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2024-05-22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精选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篇1

1.生动语言, 引入新课

一堂好课好似一杯美酒, 令人回味无穷。 要想讲一堂生动幽默的好课, 授课的内容必须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基础, 使学生乐中学, 学中乐。 必须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学生细细体会每个词、每句话, 让小学生深有体会, 感同身受。 课堂语言要时而高声时而低沉, 不但音调高低起伏, 而且节奏有张有弛, 徐徐渐进, 娓娓动听。

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能引起联想。 如教看图学文《桂林山水》时, 看图前老师提问:桂林山水如何美, 这时小朋友们兴趣高昂地说:想欣赏一下, 教师看着同学渴望的眼神说:同学们就闭上眼睛作一次旅行吧? 坐上飞机到桂林去, 眼前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山水画, 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带动下, 让学生翻开课本, 仔细观察图画, 学生都非常认真、细致地欣赏,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广阔,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打开书读课文, 同学们急于从书中找到准确的答案, 开始认真读课文。 同学们边看边读, 边体会,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学到了知识, 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漓江静、清、绿的水, 桂林奇、秀、险的山,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2.质朴语言, 品味朗读

朗读是一门艺术,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能带给人美的享受, 还能让人体会到课文中的情感。 学好语文的基础是朗读课文,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用眼、耳、口、脑与朗读相结合, 感受到朗读的美。 课堂上, 教师要像演员一样, 通过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与教师情感上产生共鸣, 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 教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 只有兴趣浓厚, 才能积极主动地读, 确保朗读效果。 “三分诗, 七分读”,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 《草原 》一文, 老舍先生用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的情景, 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 感受草原上蓝蓝的天、碧绿的草, 还有草地上白色的羊群, 这境界具有色彩性的体会使学生惊叹。 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和体会了 “那么…… 那么…… ”、“既…… 又……既……又……”的句式。 教师鼓励学生在文中找答案, 全神贯注地读文, 为理解课文做了精彩的铺垫, 学生乐在其中。 通过朗读, 学生会喜欢上这篇课文, 喜欢在朗读中品味课文。 提升朗读水平是老师的必修课, 教师要在课堂上朗读示范, 不断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3.幽默语言, 张扬个性

幽默的课堂上应该是书声琅琅, 应该有笑声, 这样的课堂上应该由一位具有幽默才华的优秀语文教师掌握。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 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也就是说用幽默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课堂上, 不用太多的语言, 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 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幽默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让学生通过语言, 想象力更加丰富, 给学生带来心理享受, 增强趣味性,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如: 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时, 教师运用FLASH动画把小蝌蚪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全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 让小学生熟知小蝌蚪的成长经过。 再让学生演一演课文中的角色。 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表演。 学生们根据动画加上自己的语言, 把小蝌蚪、小青蛙、小乌龟和小鱼展现得活灵活现。 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不但张扬了个性, 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轻松、 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了语文知识。 学生不仅语文素养得到了培养, 而且语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 理解课文更加深刻。

总之, 小学语文是一门科学,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特别研究语言的艺术性, 斟词酌句, 巧妙运用幽默, 使学生在课堂中感悟无穷乐趣, 体现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 要想达到一定境界, 就必须坚持不懈、刻苦学习,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精益求精。

参考文献

[1]刘瑞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吉林教育, 2010 (29) :85.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篇2

摘要: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在数学教学中,探讨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新课题。加强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性策略思考应包括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语言 界定 必要性 策略 正文: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手段。我们先要了解教学语言艺术的类型,即有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由于教学语言艺术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口语化、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所以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自身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本人将针对于数学老师语言艺术性的界定、必要性及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思考进行阐述:

一、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界定

数学课堂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数学教学语言又分成数学教学用语和一般教学用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二、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必要性分析;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宜直接使用数学语言作为讲授语言,尤其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根据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将数学语言转化成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语言,即采用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融为一体的语言——数学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即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自控、语病的出现,体态的不合理运用等,不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辨证统一。

