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

2024-05-06

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精选十篇)

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 篇1

一、生态林业的内涵和功能?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林业越来越多的被提起和重视。所谓生态林业, 相比较传统林业发展而言, 其建设和发展是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发展规律而发展的新型林业[1]。生态林业的功能, 顾名思义,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湿、气候调节、空气净化等方面, 对农牧生产起到稳定和保护的作用。

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多样化建设和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林业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能够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和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升级。林业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能够弥补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的不足, 创新经济产业,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我国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

(一) 森林面积总量不足, 质量下降

目前, 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森林面积的拥有量只有世界森林面积的3.9%, 森林覆盖率极低, 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也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

而在实际生活中, 森林乱砍滥伐现象严重, 林木种类消亡速度加快, 出现了产量低、效益低的现象, 生态林业建设问题严重, 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 生态林业建设实际种植发展问题突出

我国在进行生态林业建设时, 一般只重视其产量, 而对树木的质量很少关注。在进行实际种植时, 也是比较关注林木的前期种植, 而在进行后期培育时甚少在意, 甚至一些地方在前期选种时就不太重视, 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慎重选种, 使得一些树木在实际生长中出现水土不服等多种问题, 严重影响当地生态林业建设和林业经济的发展。

(三) 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在林业经济的企业发展中, 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且政企的职责不分, 企业会承担政府相关部门的负债行为, 这对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是很大的压力, 加重了企业发展的难题。另一方面, 林业经济在投入的结构上很不合理。林业经济生产只关注林业的工业生产, 在林业经营管理上投入比较少, 这在后续的林业建设和发展中就会产生影响。而且林业经济的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其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实现了同构化, 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关联程度低, 规模、布局和环境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提高生态林业建设水平以及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 政府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

在政府层面上, 要对生态林业建设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山地丘陵地区进行农耕会造成原始植被的破坏, 而且自然灾害频发, 农产品的商品率低, 就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这些地区进行扶持, 保障其生态林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相关的政策法规, 同时设立相关法规对林业建设进行保护, 对其生存经营进行规定, 并与土地资源部门进行工作上的配合,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 还可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生态林业建设结构形式多样化

生态林业建设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纯粹的林业结构、林业和牧业结合的结构、林业和工业结合的结构以及林业和渔业相结合的结构。受到每个地方的环境、地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在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结构采取不同的方式。且在建设生态林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结构的多层次化, 使可持续发展深入到林业建设中, 并以此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专业技术作为生态林业的强有力支持

建设生态林业离不开专业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提高生态林业建设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考虑到生态林业建设者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和劳动相关的工作, 而较少有时间进行继续学习和教育。因此, 生态林业部门要合理安排统一的学习时间, 对生态林业建设者进行专业的培训;组织专家讲座, 有计划安排林业建设者外出参观和考察, 吸取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用科学的理念和技术来指导生态林业建设工作。

(四)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者的管理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要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者的管理, 一方面,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员工培训学习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员工工作守则等一系列的制度, 健全生态林业工作者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他们的约束, 规范日常工作的流程和行为。以制度约束和管理人,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林业建设、管理制度系统。另一方面, 要加强林业系统内部的沟通和交流, 提高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生态环境和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休戚相关, 生态林业建设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重点工程。因此, 要做好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工作, 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贡献的同时, 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善成.强化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分析[J].民营科技, 2015, 08:223.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论文 篇2

摘要: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要符合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实现地区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以及其意义所在,并对如何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做了介绍。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措施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领域都有所深入。当前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我们把可持续发展这个科学理念运用到林业建设的体系之中,构建起具有更加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从而对森林资源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并使得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长久的维持。

1可持续发展理念概述

最早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标志着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在1987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该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够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会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方面达到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要对与我们生存密切相关的大气、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和资源加以维护,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无视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不过要在资源和环境被保护得到永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2林业的定义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林业的定义

林业的定义可归纳为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利用及发展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森林的多种效益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能使森林资源被长久的经营,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性产业。

2.2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根据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可持续林业是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更新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与生态多样性等保证不被毁坏的基础上的林业实践活动。并经过一系列的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等方式,使其多功能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以此能够保证土壤、空气和水等资源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赖以存在的环境。不仅能满足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等产品需要,又不损害未来社会对其的需求。

