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民经济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会计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会计国民经济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会计国民经济论文 篇1:

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赵航澜(1994-),女,四川合江人,学生,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1303,研究方向:国民经济管理。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祈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不可缺少,会计行业的崛起也经历了两个高潮和低谷阶段,这对会计行业来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应该进一步摆正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国民经济;地位;作用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形式和内容在逐渐发展、丰富。在资本主义社会,会计是资产阶级和垄断资本家管理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是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讲求经济效果的基础,比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但是,在今天,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所充分认识、重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地位

(一)会计可以维护我国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奉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的所有制是以集体主义为主,公有制经济下也产生了许多其他的生产资料分配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通过税收的形式实现国民收入的增长,这些国民收入又将以财政分配的形式分配到国家的各个行业,以促进国家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缴纳税收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偷税漏税或隐瞒真实收入的情况,这就要求会计行业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严格的进行会计检查,将一些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的情况间距揭发出来。比如一些公司或者企业只顾自身的利益,使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来增加自身收入,截留、挤占财政收入或者滥发奖金、补贴等。此时,国家应该在会计检查过程中对一些违法的企业进行严惩,同时制定相应的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如果企业或公司违反了该条例,则会依次为准绳给予其严重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会计行业维护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重要手段的职能。

(二)会计可以加强 国家或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且提高其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除了国家会设立专门的会计检查部门,各个公司或企业也会设置会计财务部门。因此,我们可知,会计除了帮助国家审查一些非法公司偷税漏税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各企业进行成本预算,经济预测,促进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等。我国的各企业先前对会计行业的重视不足,因此导致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消耗高、收益低等情况,但好在后来国家以及各企业在不断探索中了解了会计对于降低运行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作用,开始设立会计部门,加强对其的管理。充分发挥了会计行业的加强 经济 管 理、提 高 经济效 益 的重要职能。

二、会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会计可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计划性作用

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发展和资金投入,如果超出了规定的比例,就会为社会所不允许。在这种全面的计划的管理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的在发展过程中最不可能缺少的部分就是对经济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算监督。这样的经济体制在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在列宁看来,要想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要做好经济的控制和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核算和监督控制要精确到每一件衣服,每一份产品,每一份粮食。将列宁的思想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我们要想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要进行精确的核算和严格的控制监督。然而当前,我国已经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采取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样的条件下,会计行业有了其存在的必要,会计能够对企业所拥有的资金进行仔细的预算,对企业的利润成本等指标进行计算,同时还可以对企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产量等进行调节。总的来说,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其的重要功能,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部分,会计部门应该得到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需要会计行业进行国家审计,企业也需要会计部门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计划。

(二)会计对于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贯彻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的所有部门一直坚持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为了保证和促进我国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发展,每年话费了数以亿计的国民收入在这些方面,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国民收入都被充分的运用到了所需的地方,一些地方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弃对国家的政策的执行,对国家发放的资金进行了挪用或是不正当使用,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国家的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因此,国家设立的会计审计体系就有存在的必要性。对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进行审计,是监督各地方部门彻底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的有力手段。可以防止一切贪污、盗窃和侵吞社会主义财产的破坏活动。

(三)会计行业发展新趋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计行业不再是依靠传统的手工作业的形式来实现工作,转而会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把整个企业联系成一个组织,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的预测和重要决策方面,如此,会计将会在企业和国家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 董林. 浅析环境会计的由来与发展[J]. 环境科学导刊. 2009(S1)

[2] 刘建民. 谈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3(03)

作者:赵航澜

会计国民经济论文 篇2:

树立发展新理念 大力推进会计新发展

摘要: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会计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创新理念,提高创新水平,促进会计全面发展;树立协调理念,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发展;树立绿色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建立生态环境会计;树立开放理念,会计引进需要再创新,建立国际会计体系,推进会计国际化;树立共享理念,会计资源要满足和有利于发展的共享需要,通过“互联网+会计”模式驱动会计共享发展;提高会计教育资源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共享会计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会计创新 会计协调 生态环境会计 会计引进 国际会计体系 互联网+会计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五大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势必将对会计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会计界的同仁应该树立发展新观念,迎头赶上发展的大好时机,大力推进会计新发展。