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有一句很简洁的话可以概括我们所做的工作,“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众所周知,在诸多的科目中,普遍都认为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也不如语文那么生动形象。但事实并非如此,一堂好的数学课,对学生来说,不仅使他们获得知识,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有时不亚于电视的艺术魅力,这就是说,衡量一节数学课是否成功,不仅有传统的标准,而且也应有审美标准。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教师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像钉子——声声入耳"。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探讨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新课题。

三、加强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思考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包括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情感性、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下面就加强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性策略思考谈谈我的看法和体会。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结构很严密的学科,每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作为数学教师,语言不能含混不清,似是而非,否则,往往因为一字之差而语义偏差使学生产生歧义。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放在首位,而科学性就体现在必须准确、规范、精练和逻辑性强上。

所谓“准确”是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用规范的语言科学地进行判断,要求科学性不发生差错。韩愈早在《师说》中就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时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积”这一前提条件;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每个人也是轴对称图形”之类的语言很自然的就脱口而出,“自相矛盾"的故事又重演;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度”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

同时,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编硬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四千三百(4300)”说成“四三零零”。

数学教学语言要简洁而精炼,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拖泥带水,漫无边际,都将失去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感染作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简洁概括,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思想性

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所谓数学教育就是以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培养基,从中吸取多种养料以促进学生自我生长的教育。其中,生长主要是指思想方法和求美精神的生长。因为思想和精神得到了良好的生长,人的行为素质自然会随之而得到改善。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的数学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相比,前者呈“隐性”,后者呈“显性”。但是,很多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使人“受益终生”;知识存在的形态是呆板的,美的存在形态是活泼的,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召唤”。数学发展的历史还表明,数学创造往往来自旧数学思想的突破或新数学思想的创立;数学发现往往起因于思维的乐趣或数学美的召唤。正如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所说:“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法国大数学家彭加勒指出:“能够作出数学发现的人是具有感受数学中的秩序、和谐、对称、整齐和神秘美等能力的人,而且只限于这种人。”

因此,就数学教学而言,我们的目标是既能把知识与思想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又能把学生领进华美的数学殿堂,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从而从根本上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启蒙基础。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以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我们的教学语言艺术来自教师对事业的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觉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的恒心。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的:“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含蓄不露,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讨论一道估算题时,先在情景中出示两个数据:mp3 542元、单车387元。

“你们想要这两样东西吗?”

“买这两样东西,你们估估要多少钱?” “还有其他的估法。”

“这也是一种估法,但与前面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怎么列算式?”

“ 542+387=929是这样吗?”

老师把算式中‘=’改写‘≈’,这就是今天要给你们介绍的新符号------约等号。“它很漂亮,你们想一想,它象什么?”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同时抓住时机启发,把握启发的度,防止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教师应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具体情况,准确地估计总是对学生而言的难度。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用的启发性的教学用语不同,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不同。

(五)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没有无情感的纯认识,也没有无认识的纯情感。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增加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感,既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有时课堂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记忆新知识。

例如,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学生课堂插嘴的现象越来越多,原因是由于学生在现今那种轻松、活泼、没有约束的气氛中学习,使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这是一种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现象。如果能盘活这种“插嘴现象”,将教学进行二度开发,使学生插嘴成为教学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去组织语言进行临场发挥。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正当师生讨论激烈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要小便。”全班哄堂大笑。“你去!”老师无奈地说。说完却有了主意:“小朋友,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地数,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分几秒?”该生回来后,学生纷纷将自己感受的时间与别人交流。这样的插嘴通过教师别具匠心的具有幽默感的过滤,转化成一支美妙的插曲。

(六)数学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过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安耐心、快乐的在教室坐40分钟,并在这段时间里学到知识,就需要我们教师下番苦功、动足脑筋。首先,要用形象化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我们要善于用生活中的实例、简明扼要的口诀,以及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内容讲的生动、通俗。例如:在讲加法交换律时,可用生活中的实例来类比,两条鱼加三只鸡等于三只鸡加两条鱼,同理2a+3b=3b+2a。