3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林业持续生产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好的表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得到体现,在改善拥有森林的地区以及国家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3.2依靠科技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要加大力度对生产力布局进行改革,落后产业要淘汰,传统产业要改革,新型产业要扶植,进行产业重组,从而使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遵循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对森林生态系统要采取最具成效的可持续方式进行管理经营,在实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基础上森林整体的可持续经营得以实现,并遵循自然、社会、经济等规律进行有机的结合,因地制宜的采取科学的经营模式,才能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保障。注重对森林的经营与设计,在林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合理的规划好区域森林布局,对林业中长期发展以及森林经营等制定相应的策略,为科学合理的经营森林提供有力依据,从而使林业分类经营逐渐完善。有效的保护和经营好天然林。天然林的管理和维护机制要完善,对天然林的现有资源要能够切实的保护好。优化天然林树种结构,改进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其经营效益。加强对现有人工林的经营改造。林业经营主体要在制定计划、合理有序的情况下多营造混交林,尤其要加强阔叶林的营造;对于人工林的主伐年龄要适度的延长;对于具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树种要注重多营造,其中大径材是培育重点,林业主体经营模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3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首先应当具备比较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理论依据,对人类社会、经济等发展所需求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条件、以及保护地球环境与资源等充分的加以考虑,集中体现生态与经济两者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健全管理机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对森林采取限额采伐管理,以保证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加强对林地的管理,采取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避免有林地逆转,严惩毁林占地等违法行为;要坚持依法治林,在源头上遏止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林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从林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建立完善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加快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等,从而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恭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1).

[2]张慧军,贾荣.对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若干理论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01).

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在逐渐减少,我国森林资源也在逐渐减少。加上人类对森林无节制地砍伐,导致土地沙漠化、生活环境恶化、气温升高。所以世界各地人民应该高度重视起来,注重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加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林业经济是指林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包括正确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产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1]企业在发展林业经济时,能够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各种产业,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林业经济发展依旧进行传统的发展模式,经营规模小、较分散,资源被浪费,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有关地区企业与人民应该注重改革创新,节约资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

一、林业经济发展方向

1.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林业经济发展应该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长远目标,在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必须加以保护和建设,对原生林的利用要合理有序,对次生林要以护为主,稳妥利用,讲效率还要讲效应,要注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获得持久发展。

2.长线与短线的结合。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长线与短线的结合。长线着眼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短线着眼于林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只有两者相得益彰、长短互补,才能协调人与林、人与环境的关系。

3.有效结合科学技术。利用人工力量发展林业经济,速度与工作效率往往较低,并且其中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有效结合科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技术能够加快工作速度、创新种植维护手段、解决地理问题、节省人力资源等。所以有关企业应该注重科技与实践的结合。

4.注重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不仅包括自然条件的差异,也包括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1.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水平低下,片面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忽视了对林木培育目标及市场前景分析和判断,树种、林种趋同化现象严重;对提高林木质量特别是种苗及抚育工作重视不够种植前期大量培养,后期不注重培育与管理,导致树苗存活率严重下降,林木管理跟不上,火、病虫害等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经济效果差。久而久之林业资源逐渐减少,质量不高,生态平衡被打破,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的发展。

2.经营规模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的差距比较大。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小型乡镇企业,以造纸为例,我国的平均造纸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同构化,使各企业间彼此关联程度低,许多企业不具备产业传导规模和市场带动效应。[2]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它们往往以谋取自身最高利益为目标,相互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比较分散,经营规模小,将整个林业资源划分开来,最终不利于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3.林业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它的林业树木种类也不同。有关企业在发展林业种植时,往往重视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有些树苗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环境,有关企业在种植初期对树苗进行管理,种植后期则没有实施科学护理与培育,导致树苗死亡,林业资源逐渐减少。并且林业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相对来说,东南部地区发展最快,中西部则次之。还有就是有些企业强制性地安排当地农民种植树苗,农民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出有效措施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有关企业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有关企业领导和员工应该高度重视起来,注重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下面提出一些政策和方法来加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企业从主观上忽视了环境效益,只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破坏了更多的植被,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并且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转变发展模式为集约型,企业创新管理理念,改善经营规模,加大投资力度,更加注重技术的力量,实现长线与短线的结合,最终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林业经济时,不仅可以利用树木开发其他产业,也可扩大市场,发展生态旅游业。林业企业应该以生态林业为基础,可以逐步开发旅游、原料、果品、花卉等不同的林业产品,并针对不同的林业产品进行分类管理。旅游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去旅游,刺激消费,促进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增加,同时对森林的破坏力大幅度降低,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更高的收益。

3.合理运用科技进行林业管理。科学技术往往能节省人力和物力资源,解决人类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发展林业经济过程中,有关企业应该合理运用科技进行林业管理,比如加大投资力度,壮大企业林业科学技术研发部门,以科技为导向,可以积极研发新的林业产品,针对当前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对林业进行管理时也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比如容器育苗技术,大大提高树苗存活率;水利灌溉系统,节省水资源,促进树木增长。林业企业要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林业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4.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所以有关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滥砍滥伐等现象进行更严厉的打击,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大审核力度,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和工人工作行为。同时,可以建立相关奖励政策和补贴政策,有效激发企业的积极性。降低林业发展相关税收,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林业是我国五大产业之一。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企业和当地人民的发展。并且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了促进有关地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企业应该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集约型管理;发展生态旅游业,扩大市场规模;合理运用科技进行林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和支持企业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改善和恢复森林,最终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谷守群. 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5):326-326.

