为基础,开发嵌入式电路系统和应用软件,并尝试在ARM高频芯片上组建平板电脑系统和应用系统,研制裸眼3D视觉传感器以及图像视频播放软件,以期推动我国裸眼3D技术产业更进一步发展。

扫除技术弊端,加速3D时代发展

作为影像行业最新、最前沿的高新技术,裸眼3D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传统图像平面视觉之余,也掀起了图像制作领域的技术革命。

作为裸眼3D技术的先行者,梁发云表示,这项技术的炙手可热是有目共睹的。他相信,随着3D技术热潮的兴起,这一领域将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产业化的难题都会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化解。

对于裸眼3D技术未来的发展,梁发云始终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影像领域的需求将会朝着更加真实、立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不少影视剧、视频节目、游戏、动漫等领域已经开始采用3D技术制作,产能巨大。裸眼3D技术非常适用于平板电脑、楼宇广告设备、编写娱乐影音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可以形成不同尺寸规格、功能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梁发云认为,尽管要实现裸眼3D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目前仍需深入研究3D图像处理技术、3D传感器技术、3D视觉交互技术,以及3D视觉测量技术及其精度理论,但先进的制图技术、广阔的应用范围、超大的市场容量,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裸眼3D技术将会成为未来显示设备的主流标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速3D时代的来临。作为国内裸眼3D领域的先行者,梁发云将继续在这一新兴领域深入研究,希望贡献更多的创新成果,满足裸眼3D产业更多需求。

3D视觉元素 篇4

关键词:青花瓷,中国元素,视觉元素

青花瓷又叫白底青花瓷器, 是中国四大瓷器之一, 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大气的外形、清新的颜色搭配与丰富的纹饰内容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享受, 成了中国陶瓷的主流品种。它远销海外, 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界各地人民喜爱, 逐渐演变成为典型的中国元素。本文通过对青花瓷的视觉元素与青花瓷在现代社会中的视觉呈现与视觉利用进行分析, 认为当前青花瓷在广告和设计的视觉呈现中更多地以中国元素的符号出现, 这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元素的视觉符号运用的思考。

青花瓷的视觉元素

视觉文化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观看对象的变化, 通过对一个观看对象的视觉元素进行历时性的解读可以从中获取其所处时代的信息。对于青花瓷的视觉元素研究, 当然也不例外。本节首先将对青花瓷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 然后尝试解读其中的所附含的信息。

青花瓷的视觉元素系统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形状, 色彩, 描绘的纹饰。首先我们来分析它的形状。青花瓷是一种具有很强装饰性的日常生活器物, 早期多运用于日常生活, 后来多装饰玩味, 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举例来说, 元青花瓷中多大器 (大瓶, 大罐等) , 这与元朝当时的蒙古族人的性格与生活习性有关。到明清时, 多是一些造型精致而样式丰富的瓶, 如青花梅瓶, 碗碟等等。

其次是它的色彩。青花瓷的色彩视觉元素非常简单, 单纯的白蓝两种颜色。一般白色为底色, 而蓝色为绘制色。这种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与呈现方式类似于中国的水墨画。青花瓷蓝白相间, 蓝色的纹饰与白色的底色相配, 给人一种幽雅、恬静、清闲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要取蓝色, 据说青花瓷在元代主要销往穆斯林国家, 而伊斯兰教是非常喜爱以及崇尚蓝色的, 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建筑用色上看出。因此, 为了迎合购买者对色彩的喜好, 青花瓷多以青色来绘制纹饰。不过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的话, 蓝色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的爱好, 比如我们对蓝天及海洋的喜爱。所以, 对蓝色的运用也获取了大家的认可。青花瓷的色彩关系还体现在一种和谐的搭配处理上。虽然这种两色的搭配缺少了五彩色的华丽, 但多了一份沁人心脾的幽静。一般来说, 青花瓷多是白底蓝花, 也少数是蓝底白花, 但不管怎样, 青与白的关系是青花瓷器的基本构成关系。

再次是青花瓷的纹饰, 这是青花瓷在视觉呈现上最重要和最丰富的部分。青花瓷的纹饰层次丰富, 主体纹饰与辅助相接, 层层相扣。这些纹饰虽多寓意吉祥如意,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变化丰富,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 象征吉祥的纹饰, 比如如意和祥云等;第二类, 花卉植物纹饰, 如寓意富贵白头的牡丹与白头鸟等;第三类, 珍禽野兽纹饰, 如象征好事来的喜鹊登枝, 寓意情意的鸳鸯荷花, 以及象征一定权力的龙、麒麟和神话故事中的珍兽等;第四类, 人物纹饰, 有福禄寿三星, 八仙祝寿, 以及后期出现的元戏剧中的人物故事 (其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元剧流行的影响) 。这些纹饰题材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自己生活和他人的美好祝愿, 透露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 表现了国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

这三个方面视觉元素组成的青花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其精致圆润的造型、处理和谐的色彩及丰富多样的纹饰, 都让人赏心悦目。它的纹饰表现手法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 在青花瓷的纹饰描绘中, 刚柔并济, 虚实结合, 有浓有淡, 有轻有重, 笔法变化复杂但不凌乱, 色调丰富, 产生了一种运动的节奏和生动的韵律。

不过, 青花瓷的形态与纹饰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反, 它随着时代背景与人们观看范式的变化而变化, 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的生活状态和整个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通过青花瓷的外观形状和纹饰可以读出其所附带的信息。只要结合一定的历史知识,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 以及其内在的文化涵义, 也证明了任何观看对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辨证观点, 而是与当时的社会, 人和文化因素相关的。这样一来, 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看”了。

青花瓷作为中国元素在现代社会中视觉呈现

中国元素作为中国传统的组成细胞, 我们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它展示了独特的东方神韵, 承载着中国式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 同时在现代视觉呈现中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进入现代社会后, 青花瓷的视觉呈现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其元形态来说, 现代社会中对青花瓷的观看主要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各个朝代的作品, 是一种艺术鉴赏和视觉上的占有 (毕竟出大钱买回家占有的人是少数) , 或者说是美术意义上的审美并夹杂着“观看”该瓷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中或其具备的特定事件意义的“看”。而在现实中的运用, 除了其原始形态的日常生活器皿外, 更多的是对青花瓷视觉元素的再开发利用, 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视觉呈现与视觉符号。

人的观看活动, 是一种文化的行为, 其观看范式影响了图像的呈现方式, 同时, 人在接受图像时, 也必然受到其已有的文化、知识和信仰的影响, 也就是说, 人们将大量的来自一般经验的信息和设想引入了图像的观看。