一、会计创新发展:会计全面创新

树立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推动会计的全面发展。会计的创新发展需要把握“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大好时机,提高创新水平,促进会计发展。

(一)树立创新理念

在新的条件下,提高创新水平,还需要解放思想、树立新理念。解放思想就是要从在会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阻碍会计发展的一些思想中解放出来。这些思想障碍,例如:“满足现状”的思想,“以洋为尊”的思想,“创新太难”的思想,“无能为力”的思想,“与己无关”的思想等。可见,解放思想就是要从不切实际的条条框框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采用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 际出发,树立新理念,提高创新水平,推动会计创新。

在解放思想的同时,适应提高创新水平的要求,需要树立新观念。新观念主要有:(1)大国观念。它要求对我们的国家有正确的认识,我国是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大国。创新、办事、想问题,要有雄心壮志,要从国家系统的整体出发,认识大国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敢于担当国家和国际的创新责任。(2)系统观念。它要求把创新对象视为一个系统,是各种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3)自主观念。它要求创新主体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受他人干扰,独立、自我负责地而进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性活动。(4)自信观念。它要求依据自己对信仰和信念正确的认识和实践,对创新的目标,坚信不移,不会受歪理邪说所影响,明辨是非,勇于实践,克服困难,坚持创新成功。

(二)提倡各种模式的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今后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按模式的不同,主要有:(1)原始创新,是创新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最早(首先)开发出具有突破性创新的过程。原始创新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首创性、导引性、震撼性和实践性。针对会计原始创新笔者撰写了《论会计两大部类》一文。(2)集成创新,是创新主体,利用现代技术对各种创新要素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以提高有效性或经济效益创新的过程。其特征一般是目标性、稳定性、适应性和相对性等。针对会计集成创新笔者编著了《广义会计学——基于大会计总体结构的研究》。(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会计引进主体,为实现创新目标,在会计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创新的过程。其特征一般是前提性、基础性和再创性等,会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4)协同创新,是多主体为了共同的创新目标,构建资源平台,共同协作,互相配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协调一致的创新的过程。其特征一般是群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等。(5)交叉创新,是会计学科与两个或多个学科在某点或某方面、某种性质上的相互融合的创新的过程。其特征一般是交叉性和融合性。(6)传承创新,是在继承优秀会计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创新的过程。其特征一般是历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

(三)全面创新

会计全面创新可从两个方面展开:

1.从会计范围视角,会计全面创新包括会计工作、会计市场、会计研究、会计思想、会计教育等。(1)会计工作创新,按照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包括企业会计工作、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和其他单位会计工作的创新;会计工作创新按其内容性质,包括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 (2)会计市场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审计和咨询、服务体系,其创新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公司、会计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和人才招聘等的创新。(3)会计研究创新,是三大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中科学实验创新的内容,其创新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方法研究的创新,或会计核算研究和会计管理研究的创新,会计学术研究和会计实务研究的创新,会计基础研究、会计应用研究和会计开发研究的创新。(4)会计思想创新,会计思想(观念)是会计人员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其创新包括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专业思想和规范思想等的创新。(5)会计教育创新,会计教育是一个体系,其创新包括高等会计教育(本科会计教育、专科或高职会计教育、会计研究生教育,普通高等会计教育和成人高等会计教育)、中等会计教育(如中专会计教育、职业高中会计教育)和其他会计教育(如各种短期会计培训班)的创新。

2.从会计内容性质视角,会计全面创新,包括会计战略(会计发展战略、会计改革战略、会计创新战略、会计信息化战略、会计理论战略、会计模式战略、行业会计战略、地区会计战略、网络会计战略、会计法制战略、会计人才战略、会计管理战略、会计教育战略、会计国际化战略等)创新、会计理论创新、会计方法创新、会计制度(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会计规范性文件、企业会计制度)创新和会计实务创新。

二、会计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发展

树立协调理念,协调是各方配合得当,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由各种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使国家建设系统正常运转,需要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建设的相互协调关系,正确处理系统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以便促进国家建设任务的完成。会计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会计与其相应同步发展。会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包括会计与外部(国家建设)和内部两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会计与外部(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