探索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4

一、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 在林业发展上, 实施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 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指导林业的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 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 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 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 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重视发展生态产业

从目前我国林业生产实际情况的角度来看, 林业生产供需总量无法实现平衡, 而且这一矛盾无法通过市场经济的内部机制加以解决。人口膨胀、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体系脆弱等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应重视发展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系统之间的耦合, 从而使生产资料、能源的使用可以实现多层次高效率的输出;资源和环境的系统开发及可持续利用;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 开放度与自主度, 力度与柔度, 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将污染负效益变为经济正效益。

1、绿色食品工程。

为城乡居民生产、加工各种无污染、低环境影响的粮食、肉类、瓜果、蔬菜、副食、饮料及其加工品等健康食物, 并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服务。

2、生态建筑及生态城镇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本地生态资源, 能耗低、绿量高、废弃物就地资源化的, 方便、舒适、和谐、经济的生态建筑、建材及生态城镇的建设、规划与管理。

3、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及庄园式房地产业。

在荒山、荒坡、滩涂、湿地及矿山废弃地等未被利用的退化生态系统.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利用生态技术恢复植被, 造土还田, 发展草业、牧业或林业及相应的庄园式房地产业, 恢复其生态及经济服务功能。

4、生态旅游区建设及生态服务工程。

生态旅馆、饭店、公园、游乐设施、服务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工程。

三、创造宽松和优惠的林业经济发展政策

政策的导向和资金扶持是加快林业建设的动力和支撑。要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 只靠一时的行政命令难以奏效, 还必须有相应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

1、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

造林要实行“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政策, 激发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使农民真正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

2、加快林权制度改革。

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 加快拍卖宜林“四荒”地使用权步伐。实行户买、户治、户经营, 使农民利益连心, 投入热心, 治理用心, 劲不白使, 力不白出, 花钱买放心。根据“产权明晰, 权现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原则, 让林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打破原有的产权结构形式.把国有林场推向市场。

3、发展多种形式造林模式。

推行股份制造林和各种联合形式的合作造林, 鼓励农户之间、农村与乡镇集体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自愿组成联台体, 实行规模经营, 联合开发, 使劳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合理配置。.鼓励机关团体办林业、建基地, 与群众共同开发治理荒山, 实行利益均分、风险共担, 使机关作风得到有效转变, 干群关系得到改善, 富余人员得到合理分流。积极探索以大带小、以富帮穷的新路子, 鼓励和支持能、大户上山搞开发, 实行优势互补, 使资金、劳力、土地等要素得到优化组合。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森林等资源, 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受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探索我国的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然需要很长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作为林业部门不能单纯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还要顾及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 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

摘要: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 为了保护环境, 提高林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 必须不断探索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本文着重从植树造林、科学技术、生态产业和发展政策四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年

[2]、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 篇5

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发展的潜力同时也见到林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不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强大约束力。

由于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林业资源不断的退化。

这种退化逐渐的演变成了林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②林业企业产权关系不顺,政企职责不分。

由于林业企业制度适应计划紧急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导致林业企业基本没有经营的自主权,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在所有制形式上企业资产归全民所有国家经营,国家对企业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既无权也无责,致使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企业的财产经营权也不顺。

由于国家是财产所有权为宜主体,尽管资产所有权分散于各个行政机构,但他们都不是资产所有权的主体。

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是财产的支配者,而谁都不对国有资产负责,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③企业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偏低。

大多数林业企业采取的是单一的经营方式,即国有的经营方式,对许多生产活动无法实现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林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多样行的特征,各种生产活动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既有直接从事土地经营的应林业和种植业,有养殖业,还有各种林产品采集业和加工业。

这种多样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求有多种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

同时,由于多样性的林业生产其劳动强苏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资金循环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要求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构建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因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资源的量、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市场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想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多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对现存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

由以往的靠资源发展逐渐转变为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生物系统的稳定及生物的多样性等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

其次还要加强林业环保监测。

在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做好环保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利用或者是开发不会出现过度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在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状况。