青花瓷的这种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 当他们看到青花瓷的视觉形象时, 由于受到他们的已有知识和文化等的影响, 会很自然地联想并延伸到中国的形象。青花瓷由于其独特的蓝白相间的色彩搭配与纹饰, 加之在国外享有的艺术的声誉, 已俨然成为一种中国元素, 乃至中国文化, 或者说是符号化的中国。对它视觉元素的运用于开发也是因为其作为中国元素这一事实来做基点的, 这当中运用最多的应该是对其色彩与纹饰的视觉利用。具体来说, 通过将青花瓷的视觉元素的移植与其他视觉元素组合, 以达到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当前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 既是经济、信息的全球化, 也是文化的全球化。要想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彰显民族文化色彩, 中国元素也就承担了表现中国的任务。就青花瓷来说, 其作为中国元素的视觉运用是非常明显与丰富的。比如, 青花瓷在广告和产品外形设计中的运用, 还有与服装设计及建筑设计的结合等等, 并且这些运用都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风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礼仪小姐穿的青花瓷的纹饰刺绣的颁奖礼服就是很成功的例子。该系列的礼服以其蕴涵的中国古典文化, 符合传统审美的色彩, 具有一定的时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 从而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其设计师尤珈在接受采访中说道:“青花瓷是很传统的中国元素, 这种传统的艺术极品洗尽铅华, 古朴典雅, 清新流畅, 同时这些特征很容易融入服装中。”i除服装设计外, 青花瓷的视觉元素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可以与很多其他元素进行结合。再就北京奥运会来说, 还有其他对青花瓷视觉元素的利用与呈现, 如奥林匹克公园下面的地铁站柱子以青花瓷花纹作为装饰, 还有电话亭和纪念品等等。而且, 越来越多的设计在不断地注入青花瓷的视觉元素。这原因可能是:一, 青花瓷本身的艺术价值;二, 它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 是典型的中国产品, 中国文化产物和中国元素。对它在其他方面的延伸利用, 使青花瓷的元素进一步得到升华。现在看来, 青花瓷的视觉元素, 已不再是青花瓷的专利, 它在现代社会中的视觉运用与呈现, 展现了青花瓷元素独特的魅力, 更多地, 它已经成了一个中国元素, 在与其他方面的视觉运用和视觉组合中,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又向人传递了中国信息。这种对青花瓷的视觉元素的运用既有中国韵味, 同时也是一种创新, 它不仅承载着中国式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 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但是, 对它的运用还是要注意其方向性的问题。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主要是指内容, 意蕴。而感性显现, 就是理念一定要表现或客观化为感性事物的外形, 直接呈现于意识, 成为能诉诸人的感官和心灵的形象, 指的是艺术的形式。黑格尔认为, 美和艺术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还必须结合为彼此相互贯通, 完全融合的统一整体, 美应是二者的辨证统一体。因此, 在运用中国元素的视觉形象或视觉元素时, 不要只注重其外在的形式语言, 更重要的是挖掘出其内在的深层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以内在的东西作为支撑。做好外在的视觉形象和内在的文化挖掘的作品既达到了应有的视觉效果, 也绽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思想。

总结:

总的来说, 青花瓷作为我国瓷器的代表, 因其高超的艺术水准, 完美的视觉呈现, 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欢迎, 成为了中国元素, 代表了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青花瓷的视觉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在拘泥于单一的瓷器, 而是将其视觉元素延伸运用到了其他方面, 多是作为中国元素出现。它代表的是中国, 是中国文化, 中国风情。不过, 我们在利用这些中国元素时, 要注意不能肤浅地在表面来机械化地引用与再造, 而应该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只有详细地理解这些元素后, 才能更好地运用, 将其的运用到极致。

注释:

[1]《千年窑烧色白花青惊艳奥运顾自美丽专访奥运礼仪服装———青花瓷———设计师尤珈》, 《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 第44页

参考文献

[1]约翰·伯格, 《观看之道》, 戴行钺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8

[2]马未都,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3]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编, 《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0

[4]赵中良, 青花瓷装饰的艺术美, 景德镇高专学报[J], 2008 (12)

视觉元素与信息传达 篇5

点 信息表现最弱,用于同级信息里的关键字。

线 信息提示性稍强,因为网络刚普及的时候,网站用横线表现超链接的可点击,所以横线有一定的触发点击特性。

面 信息提示强,凸显某个或一段信息,文案主题以外的重要信息,包括按钮。

体 信息提示很强,主标题常用或者按钮,对人的视觉刺激较为强烈。

元素信息在页面布局的应用

通过信息元素的使用,把页面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定义好。方便浏览者对信息的主次有个一致的认识,方便其筛选信息,提高浏览和信息传达的速度。

3D视觉元素 篇6

视频媒体栏目的包装是一门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专业性极强的传播艺术。在制作技术手段方面, 无论是电视栏目与广告, 还是网络虚拟媒体上的栏目包装, 皆伴随着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3D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1~2], 应用日益深入与广泛, 其制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在3D视觉包装的表现形式、信息承载量、观众认同度上, 尤其是三维虚拟、非线性编辑合成和胶片制作等先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3], 进一步推动了现代栏目包装的发展。诸如其成功案例:“巴塞罗纳”奥运会中精美、充满悬念的电脑三维动画片头令世界瞩目, 它吸引着国内外无数电脑科技人和艺术人疯狂地追逐与探索[4]。

当今, 把视频栏目包装的标题文字与形态作为动态元素引入3D虚拟视觉的设计空间, 不仅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创新设计思维, 而且融入三维虚拟立体文字的表现形态, 也更将丰富具有3D视觉动态风格的栏目设计创意, 使其更加具有动态视觉的感染力。因此, 本文在研究分析3D动态视觉栏目的文字标题与形态设计的基础上, 对人们在设计中应加以关注的视觉动态元素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以供参考。

一、3D虚拟立体文字的动态美更具艺术魅力

人类创造了语言与文字文明。在信息交流与视觉传达中, 文字作为口头语言的视觉符号, 不仅比口头语言表达更直接、更有效, 而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与限制。鉴于世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其语言文字类型主要分为东方文字 (或表意文字) 和字母文字 (或表音文字) 两种;即东方文字主要包括汉字、日语、韩语等用毛笔书写的、自成一派的表意文字;而字母文字主要是指西方用硬笔来书写的表音文字。由于这两种文字的字形结构、造字理念、书写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具体栏目包装中, 出现的方法和表现的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别, 尤其在视觉表达上, 表意文字将具有更强的艺术美感染力, 但二者各具特色, 是可取长补短的。

当前, 为提高3D风格视觉动态栏目的整体包装质量和水平, 在运用3D虚拟技术进行栏目包装的设计时, 常将三维立体文字作为视觉的动态元素 (如经常展现于栏目视像中的栏目名称、栏目内容和提示信息等) , 融入三维虚拟立体表现形式 (主要有装饰化立体字、创意型立体字等) , 以取代二维的平面形式, 无疑将会大大增加人们欣赏视频画面时在视觉时空动与美的感染力和震撼力[5]。尤其是为满足人们快速浏览栏目的需要而设计的栏目标题文字, 更应采用具有极强表现性、识别性与独创性为主要特征的通俗立体字体。因此, 创意立体字被普遍应用于3D风格栏目包装中, 自由活泼且具有趣味性, 更能起到引起观者的兴趣和视觉关注的作用;同时, 3D虚拟动态立体字也可以表达出东方文化的意境和文字形体的美感。

