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会计模式

2024-05-06

低碳经济会计模式(精选十篇)

低碳经济会计模式 篇1

1 低碳经济模式下会计创新的必要性

低碳会计是指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以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文字、货币、实物等为计量形式,对其低碳生产经营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新兴会计学科,披露实行节能减排的情况、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小、低碳经营的财务状况及其社会效益等。低碳会计核算有利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促进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从国家角度来看,低碳会计核算可让国家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利用环境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从企业角度来看,低碳生产可促使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实行低能耗生产,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债权人和投资者要考虑企业环境保护能力和节能减排大小等;政府需了解企业在低碳生产方面的执行情况;而客户更希望看清生产的是否为“绿色产品”。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可以督促企业降低对能源的耗费,提升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率,加强回收再利用,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自然资源。

2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创新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其理论结构的组成:

2.1 会计假设的创新

(1)会计主体

低碳会计的主体应包含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相关内容,将环境资源的价值损耗、污染事项与补偿、环保资金等纳入核算体系;其次要考虑该会计主体同其他会计主体对于环境因素的关联。

(2)持续经营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持续经营假设应包括环境资源的价值消耗与补偿循环的可持续性。

(3)会计分期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分期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收益期、治理污染费用期、废旧物品回收期等。

(4)多重计量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应用多重计量方式,即以货币计量为主,非货币计量为辅。非货币计量方法应主要包括文字说明模式,实物计量模式,技术计量模式,劳动计量模式等。如用货币计量购买先进生产技术的价值,使用非货币方法记录材料、能源的碳排放量以及环境资源消耗比重。

(5)可持续发展

企业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不能以过度消耗环境资源来获取企业未来的发展,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6)环境价值

在低碳经济下生存的企业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有价值并对其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核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2.2 会计要素确认的创新

下面我们结合传统会计中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六大要素的定义来对低碳会计要素进行创新和拓展。

(1)低碳资产确认的创新

低碳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直接或间接流入现金及未来经济利益的自然环境资源。比如企业为处理环境污染而购置的专项设备仪器或者兴建专门的场地、专利技术与产品等这些可以计量的低碳资产。

(3)低碳负债确认的创新

低碳负债为由企业以前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与低碳生产经营有关的现时义务。如企业为保护环境而通过革新技术和降低能耗所发生各种长短期借款、应付的自然资源保护费等都是负债。

(3)低碳收入确认的创新

低碳收入包括企业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得到政府的补贴、奖励、税收减免以及副产品收入和“三废”收入等,低碳会计收入可以定义为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可直接归集于因保护环境或降低能耗所形成的非主营业务收入。

(4)低碳成本费用确认的创新

低碳成本费用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保护环境、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其划分标准根据劳动力成本、投入原材料及燃料的大小来计量。

(5)低碳权益及低碳利润确认的创新

低碳利润为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低碳收入减去低碳成本以及税金后的净额,反映企业净低碳收入。

2.3 财务报告的创新

随着社会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增大,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十分重要。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非独立低碳会计报告

非独立低碳会计报告可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低碳固定资产”、“低碳原料与物料供应”、等用来确定其未来利益的潜在性、计量的可能性;增加“预计环境支出”、“应交环境税”等来衡量潜在负债;增加“节能投资”、“环境资源收益”、“节能基金”、“环保捐赠”等项目;在利润表中增加“低碳收益”、“低碳减排治理费用”、“环境污染补偿费”用来确定企业在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的国家奖金和税收减免及治理环境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附注批露低碳利润的确认政策,低碳资产的计价与摊销政策等,其文字不宜过长。

(2)独立低碳会计报告

独立低碳会计报告即单独编制环境报表,集中、全面和系统地揭示企业低碳会计信息,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综合全面地以文字、数据和图表等方式反映出来,比如说环境资源利用率、综合能源耗费降低额及降低率等各项指标的多少及其计算方法。也可根据已有的会计披露系统,将环境信息和传统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分别设计相应的报表单独报告。如低碳成本表、低碳收益表、低碳资产负债表等。

3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计实务创新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会计理论进行创新后,必然少不了对会计实务方面的探索。

3.1 会计科目的创新

在会计科目上,可将原有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改为“低碳资产”、“低碳负债”、“低碳成本”;或增设“能耗”、“碳排放”、“环境资本”、“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等科目反映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贡献;增设“低碳治理费用”、“环境污染补偿费”、“环保支出”、“低碳包装费”等明细科目明确专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耗费。

3.2 会计凭证的创新

企业可设置“能耗降低费用单”“低碳原料采购单”、“低碳包装费用单”、“低碳运输费用单”、“低碳仓储费用单”、“低碳制造费用单”、“低碳固定资产折旧费”来记录需要支付降低能耗的费用。

3.3 会计账簿的创新

低碳会计账簿应增加如产品含碳量、低碳资金投入量、低碳配送费、低碳物流软件费、低碳物流设施费、低碳装卸搬运费等低碳会计核算内容,同时设置备查账簿对无法通过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详细反映的信息进行补充登记,如环境资源利用率大小、综合能源耗费降低额及降低率等。

3.4 会计信息披露的创新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宜采用单独披露的方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企业信息。

3.5 企业收益分配的创新

企业可提取低碳公积金、低碳公益金等来为企业后续的低碳经营提供持续资金保证,或者使用低碳收益额外分配给投资者等。

我国实施低碳会计显然要很长时间,我们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创新,在充分考虑低碳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做好低碳生产准备,并将低碳经营用合理的会计语言表达,建立适合我国资源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会计理论与实务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胡秀莉.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J].中国证券期货,2010,(12).

[2]莫筠.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环境会计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1,(18).

[3]刘文丽,赵浩.低碳会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

[4]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5]白英防.论环境会计的理论结构[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6(4).

[6]万双妹.环境会计的理论结构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8).

[7]熊亚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会计理论初探[J].魅力中国,2011(18).

[8]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0,(08).

[9]梁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的会计假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10]马建威,何玉润,肖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5).

[11]徐芬.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8:1-49.