对于一些对林业资源产生威胁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灾隐患都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隐患零存在。

此外,加大林业经济税的征收力度,加快林业经济亏损的恢复度。

2.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的优化

从云南林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来看,对与林业经济相关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

但是想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术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现有技术的改善将是林业经济发展中工作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政府部门做到对林业资源整合,发展核心技术以保障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上升。

至于林业经济产业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将科学技术作为主导的模式。

以市场效益获得为中心实现以实现林业经济生产化和生态化。

同时不仅要做到林业经济在国内的良好发展,还要保障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实现林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大力推行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

2.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

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推动生产的规范化以提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

林业经济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核心形象的树立,不断的带动相关林户的发展,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计划,实现产业化生产,从而不断的拓展林业增效的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3.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急需发展的今天,知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日益凸现出来,有知识本身所演变出的附加产物的价值也在日渐上升,成为产业经营的重要战略。

由此可知,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密切的联系。

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创新做出应用的贡献。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狭隘性,从广义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作为主体。

这种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转变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要求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汲取。

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战经验,在应用中不断的`优化理论知识结构。

对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和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全体林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3强化制度创新在管理创新中的基础位置

林业经济想要在管理和发展上实现创新和超越就需要强化其制度的创新。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们才有可能实现其他职能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基础,是客观的保证。

林业经济制度要创新就要现在生产权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林业经济承担着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作用。

故而,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4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如果要全面的实现林业经济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们对林业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实现与世界接轨,促使实现国际化。

当前状况下,林业经济还处于战略转变的阶段,其体现具体为由最初的木材生产逐渐转变为生态环境建设,由传统的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从开山造田转变为退更还林。

这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发展的需求,是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提。

所以,林业经济发展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仅追求较高的财富值,而是要努力实现绿色经济,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 篇6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优化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制度、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赣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1.林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即从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受世界环境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非常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区分布不均匀。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2.效益评价分析

2.1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帶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时一致的。

2.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长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

3.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3.3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4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4.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原则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05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5.林业生态效益的实践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5.1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5.2造林规模化

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5.3造林多样化。

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等思考

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 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 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到2050年, 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人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所以, 应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发展, 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

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演变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结合的发展模式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其内涵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到1992年, 是森林工业阶段, 以提供林木为主的林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 1992年到2010年, 追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1995年制定了《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纲要》明确了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对林业进行重新定位, 表明我国林业的战略性转移开始实施, 2002年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具体的落实途径, 2007年进行的现代林业建设, 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第三阶段, 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林业经济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当前, 我国林业经济正处在第三阶段, 在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 更注重生态建设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1. 林业经济结构单一

我国的林业生产现在还普遍采用粗放密集型的生产, 企业规模偏小, 技术含量低, 原材料浪费严重, 结构不合理等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2. 森林资源急剧下降

面对全球森林资源下降的趋势, 我国的状况也令人堪忧, 面积总量少, 只占世界总量的3.9%, 而森林的蓄积率更是低至3%。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少, 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 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同时, 对自然树木的乱砍滥伐, 大木材比例逐渐减少, 在中幼林中, 人工植树造林的比例很高, 由于树木单一, 易于死亡。我国的森林状况正处于低产期, 低效益, 这必然会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3. 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林业体制改革进展缓慢, 妨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存在着政企不分, 职责不明, 产权和经营权不清, 企业不能自主经营等问题。政府对林业的支持力度不强, 林业经济整体上是弱势经济, 资金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改造能力。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还处在传统的体制中, 缺乏自由竞争的意识。

三、对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增强林业经济活力

林业发展遵循“调研出思路、思路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促投资”工作规律, 社会发展不断的变化, 只有体制创新, 才能为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调研情况, 组建工作小组修改或补充相应的地方规定。加强林业规划项目管理, 完善规划项目管理体制, 积极争取项目储备和支持, 完善林业项目库建设, 积极向省、市林业厅申报争取项目, 争取将林业项目纳入本地区项目规划;注重林业项目前期和林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项目保障, 为林业项目建设打下扎实基础;深化改革国有林业单位体制, 解放林业生产力。

现有的林业资源主要有公益林和商品林。作为公益林主要是政府为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 以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为主, 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的主要方向是为社会提供各种木材和林业产品, 加大政策扶持, 以市场为导向, 经营自主, 大力提高经济效益。运用现代化科技, 提高林业产量, 加速林业资源的发展。