值得引起设计者高度关注的是: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是通过将具体景物、形象描绘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中体现出的韵味无穷之境界。意境强调虚实相生。景为实, 意为虚;直接为实, 间接为虚;眼见为实, 想象为虚。虚境是意境的灵魂, 可体现出创作实境的意向和目的, 但虚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因此, 在对立体字进行创意设计时, 只有通过实境来表现虚境, 才能使实境的品位在虚境中得以提升;只有将视像创意的魅力与立体文字的识别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才会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全新的视觉动态语言。

二、应倍加关注3D视觉动态元素的创新设计

1. 三维装饰型字体的视觉动态元素。

这类字体的图形创意是以印刷体为基础进行修饰、变形而成的。在创意过程中, 经常会用到归纳、替代、添加、夸张、变形、简省等手法[6]。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印刷字体在字形和笔画方面的束缚, 把汉字象形、会意之特点加以强化, 并给字体加入图形的意象, 能起到一定的以形达意之效果。

2. 三维书法型字体的视觉动态元素。相对于标准汉字的印

刷体而言, 书法体是一种书写汉字的艺术体, 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并已发展成为一门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字体多样、书风各异、内容丰富且精彩纷呈。有着各自的审美意景和构造形式的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写形体, 经历代书法家的创作, 更赋予了书法体汉字丰富的内涵, 呈现出极美的异彩艺风。结构与章法之美, 体现出的书法者自身修养和意境之别, 有着西方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设计者应从书法艺术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并将书法艺术的气、韵、形、神, 疏密结构与现代设计的创作理念、表现形式、制作手法、传播媒介相结合, 设计创造出极具视觉魅力的图形化创意字体。

3. 三维解构型字体的视觉动态元素。

在栏目包装创意三维立体字中, 解构立体字体的应用具有很大的表现个性化与随意性等特点。应用解构体进行的图形化创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由标准的印刷体进行解构设计而成。例如:将固定汉字根据需要来进行分解, 分解后的立体汉字的立体笔画可重新构成别的具体象征形象, 然后再按照新的构成法则来重构。运用这种方式产生的视像效果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就是解构的力量。另一类是指以传统的书法笔画来进行解构重组而成。将一些不同走向、浓淡的书法笔画进行重构, 看似无形却有形, 现已成为人们进行创新设计所追求的一种意境。

三、字母文字的虚拟化立体创意设计

三维虚拟字体的创作设计, 也要包括拉丁文、英文、阿拉伯文、汉语拼音和等字母文字与数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字母有限, 字形简洁, 曲、直线并存, 在视觉审美中可以形成明显对比;立体字体的形态相对鲜明, 不易产生混淆感觉, 且字体接近几何形态, 设计空间更具可塑性, 为字母文字的进一步视像动态化创意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主要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虚拟立体化字母文字的字体创意设计, 进行分析讨论。

1. 手写体创意立体字。

这种字体一般又可分为两种类型的风格:一类是从古典手写拉丁字母演变而来, 字体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自由活泼, 强调线的美感, 风格飘逸优美、表现彰显个性, 具有一种阴柔的女性之美。字体在美观的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形式感, 且具有新艺术运动的曲线感;另一类是用特殊工具在没有固定的形式法则的基础上, 随意手绘而成的形态。其字体表现出自由、随意、偶然美;虽识别性较差, 但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与冲击力。

2. 装饰体创意立体字。

以图形化、图案化形式装饰的三维立体字体称为装饰立体字。现代装饰体讲究简洁, 能体现文字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装饰体字体也是一些常见自然、人工形态与字体的有机融合。在运用3D虚拟技术设计创作中, 应极力发掘装饰物和字母文字, 及其内在意义与视觉图像的联系, 并通过巧妙的替换、组合、添加等设计手法, 把这种联系明晰化、具体视像化, 使立体字体更具个性化的视觉冲击力。例如, 可以添加花草、动物造型与肌理效果, 对其进行装饰、加工, 使之更富有趣味性与艺术的感染力。字体创意没有固定的创作规律, 多元化、图形化特征的运用, 可为设计者留下更加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

3. 模块化字体创意立体字。

古希腊美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换言之, 信息的有序组合就是美。这种模块化字体创意的立体字就是基于数理逻辑关系的观察与分析, 应用数理构形、数列造型所创造出的一种立体字体形态。设计者将数学中的模数与数列应用于立体字体设计中, 从而制造出美的比例, 给数理造型添加新活力。当今, 采用计算机3D技术作为该字体设计的主要工具进行制作, 不仅可为这种具有数理逻辑关系立体字体的形态表现提供了自由发挥想象空间无可比拟的技术手段, 而且创意出的立体字也更具机械美感, 迎合现代工业社会人们的审美要求。

4. 空间字体创意立体字。

空间立体字体通常是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和特殊编程方法, 按一定的构成法则创造出的一种更具有空间形态的立体字体。计算机图形软件的应用与普及, 为虚拟三维空间的立体字体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它是立体字体设计工具变革下的产物, 也是立体字体设计多样化发展的新源流。运用3D虚拟技术设计制作出的这种视像文字, 既发展、丰富了人们对立体字体的认知, 也更具三维立体视像效果。

5. 光影特效创意立体字。

这是一种在三维风格栏目包装中常用的新型立体字体, 也是用特殊工具给立体字体的内部空间或外部轮廓添加光影、过渡、光源等效果, 使字体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层次感、绚丽光效感的一种字体。在字体的立体造型和可读性上, 它是对传统字体的一种挑战, 也是三维虚拟设计软件应用于栏目包装和立体字体设计的产物。光影特效立体的创新设计, 极富视觉冲击力, 将会进一步扩大立体字设计的范围与空间, 也为立体字设计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绚丽光影立体领域。

结语

当今, 先进的3D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使视频影像的设计者在丰富栏目文字固有形态表现手法的同时, 采用先进的3D虚拟技术对图文视觉动态元素进行设计, 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视像的审美取向, 创造出与传统迥异的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对3D虚拟立体文字的动态美和应在3D视觉动态元素创新设计中倍加关注的问题, 以及字母文字的虚拟化立体创意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以供应用与参考。

摘要:随着3D数字媒体技术在电视、网络虚拟视频等媒体栏目及广告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 在研究分析3D风格动态视觉栏目包装的基础上, 把栏目标题的文字与形态作为动态元素引入3D虚拟视觉的设计空间, 对进一步拓展人们的创新性设计思维, 增加视频画面动与美的视觉感染力, 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3D虚拟立体字设计,视觉动态元素,字母字体虚拟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的数字艺术发展[EB/OL].www.artda.cn/www/3/2010-10/4455.html.

[2]3D虚拟世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EB/OL].www.360doc.com/content/09/0409/16/118677_3073760.shtml.

[3]WEB3D软件技术及应用[EB/OL].bbs.to3d.com/viewthread.php?tid=369.