会计与外部(国家建设)协调发展是多方面的,例如:会计与国家发展规划协调发展,一定时期国家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内容包括各个方面。会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可以建立相应的会计与之协调发展,例如:会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可以建立宏观战略会计。会计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可以建立宏观会计、中观会计与微观会计(企业会计)、会计经济学等。会计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建立健全和提升农业会计或生物资产会计。会计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协调,可以建立部门会计。会计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可以建立地区会计。会计与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可以建立大陆和港台比较会计。会计与文化建设相协调,需要大力发展会计教育事业,可以建立会计教育学。会计与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可以建立社会会计和社会保障会计等。会计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协调,建立健全和提升会计法学。会计与信息化相协调,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学和建立会计信息资源学。

(二)会计内部的协调发展

会计是一个系统,由各种会计学科或各种会计事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使会计系统正常运转,需要正确处理系统内各种会计学科或各个部分、各种会计事业的相互协调关系,以便促进会计学科或各个部分、会计事业的正常发展。会计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主要有:

1.会计两大部类协调发展。会计系统按计量性分类,分为计量会计部类和定性会计部类。(1)计量会计部类,是各种需要计量会计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计量会计部类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它具体表现为由会计部门处理的会计事项。计量会计部类各种需要会计计量的会计事项,包括企业会计、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个体经济会计所包括的各种会计事项即各种经济业务。(2)定性会计部类,即非计量会计部类,是其会计内容采用定性描述而不需要进行会计计量的各种会计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非计量会计部类研究对象是资金运动的相关质的方面。非计量会计部类的内容表现在所属类学科之中,如会计哲学、会计伦理学、会计心理学、会计文化学、会计人才学、会计法学等。一般来说,重视计量会计部类的各种计量学科,与此相协调,也需要关注非计量会计部类学科的发展。

2.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协调发展。会计理论是会计主体在会计实践活动中,借助一系列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和结构,对会计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而全面的并具有条理性和综合性的理性认识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的发展需要以会计方法(会计研究方法)为手段,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取得新的成果,使会计理论得到不断发展;会计研究方法又需要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和支撑,适应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而协调发展。

3.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应用理论协调发展。会计基础理论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运用其他科学知识,阐述会计领域会计运行规律,指导会计实践发展的理论;相应地,以会计基础理论为依据,在会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研究与升华,协调发展出会计应用理论。

4.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协调发展。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完整、真实的会计核算信息为会计管理(财务管理)提供管理的依据,促进会计管理的协调发展;开展知识管理和精细管理,促使会计提供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包括经过整合或重组后的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为一体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财务管理)系统,使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得到相协调的高度融合的发展。

三、绿色会计发展:生态环境会计

树立绿色理念,“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指依据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建立可持续、和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取得物质和精神生产成果,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建设的主线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的目标是高效率、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健康持续,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对会计发展而言,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在客观上可以在原有环境会计、绿色会计、碳会计的基础上建立生态环境会计。生态环境会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生态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第三章生态环境治理的规划与预算;第四章环保与循环发展;第五章污染与减排核算;第六章高消耗与节能核算;第七章环境灾害核算;第八章环保设施项目(工程)核算;第九章环保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第十章生态环境的费用与成本;第十一章生态环境的收入与效益;第十二章生态产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第十三章环保社会责任与环保会计信息披露(生态环境社会责任报告);第十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第十五章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与会计制度等。

建立生态环境会计的同时,还可以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反映实施“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传统生产模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形成企业内资源循环,或企业与企业间资源循环生产,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会计开放发展:会计引进与会计国际化

树立开放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使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相适应,在发展中国特色会计的同时,还需要从引进跟进为主转向跟进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形成在国际上承担国际责任,具有先进水平的拥有话语权的中国会计。

(一)坚持会计引进及其再创新

会计引进是会计事业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加速会计发展和提高会计发展质量。我国有关部门在引进的推动下,采用多种形式先后从国外引进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制度、会计教材、会计教学等内容。从国外引入当前处于先进水平的会计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消化吸收也能促使我国会计在引进的方面达到先进的水平。这种会计引进的性质是一种向国外引进内容的跟进,会计跟进是会计在原有基础上,沿着引进的事物跟踪前进,如同“亦步亦趋”,模仿与追随引入的会计内容,经转化能达到先进水平。同时,为扩大会计引进的成效,发挥相同效应的作用,有组织地将从一个单位引进的会计内容,逐层向下推行或向上推行实施,这是一种向国内引进内容的跟进。