低碳经济会计模式 篇2

我国以高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取得了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市场。目前,低碳经济在全世界都得到了较高程度的认同。如何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点问题。

一、低碳会计的发展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在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造成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紧张等等。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

国际上,各国之间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互相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携手促进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力求给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自然环境,尽量保证子孙后代的资源需求。

国内政策上,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仍处于低级阶段。我国特殊的国情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处于落后水平,亟待改善。虽然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多等诸多问题。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能源消耗进行的,在经济实力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甚至全国多个地方都出现了严重的雾霾。空气质量堪忧日渐成为人们目光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势必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利于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稳定发展。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低碳经济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发展低碳会计的积极意义

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必须尽快转变发展模式,走一条高科技、低能耗的新型发展道路。各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已经有所提高,低碳经济也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低碳经济能够有效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低碳经济强调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利用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同时,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而制定的相关政策能够积极引导企业强化低碳意识、建立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使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得到同等的重视。低碳经济不仅响应了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号召,也能满足企业完善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活动中,要想成功转换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低碳会计的引入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实施低碳会计意味着建立成熟的会计体系,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的核算,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经济发展的成本不仅包括企业的生产成本,还包括了经济活动产生的环境治理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资源利用率等。低碳经济视角下,要综合地考虑各项成本,制定最佳的发展策略。低碳会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以健康的方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低碳会计的实际应用

(一)低碳会计的实施基础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迅速推广,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固的基础。低碳会计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相适应的新型会计模式,具有强大的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在结构优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更强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会计环境稳定而成熟。

会计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个行业,因此其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客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低碳会计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目前,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要真正在实际中发挥低碳会计的作用,必须要有成熟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一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为会计行为提供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对低碳会计的实施来说,政府的支持是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一直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本方向。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转型的热潮。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保证了低碳会计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积极推行科技兴国的战略,鼓励技术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并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低碳经济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给低碳会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能够促进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了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优化,如今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经济体制。国家在宏观调控、把握经济发展格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弥补市场失灵、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源争夺日益紧张,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这一需求直接刺激了企业经济发展倾向于低碳经济模式,促使企业选择低碳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低碳会计,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的有效结合,得到精准的核算。从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探索经验的积累。低碳经济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低碳会计的实践经验也在不断累积。低碳会计的理论体系日渐趋于成熟,为实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更早,研究居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1,例如碳排放量的计算和低碳产品的认定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标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为低碳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二)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尽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点已经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但是由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中国工业的发展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低碳经济的全面转变。这也导致了低碳会计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中国工业体系庞大、结构复杂。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采取大量消耗资源而得到少量产出的方式。技术水平低下、能源设备落后、观念转变不及时等问题,都成为了低碳会计发展的拦路虎。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是指在社会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中都实现节能减排,因此要完全步入低碳经济时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低碳会计的发展在企业经营中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是:一是对低碳会计的认识不足。传统观念里,会计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只包含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全面认识。而低碳会计是一种全新的、综合的概念,除了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必不可少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了与生产活动相关的其他隐形成本。事实上,这些成本也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部分,但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深刻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对低碳会计理解的不到位,导致了低碳会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二是低碳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从业人员的参与,因此从业人员对低碳会计的认识和了解是能否有效推进低碳会计的关键。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下,会计从业人员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在会计实践中,不具备长远的目光,阻碍了低碳会计发挥真正的作用。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就会出现缺乏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创新停滞不前、核算不够深刻全面等问题。

(三)低碳会计的开展措施

根据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低碳会计的推进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增长模式。当前对低碳会计的实践研究主要聚焦在计算碳排放价值、低碳会计处理和具体低碳经济活动的核算。相较于以前更多关注计算碳排放量、环境保护理论的做法,现在的策略更能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和应用。在低碳会计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会计的处理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大多采用价值法和事项法。前者更加偏重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局限于传统会计财务的总结。这种方法的片面性使其逐渐失去优势,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后者则引入更多的计量属性,为经济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作为参考。后一种方式显然能够更加灵活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会计确认

低碳经济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还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改变经济发展结构,投入更多资金支持科技研发,以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下会计要素不断增加,有利于进行更加准确的核算。除了经济活动中固有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低碳会计更应重视能源耗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数据的核算,为企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3.会计计量

在低碳会计计量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是国外计量方法选择的主要属性,而计量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通常有两种常用的计量方法:一是直接市场法,二是替代市场法。直接市场法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化来对市场环境变动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体现为企业中碳排放量计算的变化。这种方法计量结果更为客观,但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够发达,并不适合采取这种计量方法。而替代市场法有直接市场法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在市场体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仍得到比较实在的效果。

4.信息披露

分析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思考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濟;低碳会计;影响;实现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经济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财政部门,低碳经济在企业财政部门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低碳会计的实现。企业实行低碳会计,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财政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从而为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持。为此,文章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发展进行探讨。

一、低碳经济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会计核算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站在自身的发展立场思考,而且还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和周围经济、全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低碳核算要充分体现国家环保节能方针、节能政策法规,提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低碳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碳资产。低碳资产表现在企业发展建设高效应用能源资源,并为节能减排的实现建立相应的设备和场所。第二,低碳负债。主要是指企业为发展低碳而产生的长期、短期借贷款,环保费用的交付等。第三,低碳权益。低碳权益表现在企业为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具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增加低碳会计项目,对和企业低碳经济相关的信息明确注明;另一种是独立存在的低碳报告,包括企业低碳现金流量报表、企业发展损益表。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加强企业报表使用人员对企业材料成支出和投资项目的具体了解。

二、低碳经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低碳环保意识

2.低碳会计实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

现阶段,企业会计领域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这些法规条文中没有对低碳会计要素构成和计量做出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规范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导致企业低碳会计实施操作缺乏可靠的依据,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低碳会计信息质量。

3.相关人员缺乏对低碳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

我国低碳会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会计工作者对低碳会计内涵、意义、具体操作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低碳会计操作不够规范,由此导致低碳会计发展在企业效益和社会环境方面无法发挥出协调作用。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会计发展策略

1.提升企业人员低碳环保意识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为此,企业实行低碳会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向相关人员开展低碳环保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2.完善低碳会计法规制度,规范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会计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会计准则的规范,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低碳会计计量和决策。同时,在发展低碳会计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对利用低碳经济获得短期效益企业的惩处力度。低碳经济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专门成立权威事业机构,制定低碳会计发展的会计准则,为企业环境成本收益计量、决策试点工作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3.构建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会计工作发展需要着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的实际发展效益。因此,企业在发展低碳会计时,需要相关人员完善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企业低碳职责规范,设置节能减排项目的计量和考核管理,提升对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4.构建系统化的低碳经济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要组织内部专业人员加强对低碳会计理论的研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低碳会计发展方案。同时,企业实行低碳会计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企业低碳会计实证研究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低碳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低碳会计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在了解地区环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低碳会计策略,完善低碳会计行业制度,形成系统化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低碳会计的稳定发展,为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夏妮. 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低碳会计的研究与探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8):166-170.