[4]3D虚拟技术让人的梦想变得现实可行[EB/OL].www.virtools.com.cn/news/201001/758.html.

[5]李长春, 王兆成.3D风格栏目包装的视觉效果构建与制作[J].人文社科论坛, 2011, (5) :5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3D手势交互系统 篇7

1 二维人手跟踪方法

1.1 2D人手建模

3D人手模型虽然能够更加完备地建模人手参数空间,且有利于恢复3D人手信息,但由于3D人手模型维度高、参数空间复杂,且人手模型参数的渲染过程及模型投影过程都很复杂,故很难达到实时。而简化的2D人手模型,自由度相对较低,参数空间小,且省略了复杂的渲染、投影过程,在执行时间和效率上更具优势,且2D人手模型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应用需要,达到实时性要求,所以更具有实际应用性。

在二维空间中对人手进行建模,该人手模型由一个手掌和5根手指组成,如图1(a)所示,其中每根手指用其英文单词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则5根手指的集合可以表示为F={T,I,M,R,L}。将整个人手表示成32维的向量S=[c(x,y);P],其中c(x,y)是手掌矩形框的中心点坐标,用来表示人手的全局运动;P={(kfi,dfi)}f∈F,i∈{1,2,3}是5根手指的参数集合,每根手指用3个直线段(kfi,dfi)表示,kfi和dfi分别表示手指f中第i段指节的斜率和截距,如图1(b)所示。目前,尝试使用手指间的夹角作为参数,这样几乎可将人手参数空间减半,还可避免斜率为无穷时的复杂计算[3]。

参考3D人手骨架模型的约束关系,同样为2D人手模型引入约束[4]。假设已知各个手指指节的长度和宽度,每个手指即可用2个角度表示,一个角度表示根指节与图像平面的夹角,另一个角度表示中指节与图像平面的夹角,根据根指节、中指节夹角与中指节、端指节夹角之间的线性约束关系,即可由中指节与图像平面夹角推导得到端指节与图像平面的夹角。

1.2 基于PSO的二维人手跟踪

1.2.1 预处理

采用从RGB-D传感器获得的彩色图I和与之对应的深度图D作为原始输入数据。其中,I和D都是640×480的矩阵,且D中的每个深度值对应彩色图I中的一个像素值[5]。对深度图D进行阈值操作,得到目标人手区域,并进行平滑、去噪,得到新产生的深度图Od;然后,对彩色图I进行预处理,获得肤色图Os;将Os和Od进行融合并二值化作为评价假设人手参数的真实观测数据O。

1.2.2 搜索空间

每根手指用3条直线段(kfi,dfi)表示,其中kfi和dfi分别表示手指f中第i段指节的斜率和截距,再加上表示人手全局运动的手掌中心点c(x,y),则整个人手可表示为32维向量S=[c(x,y);P]的形式,P={(kfi,dfi)}f∈F,i∈{1,2,3}是5根手指的参数集合。人手参数空间即构成PSO的优化搜索空间,且参数的取值范围服从线性约束。考虑到手指指节线段之间的斜率线性约束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化简降维,从而减少计算量,提高PSO优化搜索的时间性能[6]。

1.2.3 目标函数

为了度量人手假设参数h与真实观测帧O之间的差异,从而寻找出与真实观测帧O最为接近的人手参数h,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度评测函数E(⋅),即PSO优化求解中的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E(⋅)定义为:

式中:λk是归一化因子;C表示摄像机的校准参数;P(⋅)用于惩罚无效的人手假设;D(⋅)用于度量真实观测帧O与人手假设h之间的不一致性。在本文中只考虑D(⋅),首先将假设人手参数h模型化,然后以表示手指指节的直线段为中轴线,以固定宽度为指长,通过渲染生成人手剪影,最后将其与真实观测得到的人手目标区域进行异或操作,从而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值,并使其最小化。

1.2.4 PSO优化

假设粒子群的粒子个数为N,迭代次数为M。在原始PSO方法中,随机产生N个粒子,或是采用搜索空间的均匀分布作为粒子群的初始位置,其初始速度均为0;利用时序关系约束并减小有效搜索空间,即将上一帧的人手跟踪结果及其随机扰动产生的邻近位置作为当前帧粒子群的初始位置信息[7]。每一帧真实观测O对应一个优化求解问题。在人手参数搜索空间S中,通过最小化PSO方法的目标函数E(⋅)进行求解,并将最优人手假设hmax作为当前观测帧的输出,其中:

对于视频序列中的每一帧O,在第k+1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速度更新公式为:

式中:ω为收缩因子;c1和c2为加速系数(又称为学习因子),分别调节向个体最优粒子和全局最优粒子方向运动的最大步长;r1和r2是服从[0,1]均匀分布的随机数;hk.i表示第k次迭代时第i个粒子的当前位置,也即人手参数空间中的某个点(对应一个人手假设);vk,i表示第k次迭代时第i个粒子的速度矢量,且每一维度d都限定在某个速度变化范围[-vdmax,vdmax]之内;Pk,i表示至目前的前k次迭代中第i个粒子的自身局部最优位置;Gk表示至目前的前k次迭代中所有粒子的全局最优位置。粒子当前位置的更新公式为:

即粒子的当前位置是粒子在上次迭代中的位置矢量与当前粒子速度矢量之和。第i个粒子的自身局部最优位置Pk+1,i的更新公式为:

所有粒子的全局最优位置Gk+1的更新公式为:

在经过M次迭代后,所有粒子的全局最优位置Gk(k=M)就是当前观测帧O的最优人手假设hmax。将hmax及其N-1个随机扰动产生的邻近位置作为下一观测帧对应粒子群的初始位置信息h0,i,从而进行下一帧的PSO优化人手估计。

2 三维人手跟踪方法

2.1 基于PSO的三维人手跟踪

2.1.1 搜索空间

人手模型参数空间即构成搜索空间。根据27个自由度的人手骨架模型,加之各手指运动角度范围的静态约束和手指运动指节之间的动态约束,人手模型参数向量从27维降至15维:其中,拇指自由度由5降为2,中指自由度由4降为1,其他三根手指自由度均由4降为2,人手的全局位置信息表示有3个自由度,人手的旋转角度表示有3个自由度[8]。所以,搜索空间是15维的模型参数空间,每个参数服从线性约束关系。

2.1.2 目标函数

在得到3D人手模型的参数表示后,即对模型参数进行评估,以获得与真实观测最为匹配的人手模型参数。已知人手假设参数h和摄像机校准参数C,通过渲染技术得到h的渲染深度图rd(h,C),并将其与对应观测帧的深度图Od匹配,得到二值匹配深度图rm(h,C)。也就是说,当渲染深度图rd与观测深度图Od相同像素位置的深度值之差小于预定义深度阈值dm或观测深度图Od相应位置的深度丢失(深度值为零)时,rm相应像素位置的深度值设为1,否则设为0。然后,将rm与真实观测的肤色图Os进行比较。