会计引进的各种内容经过会计实践检验,有的不再适用而被淘汰,有的经改进完善后可以继续使用,有的由于以引进的内容为基础或以其为参考再创新以便更好地使用。会计引进再创新在解放思想的同时需要树立新观念——大国观念、自主观念、系统观念、信息化观念和自信观念,引导会计事业按照走向全国和国际领先水平的目标,制定和实施会计战略,推进各项会计事业的发展和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二)会计国际化需要建立国际会计体系

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会计对外开放还需要继续引进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为会计国际化创造条件。2010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是大国地位的基础,也有利于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间的联系。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推进会计国际化需要建立国际会计体系。国际会计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学科:

1.国际化战略会计。内容包括: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战略的历史演变,会计国际化战略的原则、内容和途径,会计国际化战略的主体,企业会计国际化战略,跨国公司会计国际化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会计准则国际化战略,会计国际化战略管理,会计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等。

2.国际比较会计。内容包括:导论,美国会计,英国会计,德国会计,法国会计,日本会计,国际差异及其原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与协调,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等。

3.国际会计。内容包括:导论,国际会计环境,国际会计的历史发展,国际会计观,国际会计的概念,国际会计职能,主要国家会计模式,国际财务会计,外币交易,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合并财务报表与国际财务报告的编制,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国际化,国际会计协调,国际管理会计,国际企业的价值管理,跨国公司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税收,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国际会计组织等。

4.国际贸易会计。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易政策),外贸会计基础知识,出口商品采购的核算,出口商品销售的核算,出口商品结汇的核算,出口商品转内销的核算,出口商品退(免)税的核算, 出口商品征收增值税的核算,进口商品结汇的核算,外币费用的核算(运费,保险费,佣金),进料加工业务的核算,加工补偿出口销售的核算,财务会计报表等。

5.国际物流会计。内容包括:会计系统,物流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物流会计科目与记账方法,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物流过程要素——运输(收货、装卸、搬运)、储存(入库保管)、出口分拣(流通加工、包装、组配)、配送(装车发运)的会计核算,物流收入成本与利润,物流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数据处理系统,物流会计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组织与会计人员,物流会计规范等。

6.国际财务管理。内容包括:总论,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外汇期货与外汇期权,经济风险管理,交易风险管理,换算风险管理,政治风险管理,国际贷款融资,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国际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国际资本预算,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国际证券投资,国际营运资本管理,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管理,国际税收,跨国公司经营的预算和评估,国际财务治理等。

7.国际会计规范。内容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审计准则,ISO 14051物流成本会计国际标准,国际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国际会计惯例,其他国际规则中与国际会计相关的规则等。

五、会计共享发展:互联网+会计

树立共享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相应的,会计的发展要适应和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会计共享发展

会计事业的共享发展,主要是会计资源的共享发展。会计资源集中体现为各类学校的会计教育资源,以及社会上的会计出版物资源。

学校的会计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会计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园地。财经类大学的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数量,一般都是名列前几位,一般都有会计本科生,有的还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国在校学生规模是庞大的,教育资源已为国民所共享,如教育部2016年4月7日,发布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其中提到:“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 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 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可想而知,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也是可观的。

社会上的会计资源,主要是各种出版物,随着经济社会和会计事业的发展,出版了各种会计书籍,如会计教材、会计工具书、会计参考书、会计专著、会计法规等,以及会计杂志和会计报纸。社会会计资源的应用适应并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十三五”期间,需要为人民开拓共享会计资源的路径,在传统会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互联网上会计,即“互联网+会计”模式,扩大在网上学习会计的内容,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互联网教育,已有政府主导的电视大学、高校主导的网络学院、教育部开发的高校“精品课程”等。在线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开始。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的。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中国大多数高校的视频公开课仍然沿袭2003年起启动的“精品课程”模式,通过网络课程,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实施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网络教育中会计网络教育也是重要内容。