[2]王丽萍.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41.

[3]卿玲丽,徐凯.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112-113.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 篇4

哥本哈根国际会议以后,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重大调整, 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要求传统会计体系随之进行必要的变革, 绿色会计便孕育而生。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一) 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其核心技术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本人认为,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 以最低资源利用, 最低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程度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二) 绿色会计的概念界定

绿色会计又名“环境会计”, 其思想的起源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传统会计只是将能源、原材料等纳入成本, 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并没有纳入计算。绿色会计则不同, 它是指运用绿色经营理论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整合并以此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反映、控制并进行管理的综合管理活动。下文的研究以上述概念为依据展开论述。

►►三、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 深化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共识, 原因如下:

(一) 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 长期如此, 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 实行绿色会计, 才能对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 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 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 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三) 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科学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 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 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模式构建

本人在借鉴其他专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新构建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 绿色收入计算

所谓绿色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个体通过治理环境产生的各种效益的货币表现。对于个体治污期间产生的效益可以直接根据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对于绿色收益的会计处理可以根据收益不同分为治理环境收益、直接环境收益等。

(二) 绿色成本计算

企业绿色成本主要是指个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主动采取或被动采取的措施而产生的成本, 可以以货币形式进行结算, 也可以也实物形式进行,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但换算标准随着地域与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三) 绿色负债确认

本人认为, 绿色负债是指由于个体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的而需要在将来予以支付的环境义务, 在此情形下, 计算个体负债, 不单单只有货币形式, 还有社会责任形式。

(四) 绿色利润计算

在实行绿色会计的前提下, 个体的利润方式也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 因而, 个体的绿色利润应综合考虑绿色收入、绿色成本、绿色负债、绿色节能奖励等, 这与传统的利润计算方式将有较大的不同。

(五) 绿色信息披露

未来的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将包含两种指标, 一种是静态指标, 主要指个体绿色投入占个体经济规模的比例反映, 诸如, 绿色资金投入率 (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资产总额) 、绿色资金销售比 (年度个体绿色资金投入/个体销售额) 。另一种是动态指标, 主要有绿色投资项目的NPV、IRR;再生能源投资产出率 (计算绿色收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项目投资总额) 等。

►►五、小结

由此可见, 建构绿色会计新模式, 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 对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绿色会计新模式也将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由于个人认识水平的限制, 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银莲, 碳会计尚远, 跨国公司青睐低碳投资[N].中国经营报, 2010-08-27.

[2]曾锴、王小波、陈程,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10) .

[3]桑军朝, 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1) .

[4]强殿英、文桂江.构建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0 (8) .

[5]周志方、肖序.论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能源, 2009 (9) .

[6]谢来辉、碳锁定, “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 2009 (10) .

低碳经济下管理会计方法研究论文 篇5

众所周知,管理会计又被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主要以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运动对象,并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实现企业经济业务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1]除此之外,管理会计还要向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提供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依据,从而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实现科学管理。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实现管理会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作用。第一,实现对企业未来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对企业的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实现科学决策。之所以进行决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预测,而管理会计的应用则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有效预测经济发展前景。管理会计人员在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时候,往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总目标、经营方式方法等,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选择最合适的量化模型,从而对企业资金的变动、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未来经营成本做出更好的预测,这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充分依据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报告,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规避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第二,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经济环境下,国家和社会大力倡导资源的合理利用,企业的经济资源也不例外。管理会计人员在利用保本分析和存货控制等现代的定量分析方式方法来科学评价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将这些资源的潜在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对实现企业科学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在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管理会计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实现合理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当中着重注意管理好员工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员工工作的兴趣,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确保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我国企业制度的现代化,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会计现状

第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目前我国所应用的管理会计理论大多是从其他国家引进过来的,这些理论在应用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问题,这对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形成一个与我国实际情况密切相连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第二,核算手段相对比较落后。手工记账是目前我国较大部分企业记账的方法,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应用了电算化技术,但其应用范围仍然较小,利用效率也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不利于管理会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能力的发挥。第三,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范围较小。现阶段,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应用了管理会计,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范围仍然相对较小。[3]就这部分企业来说,他们在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往往参考了部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管理会计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得到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会计的作用。第四,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能够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得到应用,但这种应用仍然处于一种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3低碳经济下管理会计发展的对策