定义一个目标函数E(h,O)用来度量当前观测帧对应的肤色和深度图O与给定假设人手配置h渲染生成的二值匹配深度图rm之间的差异,如式(7)所示:

式中:λk=2是归一化因子;函数D(⋅)被定义为:

式中:第一项表示建模真实观测O与人手假设配置h之间增强深度差异的绝对值;第二项表示建模假设人手配置与真实观测之间的肤色像素差异;λ是归一化常数,需在整幅特征图像上求和。

式(7)中,函数kc表示对运动学和生理学上难以实现的人手配置的惩罚项:

式中:Q表示拇指除外的三个相邻手指对;φ表示给定假设人手配置h中手指之间外伸-内收的角度差;取常量λ=20,λk=10,预定义深度阈值dm=1cm,dM=4 cm。

2.1.3 优化处理

(1)PCA主要步骤

假设给定N个D维的样本h,由于存在噪音和数据冗余,它们并不分布在整个RD空间,而只分布在RD的某个子空间中。首先,通过子空间方法寻找符合某种准则的d个基向量wi∈RD,i=1,2,⋯,d;然后,将高维数据投影到这d个基向量确定的子空间中,即zi=Whi且W=(w1,w2,⋯,wd)T。经变换zi下降到d维,在保持绝大部分原始高维数据信息的同时,达到了降维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计算h=(h1,h2,⋯,hN)T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公式如下:

(2)对矩阵S进行特征值分解:SW=WΛ,其中W和Λ如式(11)所示,将特征值λ按从大到小降序排列:

(3)使用前d个特征值作为子空间的基底,设为矩阵L=(l1,l2,⋯,ld)T,L中的单位基向量之间彼此正交;

(4)原始数据h=(h1,h2,⋯,hN)T通过线性转换Z=Lh得到新的数据表示Z,此时每个样本维度为d,从而达到了降维的目的。

通常用表示主成分zi的方差贡献率,称为前K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因此,选择主成分个数的方法是增大K值,直到近似数据与真实数据的误差平方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通常取K使得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8%。

2.2 实验

在实验室光照条件下,使用微软的Kinect传感器采集无标记人手运动的彩色图像序列和与之对应的深度图像序列作为实验室数据,图像大小为640×480。实验是在CPU为Interl CoreTM2 Quad Q9550,内存为4 GB的普通PC机上完成的。当粒子个数N=60,最大迭代次数M=40时,人手跟踪结果及其性能达到最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3D人手骨架模型的PSO人手跟踪方法在复杂背景下能获得较精确、鲁棒性较好的人手跟踪结果。

3 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应用

3.1 手势交互系统框架

在现有手势交互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具有可扩展性的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操作需求。同时,由于基于视觉的手势识别方法具有参数获取不够准确、识别率不够高等特点,本框架通过引入多通道反馈机制,以便实时地在线修正参数误差以提高识别率,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1.1 模块划分

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系统框架包括上、下两层:顶层交互界面反馈层和底层数据处理层。其中,底层数据处理层又可分为三大模块:感知模块,手势识别模块和交互模块。其中,感知模块由N个摄像头组成,负责交互手势动作的图像序列采集工作;手势识别模块将手势识别过程划分为数据预处理、人手定位、人手跟踪、连续手势分割、手势识别五个阶段;交互模块的功能是根据手势识别结果语义信息,在预先定义好的手势任务逻辑和底层操作库的指导下,给出系统响应或提示。

3.1.2 反馈机制

在手势交互系统框架中加入显式和隐式两层反馈机制,在保证系统时效性的基础上,又能及时反馈系统信息,从而让操作用户拥有良好的操作体验和真实的沉浸感。为给用户提供良好的操作体验和真实沉浸感,本文针对视觉数据流的3个不同处理阶段,采用3种不同的界面反馈形式:手势自反馈、识别结果反馈、系统响应反馈。

基于语义反馈的手势识别系统,如图3所示。首先,在预定义交互手势基元库的指导下,根据预定义手势组合规则,对连续手势分割的结果——手势基元序列进行分析,输出识别结果。当结果不满意时,则根据交互手势语义信息,对前面各模块的参数进行调整:如调整图像序列采集所使用的Camera个数及其所占权重,调整连续手势的分割规则权值,以最大化可能的分割决策等。在各模块参数得到更新后,重新进行手势识别过程,如此循环,直到得到满意的识别结果为止。

3.2 基于视觉手势的影像交互系统

3.2.1 系统流程

以交互影像系统为应用背景,以基于视觉的手势交互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基于视觉手势的影像交互系统,系统的框架和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分为输入、交互、输出三个阶段。

3.2.2 系统演示

(1)手势控制场景图片

在手势控制场景图片实验中,系统控制命令由右手手势表达。其中,五指并拢表示标定初始帧,表示手势交互的开始;使用手指之间张角的大小控制虚拟场景图片(本实验采用虚拟圆球)的缩放尺度,即圆球随着手指之间张角变大/变小进行相应的放大/缩小;使用手势与图像平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圆球的旋转角度,从而让圆球球心与中指一直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握拳手势表示退出交互系统。手势控制场景图片的演示截图如图5所示。

(2)手势控制影像交互

在手势控制影像交互实验中,同样用右手手势控制系统命令。首先,按照舞台剧或情景剧的模式设计并拍摄各节视频段,以及中间过程需要的道具图片,并定义手势与系统命令的映射关系。在没有用户参与交互的情况下,各段视频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播放,当播放至选择阶段,系统弹出提示界面,并定位在当前帧,当用户根据提示信息和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手势。手势捕捉系统实时对当前手势进行预处理、分析和识别,当手势被识别后,直接调用或触发系统命令,实时反馈或响应,获得预期的视觉效果或视频播放序列。

4 结论

人手建模、手势跟踪以及手势交互系统框架在基于手势识别的交互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简化的2D人手模型,并通过添加各个手指之间以及手指指节之间的运动约束,从而将整个人手表示为12维向量的形式;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人手跟踪方法,并分别实现了基于2D简化人手模型和3D骨架模型的PSO人手跟踪方法,采用PSO方法在人手模型参数空间寻找与真实观测最为匹配的假设人手配置作为跟踪结果输出;最终,完成了一种具有可扩展性的融合语义和反馈信息的手势交互系统框架,实现了一种基于视觉手势的影像交互系统。

参考文献

[1]REKIMOTO J.Gesture Wrist and Gesture Pad:unobtrusive wearable interaction devices[C]//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arable Computers.Zurich:IEEE,2001:21-27.

[2]武汇岳,张凤军,刘玉进,等.UIDT:基于视觉的手势界面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9(10):2030-2041.

[3]李清水,方虑刚,沈模卫.手势识别技术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学,2002,8(1):27-33.

[4]任海兵,祝远新,徐光佑,等.基于视觉手势识别的研究综述[J].电子学报,2000,28(2):118-121.

[5]王西颖,张习文,戴国忠.一种面向实时交互的变形手势跟踪方法[J].软件学报,2007,18(10):2423-2433.