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是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说过:“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特别研究语言的艺术性,要像剧作者那样在剧本中斟词酌句、像演员在舞台上处理台词一样,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力火花,导演出一幕有声有色的科学的“话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2000年1月第3次印刷,第421页。(2)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24页。

(3)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3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艺术。

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使教师变得机智风趣;可以使师与生关系趋于和谐;还可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语言艺术。

1、让批评变得幽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学生的课堂行为随时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或纠正,所以,课堂离不开批评。而对于小学生,有时候让批评幽默起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学生总是等到上课铃响了才开始手忙脚乱地准备各种课堂用品。刚开始,我先针对一些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进行表扬,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对那些动作迟缓的学生,则微笑着批评:“这节课只有5只‘小蜗牛没准备好,比上节课好多了,希望下次这几只小蜗牛都变成小兔子。”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那几只“小蜗牛”讪讪的表情告诉我:老师的提醒作用已经起到了。当然,对于好动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表扬和批评不是一次两次就见成效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养成习惯。

在学习乘法分配律(a+b)×c=a×c+b×c时,很多学生写成(a+b)×c=a×c+b。比如102×34=(100+2)×34=100×34+2×34,有的学生就写成了102×34=(100+2)×34=100×34+2。我这样对学生说:“把a和b看成爸爸和妈妈,把c看作自己。(爸爸和妈妈)爱我=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所以(a+b)×c=a×c+b×c。”学生哈哈大笑,我的课代表当即站了起来,说:“老师,也可以这样理解,我爱吃(烧鸡和烤鸭)=我爱吃烧鸡+我爱吃烤鸭。”学生的幽默解释,令我倍感欣慰。

2、妙用典故。

数学属理科,但文理科学习有相通之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将文学中的典故巧妙地运用于数学,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在学到用三角板拼角时,许多学生“手拙”,手腕转来转去,就是拼不出来。这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古时有个卖油的老头,他在葫芦嘴上放一枚铜钱,将油从铜钱中间的孔中倒入葫芦,而铜钱丝毫未湿。人们纷纷称赞老人的手艺高超。老人说:‘没有什么,只是我手熟罢了。再就是所谓的百步穿杨,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天天练习,你也能做到。现在老师赠送你们一些武功秘绝(150°=60°+90°;75°=45°+30°;105°=45°+60°;135°=90°+45°;120°=90°+30°或60°+60°;15°=45°-30°或60°-45°),希望你们天天拿着三角板练习,早日练成高超本领。”学生笑。不久,都能熟练地拼出来了。

在学完2、3、5倍数的特征时,班长拿着《小学数学报》的一道题问我怎么做。问题如下: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有多少个?说实在的,我为学生的好学感到吃惊和高兴。于是,我向他讲述了古代韩信点兵的故事: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班长听后,很快就做出来了:1×70+2×21+3×15=157(个),157-105=52(个)

3、巧编口诀。

数学概念,讲究严谨缜密。有些概念读起来很生涩,对以形象记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教师可以把一些常见的数学知识,归纳成幽默生动、琅琅上口的口诀,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

在学习单位换算时,我引导学生编出了《单位换算三字经》:大化小,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小化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

在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时,我引导学生编出了《量角顺口溜》: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一边读刻度,内外要分辨。

简练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它是指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拔下,学生独立思考、研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逐渐获得探究知识的方法和学习途径。

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下,即使教师讲得再努力,也总会有一些学生处于走神状态,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正所谓:“教师在上面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手指帮我学数学

在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四根硬纸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手捏住它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动,你有什么发现?”在引导学生用硬纸板(或活动角)完成这个实验后,我话锋一转:“如果你手里什么没有,无法实验,怎么办?”我启发学生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向相反方向拉动成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问学生:“你们的四根手指长度变了吗?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怎么了?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怎么样?”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解决了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随机应变的能力。我将它称之为“手指帮我学数学”。运用这种方法,我引导学生利用手指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等等。如此方法,令学生印象深刻。