(二)“互联网+会计”驱动会计共享发展

“互联网+会计”模式,实际上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慕课形式。慕课的发展源于教育的开放理念,开放理念强调主体开放、思想开放、课程开放、方法开放、空间开放、时间开放、环境开放和资源开放等。20世纪90年代在线教育已在美国起步。2013年我国开始推行慕课,迄今一些大学已在网上开设多种慕课。在网上开设会计慕课,建立会计慕课平台,即推行“互联网+会计”模式,进一步促进会计共享发展。

“互联网+会计”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是驱动会计共享发展的加速器,其重要作用是:(1)推动会计教育全面改革,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面向社会的需要和学习人员的自主学习,课程的内容、设置和选择,开放的慕课、翻转课堂在线教学模式,是会计教育改革和实施会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2)树立教学新观念,如共享教育观念、开放教育观念、自主学习观念、连接就是学习观念和人机协同认知观念等。(3)专业教育深化,开展课程问题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上网查资料,深入学习与研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专业学习更深、更透。(4)通识教育宽广,通过开放课堂和网络大容量信息和海量知识的学习,使通识教育学习的内容无限广泛。(5)基本能力加强,学习者自主学习、研究、操作,双向交流,广泛沟通、讨论,能力为重,培养学习者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促进会计学科建设,在“互联网+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丰富、提升与创新会计理论与方法,建立学科新体系,发展会计新学科。(7)培养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在开放式教学中,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民报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合格的综合性的创新型人才。(8)扩大会计共享空间,以学校为基础,面向社会开门办学,实施教学信息化,扩大会计教育共享空间。

(三)提高会计教育资源质量

适应会计共享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推行“互联网+会计”模式,需要提高会计教育资源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会计教育资源质量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对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样适用于对教师的要求,要全面提高德智体美素质,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2)更新教学内容,用会计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会计教学内容。(3)完善教学形式,教室课堂教学与互联网+会计教学相结合。(4)改进教学方法,转变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内容、课堂为中心、灌输为手段、学生接受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教师为指导、教材与社会实践知识为内容、学校课堂与互联网为教室、启发讨论创新为手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5)创造学习条件,在网上建立会计学科信息库,在信息库中有我国主要财经大学的会计教学计划,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教材和索引,会计与相关内容的参考资料和索引,会计与相关法规的资料和索引,会计和相关内容的论文和索引,会计和基本的工具书索引,国内外会计杂志索引,国内外重大事项索引等,为学习者创造较好的学习条件。

提高会计教育资源质量需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改革与创新不断地提高会计教育资源的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共享会计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Z

参考文献:

[1]于玉林.会计创新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于玉林.论会计学两大部类[J].财会通讯,2006,(7).

[3]于玉林.会计系统研究方法[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4]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殷勤凡.循环经济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7]王漾.试论生态会计的必要性[J].新课程(教师),2010,(4).

[8]赵艳国.互联网+带来教学方式变革[N].现代教育报,2015-11-04.

[9]谢力雄.“互联网+”时代的会计教学改革[J].新课程·下旬,2015,(10).

[10]付华,肖丹凤.“互联网+”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5,(12).

封面人物:

于玉林,男,1934年出生,湖北省建始县人。原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现代会计研究所所长、天津现代无形资产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会长,天津市高等学校首批重点学科(会计学)带头人,天津市社联常委,《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编委、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大学部主任;现任《现代会计》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60年以来一直从事会计教育与研究工作。已出版的主编、参编、编著各种会计书籍114种。其中,学术专著如《广义会计学》《现代会计哲学》《现代会计方法学》《会计学总论》《会计系统研究方法》《现代会计交叉学科发展概论》《会计创新学》《会计人会计观——现代会计哲学》和《无形资产哲学》等。主编的工具书如《现代会计百科辞典》《无形资产辞典》《会计大百科辞典》等;参考书如主编的《会计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理论与实务》和《海峡两岸会计比较研究》等。已发表论文459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天津市教委项目共10多项。获得多项奖励。1994年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98年评为中共天津市委教卫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度天津市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九五”立功奖章。2003年度天津市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奖。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审计理论、无形资产理论。

作者:于玉林

会计国民经济论文 篇3:

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摘 要]会计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一个独立核算单位运营的真实成果。每一个独立核算的运营主体,若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失真的经济信息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混乱。可以说,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核算的首要原则。本文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点出发,阐述当今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一些解决办法,供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探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10