2. 强化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 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 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国家拨款方式, 鼓励国家及地方院、校、所及企业投入人才物力于林业及自然生态均衡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作为社会中间力量的院、校、所及民间有实力的科研团队, 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人和自然和谐沟通的伟大事业中去, 促进人类对自然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对自然界自身破坏极限和修复极限的研究, 可以寻求人类对大自然索求的极限。对这种自然规律和发生条件的研究, 可以给林业经济开发规模和开发程度规定必要的限制条件, 实现人类发展的自我约束, 顺应自然环境的进化规律, 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道路, 实现人和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

3. 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推动林业经济全面发展

针对林业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 合理调整地区林业经济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林业经济发展中, 大力推广新型先进的经济林建设, 增强对林产品的开发力度, 提倡对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发展林业经济的独有特色, 寻找开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 大力发展和推广绿色生态旅游业。此外对林业经济中的林业特产, 发展绿色无污染的产品加工。对于林区资源, 要充分合理利用, 实行间隔套种, 发展药材生产。

在第一产业方面,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 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 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 淘汰落后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型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 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 延伸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

4. 加强政府扶持, 保障林业长期稳定发展

一直以来, 政府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林业经济要想得到快速良好的发展, 在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基础上, 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监督作为保障。加强地方领导, 除了引进外资项目外, 在地方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 每年给予高效经济林开发项目以奖代补。要花大力气, 通过组织培训、引进能手等方式, 促进提高林业实用技术在农村推广普及的水平和效果。同时, 利用政策优势, 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材料, 通过建办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和高效产业示范途径, 不断提高地方林业水平。

5. 加快林业信息化, 稳步推进立业发展

2011年3月25日,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统一规划, 统一标准;二是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三是需求主导, 面向应用;四是整合资源, 促进共享;五是注重实用, 适度超前;六是试点先行, 稳步推进。林业信息化是促进林业决策科学化、办公规范化、监督透明化、服务便捷化的重点工作, 需要各部门落实到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 不能盲目开发, 不顾大局, 各地区要有自己的林业信息系统, 以便于全国范围内林业信息部署。

6.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倡导社会公民自觉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 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和破坏。对于经营者来说, 不仅要完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林业经济发展, 还要以胸怀百年的精神来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从土地上取得适当收益的同时, 也要考虑如何适当回馈土地, 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

我国目前的林业经济的发展面临很多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以科学发展的思想看待和解决存在问题, 才能找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林业经济是个双收益的产业, 既能产生经济效益, 也能产生生态效益, 不能因为过分强调生态效益而轻视了经济效益, 更不能因为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完全不管生态效益, 破坏我们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赵义东, 赵越超.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分析[J].赤子, 2009 (12)

[2]国家林业局.2004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3]王玉明.关于发展林业经济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 2003

[4]陈新云, 陈建成, 甄芳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J].林业经济问题, 2004

[5]李扬.林业经济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林业, 2007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 篇8

一、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林业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群众经济。林业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所以人们更加重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当然, 林业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更为重要的是林业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 林业经济还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广泛的认可。主要是由于林业经济能够较好地防治水土流失等优势, 林业经济这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能够可持续的发展。第三, 林业经济可以发展造纸业。造纸业是林业经济的延伸产业, 当前我国的纸张需求量巨大, 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 而林木是造纸的原材料。以贵州省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为例, 研究表明发展林业经济对于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是贵州省2003年至2012年林业经济总产值增长情况。

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林业资源不足

当前, 森林资源不足一直是我国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 尤其是人均森林资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具有明显的不足。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住家加强和重视对森林资源的投入, 我国的森林总面积逐年提高, 但是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 森林资源的短缺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显著作用。当然, 林业资源的不足是影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 林业资源是一切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现实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 造林技术差, 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不高

造林对其技术与责任要求也是比较高, 不同地区对造林技术的要求也不一样。尤其是贵州等地区, 由于贵州等地区大部分是山区, 造成造林难度进一步加大, 因而对造林技术的要求更高。但是, 贵州等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仍然采用的部分土地承包到户进行造林, 这种形式的造林会影响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一些地方由于造林人员整体素质低下, 在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都比较落后, 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存在滥造、造林不开沟和精品地块不浇水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不合理砍伐造成林业经济不能可持续发展

目前, 我国已然存在砍伐不合理的现象, 进而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还应该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但是, 我国贵州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导致这些地区的林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 政府部门不能只关注林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因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不合理砍伐林业资源的管制, 防止由于不合理的砍伐影响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三、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 优化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首先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 及时加强林业经济的转型, 从个人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在实现林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还应该不断发展后续产业, 发挥林业资源的多种效益, 以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应该认识到林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的重要性, 将林业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 从而实现经济利润效益的最大化。因此, 优化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 带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重视林业经济, 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目前, 由于林业经济能够为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并且林业经济也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 在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 还需要充分挥发林业经济的优势, 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当然, 林业资源作为旅游产业,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资金方面, 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林业经济的投资, 从而保证林业经济能够在资金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 处理好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关系