我给圆筒穿衣服

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也没有采用课件演示的形式,而是动手让学生操作。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我给圆筒穿衣服”,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高15厘米的圆纸筒和若干彩纸。要求学生量体裁衣,给圆筒穿上彩色的衣服,让学生观察圆柱的表面积有几部分组成,各是什么图形,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公式。这样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拼剪当中推公式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鼓励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利用手中学具,推导梯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拼、剪探索出了多种推导公式的方法: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②把一个等腰梯形沿它的一条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③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推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看着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成果,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学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篇4

一、激活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 优化教学语言, 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教学情境。

只有优化教学语言,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诱导学生入情入境,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进行主动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 教师先有规律地打拍, 然后让学生模仿着一起拍掌。叫停后, 老师说:“我们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节奏拍的, 如果一直拍下去, 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很多次, 或者拍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 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就这样, 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 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学习的情景, 亲身感知到“循环”、“无限”、“有限”的概念。

2. 数学即生活, 教师要有意设计生活中的问题提问学生。

数学课不是冷面孔, 也不是空洞的说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出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 鼓励学生与老师一块参与, 共同研究, 共同解读, 形成融洽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种类》一课时, 我设计了如何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 学生纷纷动手设计, 从不同角度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长方形的;有的同学设计的是梯形的;还有的同学设计的花圃是由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 我用了这样的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 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具有开放性, 更能体现民主性的教学语言, 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 使教学过程不再严肃和僵硬, 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使学生张开了思维的翅膀。

二、运用课堂评价语言, 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 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评价的时机, 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特别是在学生有智慧的火花出现时, 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 教学“找规律”一课时, 我在出示蓝猫和小新的图片后, 学生通过认真分析, 顺利找出了第五位、第六位出场的是谁。我不失时机地说:“你们猜得可真准!”就这么一句鼓励性的赞赏, 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接着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吗?”有了老师积极的鼓励, 学生观察得更认真, 结果, 发现了一个蓝猫、一个小新;又发现了一个蓝猫、一个小新……这时, 我又补充一句:“你们可真不简单!”这句话, 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 可以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 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 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 因而, 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相比, 现代教育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学生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我们今天教育的生命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差时, 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 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 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显得宽容、亲切、真诚,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赏识, 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理解, 有一位教师这样说:“我佩服你!你有思想, 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 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老师的话, 赢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艺术 篇5

上栗县上栗镇新建小学 徐海安

摘 要:小学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小学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数学教育中加强小学数学语言的教学,是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加到60”就不能说成“增加了60”。又比如教学“比较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时,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另外,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

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教学“正比例的意义”以后,怎样判断两种相关量成正比例,可以这样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商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这样的总结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像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上例中,教师用了一系列启发性提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五、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无声语言想结合,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六、教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克服方言

有的教师一定要问:又不是语文课,数学课为什么还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呢?教师发音是否准确,也标志着教师的业务水平。发音不够准确的教师,可以查字典,请教发音准确的教师,师生之间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发言时,如果发音不准,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及时纠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6

一、巧妙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位哲人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要被点燃的火把。”要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导入语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首先利用实物投影给学生展示“美丽的蝴蝶、五角星”等一些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图片的美,然后话锋一转,“你知道这些图片为什么这么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直觉产生的美感加上教师启发式的语言导入,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优化教学语言,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的优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导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主动学习。如教师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节时,教师先有规律地拍打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一起拍掌。叫停后,老师说:“我们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两下的节奏拍的,如果一直拍下去,想一想你们要拍多少次?”学生说:“要拍很多很多次,或者拍无数次。”老师问:“像这样拍的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学生说:“是无限的。”老师说:“你们如果拍5分钟,次数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有限的。”直观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一下子便进入学习的境地,亲身感知“循环”、“无限”、“有限”等概念。

三、多样的语言提问,提高学生课堂问题的参与热情

现在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四、幽默、开放性的问题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动性