笔者在1994年9月至1996年7月就读于新疆财政税务学校会计专业,自1996年11月在新疆霍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会计工作。先后从事过记账、稽核、统计等实质性经济业务核算工作。2007年4月霍城县第二人民医院与霍城县中医医院合并改名霍城县中医医院。2013年1月,笔者从医院部门的会计核算岗位调至医院核算科主任岗位,其中经历了工作、学习,再工作、再进修学习的全过程。近20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无论是单一核算岗位还是总体管理岗位,在会计核算中,都要坚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

1 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

1.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一个经济主体在各项经营活动的内容,准确地记录每一项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本原则,失去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无从可谈,严重的后果是危害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会计真实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客观真实性;二是可靠性;三是可验证性。

1.2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

会计信息真实性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动的。在特定时期会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是达不到绝对精确的。会计信息反映的是某个时期、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国家政策、会计准则、经济法规,同时也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因素有关。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因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所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其真实性程度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结果。他们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假设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程序是建立在会计主体、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等基础上的核算,而会计假设是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主观的估计和判断,这就必然使会计处理中包含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所预计的结果与实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 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意义

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一个经营主体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一方市场变化的效应。债权人的信贷决策、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政府对企业的微观调控、社会价值的评估及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乃至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因此,会计信息必须为整个社会大的经营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提供科学、系统、完整的会计数据,以保证社会良性循环发展。

2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当今不实的会计信息的危害非常明显,原始凭证造假、审计造假已经成为党群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信息失真的丑闻也是屡见不鲜。目前常见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原始凭证失真

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循环的第一步,是基础的操作,而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往来收支的渠道划分不明确,故意混淆专项资金和其他科目的分界限,账目反应存在不确定性等。有些会计伪造原始凭证,为一些非法的收支披上合法的外衣,蒙混过关。

2.2 财务账目混乱

在会计账目设置和会计科目使用上,不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医院专门设置的会计账务流程核算,缺乏严格的系统规程。收入、成本、费用失真,导致资产混乱,家底不清,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无法正确反应经济往来的真实情况。

2.3 会计报表虚假

这方面的表现往往是不按账本的实际,人为地调整报表数据,以达到避税、逃费的目的。有的单位会计编制两套报表,一套对内使用,一套对外提供。

3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3.1 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的人为失真,是有着利益驱动的作弊造假。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矛盾。产权主体包括个人、政府、企业、医院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发生各种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各行为主体普遍具有利己的动机。这种利己动机随时有可能行为化。利益上的矛盾,会造成产权主体对会计信息默契造假,以便在总利润的分割中尽量增加自己所占的份额。②法制建设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国家虽颁布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制度,但由于“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对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造假的处分微乎其微。许多小范围的造假常常以大事化小不了了之。部分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为追求个人和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公然指使和纵容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而目前会计人员的收入和任免是由单位主管负责人所决定的,如不按其意图办事,往往就会遭到不公正待遇。因此,会计人员难以依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随意处置权的情况下,会计信息必然会失真。

3.2 客观原因

在经济核算中,会计假设、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信息随机不确定性等因素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估计、推理与判断。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造成会计信息失真。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账簿登记随意性大,不合理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现象。③会计政策不完善。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政策的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二是会计政策不断更改,新制定的会计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中,而会计岗位培训滞后。④社会监督系统不健全。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监督不力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目前社会对会计行为的法律检测监督能力远远达不到有效制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要求。

4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会计人员和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既影响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判断能力。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每位会计人员都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做假账,真实地反映经济往来的情况,才能走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困境,保证经济正常有序运行。

4.2 完善会计机制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内部财务制度和核算办法。明确会计法律责任,健全会计监督评价体系,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使其认识到,提供错误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危害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对一些明知故犯的当事人应给予法律严惩,要自觉维护内部财务核算制度,坚决杜绝违反会计法规行为,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4.3 加强社会的外部监督作用

外部监督是指医疗主管行政部门、发改委价格检查部门、财政、审计、税务机关等国家形式的监督,以及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单位所作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进行的社会审计监督。在二者当中,应更加重視外部监督的作用。除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以外,还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扩大注册会计师的会计监督面。此外,还应强化税收监督,使税收监督与会计监督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马晓燕

上一篇:企业财务控制论文下一篇:城市设计研究论文