第一,实现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创新。传统管理会计着重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面上,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有效降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来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而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我们有必要实现管理效率的进一步增加。由于现阶段信息传播和处理的速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快,且经济环境的变化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设备很快就会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水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就会丧失掉。不仅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向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向发展。[4]正因如此,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创新管理观念,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根据战略管理要求,紧密注视社会意识的转变,从而达到实现企业整体效益进一步增强的目标。除此之外,管理会计人员还应当树立企业价值链管理新理念,及时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机遇。第二,要实现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方向。所谓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是指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功能上的进一步拓展,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企业推向发展的新阶段。在低碳经济下,战略管理会计能够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5]首先,战略管理会计能够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战略层次结合在一起,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决策。其次,战略管理会计还有利于实现企业之间建立联系通道,对于企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处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战略管理会计还能够将企业竞争优势转变为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内部运营效率的提高。第三,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管理会计能否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对相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纳和整理。[6]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如果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对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具有很多的新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因此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并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第四,切实加强会计教育,实现管理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近些年来,我国管理会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低碳经济模式下,我们还应当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会计方式方法。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的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它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备较高水平的综合素质,为此,笔者认为,相关企业可以实现管理会计人员定期培训计划,并与高等院校实现合作,通过向广大管理会计人员讲述会计学科的相关知识的方式,增强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培训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培训方式的创新,应用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方式,调动管理会计人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五,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人管理会计意识。想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知识的水平,企业领导就必须树立管理会计意识。[7]如果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没有树立管理会计意识,就可能在管理或决策的过程中忽视会计人员的预测和决策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管理会计人员的水平再高,其所做决策再有用,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这就要求领导人员树立管理会计意识,并以身作则,通过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来实现企业各层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在进行相关活动的时候,增添相应的管理会计内容或是管理会计知识。第六,要创新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控制系统开始追求零缺陷和零库存的目的,且开始采用弹性管理政策。不仅如此,企业也开始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的信息化。在这种新环境下,传统的管理会计技术方式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这种做法不利于管理会计捕捉世界级制造业发展进程,也难以实现对制造业成本信息的准确把控。在新的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必须实现创新,在综合考虑企业生产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和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来全面控制和管理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引进相应的成本作业和成本动因理念,更新传统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推翻以往落后的传统成本形态认识,使管理会计能够向更加有效、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企业还可以联合起来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资源库,实现信息资源的互换,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应用效率,从而有利于管理会计根据信息所提供的内容来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整体性调整。

4结论

总而言之,目前管理会计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管理会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甚至还会阻碍管理会计的发展。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对管理会计给予高度的重视,创新管理会计方式方法,使管理会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管理会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低碳经济背景下推行环境会计的探讨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会计;问题;对策

一、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含义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的政府文件是2003年英国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定义低碳经济是以节能减排技术和能源技术为核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通过低投入、高产出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从定义来看,便能得出它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之下的优势。低碳经济下的自然资源消耗量和产生的环境污染都较少,并且它主要是通过利用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以此来获得更高的产出,其发展优势不言而喻。

(二)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1]。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是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从理论上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理论目标相契合,前者为后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奠定了基础。在现代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下,环境会计将低碳经济价值观融入会计实务中,在核算时加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成本和环境保护费等,并对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有关项目进行系统的核算与披露,使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及效益,同时也是对企业在当前经济模式下承担环境责任的反映。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要求会计在实务操作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成本的核算,能够促进环境会计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环境会计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措施与保证

环境会计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成本与效益范畴,它的核算范围不单是从利益角度来说的狭隘的企业自身经济活动,还包括从环境角度出发该经济活动对相关环境、资源、社会等所产生的影响,而这些又都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会计正是将这些影响进行正确地反映和披露,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可信的信息依据。其次,环境会计在企业的实施能够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有关成本纳入会计管理范围,促进企业着重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活动,这将大大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三、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这一具体准则中,明确将包括防风固沙林、水上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生物资产定义为公益性生物资产,并详细规定了此类资产如何确认、计量、披露原则[2]。然而在其余用于规范和管理我国会计的法律法规中,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内容却少之又少,更不用提完善环境会计法律体系的存在。有关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健全,以及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法律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二)环境会计内外监管机制不到位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发展,公众、社会及政府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其真实性与客观性对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政府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而且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审计部门对单位进行专项独立的环境会计审计,导致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作用不大。整体来说,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到位,除了仅有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对环境污染进行社会监督外,其他的只能依靠媒体和大众的自愿参与,补充监督的效用还不明显,而企业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不注重企业的环境效应,进而对评估环境会计的实施成效造成阻碍。

(三)环境会计的研究落后

目前国外的研究已经成功将环境成本效益原则进行了实际的应用,然而我国对此还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发挥到环境会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真正作用,等同于纸上谈兵。其次,由于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尚未健全,市场交易不完善,而且缺乏实际交易的价格信息,对碳排放权的估值和定价研究还比较落后,导致无法进行可靠的环境会计计量。另外,在环境信息的披露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全面的环境绩效指标,阻碍了对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信息披露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后,目前我国尚未提出可持续会计的概念,在行为科学与环境会计的结合方面也基本上还是空白,阻碍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3]。

四、完善环境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项准则制度,不断提高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为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我国应该在环境保护方面颁布一些专门的法律法规,其中应包括详细环境会计的内容,例如规定单位需要建立专门的环境会计科目,要求企业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环境会计信息出具报告等,以法律独具的强制性来约束环境会计有关内容,这是最直接有效推进环境会计工作进程的方法。

(二)建立内外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的作用除了要保障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外,还应对企业推行环境会计核算和加强环境会计监督等发挥积极作用。为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监管,建立外部环境审计监督机制和环境审计准则,以增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建立环境会计核算内审机制,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抽审,以强化企业的内外有效环境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企业环境会计工作不断完善和推进。

(三)健全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国情和联系各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健立更为完善、适合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同时,由于环境会计是将会计与环境、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需要我国不同领域的学者们相互交流合作,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构建系统的环境会计理论结构,探讨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五、结束语

如今,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与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也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社会公众与媒体要充分发挥其补充监督的作用,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机制。虽然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已经可以预见其在将来的经济生活中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总而言之,环境会计的推行能够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促进我国环保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莎莎.中外环境会计比较与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9):134-135.

[2]廖斌.论低碳经济与环境会计[J].资源环境(中国经贸导刊),2014,4(8):18-20.