目前, 实现对林业经济的科学化规划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各种不合理的砍伐现象造成了我国林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从而抑制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 为了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处理好林业经济与社会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及时完成林业经济的转型。同时, 为了满足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要, 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此外, 人才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林业经济发展企业要吸引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保证林业企业的科学运行, 从而实现合理的林业人力资源配置。因此, 处理好林业资源与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总结

针对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实现对林业经济的转型显得很有必要。一般需要及时对林业经济进行改革, 尤其是从体制改革入手, 调整林业经济结构, 同时处理好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关系, 推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致力走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 现阶段研究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斌, 常宏林.关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现代径济信息, 2013 (29) :254.

[2]孙贺林.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究[J].农业与技术, 2013, 33 (10) :78.

[3]左远.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湖南农机, 201239 (11) :186-187.

[4]赵丽丽.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研究与探索, 2012 (4) :133-134.

[5]刘俊昌, 陈建成.《林业经济》杂志创刊30周年祝贺信[J].林业经济, 2009 (12) :41-42.

浅谈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 林业经济作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来讲发展情况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林业经济是整合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经济形态, 对于改善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大作用。

1.1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森林质量下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 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3454亿m2, 森林覆盖率平均为26.6%, 森林蓄积量为3831.27亿m3。我国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3.9%, 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总蓄积量的3%, 森林覆盖率为13.92%, 人均森林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分别排在世界的120位和121位, 森林覆盖率排在142位。同时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森林过量采伐, 使大径级木材比例大大减少, 中幼林比重较大, 而且在人工林中, 由于树种单一, 抗逆性差, 容易诱发灾害性病虫害, 林分质量不高, 所以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且处于低产量、低效益的状态。林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森林资源, 而森林资源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必然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

1.2 林业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 东南部发展速度最快, 中西部次之

发展林业种植时往往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是从实际上来看, 许多地方在植树造林时只重视前期种树, 而忽视了后期的培育工作。在前期树苗的选择上也是没有做过详尽考察, 往往会导致种植的树木由于水土不服而相继死亡。据相关数据显示, 中国近50年来人工种植树木应该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百分之二十, 再加上解放之初的百分之八总量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但实际情况却与理论分析相差甚远, 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百分之十五。在树种的培育上, 农村地区的防护林发展较快, 用材林发展缓慢。如果在种植树苗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 合理培育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就可以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 就可以初步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措施来促进林业木材消费, 木材市场不景气, 人工造林的主观计划性过多, 老百姓造林时并未心甘情愿的主动种植, 这样就无法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 林业的经营不成整体, 导致效益不高。

1.3 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在传统的角度来将企业还是政府的附属物, 企业的大部分盈利利润还要上交到国家以及相关税务部门, 这就会很自然的导致企业去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政企职责不分, 政府部门的负债行为会转移到企业中来, 这就会导致林业企业将自身的经济积累用来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 从而缺少再生产扩大经营的资本, 使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向前的外在动力。

1.4 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 配置不够合理。当前来讲, 林业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之的0.1%建国以来, 国家累积投入到林业建设中的资金大约为229.7亿元, 从整体投入量来看, 虽然我国对林业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 但是投入所占得比重确实逐渐下降。二是林业投入的基本结构不合理, 国家的林业经济投入主要着眼点在林业工业方面, 而忽视了营林的投入, 作为林业经济发展基础的营林投入无法支持简单的在生产过程, 而后续的林业建设有无法解决需求的问题, 如果这种现象长久存在, 必然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从而造成目前森林危机的情况。三是林产品结构不合理, 整体质量较低。四是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到位。经济效益增加缓慢, 林产品只是属于简单的初级产品, 科技含量较低, 市场竞争能力弱。五是服务工作滞后, 调整机构缺乏内在的动力, 林业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无法有效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非公有制的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1.5 经营规模小

在林业的规模, 布局, 环境等方面我国还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此外, 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型乡镇企业, 以造纸为例, 我国的平均造纸量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同构化, 使各企业间彼此关联程度低, 许多企业不具备产业传导规模和市场带动效应, 企业做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 都是以谋求自身利益为目的, 而如何使林业企业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 更好的为环境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要靠政府去扶持引导。