[6]陈守满,朱伟,王庆春.图片操作的手势动态识别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22):4-6.

[7]ZHOU H,LIN D J,HUANG T S.Static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local orientation histogram feature distribution model[C]//Proceedings of 2004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Workshop.Washington,D.C.:IEEE,2004:161-167.

3D视觉元素 篇8

一、3D立体技术的原理

(一) 视差原理

首先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3D立体视觉效果到底是怎样产生的:闭上一只眼睛, 拿起两支铅笔, 尝试将这两支铅笔笔头对接, 会发现这样做比较困难, 因为人的左右眼是有视差的, 单眼无法判断物体的纵深感, 也就是前后空间感, 这个视差就是3D立体技术最基本的原理。

视差导致人看物体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请你举起一只笔放在眼前, 闭上一只眼睛, 让笔对准黑板上的点之后换另外一只眼睛观看 (手举起笔的位置不动) , 你会发现手中的笔相对于黑板上的点产生了偏移, 之所以会有偏移是由于人的左右眼有一定的间距, 因此两只眼睛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视角, 从而造成用两眼分别观察同一目标时会产生细微的位移偏差。人类对物体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视觉效果, 恰恰就是因为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 两眼所看角度不同, 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并不完全相同, 而这两个成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 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如图1)

(二) 视差原理在3D立体电影中的运用

立体电影即以两台摄影机模仿人左右眼的视角同时拍摄 (如图2) , 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 再运用特殊的眼镜让观众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 这样左右眼就各看到一组不同的影像, 再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 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如图3) 。

如图4, 两个摄像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在看物体, 这三个物体我们可以理解为同一画面中的远景、中景和近景, 或是同一物体的前半部分、中间部分和后半部分。那么, 左眼看到的成像是左摄像机的图像, 右眼看到的成像是右摄像机的图像, 当以圆柱体为汇聚点将左右眼画面重叠时, 画面中球体和方体分别产生了偏移。远景的球体视差成像为左眼看到的球在画面中的左侧, 右眼看到的球在画面中的右侧, 这种视差为正视差。而近景的方体则恰好相反, 在画面中右眼看到的是左方体左眼看到的是右方体, 我们把这种视差叫做负视差。至于中景完全重合的圆柱体为零视差。这三种视差给人的视觉效果分别为:正视差=入屏, 物体看起来往屏幕后面推进形成纵深感;零视差=屏幕平面, 物体看起来在屏幕上面, 与2D影像效果一样;负视差=出屏, 物体看起来在屏幕的前面, 这是3D立体中很经典的一个效果, 我们能感受到物体从屏幕中出来, 环绕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共同存在于现实的三维空间中 (如图5) 。以3D红蓝图片图6为例:图片中头部为出屏负视差的位置, 红线在右, 绿线在左, 脖子的部位为零视差的位置, 红绿线是完全重合的, 图像显示应该是在屏幕平面上, 而身体部分为正视差, 它的红绿线恰好与头部负视差的位置相反, 其图像显示为屏幕后面。

二、3D立体影像制作原则和观看方式

(一) 3D立体影像制作原则

进行立体制作的时候必须遵寻原则。首先是在拍摄的时候模拟人眼的左右两台摄像机的间距 (Effective Camera Distance) , 根据经验, 应该等于目标距离的1/30。其次并不是所有目标距离范围之内的物体拍摄后都具有很完美的立体成像效果, 一般目标物体的前后分别1/2的范围内为最佳范围, 也称为有效立体成像区域 (Effective stereo zone) (如图7) 。

图7中, 物体B对应的是目标物体, 物体A对应的是前目标距离的1/2处, 物体C是目标物体向后的1/2处, 在观看时如果物体A继续像人的眼镜靠近, 人将需要努力旋转眼球, 以聚焦到该物体上,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 这会引起大脑不适。同样, 球体不断向后移动的话, 人眼想要看清球体就会很困难, 从而会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感。只有充分把握这个有效立体成像区域, 才能制作出立体效果完美而且舒适的3D立体影像。

(二) 立体影像观看方式

立体影像观看方式都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让观者左眼看到左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右眼看到右摄像机拍摄的影像, 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后就现出3 D立体效果。目前观看方式种类较多, 只有一种为全息式裸眼3D, 其他都需要带上各自不同的立体眼镜, 配合各自的显示设备才能观看 (如图8) 。

三、3D立体技术作为三维动画视觉语言新特征的体现

三维动画视觉语言主要通过画面语言、镜头语言、剪辑语言构成。画面语言, 主要是指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 如造型、材质、动作、光效、色彩、特效等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而3D技术无疑是一个新的手段, 它使角色造型的视觉感和形象冲击力更强, 对场景造型而言它所营造的虚拟“真实”感、空间感能够充分地烘托主体, 在强烈的远近层次空间帮助下主体的突出显得更轻松和有力度。而镜头语言离不开摄像机也离不开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基本规则和推、拉、摇、移的镜头运用, 但3D立体技术与普通的三维动画的制作不同, 需使用两台摄像机才能得出类似左右眼观察到的画面, 这也为镜头增添了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剪辑语言主要是通过镜头组接的顺序, 镜头持续时间的长短, 和镜头移动的轴线与节奏的控制来实现的, 3D立体技术则对镜头长短、画面主体的运动方向、场景转换、节奏的掌握等做出了新的判断和要求。

四、3D立体技术如何优化动画视觉语言

3D立体技术营造的离奇而震撼的视觉效果恰恰能与动画艺术夸张、变形、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完美结合, 因此目前的3D立体影片很大一部分为动画影片作品, 但要在整个动画影片中把3D立体用得恰到好处是很难的, 它需要在3D立体影片制作的充足经验之上, 根据动画剧本的类型、具体内容、情节的起伏等来灵活把握近景、中景、远景, 还有出屏、入屏等各个方面的“度”,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

(一) 正视差对场景空间纵深感的优化

3 D立体正视差的视觉效果是退入屏幕的后部向远处延伸, 使得远景和全景镜头的空间感更强, 并能使画面中的事物深藏画中同时富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 正视差的这种特点极大程度地对三维动画的场景纵深感起到了优化作用, 但在运用的时候也有需要掌握好度, 那就是应该在舒适的视野范围内, (如图9) , 绿色的范围就是可供采用的较舒适的视野范围。