低碳经济会计模式 篇7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在国际公约的约束下,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节能减排, 技术创新。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宣布, 到2020年, 中国单位GDP 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种减排责任终究会落到企业的肩上, 企业将面对严峻的减排压力, 所以亟待将排放权交易会计纳入我国会计准则当中, 以期指导我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顺利开展。

一、碳排放权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一) 碳排放量 (碳源) 的计算

1.碳源的分类。

2001年10月中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分类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农业活动、城市废弃物和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5个部分 (见表1) 。

注:只列出排放CO2气体的源类别, 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

2.企业碳排放会计核算范围。

①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 即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所产生的排放。比如生产电、热或蒸汽时的燃料燃烧排放, 化学或物理处理过程排放, 公司拥有或控制的运输设备所产生的排放等。②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 即并非由该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而是由该企业业务活动引起所产生的排放, 如租用其他单位的车辆消耗燃料所产生的排放。将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也纳入核算范围的话, 在企业都进行碳排放核算时容易产生重复计算, 从而使整个地区碳排放的统计量放大。所以计算时只考虑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

3.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

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按国家制定的碳排放系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计算出的排放量。排放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 消耗单位能源所排放碳的数量的统计平均值, 排放系数也称为排放因子, 可通过实测、物料衡算或调查得到。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根据如下公式估算:

T=H×44/12+x;其中, Η=i=16Ei×fi×ci (i=1, 2, , 6)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标准 (GB2589-81) 规定。

T——企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H——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i——化石燃料种类, 分别为煤炭、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天然气;Ei——企业在本年度对第i种能源的消费数量;fi——第i种能源标准煤折算系数;ci——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x——企业本年度无常排放的CO2量 (可依据情况按相应标准估算) 。注: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CO2相对分子质量为44, 所以用C的排放量H乘以44/12即得CO2排放量。

(二) 排放配额的会计计量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一项资产, 但主要分歧在于确认为何种类别的资产上。主要的观点有三种:无形资产、存货、金融资产。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2007年国际排放贸易协会对欧盟著名的26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有58%的企业将购入的碳排放权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而42%的企业则作为存货或其他资产处理;2009年普华永道在针对26家企业的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企业将配额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只有15%的企业将配额作为存货处理。虽然理论上存在其他可能的分类, 但对于这些分类, IASB及IFRIC在其一份工作决议中提到:“主体可根据其持有配额的目的不同来确认配额的不同性质”。不过由于这些分类只是部分符合相应资产的特点, 在正式讨论中IASB仍然坚持了无形资产的观点。所以本文就配额作为无形资产入账进行会计计量的探讨。

1.计量属性的选择。

存在两种模式, 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免费分配的配额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公允价值模式下会计处理的复杂性。根据《IAS 20——政府补助及政府援助披露》的要求, 在发放配额的初始时确认, 入账成本为零。历史成本计量虽然避免了公允价值模式下复杂的会计处理, 但存在很大缺陷, 该处理方式会使得企业的资产或负债丧失价值波动, 从而低估或高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当配额出售时, 企业将根据售价确认为收益, 而成本为零, 这无疑给企业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针对历史成本法的缺陷,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可以提供更加透明且有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面向过去的, 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面向未来的, 因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计量信息较历史成本而言具有较大的相关性。FASB的成员们也认同将政府免费授予配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且, 在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 存在活跃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企业可以将多余的配额在市场上出售获利, 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配额以抵补其所需排放。将配额零值入账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 而且由于企业获得配额的市场价值往往较大, 零值入账更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从这一点来看, 对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是合理的。

2.公允价值计量下与初始配额相对应的贷方账户确认问题。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及政府援助披露》的要求, 主体在获得了一项资产的同时, 应有规则地在会计期间确认为收益。但在总量控制及排放权交易模式下, 企业获得配额, 必须完成履行义务才能实现来自配额的收益。企业通过与监管者签定协议, 转化成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在配额初始分配后, 企业可以立即参与市场交易, 即企业可以立即将配额转化为现金, 但不能简单将现金视为收益。因为企业除了排放没有其他选择, 预期未来的排放是获得配额的前提。如果企业的排放低于配额数量, 则可以通过出售多余配额获利;反之, 则必须购买额外的配额。配额是强加于企业的义务, 企业必须在期末交付与排放相应的配额数量, 否则要遭到处罚, 比如罚金以及环境损害的清理成本。要避免处罚, 有两种选择:一是节能减排, 二是停产以减少排放。由于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强加排放成本激励企业减排而不是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奖励, 企业并不会因为获得配额而增加收益, 因此将发放配额确认为负债而不是收益, 收益的实现只有“已实现、可实现”时才能确认。

关于负债确认, 根据IASB的概念框架,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将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已达成共识的是, 负债的本质是现时义务。在总量控制及排放权交易机制下, 主体承诺为其排放量支付相应的配额构成了一项过去事项, 而主体履行义务时需要牺牲其特定的配额资产, 从而引起包含了经济利益的配额的流出。理论上争论的焦点在于:主体何时才拥有一项现时义务, 即主体何时才应当确认负债?这一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主体的实际排放行为构成了义务事项, 从而确认负债;②主体加入该计划即构成了一项义务事项, 从而应当确认负债。两种观点各有优缺点, 但第二种观点得到了FASB和IASB的多数支持。笔者也认同后一种观点, 根据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原则, 资产与负债确认的时点及数额具有同步性, 同时也符合收入与费用的同期配比原则。

3.配额的会计计量。

监管部门发放排放配额时, 一方面确认为无形资产入账, 另一方面确认负债科目。普华永道归纳了三种可能的处理方式, 如表4:

对于第一种处理方式, 配额以公允价值计量, 但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 资产价值波动计入权益, 而负债价值波动计入损益, 将会导致对应项目价值波动计量的不匹配,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 由于负债在发生 (实际排放) 时确认, 会导致资产价值波动量与对应的负债价值波动量并不相等。对于第二种处理方式, 该方式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上, 后续处理允许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但这样会使得企业的资产或负债丧失价值波动, 从而低估或高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价值。对于第三种处理方式, 该方式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配额按零值入账。但是在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 存在活跃的排放权交易市场, 配额可以马上用于交易, 企业对配额零值入账, 出售后会确认为收益, 这会给企业带来盈余管理的空间, 同时也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 更可能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二、建议和思考

考虑到2020年之前中国面临严峻的减排责任, 我国应将排放权交易会计纳入准则的制定当中。在制定准则时, 要坚持与国际趋同但有差异的原则。对于配额的会计计量问题, 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因为我国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尚不成熟, 还没有一个区域性的活跃的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 而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考虑到此种情况, 前期运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共存的计量模式是值得思考的一种模式, 即运用上述处理方式二。对于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问题按照谨慎性原则后期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估资产的情况。对于可能给企业带来盈余管理的情况, 可借鉴我国会计准则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操纵利润的情况。

随着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 存在区域性比较活跃的交易市场时, 即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后续也以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对于国际上资产和负债价值波动计量的不匹配问题, 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的规定, 配额应当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 并在其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损益。这样资产与负债的价值波动都计入损益, 避免了价值波动计量的不匹配问题。对于国际上资产价值波动量与对应的负债价值波动量并不相等的问题, 可通过负债的确认时点来解决。在上述两种观点当中, 笔者认同后一种观点, 即主体加入该计划即构成了一项义务事项, 从而应当确认负债。这样, 企业在获得配额时以公允价值确认为无形资产入账, 同时通过签定协议, 企业加入了该计划即构成了一项义务事项, 从而确认负债, 避免了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波动量不相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德英, 张丽霞.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5 (1) :20-22

[2].强殿英, 文桂江.国外碳会计基本内容及对其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 2011 (12) :82-83

[3].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 2011, 33 (4) :597-604.