2 如何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更新观念, 加快林业经济转型

要转变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单一的发展林业经济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经济的各个领域, 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各个方面。传统的林业经济处于生产链的最低端, 在经济领域来说, 林业经济只是负责森林培育, 木材采集和运输, 侧重点主要在木材生产方面, 而其他产业基本上都是处于副业的层面。这就会导致林业经济的产业链小, 结构单一, 企业布局重复。对于国有林区, 由于单一的发展独木经济也丧失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过度的采伐也导致了森林资源损失严重, 林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在社会领域, 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 这就导致了森林工业企业肩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重任务, 一方面企业要以有限的利润去应付巨大的营业外支出, 出现林区公共服务难以顾及、基础设施欠账多、职工生活环境差、林区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的局面;另一方面林区职工生活水平过低,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四险”统筹收支缺口巨大, 林区大量富余人员急需妥善安置。再次, 在生态领域。传统林业经济不顾及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 企业的经营索取和人口的生存需求所产生的双重压力, 远远超出了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导致林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冲突加剧。

2.2 只有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才能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开发林业景观资源, 将原本的经济用林运用到生态旅游中去, 减少对林业资源的采伐和破坏, 做到以林为本, 不破坏开发, 将我国那些著名的风景区例如, 如西双版纳、九寨沟、张家界、神农架、武夷山、长白山等优质森林景观全面构建森林生态旅游区;第二步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面向市场, 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短期森林工业原料的种植, 种植果类产品, 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三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 要走出原本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地位, 要向前跨进, 加大林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向深加工, 精加工转变。四是调整经营策略, 调整生产力布局, 解决原本林业经济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淘汰落后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推动产业重组, 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 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 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 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 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前景

3.1 林木及其产品市场分析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年, 加入世贸对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在面临各种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机遇, 作为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经济, 入世后我国的木材和纸浆的进口关税从原来的15%下降至5%。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对木材的需求将逐渐增加, 而世界上的主要木材生产国确实面临着生态环环境日恶化, 森林资源日渐减少的窘迫局面, 所以从世界范围内来讲, 木材的供给情况将出现问题, 森林作为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 一旦面积减少必然会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在全世界都已保护自然为口号的大环境之下, 全世界的木材今后将逐年降低产量, 木材的价格经过阶段小幅升高后, 将要逐年大幅度上涨。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 现在植树造林, 到成材出售之时, 必然要赶上木材价格坚挺之日。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 必将增加对人工林的需求。

3.2 林业政策分析

党和国家一直把发展林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并始终坚持把发展林业作为维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近些年来, 自然灾害频发, 洪涝, 干旱, 沙尘暴等肆虐横行, 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给人们, 给国家敲响了警钟, 我国国务院和党中央做出了重要批示, 要恢复祖国的大好山河, 再造秀美山川, 我国林业发展已进入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新阶段。同时, 我们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制定许多发展林业的优惠政策, 总的原则是坚持谁造谁有的原则, 允许跨行业、跨地域、跨部门造林, 可以将荒山荒地进行拍卖, 承包股份制造林, 林权可以抵押、转让、继承, 对个人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可优先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 从林业政策层面上, 是允许鼓励全社会参加植树造林, 切实保护广大林农和育苗专业户的利益, 树立科研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思想。不要等上级安排科研项目, 要主动深入基层, 为企业提供技术援助、排扰解难, 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科研才会有长久生命力。

3.3 改善人才的培养方法

林业生产存在着生活艰苦, 工期长的问题, 在选拔林业生产人才时要选择那些有贡献精神, 能够适应艰苦的生活, 并由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也要善于培养发掘人才, 要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管理林业人员, 由传统的带徒弟方式转变为学科带头人和助手之间相配合的状态, 领头人和林业助手要相互协作, 共同研究。要建立起科研小组进行研究工作, 让助手在科研实践中磨炼、充实、提高, 发挥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做到科研能力有梯度。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事业才会蓬勃发展。

3.4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要将林业经济生产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当今社会是知型社会, 未来的林业产业必定是拥有着高超生产技术的科技产业, 林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 林业产业中有科技投入不会马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要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林业中去就要进行长期的投入, 因此, 普及科技知识, 抓好示范, 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都是确保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受侵害, 让从事造林绿化的单位和个人得到更多的实惠, 从面达到调动更多的人投入到造林绿化的大潮中来。

4 发展, 必须加强林业法制建设, 依法治林, 以之保护林业资源

4.1 提高依法治林意识

依法治林首先要提高依法治林的意识。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林业法律、法规, 公开严惩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分子, 从而增强依法治林意识, 提高维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4.2 建立依法治林岗位责任制

林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群众性和政策性, 决定林业发展必须走依法治林的道路, 把依法治林的工作落到实处;要重视林业, 落实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制。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监督, 第一把手亲自抓, 分管领导具体抓。

5 结束语

要想进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科技, 注重创新, 把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充分考虑各种问题, 要加大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依法治推动林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根本上更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江云霞, 宋传联, 耿丽华.正确认识森林资源价值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J].吉林农业, 2010年04期.