(二) 负视差对视觉强烈冲击的优化

3D立体的负视差特点也是3D立体中很经典的一个视觉效果:出屏。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情节作为例子讲解如何运用负视差才能优化视觉冲击力:在一段亲情主题的动画影片中, 其中有一段小女孩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与家人重逢的场面, 这一段视屏的立体效果为小女孩往前跑, 跑出屏幕, 跑向观众, 而观众呢, 在前面一系列感人情结的烘托下, 对小女孩的怜悯之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时这种出屏的目的是让观众入情入景, 想去拥抱这个跑向自己的小女孩。在这个出屏效果中有关键的几点需要把握好: (1) 出屏速度把握, 如果小女孩出屏的速度转换过快 (如图10, 不舒服转换) , 迅速来到观众眼前, 观众会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攻击感, 不但不会想去拥抱反而条件反射地会躲避, 这时我们应该让出屏的转换过程在屏幕中心位置停留几秒钟 (如图10, 舒服转换) , 也就是小女孩从正视差位置跑到零视差的位置上时要停留一下, 然后再以减慢的速度出屏会有比较舒适的视觉体验。 (2) 出屏位置的把握, 也就是小女孩出屏出到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因为出屏的特点是离人眼越近影像越大, 如果不把握合适的位置, 小女孩出屏出得不够, 调动不了观众情感的共鸣;出屏太过, 那么来到观众眼前的就是一个巨人小女孩, 会降低观众想去拥抱她的情感, 同时还会造成视觉上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3) 出屏次数的把握, 在一部影片当中, 出屏的次数也应受到控制, 次数太多观众的视觉受到不断的冲击会出现头晕和疲惫感, 出屏次数就要根据具体的情节选择恰当的时机, 使得出屏为烘托情节、渲染气氛、阐释作品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利用3D立体技术优化动画视觉语言的关键在于对各个视区“度”的把握与运用, 确保始终给观众建立一个正常的、统一的视觉空间。

参考文献

[1]3D立体影视技术发展与运营实践研讨会会议资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2011

[2]赖义德.三维动画的视觉语言分析.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3]http://www.cnliti.com/ (3D立体中国论坛)

浅析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 篇9

1 建筑材料的类型与个性分析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来说, 主要的施工材料有:混凝土、木材、砖、石材等, 由于这些施工材料自身独特的有点, 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建筑设计人员在制定最终的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方案时, 都会根据实际的施工现场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施工材料, 并将这些材料巧妙的融合到建筑视觉造型设计中, 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来选择相应的色彩搭配, 从而充分展现建筑物存在的美感。

如今, 建筑物数量正在迅速增加, 如何才能使建筑物视觉造型上更加与众不同, 充分体现自身的个性特点, 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要对建筑视觉造型进行不断的创新设计, 这样才能使其充分适应于现代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 才能在众多的建筑物中脱颖而出, 成为优秀的建筑作品。

2 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创意

2.1 混凝土

就我国的建筑所普遍采用的混凝土来说, 其所需要的搅拌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水、添加剂以及砂等物质, 将这些材料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配, 并且要注意搅拌的充分性, 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同时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强度, 能够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在建筑行业中, 不仅是一种建筑材料, 其也具有一定的视觉表现力。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粗狂质朴的特质, 其在建筑工程中得以应用, 可以使得建筑的整体结构都具有一定的质朴特性, 这样的特性使得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得以提升, 利用混凝土的这种质朴粗狂特质, 使得建筑的整体表现力更加的柔和, 从而使得建筑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建筑的整体美观度得到提升。

2.2 材料

一般来说, 在建筑中所采用的材料多为木材, 这些木材相对来说重量轻, 而且在建筑施工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木材相对于水泥来说, 其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 而且木材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 因此, 建筑设计人员青睐于将木材加入到建筑设计中, 利用木材对建筑的视觉造型进行合理的设计, 通过不同色彩的木材以及木材的自然味道, 来装饰建筑, 使得建筑在整体感觉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凸显出建筑的自然属性, 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在观赏建筑时, 能够将心理的焦躁情绪抚平, 使得人们可以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2.3砖

砖的形状为长方形, 砖在建筑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材料, 其也是应用最为久远的一种材料, 从古烁今, 这种材料就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由于砖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因此, 砖所能够带来古朴以及典雅的韵味, 在建筑设计中将砖这种材料融入到建筑视觉造型元素中, 可以使得建筑的整体艺术效果得以凸显, 增强了建筑的美观度, 使得建筑的整体表现力得到提升。就经济方面来说, 砖的应用成本相对来说较低, 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设计的成本。而且砖本身具有一定的纹理和色彩, 这就使得砖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应用到建筑设计的细节处, 能够成为建筑的亮点, 使得建筑的整体观赏性得以提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

2.4 石材

在建筑设计中, 石材的应用也较为广泛, 石材的颜色相对来说比较偏暗系, 在石材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后, 可以使得建筑表现出一种较为庄严和肃穆的艺术效果, 而这样的表现效果正是石材的独特魅力, 由于其所具有的这种艺术表现效果, 因此, 石材常被用于医院或者是学校等建设设计中。而就目前来说, 石材的艺术效果也在不断的发掘, 建筑设计人员开始将石材作为一种装饰材料应用于建筑视觉造型设计中, 利用石材的装饰效果, 使得建筑凸显出一种古典的美感, 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的视觉造型效果更加的突出, 从而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美观要求。

3 点、面、线、体元素的设计创意

在建筑造型设计中, 点、线、面、体是其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就点来说, 其在艺术表现中, 是最小的单位, 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向心力, 可以形成一个最小的形。点在建筑中, 主要是用来对位置进行标注, 其没有长度和宽度的要求, 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面积, 只是其面积很小,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的视觉有这种组织能力, 即将所看到的物象简化, 将某些部分抽象为点, 以便于把握整体图像。如某教堂, 弯曲的墙面上点缀着大小形状不同的窗户, 与室内光源相呼应, 渲染了极浓的宗教气氛。直线的刚硬和冷感, 斜线的动感和势感, 曲线的奔放和旋律感, 时刻贯穿着建筑的结构和网架。它们通过连接、联系、支撑、包围或交叉, 在建筑造型中塑造建筑的外部形象, 展示建筑的结构美。面元素的设计时, 建筑视觉造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是人们对建筑物对最直观的认识, 建筑美感是最为直接的体现。在面元素设计中, 人们主要是通过其色彩、造型和材料的个性特点来进行体现, 增加了建筑的视觉效果。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建筑外形的美观性以及美感, 其对设计师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设计的质量, 设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基础知识, 还要增加想象力, 不能被建筑的传统结构以及风格所束缚, 要在建筑设计中加入创意与特殊的视觉造型元素, 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方案, 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建筑丰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胡望社, 戴蕾, 林涛.室内造型元素——地面的设计与创意[J].重庆建筑, 2009 (9) .

[2]胡望社, 陈杨, 桑振群.建筑视觉造型元素设计初探——建筑屋顶视觉造型设计[J].建筑知识, 2005 (6) .