[4].王虎超, 夏文贤.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 2010 (8) :16-22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 篇8

4.实行激励政策。政府对于环境友好的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优惠的融资机会等手段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政府的绿色采购对于环境友好企业而言也是一种间接的奖励手段。对于环境成本控制不力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 使企业付出的成本大于获得的收益, 从而选择对环境成本实施严格的控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核算

1.正确归集和分配环境成本。企业应改变以往单纯地将环境相关支出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的作法, 对环境成本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区分, 并将其分配到产品当中。企业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质量, 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2.全程控制环境成本。在产品设计之初, 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并在此基础上对材料采购、产品的制造、销售直至消费后废物收回、处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而非仅考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环境成本控制。

3.建立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纳入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中, 包括一切已经发生和将来很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 可及时地发现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予以纠正, 实现有效的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 促使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与技术创新, 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二是具体目标。通过对相关节能减排的会计信息的披露, 满足企业决策的要求。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低碳会计相关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决策者了解环境资源的流、存量、资产的分布, 分析环保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掌握环保投资数额、收益等基本情况, 使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能够对企业的低碳发展实时掌控, 为企业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特征 (一) 会计主体假设

一是微观方面的主体———企业。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求控制。

4. 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与考核。

对环境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不应仅局限于可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 对于采用非货币单位计量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也应加以评价和考核, 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三) 唤起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如果企业进行了环境投资, 但市场和社会不能正确地评价这种企业环保活动, 便会使其失去吸引力。因此, 社会公众在推动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消费者实践绿色消费, 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企业的产品;拒绝使用一次性产品, 选择经久耐用的产品;选购包装尽可能简单的产品等。公众关注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要求企业提供环境会计报告书, 披露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清新生活环境的需求日渐强烈, 企业担负的环境责任也日益重大。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将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 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 这对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国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 才能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X

(注:本文系2011年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成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企业必须在牟取效益的同时, 兼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在实践操作中, 应将企业的环境资源消耗、投入等指标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全面分析企业的资源消耗, 评价企业的环境资源投资成本与收益。二是宏观方面的主体———社会。低碳经济条件下, 会计主体还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低碳会计不但要计量、核算企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还要全面分析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会计行为。

(二) 持续经营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可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必须走低碳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降低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 实现经济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双赢”。这就要求会计体系中要把目前缺少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纳入其中。在可持续发展假设条件下, 会计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衡量, 对会计要素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确认、计量、核算。例如:在评定企业的破产时, 环境负债将是重要的决定性核算因素。

(三) 会计分期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不但要涉及到传统的年度分期, 更要以节能减排、污染物的治理为依据进行分期。由于许多减少污染、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率的支出, 分配到每个年度的受益期较为困难, 往往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环境支出的收益, 这就需要会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

(四) 会计计量假设

由于低碳经济背景下, 涉及的诸如环境污染程度、排放量等指标不易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的计量要更加多元化, 应包括实物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一方面可以货币为主体, 辅助引入“标准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计量指标。但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会计的计量仍处于概念性阶段, 尚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低碳计量模式, 以节能量为唯一标准进行计量是很难实现的, 可将节能指标引入货币计量系统进行会计的计量。二要引入会计计量的新理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在原有的“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等五种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添加节能机会成本。节能机会成本是用于“节能减排”与技术改造时, 而放弃用于其他“非低碳”方面投资所可能产生的利益损失。节能成本可以计入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也可以是净现值和现值中的一种。三要将碳排放权作为计量核心。当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种计量指标选择, 若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维系企业的正常经营, 则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进行计量。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对象

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 增加了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低碳经济对“资金流”这一范畴进行了拓展, 新增了资金流之外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要素应添加绿色资产 (如:企业拥有的水、电、森林等资源) , 负债中应将节能减排、环保责任等因素加入其中。所有者的权益应加入生态资本, 收入要素中除了传统的经营项目的收入外, 还包括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获得的各项收益。在绿色资产的确认中, 通常把环境资源量进行货币化来进行计算。同时要注意, 倘若一项支出不能产生未来的非绿色效用, 则应将该项支出确认为绿色费用。在绿色效益的确认中, 可把绿色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绿色效益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开发, 取得资产而获得的效益。例如:合理开采石油、煤层气等。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治理时, 不能直接获得效用的收益。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成本核算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需要在传统的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增添“环境治理成本”这一要素, 应引入“负产品”这一概念, 来诠释企业因环境污染而新增加的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正产品成本+负产品成本, 负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产能的废物及温室气体的处理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则应引入“增量平衡”的理论, 把环境的治理费用列入其中。即:“本期投入+期初存量=本期产出+期末存量+环境治理费用”。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背景下, 财务报告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可实施普通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两种形式。首先, 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罗列低碳会计的相关项目, 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信息的货币化。即在披露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时, 将低碳信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展现出来。对某些无法货币化的会计信息, 则要在附注中进行标注。其次, 可形成独立的低碳财务报告。把企业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信息集中反映在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对于无法进行货币化的科目, 可以通过编制“生态情况财务说明书”, 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形象直观地展现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 展示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贯彻落实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 企业为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成绩等。Z

参考文献

[1].梁驰.基于低碳经济背景的会计假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 .