有些数学知识很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些幽默、生动的小例子,往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我利用祖父、父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来比喻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关系。同时特别指出米和厘米是隔一代的“祖孙关系”,所以1米=100厘米,这样学生在欢笑中掌握了长度单位的进率规律。又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种类》一课时,我设计了在一块长方形空地建设花圃的问题。这个很实际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励学生动手设计,从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学生设计的花圃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设计的是长方形;有的同学设计的是梯形的;还有的同学设计花圃的是由多种形状的图形组成的。在教学中我用了这些语言“谈谈你的初步设想,好吗?”,“你认为哪个办法更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具有开放性,更体现自主性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使教学过程不在严肃和僵硬,成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五、用积极向上的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在出示蓝猫和小新的图后,通过认真分析,顺利找出第五位,第六位出场的是谁,最后不失时机地说:“你们猜得可真准!”就这一句鼓励性赞赏,让学生找回了学习自信,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兴之所至,教师接着问:“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吗?”有了老师积极的鼓励,学生观察得更认真,以至于发现一个蓝猫、一个小新,又一个蓝猫、又一个小新……这时教师再来上一句“你真不简单!”,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7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 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精练, 不仅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而且可以突出重点。因此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二、语言要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 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舒畅的学习心境, 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 无论是讲授知识, 还是对待学生, 语言都应亲切, 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 更应做到这一点, 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一句诸如“你并不比别人差”、“继续努力, 下次你肯定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亲切话语, 会像一股春风, 温暖学生的心。即使学生错了, 也应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 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积极性, 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语言要生动、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通俗明白, 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如讲日历时让学生记住“一、三、五、七、八、十、腊 (指十二月) , 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 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在教学中, 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 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 不但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力、想象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 它富有情趣, 意味深长。在教学中, 适当地运用幽默, 能够沟通师生的情感,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当然, 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语言都是幽默, 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 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涵的丰富知识。然而, 幽默只是手段, 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 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 一味调笑逗乐, 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也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 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 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 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 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五、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有研究资料表明, 在信息的传达中, 说一句话, 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 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 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肢体语言, 所以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教师面含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会解除课堂的压抑,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学习,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会相应提高;面容舒展, 用期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 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重视和鼓励, 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神色凝重, 用严肃的眼神注视课堂上违反纪律的学生, 给他们适时的提醒或警告, 可能会及时中止不良行为, 消除影响课堂的不利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8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语文知识掌握得好坏, 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 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善于交流表达, 即使他是二流学者, 也可能是个优秀的教师, 否则有才华、灵气、个性也很迷人, 也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 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当达到哪些要求呢?我认为, 一是要具有准确、鲜明、风趣、亲切的有声语言;二是体态 (无声) 语言必须形象、得体、自然;三是采用规范性、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那么,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呢?

1 准确、风趣的语言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包括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和表达的确切性两个方面。教师必须做到正确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性、正确地讲解课文中涉及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不犯科学性的错误。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还指解释词语时不随意减少或增加内涵, 讲话符合逻辑, 不犯逻辑性的错误。表达的确切性包括语音的标准动听, 用词的丰富准确, 以及语法的合理灵活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以动听的语音来增加自己教学语言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掌握丰富的语汇, 特别是一些同义词。因为同义词不仅能使语言表达精确严密, 而且能使语句生动活泼, 富于变化。因此, 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 少讲或不讲多余的话、重复的话, 语言精炼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有鲜明性。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重复, 讲得过多, 但观点、用词褒贬义不分, 缺乏对比, 这样讲课, 必然失败。对大脑半球的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孤立的、持久的刺激, 必然会使人处于昏迷和睡眠的状态, 由此看来, 教师语言的鲜明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中, 凡是成功的语文教学, 都是要言不繁, 重点鲜明, 突出规律性知识, 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风趣, 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 以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 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实践表明, 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 常能迅速掌握, 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个教师, 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 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 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 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 切忌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 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 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相间, 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时缓时急, 抑扬顿挫, 只有声情并茂、和谐动听的语言, 学生听起来才舒服悦耳, 津津有味, 才能在课堂上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 津津有味, 提高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 幽默风趣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 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 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 轻松课堂气氛, 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演课本剧, 分角色朗读,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等方法来提高趣味性。通过这些深刻的认识, 学生的扮演更加逼真!甚至还可以再添加些幽默的词语进行对话, 任由学生发挥。但是要注意避免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式的“趣语”, 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 “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 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2 得体、自然的肢体艺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小学生开始能独立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逻辑运思, 但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不够强, 只有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感兴趣的事物, 注意力才容易集中和稳定。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用较多的体态语言来配合有声语言。