茶叶包装视觉元素设计的研究 篇10

1 现代茶叶包装的特点

由于茶叶属于干品,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一旦处于潮湿环境中,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质变,因此,茶叶在存放方面较为讲究,这也就衍生出了茶叶包装行业,即:按照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及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情况,通过文字、图案、色彩及造型等方式,对茶叶进行内外装饰,以营造并提高其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随着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茶叶包装行业亦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呈多样化、个性化及定制化方向发展。目前,茶叶包装的特点主要为:(1)使用的包装材料日益新颖、独特,且更新速度快。包装材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在为茶叶包装行业提供各式各样高规格材料的同时,也使其不得不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并更新自身的包装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产业结构。(2)包装更加规范化与国际化。由于我国茶叶在世界茶叶生产与贸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能够满足国际惯例要求的同时,又能充分彰显我国的渊源文化,其势必要向规范化与国际化靠拢;例如:开始逐渐使用专门用于运输的茶箱、茶盒、托盘及集装箱进行集中包装。(3)小包装茶叶比重增大,成为市场主流。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小包装茶叶的销量约占总茶叶销量的三分之一,且在重量方面没有明确界定,因此,市面上的小包装参差不齐,例如:相对较轻的小茶叶包装仅为2至3克,而重的则达到500克。

2 茶叶包装设计中应该重视的原则

2.1 茶叶包装设计原则之安全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已深深融进了千万家庭的日常饮食习惯中。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在饮食安全方面也愈加重视与讲究,因此,“绿色包装”概念应运而生,并以势如破竹之势席卷饮食市场,在此种背景之下,茶叶要想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提出的长期储存要求,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自身品质、形态不受周周环境的破坏,及确保饮品安全,就必须在包装上狠下功夫,基于有利于运输、携带及展销等方面考虑,积极、主动的研发并使用同时具有较强遮光、防潮、阻挡茶叶气味失散及对人体无害等效果的安全型包装材料。

2.2 茶叶包装设计原则之美观

对于美的东西,绝大多数人均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喜爱之情,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除了应重视并强化视觉主题外,还应在充分发挥创造力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以此提高茶叶包装的艺术鉴赏性,以美的享受捕获并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2.3 茶叶包装设计原则之人性化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是所有商品包装均必须始终遵循的。通常情况下,由于过大的包装不仅不好携带与贮存,而且还极易造成材料浪费,给人以空有其表,华而不实的感觉,而小巧、精致、造型独特及具有再利用功能的茶叶包装却备受人们青睐,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尤其重视人性化原则。

3 茶叶包装的视觉元素设计

3.1 视觉元素之文字装饰

文字不仅是茶叶包装中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而且还是引导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主动了解该茶叶的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据统计,目前市面上较为常用的茶叶包装文字类型主要有:(1)位于包装主要展示界面上的基本文字,包括包装牌号、茶叶品名及茶叶生产企业等;(2)位于包装的正面的说明文字,用以向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介绍该茶叶的品质、冲泡方法及贮存方法等;(3)位于包装侧面,或者正面的资料文字,包括茶叶主要成分、具体规格及产品型号等;(4)外置多样化的广告文字(非包装设计的必要文字),主要用以宣传推销。

由于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身的书法和具有极强民族性的茶均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因此,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不失为一种诠释茶叶内涵与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的普洱茶,从三国时期的“武侯遗种”至《红楼梦》中的“女儿茶”,历经岁月沉淀,融进了历史文化,因此,在文字设计方面,采用毛笔书法书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艺术性于观赏性,而且还能更直接的凸显出普洱茶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如下图1所示,刚柔并济、色彩鲜明的毛笔书法运用及虚幻的人物饮茶背景图,除了具有较高识别性,引人注意且一目了然外,还直接为普洱茶的整体包装增添了诸多洒脱与随意感。

3.2 视觉元素之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除了能通过自身的美化功能,使包装画面更丰富多彩外,还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包装画面的视觉效果,使消费者(潜在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取出该商品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从而为其了解该商品奠定了一定基础。

据调查发现,现代茶叶包装所运用的图案主要为具有较强民族文化气息的吉祥图案、国画及古典装饰纹样等,如图2所示,其在图案设计上,通过运用云南当地特有的民族花纹图样,中间标注茶叶名称,整体效果虽简洁明了且朴实无华,但是,却显得极为古朴、庄重及高雅,达到了进一步彰显普洱茶文化底蕴的效果,且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样,更是含蓄的表达出该茶所在的产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茶叶包装图案时,并非就是照抄照搬借鉴传统性图形,而是应在借鉴的基础上,以茶叶属性及文化背景为主要依据,适当加入现代元素,并通过对比、虚实结合、线条扩散及线面重新组合等设计手法对其进行重新诠释,从而使茶叶的整体包装画面更生动形象及更具文化韵味。

3.3 视觉元素之色彩感染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的视觉器官在短时间内感知物体时,色彩与造型认知分别为80%与20%(2分钟内),随后变为60%与40%(2分钟至5分钟内),该数据充分说明,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度远远高于造型,因此,色彩感染势必会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占据着不可或缺地位,而一旦色彩感染搭配得体,使消费者见到后即产生赏心悦目之感及喜爱之情,必能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其购买欲望。

但是,需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受商品属性与色彩属性的限制,及人们在色彩的认知上均受主观或客观情感的一定影响,因此,在对色彩进行使用上,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艳丽越好,而是应根据茶叶品质、档次、特性及消费者审美习惯等,慎重选色,力求少而精、质朴自然及清新谈雅的同时,又能达到色彩感染与茶叶整体包装风格一致的目的。比如:作为我国十大绿茶之首的西湖龙井,其包装主色调主要为浅绿色或绿色,包装图案主要为西湖,此包装设计,除了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且自然清新的感觉,使其被秀丽美景深深吸引外,还赋予了茶叶生命力,并让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初步判断出该茶隶属于绿茶范畴;而少量褐色及浅黄色等暖色调的相互照应,又使整体包装效果更显大气、理想及贴合实际等,如图3所示。

3.4 视觉元素之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不仅是茶叶包装的关键环节,而且还是茶叶包装设计的前提。为了能够更凸显出茶叶的特性,目前市面上的茶叶包装造型也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一般情况下,若想使茶叶包装更具年代感,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可以在参照古时候茶器或茶具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相应的色彩、文字及图形等进行深入渲染,而且还可以结合茶叶包装盒的自身价值,充分运用仿生学原理,对茶叶包装造型进行设计。若想使茶叶包装更具现代感与特色,则可采用当下时兴的半透明或开窗式造型作为外包装(如图4所示),让消费者能够直接看到茶叶的内包装,从而使其能够更放心的购买的同时,又能提高其包装的艺术性。

通过对当前的茶叶市场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但凡别具一格及气韵非凡的茶叶包装,其销路甚广,且价格只高不低,因此,为茶叶进行造型设计时,应侧重从内外包装的造型结构出发,在系统分析造型结构的合理性与包装材料性能等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线面结构进行科学设计,以满足产品在运输、展示与消费等方面的要求,并实现视觉效果与形态结构相统一的目标,使消费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视觉、触觉及心理共鸣,并实现购买行为。

4 结语

总而言之,集保护功能与艺术美感于一体的茶叶包装,不仅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迅速且精确的向人们传达茶叶信息,从而促进潜在消费者实现购买行为,而且还能间接的向世人传播及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因此,对茶叶包装进行全新定位,并运用先进理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包装,同时,完善与改进其包装模式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丁亚祥.基于视觉效应的茶叶包装设计策略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61-162.

[2]卢利波.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69.

上一篇:造林工程下一篇:网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