[2].何帆.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 2011, (18) .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 篇9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关系

(一) 低碳会计的产生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 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 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 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 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不开低碳会计, 毋庸置疑, 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需要, 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二)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第一,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低碳核算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考虑自身利益的得失, 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企业需要选择低碳生产方式, 改进生产流程, 降低碳排量, 由此, 企业会计应该对涉及的低碳经济活动加以反映, 设置单位产品碳含量、单位利润碳排放等财务指标来控制低碳经济行为, 并将低碳经济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 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拓展反映。第二,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有着重大影响。在低碳经济下, 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并在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 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 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 报表预期使用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 悉知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使企业获取一个较为公平的低碳商誉。

(三) 低碳会计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第一, 低碳会计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执行节能减排计划, 就必须走新型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实施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会计的建立是实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战略目标和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第二, 低碳会计有利于调整企业生产过程低碳化发展。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碳会计在核算、信息披露的拓展在无形中使得企业形成了一种压力。低碳会计的建立便于从会计的视角对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环保监督和控制, 企业为了自身能树立良好的低碳商誉, 不得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高度重视起来, 实施低碳化流程, 将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从而增加社会效益,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会计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 促使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与技术创新, 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企业的“低碳”发展。二是具体目标。通过对相关节能减排的会计信息的披露, 满足企业决策的要求。主要包括:为企业提供低碳会计相关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决策者了解环境资源的流、存量、资产的分布, 分析环保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掌握环保投资数额、收益等基本情况, 使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能够对企业的低碳发展实时掌控, 为企业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特征

(一) 会计主体假设

一是微观方面的主体——企业。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求企业必须在牟取效益的同时, 兼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在实践操作中, 应将企业的环境资源消耗、投入等指标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全面分析企业的资源消耗, 评价企业的环境资源投资成本与收益。二是宏观方面的主体——社会。低碳经济条件下, 会计主体还要拓展到社会层面。低碳会计不但要计量、核算企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 还要全面分析企业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会计行为。

(二) 持续经营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可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必须走低碳之路, 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开发等手段, 降低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 实现经济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双赢”。在可持续发展假设条件下, 会计要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衡量, 对会计要素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确认、计量、核算。例如:在评定企业的破产时, 环境负债将是重要的决定性核算因素。

(三) 会计分期假设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不但要涉及到传统的年度分期, 更要以节能减排、污染物的治理为依据进行分期。由于许多减少污染、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率的支出, 分配到每个年度的受益期较为困难, 往往需要几年或几十年的时间才能体现出环境支出的收益, 这就需要会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收益期的确认和计量。

(四) 会计计量假设

由于低碳经济背景下, 涉及的诸如环境污染程度、排放量等指标不易用货币进行计量, 会计的计量要更加多元化, 应包括实物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一方面可以货币为主体, 辅助引入“标准煤”、“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计量指标。二要引入会计计量的新理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要在原有的“历史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重置成本”等五种计量属性的基础上添加节能机会成本。三要将碳排放权作为计量核心。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两种计量指标选择, 若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是维系企业的正常经营, 则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进行计量。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会计对象

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核算对象区别于传统会计, 增加了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低碳经济对“资金流”这一范畴进行了拓展, 新增了资金流之外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会计要素应添加绿色资产, 负债中应将节能减排、环保责任等因素加入其中。所有者的权益应加入生态资本, 收入要素中除了传统的经营项目的收入外, 还包括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获得的各项收益。在绿色资产的确认中, 通常把环境资源量进行货币化来进行计算。直接绿色效益是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开发, 取得资产而获得的效益。例如:合理开采石油、煤层气等。间接绿色效益是指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与环境治理时, 不能直接获得效用的收益。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成本核算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需要在传统的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增添“环境治理成本”这一要素, 应引入“负产品”这一概念, 来诠释企业因环境污染而新增加的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单位产品成本的计算公式为:产品成本=正产品成本+负产品成本, 负产品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 产能的废物及温室气体的处理成本。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则应引入“增量平衡”的理论, 把环境的治理费用列入其中。即:“本期投入+期初存量=本期产出+期末存量+环境治理费用”。

六、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背景下, 财务报告的形式需要更加多元化。可实施普通财务报告和单独报告两种形式。首先, 可在传统的会计报表中罗列低碳会计的相关项目, 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信息的货币化。即在披露企业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时, 将低碳信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展现出来。对某些无法货币化的会计信息, 则要在附注中进行标注。其次, 可形成独立的低碳财务报告。把企业废物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相关信息集中反映在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对于无法进行货币化的科目, 可以通过编制“生态情况财务说明书”, 用图表、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形象直观地展现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 展示出企业对生态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贯彻落实国家环境法规的情况, 企业为生态建设采取的措施、做出的成绩等。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节能减排, 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惠、互利、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企业的低碳会计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大势所趋。本文论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会计的关系, 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对象、成本核算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等方面, 揭示了低碳会计的特征。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低碳会计

参考文献

[1]蒋晓改.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辽宁经济, 2010 (3) .[1]蒋晓改.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辽宁经济, 2010 (3) .

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探讨 篇10

(一) 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在国际化发展低碳经济的这个大环境下, 我国提出了绿色发展思路, 为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契机, 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虽然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上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政策, 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使其没有很好落实, 所以使得我国较多企业与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些高耗费、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够重视。此外, 低碳经济发展还受到其它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影响, 也使得这个发展方式转变困难。当前我国众多企业在这方面投入了较大的人力、财力, 用于低碳经济发展技术的开发及创新, 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 且研究费用昂贵, 所以我们务必对某一个企业或者是某一个行业进行一定合理的评估, 不仅要考虑对环境的贡献, 还需要对经济利益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 尽快建立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政策的必要性

(1) 企业自主研发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目标上逐渐向追求最大价值量转变, 而且在基础经济的刺激下它们考虑到企业自身长远的利益。内增长理论也恰恰说明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这样就能够让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竞争势头, 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2) 低碳经济费用研发的会计政策可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精神。科研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投资, 它具有资本追逐利益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科研资金的投入较为充足, 且较为突出, 而科研资金数额的计算也没有规范化, 而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给当期的效益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说会计上处理研发费用问题也成为某些企业调整利润浮动的手段。首先, 他们将研发费用资本化, 然后将部分成功的研发纳入无形资产行列, 这样不仅能够比较客观的企业价值, 同时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创新精神。在此, 体现企业自身价值, 并使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核算