所谓体态语言, 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而无声的体态语言, 有时能够直接表示某种意义, 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 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 38%来自语气, 55%来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见, 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多么重要!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 恰当、自然的动作, 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 给小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有人比喻说:“知识好比种子, 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 儿童的愉快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 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

我认为,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体态语言应当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要自然、得体, 富有启发性。自然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 决不能勉强、急促、呆板, 更不能做作。得体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 要得当, 恰如其分, 虽然有时可以故意夸张一些, 但必须适可而止。富有启发性的具体要求是:使用体态语言, 要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黑格尔在论及语言和动作的意义时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 人的最深刻意义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事实, 而动作, 由于起源于心灵, 也只有在心灵性的表现即语言中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清晰和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 只有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互相补充, 形成有机的整体, 才有可能达到自然、得体, 富有启发性的要求。

3 规范化、激情化的课堂表达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 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 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 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 不伦不类, 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还有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 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 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要不得不为语音的不标准而烦恼。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要学会使用普通话。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 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课堂中, 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 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 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这正是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 从而提高兴趣, 强化效果。恰当、有度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 会使学生信心大增, 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 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 甚至思维停滞, 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门课程, 形成恶性循环;假使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 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 换一个角度想想, 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 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鼓励和引导, 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 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教师要熟练地使用激励性语言, 首先应明确激励性语言的要求。第一, 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激励性的语言, 更多的是从正面肯定入手, 以赞扬的方式说出来, 因而常常需要教师从消极中看到积极, 从现象中看到本质, 从眼前的状况预示未来美好的前景,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更远更高的目标, 并促使学生为之奋斗。第二, 要富有激情。要把学生从低沉的、悲观的、沮丧的情绪中鼓动起来, 除了从理智上解惑之外, 更需要情绪上的感染。因此, 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 必须饱含激情, 十分肯定, 句式短促有力。第三, 不言过其实, 不失分寸。构建激励性语言的基本方式总是由现实推断未来, 再由未来激发行动意识。因此, 教师既要恰如其分地肯定学生的现实表现, 又不能言过其实地推断学生的未来。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篇9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 包括语言的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灵活性。笔者结合课堂实践, 结合教学案例, 在新课标理念下, 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一、机智幽默

幽默风趣的语言无疑是课堂的润滑剂, 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的情绪, 更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 提高思维的含量。如教师在教学《认识线段》一课时, 在学生知道了射线的特征后,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射线。

师:我们可以把手电筒和太阳等射出的光线, 都看成是射线, 你还能举一些射线的例子吗?

生:手电筒和太阳射出的光线不是射线, 是线段, 因为被东西挡住了。头发是射线。 (全班同学都笑了)

师:你们有疑惑吗? (绝大多数同学感到有疑惑)

师:那我们来假定一下, 假如你的每一根头发都是朝着自己的方向笔直地长, 再假如你长生不老, 而且永远不剪头发, 那么, 你的头发就是射线。

这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难能可贵, 但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更令人折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 教师幽默地用了“两个假设”, 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 既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所举例子的片面性, 又很好地维护了孩子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使其深刻地理解了射线的本质意义。

二、准确简洁, 睿智练达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 面对一个个性格、经历各异的学生, 面对学生随时出现许多未能预料的想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用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呢?这对教师是真正的考验和挑战。语言的表达必须准确、简洁、睿智、练达, 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在这方面, 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执教“质数与合数”时, 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堪称“经典”。他在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时, 让学生们通过摆 (画) 小方块拼成长方形的办法来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潘老师分别给学生5~6个小方块, 学生通过摆或画的办法拼出了长方形。当潘老师又给出12个小方块时, 学生还是未能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仍闷头摆 (画) 。这时, 潘老师进行了引导:“我发现许多同学不用画, 就已经知道有几种摆法了。”这一句准确简洁、充满智慧的引导打断了学生的低层次操作活动,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即12=12×1、12=6×2、12=4×3。传神简练堪称神来之语。