[2]王佐.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年14期.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及前景展望 篇10

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 我国在森林资源的总量方面非常欠缺, 森林质量有所降低。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 当前全球森林面积约为3454亿m3。我国的森林面积占全球面积的3.9%, 森林的蓄积量不足全球总蓄积量的3%, 森林覆盖率是13.92%, 人平均森林面积以及人平均蓄积量比全球平均水平低很多, 平均计算分别位于全球的第120位以及121位, 森林覆盖率位于142位。并且因为我国长期来对森林超负荷砍伐, 令木材的比率严重降低, 中幼林的比例很大, 并且进行人工砍伐时, 因为树种相对单一, 抗逆性较差, 较易出现灾害性病虫害, 林木质量较低, 因此, 我国森林资源整体上十分不足, 并且呈现出低产、低效益的情况。

二、提高推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一)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宣传

想要开展林业, 符合建设要求, 就要让农民们从本质上改变观念, 意识到林业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 建立尊重多样性以及将生态视为核心的价值观。

首先, 与时俱进。提升农民总体素养。当前时期的农民正在积极学习农林专业的相关技术知识, 懂得经营管理。初级栽培抚育知识、生态体系功能科普知识以及专业化的拓展知识, 都要普及到农民当中。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体系功能知识只有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才可以承担起开展现代林业的重担, 让知识由书本中走进新农村建设当中。

其次, 向农民推广专业技能以及成果。这也成为了广大媒体、农林院校乃至政府设立的种子站、林业站、果树站的技术推广部门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 优化产业结构

因为以往的资源、资金乃至管理的模式都呈现出依赖型和粗放型, 使得忽略了资源环境以及长期利益。只有向资源节约型、管理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靠拢, 才能从整体上进行开放带动的方针, 带动经营管理以及制度安排的创新理念。

(三) 提高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

一定要提高基层林业站机构建设, 引领林农综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林业产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升森林经济效益, 激发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逐渐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四)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想要让林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提高对林业的资金投放, 提升林业的科技水准。依靠科技进行林业经济的发展, 转变过去的用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粗放型经济带动方式。所以, 林业经济的发展, 进行科技兴林, 持续提升林业经济建设都是林业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重点。

三、完善林业发展法律机制

(一) 法律在林业发展中的体现

林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行束缚和保护, 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里, 就有很多有关林业发展的思想体现。此项法律的建立是因为要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合理利用以及合理培育, 提升土地绿化面积, 将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提升环境乃至提供林产品的作用发挥出来。在这个法规当中, 十分明确的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也体现了我国对林业发展的思想体现, 以及林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作用, 因此, 一定要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重视。

(二) 完善林业法律制度

1. 执法方面一定要提高对森林林地的管理以及防范。

针对损毁林地较为严重的执法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处。针对经营木材的单位、企业, 应当进行严格监管, 通过相关手续、制度, 依法执行林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来保障林业管理的规范化。

2. 监测方面要不断提高监测综合体系的建设。

让森林以及林业的现状得到有效的监测, 通过科技方式, 创建森林的管理信息, 提升监测的技术含量, 而对造成森林严重破坏的大型事件, 要立刻报警并执行相应的应急预案, 让损坏森林资源的事情可以得到遏制以及必要的防范。

3. 在诉讼上, 要创建独立的林业诉讼法院。

当前, 我国已具备了土地法院等专业的法院, 这对资源的诉讼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 因此, 对于林业诉讼法院的设立, 也可以参考一些经验, 进而保障林业资源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的保护。

4. 在法律责任方面, 要创建完善的法律制度。

法律责任制度对于我国当前来讲还不算健全, 因此, 对于林业的相应法律制度而言, 也要通过它的特殊性来创建相应的法律责任制, 让法律制度在林业的发展过程里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进而让我国的林业发展以及管理可以更加完善、更加专业。

只有林业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提高政策方面的宣传, 提高林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 给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氛围, 拓宽领域, 扩大林业经济建设力量, 加快林业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从本质上更加积极的保护森林资源, 才能维持和保护国土的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罗志平.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6) .

[2]王桂兰.浅谈林产工业在当前林业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华章, 2010 (22) .

上一篇:实验完善下一篇:IPRAN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