(一) 低碳经济研发核算机构和人员的确定

会计机构本身是一个职能部门, 其主要从事组织、领导工作。会计工作能否正常进行, 工作质量能否达到标准, 能否按时有效的让会计核算、监督功能发挥, 都是衡量一个会计机构是否健全的标准。因此, 在低碳会计核算中, 务必需要从事该项工作的正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进行工作, 企业内部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机构招聘相关专业人员。

(二) 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即资金运动。对碳会计而言, 其对象主要包括: (1) 碳资产。碳资产通常定义为碳排放权, 按照规定上所说, 当一些国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国家的碳排放指标不及时, 可以向其它拥有比较多排放指标的国家进行购买。碳排放权也相当于企业的一项资产。 (2) 碳负债和碳所有者权益。当企业需要用大量资金进行或者碳解锁等一系列工作时, 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 企业开始以融资的方式来缓解当前出现的状况的时候, 一些企业选择了向国际低碳基金组织或者低碳机构申请贷款,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碳负债, 而有的名企业则选择一些发达国家的无偿资助, 那样碳所有者便开始形成。 (3) 碳收益。碳收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将碳排放权的收益进行出售,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碳相对的收益。假如某些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时或者引进新技术时使其减排的目标达标, 那么它就不必要承担购买碳排放权的相关费用。 (4) 碳费用。碳费用一般指的是在碳捕获, 及将碳存储起来的费用, 或者是碳排放权与解锁所使用的费用。

(三) 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问题

我国政府规定在企业发展生产的时, 政府可以给予生产企业一定的碳排放量额度指标, 这些指标通常情况下都是可以等同于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假如有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碳排放量不够了, 他就可以向政府进行购买, 得到的成本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如果企业在碳排放量额度过剩的时候, 可以对其进行出售, 对于一些没有购买碳排放量额度指标的企业, 以及在生产过程中超出了规定额度的一些企业, 就可以将其看成是一种负债来进行处理。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客观的会计处理方式。

通过碳排放量信息的披露可以更多的了解该企业的碳排放信息。会计处理的实行者也开始逐渐看重企业在碳放量方面的信息,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低碳经济下发展的企业就应该正常的披露碳排放的情况。对于有的企业则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得到碳排放量的交易权, 并将其列入到无形资产之中, 但是在该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必须以附件的形势给予说明, 这样就能够对该项收支情况进行解释, 反之, 对于不一样量化的指标, 企业就需要单独的将碳信息进行披露公布, 可以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全面的了解该企业的发展情况。

三、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策

(一)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非常多的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办法对污染进行处理, 只对在企业生产过程时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成本进行监控, 没有把环境污染预防处理的成本计算在成本预算中。我国的环境成本控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对环境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 许多企业在资源上造成巨大的浪费, 还有许多企业对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上认识不够, 更不用说控制环境成本了。对于此种情况, 我国政府单位重视力度不够, 同时, 企业对社会责任这一块认识意识淡薄。 (2) 企业只重视末端治理, 成本控制不全面。当前很多企业还只对“三废”问题进行管理, 对环境的重视并没有形成一套正式的管理方式, 并将之纳入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所以这就造成企业只控制和重视自身的生产成本问题, 对于外部环境的问题考虑不足。有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一问题, 这样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3) 末端治理成本较高,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在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再到废物的回收等一系列的环节都缺少考虑, 其对成本的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 使得一旦爆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再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治理, 这样就给企业的利益及形象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4) 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缺乏业绩考核指标。我国当前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针对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基本都停留在支撑表面上, 并没有成套的成本控制体系。这就使得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完整的成本业绩考核制度, 更严重的是, 有些企业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争取自身的利益。

(二)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控制的必要性

(1) 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前出现的绿色发展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对于低碳发展观念的逐渐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家对于当前一些污染特别严重的企业给予了重点治理, 对于一些企业的用材会带来污染的, 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 对于使用材料造成严重的, 必须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于此同时, 国家还不断的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想减少更多的环境风险, 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环境进行监控, 这样才能够将该企业的环境风险与成本降至到最低点, 进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 企业迫于外部压力的要求。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当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基本上都与企业的发展脱不了关系,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 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峻, 它开始呈现制约经济发展的趋势, 纵观发达国家, 也会遇到了类型的问题。所以说各国都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 并对企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在这个压力下, 可以让企业在发展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还可以注重对环境风险的控制。

(三) 发展低碳经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对策

(1) 明确研发费用的概念。研发费用是指研究与开发项目所需支付的费用。研发费用即研究开发成本支出。我国会计和税法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对研发费用包括内容和规定准则不完全一致。我国财政部门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在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虽然对研发费用的构成没有指明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但指明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期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则规定, 研究和开发活动的成本包括以下几项:“设备与设施的折旧、制造费用的合理分配、薪金、工资以及其他人事费用、材料成本和已消耗的劳务、其他成本”等等。

(2) 重视低碳经济与研发费用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对研发资金足够重视, 提倡技术创新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利用会计手段来衡量企业的正负效应。在通常情况下, 要想使低碳经济能够正常健康的发展, 那么就需要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 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所以, 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还且还要在研发经费上给予大力投入, 以便企业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低碳经济, 使其增强节能减耗的发展理念。

(3) 赋予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企业发展经济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对于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 其研究的费用也相对较高, 就可以将其所用的费用列入到当期的损益里面。同时企业还必须将发展阶段考虑进去。假如企业的研究费用比例较大时, 就必须尽快的将会计政策转变, 使企业一部分资本达到企业扩张的需求。

(4) 强制披露研发费用, 自愿披露研发费用划分依据。当前我国一些企业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秘密, 防止其他企业竞争对手出现搭顺风车的现象, 有些企业对自身的科研能力缺少足够的信心, 所以都极力去避免揭露研发所需费用, 其相关披露的数据更是少之又少。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 有利于工作人员理解财务报告, 有利于加强投资商的信心, 更加有助于企业顺利的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低氮燃烧改造下一篇: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