三、评价学习效果, 力求语言激励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这句话说明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 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 使“情动于衷而言溢于表”, 从而“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例如:张齐华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过程中, 及时肯定学生表现的评价语言真可谓信手拈来。“同学们剪得真快, 而且很光滑, 真可谓就地取材, 极好!”“看得出, 你们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 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 不是吗?”“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 成功演绎‘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妙语如珠似的评价语言引导着学生快乐地学习,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圆的魅力, 享受到语言的魅力。再如:在引导学生小组研究时, 张齐华老师曾提出这样的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不着痕迹地将鼓励的话语作为小组学习的要求,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充分运用肢体语言

我们平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中, 大多只注重说话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 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其实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资料表明, 在信息的传达中, 说一句话, 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 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 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肢体语言, 所以,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肢体接触等, 眼神和面部表情是重要而又便捷的传递信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肢体语言。富于变化的眼神和生动的面部表情, 有许多奇妙的功效。比如:面含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会解除课堂的压抑,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面容舒展, 用期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 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重视和鼓励, 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神色凝重, 用严肃的眼神注视课堂上行为失序的学生, 给他们适时的提醒或警告, 可能会及时中止不良行为, 消除影响课堂的不利因素, 同时可以消除公开点名的尴尬,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还可以避免中断教学进程, 避免了对其他同学的影响, 不至于中断正常的教学秩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篇10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 国内外的先辈们都曾对教学语言作过精辟的论述。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 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 善道也。”这就是说, 教学的语言要令人意解明白, 做到虽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可见教学语言艺术早已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夸美妞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动听地, 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该像油一样清入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见解也是十分深刻的, 他认为,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国外教育家们也是非常重视教师语言艺术修养的。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不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优越和发达, 教学离开语言, 将不会存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是上好数学课的基本保证。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因此课堂上必须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明、诙谐幽默, 同时使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基本上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 严谨简约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 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比如“整除”与“除尽”“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数位”与“位数”等如果混为一谈, 就违背了同一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 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 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 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 通俗易懂

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 又非口头用语, 要通俗明白, 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 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 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 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案例:一位教师在讲授《比较分数大小》一节之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 悟空找到一个大西瓜, 沙僧建议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 师徒四人每人一份。八戒立马叫起来:“不行, 不行。你们看, 我这么大的肚子, 四分之一个西瓜怎么能填饱呢?我应该吃八分之一个才对。”“同学们, 你们觉得八戒的说法对吗?他能吃到更多的西瓜吗?”学生从故事中就能把抽象的四分之一与八分之一具体化, 能直观的感受到谁多谁少。

三、教学语言要诙谐幽默

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因此, 教师必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像磁石一样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教师都积极主张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使他们感到“学习乐”而又“乐于学”。没有幽默感的老师, 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 则是一潭死水。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 尤其需要幽默这一润滑剂。

四、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 恰到好处

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 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 但若没有手势, 课堂教学就像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 手势使用得当, 可以增强语言力度, 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 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一节关于如何弄懂《年、月、日》的教学课时, 师问: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评析:激励的表情、姿态与巧妙的设问有机结合。) 师:大家观察, 七月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 (单数) ?而七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 (双数) ?我们就说七前单月大, 七后双月大。 (评析:在教师动作的引导小, 学生的思路展开, 获得科学记忆大、小月的一种方法) 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同学们看课本第65页, 握起左拳头, 像图中那样, 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 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 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 凹下去的地方 (除二月外) 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大家数。 (评析:教师动作示范, 引导学生观察, 铺以教学语言, 又让学生学会科学记大小月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这个教学例子, 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非语言表达的机会, 使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相铺相成, 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表达得明白易懂。

总之,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实施新课标、新理念的重要手段, 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 愿合理的课堂语言的运用能帮助你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国际化护理人才下一篇:电网运行的风险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